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集團聲明確認吳小暉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

安邦保險 上汽集團 投資 中石化 財經雜誌 2017-06-15

《財經》記者 彌月櫻/文 袁滿/編輯

6月14日一早,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邦集團”)在其官網發出聲明,證實其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

《財經》此前已從多個渠道證實:上週末,監管部門人士曾赴安邦集團開會,小範圍通報吳小暉個人變化情況。隨後有接近安邦集團的人士稱,安邦人壽負責人暫時代為負責安邦集團事務。6月14日發出的安邦集團上述聲明亦證實,吳小暉“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已授權集團相關高管代為履行職務,集團經營狀況一切正常。”(截屏如下)

安邦集團聲明確認吳小暉因個人原因不能履職

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安邦集團聲明希望強調的是,吳小暉個人變化並不會影響安邦集團日常經營,外界不必過多解讀。

根據公開資料,溫州平陽人吳小暉生於1966年10月,早年在溫州平陽縣工商局工作,其後經商。1996年成立聯通租賃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旅行者汽車集團,這兩家公司後來成為安邦的發起股東。

2013年11月19日,胡茂元卸任安邦董事長,吳小暉開始走上前臺,出任安邦董事長和總經理至今。近年以來安邦迅速擴張,在境內外發起一系列動輒十億級的投資入股或收購,令市場矚目。

今年以來,隨著金融業監管整頓推進,圍繞安邦集團的傳聞不斷。吳小暉亦在各種場合露面。3月18日吳小暉出席中國發展論壇並在分組會上發言;3月26日他參與博鰲亞洲論壇;4月26日他接受媒體採訪談安邦發展。

與安邦有關的監管規範,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出現。5月5日,保監會向安邦人壽發佈監管函,稱其“安享5號年金保險”產品通過生存金返還設計形式,通過快速返還保費“長險短做”,將銷售款計入原保費,並作為長期險統計以規避監管。另一款產品“e起贏兩全保險(萬能型)”產品中的中短存續期產品的董事會決議上缺失總精算師簽字。據此,保監會叫停了這兩款產品並對安邦人壽處以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產品的處罰。

此外,保監會官網披露的四月統計數據顯示:安邦人壽、和諧健康、安邦養老等三家安邦系險企規模保費下滑幅度在90%以上,安邦面臨發展挑戰。

5月12日保監會召開“保險業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培訓班”時,吳小暉參會。一位與會者透露,吳“狀態挺好”。

安邦官網顯示,5月15日,吳小暉在比利時大使官邸參加花園招待會,拜會了來華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副首相剋里斯・佩特斯,並與其合影。 總部位於北京建國門外大街6號黑色聯體建築的安邦集團,用十二年時間完成擴張,從一家寧波的小型財險公司,成為資產遍佈海內外保險集團。

2004年9月13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汽”)等七家股東作為發起人成立安邦財險,註冊資本5億元。在七家股東中,聯通租賃集團有限公司和旅行者汽車集團皆為吳小暉實際控制。

2005年6月18日,安邦財險首次增資擴股,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出資3.38億元作為新股東加入,持股20%。2006年5月15日,安邦財險二度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增至37.9億元。也正是在這一年,安邦財險將總部遷至北京。

在安邦財險的發展初期,作為一家主打車險的中小型財險公司,在與同行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生存。彼時,吳小暉在安邦財險的身份是安邦保險副董事長等職,偶爾會與少數幾家媒體記者見面。

2007年安邦一年兩度增資擴股,最終增至51億元。中石化和上汽皆未參與這兩輪增資,上汽的股權被稀釋至16.478%,由第一大股東變為第三大股東,中石化則被稀釋至6.627%。而上海標準基礎設施投資集團和聯通租賃持股比例增至19.765%,並列第一大股東。到2011年5月安邦第五次增資至120億元時,上海和中石化的國有企業股份已被稀釋至9.1%。

在國有股份不斷稀釋之時,是安邦新股東的不斷加入。2014年1月,安邦第六次增資(增至300億元)時,引入17家新股東,同年9月再次增資(增至619億元)時,又引入14家新股東,從而形成多達39家股東的分散持股格局。此時,中石化和上汽的合計持股比例已降至僅1.77%,此時距離安邦成立恰值十年。而安邦以619億元之巨的資本金規模,躍居國內保險公司之首。

安邦於2009年走上機構擴張之路,當年12月31日,安邦財險獲批收購瑞福德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更名為和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諧健康險”),持股99%。2010年6月,安邦人壽成立。2010年6月,安邦保險集團成立。2011年5月20日,安邦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2012年,安邦出資56 億元取得成都農商行35%股權。2013年,成立邦銀金融租賃股份公司,成為首家保險系金融租賃公司。2014年,以17億元收購世紀證券91.65%的股權,2015年收購天津信託,同年申請籌建安邦基金管理公司。通過一系列運作,安邦在金融領域初步完成佈局。

在海外,安邦先後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及Lloyd銀行、韓國東洋人壽、荷蘭VIVAT保險公司和美國信保人壽。根據安邦的官方口徑,截至2016年底,安邦人壽總資產規模升至1.45萬億。其中,海外保險資產達9000多億元,佔總資產比例超60%。安邦稱,其已“成為中國首個國際化的保險企業”。

2017年6月9日,安邦保險還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了瑞信集團德國投資銀行的聯席主管Nicolo Salsano加盟安邦的消息,稱今年9月,Salsano將出任負責安邦保險歐洲業務的首席投資官。

截至目前,安邦保險的版圖架構包括產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國內資產管理公司、香港資產管理公司、保險銷售、保險經紀、成都農商銀行、邦銀金租、世紀證券、安邦基金(申請中)和天津信託。安邦保險官網稱,目前其總資產約為19710億人民幣。就在2014年12月16日安邦集團宣佈收購比利時勞埃德銀行時,其披露的總資產規模還僅為7000億元。

今年以來,在諸多監管政策之下,業內萬能險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安邦系業務亦大幅縮水。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安邦財險保費收入17.08億元;安邦人壽原保費收入1874.07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7.58億元,同比驟降98.27%;和諧健康險原保費收入350.72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1.15億元,同比下降逾90%。

多位保險業內人士認為,安邦“資產驅動負債”模式的實質,是以高風險博高收益,在低利率環境下,如果宏觀形勢和投資環境發生改變,可能釋放風險。另一位保險公司負責人認為,安邦業務結構過於單一,一旦出現下滑會非常之快。不過從從安邦集團最新聲明來看,吳小暉若只是出於個人原因不能履職,安邦集團還是有機會在未來按照監管規範,不斷優化資產與經營,避免潛在風險放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