大帝國解體後,群小因為分贓不均大打出手,結果地盤大的遭殃了

大帝國解體後,群小因為分贓不均大打出手,結果地盤大的遭殃了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以土耳其的完敗結束,巴爾幹各國各有收穫,但保加利亞所獲領土最多佔領了馬其頓和色雷斯,成了最大贏家。而塞爾維亞所獲領土大多在阿爾巴尼亞境內,但德奧兩國堅決反對塞爾維亞的領土擴張,意大利也不願意看到塞維亞擴張到亞得里亞海,西方6大國最終決定阿爾巴尼亞獨立,這就使得塞爾維亞在戰爭中幾乎什麼都沒有撈到,心有不甘的塞爾維亞不敢違抗六大國,於是就向收穫最豐的保加利亞提出重新瓜分勝利果實的建議,要求保加利把佔領的馬其頓分一塊兒給他。

大帝國解體後,群小因為分贓不均大打出手,結果地盤大的遭殃了

保加利亞人

希臘認為自己在戰爭中所得甚少,與自己的貢獻嚴重不對等,因此也要求保加利亞把馬其頓南部和色雷斯西部劃給他,就連小小的黑山也向保加利亞提出領土要求,甚至根本就沒有參戰的羅馬尼亞也向保加利亞這個暴發戶提出把富庶的南多不羅加地區割讓給他,理由竟然是他在戰爭中保持了中立,沒有在背後向保加利亞捅一刀。

面對這些分贓要求,憤怒的保加利亞一概加以拒絕。奧匈帝國看到巴爾幹同盟因為內部分贓不均,有瓦解的跡象,於是大肆扇風點火,表示堅決支持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因其軍隊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表現神勇而自信滿滿,再加上得到奧匈帝國的支持,所以決定以武力教訓塞爾維亞和希臘。1913年6月29日,保加利亞軍隊突然進攻駐紮在馬其頓的塞爾維亞和希臘軍隊,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此時距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簽訂倫敦條約僅過去一個月之久,第一次巴爾幹戰爭還可以理解為各國追求民族解放的鬥爭,但第二次戰爭則完全是分贓不均引發的自相殘殺了。

大帝國解體後,群小因為分贓不均大打出手,結果地盤大的遭殃了

但讓保加利亞人旺旺沒有想到的是,其軍隊的攻勢很快就被賽爾維亞、希臘和黑山的聯軍所遏制。進攻不利的保軍被迫轉入防禦,羅馬尼亞和土耳其一看保軍失利頓覺有機可乘,說也向保加利亞宣戰。就這樣,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演變為一場所有巴爾幹國家群毆保加利亞的粗俗鬧劇——甚至連土耳其都成了塞爾維亞的友軍。國際局勢變化之快,真是讓人瞠目結舌,為了現實利益,塞爾維亞和土耳其都能拋棄數百年的恩怨走到一起,可見所謂的民族主義和宗教情感是多麼的荒謬和蒼白。

保加利亞此時已陷入四面受敵的困境連戰連連戰連敗。奧匈帝國打算兌現支持保加利亞的承諾,積極準備參戰,企圖藉機一舉消滅賽爾維亞,但德國卻認為奧匈帝國此時參戰極有可能引發大戰,德國尚未做好大戰準備。得不到德國支持的奧匈帝國只好選擇放棄,眼睜睜的看著保加利亞被四面圍攻。1913年8月10日,保加利亞與賽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黑山簽訂了《布加勒斯特條約》,根據條約,馬其頓幾乎完全被希臘和塞爾維亞瓜分,羅馬尼亞則得到保加利亞北部的糧倉南多不羅加地區。列寧評價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時說道:“既不會有自由,也不會有團結,既不會有經濟繁榮,也不會有獨立和平”!這,促成了一戰的爆發!

大帝國解體後,群小因為分贓不均大打出手,結果地盤大的遭殃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