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92年的人生當中,畢加索創作了無數的作品,經歷了數個明顯的風格轉變,每次轉變,都是一次自我突破,也帶給世人新的藝術視野,當然,不同時期的作品在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表現。我們不妨從畢加索幾段主要感情開始,瞭解感情生活如何影響了他的創作風格,而不同時期的作品在市場上,又有什麼樣的定位與表現。


一、粉紅時期與斐萳迪·奧立維


1904年,畢加索搬進巴黎蒙馬特一幢名為“洗衣船”(Le Bateau-Lavoir)的老屋,並在此認識了斐萳迪·奧立維(Fernande Olivier,1881–1966)。奧立維成為畢加索的模特兒與情人,在愛情的滋潤下,年輕的畢加索逐漸走出好友驟逝的傷痛,畫風也從以貧窮、邊緣人物為描繪對象而充滿陰鬱與孤獨的藍色時期,進入到輕柔浪漫的“粉紅時期”(Rose Period),調色盤上多了暖色調的粉、橘與褐色,雖然還帶有淡淡的哀傷,但更多的是人與人甚至人與動物之間溫暖的情誼。1911年畢加索認識伊娃之後,與奧立維的濃情隨之轉淡。


粉紅時期歷時1905至1906兩年,這時期的作品在藝術市場表現亮眼,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創作於1905年的《拿菸斗的男孩》(Garçon à la pipe),這件作品在2004年5月紐約蘇富比春拍中,以1億417萬美元的成交價成為當時最貴的藝術拍品。


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左:畢加索與奧立維;下:粉紅時期《拿菸斗的男孩》


二、隱身於立體主義的伊娃·葛矣爾


畢加索1911年在史坦因兄妹(Leo and Gertrude Stein)的住處遇見人稱“伊娃”(Eva)的瑪潔·昂伯特(MarcelleHumbert,又稱EvaGouel,1885–1915),對她一見鍾情。他們一起度過1912到1915年間的甜蜜生活,直到伊娃因肺結核病逝。此時畢加索和布拉克(Georges Braque)已經共同發展出影響美術進程甚巨的立體主義。畢加索的立體主義作品大多在美術館收藏之列,市場上流通的作品不多,相對而言,並沒有太多創高價的機會,但不表示這時期的重要性或藝術性遜於其它時期。


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左:伊娃攝於1912年;下:《小提琴“親愛的伊娃”》,1912。畢加索在畫作上寫下“Jolie Eva”的字樣,表達對伊娃的愛意。德國斯圖加特國家藝廊(Staatsgalerie)收藏


三、古典之美奧爾嘉·蔻克洛娃


1915年伊娃的過世讓畢加索非常哀痛。來年,畢加索在羅馬結識俄羅斯芭蕾舞伶奧爾嘉·蔻克洛娃(Olga Khokhlova,1891–1955),兩人在1918年結婚,1921年他們的兒子保羅(Paolo)出生。畢加索在這段時間從立體主義的形式切割,轉向藝術史上古典風格的研究,這時期畢加索筆下的人物深具量感,畫面講究平衡與穩定,題材上也經常納入古典神話或寓意,到了1920年代,還融入了超現實主義的元素,有學者稱之為他的“新古典主義”時期(Neoclassicism)。


畢加索新古典主義時期的畫作在市面上流通極少,特別是油畫作品,幾乎都收藏於美術館中。完整的油畫作品,目前在拍賣會上約有500萬美元以上的實力,但實在是數年難得一見,想擁有這樣的作品,經濟能力的考慮之外,機緣倒是更為難得。


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左:畢加索與蔻克洛娃攝於1918;下:畢加索《扮丑角的保羅》


四、歡愉的愛情瑪麗-泰瑞莎·華特


當1927年畢加索在巴黎街上向瑪麗-泰瑞莎·華特(Marie-Thérèse Walter,1909–1977)搭訕時,這位金髮少女年僅17歲。華特很快地成為畢加索的祕密情人,生活在畢加索為她準備的祕密住所。遇見華特,讓畢加索得到愛情的滋潤和庇護,由婚姻的痛苦中解脫,並且讓快樂湧進他的創作中。


而約莫此時,畢加索再次渴望突破形式的桎梏,逐漸將人體從任何與自然的關聯中釋放出來,於是他揮別新古典主義,再次進入變形的領域。但不同於立體主義時期的稜角分明,此時期的作品有溫柔的弧線與溫暖和諧的色彩,特別是以華特為主角的作品,滿是柔情蜜意,可說是畢加索藝術生涯中,最為感性的畫作。


其中1932的作品更是魅力十足,只要出現在市場上,往往都創下高價。目前高踞全世界拍賣價格榜首的《裸體、綠葉和半身像》(Nude, Green Leaves and Bust),即是1932年的作品,2010年5月在紐約佳士得以1億648萬美元易主。在畢加索上拍的前十高價作品中,創作於同一年、以華特為主角的作品還有《夢》(Le Rêve,目前為美國賭場與房地產大亨韋恩(Steve Wynn)的收藏)、《黑色扶手椅上的裸體》(Nu au fauteuil noir)與《休憩》(Le repos)。此係列的佳作,市場價格都有數千萬美元的水平。


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左:華特攝於1932年;下:《裸體、綠葉和半身像》(1932).


五、怪誕與衝突多拉·瑪爾


相較於華特的青春健美與溫順安詳,多拉·瑪爾(Dora Maar,1907–1997)聰慧而情緒起伏大,是另一種類型的女子。遇見瑪爾之後,畢加索的變形手法更趨於怪誕,而歐洲接連的戰事,包括1939年爆發的二次大戰,也衝擊著藝術家的心靈。此時期畢加索的作品有著尖銳的情緒張力,暴烈而激動,例如《格爾尼卡》就充滿了驚心的暴力與恐懼。1937到1944年間,畢加索創作了許多瑪爾的肖像,相對於華特的甜美形象,瑪爾在畢加索畫筆下最著名的典型是“哭泣的女人”,例如現藏於倫敦泰德美術館的《哭泣的女人》(La Femme qui pleure)—情緒緊繃、不安,斗大的淚滴從滑落臉龐。當1943年芳絲華·吉洛(Françoise Gilot,1921–)出現在畢加索的感情世界之後,瑪爾因無法忍受而精神崩潰。


畢加索這個時期的作品在市場上較為常見,而以瑪爾為主角的畫作可說是經典之一,其中最高價的是2006年5月由紐約蘇富比拍出的《椅子上的多拉·瑪爾》(Dora Maar au chat),當時的成交價為9520萬美元,名列畢加索上拍作品中第四高價。除了這件特別精彩的畫作,一般而言,市場上以瑪爾為主角的作品,價格最高也在1000多萬美元左右。


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左:瑪爾,由畢加索攝於1936年;下:2006年5月紐約蘇富比拍出的《椅子上的多拉·瑪爾》


六、退隱生活與兒童芳絲華·吉洛


1943年,62歲的畢加索與21歲的吉洛相遇於德軍佔領中的巴黎。吉洛出身富有家庭,認識畢加索時正在修習文學和法律,但不放棄繪畫的她,立志成為畫家。吉洛與畢加索不久墜入愛河,並育有兒子克勞德(Claude)與女兒帕洛瑪(Paloma)。


戰後畢加索帶著吉洛與一雙兒女搬到南法一個古老的製陶中心瓦洛希(Vallauris),名為“LaGalloise”的莊園,逐漸從巴黎隱退,創作上進入沉潛期,並且花很多時間做陶。1952年,吉洛與畢加索的感情逐漸轉淡,來年趨於惡化,吉洛離開了畢加索,她是唯一主動選擇離開畢加索的女人。


畢加索這時期的創作基本上延續怪誕變型風格,但相較之下沒有那麼暴烈,也由於克勞德與帕洛瑪的誕生,出現了不少以兒童與玩具為構思的作品,純真而溫馨。就市場而言,這段時間的作品並不像與華特或瑪爾相戀時的創作般形成一個明顯的主題系列,簡單的小畫價格多在數十萬美元之間,較為精彩完整的油畫創作,拍賣行情可達300至400萬美元。


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左:畢加索、吉洛與他們的兒子克勞德,攝於1952年前後;下:畢加索《玩卡車的小孩》,130×96.5


七、晚年伴侶傑奎琳·洛克


畢加索在1952年遇見同樣喜愛陶藝的傑奎琳·洛克(Jacqueline Roque,1926–1986),1953年進一步深交,妻子蔻克洛娃過世之後,畢加索和洛克於1961年結婚。洛克陪伴畢加索直到他1973年過世,並在之後管理其遺產,包括他留下的作品。1986年,洛克因不堪孤寂而自殺。雖然洛克從來不當他的模特兒,畢加索依然可以從他的腦海中捕捉洛克的形象,他為洛克畫了許多畫像,更多是畫自己與洛克之間濃烈的激情─老男人與黑髮女子激烈地擁吻,兩人常常是裸身的。畢加索也創作許多描繪畫家與模特兒的畫作,鬥牛,特別是鬥牛士,也是此時期的重要主題。


近來由於早期作品愈來愈難以尋覓,晚期作品的價格有上升的趨勢,精彩的大作,拍賣價可達千萬美元。近年快速崛起的中國藏家,也紛紛鎖定畢加索的大作,畢加索的收藏熱,已經吹向亞洲。而藉著這次眾多畢加索作品於歷史博物館的展出,我們不妨細細品味這位現代藝術大師的藝術精神、瞭解各個時期的風格轉折。畢竟,無論外在的名聲或售價如何,認識藝術本質,還是要從認識藝術品本身開始。


戀上畢加索:七位情人誰最有魅力?

左:畢加索與洛克,1957年攝於家中;下:畢加索,《擁抱》,146×114 cm。(©Success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