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
"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8月26日午間,安踏集團公佈了2019年中期業績,2019年1-6月,集團收入為1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連續兩年同比增長40%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2019全年營收突破300億人民幣幾乎是板上釘釘。

此外,安踏集團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經營溢利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8.4%,股東應占溢利為24.82億元,同比增長27.7%。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7.7%至92.50分,擬派中期股息每股31港仙。

多項數據再創新高,但對於這份財報,資本市場的反應頗為冷靜。午間發佈後,午後安踏的股價基本和上午收盤相近,並未有明顯波動,最後報收61.25港幣,下跌1.37%,目前市值1654.5億港幣。

在這份年報中,安踏披露了很多從未披露且外界關心的數據,懶熊體育為您梳理了其中最重要的4點觀察:

1.安踏、FILA營收均超李寧同期,FILA全年或可超越安踏

今天財報最受矚目的要數FILA,在經歷了一年裡三次做空質疑之後,安踏在收購十年後終於首次公佈了FILA的核心數據——2019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經營溢利增長80.9%。佔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比起2018年同期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8月26日午間,安踏集團公佈了2019年中期業績,2019年1-6月,集團收入為1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連續兩年同比增長40%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2019全年營收突破300億人民幣幾乎是板上釘釘。

此外,安踏集團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經營溢利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8.4%,股東應占溢利為24.82億元,同比增長27.7%。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7.7%至92.50分,擬派中期股息每股31港仙。

多項數據再創新高,但對於這份財報,資本市場的反應頗為冷靜。午間發佈後,午後安踏的股價基本和上午收盤相近,並未有明顯波動,最後報收61.25港幣,下跌1.37%,目前市值1654.5億港幣。

在這份年報中,安踏披露了很多從未披露且外界關心的數據,懶熊體育為您梳理了其中最重要的4點觀察:

1.安踏、FILA營收均超李寧同期,FILA全年或可超越安踏

今天財報最受矚目的要數FILA,在經歷了一年裡三次做空質疑之後,安踏在收購十年後終於首次公佈了FILA的核心數據——2019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經營溢利增長80.9%。佔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比起2018年同期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對於此次披露數據是否是回擊此前幾次做空,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表示,“不存在什麼回擊,FILA佔我們業務佔比已經超過40%,我們覺得有責任向投資者更清晰地展示。”

安踏在財報中將FILA收益的增長歸因於三點: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實體店增加和店效提升;電子商貿的發展。鄭捷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FILA的增長旗下各系列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尤其提到了FILA的潮流系列FILA FUSION,“取得了迅猛發展,不管是店效還是增長都是最好的表現。”

而安踏主品牌增速為18.3%,半年營收75.90億。此前,另外三大國產運動品牌都已公佈了自己的半年業績:李寧營收62.55億、特步33.57億、361度32.67億。

這意味著,已經多年沒有單獨披露主品牌數據的安踏,在單一品牌營收上依然是四大品牌之首。且FILA憑藉著高速的增長,首度超過了李寧(去年同期李寧47.13億人民幣,FILA36.35億人民幣)。目前,FILA已經是國內公司管理的第二大運動品牌,接近於361度和特步之和。手握兩個“龍頭”的安踏,目前綜合實力的確是最為領先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營收領先的安踏主品牌(包含安踏兒童)現在有10223家門店,而李寧整體是7364家門店,且今年同期李寧32.7%和特步23%的增速,均高於安踏的18.3%。

這意味著,未來幾大國產品牌在競爭方面將會更加激烈。在店效、門店數量和毛利上,或許都有更多的比拼空間。

在安踏集團內部,因為FILA高達80%的增速遠高於安踏主品牌,所以如果保持現有增速,FILA今年全年業績有望超過安踏主品牌。

從品類來看,安踏集團整體鞋類實現營收51.2億元,增長24.7%,服裝營收為91.5億,增長50.9%,可以從中看到以服裝為主的FILA帶來的貢獻。

2. FILA增速瘋狂毛利超高,但安踏“更賺錢”

包含FILA KIDS和FILA FUSION獨立店在內,FILA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788 家,較去年同期淨增加540家,也就是說全國平均每天就會開出近1.5家門店——在當前市場下還能保持這個增速頗為不易。

儘管FILA的營收或許將很快超過安踏,且在市場上備受外界矚目、風光無限。但憑藉首次披露的FILA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安踏集團的“親兒子”安踏主品牌,還是“賺錢”主力軍。

"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8月26日午間,安踏集團公佈了2019年中期業績,2019年1-6月,集團收入為1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連續兩年同比增長40%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2019全年營收突破300億人民幣幾乎是板上釘釘。

此外,安踏集團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經營溢利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8.4%,股東應占溢利為24.82億元,同比增長27.7%。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7.7%至92.50分,擬派中期股息每股31港仙。

多項數據再創新高,但對於這份財報,資本市場的反應頗為冷靜。午間發佈後,午後安踏的股價基本和上午收盤相近,並未有明顯波動,最後報收61.25港幣,下跌1.37%,目前市值1654.5億港幣。

在這份年報中,安踏披露了很多從未披露且外界關心的數據,懶熊體育為您梳理了其中最重要的4點觀察:

1.安踏、FILA營收均超李寧同期,FILA全年或可超越安踏

今天財報最受矚目的要數FILA,在經歷了一年裡三次做空質疑之後,安踏在收購十年後終於首次公佈了FILA的核心數據——2019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經營溢利增長80.9%。佔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比起2018年同期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對於此次披露數據是否是回擊此前幾次做空,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表示,“不存在什麼回擊,FILA佔我們業務佔比已經超過40%,我們覺得有責任向投資者更清晰地展示。”

安踏在財報中將FILA收益的增長歸因於三點: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實體店增加和店效提升;電子商貿的發展。鄭捷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FILA的增長旗下各系列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尤其提到了FILA的潮流系列FILA FUSION,“取得了迅猛發展,不管是店效還是增長都是最好的表現。”

而安踏主品牌增速為18.3%,半年營收75.90億。此前,另外三大國產運動品牌都已公佈了自己的半年業績:李寧營收62.55億、特步33.57億、361度32.67億。

這意味著,已經多年沒有單獨披露主品牌數據的安踏,在單一品牌營收上依然是四大品牌之首。且FILA憑藉著高速的增長,首度超過了李寧(去年同期李寧47.13億人民幣,FILA36.35億人民幣)。目前,FILA已經是國內公司管理的第二大運動品牌,接近於361度和特步之和。手握兩個“龍頭”的安踏,目前綜合實力的確是最為領先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營收領先的安踏主品牌(包含安踏兒童)現在有10223家門店,而李寧整體是7364家門店,且今年同期李寧32.7%和特步23%的增速,均高於安踏的18.3%。

這意味著,未來幾大國產品牌在競爭方面將會更加激烈。在店效、門店數量和毛利上,或許都有更多的比拼空間。

在安踏集團內部,因為FILA高達80%的增速遠高於安踏主品牌,所以如果保持現有增速,FILA今年全年業績有望超過安踏主品牌。

從品類來看,安踏集團整體鞋類實現營收51.2億元,增長24.7%,服裝營收為91.5億,增長50.9%,可以從中看到以服裝為主的FILA帶來的貢獻。

2. FILA增速瘋狂毛利超高,但安踏“更賺錢”

包含FILA KIDS和FILA FUSION獨立店在內,FILA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788 家,較去年同期淨增加540家,也就是說全國平均每天就會開出近1.5家門店——在當前市場下還能保持這個增速頗為不易。

儘管FILA的營收或許將很快超過安踏,且在市場上備受外界矚目、風光無限。但憑藉首次披露的FILA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安踏集團的“親兒子”安踏主品牌,還是“賺錢”主力軍。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FILA Fusion在6月簽約木村光希。

FILA的毛利率高達71.5%——這是一個可以媲美美妝行業的毛利率,在服裝行業非常少見,同期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是42.5%,李寧是49.7%,lululemon2018財年的毛利也不過58%左右。

毛利率高意味著商品價格和生產成本的管理得當。FILA的高毛利也推動了安踏集團的毛利率繼續上升1.8個百分點至56.1%。

但於此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率為29%,低於安踏主品牌的32.2%。同期,安踏主品牌為集團貢獻了24.42億經營溢利,而FILA是18.94億。比起毛利率的大幅差距,經營溢利率方面安踏主品牌還略超過FILA。這意味著,在貢獻同樣營收的情況下,安踏主品牌為FILA帶來的實際利潤更高。

對此,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接受懶熊體育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安踏主品牌主要是通過經銷商來經營店鋪,是批發模式,而FILA大部分為直營,所以毛利有差異。而因為主要是自營,整個零售的運營成本,包括店員店長人力成本、店鋪租金,還有給到百貨商場的成本,都要在運營成本里面體現。批發模式毛利雖然低一點,但是它的運營成本相對也低一點。”

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增長和營收保持相似的節奏,增速81%,而安踏的經營溢利率增長42%,超過了營收的增速。

所以,直營模式的毛利率雖高,但因為運營成本更高,所以並不一定能比批發“更賺錢”。這也非常直觀地體現了直營模式的優缺點,在與消費者溝通及時、品牌形象更為完整傳達、毛利率更高的同時,也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投入風險。對品牌來說,如何把握這一平衡,是一直需要面臨的問題。

3.FILA外的多品牌:迪桑特能否成為“第三巨頭”?

在單獨披露安踏主品牌和FILA兩個核心品牌的數據的同時,安踏將其他多品牌的營收和盈利數據歸在了“其他所有品牌”一類上——上半年共實現營收6.83億元,增長36.2%,毛利4.04億元,毛利率上漲1.3%至59.1%。

但這些品牌仍在虧損。上半年其他所有品牌共虧損7930萬,虧損幅度上漲3.8%。在門店方面,截止6月30日,迪桑特有115 家門店,KOLON SPORT為173家,KINGKOW共70家,SPRANDI共110家。相比去年底的數據,KOLON SPORT減少8家、迪桑特減少2家,其餘品牌門店均有小規模增長。

"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8月26日午間,安踏集團公佈了2019年中期業績,2019年1-6月,集團收入為1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連續兩年同比增長40%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2019全年營收突破300億人民幣幾乎是板上釘釘。

此外,安踏集團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經營溢利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8.4%,股東應占溢利為24.82億元,同比增長27.7%。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7.7%至92.50分,擬派中期股息每股31港仙。

多項數據再創新高,但對於這份財報,資本市場的反應頗為冷靜。午間發佈後,午後安踏的股價基本和上午收盤相近,並未有明顯波動,最後報收61.25港幣,下跌1.37%,目前市值1654.5億港幣。

在這份年報中,安踏披露了很多從未披露且外界關心的數據,懶熊體育為您梳理了其中最重要的4點觀察:

1.安踏、FILA營收均超李寧同期,FILA全年或可超越安踏

今天財報最受矚目的要數FILA,在經歷了一年裡三次做空質疑之後,安踏在收購十年後終於首次公佈了FILA的核心數據——2019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經營溢利增長80.9%。佔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比起2018年同期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對於此次披露數據是否是回擊此前幾次做空,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表示,“不存在什麼回擊,FILA佔我們業務佔比已經超過40%,我們覺得有責任向投資者更清晰地展示。”

安踏在財報中將FILA收益的增長歸因於三點: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實體店增加和店效提升;電子商貿的發展。鄭捷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FILA的增長旗下各系列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尤其提到了FILA的潮流系列FILA FUSION,“取得了迅猛發展,不管是店效還是增長都是最好的表現。”

而安踏主品牌增速為18.3%,半年營收75.90億。此前,另外三大國產運動品牌都已公佈了自己的半年業績:李寧營收62.55億、特步33.57億、361度32.67億。

這意味著,已經多年沒有單獨披露主品牌數據的安踏,在單一品牌營收上依然是四大品牌之首。且FILA憑藉著高速的增長,首度超過了李寧(去年同期李寧47.13億人民幣,FILA36.35億人民幣)。目前,FILA已經是國內公司管理的第二大運動品牌,接近於361度和特步之和。手握兩個“龍頭”的安踏,目前綜合實力的確是最為領先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營收領先的安踏主品牌(包含安踏兒童)現在有10223家門店,而李寧整體是7364家門店,且今年同期李寧32.7%和特步23%的增速,均高於安踏的18.3%。

這意味著,未來幾大國產品牌在競爭方面將會更加激烈。在店效、門店數量和毛利上,或許都有更多的比拼空間。

在安踏集團內部,因為FILA高達80%的增速遠高於安踏主品牌,所以如果保持現有增速,FILA今年全年業績有望超過安踏主品牌。

從品類來看,安踏集團整體鞋類實現營收51.2億元,增長24.7%,服裝營收為91.5億,增長50.9%,可以從中看到以服裝為主的FILA帶來的貢獻。

2. FILA增速瘋狂毛利超高,但安踏“更賺錢”

包含FILA KIDS和FILA FUSION獨立店在內,FILA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788 家,較去年同期淨增加540家,也就是說全國平均每天就會開出近1.5家門店——在當前市場下還能保持這個增速頗為不易。

儘管FILA的營收或許將很快超過安踏,且在市場上備受外界矚目、風光無限。但憑藉首次披露的FILA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安踏集團的“親兒子”安踏主品牌,還是“賺錢”主力軍。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FILA Fusion在6月簽約木村光希。

FILA的毛利率高達71.5%——這是一個可以媲美美妝行業的毛利率,在服裝行業非常少見,同期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是42.5%,李寧是49.7%,lululemon2018財年的毛利也不過58%左右。

毛利率高意味著商品價格和生產成本的管理得當。FILA的高毛利也推動了安踏集團的毛利率繼續上升1.8個百分點至56.1%。

但於此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率為29%,低於安踏主品牌的32.2%。同期,安踏主品牌為集團貢獻了24.42億經營溢利,而FILA是18.94億。比起毛利率的大幅差距,經營溢利率方面安踏主品牌還略超過FILA。這意味著,在貢獻同樣營收的情況下,安踏主品牌為FILA帶來的實際利潤更高。

對此,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接受懶熊體育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安踏主品牌主要是通過經銷商來經營店鋪,是批發模式,而FILA大部分為直營,所以毛利有差異。而因為主要是自營,整個零售的運營成本,包括店員店長人力成本、店鋪租金,還有給到百貨商場的成本,都要在運營成本里面體現。批發模式毛利雖然低一點,但是它的運營成本相對也低一點。”

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增長和營收保持相似的節奏,增速81%,而安踏的經營溢利率增長42%,超過了營收的增速。

所以,直營模式的毛利率雖高,但因為運營成本更高,所以並不一定能比批發“更賺錢”。這也非常直觀地體現了直營模式的優缺點,在與消費者溝通及時、品牌形象更為完整傳達、毛利率更高的同時,也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投入風險。對品牌來說,如何把握這一平衡,是一直需要面臨的問題。

3.FILA外的多品牌:迪桑特能否成為“第三巨頭”?

在單獨披露安踏主品牌和FILA兩個核心品牌的數據的同時,安踏將其他多品牌的營收和盈利數據歸在了“其他所有品牌”一類上——上半年共實現營收6.83億元,增長36.2%,毛利4.04億元,毛利率上漲1.3%至59.1%。

但這些品牌仍在虧損。上半年其他所有品牌共虧損7930萬,虧損幅度上漲3.8%。在門店方面,截止6月30日,迪桑特有115 家門店,KOLON SPORT為173家,KINGKOW共70家,SPRANDI共110家。相比去年底的數據,KOLON SPORT減少8家、迪桑特減少2家,其餘品牌門店均有小規模增長。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在官方新聞稿中,安踏自信表示,“本年度有望培育出另一個全年流水超10億的品牌。”在隨後的媒體採訪環節,鄭捷表示該品牌將會是迪桑特,“迪桑特在上半年成長非常好,業務接近翻倍,已經做得比較健康了,會在今年實現盈利,相信迪桑特今年會拿出一份很好的答卷。”

作為來自日本的高端滑雪、戶外品牌,迪桑特在去年同期有85家門店,在一年淨增長30家門店的基礎上實現了業務的“近乎翻倍”,可以窺探出目前在門店運營、店效方面的提升。而它如果維持高速增長,將有機會成為安踏新的業務亮點。

對於KOLON SPORT,鄭捷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我們相信未來五年它會很有機會成為戶外領域最好的品牌,我們很有信心可以在未來五年打造它。”言下之意是,KOLON還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Sprandi和Kingkow,鄭捷目前的語氣都比較保守謹慎,“我們還在定位和評估。Sprandi定位舒適健跑鞋,我們正在對店鋪效率做研究,讓商品跟生意模式匹配;Kingkow原本是高端休閒時尚兒童品牌,未來我們希望它還是要有一定運動文化屬性,在新的定位下,新的商品估計在明年春夏季推出,希望新的產品線給品牌新的活力。”

4.收購Amer Sports錢從哪來?負債提升16.8個百分點

8月中旬,芬蘭運動品牌管理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申請從赫爾辛基證券交易所摘牌,這意味著,以安踏為首的收購團對於Amer Sports的私有化收購正式完成。

儘管目前尚未合併報表,且暫無並表的時間計劃,但對於Amer Sports的收購,依然是此次財報發佈後資本市場和媒體關注的一大重點。

"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8月26日午間,安踏集團公佈了2019年中期業績,2019年1-6月,集團收入為1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連續兩年同比增長40%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2019全年營收突破300億人民幣幾乎是板上釘釘。

此外,安踏集團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經營溢利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8.4%,股東應占溢利為24.82億元,同比增長27.7%。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7.7%至92.50分,擬派中期股息每股31港仙。

多項數據再創新高,但對於這份財報,資本市場的反應頗為冷靜。午間發佈後,午後安踏的股價基本和上午收盤相近,並未有明顯波動,最後報收61.25港幣,下跌1.37%,目前市值1654.5億港幣。

在這份年報中,安踏披露了很多從未披露且外界關心的數據,懶熊體育為您梳理了其中最重要的4點觀察:

1.安踏、FILA營收均超李寧同期,FILA全年或可超越安踏

今天財報最受矚目的要數FILA,在經歷了一年裡三次做空質疑之後,安踏在收購十年後終於首次公佈了FILA的核心數據——2019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經營溢利增長80.9%。佔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比起2018年同期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對於此次披露數據是否是回擊此前幾次做空,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表示,“不存在什麼回擊,FILA佔我們業務佔比已經超過40%,我們覺得有責任向投資者更清晰地展示。”

安踏在財報中將FILA收益的增長歸因於三點: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實體店增加和店效提升;電子商貿的發展。鄭捷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FILA的增長旗下各系列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尤其提到了FILA的潮流系列FILA FUSION,“取得了迅猛發展,不管是店效還是增長都是最好的表現。”

而安踏主品牌增速為18.3%,半年營收75.90億。此前,另外三大國產運動品牌都已公佈了自己的半年業績:李寧營收62.55億、特步33.57億、361度32.67億。

這意味著,已經多年沒有單獨披露主品牌數據的安踏,在單一品牌營收上依然是四大品牌之首。且FILA憑藉著高速的增長,首度超過了李寧(去年同期李寧47.13億人民幣,FILA36.35億人民幣)。目前,FILA已經是國內公司管理的第二大運動品牌,接近於361度和特步之和。手握兩個“龍頭”的安踏,目前綜合實力的確是最為領先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營收領先的安踏主品牌(包含安踏兒童)現在有10223家門店,而李寧整體是7364家門店,且今年同期李寧32.7%和特步23%的增速,均高於安踏的18.3%。

這意味著,未來幾大國產品牌在競爭方面將會更加激烈。在店效、門店數量和毛利上,或許都有更多的比拼空間。

在安踏集團內部,因為FILA高達80%的增速遠高於安踏主品牌,所以如果保持現有增速,FILA今年全年業績有望超過安踏主品牌。

從品類來看,安踏集團整體鞋類實現營收51.2億元,增長24.7%,服裝營收為91.5億,增長50.9%,可以從中看到以服裝為主的FILA帶來的貢獻。

2. FILA增速瘋狂毛利超高,但安踏“更賺錢”

包含FILA KIDS和FILA FUSION獨立店在內,FILA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788 家,較去年同期淨增加540家,也就是說全國平均每天就會開出近1.5家門店——在當前市場下還能保持這個增速頗為不易。

儘管FILA的營收或許將很快超過安踏,且在市場上備受外界矚目、風光無限。但憑藉首次披露的FILA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安踏集團的“親兒子”安踏主品牌,還是“賺錢”主力軍。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FILA Fusion在6月簽約木村光希。

FILA的毛利率高達71.5%——這是一個可以媲美美妝行業的毛利率,在服裝行業非常少見,同期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是42.5%,李寧是49.7%,lululemon2018財年的毛利也不過58%左右。

毛利率高意味著商品價格和生產成本的管理得當。FILA的高毛利也推動了安踏集團的毛利率繼續上升1.8個百分點至56.1%。

但於此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率為29%,低於安踏主品牌的32.2%。同期,安踏主品牌為集團貢獻了24.42億經營溢利,而FILA是18.94億。比起毛利率的大幅差距,經營溢利率方面安踏主品牌還略超過FILA。這意味著,在貢獻同樣營收的情況下,安踏主品牌為FILA帶來的實際利潤更高。

對此,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接受懶熊體育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安踏主品牌主要是通過經銷商來經營店鋪,是批發模式,而FILA大部分為直營,所以毛利有差異。而因為主要是自營,整個零售的運營成本,包括店員店長人力成本、店鋪租金,還有給到百貨商場的成本,都要在運營成本里面體現。批發模式毛利雖然低一點,但是它的運營成本相對也低一點。”

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增長和營收保持相似的節奏,增速81%,而安踏的經營溢利率增長42%,超過了營收的增速。

所以,直營模式的毛利率雖高,但因為運營成本更高,所以並不一定能比批發“更賺錢”。這也非常直觀地體現了直營模式的優缺點,在與消費者溝通及時、品牌形象更為完整傳達、毛利率更高的同時,也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投入風險。對品牌來說,如何把握這一平衡,是一直需要面臨的問題。

3.FILA外的多品牌:迪桑特能否成為“第三巨頭”?

在單獨披露安踏主品牌和FILA兩個核心品牌的數據的同時,安踏將其他多品牌的營收和盈利數據歸在了“其他所有品牌”一類上——上半年共實現營收6.83億元,增長36.2%,毛利4.04億元,毛利率上漲1.3%至59.1%。

但這些品牌仍在虧損。上半年其他所有品牌共虧損7930萬,虧損幅度上漲3.8%。在門店方面,截止6月30日,迪桑特有115 家門店,KOLON SPORT為173家,KINGKOW共70家,SPRANDI共110家。相比去年底的數據,KOLON SPORT減少8家、迪桑特減少2家,其餘品牌門店均有小規模增長。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在官方新聞稿中,安踏自信表示,“本年度有望培育出另一個全年流水超10億的品牌。”在隨後的媒體採訪環節,鄭捷表示該品牌將會是迪桑特,“迪桑特在上半年成長非常好,業務接近翻倍,已經做得比較健康了,會在今年實現盈利,相信迪桑特今年會拿出一份很好的答卷。”

作為來自日本的高端滑雪、戶外品牌,迪桑特在去年同期有85家門店,在一年淨增長30家門店的基礎上實現了業務的“近乎翻倍”,可以窺探出目前在門店運營、店效方面的提升。而它如果維持高速增長,將有機會成為安踏新的業務亮點。

對於KOLON SPORT,鄭捷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我們相信未來五年它會很有機會成為戶外領域最好的品牌,我們很有信心可以在未來五年打造它。”言下之意是,KOLON還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Sprandi和Kingkow,鄭捷目前的語氣都比較保守謹慎,“我們還在定位和評估。Sprandi定位舒適健跑鞋,我們正在對店鋪效率做研究,讓商品跟生意模式匹配;Kingkow原本是高端休閒時尚兒童品牌,未來我們希望它還是要有一定運動文化屬性,在新的定位下,新的商品估計在明年春夏季推出,希望新的產品線給品牌新的活力。”

4.收購Amer Sports錢從哪來?負債提升16.8個百分點

8月中旬,芬蘭運動品牌管理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申請從赫爾辛基證券交易所摘牌,這意味著,以安踏為首的收購團對於Amer Sports的私有化收購正式完成。

儘管目前尚未合併報表,且暫無並表的時間計劃,但對於Amer Sports的收購,依然是此次財報發佈後資本市場和媒體關注的一大重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安踏在這次財報中披露了收購Amer Sports的具體信息,在收購主體、合營公司Mascot JVCo中,安踏持股57.95%,在2019年3月,安踏向其注資15.43億歐元(約人民幣117.07億)。財報數據顯示,此前安踏通過配售及先舊後新認購股份的所得款項淨額獲得的33.94億人民幣,以及期內一筆60億的銀行貸款構成了這筆資金的主要來源,剩餘部分資金來源基本為安踏自持現金。

成功吃下Amer Sports,目前來看對安踏財務方面帶來的最大影響是負債率從去年的6%提升16.8個百分點至22.8%,其中銀行貸款大幅增加,從12.36億大幅增長至75.68億,增加的部分主要也體現在收購Amer Sports使用的60億貸款。鄭捷對此表示,“今年負債率的提升,還是源於我們的兼併收購,有一筆比較重要的貸款,這筆貸款在去年是不存在的。”

同時,Mascot JVCo的淨虧損為8.49億人民幣,持股佔比57.95%的安踏需要承擔合營公司相應比例的虧損4.92億元。而去年同期Amer Sports虧損為430萬歐元(約3400萬人民幣),對於此番Mascot JVCo的大規模虧損,鄭捷表示,“主要還是一次性的兼併收購的費用。”這筆支出也是今年安踏雖然營收增長40%,但淨利增速小於營收增速僅為27.7%的原因。

鄭捷表示,Amer和安踏集團目前還是保持獨立運營,目前已經按照七個品牌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希望按計劃按步驟實現。

2019年迄今為止,安踏的股價已經增長64%,在被渾水做空後雖然有過重挫停牌,但之後又創下了63港幣的歷史最高股價,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做空質疑的一種回擊。

"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8月26日午間,安踏集團公佈了2019年中期業績,2019年1-6月,集團收入為1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連續兩年同比增長40%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2019全年營收突破300億人民幣幾乎是板上釘釘。

此外,安踏集團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經營溢利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8.4%,股東應占溢利為24.82億元,同比增長27.7%。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7.7%至92.50分,擬派中期股息每股31港仙。

多項數據再創新高,但對於這份財報,資本市場的反應頗為冷靜。午間發佈後,午後安踏的股價基本和上午收盤相近,並未有明顯波動,最後報收61.25港幣,下跌1.37%,目前市值1654.5億港幣。

在這份年報中,安踏披露了很多從未披露且外界關心的數據,懶熊體育為您梳理了其中最重要的4點觀察:

1.安踏、FILA營收均超李寧同期,FILA全年或可超越安踏

今天財報最受矚目的要數FILA,在經歷了一年裡三次做空質疑之後,安踏在收購十年後終於首次公佈了FILA的核心數據——2019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經營溢利增長80.9%。佔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比起2018年同期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對於此次披露數據是否是回擊此前幾次做空,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表示,“不存在什麼回擊,FILA佔我們業務佔比已經超過40%,我們覺得有責任向投資者更清晰地展示。”

安踏在財報中將FILA收益的增長歸因於三點: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實體店增加和店效提升;電子商貿的發展。鄭捷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FILA的增長旗下各系列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尤其提到了FILA的潮流系列FILA FUSION,“取得了迅猛發展,不管是店效還是增長都是最好的表現。”

而安踏主品牌增速為18.3%,半年營收75.90億。此前,另外三大國產運動品牌都已公佈了自己的半年業績:李寧營收62.55億、特步33.57億、361度32.67億。

這意味著,已經多年沒有單獨披露主品牌數據的安踏,在單一品牌營收上依然是四大品牌之首。且FILA憑藉著高速的增長,首度超過了李寧(去年同期李寧47.13億人民幣,FILA36.35億人民幣)。目前,FILA已經是國內公司管理的第二大運動品牌,接近於361度和特步之和。手握兩個“龍頭”的安踏,目前綜合實力的確是最為領先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營收領先的安踏主品牌(包含安踏兒童)現在有10223家門店,而李寧整體是7364家門店,且今年同期李寧32.7%和特步23%的增速,均高於安踏的18.3%。

這意味著,未來幾大國產品牌在競爭方面將會更加激烈。在店效、門店數量和毛利上,或許都有更多的比拼空間。

在安踏集團內部,因為FILA高達80%的增速遠高於安踏主品牌,所以如果保持現有增速,FILA今年全年業績有望超過安踏主品牌。

從品類來看,安踏集團整體鞋類實現營收51.2億元,增長24.7%,服裝營收為91.5億,增長50.9%,可以從中看到以服裝為主的FILA帶來的貢獻。

2. FILA增速瘋狂毛利超高,但安踏“更賺錢”

包含FILA KIDS和FILA FUSION獨立店在內,FILA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788 家,較去年同期淨增加540家,也就是說全國平均每天就會開出近1.5家門店——在當前市場下還能保持這個增速頗為不易。

儘管FILA的營收或許將很快超過安踏,且在市場上備受外界矚目、風光無限。但憑藉首次披露的FILA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安踏集團的“親兒子”安踏主品牌,還是“賺錢”主力軍。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FILA Fusion在6月簽約木村光希。

FILA的毛利率高達71.5%——這是一個可以媲美美妝行業的毛利率,在服裝行業非常少見,同期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是42.5%,李寧是49.7%,lululemon2018財年的毛利也不過58%左右。

毛利率高意味著商品價格和生產成本的管理得當。FILA的高毛利也推動了安踏集團的毛利率繼續上升1.8個百分點至56.1%。

但於此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率為29%,低於安踏主品牌的32.2%。同期,安踏主品牌為集團貢獻了24.42億經營溢利,而FILA是18.94億。比起毛利率的大幅差距,經營溢利率方面安踏主品牌還略超過FILA。這意味著,在貢獻同樣營收的情況下,安踏主品牌為FILA帶來的實際利潤更高。

對此,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接受懶熊體育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安踏主品牌主要是通過經銷商來經營店鋪,是批發模式,而FILA大部分為直營,所以毛利有差異。而因為主要是自營,整個零售的運營成本,包括店員店長人力成本、店鋪租金,還有給到百貨商場的成本,都要在運營成本里面體現。批發模式毛利雖然低一點,但是它的運營成本相對也低一點。”

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增長和營收保持相似的節奏,增速81%,而安踏的經營溢利率增長42%,超過了營收的增速。

所以,直營模式的毛利率雖高,但因為運營成本更高,所以並不一定能比批發“更賺錢”。這也非常直觀地體現了直營模式的優缺點,在與消費者溝通及時、品牌形象更為完整傳達、毛利率更高的同時,也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投入風險。對品牌來說,如何把握這一平衡,是一直需要面臨的問題。

3.FILA外的多品牌:迪桑特能否成為“第三巨頭”?

在單獨披露安踏主品牌和FILA兩個核心品牌的數據的同時,安踏將其他多品牌的營收和盈利數據歸在了“其他所有品牌”一類上——上半年共實現營收6.83億元,增長36.2%,毛利4.04億元,毛利率上漲1.3%至59.1%。

但這些品牌仍在虧損。上半年其他所有品牌共虧損7930萬,虧損幅度上漲3.8%。在門店方面,截止6月30日,迪桑特有115 家門店,KOLON SPORT為173家,KINGKOW共70家,SPRANDI共110家。相比去年底的數據,KOLON SPORT減少8家、迪桑特減少2家,其餘品牌門店均有小規模增長。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在官方新聞稿中,安踏自信表示,“本年度有望培育出另一個全年流水超10億的品牌。”在隨後的媒體採訪環節,鄭捷表示該品牌將會是迪桑特,“迪桑特在上半年成長非常好,業務接近翻倍,已經做得比較健康了,會在今年實現盈利,相信迪桑特今年會拿出一份很好的答卷。”

作為來自日本的高端滑雪、戶外品牌,迪桑特在去年同期有85家門店,在一年淨增長30家門店的基礎上實現了業務的“近乎翻倍”,可以窺探出目前在門店運營、店效方面的提升。而它如果維持高速增長,將有機會成為安踏新的業務亮點。

對於KOLON SPORT,鄭捷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我們相信未來五年它會很有機會成為戶外領域最好的品牌,我們很有信心可以在未來五年打造它。”言下之意是,KOLON還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Sprandi和Kingkow,鄭捷目前的語氣都比較保守謹慎,“我們還在定位和評估。Sprandi定位舒適健跑鞋,我們正在對店鋪效率做研究,讓商品跟生意模式匹配;Kingkow原本是高端休閒時尚兒童品牌,未來我們希望它還是要有一定運動文化屬性,在新的定位下,新的商品估計在明年春夏季推出,希望新的產品線給品牌新的活力。”

4.收購Amer Sports錢從哪來?負債提升16.8個百分點

8月中旬,芬蘭運動品牌管理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申請從赫爾辛基證券交易所摘牌,這意味著,以安踏為首的收購團對於Amer Sports的私有化收購正式完成。

儘管目前尚未合併報表,且暫無並表的時間計劃,但對於Amer Sports的收購,依然是此次財報發佈後資本市場和媒體關注的一大重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安踏在這次財報中披露了收購Amer Sports的具體信息,在收購主體、合營公司Mascot JVCo中,安踏持股57.95%,在2019年3月,安踏向其注資15.43億歐元(約人民幣117.07億)。財報數據顯示,此前安踏通過配售及先舊後新認購股份的所得款項淨額獲得的33.94億人民幣,以及期內一筆60億的銀行貸款構成了這筆資金的主要來源,剩餘部分資金來源基本為安踏自持現金。

成功吃下Amer Sports,目前來看對安踏財務方面帶來的最大影響是負債率從去年的6%提升16.8個百分點至22.8%,其中銀行貸款大幅增加,從12.36億大幅增長至75.68億,增加的部分主要也體現在收購Amer Sports使用的60億貸款。鄭捷對此表示,“今年負債率的提升,還是源於我們的兼併收購,有一筆比較重要的貸款,這筆貸款在去年是不存在的。”

同時,Mascot JVCo的淨虧損為8.49億人民幣,持股佔比57.95%的安踏需要承擔合營公司相應比例的虧損4.92億元。而去年同期Amer Sports虧損為430萬歐元(約3400萬人民幣),對於此番Mascot JVCo的大規模虧損,鄭捷表示,“主要還是一次性的兼併收購的費用。”這筆支出也是今年安踏雖然營收增長40%,但淨利增速小於營收增速僅為27.7%的原因。

鄭捷表示,Amer和安踏集團目前還是保持獨立運營,目前已經按照七個品牌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希望按計劃按步驟實現。

2019年迄今為止,安踏的股價已經增長64%,在被渾水做空後雖然有過重挫停牌,但之後又創下了63港幣的歷史最高股價,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做空質疑的一種回擊。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安踏今年迄今股價走勢。

對於頗受關注的做空問題,鄭捷笑著說,“最近一年,安踏也蠻受人矚目的。”他表示,“一年受到了三次打擊,但從股價上看,我們都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反而還在創新高。安踏上市已經有12年上市歷史了,核心的是我們公司從上市第一年開始就用完全符合上市規則的管理機制來管理公司,無論是數據的嚴謹性、準確度,以及日常工作中遵守證監會的遊戲規則,讓我們100%做到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這12年我們報出的中報、年報,都是給投資者最實實在在的價值。外面的說法很多東西對安踏沒有很大影響,主要是因為投資者用理性的眼光和分析來看待安踏。這件事情過去一年,(可以說)攻擊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

此番財報喜人,但市場比較冷靜,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安踏更高的要求和觀望。下一步,在安踏主品牌和FILA基數巨大的時候,如何保持高增長是他們需要面臨的問題。安踏如何在和包括李寧、特步在內的國產品牌競爭中保持優勢,是未來重要的看點。而除了FILA之外的多品牌,能在什麼時候成為安踏新的增長動力,也是需要儘快給出一些端倪的。伴隨著綜合能力的提高,藉助Amer向國際化邁進能在實際上為安踏帶來多大的協同效應和增長空間,更是資本市場當下最關心的問題。

延展閱讀:

"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8月26日午間,安踏集團公佈了2019年中期業績,2019年1-6月,集團收入為1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連續兩年同比增長40%以上。按照以往的經驗來看,2019全年營收突破300億人民幣幾乎是板上釘釘。

此外,安踏集團整體毛利率上漲1.8個百分點至56.1%。經營溢利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8.4%,股東應占溢利為24.82億元,同比增長27.7%。每股基本盈利增加27.7%至92.50分,擬派中期股息每股31港仙。

多項數據再創新高,但對於這份財報,資本市場的反應頗為冷靜。午間發佈後,午後安踏的股價基本和上午收盤相近,並未有明顯波動,最後報收61.25港幣,下跌1.37%,目前市值1654.5億港幣。

在這份年報中,安踏披露了很多從未披露且外界關心的數據,懶熊體育為您梳理了其中最重要的4點觀察:

1.安踏、FILA營收均超李寧同期,FILA全年或可超越安踏

今天財報最受矚目的要數FILA,在經歷了一年裡三次做空質疑之後,安踏在收購十年後終於首次公佈了FILA的核心數據——2019年上半年,FILA實現營收65.38億,增速高達80%,毛利達到46.73億,毛利率達到了71.5%,經營溢利增長80.9%。佔安踏集團總體營收的44.1%,比起2018年同期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對於此次披露數據是否是回擊此前幾次做空,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表示,“不存在什麼回擊,FILA佔我們業務佔比已經超過40%,我們覺得有責任向投資者更清晰地展示。”

安踏在財報中將FILA收益的增長歸因於三點:品牌及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零售業務的強勁表現以及實體店增加和店效提升;電子商貿的發展。鄭捷在財報發佈會上表示,FILA的增長旗下各系列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尤其提到了FILA的潮流系列FILA FUSION,“取得了迅猛發展,不管是店效還是增長都是最好的表現。”

而安踏主品牌增速為18.3%,半年營收75.90億。此前,另外三大國產運動品牌都已公佈了自己的半年業績:李寧營收62.55億、特步33.57億、361度32.67億。

這意味著,已經多年沒有單獨披露主品牌數據的安踏,在單一品牌營收上依然是四大品牌之首。且FILA憑藉著高速的增長,首度超過了李寧(去年同期李寧47.13億人民幣,FILA36.35億人民幣)。目前,FILA已經是國內公司管理的第二大運動品牌,接近於361度和特步之和。手握兩個“龍頭”的安踏,目前綜合實力的確是最為領先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營收領先的安踏主品牌(包含安踏兒童)現在有10223家門店,而李寧整體是7364家門店,且今年同期李寧32.7%和特步23%的增速,均高於安踏的18.3%。

這意味著,未來幾大國產品牌在競爭方面將會更加激烈。在店效、門店數量和毛利上,或許都有更多的比拼空間。

在安踏集團內部,因為FILA高達80%的增速遠高於安踏主品牌,所以如果保持現有增速,FILA今年全年業績有望超過安踏主品牌。

從品類來看,安踏集團整體鞋類實現營收51.2億元,增長24.7%,服裝營收為91.5億,增長50.9%,可以從中看到以服裝為主的FILA帶來的貢獻。

2. FILA增速瘋狂毛利超高,但安踏“更賺錢”

包含FILA KIDS和FILA FUSION獨立店在內,FILA的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788 家,較去年同期淨增加540家,也就是說全國平均每天就會開出近1.5家門店——在當前市場下還能保持這個增速頗為不易。

儘管FILA的營收或許將很快超過安踏,且在市場上備受外界矚目、風光無限。但憑藉首次披露的FILA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安踏集團的“親兒子”安踏主品牌,還是“賺錢”主力軍。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FILA Fusion在6月簽約木村光希。

FILA的毛利率高達71.5%——這是一個可以媲美美妝行業的毛利率,在服裝行業非常少見,同期安踏主品牌的毛利率是42.5%,李寧是49.7%,lululemon2018財年的毛利也不過58%左右。

毛利率高意味著商品價格和生產成本的管理得當。FILA的高毛利也推動了安踏集團的毛利率繼續上升1.8個百分點至56.1%。

但於此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率為29%,低於安踏主品牌的32.2%。同期,安踏主品牌為集團貢獻了24.42億經營溢利,而FILA是18.94億。比起毛利率的大幅差距,經營溢利率方面安踏主品牌還略超過FILA。這意味著,在貢獻同樣營收的情況下,安踏主品牌為FILA帶來的實際利潤更高。

對此,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在接受懶熊體育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安踏主品牌主要是通過經銷商來經營店鋪,是批發模式,而FILA大部分為直營,所以毛利有差異。而因為主要是自營,整個零售的運營成本,包括店員店長人力成本、店鋪租金,還有給到百貨商場的成本,都要在運營成本里面體現。批發模式毛利雖然低一點,但是它的運營成本相對也低一點。”

同時,FILA的經營溢利增長和營收保持相似的節奏,增速81%,而安踏的經營溢利率增長42%,超過了營收的增速。

所以,直營模式的毛利率雖高,但因為運營成本更高,所以並不一定能比批發“更賺錢”。這也非常直觀地體現了直營模式的優缺點,在與消費者溝通及時、品牌形象更為完整傳達、毛利率更高的同時,也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投入風險。對品牌來說,如何把握這一平衡,是一直需要面臨的問題。

3.FILA外的多品牌:迪桑特能否成為“第三巨頭”?

在單獨披露安踏主品牌和FILA兩個核心品牌的數據的同時,安踏將其他多品牌的營收和盈利數據歸在了“其他所有品牌”一類上——上半年共實現營收6.83億元,增長36.2%,毛利4.04億元,毛利率上漲1.3%至59.1%。

但這些品牌仍在虧損。上半年其他所有品牌共虧損7930萬,虧損幅度上漲3.8%。在門店方面,截止6月30日,迪桑特有115 家門店,KOLON SPORT為173家,KINGKOW共70家,SPRANDI共110家。相比去年底的數據,KOLON SPORT減少8家、迪桑特減少2家,其餘品牌門店均有小規模增長。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在官方新聞稿中,安踏自信表示,“本年度有望培育出另一個全年流水超10億的品牌。”在隨後的媒體採訪環節,鄭捷表示該品牌將會是迪桑特,“迪桑特在上半年成長非常好,業務接近翻倍,已經做得比較健康了,會在今年實現盈利,相信迪桑特今年會拿出一份很好的答卷。”

作為來自日本的高端滑雪、戶外品牌,迪桑特在去年同期有85家門店,在一年淨增長30家門店的基礎上實現了業務的“近乎翻倍”,可以窺探出目前在門店運營、店效方面的提升。而它如果維持高速增長,將有機會成為安踏新的業務亮點。

對於KOLON SPORT,鄭捷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我們相信未來五年它會很有機會成為戶外領域最好的品牌,我們很有信心可以在未來五年打造它。”言下之意是,KOLON還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Sprandi和Kingkow,鄭捷目前的語氣都比較保守謹慎,“我們還在定位和評估。Sprandi定位舒適健跑鞋,我們正在對店鋪效率做研究,讓商品跟生意模式匹配;Kingkow原本是高端休閒時尚兒童品牌,未來我們希望它還是要有一定運動文化屬性,在新的定位下,新的商品估計在明年春夏季推出,希望新的產品線給品牌新的活力。”

4.收購Amer Sports錢從哪來?負債提升16.8個百分點

8月中旬,芬蘭運動品牌管理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申請從赫爾辛基證券交易所摘牌,這意味著,以安踏為首的收購團對於Amer Sports的私有化收購正式完成。

儘管目前尚未合併報表,且暫無並表的時間計劃,但對於Amer Sports的收購,依然是此次財報發佈後資本市場和媒體關注的一大重點。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安踏在這次財報中披露了收購Amer Sports的具體信息,在收購主體、合營公司Mascot JVCo中,安踏持股57.95%,在2019年3月,安踏向其注資15.43億歐元(約人民幣117.07億)。財報數據顯示,此前安踏通過配售及先舊後新認購股份的所得款項淨額獲得的33.94億人民幣,以及期內一筆60億的銀行貸款構成了這筆資金的主要來源,剩餘部分資金來源基本為安踏自持現金。

成功吃下Amer Sports,目前來看對安踏財務方面帶來的最大影響是負債率從去年的6%提升16.8個百分點至22.8%,其中銀行貸款大幅增加,從12.36億大幅增長至75.68億,增加的部分主要也體現在收購Amer Sports使用的60億貸款。鄭捷對此表示,“今年負債率的提升,還是源於我們的兼併收購,有一筆比較重要的貸款,這筆貸款在去年是不存在的。”

同時,Mascot JVCo的淨虧損為8.49億人民幣,持股佔比57.95%的安踏需要承擔合營公司相應比例的虧損4.92億元。而去年同期Amer Sports虧損為430萬歐元(約3400萬人民幣),對於此番Mascot JVCo的大規模虧損,鄭捷表示,“主要還是一次性的兼併收購的費用。”這筆支出也是今年安踏雖然營收增長40%,但淨利增速小於營收增速僅為27.7%的原因。

鄭捷表示,Amer和安踏集團目前還是保持獨立運營,目前已經按照七個品牌制定了五年發展計劃,希望按計劃按步驟實現。

2019年迄今為止,安踏的股價已經增長64%,在被渾水做空後雖然有過重挫停牌,但之後又創下了63港幣的歷史最高股價,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做空質疑的一種回擊。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安踏今年迄今股價走勢。

對於頗受關注的做空問題,鄭捷笑著說,“最近一年,安踏也蠻受人矚目的。”他表示,“一年受到了三次打擊,但從股價上看,我們都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反而還在創新高。安踏上市已經有12年上市歷史了,核心的是我們公司從上市第一年開始就用完全符合上市規則的管理機制來管理公司,無論是數據的嚴謹性、準確度,以及日常工作中遵守證監會的遊戲規則,讓我們100%做到上市公司的管理要求。這12年我們報出的中報、年報,都是給投資者最實實在在的價值。外面的說法很多東西對安踏沒有很大影響,主要是因為投資者用理性的眼光和分析來看待安踏。這件事情過去一年,(可以說)攻擊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

此番財報喜人,但市場比較冷靜,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安踏更高的要求和觀望。下一步,在安踏主品牌和FILA基數巨大的時候,如何保持高增長是他們需要面臨的問題。安踏如何在和包括李寧、特步在內的國產品牌競爭中保持優勢,是未來重要的看點。而除了FILA之外的多品牌,能在什麼時候成為安踏新的增長動力,也是需要儘快給出一些端倪的。伴隨著綜合能力的提高,藉助Amer向國際化邁進能在實際上為安踏帶來多大的協同效應和增長空間,更是資本市場當下最關心的問題。

延展閱讀:

安踏148億半年報4點觀察:首次披露FILA業績,迪桑特增長近翻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