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和默克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而導火索就是它

英國脫歐、貿易談判、氣候變化、經濟政策,近來在幾乎所有歐盟重大決策問題上,法國和德國之間都存在明顯分歧,而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主席繼任者之爭則成為了最終引爆矛盾的導火索。

當地時間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羅馬尼亞中部城市錫比烏參加歐盟27國非正式峰會時忽然發飆,再次強調反對目前的“領銜候選人”(Spitzenkandidat)制度。

馬克龍的這一表態讓德方十分尷尬,因為目前最有可能贏得下屆歐委會主席一職的正是歐洲議會中的最大政黨——歐洲人民黨(EPP)主席、德國基社盟(CSU)副主席韋伯(Manfred Weber),韋伯也已經得到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公開支持。

法國前外交官和諾(Renaud)曾在歐委會工作,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由於存在“黃背心”運動等情況,法方情況特殊,且馬克龍此前一系列同德國政策協同的行為,在國內也有不少批評之聲,面對即將來臨的歐盟機構選舉,法國領導人也不得不有自己的考量。

馬克龍和默克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而導火索就是它

歐委會主席之爭提前打響

馬克龍此前就不贊成“領銜候選人”制度,此次他對歐盟其餘26國領導人當面說,這個制度不是正確途徑。

從2014年以來,歐盟就使用“領銜候選人”制度選出歐委會主席。簡單而言,在歐洲議會選舉前,各黨團都推出自己的歐委會主席“領銜候選人”,選舉獲勝的最大黨團的“領銜候選人”獲得歐洲理事會提名,再經由歐洲議會多數票通過後,當選為歐委會主席。不過這一制度本身並未寫入《里斯本條約》。換而言之,歐洲議會中最大黨團的候選人是否能“自動”獲得歐洲理事會提名,並沒有法律框架支撐。

現任歐委會主席容克就是“領銜候選人”制度下的勝出者,也是這一制度的忠實支持者。但是,歐盟內部對此方法頗有異議,認為該程序不存在所謂的“自動機制”,馬克龍就是該制度的堅決反對者。

當然,要看到的是,馬克龍領導的共和國前進黨並未加入歐洲議會任何一個黨團。也就是說,在歐盟現存的“領銜候選人”制度下,共和國前進黨對下任歐委會主席人選沒有任何發言權。

馬克龍此次指出,歐盟的優先任務是選擇出有足夠能力的接班人,來同他一起對歐盟進行改革,該繼任者一定要能“勝任”。“我們必須選出最好的候選人,而不是達成妥協接受一個不那麼好的候選人。”馬克龍表示。

當被問及是否支持韋伯時,馬克龍表示,他非常尊敬韋伯,但“我不認為我會受到‘領銜候選人’制度的束縛”。

奧地利總理庫茲(Sebastian Kurz)也當場表示,“領銜候選人”制度不妥。“很難跟選民說:你們投票吧,之後我們將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作出決定。”庫茲指出,他不認為這樣的程序是民主的。

盧森堡首相貝特爾(Xavier Bettel)亦稱,這樣的制度無法與選民建立聯繫,選民們都不知道誰是“領銜候選人”,又來自哪個黨派。

不過,目前各方看好韋伯的原因在於,除了他之外,歐洲議會其他大黨並未推出具有競爭力的候選人。

大選當前法德不同步

除“領銜候選人”制度外,近來法德之間對如何處理英國脫歐也爭執不下。

4月底,馬克龍在一場記者會上公開表示,他對於德國在處理英國脫歐、貿易談判、氣候變化和經濟政策方面的方式都不贊同。

具體而言,在英國脫歐問題上,與德國相比,法國希望只給予英國一個短得多的延期選擇;在貿易和氣候變化問題上,由於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法國堅持只同簽署了該協定的國家進行談判,而德國則堅持開啟美歐貿易談判,這觸怒了法國;在經濟政策上,馬克龍認為德國已經處於這一輪經濟增長週期的末端,德國經濟運行的模式同他的設想相反。

德國外交委員會德法關係負責人德美斯梅(Claire Demesmay)指出,馬克龍已經不再隱藏他對德國的不耐煩了。“我們已明顯進入選舉週期和政治競爭之中了。兩位領導人遵循兩種對立的邏輯,他們需要向公眾輿論展示這一點。” 德美斯梅說。

和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阿爾斯通和西門子鐵路機車業務合併的謀劃雖然失敗了,但法國國內很多人還是批評馬克龍“賣國”,認為他跟德國方面走得太近,就更不要提一些法德之間的協同倡議了,目前由於“黃背心”運動的影響,馬克龍處理民意問題時也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了。

法國駐華大使黎想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曾指出,德法關係有特殊性,需要對所有事情進行協調,譬如他每週都要和德國駐華大使見三次面。“我們懂得妥協,有的時候德國不同意,我們會作出讓步,有時候德方也會進行讓步。”黎想表示,雙方還是要相向而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