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槍發射後的槍管能把人能燙傷嗎?做個試驗就知道了

暗殺 婚禮 韓國 物理 兵工科技 2019-04-05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手槍發射後的槍管能把人能燙傷嗎?做個試驗就知道了

圖注:電影《暗殺》中,安允沃使用的"張嘴蹬"是1914款後期型

在韓國抗戰題材影片《暗殺》"血戰婚禮現場"這場戲中,有個頗有意思的細節:女主角安沃允使用一支在中國被俗稱為"張嘴蹬"的毛瑟袖珍手槍射殺日本駐朝鮮總督後,剛換完彈匣,就被新郎倌撲倒。雙方搏鬥過程中,這支手槍的槍管觸碰到新郎倌臉上。新郎倌慘叫一聲,被迫鬆開雙手,安沃允由此脫困。

問題來了,現實中手槍發射完的槍管真有這麼燙嗎?

槍管升溫原理

電影中,安沃允使用的毛瑟袖珍手槍是在打完一個彈匣,換彈匣後又連發兩彈擊落吊燈後,裸露的槍管才在搏鬥中貼到新郎倌臉上的。這種情況下,是否足以燙得新郎倌撒手呢?

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體感溫度20℃至47℃之間。用溫水測試時,水溫超過36℃,人體會有溫覺。水溫超過45℃時,人體會明顯感覺到熱。當水溫超過50℃,人體會有燙的感覺。當水溫超過60℃會時,很容易燙傷人體。

那麼,手槍短時間內連發10彈,槍管溫度會升高多少呢?我們知道,槍管升溫的能量,本質上來自於子彈發射藥爆炸後產生的能量。這些能量一部分轉化為彈丸的槍口動能,一部分用以克服機件的摩擦阻力,一部分轉化為熱能。

研究發現,槍膛內升溫最高的部位,一個是坡膛(槍膛內容納彈頭弧形部並引導彈頭進入線膛部分)處,一個是身管出口處。前者是爆炸氣體產生區,後者是爆炸氣體快速釋放擴散區。根據物理學原理,槍管的溫升應該和子彈膛壓成正比,和槍管厚度成反比。手槍這種低膛壓的武器,溫升應該不顯著才對。

實彈測試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鑑於國內根本沒有實彈測試的條件,因此筆者委託遠在北美的朋友"東湖珞珈",利用週末槍友聚會的機會,進行槍管升溫測試。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 "1914年款毛瑟袖珍手槍",還是與之配套的7.65毫米毛瑟手槍彈,在北美民用市場上都難尋蹤跡。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捷克CZ公司新出品的Shadow 2(在CZ 75 SP-1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全尺寸競賽型),發射147格林重彈進行測試。

手槍發射後的槍管能把人能燙傷嗎?做個試驗就知道了

圖注:測試用的CZ Shadow 2型手槍

測試工具是紅外點溫計,事先進行了校正。測試分三輪進行。每輪以急速射打完10發彈後,立即對槍管進行測溫。然後再急速射發射10發子彈進行測溫。接下來相隔15分鐘,待槍支徹底冷卻後,再進行下一輪測試。

手槍發射後的槍管能把人能燙傷嗎?做個試驗就知道了

圖注:測試用的紅外點溫計和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冷槍狀態時測得的槍管溫度為25.3℃。第一輪打完10發子彈後,槍管溫度上升到29℃,溫升3.7℃;打完20發子彈後,槍管溫度上升至38.5℃,溫升13.2℃。

第二輪測試時,打完10發子彈後,槍管溫度上升到28℃,溫升2.7℃;打完20發子彈後,槍管溫度上升至40℃,溫升14.7℃。

第三輪測試時,打完10發子彈後,槍管溫度上升到29.6℃,溫升4.3℃;打完20發子彈後,槍管溫度上升至38.5℃,溫升13.2℃。

手槍發射後的槍管能把人能燙傷嗎?做個試驗就知道了

圖注:第三組試驗中,一個彈匣打完後,槍管溫度上升到29.6

結論

雖說這個測試不是特別規範,檢測手段也頗簡陋,但得出的結論應該還是可靠的。那就是手槍即便是急速射,槍管溫升也不明顯。雖說Shadow 2槍管長度和管壁厚大於"張嘴蹬",熱容量肯定大於後者。但前者使用的147格林重型彈頭9毫米巴拉貝魯姆彈,其能量亦遠超7.65毫米毛瑟手槍彈。

考慮到電影《暗殺》中"血戰婚禮現場"發生在11月份的首爾,當地這個季節白天平均溫度在7至15℃之間。安允沃手中的"張嘴蹬"在以遠慢於急速射的射速發射約10發子彈,並在中途經歷了換彈匣和搏鬥的停歇後,槍管溫升充其量也就是3至4℃。這樣的環境溫度,槍管這麼低的溫升,是完全不可能讓人產生痛感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