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藝節|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獲文華表演獎,第四代“白毛女”接上班了!

憑藉在新版民族歌劇《白毛女》中的出色表現,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獲得了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和第二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殊榮,將自己的藝術生涯推向了新的高度。《白毛女》是中國歌劇的開山之作,1945年在延安公演。70年後的2015年,《白毛女》再度復排,雷佳成為了第四代“白毛女”。從延安出發,新版《白毛女》開啟全國巡演,迄今已走過20多個城市。對於這樣一個經典舞臺角色,雷佳要如何去演,才能贏得觀眾的認可?

十二藝節|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獲文華表演獎,第四代“白毛女”接上班了!

研究文獻、體驗生活,一樣都不能少

雷佳此前主演的《木蘭詩篇》《運河謠》《再別康橋》等多部歌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出演《白毛女》這一經典劇目,對於雷佳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一部非常值得繼承和傳頌的經典。”上個月剛在廣西南寧演完《白毛女》的雷佳說,“前幾代白毛女無論各方面都是高山仰止,我還在不斷地學習。每一場演出,我都懷著敬畏之心。”

攻讀中國音樂學院博士期間,雷佳系統研究了“白毛女”這一角色。她通讀了上千篇文獻,對此劇的時代背景、社會意義、人物塑造、經典版本等有了深入的理解。復排過程中,歌劇原作者之一、年逾九旬的賀敬之親自為《白毛女》新劇本把關;年逾八旬的第二代“白毛女”郭蘭英專程從廣州飛到北京,輔導演員排練長達二十餘天。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雷佳繼承了傳統,抓住了角色的精髓。

雷佳明白,要真正打動觀眾,還要融入自己真實的體驗和情感。她隨劇組去了河北省平山縣北冶鄉河坊村,那裡是“白毛女”原型的誕生地。雷佳與當地鄉親一起吃住,一起勞動,打柴、放羊、包餃子、貼餅子、點滷水豆腐……她將這些體驗融入了自己的表演中,她所塑造的“喜兒”,質樸、聰慧、孝順而倔強。

從一位純潔的農家少女,到惡霸家受盡折磨的丫鬟,再到深山古廟裡的“白毛仙姑”,最後到滿腔憤怒的“白毛女”,人性化的細節在她的細膩表達中動人心絃。賀敬之看完表演讚歎道:第四代“白毛女”接上班了!

十二藝節|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獲文華表演獎,第四代“白毛女”接上班了!

拍攝3D歌劇電影,經典有了時代感

“我最大的壓力,是如何讓觀眾感受到《白毛女》至今仍是一部感人的歌劇經典,我在表演中常常要考慮如何拉近經典與觀眾的距離。”雷佳說。為了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新版《白毛女》新增了一些唱段。由關峽創作的“我是人!”讓人印象深刻。雷佳在演唱時,努力凸顯“人”——特別是當時被壓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那種“我要活!”的吶喊,展現出強大的唱腔表現力,激盪出動人心魄的力量。此外,“喜兒”和“大春”相認時的二重唱則用起伏不斷的傾訴凸顯了愛情的線索。這些改變都得到了年輕觀眾的好評。

歌劇《白毛女》復排的同時,還特別將舞臺表演拍成了電影。這是中國第一部3D歌劇電影,影片運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數字立體電影技術和環繞立體聲,拍攝場景多達15個,特效鏡頭超過600個,讓觀眾在影院得到身臨其境的體驗。拍攝3D電影,對於雷佳來說,是全新的挑戰。她在舞臺上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被攝影機放大了,這要求她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更精心的打磨。

現代科技手段,增強了《白毛女》的時代氣息,3D電影版《白毛女》首映後反響熱烈,贏得了不同年齡觀眾的喜愛。一位大學生在看完放映後說:“觀看歌劇電影是一種全新的體驗,特別是歌唱家們細微的情緒轉變都清晰可見,讓我們能更好地沉浸其中,更深刻地理解歌劇的內涵。”雷佳希望,3D歌劇電影可以讓這部中國歌劇經典,更有感染力、影響力和輻射力。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編輯:邵競

本文圖片:演出方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