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總體而言,20世紀初的巴爾幹形勢相當複雜。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三大強權都希望在巴爾幹地區擴張勢力。與此同時,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在這種形勢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劇了巴爾幹半島的火藥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亞危機。由於巴爾幹地區生活著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羅斯便以“泛斯拉夫主義”為名,號召巴爾幹地區的南方斯拉夫人組建一個斯拉夫人國家,並與同為斯拉夫國家的俄羅斯交好。泛斯拉夫主義口號成功將塞爾維亞王國拉到了俄羅斯的一邊。但是,另外兩塊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此時正處於奧匈帝國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國家,必須令奧匈放棄這兩地。因懼怕此兩地的斯拉夫人發動起義,奧匈帝國決定在1908年將其吞併。塞爾維亞欲連同俄羅斯向奧匈開戰,但迫於德國的威脅,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放棄開戰,選擇隱忍。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總體而言,20世紀初的巴爾幹形勢相當複雜。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三大強權都希望在巴爾幹地區擴張勢力。與此同時,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在這種形勢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劇了巴爾幹半島的火藥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亞危機。由於巴爾幹地區生活著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羅斯便以“泛斯拉夫主義”為名,號召巴爾幹地區的南方斯拉夫人組建一個斯拉夫人國家,並與同為斯拉夫國家的俄羅斯交好。泛斯拉夫主義口號成功將塞爾維亞王國拉到了俄羅斯的一邊。但是,另外兩塊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此時正處於奧匈帝國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國家,必須令奧匈放棄這兩地。因懼怕此兩地的斯拉夫人發動起義,奧匈帝國決定在1908年將其吞併。塞爾維亞欲連同俄羅斯向奧匈開戰,但迫於德國的威脅,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放棄開戰,選擇隱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其次是1912-1913年爆發的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四個巴爾幹國家組成巴爾幹聯盟,對奧斯曼發動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早已衰落的奧斯曼很快戰敗,幾乎喪失了它在歐洲除伊斯坦布爾外的所有領土。1913年,由於分配戰果史發生分歧,巴爾幹同盟之間發生內訌,成為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兩個陣營,前者受到俄羅斯與奧斯曼的支持,後者受到奧匈帝國的支持。戰後,保加利亞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大大縮減,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大增。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總體而言,20世紀初的巴爾幹形勢相當複雜。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三大強權都希望在巴爾幹地區擴張勢力。與此同時,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在這種形勢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劇了巴爾幹半島的火藥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亞危機。由於巴爾幹地區生活著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羅斯便以“泛斯拉夫主義”為名,號召巴爾幹地區的南方斯拉夫人組建一個斯拉夫人國家,並與同為斯拉夫國家的俄羅斯交好。泛斯拉夫主義口號成功將塞爾維亞王國拉到了俄羅斯的一邊。但是,另外兩塊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此時正處於奧匈帝國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國家,必須令奧匈放棄這兩地。因懼怕此兩地的斯拉夫人發動起義,奧匈帝國決定在1908年將其吞併。塞爾維亞欲連同俄羅斯向奧匈開戰,但迫於德國的威脅,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放棄開戰,選擇隱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其次是1912-1913年爆發的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四個巴爾幹國家組成巴爾幹聯盟,對奧斯曼發動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早已衰落的奧斯曼很快戰敗,幾乎喪失了它在歐洲除伊斯坦布爾外的所有領土。1913年,由於分配戰果史發生分歧,巴爾幹同盟之間發生內訌,成為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兩個陣營,前者受到俄羅斯與奧斯曼的支持,後者受到奧匈帝國的支持。戰後,保加利亞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大大縮減,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大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波斯尼亞危機與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首先,三大勢力中,奧斯曼徹底退場,巴爾幹地區變成了奧匈與俄羅斯的兩國爭霸,並形成了俄羅斯-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奧匈-保加利亞兩大軍事集團。其次,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不斷上漲,其建立斯拉夫人國家的戰略目標的號召力越來越強,嚴重威脅到統治著大量斯拉夫人的奧匈帝國,雙方都可能採取更為激進的措施來對對方發動攻擊。薩拉熱窩事件就是巴爾幹對立形勢的結果:為了早日發動波斯尼亞反抗奧匈帝國的起義,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了希望採取寬容政策來安撫波斯尼亞人的費迪南大公。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總體而言,20世紀初的巴爾幹形勢相當複雜。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三大強權都希望在巴爾幹地區擴張勢力。與此同時,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在這種形勢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劇了巴爾幹半島的火藥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亞危機。由於巴爾幹地區生活著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羅斯便以“泛斯拉夫主義”為名,號召巴爾幹地區的南方斯拉夫人組建一個斯拉夫人國家,並與同為斯拉夫國家的俄羅斯交好。泛斯拉夫主義口號成功將塞爾維亞王國拉到了俄羅斯的一邊。但是,另外兩塊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此時正處於奧匈帝國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國家,必須令奧匈放棄這兩地。因懼怕此兩地的斯拉夫人發動起義,奧匈帝國決定在1908年將其吞併。塞爾維亞欲連同俄羅斯向奧匈開戰,但迫於德國的威脅,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放棄開戰,選擇隱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其次是1912-1913年爆發的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四個巴爾幹國家組成巴爾幹聯盟,對奧斯曼發動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早已衰落的奧斯曼很快戰敗,幾乎喪失了它在歐洲除伊斯坦布爾外的所有領土。1913年,由於分配戰果史發生分歧,巴爾幹同盟之間發生內訌,成為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兩個陣營,前者受到俄羅斯與奧斯曼的支持,後者受到奧匈帝國的支持。戰後,保加利亞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大大縮減,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大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波斯尼亞危機與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首先,三大勢力中,奧斯曼徹底退場,巴爾幹地區變成了奧匈與俄羅斯的兩國爭霸,並形成了俄羅斯-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奧匈-保加利亞兩大軍事集團。其次,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不斷上漲,其建立斯拉夫人國家的戰略目標的號召力越來越強,嚴重威脅到統治著大量斯拉夫人的奧匈帝國,雙方都可能採取更為激進的措施來對對方發動攻擊。薩拉熱窩事件就是巴爾幹對立形勢的結果:為了早日發動波斯尼亞反抗奧匈帝國的起義,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了希望採取寬容政策來安撫波斯尼亞人的費迪南大公。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大國聯盟體系

眾所周知,一戰之前,歐洲列強形成了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兩陣營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總體而言,20世紀初的巴爾幹形勢相當複雜。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三大強權都希望在巴爾幹地區擴張勢力。與此同時,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在這種形勢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劇了巴爾幹半島的火藥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亞危機。由於巴爾幹地區生活著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羅斯便以“泛斯拉夫主義”為名,號召巴爾幹地區的南方斯拉夫人組建一個斯拉夫人國家,並與同為斯拉夫國家的俄羅斯交好。泛斯拉夫主義口號成功將塞爾維亞王國拉到了俄羅斯的一邊。但是,另外兩塊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此時正處於奧匈帝國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國家,必須令奧匈放棄這兩地。因懼怕此兩地的斯拉夫人發動起義,奧匈帝國決定在1908年將其吞併。塞爾維亞欲連同俄羅斯向奧匈開戰,但迫於德國的威脅,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放棄開戰,選擇隱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其次是1912-1913年爆發的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四個巴爾幹國家組成巴爾幹聯盟,對奧斯曼發動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早已衰落的奧斯曼很快戰敗,幾乎喪失了它在歐洲除伊斯坦布爾外的所有領土。1913年,由於分配戰果史發生分歧,巴爾幹同盟之間發生內訌,成為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兩個陣營,前者受到俄羅斯與奧斯曼的支持,後者受到奧匈帝國的支持。戰後,保加利亞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大大縮減,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大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波斯尼亞危機與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首先,三大勢力中,奧斯曼徹底退場,巴爾幹地區變成了奧匈與俄羅斯的兩國爭霸,並形成了俄羅斯-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奧匈-保加利亞兩大軍事集團。其次,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不斷上漲,其建立斯拉夫人國家的戰略目標的號召力越來越強,嚴重威脅到統治著大量斯拉夫人的奧匈帝國,雙方都可能採取更為激進的措施來對對方發動攻擊。薩拉熱窩事件就是巴爾幹對立形勢的結果:為了早日發動波斯尼亞反抗奧匈帝國的起義,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了希望採取寬容政策來安撫波斯尼亞人的費迪南大公。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大國聯盟體系

眾所周知,一戰之前,歐洲列強形成了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兩陣營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實際上,這兩大陣營並非為了爭奪霸權才建立,而是為了相反的目的:保證自身安全。

歐洲各大國早已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大國的國力足以影響到全世界,若是貿然開戰,必將造成全球性的動盪。而且,19世紀亦是全球貿易的黃金時期,各國都希望能在和平與穩定的環境下實現經濟發展。因此,各大國之間能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會用軍事手段,能用小規模武裝衝突解決的問題,就儘量不上升至大規模戰爭。即使是侵略性最強的德國,也隨時剋制自己,避免發生毀滅性的全面戰爭。

但是,僅靠自己的剋制是不夠的,因為敵人隨時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剋制,向自己發動進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外交家們想出了一個戰略:大國聯盟。這個外交戰略由俾斯麥率先使用,具體方法是:與其他國家簽訂防守同盟條約(即同盟之間不參與侵略戰,但會盡全力參與防守戰),這樣的話,敵國就必須面對同時與兩個國家作戰的風險發動侵略,為了避免這種風險,敵國會放棄軍事手段,轉而採取和平手段解決問題。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簽訂的條約都是防守性的,意在震懾敵對陣營,令其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總體而言,20世紀初的巴爾幹形勢相當複雜。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三大強權都希望在巴爾幹地區擴張勢力。與此同時,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在這種形勢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劇了巴爾幹半島的火藥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亞危機。由於巴爾幹地區生活著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羅斯便以“泛斯拉夫主義”為名,號召巴爾幹地區的南方斯拉夫人組建一個斯拉夫人國家,並與同為斯拉夫國家的俄羅斯交好。泛斯拉夫主義口號成功將塞爾維亞王國拉到了俄羅斯的一邊。但是,另外兩塊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此時正處於奧匈帝國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國家,必須令奧匈放棄這兩地。因懼怕此兩地的斯拉夫人發動起義,奧匈帝國決定在1908年將其吞併。塞爾維亞欲連同俄羅斯向奧匈開戰,但迫於德國的威脅,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放棄開戰,選擇隱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其次是1912-1913年爆發的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四個巴爾幹國家組成巴爾幹聯盟,對奧斯曼發動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早已衰落的奧斯曼很快戰敗,幾乎喪失了它在歐洲除伊斯坦布爾外的所有領土。1913年,由於分配戰果史發生分歧,巴爾幹同盟之間發生內訌,成為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兩個陣營,前者受到俄羅斯與奧斯曼的支持,後者受到奧匈帝國的支持。戰後,保加利亞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大大縮減,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大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波斯尼亞危機與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首先,三大勢力中,奧斯曼徹底退場,巴爾幹地區變成了奧匈與俄羅斯的兩國爭霸,並形成了俄羅斯-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奧匈-保加利亞兩大軍事集團。其次,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不斷上漲,其建立斯拉夫人國家的戰略目標的號召力越來越強,嚴重威脅到統治著大量斯拉夫人的奧匈帝國,雙方都可能採取更為激進的措施來對對方發動攻擊。薩拉熱窩事件就是巴爾幹對立形勢的結果:為了早日發動波斯尼亞反抗奧匈帝國的起義,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了希望採取寬容政策來安撫波斯尼亞人的費迪南大公。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大國聯盟體系

眾所周知,一戰之前,歐洲列強形成了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兩陣營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實際上,這兩大陣營並非為了爭奪霸權才建立,而是為了相反的目的:保證自身安全。

歐洲各大國早已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大國的國力足以影響到全世界,若是貿然開戰,必將造成全球性的動盪。而且,19世紀亦是全球貿易的黃金時期,各國都希望能在和平與穩定的環境下實現經濟發展。因此,各大國之間能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會用軍事手段,能用小規模武裝衝突解決的問題,就儘量不上升至大規模戰爭。即使是侵略性最強的德國,也隨時剋制自己,避免發生毀滅性的全面戰爭。

但是,僅靠自己的剋制是不夠的,因為敵人隨時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剋制,向自己發動進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外交家們想出了一個戰略:大國聯盟。這個外交戰略由俾斯麥率先使用,具體方法是:與其他國家簽訂防守同盟條約(即同盟之間不參與侵略戰,但會盡全力參與防守戰),這樣的話,敵國就必須面對同時與兩個國家作戰的風險發動侵略,為了避免這種風險,敵國會放棄軍事手段,轉而採取和平手段解決問題。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簽訂的條約都是防守性的,意在震懾敵對陣營,令其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脾斯麥

但是,大國聯盟體系在兩個陣營矛盾激化時卻顯得非常脆弱,因為雙方會高估震懾的力度,低估對方的決心。在一戰開始時,奧匈帝國欲對塞爾維亞宣戰;塞爾維亞得到了俄羅斯的獨立保證,向俄羅斯求援;俄羅斯與法國結盟,沙皇料定德國不敢冒著與同時俄、法同時開戰的風險支持奧匈,而奧匈無法獨自面對俄羅斯與塞爾維亞,最後必將退縮,因此表達了對塞爾維亞的支持;德國則料定俄羅斯不敢同時面對自己與奧匈帝國的聯合進攻,遂支持奧匈對塞爾維亞開戰。雙方都認為,只要自己不斷施壓,對方會在某個時間點退縮,但事實卻事與願違,因為對方也是這麼認為的,於是雙方的施壓行為越來越激進,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薩拉熱窩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巴爾幹危機

在一戰之前,巴爾幹被稱為“歐洲的火藥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的形勢非常複雜。這裡的主要居民是南方斯拉夫人與希臘人,從15世紀開始,他們被不斷擴張的奧斯曼帝國吞併,淪為被統治民族。17世紀開始,哈布斯堡王朝開始驅逐已過全盛期的奧斯曼人,並從奧斯曼手中奪取了巴爾幹地區的一部分。自彼得大帝開始,俄羅斯不斷向西方擴張,在數次俄土戰爭中擊敗奧斯曼,19世紀時,其觸手已經伸到了巴爾幹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與此同時,隨著19世紀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巴爾幹人也越來越對自己受到奧斯曼人的統治這一事實而感到不滿。從19世紀開始,巴爾幹人就不斷試圖恢復民族獨立。20年代,長期受奧斯曼統治的希臘人發起獨立戰爭,1828年成功獲得獨立。1876年,波黑與保加利亞爆發反奧斯曼的起義,俄羅斯以保護斯拉夫兄弟的名義介入,並擊敗奧斯曼。1878年俄土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規定羅馬尼亞與塞爾維亞獨立,保加利亞獲得自治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總體而言,20世紀初的巴爾幹形勢相當複雜。奧匈帝國、沙皇俄國與奧斯曼帝國三大強權都希望在巴爾幹地區擴張勢力。與此同時,由於民族主義思潮的傳播,本地的南方斯拉夫人也希望獲得民族獨立。在這種形勢下,發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加劇了巴爾幹半島的火藥味。

首先是1908年的波斯尼亞危機。由於巴爾幹地區生活著很多南方斯拉夫人,俄羅斯便以“泛斯拉夫主義”為名,號召巴爾幹地區的南方斯拉夫人組建一個斯拉夫人國家,並與同為斯拉夫國家的俄羅斯交好。泛斯拉夫主義口號成功將塞爾維亞王國拉到了俄羅斯的一邊。但是,另外兩塊斯拉夫人聚集地——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此時正處於奧匈帝國的控制之下,想建立斯拉夫國家,必須令奧匈放棄這兩地。因懼怕此兩地的斯拉夫人發動起義,奧匈帝國決定在1908年將其吞併。塞爾維亞欲連同俄羅斯向奧匈開戰,但迫於德國的威脅,塞爾維亞與俄羅斯放棄開戰,選擇隱忍。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其次是1912-1913年爆發的兩次巴爾幹戰爭。1912年,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門的內哥羅四個巴爾幹國家組成巴爾幹聯盟,對奧斯曼發動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早已衰落的奧斯曼很快戰敗,幾乎喪失了它在歐洲除伊斯坦布爾外的所有領土。1913年,由於分配戰果史發生分歧,巴爾幹同盟之間發生內訌,成為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兩個陣營,前者受到俄羅斯與奧斯曼的支持,後者受到奧匈帝國的支持。戰後,保加利亞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大大縮減,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大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波斯尼亞危機與兩次巴爾幹戰爭的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首先,三大勢力中,奧斯曼徹底退場,巴爾幹地區變成了奧匈與俄羅斯的兩國爭霸,並形成了俄羅斯-塞爾維亞-希臘-羅馬尼亞與奧匈-保加利亞兩大軍事集團。其次,塞爾維亞的實力與聲望不斷上漲,其建立斯拉夫人國家的戰略目標的號召力越來越強,嚴重威脅到統治著大量斯拉夫人的奧匈帝國,雙方都可能採取更為激進的措施來對對方發動攻擊。薩拉熱窩事件就是巴爾幹對立形勢的結果:為了早日發動波斯尼亞反抗奧匈帝國的起義,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刺殺了希望採取寬容政策來安撫波斯尼亞人的費迪南大公。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大國聯盟體系

眾所周知,一戰之前,歐洲列強形成了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大陣營。兩陣營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了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實際上,這兩大陣營並非為了爭奪霸權才建立,而是為了相反的目的:保證自身安全。

歐洲各大國早已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大國的國力足以影響到全世界,若是貿然開戰,必將造成全球性的動盪。而且,19世紀亦是全球貿易的黃金時期,各國都希望能在和平與穩定的環境下實現經濟發展。因此,各大國之間能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會用軍事手段,能用小規模武裝衝突解決的問題,就儘量不上升至大規模戰爭。即使是侵略性最強的德國,也隨時剋制自己,避免發生毀滅性的全面戰爭。

但是,僅靠自己的剋制是不夠的,因為敵人隨時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剋制,向自己發動進攻。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外交家們想出了一個戰略:大國聯盟。這個外交戰略由俾斯麥率先使用,具體方法是:與其他國家簽訂防守同盟條約(即同盟之間不參與侵略戰,但會盡全力參與防守戰),這樣的話,敵國就必須面對同時與兩個國家作戰的風險發動侵略,為了避免這種風險,敵國會放棄軍事手段,轉而採取和平手段解決問題。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簽訂的條約都是防守性的,意在震懾敵對陣營,令其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脾斯麥

但是,大國聯盟體系在兩個陣營矛盾激化時卻顯得非常脆弱,因為雙方會高估震懾的力度,低估對方的決心。在一戰開始時,奧匈帝國欲對塞爾維亞宣戰;塞爾維亞得到了俄羅斯的獨立保證,向俄羅斯求援;俄羅斯與法國結盟,沙皇料定德國不敢冒著與同時俄、法同時開戰的風險支持奧匈,而奧匈無法獨自面對俄羅斯與塞爾維亞,最後必將退縮,因此表達了對塞爾維亞的支持;德國則料定俄羅斯不敢同時面對自己與奧匈帝國的聯合進攻,遂支持奧匈對塞爾維亞開戰。雙方都認為,只要自己不斷施壓,對方會在某個時間點退縮,但事實卻事與願違,因為對方也是這麼認為的,於是雙方的施壓行為越來越激進,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在一戰爆發這一過程中,大國聯盟體系不但未能阻止戰爭的爆發,反而加劇了爆發的進度:在防守同盟條約所規定的義務的限制下,各國被迫加入盟友的戰爭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