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體點亮“一帶一路” 讓百姓裝上“中國晶體”

白內障 社會 人民網科普 2017-05-27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沿線國家的百姓正日益感受到中國科技帶給他們生活的便利。

人工晶體點亮“一帶一路” 讓百姓裝上“中國晶體”

安徽省淮北市人民醫院眼科專家在為白內障患者植入人工晶體。(陳文驍/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據《科技日報》報道,2016年底,北京協和醫院的幾名醫生參與了“健康快車斯里蘭卡光明行”醫療隊,為當地500多名白內障患者成功實施了復明手術,術中採用的人工晶體都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當地醫生和患者對我們的人工晶體刮目相看,它的質量一點兒都不遜色於進口產品。”醫療隊成員北京協和醫院副主任醫師張順華說。

這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百姓帶去光明的人工晶體到底是什麼?我國在研發人工晶體的過程中都經歷了怎樣的艱難?

據《生命時報》介紹,人的眼球中有個組織叫晶狀體,晶狀體在正常情況下是透明體,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或其他原因,晶狀體逐漸變得渾濁而導致視力下降,最終引發白內障。如果想要恢復視力,就需要將渾濁的晶體換成透明的人工晶體。

目前,治療白內障唯一切實有效的方法就是依靠手術將原有的晶體打碎吸出,再植入人工晶體。中國青年網形象地將晶體比作“人眼的鏡頭”,白內障手術就是“將老舊鏡頭摘掉,換上新鏡頭”。

人工晶體從材質上可以分為硬性和軟性兩大類。《健康時報》指出,現在的白內障手術基本不再使用硬性人工晶體,而是使用更加先進的軟性人工晶體。軟性人工晶體可以摺疊的特性能讓手術的創口更小、術後反應更輕、視力恢復得更好。

此前,軟性人工晶體的市場基本被外企壟斷。國產人工晶體在技術上難以與進口產品相匹敵,主要原因是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夠強。《新華每日電訊》發文稱,別看一枚軟性人工晶體只有0.02克重,但它相當於一枚成像的光學透鏡,從材料合成到光學設計再到精密加工,整個過程都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來支撐。

去年,由愛博諾德(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我國首個創新性人工晶體“普諾明”上市,標誌著我國自主研發的人工晶體向高端人工晶體領域邁進了一大步。據《健康時報》報道,該款人工晶體投入使用後,至今沒有出現一例不良反應。

《人民日報》這樣評價這個國產的人工晶體:生物相容性更好、視覺質量更好,也更適用於中國患者。而這三個“更好”背後,承載的是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質、高次非球面設計、基於中國人眼模型設計等一些列自主研發成果。

由於實現了自主研發,國產軟性人工晶體的價格優勢也凸顯出來。據新華網報道,普諾明人工晶體的價格要比同類進口產品便宜30%-35%,一例手術(一隻眼睛)可以為患者節省1000-1200元。目前,這款產品已經陸續抵達喀麥隆、科莫多、蘇丹、剛果等國家,一舉打破了其他國家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市場壟斷。(盧慧婧)

本文由山西臨汾僑聯眼科醫院院長強澤龍進行科學性把關。

人工晶體點亮“一帶一路” 讓百姓裝上“中國晶體”

(責編:崔鍾文、張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