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9 個回答
热门电影君
2017-05-03

五一檔上映的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呢?小編去看的是《記憶大師》,這部燒腦的電影真的是太好看了,黃渤、段奕宏兩個人飆演技讓人過癮。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段奕宏。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段奕宏,1973年出生。段奕宏讀中學的時候,學校舉辦文藝比賽,他飾演一個小商販。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的一位教授看到這個小品後,就託話劇團團長給段奕宏帶話,說他應該去考藝術院校表演系,於是段奕宏就萌發了要讀表演系的念頭。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1988年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後的他進入實驗話劇院。1999年出演電視劇《刑警本色》,在劇中他飾演一個反派角色。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真正讓人記住他的是在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他飾演一個放蕩不羈的隊長,從那個時候開始小編就開始關注他。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2011年的時候,他拍攝了王全安執導的電影《白鹿原》。本來身材很好的他,在得到這個劇本之後更加瘋狂的健身,讓自己身材能夠更加像黑娃。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2012年跟馮小剛導演合作電影《1942》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2013年參演《烈日灼心》。值得一提的是他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上海電影節影帝的桂冠,在頒獎典禮上他說願意為戲做奴,令人欽佩。可是在參加百花獎評選的時候,卻遺憾的敗給了李易峰。李易峰的演技小編實在是不敢恭維,看的讓人尷尬症都犯了。

對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木易电影
2017-04-29

《記憶大師》作為導演陳正道《催眠大師》之後的又一“懸疑驚悚”題材電影,自籌備開拍以來就備受影迷關注與期待。大多數人都想著體驗一把“燒腦”帶來的觀影快感,跟著劇情完成一次“顱內高潮”。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顯然,《記憶大師》延續了陳正道導演在這類題材上的創作風格,也再一次很好地講述了一個十分“燒腦”的故事。但影片又不僅僅止於講述一個劇情燒腦的故事,而是將內核伸到了家庭暴力的重災區,直指家暴給孩童帶來的巨大影響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如前所述,影片有著十分“燒腦”的劇情,許多細節稍不注意,可能就會看得有點恍惚。

從一開始黃渤飾演的作家江豐在“記憶大師”公司進行的“記憶手術”,到段奕宏飾演的警察沈漢強和助理的幾次電話通話,再到徐靜蕾飾演的張代晨與楊子姍飾演的陳姍姍之間的微妙關係,幾乎每一處劇情設置,都埋伏著通向“真相”的細節。(為避免不必要的劇透,本文對劇情以及關鍵人物的分析會偏少)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陳正道導演對懸疑故事的講述顯然越來越嫻熟,在敘事線索的拿捏之上更為利落,在人物關係的把控之上也更為清晰。

要知道,相比於《催眠大師》,本片的人物設定更為豐富,故事的線索也更為龐雜,在“記憶交換”、“記憶重載”等概念的驅動下,讓人物關係也變得更為複雜。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把這樣一個複雜故事講清楚,且還要讓人有回味空間,並不簡單。而在這樣一個故事裡折射對家暴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則讓影片變得更不簡單:懸疑不再是引人入勝的炫技,而是更為深刻地對家暴問題的剖析,從而讓觀眾收穫“燒腦”的觀影體驗之餘,也能引發對家暴問題的重視

不得不說,導演陳正道和編劇任鵬聯手打造的這一道“懸疑大餐”,堪稱色香味俱全:故事劇情上足夠“燒腦”,畫面風格上足夠冷峻,思想內核上也足夠深刻。

懸疑設計很酷,但最酷的,還是那些讓人生出不少嚴肅思考的對家暴問題的探討。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醒职场
2017-05-02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能讓我為之瘋狂到徹夜研究劇情的,除了6年前的《盜夢空間》,還有最近陳正道導演的《記憶大師》。

整個故事充滿玄機,大腦不得不時刻開動,解析劇情中那些隱含的奧妙。

電影中的不少“反轉”,咋看很突兀,實際上都是有跡可循、十面埋伏好的。

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因為電影裡有大量碎片化的講述,一旦精神不集中就會錯過大量重要的細節,甚至需要“二刷”才能讀懂主角表情背後的含義。

每一個場景都精心設計,每一個鏡頭都暗藏伏筆。

一般的懸疑片,越是震撼越是怕被劇透。

但《記憶大師》很有趣,當你看第一遍知道了凶手是誰後,第二遍再帶著凶手的身份去看,將會獲得更加豐富的細節與線索,感覺就會像是用另一個角色重新玩了一次解謎遊戲,甚至會比第一次還更加有趣。

最有趣的是,沈警官在電影中設了三道局,而這三道局,用到了“心理模擬”的策略。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什麼是心理模擬呢?

心理模擬通常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呢?

當你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面臨風險性較大的決策的時候,你必須立刻做出決定,及時採取行動,如果延遲行動,就有可能遭受損失或者引起變故,這時候,你就必須用到心理模擬。

比如,消防員到達火災現場,觀察火情之後,要立刻判斷出火源在哪裡,然後立刻決定用什麼方式滅火,需要哪些資源,從哪裡開始滅火,從哪裡展開救援,消防員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決策,否則大火就會很快的瀰漫。

調查研究發現,消防指揮官80%的決策,是在1分鐘之內完成的。

在這種時間有限、情況多變的時候,我們就要先根據經驗,衡量當前的情境,識別哪種行動方案較為合理,然後通過快速的心理模擬,找到最佳行動方案。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心理模擬。不過對於有經驗的人來說,這個心理模擬的過程會非常快。

所謂心理模擬,就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在你的大腦中形成能夠解決問題的一系列行動步驟,並評估它的可實施性。

也就是,讓一件事情提前在你的頭腦中發生,你在自己的潛意識裡面,能夠看到這件事情從一個狀態轉變到下一個狀態的過程。

任何領域,只要你積累足夠豐富的經驗,在時間極其有限的情況下,你就可以用心理模擬法。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那麼,回到電影《記憶大師》中,看過這部電影的都知道,終極大Boss是沈sir(不好意思,劇透了),他在影片中的謀略,就用到了心理模擬的技術。

在江豐第一次逃跑時,沈sir歸來,看見江豐對前來給他辦理保釋手續的張代晨很擔心,同時看到張代晨的胳膊恰好在剛才的撕扯中劃傷了,這時候,沈sir就開始了心理模擬:

心理模擬一:

江豐不是覺得他老婆有危險麼?我可以藉機讓張代晨和陳姍姍認識。

陳姍姍一直痛恨家暴案(之前,李慧蘭的家暴就是陳姍姍報警的),如果我能讓姍姍誤以為張代晨和李慧蘭一樣,是無力逃脫的家暴受害者,這樣姍姍就會主動跟代晨多接觸,而擔心凶手會出現在妻子身邊的江豐就會以為凶手是姍姍。

李曉芸最後一通電話是打給凶手的。所以,我可以給江豐調出所有家暴案的資料,讓他“無意間”看到那一通電話號碼是陳姍姍的電話,以此證實他的猜測。

劇中顯現:

陳姍姍給代晨包紮傷口時說:沈警官都跟我說過了……(沈警官是跟她說過張代晨的情況,只不過是編了一套家暴的故事來說)。

心理模擬二:

沈sir的終極計劃:

第一步:讓江豐去刪除記憶,然後給張代晨打電話,告訴她江豐下午回去。

第二步:給陳姍姍打電話,告訴她情緒不穩定的江豐要回去,為了避免代晨遭受家暴危險,讓她先帶著代晨去他們家老房子躲一段時間。

(反轉後有畫面交代,沈sir給代晨鑰匙和地址條)

第三步:自己趕到老房子,滅掉陳姍姍。然後對外宣稱陳姍姍是凶手,要謀害張代晨,自己為保護代晨,滅掉了姍姍。

如果江豐刪除記憶順利,那麼整個事情就可以以陳姍姍是凶手定案了結。

心理模擬三:

沈sir從徒弟那裡得知,江豐沒刪除記憶直接跑出來了,沈sir猜到江豐已經和張代晨聯繫上了,應該在趕往花房的途中。

於是他臨時調整心理模擬的計劃:

第一步:先打暈張代晨和陳姍姍。

第二步:讓趕來的江豐誤以為張代晨已經被陳姍姍殺死,刺激江豐殺掉姍姍。

第三步:沈sir把江豐幹掉,然後對外宣稱他這樣做是為了阻止江豐殺人。

雖然最後的結局是,受江豐記憶影響的沈sir對張代晨下不了手,於是被繩之以法。不過,這個過程中,沈sir的心理模擬策略是運用得非常到位的。

當然,第一遍看這部電影,在沒有被劇透的情況下,你肯定看不到這些細節和線索,我也是二刷時,才釐清線索和識破謀略。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後記

希望這個世界上,有更少的孩子能夠免受家庭暴力的摧殘,也希望那些從家庭暴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能夠擺脫家庭暴力帶來的深厚陰影。

我是星夜行
2017-04-30

關於這部電影,導演自己在豆瓣打了三分,並留下了評論:“為自己的勇氣與野心點贊!”


這評價其實挺客觀的,勇氣和野心是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國內電影在懸疑驚悚題材上的成績一直不算出色,大多都是《恐怖游泳館》,《筆仙驚魂》之類的故弄玄虛之作,很多影迷甚至已經把國產懸疑片列入了觀影的黑名單之中,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之下,由黃渤,段奕宏,徐靜蕾等大腕出演的《記憶大師》真的算是大手筆,也是國產影片對懸疑驚悚題材的又一次大膽嘗試,勇氣可嘉,值得鼓勵。


在劇本創作上,導演編劇的野心也很大。設定上大膽新穎,採用了記憶重載,記憶交換等偏科幻的元素,很有意思,在劇情上則是力求多次反轉,廣挖坑,多閃回,最終還能將故事給圓回來,沒出現大的邏輯漏洞,實屬不易。


當然,影片也留有不少瑕疵,最令人詬病的則是最後的反轉過於刻意。的確,關於第三次反轉,凶手由珊珊變成沈警官,主要的問題出現在前面的鋪墊不夠,指向並不明確。雖然重新捋一遍劇情之後,我們會發現,電影有多處細節表明凶手是沈警官,例如嫁禍珊珊的電話記錄是由沈警官洩露給江豐的,沒有他的這一舉動,最後的嫁禍計劃就實施不了;沈警官也是出場人物中除江豐以外唯一長時間去過記憶大師中心的人,也只有他有機會進行記憶重載手術;沈警官一直勸江豐刪除記憶,最後差點成功了,只有凶手才這麼想讓他刪除記憶;沈警官一開始將江豐關起來也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是未恢復所有記憶的凶手想要將證人控制起來,處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那就合乎情理了。


即便如此,這些線索埋得也太隱晦了,以至於出現一個問題,最後的凶手身份可以強行安置在很多人身上,說凶手是沈警官,可以,說凶手是沈警官的徒弟雷子,腦補一下也是可以。


雷子一開始在警局發現江豐的記憶和自己的記憶掉了包,便和沈警官說他胡說八道,目的就是為了讓江豐離開警局,然後殺掉他滅口,一旦江豐在警局,有師傅在,自己控制不了情況。後來,雷子再從師傅口中得知凶手給受害人打了最後一通電話,便讓珊珊和張代晨接觸,偷偷將通話記錄的號碼改成了珊珊的號碼,讓珊珊喊張代晨進入花屋方便保護她不受江豐家暴,然後自己進入花屋殺了兩人,偽裝成珊珊作為真凶殺害了張代晨,自己誤殺珊珊的假象,以珊珊為真凶結束此案。當然,在這之前他還想方設法地利用他師傅勸說江豐刪除記憶,從而保證萬無一失。


劇情這樣展開,其實也沒什麼不妥,這就造成了第三次反轉給人的感覺有點刻意和僵硬,但總體來講,還是不錯的,邏輯鏈條很完整,沒有疏漏。


另外,影片還有一點瑕疵就是建築風格的不統一。張代晨和江豐的家是豪華的高樓大廈套房,包括記憶大師中心也是極其現代化,可到了學校警局,就是一副復古的風格。個人不知道導演為什麼要這麼處理,但是給我的感覺確是有一股不協調的觀感。


最後,一句話評價,《記憶大師》其實是一部挺不錯的國產懸疑片,很有誠意,雖有瑕疵,瑕不掩瑜。

今天道
2017-04-30

評價《記憶大師》,還是應該回歸到電影類型的討論中。可以說,《記憶大師》之後,導演陳正道確立了自己清晰可辯的作品風格:從《催眠大師》開始,《記憶大師》進一步提高。其意義相當於《賽車手》之於甯浩,《瘋狂的石頭》足夠驚豔,但第二部依然不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於薛曉璐,《海洋天堂》足夠動人,但第二部甚至還有第三部登頂愛情片票房巔峰。


不過《催眠大師》不算陳正道的處女作,作為一名香港導演,他此前拍過臺灣味道濃厚的《盛夏光年》,內地片味道濃厚的《幸福額度》,改編自韓國電影、演員五花八門分不清到底哪裡出品的《重返17歲》,然後他交出了業界眼前一亮的《催眠大師》,人們對他甚至有一種諾蘭式類型期待:燒腦+懸疑片,如何在商業和藝術上取得平衡?


《記憶大師》基本滿足了人們在《催眠大師》之後的想象。明星咖位在加大、影像風格更清晰、軟科幻硬懸疑,以及被影迷津津樂道的反轉。《催眠大師》全部故事是一個大反轉,而《記憶大師》則是一個雙反轉:在與觀眾鬥智鬥勇的過程中,陳正道故意用第一個反轉賣一個破綻,給觀眾短暫的智力優越感,然後放出最後的CD大招,將戲劇衝突推向高潮。


這種智力層面的捉迷藏的確在諾蘭那裡一次次發生過:從短短70分鐘技驚四座的處女作《追隨》,把時間當成玻璃切片玩的《記憶碎片》,拿生命做魔術讓觀眾目瞪口呆的《致命魔術》,到登峰造極燒壞全世界觀眾腦細胞的《盜夢空間》,每一次都是智力歷險。諾蘭一直在玩的是時間:時間在電影中被壓縮、放大、切片、打亂、重組,呈現與文本時間完全不同的狀態。陳正道也在努力在這個方向上走:催眠中的虛假非真實時間,刪除記憶、植入記憶的重構時間的設定,催生了戲劇空間。


這樣的嘗試門檻很高,心理學、現代醫學等各方面基礎知識準備外,還需要電影層面的操作實現,需要電影工業對軟科幻的全面支持,才能讓它實現成為完整的商業電影作品,而不是拙劣的模仿、電影圈的自嗨。


即使這部電影還有很多不成熟,比如,人物的動機依然不夠完整,敘事的節奏還不夠明快,但是從類型上講,它已經確立下來了,國產諾蘭的標籤完全可以貼得起。至於這種類型在票房層面的表現是否符合預期,則是另一個問題。完全可以對這位年輕導演報以更多期待:在一水的IP、改編、喜劇鬧劇的國產電影大潮中,保持原創、探索風格、另闢蹊徑的不可多得。


在豆瓣,陳正道給自己的作品打了三分,並留下了評論:“為自己的勇氣與野心點贊!”我在這個評論下點了一個贊:沒有電影的努力與作為,這樣的自況必然會被黑。但陳正道不會。

梦里诗书
2017-04-29

 科幻、懸疑與驚悚題材的糅合,使《記憶大師》無論從三者其中的哪一點來看都是頗感新穎的,而如抽絲剝繭般推進的劇情,同也賦予了電影能緊扣人心的劇情張力,但另一面電影為了達到高潮迭起的效果,對情感鋪墊卻是顧此失彼的,刻意的反轉與情理的匱乏,使電影懸有餘,情難足。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就劇情上來說,《記憶大師》在奠基上有著一個非常出色且極具原創性的構思,一個對未來記憶可以移植的設定,一場意外的記憶掉包,電影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用科幻與懸疑的結合讓人走進了這個故事,而隨著以此為誘發又帶有驚悚色彩的多線並行,從中我們不難看到陳正道在極盡全力的想去營造一個足夠精彩的懸疑電影,而一次次的反轉設定,也讓人不由得感嘆電影在劇情上下的功夫,種種出乎意料的設定儼然都是這部作品的匠心之處。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遺憾的是電影並不是一座華麗的雕像,只需要人們去靜看那鬼斧神功便好,《記憶大師》的問題在於這部作品想要去表達的東西太多了,不管是家庭暴力也好,同性之戀也罷,還是那人性倫理的思考,一個個本都可以成為重心的著點,在這部電影裡都只是成為了用來構建懸疑的工具,以至於當你停下腳步去細思電影所呈現的人物情感,其實很難捕捉到太多值得回味之處,甚至可以說就是蒼白的,為了反轉而反轉的刻意,非但不能給人以真正的驚豔,更讓其只是變成了一場懸疑片中的爆米花。

  從風格到手法上,其實都不難看出陳正道想去復刻《催眠大師》的成功,而從費盡心力的背景架空,到很多細節的精雕細琢,也都能看到電影希望去超越前者,再造巔峰的野心,但為何這部電影最終給人的感覺,尚還不談何般超越,甚都不如前者呢?其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矯枉過正,太過追求所謂的懸疑燒腦,卻忽視了一部電影真正最為核心,也是最為能體現價值的地方是其本身的意義,這也是《記憶大師》與《禁閉島》《記憶碎碎》這些同類經典大師之作最後的一步之差。

  如何評價《記憶大師》?

  雖然《記憶大師》在人物情感的鋪墊上難如人願,但如果你能跟隨導演的思路一起去探尋那謎題的真相,這一過程其實也還算是一種不錯的體驗,畢竟這真的是一部足夠誠意又極具新意的懸疑電影。

  個人評分:7  文/夢裡詩書

枕边小札
2017-05-01

偷得半日閒,去電影院裡看了新上的《記憶大師》。

兩三百人的影廳只有不到十個人,大家就像在看電視一樣一邊看一邊嘮嗑,前後排還互相搭茬彼此補充。我知道這不符合看電影的基本禮儀,難得的是這樣的做法放在今天的這個地方,這部電影和這群人身上居然那麼合適。也許,以後影院可以開發一個這樣的專門活動:允許各種吐槽和評論(劇透除外)的觀影活動,就像網絡版已經早就有的彈幕一樣。

言歸正傳,說說電影

不算有新意的探案主線,映射家暴的社會問題,使用了科幻題材作為點綴——真的只是點綴而且還有硬傷,這點容我待會慢慢說。反轉加反轉劇情,如大家眾口一詞的評價的,太捉急,太刻意。臺詞也太一般,完全無法凸顯人物的個性。警長的囉嗦讓人不勝其煩。音效確實如大家說的,太滿。交代真相時候,閃回時用的大提琴,相當的違和。

但我還是給了四星

第一星給表演。徐靜蕾深夜酒醉,越過電腦微抬頭看著黃渤那場戲,兩個人的表情動作都到位的很。其實整部戲基本上是黃渤的獨角戲,有一場他一個人分裂為兩個,兩個人分別展現不同的心境,過癮。

第二星給剪輯。跳剪、蒙太奇、音效的使用,對整體氛圍的烘托功不可沒。有一場戲黃渤一回頭,踏入一片大海。挺驚豔的。雖然不可避免的被指責為抄襲《盜夢空間》,但畢竟全世界只有一個諾蘭啊!

第三星給細節。探案戲必須得有細節,雖然在主線方面楊珊珊人設確實是完全失敗的,但是很多細節還是挺有意思,比如小女孩開車門。最合理的部分是殺死第一個受害人的細節:吃安眠藥溺水是否可行沒考證過,但凶手當時的反應很真實,至少符合我的理解。我憑這個反應猜出了TA和被害人之間的關係。不能再劇透了,不然就沒意思了。

最後一星就是給這個觀影體驗的。一小撮素昧平生的人,一起對著將人物面部表情和動作都展現的清清楚楚的大熒幕,吃著爆米花,時不時八卦兩句。後排看到受家暴的妻子不肯離開丈夫,說,有個什麼什麼症候來著?前排補充道,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看到退下樓梯之後警官重去現場,後排說,找某某物品吧。前排立刻點頭稱是。

一片其樂融融中槽也吐了案也破了。我等草民同時過了當評審和當偵探的癮,只花了四十塊。你還想咋著呢?


關於“記憶植入”科幻設置的硬傷:此處有劇透慎入。

作家從認識妻子到離婚前的記憶被植入了別人的腦子,並且妻子還用這個要命的錯誤救了倆人一命。既然如此,作家還哪裡來的對妻子的深情款款呢?結尾倆人在救護車上樓做一團以及作家整部戲裡一直急赤白臉的忙活著救妻子都顯得不真實。

云飞扬看电影
2017-04-28

《記憶大師》如同一條貪吃蛇,每個演員飾演的一個或兩個角色,都在尋找真相、審視過去。上面這段話,幾乎每個核心詞彙,都需要加上引號。任鵬編劇、陳正道導演,黃渤、徐靜蕾、段奕宏、楊子姍等主演,的《記憶大師》,首先令觀眾想到這是《催眠大師》的姊妹篇,不過這是一部全新創作的懸疑故事。從根本上講,是從意識與身體的關係,推導出“眼見為實”和“事實真相”之間的背反關係。

小說家黃渤,與同位作家的妻子徐靜蕾感情破裂,於是來到“記憶大師”那裡刪除兩人之間的情感記憶。然而,徐靜蕾簽署離婚協議書的前提是黃渤找回那段記憶。《記憶大師》的開篇,充滿著菲利普·K·迪克風格的科幻迷思。世俗的凡人,試圖在高科技的幫助下,對自我的人生進行裁剪,刪除過往的情感糾纏,掌握了過去就等於開創了未來。但是,《記憶大師》的發展方向卻有所不同。《記憶大師》的關隘,從身份和真相的認同與否,到家暴帶來的逆來順受和旁觀者的越廚代庖,再到審判者與懲罰者的相互更替,再三的反轉每一局都可以自圓其說,特別是黃渤和楊子姍作為X、Y元素的攪局,編導成功的將故事的焦點轉移欺騙了觀眾。

《記憶大師》也許致敬了諾蘭的一些作品,黃渤裝錯了記憶之後,一再呈現出《記憶碎片》式的散點回憶,再他越來越多捕捉到真相的吉光片羽,向警察(更多是在腦海)中拼貼出來的“真實事件”,卻好像《盜夢空間》中一層又一層的夢境。被囚在泰國(T國)警察局透明式牢籠裡的黃渤,就好像圖靈面對Enigma。觀眾深入《記憶大師》的迷局,顱內高潮迭起,但是真相卻姍姍來遲。黃渤也曾經以為“或許自己就是那個罪人”,但是“花房姑娘”、醫生楊子姍也大有問題,至於說警官段奕宏,《烈日灼心》啊,誰的內心都可能焦灼。最近比較火的美國電影《逃出絕命鎮》,其核心創意與《記憶大師》其實類似,區別在於主動和被動,逃出生天與尋找真相,都是相當燒腦的設定。

TelekinesIS
2017-05-01

作為國產懸疑片,腳步走得很踏實。只是很多細節經不起仔細推敲,處理反轉為了反轉而反轉,缺乏足夠(雖然有)的鋪墊。格局嫌小,主題也缺乏深度。場景設計和主角的表演可圈可點。作為國產,綜合給出7.2分。如果這是部好萊塢電影,只能6.5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