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古人所傳頌的經典大多都是有著多方面的釋義,你還知道其他角度或層面上所包含的意思嗎?
10 個回答
豆子人民艺术家
2019-01-24

三人行,必有我師。中國人,學過文化的,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三個人同行,裡頭肯定有一個能當我的老師。但是在現實中,卻極少有人真這麼想。你想,三個人,一個高級技工,兩個幾歲的小孩,對小孩來說,高級技工當然可以稱得上師傅,可對師傅來講,三人裡頭剩下的兩個都是小娃娃,哪裡有什麼需要學習的東西呢?

這就是現在絕大多數人真正的想法,有些學問的,瞧不起沒學問的,大學生瞧不起老頭、老太太,都是很常見的現象。然而我們再翻看《列子》中的“兩小兒辯日”,孔子路過兩個小孩,兩小孩爭論太陽是中午近還是早上近的問題,一個說太陽早上大,所以早上近,一個說太陽中午熱,所以中午近。孔子聽了以後,也不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因為孔子從來沒想到過這個問題,也沒有倆孩子這種思考,所以就誠實地對孩子說:“我也不能決斷啊!”這個故事裡,兩個小孩就是孔子的老師了。“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再說一個大學生和一個老太太,你真以為老太太不識字,什麼都不懂,而大學生識字,什麼都懂嗎?不是的。你問現在的大學生,十個裡頭有九個不知道十年動盪中的細節,但你去問老太太,哪個都能跟你說一堆的事。編劇都是高材生,可如果編劇沒這方面的認知,不去請教、恥於下問,那麼他寫出來的劇本,就會鬧出“七十年代普通工人月薪五百”“六十年代王大媽街上賣白菜”這種笑話。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是說讓你學別人不會、不懂的東西,是讓你學別人比你強的地方。這句話的後頭,還跟著一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別人會的,懂的,對的,要學的。別人做錯的,你要引以為戒。不要跟著文盲學不認字,跟著小孩學遇事則哭,還要跟馬雲比身高,同莫言比學歷,這就成了“三人行,其他每人都有比我差的地方”了,人就是這麼墮落的,這樣的年輕人,最終會變成一名固執而又可惡的中老年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心念自在
2019-01-28

謝謝邀請,我是心念自在。(以前回答過這個問題,這次又被邀請,再回答希望對朋友們有點益處)

一,關於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誤解

大多數人理解的是,“三人行”是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有一個必是我的老師。

如果按照這麼理解《論語》,個人覺得,這是膚淺和片面的,這是標準的以字解義,忽視了《論語》中的思想、文化內涵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什麼內涵?

1,孔子的好學。

《論語》中很多句子“無友不如己者”、“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等都說明,孔子是要我們多向別人學習,不管幾個人在一起,三是一個概數。難道兩個人、四個人、五個人在一起就不向對方學習了嗎?還有就是“三人行”走在一起才可以向別人學習嗎?其實“行”的含義是指行事、做人做事的道理。

2,孔子的謙虛。

熟讀《論語》的都知道,孔子儘管學問很高了,可他從來沒有這樣認為,總是覺得自己學的不夠,這是他的謙虛和做學問的修養。只有謙虛的人,才不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完美了,不需要以別人為師,不需要向別人學習。

這句話,全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理解這句話要從《論語》全篇中來理解,萬萬不能斷字、斷句單獨取義。

以上說的,在我們今天,對於做人做事的道理,仍然有借鑑、學習的意義,做人做事的道理,永遠不會過時。

文史知新
2019-01-24

“三人行”中的“三”是個虛數,代表眾多,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三”的意思;“行”字,說文段注以為“行”字是“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引申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從彳從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隨著詞義的擴大引申,後來“行”字有了引申義“行事,從事,共事”。如《墨子·經上》:“行,為也”。“為”的是什麼,“為”的自然是事情,其中的“行”就是做事,從事的意思。孟子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說的是“和眾人在一起共事,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如果翻譯為“和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就顯得有些另類了。

xuyongfong888
2019-01-24

每個人不可能是各方面全才。您在一個領域可能出類拔萃,但對另一個領域可能什麼都不是。您可能滿腹經綸,才華橫溢,出口成章,但您會種地嗎?會開車嗎?我們最尊重的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先生只能在雜交水稻領域獨佔鰲頭。他會木匠嗎?他不如小偷,小偷會撬鎖,袁院士不會吧。若遇緊急情況,火災需破門而出,會撬門者比博士生導師有用。人有所長,尺有所短。三教九流,能者為師。三人為眾,眾人之中必有技藝高超之人,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有自知之明,謙虛好學,也是真理也。

編輯

冰心杂文
2019-01-25

這句話很明顯,字面意思是每三人當中一定會有一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一:這句話是告誡我們一定要謙虛。虛懷若谷才能海納百川。一個人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總有一方面你會不如別人,甚至很多方面低於別人,所以一定要保持謙虛的態度。更不能隨便看不起別人,以貌取人,因為無論怎樣不堪的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或優點,而這點恰恰可能是自己的短板。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

二:“我師”,不一定要學識很高才可以做別人的老師。道德,體育,廚藝,古時候的六藝,無論哪方面強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反過來,別人不如自己同樣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知識。因為他比自己強,“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如己,“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才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真正含義。

吴xiao刚
2019-01-24

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按照孔子的教育理念,他覺得人獲取知識和智慧的主要對象是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論人身份高低貴賤,身份再低的人,行為再惡劣的人或者說十分令人討厭的人,這些人身上也總有你值得學習和可取之處。所以說,評價一個人,不可以偏概全,犯了錯誤的人也不能嗤之以鼻,因此孔子還講“視其所以,觀其所由,查其所安”,意思為要理解人犯錯誤的背後的動機,以及犯錯誤後的行動。

所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為我們不僅僅只是學習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身邊的每個人都可以作為我們老師,我們得善於發現,通過觀察身邊的人,來自己進一步思考學習,從而獲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王哥诗
2019-01-24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意思就是,一個人要想有學問,首先應該虛心,有了虛心的態度來求學,你就會發現,只要有三人同行,那一定有有一個可以成為你學習的榜樣,即(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舉例說明:比如你三人中有菜農,你可以學種菜,三人中有打魚的,你可以向其學游泳。三人中,有騙子,你學他的口才。三人中有打工者,那可以學他掙錢經。三人中有會吟詩的,有會唱歌的,有會寫子的,有會寫段子的,有會發抖音的 有會自媒體的。凡此種種 你都可以學習。你就會進步,會成功!個人理解,可以交流,哈哈。

吴宗英528
2019-01-24

三人行必有我師。常言說學無止境,做到老學到老,一個人的智彗和能力必究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想要進步,想要更好地提升自已的能力,讓自已的事業有更大的發展,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和值得我們吸取的經驗,所以我們要虛心向別人學習請教,切不可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取眾長補己短,這樣才能成就事業,完美自己。

有一说一836
2019-01-2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論語》裡“學而”裡的一句話。孔子認為,一個優秀的人,不但應該向更優秀的人學習,即使那些不如你的人,也有一些東西(品德、技能……)值得自己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古漢語中,三是個虛數,並非實指,這個“師”字,很多人作名詞解,認為是“老師”的意思,我認為應該作動詞解,意思是“值得學習的地方——品德或技能”。所以整句話的意思是:在幾個同行的人之中,肯定有一些人的某些方面是值得自己學習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們是如何理解的?
哲学经典
2019-01-24

先說說我自己的觀點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良好的環境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還能培養良好的品質和素養。

交朋結友也是如此,何謂良師益友?就是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能指引你前行的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個人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每個人走的路都不盡相同,有人走向了通往深淵的路,有人走向了通往光明的路,有人既沒選擇光明也沒選擇深淵,而是走上了一條最為平常的路,這三人其實都是各自的老師!


走向光明的人:教會我們人生在世要有志向、心懷理想,不要在平凡的旅程中結束自己的一生。

走向黑暗的人:教會我們人生在世總會有面臨困境或挫折的時候,不管處於何種境地,我們都不能放棄自己,否則最終會走向深淵,讓自己面臨更艱難的處境。

走向平常路的人:教會我們人生在世面對各種挑戰和選擇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凡事不可強求,該放下時需放下,不爭、不執、不固,這樣心中一切自然豁然開朗。


古人傳頌的經典大多都包含多種釋義,“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知各位看官何解?


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