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
"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涇源縣,隸屬寧夏固原市,總面積1131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涇源縣境內六盤山地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中國第一個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

一、歷史沿革

1、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縣,治今香水鎮南。熙寧七年(1074年)移治今香水鎮。

2、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化平縣。元初廢。清同治十年(1871年)析平涼府、華亭縣、化平川地置化平川直隸廳。

3、1913年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屬隴東行政區。4、1950年以涇河源地改今名。1953年置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均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58年改為縣,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屬固原地區,2001年屬固原市。

二、旅遊景點

"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涇源縣,隸屬寧夏固原市,總面積1131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涇源縣境內六盤山地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中國第一個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

一、歷史沿革

1、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縣,治今香水鎮南。熙寧七年(1074年)移治今香水鎮。

2、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化平縣。元初廢。清同治十年(1871年)析平涼府、華亭縣、化平川地置化平川直隸廳。

3、1913年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屬隴東行政區。4、1950年以涇河源地改今名。1953年置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均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58年改為縣,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屬固原地區,2001年屬固原市。

二、旅遊景點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1、野荷谷。位於涇源縣城西6公里處。出涇源縣城沿涇(源)隆(德)公路西行至窟窿峽向北進谷,有條一線天之狹谷,名叫紅溝。因溝谷內峭壁岩石多為紅褐色,而命名之。谷內野荷碧湧,又喚野荷谷。谷南北走向,長8公里,寬10米左右,景色奇異,風光競秀。

"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涇源縣,隸屬寧夏固原市,總面積1131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涇源縣境內六盤山地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中國第一個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

一、歷史沿革

1、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縣,治今香水鎮南。熙寧七年(1074年)移治今香水鎮。

2、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化平縣。元初廢。清同治十年(1871年)析平涼府、華亭縣、化平川地置化平川直隸廳。

3、1913年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屬隴東行政區。4、1950年以涇河源地改今名。1953年置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均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58年改為縣,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屬固原地區,2001年屬固原市。

二、旅遊景點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1、野荷谷。位於涇源縣城西6公里處。出涇源縣城沿涇(源)隆(德)公路西行至窟窿峽向北進谷,有條一線天之狹谷,名叫紅溝。因溝谷內峭壁岩石多為紅褐色,而命名之。谷內野荷碧湧,又喚野荷谷。谷南北走向,長8公里,寬10米左右,景色奇異,風光競秀。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2、胭脂峽景區。以瀑布為主,擁有大小瀑布8個,更有西北地區自然落差最大的瀑布,為42米,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涇源縣,隸屬寧夏固原市,總面積1131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涇源縣境內六盤山地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中國第一個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

一、歷史沿革

1、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縣,治今香水鎮南。熙寧七年(1074年)移治今香水鎮。

2、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化平縣。元初廢。清同治十年(1871年)析平涼府、華亭縣、化平川地置化平川直隸廳。

3、1913年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屬隴東行政區。4、1950年以涇河源地改今名。1953年置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均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58年改為縣,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屬固原地區,2001年屬固原市。

二、旅遊景點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1、野荷谷。位於涇源縣城西6公里處。出涇源縣城沿涇(源)隆(德)公路西行至窟窿峽向北進谷,有條一線天之狹谷,名叫紅溝。因溝谷內峭壁岩石多為紅褐色,而命名之。谷內野荷碧湧,又喚野荷谷。谷南北走向,長8公里,寬10米左右,景色奇異,風光競秀。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2、胭脂峽景區。以瀑布為主,擁有大小瀑布8個,更有西北地區自然落差最大的瀑布,為42米,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3、蕭關是歷史著名關隘,為秦漢時期四大名關之一,它在“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四關之中稱為“關中”。蕭關是拱衛關中的門戶,是控扼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通道的雄關。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瓦亭村是“蕭關”舊址,也稱“驛藏關”,是漢唐以來雄踞西北地區的重要關隘之一,有險隘“鐵瓦亭”之稱。

"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涇源縣,隸屬寧夏固原市,總面積1131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涇源縣境內六盤山地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中國第一個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

一、歷史沿革

1、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縣,治今香水鎮南。熙寧七年(1074年)移治今香水鎮。

2、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化平縣。元初廢。清同治十年(1871年)析平涼府、華亭縣、化平川地置化平川直隸廳。

3、1913年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屬隴東行政區。4、1950年以涇河源地改今名。1953年置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均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58年改為縣,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屬固原地區,2001年屬固原市。

二、旅遊景點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1、野荷谷。位於涇源縣城西6公里處。出涇源縣城沿涇(源)隆(德)公路西行至窟窿峽向北進谷,有條一線天之狹谷,名叫紅溝。因溝谷內峭壁岩石多為紅褐色,而命名之。谷內野荷碧湧,又喚野荷谷。谷南北走向,長8公里,寬10米左右,景色奇異,風光競秀。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2、胭脂峽景區。以瀑布為主,擁有大小瀑布8個,更有西北地區自然落差最大的瀑布,為42米,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3、蕭關是歷史著名關隘,為秦漢時期四大名關之一,它在“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四關之中稱為“關中”。蕭關是拱衛關中的門戶,是控扼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通道的雄關。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瓦亭村是“蕭關”舊址,也稱“驛藏關”,是漢唐以來雄踞西北地區的重要關隘之一,有險隘“鐵瓦亭”之稱。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4、王洛賓文化園。位於六盤山鎮和尚鋪村,距涇源縣城36公里。文化園包括王洛賓拜師五朵梅主題雕塑、王洛賓紀念館和五朵梅客棧。

"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涇源縣,隸屬寧夏固原市,總面積1131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涇源縣境內六盤山地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中國第一個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

一、歷史沿革

1、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縣,治今香水鎮南。熙寧七年(1074年)移治今香水鎮。

2、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化平縣。元初廢。清同治十年(1871年)析平涼府、華亭縣、化平川地置化平川直隸廳。

3、1913年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屬隴東行政區。4、1950年以涇河源地改今名。1953年置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均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58年改為縣,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屬固原地區,2001年屬固原市。

二、旅遊景點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1、野荷谷。位於涇源縣城西6公里處。出涇源縣城沿涇(源)隆(德)公路西行至窟窿峽向北進谷,有條一線天之狹谷,名叫紅溝。因溝谷內峭壁岩石多為紅褐色,而命名之。谷內野荷碧湧,又喚野荷谷。谷南北走向,長8公里,寬10米左右,景色奇異,風光競秀。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2、胭脂峽景區。以瀑布為主,擁有大小瀑布8個,更有西北地區自然落差最大的瀑布,為42米,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3、蕭關是歷史著名關隘,為秦漢時期四大名關之一,它在“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四關之中稱為“關中”。蕭關是拱衛關中的門戶,是控扼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通道的雄關。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瓦亭村是“蕭關”舊址,也稱“驛藏關”,是漢唐以來雄踞西北地區的重要關隘之一,有險隘“鐵瓦亭”之稱。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4、王洛賓文化園。位於六盤山鎮和尚鋪村,距涇源縣城36公里。文化園包括王洛賓拜師五朵梅主題雕塑、王洛賓紀念館和五朵梅客棧。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5、涼殿峽。地處六盤山森林公園腹地,有一道長達10餘公里的峽谷,清清河水穿峽而出。峽谷內林蔭蔥鬱,鳥語花香。谷底水聲潺潺,茂草茵茵。峽之兩側群峰對峙,怪石嶙峋,青松懸壁,既有北國風光之雄宏,又有南方山水之倩秀。有小南川、黑水潭、生態植物園、一線天、點將臺、成吉思汗避暑行宮遺址等景點。

"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涇源縣,隸屬寧夏固原市,總面積1131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涇源縣境內六盤山地區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中國第一個旅遊扶貧開發試驗區。

一、歷史沿革

1、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置安化縣,治今香水鎮南。熙寧七年(1074年)移治今香水鎮。

2、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化平縣。元初廢。清同治十年(1871年)析平涼府、華亭縣、化平川地置化平川直隸廳。

3、1913年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涇源道,後屬隴東行政區。4、1950年以涇河源地改今名。1953年置涇源回族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均屬甘肅省平涼專區。1958年改為縣,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屬固原地區,2001年屬固原市。

二、旅遊景點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1、野荷谷。位於涇源縣城西6公里處。出涇源縣城沿涇(源)隆(德)公路西行至窟窿峽向北進谷,有條一線天之狹谷,名叫紅溝。因溝谷內峭壁岩石多為紅褐色,而命名之。谷內野荷碧湧,又喚野荷谷。谷南北走向,長8公里,寬10米左右,景色奇異,風光競秀。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2、胭脂峽景區。以瀑布為主,擁有大小瀑布8個,更有西北地區自然落差最大的瀑布,為42米,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3、蕭關是歷史著名關隘,為秦漢時期四大名關之一,它在“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四關之中稱為“關中”。蕭關是拱衛關中的門戶,是控扼中原通往塞北乃至西域通道的雄關。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瓦亭村是“蕭關”舊址,也稱“驛藏關”,是漢唐以來雄踞西北地區的重要關隘之一,有險隘“鐵瓦亭”之稱。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4、王洛賓文化園。位於六盤山鎮和尚鋪村,距涇源縣城36公里。文化園包括王洛賓拜師五朵梅主題雕塑、王洛賓紀念館和五朵梅客棧。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5、涼殿峽。地處六盤山森林公園腹地,有一道長達10餘公里的峽谷,清清河水穿峽而出。峽谷內林蔭蔥鬱,鳥語花香。谷底水聲潺潺,茂草茵茵。峽之兩側群峰對峙,怪石嶙峋,青松懸壁,既有北國風光之雄宏,又有南方山水之倩秀。有小南川、黑水潭、生態植物園、一線天、點將臺、成吉思汗避暑行宮遺址等景點。

寧夏涇源縣----古稱安化、化平,因涇河源頭改為今名

6、六盤山生態植物園。植物園配植83科436種,分區種植,標誌醒目、形成了體現中國花卉、中草藥、森林生態為主體的特色區域景觀。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