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

白露 燕子 溫暖冬至 禮記 鴻雁 處暑 氣象 中秋節 四川衛生健康宣傳 2019-09-12
"

月,你好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PART.01

氣候特徵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

月,你好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PART.01

氣候特徵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9月: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

白露的“露”是一種自然現象。節氣至此,白晝陽光尚熱,水汽蒸發,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

PART.02

白露天氣

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峰,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

"

月,你好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PART.01

氣候特徵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9月: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

白露的“露”是一種自然現象。節氣至此,白晝陽光尚熱,水汽蒸發,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

PART.02

白露天氣

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峰,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

9月: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

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PART.03

白露物侯

白露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這種乾燥的氣候特點在中醫上稱為“秋燥”,很多人會出現口乾、咽乾、眼乾、皮膚乾等症狀。白露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

"

月,你好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PART.01

氣候特徵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節氣。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9月: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

白露的“露”是一種自然現象。節氣至此,白晝陽光尚熱,水汽蒸發,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

PART.02

白露天氣

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平氣法劃分的節氣)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陽氣在夏至日達到頂峰,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

9月: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

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PART.03

白露物侯

白露時節,秋風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這種乾燥的氣候特點在中醫上稱為“秋燥”,很多人會出現口乾、咽乾、眼乾、皮膚乾等症狀。白露的氣候特點就是乾燥。

9月:白露團乾子,清晨散馬蹄

鴻雁來

鴻大雁小,自北而來南也,不謂南鄉,非其居耳。詳見雨水節下(雨水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玄鳥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鳥解見春分(春分初候,玄鳥至;燕來也),此時自北而往南遷也,燕乃南方之鳥,故曰歸。

群鳥養羞

三獸以上為群,群者,眾也,《禮記》注曰:“羞者,所羹之食。”養羞者,藏之以備冬月之養也。羞”是“饈”的本字。古代“羞”、“饈”通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