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5. 惲壽平《花卉圖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但八大不僅僅是變成對角線,圖13、14還以俯視變了傳統的平視哈。

變變變,八大有各種各樣的變,愈變愈奇,變出了八大的自己。

我強調的拙、對、變,是不是讓你遇見了前所未知的八大?

還有呢。

二、八大的另一面

提起八大,就是冷峻孤絕悲情潦倒的八大,他還會有什麼陌生面?

溫情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5. 惲壽平《花卉圖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但八大不僅僅是變成對角線,圖13、14還以俯視變了傳統的平視哈。

變變變,八大有各種各樣的變,愈變愈奇,變出了八大的自己。

我強調的拙、對、變,是不是讓你遇見了前所未知的八大?

還有呢。

二、八大的另一面

提起八大,就是冷峻孤絕悲情潦倒的八大,他還會有什麼陌生面?

溫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6. 八大山《雙雛圖》 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5. 惲壽平《花卉圖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但八大不僅僅是變成對角線,圖13、14還以俯視變了傳統的平視哈。

變變變,八大有各種各樣的變,愈變愈奇,變出了八大的自己。

我強調的拙、對、變,是不是讓你遇見了前所未知的八大?

還有呢。

二、八大的另一面

提起八大,就是冷峻孤絕悲情潦倒的八大,他還會有什麼陌生面?

溫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6. 八大山《雙雛圖》 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7.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看到畫上那弱弱的小可愛,你可觸到八大的柔軟?

幽默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5. 惲壽平《花卉圖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但八大不僅僅是變成對角線,圖13、14還以俯視變了傳統的平視哈。

變變變,八大有各種各樣的變,愈變愈奇,變出了八大的自己。

我強調的拙、對、變,是不是讓你遇見了前所未知的八大?

還有呢。

二、八大的另一面

提起八大,就是冷峻孤絕悲情潦倒的八大,他還會有什麼陌生面?

溫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6. 八大山《雙雛圖》 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7.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看到畫上那弱弱的小可愛,你可觸到八大的柔軟?

幽默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8.八大山人《蜷貓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風動,枝動,貓兒心動。

《六祖壇經》言:“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貓兒,你可懂?

史上貓趣圖不少,這可能是最有看頭的一幅。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5. 惲壽平《花卉圖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但八大不僅僅是變成對角線,圖13、14還以俯視變了傳統的平視哈。

變變變,八大有各種各樣的變,愈變愈奇,變出了八大的自己。

我強調的拙、對、變,是不是讓你遇見了前所未知的八大?

還有呢。

二、八大的另一面

提起八大,就是冷峻孤絕悲情潦倒的八大,他還會有什麼陌生面?

溫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6. 八大山《雙雛圖》 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7.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看到畫上那弱弱的小可愛,你可觸到八大的柔軟?

幽默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8.八大山人《蜷貓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風動,枝動,貓兒心動。

《六祖壇經》言:“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貓兒,你可懂?

史上貓趣圖不少,這可能是最有看頭的一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9. 八大山人《蒼鷹紅梅圖》 嘉德2011年拍品 成交價101.2萬元

猛禽驚訝於嬌豔,它那堅硬的心啊瞬間柔軟得令自己害了羞。恰如西方人說的那個啥,哦,對,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史上畫鷹的很多,這可能是最有趣兒的一幅。

我國花鳥畫常寓吉慶之意,這是民俗。民俗的力量強大,連孤冷悲情的八大也不能免“俗”。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5. 惲壽平《花卉圖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但八大不僅僅是變成對角線,圖13、14還以俯視變了傳統的平視哈。

變變變,八大有各種各樣的變,愈變愈奇,變出了八大的自己。

我強調的拙、對、變,是不是讓你遇見了前所未知的八大?

還有呢。

二、八大的另一面

提起八大,就是冷峻孤絕悲情潦倒的八大,他還會有什麼陌生面?

溫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6. 八大山《雙雛圖》 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7.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看到畫上那弱弱的小可愛,你可觸到八大的柔軟?

幽默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8.八大山人《蜷貓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風動,枝動,貓兒心動。

《六祖壇經》言:“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貓兒,你可懂?

史上貓趣圖不少,這可能是最有看頭的一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9. 八大山人《蒼鷹紅梅圖》 嘉德2011年拍品 成交價101.2萬元

猛禽驚訝於嬌豔,它那堅硬的心啊瞬間柔軟得令自己害了羞。恰如西方人說的那個啥,哦,對,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史上畫鷹的很多,這可能是最有趣兒的一幅。

我國花鳥畫常寓吉慶之意,這是民俗。民俗的力量強大,連孤冷悲情的八大也不能免“俗”。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0. 八大山人《鬆鹿圖》 廣東崇正2013年拍品 成交價2242.5萬元

畫靈芝、鹿和松樹。靈芝象徵福祉,鹿諧“祿”音,松樹寓意長壽,所以畫的就是福祿壽哈。

這就是八大的俗,不過,是民俗的“俗”。這類“俗”畫,八大畫過不少,應是市場行為。八大,也要掙錢吃飯啊。

鹿的眼白有點多,像是八大慣畫的白眼,如果是白眼,那就與民俗所要求的吉祥寓意不協調了。也許,這麼畫表明八大“俗”得不甘心吧。

八大竟然是個吃貨

"

講八大山人的文章多了去了,用汗牛充棟形容都不過分,我有興致再添一篇,無非因為這一篇與眾不同,會讓你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

一、 八大的祕訣

八大的畫,有說其簡約的,有說其誇張的,有說其怪奇的,有說其冷峻、疏曠、雋永的,都對,都可以視為八大的祕訣。八大太豐富了,只要你說得不是太離譜,總能在八大那裡找到例子。

除了以上紛紜眾說,八大還有三大祕訣必須強調,一是拙,二是對,三是變,我今說之,學者識之。

八大祕訣之一:拙

“拙”,是中國繪畫的一個獨特審美概念。“拙”即有趣,叫“拙趣”。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拙得近乎愚時,在知者看來,無疑便是大智的外顯。這或許就是中國繪畫以拙為美的內在邏輯吧。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八大山人《花果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八大山人《涉事冊》之一 北京榮寶齋藏

形拙、筆拙、墨亦拙。瓜的呆萌讓你不禁莞爾吧?石的老蒼讓你不由感慨歲月與世事吧?

“拙”是最難的。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想拙卻不能拙,後來右手殘疾了,只得改用左手畫,不利索了,反而自言:“殊大有味,其生拗澀拙,有萬非右手所及。”可見拙趣難得。

想起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沒?他拼命把線條練利索把形狀把握準,但,與此同時他失去了拙趣。

西方繪畫似乎一直沒有參悟拙趣。

八大的拙,彰顯了中國繪畫的一種獨特價值。

下文所舉多例,亦體現八大的拙。八大的拙,處處在在。

當今中國繪畫要避免被西方繪畫同化,不曉得拙趣是不行的,不深解八大這個祕訣是不可的。

八大祕訣之二:對

這裡說的“對”,包括對比、映襯、對稱,這三者都是兩兩之間的關聯,所以統稱為“對”。

“對”,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審美範式。中國瓷器的開片,所形成的各種裂紋與光潔如鏡的釉面形成鮮明對比、映襯,而器型則以對稱為基本特徵,令人愛不釋手。這是中國藝術深諳“對”之美的經典一例。以“對”為美,令此成為中國人審美習慣的,莫過於律詩的語言藝術,“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其中的對比、映襯、對稱讓人擊節讚賞,覺得韻味無窮。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3. 南宋龍泉窯官式貫耳瓶

將“對”這一審美範式運用於繪畫,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國繪畫史上,八大一人而已。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4. 八大山人《魚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三角形與矩形,立與平,靜與動。對,因而雋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5.八大山人《瓶菊圖》 嘉德2008年拍品 成交價3136萬元

陶瓶的粗礪對比菊花的嬌嫩;陶瓶的厚重對比菊花的秀逸;旁出的兩朵菊花輕靈搖曳,與瓶口的花葉動靜相襯;瓶身上黑白互補,明暗相映,似有陽光跳動。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6:八大山人《果熟來禽圖》 嘉德2008年拍品

鳥黑瓜白,黑白對比;刻意將鳥處理為三角形,與橢圓(瓜)兩廂對比;畫瓜用筆,畫鳥用墨,筆墨相映相襯。

以上二圖,畫面簡約,卻極盡對比映襯之能事,如此,生動有趣。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7.八大山人《墨荷圖》 北京長風2009年拍品 成交價32.48萬元

自左下漫向右上的濃淡兩層墨是荷嗎?與其說是荷,不如說是墨,與其說是墨,不如說是氣氛。“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徐渭),說的就是這了。

左側陡然拔起一條線,挺秀超逸的線,似荷非荷,奪人眼球。

原來,“蒼老暮煙”是為了映襯這條挺秀超逸的線。由此,象徵意義生矣。堪稱映襯的經典。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8.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保利2011年拍品 成交價5290萬元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9. 八大山人《荷花冊》之一 弗利爾美術館藏

對稱式構圖,頗具諧趣。

八大,精於“對”之法則,瞭然美與趣出乎其中也。

八大祕訣之三:變

藝術的通則是守常而善變,但卻不能亂變,變,其實是守常的個性化表現。

看看八大怎麼變。

荷的葉柄長度為1到2米,別家畫葉柄,只畫露出水面的部分(參圖10),八大畫荷,不畫水,要把長長的葉柄完全暴露出來,如此與眾不同。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0. 石濤《荷花》 嘉德2017年拍品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1.八大山人《荷花雙鳧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2.八大山人《荷花翠鳥圖》 保利2015年拍品 成交價1725萬元

這麼變,才秀出了各種抒情的線條,就有了線與面(葉柄與荷葉)的映襯,有了疏落,有了蕭寒。

石濤雲:“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說的就是這了。

中國繪畫尤以線條之美著稱於世,八大個性化的長柄荷之變,守了線條美這個“常”,真是一代解人。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3.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4.八大山人《書畫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是傳統花卉中極其少見的對角線構圖。

對角線,誰不會?與八大同時代的惲壽平來也——圖15。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5. 惲壽平《花卉圖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但八大不僅僅是變成對角線,圖13、14還以俯視變了傳統的平視哈。

變變變,八大有各種各樣的變,愈變愈奇,變出了八大的自己。

我強調的拙、對、變,是不是讓你遇見了前所未知的八大?

還有呢。

二、八大的另一面

提起八大,就是冷峻孤絕悲情潦倒的八大,他還會有什麼陌生面?

溫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6. 八大山《雙雛圖》 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藏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7. 八大山人《花鳥冊》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看到畫上那弱弱的小可愛,你可觸到八大的柔軟?

幽默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8.八大山人《蜷貓圖》 弗利爾美術館藏

風動,枝動,貓兒心動。

《六祖壇經》言:“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貓兒,你可懂?

史上貓趣圖不少,這可能是最有看頭的一幅。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19. 八大山人《蒼鷹紅梅圖》 嘉德2011年拍品 成交價101.2萬元

猛禽驚訝於嬌豔,它那堅硬的心啊瞬間柔軟得令自己害了羞。恰如西方人說的那個啥,哦,對,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史上畫鷹的很多,這可能是最有趣兒的一幅。

我國花鳥畫常寓吉慶之意,這是民俗。民俗的力量強大,連孤冷悲情的八大也不能免“俗”。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0. 八大山人《鬆鹿圖》 廣東崇正2013年拍品 成交價2242.5萬元

畫靈芝、鹿和松樹。靈芝象徵福祉,鹿諧“祿”音,松樹寓意長壽,所以畫的就是福祿壽哈。

這就是八大的俗,不過,是民俗的“俗”。這類“俗”畫,八大畫過不少,應是市場行為。八大,也要掙錢吃飯啊。

鹿的眼白有點多,像是八大慣畫的白眼,如果是白眼,那就與民俗所要求的吉祥寓意不協調了。也許,這麼畫表明八大“俗”得不甘心吧。

八大竟然是個吃貨

遇見一個前所未知的八大山人

圖21.朱耷《饕餮圖》 上海道明2013年拍品 成交價379.5萬元

清光緒年間進士李瑞清邊跋:“八大山人以好吃名天下。八大山人知與不知,莫不知八大山人好吃者。”

刻板印象中的八大,孤憤冷峻,怎麼都跟“以好吃名天下”捏不到一塊兒啊!不知這個李進士有啥依據,但說得好像人人皆知就我們現代人不知一樣。

溫情、幽默、俗和好吃,一起構成八大的另一面,讓你遇見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但卻陌生的八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