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濤講傳統武術之八卦掌

八卦掌 武術 董海川 程廷華 鴻正武道場 鴻正武道場 2017-10-29

郭鴻濤講傳統武術之八卦掌

八卦掌又稱遊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為主的中國傳統拳術。是中國傳統武術當中的著名拳種之一,流傳很廣。八卦掌有五大流派,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人董海川創於清末,董海川在江南遊歷時得到道家修煉的啟示,結合武術加以整理而成。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帶流傳開來,近百年來遍及全國,並傳播到國外。由於它運動時縱橫交錯,分為四正四隅八個方位,與“周易”八卦圖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譜常以卦理解釋拳理,以八個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郭鴻濤講傳統武術之八卦掌

清朝咸豐年間,董海川於北京傳授“八卦連環掌”,簡稱“八卦掌”。董海川生於清朝嘉慶三年(1797年10月13日),卒於光緒八年(1882年)。原名繼德,後改為海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塢人。

董海川自幼好武,雲遊四方。投名師,訪高友,學習了多種拳術,取其精華,整理了一套較完整的拳術套路練法——八卦掌。董老先師因為鄉里打抱不平,涉嫌命案潛逃至京都肅王府為太監聽差。匿跡消聲,不露鋒芒。府中人皆不知董公為技擊家。當時有肅王府護院總管,自薦演武獻技於演武庭前。肅王大悅。來賓及府中多人圍觀,人潮水洩不通。此時肅王喚董公獻茶,由於觀眾擁擠,董公難以進入。他於情急之下,一手托盤,一手提壺,縱身躍過人牆,送茶至肅王面前,為客獻茶。肅王大驚,問道:“你也精通武藝?”答曰:“略知一二”。肅王下令叫董老先師當場表演。

先師從容獻藝,只見他左翻右轉,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沒而多變。身體左旋右轉,時高時低,身起時高一丈,身落時如鷂子鑽林,行雲流水,滔滔不絕。觀眾見狀,目瞪口呆,鴉雀無聲。正在此時,先師提氣騰空,躍起數尺之高,旋轉而下,落地無聲。王爺大驚,問道:“此術何名”當時董老先師尋思,此掌乃自己所創,並未定名,情急之下乃定名為“八卦掌”。從此八卦掌開始見露頭角。

後來他又根據八卦學說加以整理補充,使之日臻完善,這是後話。當時,肅王又命董公與總管比武,以分高低。不到兩個回合,董公一掌將對手打翻在地,對手含羞而走。後來肅王命董老先師為肅王府護院總管。

從此,董老先師名聲大震,授徒日多。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華。董老先師去世後,尹福,程廷華二人對八卦掌加以發揚光大,承先啟後。遂在清末慈禧年間盛於民間。

郭鴻濤講傳統武術之八卦掌

八卦”最早見於《周易》:“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個方位,即北、南、東、西、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八卦掌以掌法為主,其基本內容是八掌,合於八卦之數;在行拳時,要求以擺扣步走圓形,將八個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術那樣,或來去一條線,或走四角,所以稱為“八卦掌”。其實,八卦掌與八卦並無什麼內在聯繫。

八卦掌分為“定架子”、“活架子”、“變架子”3步功夫。“定架子”是基礎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規規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勢正確,樁步牢固,行步平穩﹔切實做到“入門九要”,即塌(塌腰)、扣(含胸)、提(尾閭上提、穀道內提)、頂(頭上頂、舌上頂、手前頂)、裹(裹臂)、鬆(鬆肩、沉氣)、垂(垂肘)、縮(胯根、肩窩內縮)、起鑽落翻(臂內外旋)等要領﹔切忌挺胸提腹、努氣、拙力(稱為3大病),“活架子”主要練習動作協調配合,使基本要領在走轉變換中運用嫻熟。“變架子”要求內外統一,意領身隨,變換自如,隨意穿插,不受拳套節序限制,做到輕如鴻毛,變如閃電,穩如磐石。

郭鴻濤講傳統武術之八卦掌

掌型掌法

掌型有仰掌、俯掌、豎掌、抱掌、穿掌、劈掌、撩掌、挑掌、塌掌、撞掌、掖掌等。

掌法主要有:推託帶領,搬扣劈進。穿閃截攔,沾連粘隨。削砸劈挎,纏挑刁鑽。撩塌掖撞,片探切翻。

步型步法

步型:掰步、扣步、僕步、半馬步等。步法:起落擺扣,進退跟撤,開掰插閃等等。

腿型腿法

兩腿形似剪,行步如蹚泥。腿法:擺扣踢曲,兜崩翻踹,劈蹬截切。八卦掌有明腿、暗腿之用,但以腿掌齊至,暗腿為主。

身型身法

八卦掌身形似游龍,腰如軸立,身法講究擰裹鑽翻,圓活不滯,身隨步動,掌隨身變,步隨掌轉,上下協調。

郭鴻濤講傳統武術之八卦掌

周身一動無有不動,擰旋走轉似流水,上下翻動如驕龍。

八卦掌,走為先,收即放,去即還,變轉虛實步中參。

走如風,站如釘,扣擺轉換步法清。腰為纛,氣為旗,眼觀六路手足先。

行如龍,坐如虎,動似江河靜如山。陰陽手,上下翻,沉肩墜肘氣歸丹。

抱六合,勿散亂,氣遍身軀得自然。扣擺步,仔細盤,轉換進退在腰間。

腳打七,手打三,手腳齊進莫遲緩。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擠靠暗頂膝。

高不扼,低不攔,迎風接進最為先。數語妙訣掌中要,不用純功亦枉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