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板面 設計 北方工程人 2019-08-22
"

32、樓板裂縫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進線順直、鎖釦完整

53、PVC 電管敷設不牢固或斷裂

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應處理乾淨,套管內側及連接管外側均要將膠合劑除刷均勻,套管長度宜為管外徑的 1.5~3 倍,管與管的對口處應位於套管的中心,電管插入後待膠粘劑固化後才能移動連接後的電管;按規範規定的間距設置支吊架固定電管。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進線順直、鎖釦完整

53、PVC 電管敷設不牢固或斷裂

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應處理乾淨,套管內側及連接管外側均要將膠合劑除刷均勻,套管長度宜為管外徑的 1.5~3 倍,管與管的對口處應位於套管的中心,電管插入後待膠粘劑固化後才能移動連接後的電管;按規範規定的間距設置支吊架固定電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PVC 電管專用接頭、粘接牢固可靠

54、電纜橋架、支架以及電線保護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

(1)所有非鍍鋅製品的支、吊架,必須先預製、打孔、防腐完畢後方可安裝。

(2)支、吊架安裝前必須拉線,保證支、吊架的水平、垂直。

(3)應用機械切割和鑽孔,必須使用氣割下料和開孔,氣割後必須磨去所有氧化物,並做防腐保護。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進線順直、鎖釦完整

53、PVC 電管敷設不牢固或斷裂

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應處理乾淨,套管內側及連接管外側均要將膠合劑除刷均勻,套管長度宜為管外徑的 1.5~3 倍,管與管的對口處應位於套管的中心,電管插入後待膠粘劑固化後才能移動連接後的電管;按規範規定的間距設置支吊架固定電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PVC 電管專用接頭、粘接牢固可靠

54、電纜橋架、支架以及電線保護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

(1)所有非鍍鋅製品的支、吊架,必須先預製、打孔、防腐完畢後方可安裝。

(2)支、吊架安裝前必須拉線,保證支、吊架的水平、垂直。

(3)應用機械切割和鑽孔,必須使用氣割下料和開孔,氣割後必須磨去所有氧化物,並做防腐保護。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纜橋架吊架均勻

線管吊架間距均勻、安裝端正

55、線頭無號牌或號牌字跡不清晰

防治措施:

使用專用號牌或用 E 型管現場加工號牌,下料應力求長短一致,使用不退色的標記筆書寫標記號。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進線順直、鎖釦完整

53、PVC 電管敷設不牢固或斷裂

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應處理乾淨,套管內側及連接管外側均要將膠合劑除刷均勻,套管長度宜為管外徑的 1.5~3 倍,管與管的對口處應位於套管的中心,電管插入後待膠粘劑固化後才能移動連接後的電管;按規範規定的間距設置支吊架固定電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PVC 電管專用接頭、粘接牢固可靠

54、電纜橋架、支架以及電線保護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

(1)所有非鍍鋅製品的支、吊架,必須先預製、打孔、防腐完畢後方可安裝。

(2)支、吊架安裝前必須拉線,保證支、吊架的水平、垂直。

(3)應用機械切割和鑽孔,必須使用氣割下料和開孔,氣割後必須磨去所有氧化物,並做防腐保護。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纜橋架吊架均勻

線管吊架間距均勻、安裝端正

55、線頭無號牌或號牌字跡不清晰

防治措施:

使用專用號牌或用 E 型管現場加工號牌,下料應力求長短一致,使用不退色的標記筆書寫標記號。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線頭號牌字跡清晰

56、燈具安裝質量差,固定不牢固

防治措施:

(1)懸吊燈具的支吊物應與吊燈重量相配,重量超過 3kg 時,應預埋吊鉤或螺栓;成排吊燈在安裝好後應拉線調整吊燈高度

(2)成排燈具安裝前應先拉線定位,避開弔頂龍骨,中心偏差不大於5mm。

(3)燈具應固定在專設的框架上,開孔不能過大,固定燈罩的邊框邊緣應緊貼在頂棚上。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進線順直、鎖釦完整

53、PVC 電管敷設不牢固或斷裂

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應處理乾淨,套管內側及連接管外側均要將膠合劑除刷均勻,套管長度宜為管外徑的 1.5~3 倍,管與管的對口處應位於套管的中心,電管插入後待膠粘劑固化後才能移動連接後的電管;按規範規定的間距設置支吊架固定電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PVC 電管專用接頭、粘接牢固可靠

54、電纜橋架、支架以及電線保護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

(1)所有非鍍鋅製品的支、吊架,必須先預製、打孔、防腐完畢後方可安裝。

(2)支、吊架安裝前必須拉線,保證支、吊架的水平、垂直。

(3)應用機械切割和鑽孔,必須使用氣割下料和開孔,氣割後必須磨去所有氧化物,並做防腐保護。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纜橋架吊架均勻

線管吊架間距均勻、安裝端正

55、線頭無號牌或號牌字跡不清晰

防治措施:

使用專用號牌或用 E 型管現場加工號牌,下料應力求長短一致,使用不退色的標記筆書寫標記號。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線頭號牌字跡清晰

56、燈具安裝質量差,固定不牢固

防治措施:

(1)懸吊燈具的支吊物應與吊燈重量相配,重量超過 3kg 時,應預埋吊鉤或螺栓;成排吊燈在安裝好後應拉線調整吊燈高度

(2)成排燈具安裝前應先拉線定位,避開弔頂龍骨,中心偏差不大於5mm。

(3)燈具應固定在專設的框架上,開孔不能過大,固定燈罩的邊框邊緣應緊貼在頂棚上。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燈具安裝居中,緊貼飾面

57、風管總管與支管連接質量差

防治措施:

(1)首先在總管上準確劃線開孔。

(2)支管一端口伸入總管開孔處應垂直。

(3)相接時,咬口翻邊寬度應相等,咬口受力均勻。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進線順直、鎖釦完整

53、PVC 電管敷設不牢固或斷裂

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應處理乾淨,套管內側及連接管外側均要將膠合劑除刷均勻,套管長度宜為管外徑的 1.5~3 倍,管與管的對口處應位於套管的中心,電管插入後待膠粘劑固化後才能移動連接後的電管;按規範規定的間距設置支吊架固定電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PVC 電管專用接頭、粘接牢固可靠

54、電纜橋架、支架以及電線保護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

(1)所有非鍍鋅製品的支、吊架,必須先預製、打孔、防腐完畢後方可安裝。

(2)支、吊架安裝前必須拉線,保證支、吊架的水平、垂直。

(3)應用機械切割和鑽孔,必須使用氣割下料和開孔,氣割後必須磨去所有氧化物,並做防腐保護。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纜橋架吊架均勻

線管吊架間距均勻、安裝端正

55、線頭無號牌或號牌字跡不清晰

防治措施:

使用專用號牌或用 E 型管現場加工號牌,下料應力求長短一致,使用不退色的標記筆書寫標記號。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線頭號牌字跡清晰

56、燈具安裝質量差,固定不牢固

防治措施:

(1)懸吊燈具的支吊物應與吊燈重量相配,重量超過 3kg 時,應預埋吊鉤或螺栓;成排吊燈在安裝好後應拉線調整吊燈高度

(2)成排燈具安裝前應先拉線定位,避開弔頂龍骨,中心偏差不大於5mm。

(3)燈具應固定在專設的框架上,開孔不能過大,固定燈罩的邊框邊緣應緊貼在頂棚上。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燈具安裝居中,緊貼飾面

57、風管總管與支管連接質量差

防治措施:

(1)首先在總管上準確劃線開孔。

(2)支管一端口伸入總管開孔處應垂直。

(3)相接時,咬口翻邊寬度應相等,咬口受力均勻。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風管連接垂直,銜接嚴密

58、風管柔性接管及法蘭墊片材料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根據風管兩端口間距尺寸調整好柔性接管長度。

(2)對所使用的法蘭墊片、柔性接管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所採用的必須是不燃材料,查驗質量合格證明文件、產品檢驗報告,必要時進行點燃試驗。

"

32、樓板裂縫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樓板開裂

防治措施:

樓面裂縫常見分兩類:一類是預理線管及線管集散處,另一類為施工中週轉材料臨時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域。

(1)模板和支撐的選用必須經過計算,除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必須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施工時嚴格按方案要求搭設,不得隨意加大立杆間距。板下背楞鋪設應均勻。拆模時,混凝土強度應滿足施工規範要求後方可拆模。

(2)嚴格控制現澆板的厚度和現澆板中鋼筋保護層的厚度。同時,樓板、屋面混凝土澆築前,必須搭設可靠的施工平臺、走道,確保鋼筋位置符合要求。

(3)樓板內敷設電線管應避免交叉,必須交叉時宜採用接線盒形式。

嚴禁三層及三層以上管線交錯疊放。必要時宜在管線處增設鋼絲網等加強措施;

(4)現場澆搗混凝土時,防止振搗或插入不當,漏振、過振或振搗棒抽撤過快,以免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誘導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初凝前應進行 2 次振搗,在混凝土終凝前進行 2-4 次壓抹,宜採用機械磨光機磨平。混凝土澆築完畢後的 12h 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和保溼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於 14d,防止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及早期脫水產生裂縫;

(5)現澆板養護期間,當混凝土強度小於 1.2MPa 時,不得進行後續施工。混凝土強度小於 10 MPa 時,不應在現澆板上吊運、集中堆放重物;吊運、堆放重物時應採取相應措施,以減輕對現澆板的衝擊影響。

33、地面花崗岩、地磚板面空鼓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地面平整、觀感質量佳、無空鼓

防治措施:

(1)基層應徹底處理乾淨,並用水沖洗乾淨,然後晾至沒有積水為止;

(2)結合層的砂漿應拍實、揉平、搓毛;

(3)面板鋪貼前,應將板面浸泡後晾乾,隨鋪隨刷一層水泥漿,定位後,將板塊均勻輕擊壓實;

(4)鋪貼時板與板之間留 0.5 ㎜寬縫隙,遇到邊、角等局部空鼓時,可用水泥水漿沿縫注水泥漿的方法修理空鼓,避免起磚;

(5)鋪貼後 24h 後,散水養護,養護 7d 以上。

34、一般抹灰層空鼓

防治措施:

(1)抹灰前必須將腳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實,對混凝土表面凸出較大的部分要鑿平。

(2)必須將底層、基層表面清理乾淨,並於施工前一天將準備抹灰的面澆水潤溼。

(3)對錶面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應先鑿毛,或摻 107 膠水泥漿,或用界面處理劑處理。

(4)抹灰層之間的材料強度要接近。

35、抹灰層裂縫

防治措施:

(1)抹灰用的材料必須符合質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強度與安定性應符合標準;砂不能過細,宜採用中砂,含泥量不大於 3%;白灰要熟透,過濾要認真。

(2)基層要分層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層抹灰間隔時間要視材料與氣溫不同而合理選定。

(3)為防止窗臺中間或窗角裂縫,一般可在底層窗臺設一道鋼筋混凝土樑。

(4)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進行抹灰,對重要部位與曝晒的部分應在抹灰後的第二天灑水養護 7d。

(5)對基層由兩種以上材料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應視材料情況,採用貼耐鹼網格布、釘鋼絲網等方法處理。

(6)對抹灰面積較大的牆、柱、簷口等,要設置分格縫,以防抹灰面積過大而引起收縮裂縫。

36、分格縫不規範

防治措施:

(1)分格條材料要選好,少用木條,宜用塑料條與玻璃條;條子必須順直,厚度與寬度統一(一般厚為 3~5mm,寬為 12~20mm),下部應割角。

(2)對牆、柱要拉通線,彈出橫向水平分格線或豎向垂直分格線;水平分格條一般應粘(貼)在水平線下邊,垂直分格條應粘在垂直線右側;分格條起點與終點上下左右應一致。

(3)分格條有固定分格條與取出分格條兩種,玻璃條與凹形塑料條為固定不取出的分格條。

(4)分格條取出的時間與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待砂漿

達到一定強度後才能取出分格條;二是分格條用水泥砂漿固定後,當天就抹面層(抹罩麵灰),等壓光或蟹毛後,應將分格條上水泥砂漿清刷乾淨,即可取出分格條。

(5)分格縫(指取出分格條)必須用水泥漿嵌密實;刷黑漆時,應用美術筆將縫底塗黑,不能汙染縫邊,否則會產生視覺差,似乎分格縫不平直。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37、滴水線不標準

防治措施:

(1)雨蓬、簷口、陽臺、上窗套、窗臺下等邊緣部位必須做滴水線。

(2)滴水線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種):一類為凹形;二類為凸形,這兩種滴水線其高(深)與寬均應大於或等於 10mm,且距外邊緣大於或等於 20mm;三類為臺階形,寬度為 20~50mm,厚度為 10~20mm;四類為鷹嘴形,其高(厚)大於或等於 15mm,寬(長)大於或等於 30mm。

(3)各類滴水線必須用水泥砂漿(1:2.5 或 1:2)分層抹灰,壓光密實,線條順直,根部清晰光潔。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滴水線標準

38、窗框滲水,密封質量不好

防治措施:

(1)在窗中橫框處應裝擋水板,橫豎框的相交部位,應註上硅酮密封膠,外露螺絲頭也應在其上面注一層密封膠;按設計要求選擇密封材料。

(2)窗框與飾面交接處不密實部位注一層硅酮密封膠,安窗框時,窗框與結構間的間隙應填塞密實。

(3)窗臺面應外傾排水,外傾高差不小於 30mm,窗臺面飾面層不應高於窗框洩水孔。上窗楣做成鷹嘴形或滴水槽。

(4)為使窗框內積水儘快排除,門窗下框槽口應鑽 4mm×20mm 平底洩水孔,其間距宜 600mm 左右。通過小孔將水排向室外。

(5)施工中脫落的橡膠條應及時補上,用橡膠條密封的窗肩應在轉角部位注膠,使其粘結,窗外側的密封材料宜使用整體的硅酮密封膠。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窗框密封質量好、不滲水

39、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固定不牢固;接縫不平整,嵌縫不密實、不均勻、不平直。

防治措施:

(1)幹掛大理石或花崗岩前,應事先在基層按規定預埋鐵件;

(2)根據幹掛板材的規格大小,選定豎向與橫向組成鋼構架的規格與質量,例如:25mm×600mm×1200mm的板材,可選豎向用 6~8號槽鋼,橫向用 3~4 號角鋼,豎向按 1200mm 分格,橫向按 600mm分格;

(3)板材上、下兩端應準確切割連接槽兩條,並分別安裝不鏽鋼掛件與其連接;

(4)嚴格按打膠工藝嵌實密封膠。

40、屋面積水、排水坡度不足,落水口部位排水不順暢

防治措施:

(1)找平層施工前要做好技術交底,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測量和確定最高點標高和水落口的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2)從結構工程施工開始,施工中應嚴格控制水落口施工標高,防止水落口標高過高;

(3)水平過水孔使用圓管的,管底應比完成面低 5~10mm,保證出水順暢,並根據水落口位置確定好排水走向,確定最高位置標高和水落口標高的控制點設置施工標誌。

41、套管安裝質量常見問題未按要求設置套管或套管設置不規範

防治措施:

穿樓板和牆體管道安裝時必須按要求加設套管,套管要參照規範要求和土建完成面做法確定其預製長度。安裝在牆壁內的套管其兩端與飾面相平;安裝在樓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20mm; 安裝在衛生間及廚房內的套管,其頂部高出裝飾地面 50mm,底部應與樓板底面相平,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成排管道的套管還要做到整齊劃一。套管安裝平直,排水管居中。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穿板套管安裝規範

42、屋面通氣管套管安裝不規範

防治措施:

出屋面套管的長度,要參照屋面做法厚度並按規範要求預製,套管周圍用細實混凝土填充密實、養護到位,無滲漏。外露套管部分刷漆防腐、套管與管道之間縫隙宜採用阻燃密實材料填充,且端面應光滑。套管安裝平直,通氣管居中。上人屋面的金屬通氣管出屋面較高,結構預留套管時應留設避雷用圓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屋面的通氣管套管安裝規範

43、管道支架安裝間距過大,管道局部"塌腰"

防治措施:

(1)支架安裝前應根據管道設計坡度和起點標高,算出中間點、終點標高,彈好線,根據管徑、管道保溫情況,按"牆不作架、託穩轉角,中間等分,不超最大"原則。

(2)支架安裝必須保證標高、坡度正確,平正牢固,與管道接觸緊密,不得有扭斜、翹曲現象;彎曲的管道,安裝前需調直。

(3)安裝後管道產生"塌腰",應拆除"塌腰"管道,增設支架,使其符合設計要求。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間距安裝均勻

44、閥門支架缺失,可能導致爆管

防治措施:

水平管道閥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架,起到固定保護作用。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規範安裝

45、埋地給水管漏水

防治措施:

(1)必須選用合格管材、器具及配件;如果有預製管段、管件,應妥善保管,防止損壞、破裂導致滲漏。

(2)截管時,切口必須平齊,並要清掉毛刺、飛邊、熔渣,一旦產生縮徑,必須進行擴徑。

(3)管道安裝接口必須牢固、嚴密。管道連接採用螺紋連接,套制螺紋質量的好壞與管道連接的牢固性和嚴密性有直接關係,套絲必須規整,並且無斷絲、缺絲等缺陷;給水管道上安裝直徑大於 50mm 的閥門時,均採用法蘭連接;安裝時,對口法蘭應平行,間隙要均勻,墊片要平整,並且不能突入管內,也不許用雙墊調整 法蘭間隙,緊固螺栓時,要十字交叉對稱進行,不可一次將一螺栓擰死,緊固壓力要分佈均勻。

(4)埋地給水管安裝完畢,必須進行水壓實驗,實驗合格後再塗刷防腐塗料,然後才准許使用。

(5)隱蔽管接頭做好保護,回填土基層必須夯實處理,並做好埋地管道保護,保護層不得高於墊層面,回填土時需有人值守,隱蔽後再次做水壓實驗,如發現不合格和滲漏立馬現場處理修復直至合格。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壓槽深淺一至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上上砂漿保封

46、衛生器具安裝不牢固

防治措施:

(1)固定用的螺栓,在牆上按核對好的位置預埋平整、牢固。嚴禁採用後鑿牆洞再埋螺栓固定。

(2)衛生器具安裝前,應測定標高和位置線,組裝的器具要平整、牢固,嚴禁安裝鬆動的器具。應事先把該部分牆、地面找平,並在牆體劃出該器具的上沿水平線和十字交叉中心線,再將衛生器具用水平尺找平後安裝;固定用的膨脹螺栓、六角螺栓規格應符合國家標準圖的規定,並墊上鉛墊或橡膠墊,用螺母擰緊牢固。

(3)安裝衛生器具的支托架結構,尺寸應符合國家標準圖集要求,有足夠剛度和穩定性;器具與支托架間空隙用白水泥砂漿填補飽滿、牢固,並抹平正。

(4)在輕質牆上安裝固定衛生器具時,儘量採用落地式支架安裝,必須在牆上固定時,應事先配合土建對牆體衛生器具安裝位置進行局部加固處理後,再用鐵件固定或用錨固。

(5)衛生器具與牆面不得有縫隙,如因給排水管道位置位移而釀成的難以消除的縫隙可用白水泥麻刀灰填平。特別在立式小便器安裝時尤應注意。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潔具安裝牢固、整潔有序

47、管道生鏽、油漆未塗

防治措施:

(1)塗漆前必須清除管道和金屬結構表面灰塵、鐵鏽、焊渣、油汙、水分等雜物,待露出金屬光澤後,及時塗上底漆、面漆,每層塗料厚不小於 30~ 40μm;底漆稍厚,每層塗 40~50μm;油漆種類和塗刷遍數符合設計要求,漆膜附著牢固、光滑均勻、顏色一致,無漏塗、流淌、汙染、剝落、起泡、皺紋、摻雜、透繡等缺陷;油漆後各活動部件保持靈活,鬆緊適度,閥門啟閉標記明確、清晰、美觀;支、吊、托架的防腐(油漆)處理及顏色符合設計要求,色澤一致,無漏塗。

不汙染管道、設備及支撐面。

(2)安裝後不便塗漆的管子、散熱器、水箱等必須在安裝前塗底漆,安裝後刷面漆,可用小鏡子反照背面,發現漏漆部位及時補塗。

(3)設備、散熱器、水箱及管道塗漆應自上而下,自左至右,先內後外進行,刷漆要勤蘸少蘸,用力均勻,防止漏刷和出現針孔;用過氯乙稀漆塗刷時,應沿一個方向一次塗刷,不得往復進行,以防咬底。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管道支架油漆、塗漆均勻、附著良好

48、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

防治措施:

結構預埋管道前,先認真熟悉關聯電氣、結構施工圖,明確開關、插座、配電箱等位置,並在施工圖上標註預埋座標尺寸,對班組進行交底,電管隱蔽檢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逐一核對;穿樑線管應事先考慮後期砌牆的位置,根據牆體位置預埋穿樑線管,確保其在後砌牆體內。

49、金屬電管敷設前不作防腐處理

防治措施:

(1)金屬電管應作防腐處理。當埋於混凝土內時,管外壁可不作防腐處理;直接埋於土層的鋼管外壁應塗兩遍瀝青;採用鍍鋅管時,鍍鋅層剝落處應塗防腐漆。

(2)金屬管必須在安裝敷設前進行防腐處理,以防止敷設後再防腐處理而局部不到位。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混凝土內非鍍鋅導管敷設

50、預埋電管堵塞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前檢查管內有無雜物。

(2)電管敷設完畢後應及時將管口進行有效的封堵。不應使用水泥袋、破布、塑料膜等物封堵管口,應採用束節、木塞封口,必要時採用跨接焊封口。箱、盒內管口採用鍍鋅鐵皮封箱。

(3)多彎及長管預穿鐵絲或加過線盒以便穿線。

(4)電管預埋隱蔽時仔細檢查,混凝土澆灌時派專人值守,土建拆模、砌磚、粉刷裝修階段派專人值守,逐個對敞開管口進行有效封堵,發現破損或堵塞電管及時處理。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箱合管口封堵措施有效

51、電管彎頭製作不符合規範要求

防治措施:

(1)電管敷設中彎頭超過 3 個(直彎為 2 個)時,必須設置過路箱。電管彎曲施工,彎曲半徑不應小於管外徑的 6 倍(埋地或埋混凝土的電管則不小於 10 倍),電管彎扁程度不大於電管外徑的 10%。

(2)電管施工時嚴格按照事先既定座標尺寸安裝隱蔽;綜合考慮後期磚砌體、配電箱、開關盒、插座盒的位置。就能避免由於結構預埋時電管甩口定位不準,導致電管入牆過深或嚴重偏離配電箱、插座盒,增加電管轉彎,影響穿線。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彎頭製作規範

52、電管進箱、盒的質量常見問題

防治措施:

(1)電管進箱(盒)應順直,不應傾斜進箱(盒)。

(2)暗配的厚壁鋼管與箱(盒)連接採用焊接,管口宜高出箱 (盒)內壁3~5mm,且焊後應補塗防腐漆。

(3)明配鋼管、薄型鋼管或暗配鍍鋅鋼管與箱(盒)連接應採用鎖緊螺母或護圈帽固定,用鎖緊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紋宜外露鎖緊螺母 2~3 扣。

另外,採用此類連接方法還應用 φ6 圓鋼做電管與箱(盒)間的接地跨接,跨接採用焊接,兩側的焊接長度應不小於 36mm,且進行兩面焊接。如鍍鋅電管接地應採用專用線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管進線順直、鎖釦完整

53、PVC 電管敷設不牢固或斷裂

防治措施:

粘接部位應處理乾淨,套管內側及連接管外側均要將膠合劑除刷均勻,套管長度宜為管外徑的 1.5~3 倍,管與管的對口處應位於套管的中心,電管插入後待膠粘劑固化後才能移動連接後的電管;按規範規定的間距設置支吊架固定電管。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PVC 電管專用接頭、粘接牢固可靠

54、電纜橋架、支架以及電線保護管的支吊架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

(1)所有非鍍鋅製品的支、吊架,必須先預製、打孔、防腐完畢後方可安裝。

(2)支、吊架安裝前必須拉線,保證支、吊架的水平、垂直。

(3)應用機械切割和鑽孔,必須使用氣割下料和開孔,氣割後必須磨去所有氧化物,並做防腐保護。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電纜橋架吊架均勻

線管吊架間距均勻、安裝端正

55、線頭無號牌或號牌字跡不清晰

防治措施:

使用專用號牌或用 E 型管現場加工號牌,下料應力求長短一致,使用不退色的標記筆書寫標記號。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線頭號牌字跡清晰

56、燈具安裝質量差,固定不牢固

防治措施:

(1)懸吊燈具的支吊物應與吊燈重量相配,重量超過 3kg 時,應預埋吊鉤或螺栓;成排吊燈在安裝好後應拉線調整吊燈高度

(2)成排燈具安裝前應先拉線定位,避開弔頂龍骨,中心偏差不大於5mm。

(3)燈具應固定在專設的框架上,開孔不能過大,固定燈罩的邊框邊緣應緊貼在頂棚上。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燈具安裝居中,緊貼飾面

57、風管總管與支管連接質量差

防治措施:

(1)首先在總管上準確劃線開孔。

(2)支管一端口伸入總管開孔處應垂直。

(3)相接時,咬口翻邊寬度應相等,咬口受力均勻。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風管連接垂直,銜接嚴密

58、風管柔性接管及法蘭墊片材料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根據風管兩端口間距尺寸調整好柔性接管長度。

(2)對所使用的法蘭墊片、柔性接管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所採用的必須是不燃材料,查驗質量合格證明文件、產品檢驗報告,必要時進行點燃試驗。

施工質量管理必須抓住的58個施工現場常犯的錯誤!(2)


法蘭墊片、柔性接管不燃材料

本文轉自網絡 如有侵權親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