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券商分類評價結果出爐AA級縮編至10家,為什麼?

3 個回答
A亚特斯
2019-07-31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是證監會為引導券商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以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合規管理水平而設置的,一個綜合評價。經過對指標的不斷優化,目前券商評級主要從9個維度進行考核,包括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情況、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情況等。優秀的券商不但在券商業務上沒有扣分,甚至還會在創新業務上加分,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邏輯。而不同等級的券商在開展不同的業務上,特別是創新業務上面都會進行差別對待。

從2019年整體的評價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了不同體量的券商均有起有落,這當中的晉級的券商有整體經營實力的增強或者是重新回到規範的發展軌道的,而降級的券商則更多源於風險事件的暴露。比如經過這幾年的規範運作,曾經的狼性券商—國信證券開始重回AA級的陣營;再比如網信證券就因業務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及淨資本高負等一系列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最後遼寧證監局工作組入駐,降級是必然的。下面就讓我們從2019年券商的分類評級中,回顧這些券商起起落落,在探討證券行業發展的同時,試圖窺伺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券商評價結果回顧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2018年的評價結果相比,今年131家參評的券商中有19家評級上升,28家評級下降,51家持平。AA梯隊券商從12家減少為10家,A級28家,BBB級28家,BB級12家,B級10家,C類8家,D類2家。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是證監會為引導券商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以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合規管理水平而設置的,一個綜合評價。經過對指標的不斷優化,目前券商評級主要從9個維度進行考核,包括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情況、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情況等。優秀的券商不但在券商業務上沒有扣分,甚至還會在創新業務上加分,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邏輯。而不同等級的券商在開展不同的業務上,特別是創新業務上面都會進行差別對待。

從2019年整體的評價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了不同體量的券商均有起有落,這當中的晉級的券商有整體經營實力的增強或者是重新回到規範的發展軌道的,而降級的券商則更多源於風險事件的暴露。比如經過這幾年的規範運作,曾經的狼性券商—國信證券開始重回AA級的陣營;再比如網信證券就因業務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及淨資本高負等一系列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最後遼寧證監局工作組入駐,降級是必然的。下面就讓我們從2019年券商的分類評級中,回顧這些券商起起落落,在探討證券行業發展的同時,試圖窺伺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券商評價結果回顧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2018年的評價結果相比,今年131家參評的券商中有19家評級上升,28家評級下降,51家持平。AA梯隊券商從12家減少為10家,A級28家,BBB級28家,BB級12家,B級10家,C類8家,D類2家。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是證監會為引導券商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以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合規管理水平而設置的,一個綜合評價。經過對指標的不斷優化,目前券商評級主要從9個維度進行考核,包括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情況、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情況等。優秀的券商不但在券商業務上沒有扣分,甚至還會在創新業務上加分,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邏輯。而不同等級的券商在開展不同的業務上,特別是創新業務上面都會進行差別對待。

從2019年整體的評價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了不同體量的券商均有起有落,這當中的晉級的券商有整體經營實力的增強或者是重新回到規範的發展軌道的,而降級的券商則更多源於風險事件的暴露。比如經過這幾年的規範運作,曾經的狼性券商—國信證券開始重回AA級的陣營;再比如網信證券就因業務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及淨資本高負等一系列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最後遼寧證監局工作組入駐,降級是必然的。下面就讓我們從2019年券商的分類評級中,回顧這些券商起起落落,在探討證券行業發展的同時,試圖窺伺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券商評價結果回顧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2018年的評價結果相比,今年131家參評的券商中有19家評級上升,28家評級下降,51家持平。AA梯隊券商從12家減少為10家,A級28家,BBB級28家,BB級12家,B級10家,C類8家,D類2家。

獲評AA級的證券公司分別是: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本次評級我們可以發現三個趨勢,第一就是新晉券商的加入以及老面孔的迴歸,特別是風險管控不嚴的券商;第二是原來評級較高的部分券商掉隊;第三就是中小券商的風險暴露,使得其評級大幅下降。

比如第一梯隊中,新晉級AA陣營的只有兩家,分別是天風證券和國信證券,而從AA級掉隊的則有三家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東方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其中廣發證券連降兩級,已經掉到了BBB級。

而曾經排名較前的東莞證券和長江證券的評級,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東莞證券直接由A級調到了B級,長江證券則由BBB級降為CCC級。

國融證券、網信證券兩家中小券商由於業務管控出現了重大的風險,其評級遭到了大幅調降,國融證券從2018年的BBB級降為C級,網信證券則由CCC級降為D級。

隨著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券商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龍頭券商的優勢開始越來越明顯,而中小券商則需要找好差異化的發展定位,以前那種靠著壟斷牌照發展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券商評級的變化來嘗試窺探不同類型券商的發展之路。

大型券商掉隊——風險管控不力

因為國內目前沒有AAA級的券商,因此AA級的名單的變化即可以看到券商整體行業的趨勢。近幾年新老面孔的更替,無一例外都是因為風險管控不足所導致,即使是老牌勁旅在放鬆管控得時候,都很容易栽跟斗。

本次晉級AA級的還有一個老面孔,那就是國信證券。

這家曾經以狼性著稱業內的券商,在經歷了一系列風險事件後,其評級和發展一度受限。從原證監會副主席張育軍被查,到國信證券原總裁陳鴻橋(陳曾是張在深交所的下屬)家中自殺,到固收業務總裁孫明霞被查,再到投行業務多次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國信證券為其曾經一切以業績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付出了代價。要知道,正是其激進的發展戰略,使得其在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等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並一度稱霸中小企業的IPO市場。

受業務違規處罰的影響,國信證券的評級從2015年的AA級,變為了2016年的BBB級,然後又經過了兩年的規範發展,從2017-2018連續兩年的A級,在2019年重新回到了AA級的陣營當中。

另外一家大型券商廣發證券在2018年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風險事件爆發,直接使得其從雙A級的評價掉到了BBB級,這裡主要包括兩起重大事件。

第一,廣發證券2018年的海外投資遭遇重大虧損,廣發控股香港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廣發投資發行的一隻多元策略基金因買賣外匯,出現了1.39億美元重大虧損,這使廣發證券2018年合併淨利潤直接減少了9.19億元。因為對子公司的管控不力,廣發證券因此收到了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是證監會為引導券商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以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合規管理水平而設置的,一個綜合評價。經過對指標的不斷優化,目前券商評級主要從9個維度進行考核,包括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情況、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情況等。優秀的券商不但在券商業務上沒有扣分,甚至還會在創新業務上加分,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邏輯。而不同等級的券商在開展不同的業務上,特別是創新業務上面都會進行差別對待。

從2019年整體的評價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了不同體量的券商均有起有落,這當中的晉級的券商有整體經營實力的增強或者是重新回到規範的發展軌道的,而降級的券商則更多源於風險事件的暴露。比如經過這幾年的規範運作,曾經的狼性券商—國信證券開始重回AA級的陣營;再比如網信證券就因業務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及淨資本高負等一系列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最後遼寧證監局工作組入駐,降級是必然的。下面就讓我們從2019年券商的分類評級中,回顧這些券商起起落落,在探討證券行業發展的同時,試圖窺伺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券商評價結果回顧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2018年的評價結果相比,今年131家參評的券商中有19家評級上升,28家評級下降,51家持平。AA梯隊券商從12家減少為10家,A級28家,BBB級28家,BB級12家,B級10家,C類8家,D類2家。

獲評AA級的證券公司分別是: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本次評級我們可以發現三個趨勢,第一就是新晉券商的加入以及老面孔的迴歸,特別是風險管控不嚴的券商;第二是原來評級較高的部分券商掉隊;第三就是中小券商的風險暴露,使得其評級大幅下降。

比如第一梯隊中,新晉級AA陣營的只有兩家,分別是天風證券和國信證券,而從AA級掉隊的則有三家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東方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其中廣發證券連降兩級,已經掉到了BBB級。

而曾經排名較前的東莞證券和長江證券的評級,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東莞證券直接由A級調到了B級,長江證券則由BBB級降為CCC級。

國融證券、網信證券兩家中小券商由於業務管控出現了重大的風險,其評級遭到了大幅調降,國融證券從2018年的BBB級降為C級,網信證券則由CCC級降為D級。

隨著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券商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龍頭券商的優勢開始越來越明顯,而中小券商則需要找好差異化的發展定位,以前那種靠著壟斷牌照發展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券商評級的變化來嘗試窺探不同類型券商的發展之路。

大型券商掉隊——風險管控不力

因為國內目前沒有AAA級的券商,因此AA級的名單的變化即可以看到券商整體行業的趨勢。近幾年新老面孔的更替,無一例外都是因為風險管控不足所導致,即使是老牌勁旅在放鬆管控得時候,都很容易栽跟斗。

本次晉級AA級的還有一個老面孔,那就是國信證券。

這家曾經以狼性著稱業內的券商,在經歷了一系列風險事件後,其評級和發展一度受限。從原證監會副主席張育軍被查,到國信證券原總裁陳鴻橋(陳曾是張在深交所的下屬)家中自殺,到固收業務總裁孫明霞被查,再到投行業務多次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國信證券為其曾經一切以業績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付出了代價。要知道,正是其激進的發展戰略,使得其在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等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並一度稱霸中小企業的IPO市場。

受業務違規處罰的影響,國信證券的評級從2015年的AA級,變為了2016年的BBB級,然後又經過了兩年的規範發展,從2017-2018連續兩年的A級,在2019年重新回到了AA級的陣營當中。

另外一家大型券商廣發證券在2018年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風險事件爆發,直接使得其從雙A級的評價掉到了BBB級,這裡主要包括兩起重大事件。

第一,廣發證券2018年的海外投資遭遇重大虧損,廣發控股香港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廣發投資發行的一隻多元策略基金因買賣外匯,出現了1.39億美元重大虧損,這使廣發證券2018年合併淨利潤直接減少了9.19億元。因為對子公司的管控不力,廣發證券因此收到了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第二,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康美藥業事件。近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審計機構和督導券商被市場認為難辭其咎。其中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涉嫌未勤勉盡責已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市場傳言廣發證券也不能倖免。因為從保薦承銷到再融資等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都離不開廣發證券的鼎力支持,這使得市場對其質疑之聲不斷。

還有一家從AA級掉隊的券商就是東方證券。這家以資管業務聞名業內的券商,為什麼突然就被降級了呢?其實是受累於其投行業務,即其控股子公司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這幾年為了爭奪投行業務,東方花旗卵足了勁,在市場營銷方面確實也下了很多功夫,同時也出現了激進搶佔市場份額策略的後遺症。

2018年的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對東方花旗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在粵傳媒重大資產重組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確認,並進行了嚴厲的處罰,沒收東方花旗業務收入595萬元,並處以1785萬元罰款,合計罰沒2380萬元。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是證監會為引導券商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以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合規管理水平而設置的,一個綜合評價。經過對指標的不斷優化,目前券商評級主要從9個維度進行考核,包括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情況、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情況等。優秀的券商不但在券商業務上沒有扣分,甚至還會在創新業務上加分,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邏輯。而不同等級的券商在開展不同的業務上,特別是創新業務上面都會進行差別對待。

從2019年整體的評價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了不同體量的券商均有起有落,這當中的晉級的券商有整體經營實力的增強或者是重新回到規範的發展軌道的,而降級的券商則更多源於風險事件的暴露。比如經過這幾年的規範運作,曾經的狼性券商—國信證券開始重回AA級的陣營;再比如網信證券就因業務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及淨資本高負等一系列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最後遼寧證監局工作組入駐,降級是必然的。下面就讓我們從2019年券商的分類評級中,回顧這些券商起起落落,在探討證券行業發展的同時,試圖窺伺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券商評價結果回顧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2018年的評價結果相比,今年131家參評的券商中有19家評級上升,28家評級下降,51家持平。AA梯隊券商從12家減少為10家,A級28家,BBB級28家,BB級12家,B級10家,C類8家,D類2家。

獲評AA級的證券公司分別是: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本次評級我們可以發現三個趨勢,第一就是新晉券商的加入以及老面孔的迴歸,特別是風險管控不嚴的券商;第二是原來評級較高的部分券商掉隊;第三就是中小券商的風險暴露,使得其評級大幅下降。

比如第一梯隊中,新晉級AA陣營的只有兩家,分別是天風證券和國信證券,而從AA級掉隊的則有三家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東方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其中廣發證券連降兩級,已經掉到了BBB級。

而曾經排名較前的東莞證券和長江證券的評級,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東莞證券直接由A級調到了B級,長江證券則由BBB級降為CCC級。

國融證券、網信證券兩家中小券商由於業務管控出現了重大的風險,其評級遭到了大幅調降,國融證券從2018年的BBB級降為C級,網信證券則由CCC級降為D級。

隨著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券商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龍頭券商的優勢開始越來越明顯,而中小券商則需要找好差異化的發展定位,以前那種靠著壟斷牌照發展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券商評級的變化來嘗試窺探不同類型券商的發展之路。

大型券商掉隊——風險管控不力

因為國內目前沒有AAA級的券商,因此AA級的名單的變化即可以看到券商整體行業的趨勢。近幾年新老面孔的更替,無一例外都是因為風險管控不足所導致,即使是老牌勁旅在放鬆管控得時候,都很容易栽跟斗。

本次晉級AA級的還有一個老面孔,那就是國信證券。

這家曾經以狼性著稱業內的券商,在經歷了一系列風險事件後,其評級和發展一度受限。從原證監會副主席張育軍被查,到國信證券原總裁陳鴻橋(陳曾是張在深交所的下屬)家中自殺,到固收業務總裁孫明霞被查,再到投行業務多次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國信證券為其曾經一切以業績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付出了代價。要知道,正是其激進的發展戰略,使得其在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等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並一度稱霸中小企業的IPO市場。

受業務違規處罰的影響,國信證券的評級從2015年的AA級,變為了2016年的BBB級,然後又經過了兩年的規範發展,從2017-2018連續兩年的A級,在2019年重新回到了AA級的陣營當中。

另外一家大型券商廣發證券在2018年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風險事件爆發,直接使得其從雙A級的評價掉到了BBB級,這裡主要包括兩起重大事件。

第一,廣發證券2018年的海外投資遭遇重大虧損,廣發控股香港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廣發投資發行的一隻多元策略基金因買賣外匯,出現了1.39億美元重大虧損,這使廣發證券2018年合併淨利潤直接減少了9.19億元。因為對子公司的管控不力,廣發證券因此收到了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第二,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康美藥業事件。近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審計機構和督導券商被市場認為難辭其咎。其中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涉嫌未勤勉盡責已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市場傳言廣發證券也不能倖免。因為從保薦承銷到再融資等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都離不開廣發證券的鼎力支持,這使得市場對其質疑之聲不斷。

還有一家從AA級掉隊的券商就是東方證券。這家以資管業務聞名業內的券商,為什麼突然就被降級了呢?其實是受累於其投行業務,即其控股子公司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這幾年為了爭奪投行業務,東方花旗卵足了勁,在市場營銷方面確實也下了很多功夫,同時也出現了激進搶佔市場份額策略的後遺症。

2018年的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對東方花旗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在粵傳媒重大資產重組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確認,並進行了嚴厲的處罰,沒收東方花旗業務收入595萬元,並處以1785萬元罰款,合計罰沒2380萬元。

由於未能勤勉盡責,未通過有效的程序和盡職調查發展併購標的的虛假合同,使得粵傳媒出現了重大損失,財務顧問東方花旗難辭其責,因此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處罰,從而拖累了母公司東方證券的整體評級,其從2018年的雙A級,變成了2019年的A級券商。

從上面三家券商在AA級排名的進退,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業務風險管控和內部合規運營是券商維持評級的基礎,這也是評價體系的基礎。很多券商在搶佔市場的時候,總是將合規和風控拋諸腦後,這往往會在若干年後自食其果,特別是現在越趨嚴厲的監管環境之下,這種寅吃卯糧的發展策略通常會適得其反。

中小券商夾縫生存——不進則退

在本次的評級結果中,我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小券商評級的集體下滑。這也許預示著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那就是券商行業的集中度的提升,將促使中小券商進入更加惡劣的競爭環境。如果沒有差異化的發展策略,中小券商未來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要麼被併購,要麼被邊緣化。

1、憑藉差異化崛起的新貴——天風證券

差異化發展最好的例子,就是今年晉級AA級的新面孔——天風證券,這是天風第一次進入AA級的殿堂,也間接說明了這家曾經地處一隅的地方券商正式成為了一家全國性的大型券商。從一家區域性的小券商,天風證券通過明確的市場定位,實現了全國性的擴張,併成功在巨頭林立的券商第一梯隊佔到了一席之地。

通過重金挖人,天風證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業內的明星分析師收歸麾下,並逐漸在證券研究業務和公募基金分倉業務上取得了優勢。2018年,天風證券的基金分倉收入已經排到了行業第七,超越了一眾老牌券商。2018年10月,天風證券正式登陸A股,並收穫了11個漲停,目前的市值已經超過478億,在上市的43家券商中,排名第17位。而2019年5月,天風證券發起了券商行業內的第二個併購,計劃收購恆泰證券29.99%股權,正式開始完善其業務版圖。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是證監會為引導券商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以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合規管理水平而設置的,一個綜合評價。經過對指標的不斷優化,目前券商評級主要從9個維度進行考核,包括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情況、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情況等。優秀的券商不但在券商業務上沒有扣分,甚至還會在創新業務上加分,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邏輯。而不同等級的券商在開展不同的業務上,特別是創新業務上面都會進行差別對待。

從2019年整體的評價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了不同體量的券商均有起有落,這當中的晉級的券商有整體經營實力的增強或者是重新回到規範的發展軌道的,而降級的券商則更多源於風險事件的暴露。比如經過這幾年的規範運作,曾經的狼性券商—國信證券開始重回AA級的陣營;再比如網信證券就因業務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及淨資本高負等一系列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最後遼寧證監局工作組入駐,降級是必然的。下面就讓我們從2019年券商的分類評級中,回顧這些券商起起落落,在探討證券行業發展的同時,試圖窺伺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券商評價結果回顧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2018年的評價結果相比,今年131家參評的券商中有19家評級上升,28家評級下降,51家持平。AA梯隊券商從12家減少為10家,A級28家,BBB級28家,BB級12家,B級10家,C類8家,D類2家。

獲評AA級的證券公司分別是: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本次評級我們可以發現三個趨勢,第一就是新晉券商的加入以及老面孔的迴歸,特別是風險管控不嚴的券商;第二是原來評級較高的部分券商掉隊;第三就是中小券商的風險暴露,使得其評級大幅下降。

比如第一梯隊中,新晉級AA陣營的只有兩家,分別是天風證券和國信證券,而從AA級掉隊的則有三家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東方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其中廣發證券連降兩級,已經掉到了BBB級。

而曾經排名較前的東莞證券和長江證券的評級,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東莞證券直接由A級調到了B級,長江證券則由BBB級降為CCC級。

國融證券、網信證券兩家中小券商由於業務管控出現了重大的風險,其評級遭到了大幅調降,國融證券從2018年的BBB級降為C級,網信證券則由CCC級降為D級。

隨著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券商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龍頭券商的優勢開始越來越明顯,而中小券商則需要找好差異化的發展定位,以前那種靠著壟斷牌照發展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券商評級的變化來嘗試窺探不同類型券商的發展之路。

大型券商掉隊——風險管控不力

因為國內目前沒有AAA級的券商,因此AA級的名單的變化即可以看到券商整體行業的趨勢。近幾年新老面孔的更替,無一例外都是因為風險管控不足所導致,即使是老牌勁旅在放鬆管控得時候,都很容易栽跟斗。

本次晉級AA級的還有一個老面孔,那就是國信證券。

這家曾經以狼性著稱業內的券商,在經歷了一系列風險事件後,其評級和發展一度受限。從原證監會副主席張育軍被查,到國信證券原總裁陳鴻橋(陳曾是張在深交所的下屬)家中自殺,到固收業務總裁孫明霞被查,再到投行業務多次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國信證券為其曾經一切以業績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付出了代價。要知道,正是其激進的發展戰略,使得其在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等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並一度稱霸中小企業的IPO市場。

受業務違規處罰的影響,國信證券的評級從2015年的AA級,變為了2016年的BBB級,然後又經過了兩年的規範發展,從2017-2018連續兩年的A級,在2019年重新回到了AA級的陣營當中。

另外一家大型券商廣發證券在2018年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風險事件爆發,直接使得其從雙A級的評價掉到了BBB級,這裡主要包括兩起重大事件。

第一,廣發證券2018年的海外投資遭遇重大虧損,廣發控股香港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廣發投資發行的一隻多元策略基金因買賣外匯,出現了1.39億美元重大虧損,這使廣發證券2018年合併淨利潤直接減少了9.19億元。因為對子公司的管控不力,廣發證券因此收到了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第二,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康美藥業事件。近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審計機構和督導券商被市場認為難辭其咎。其中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涉嫌未勤勉盡責已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市場傳言廣發證券也不能倖免。因為從保薦承銷到再融資等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都離不開廣發證券的鼎力支持,這使得市場對其質疑之聲不斷。

還有一家從AA級掉隊的券商就是東方證券。這家以資管業務聞名業內的券商,為什麼突然就被降級了呢?其實是受累於其投行業務,即其控股子公司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這幾年為了爭奪投行業務,東方花旗卵足了勁,在市場營銷方面確實也下了很多功夫,同時也出現了激進搶佔市場份額策略的後遺症。

2018年的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對東方花旗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在粵傳媒重大資產重組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確認,並進行了嚴厲的處罰,沒收東方花旗業務收入595萬元,並處以1785萬元罰款,合計罰沒2380萬元。

由於未能勤勉盡責,未通過有效的程序和盡職調查發展併購標的的虛假合同,使得粵傳媒出現了重大損失,財務顧問東方花旗難辭其責,因此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處罰,從而拖累了母公司東方證券的整體評級,其從2018年的雙A級,變成了2019年的A級券商。

從上面三家券商在AA級排名的進退,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業務風險管控和內部合規運營是券商維持評級的基礎,這也是評價體系的基礎。很多券商在搶佔市場的時候,總是將合規和風控拋諸腦後,這往往會在若干年後自食其果,特別是現在越趨嚴厲的監管環境之下,這種寅吃卯糧的發展策略通常會適得其反。

中小券商夾縫生存——不進則退

在本次的評級結果中,我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小券商評級的集體下滑。這也許預示著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那就是券商行業的集中度的提升,將促使中小券商進入更加惡劣的競爭環境。如果沒有差異化的發展策略,中小券商未來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要麼被併購,要麼被邊緣化。

1、憑藉差異化崛起的新貴——天風證券

差異化發展最好的例子,就是今年晉級AA級的新面孔——天風證券,這是天風第一次進入AA級的殿堂,也間接說明了這家曾經地處一隅的地方券商正式成為了一家全國性的大型券商。從一家區域性的小券商,天風證券通過明確的市場定位,實現了全國性的擴張,併成功在巨頭林立的券商第一梯隊佔到了一席之地。

通過重金挖人,天風證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業內的明星分析師收歸麾下,並逐漸在證券研究業務和公募基金分倉業務上取得了優勢。2018年,天風證券的基金分倉收入已經排到了行業第七,超越了一眾老牌券商。2018年10月,天風證券正式登陸A股,並收穫了11個漲停,目前的市值已經超過478億,在上市的43家券商中,排名第17位。而2019年5月,天風證券發起了券商行業內的第二個併購,計劃收購恆泰證券29.99%股權,正式開始完善其業務版圖。

天風證券在發展之初只是地區性的一家小券商,通過挖角人才,培養團隊,發力研究業務開始後來居上,並逐漸在研究業務和經紀業務嶄露頭角。發展至今,天風證券也認識到證券行業的發展趨勢,企圖通過收購以業務網點主要分佈在北方的恆泰證券來進一步完善其業務網絡,為後面的進一步做強做大打好基礎。

但從評級的結果看,更多的中小券商是逆水行舟,在行業發展的大潮中開始頻頻後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東莞證券。

2、不斷倒退的舊人——東莞證券

1988年即成立的東莞證券,是當時第一批全國承銷保薦機構之一,作為從東莞發家的全國性券商,東莞證券以前應該說是抓住了比較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經紀業務高速發展的好時光,東莞證券可謂是坐享其成,僅通過營業網點的擴張來獲取發展,並沒有加大對於其他業務的投入,這也使得其盈利來源單一。

截止至2018年底,東莞證券擁有分支機構77家,其中經紀業務的佔比接近50%,而來自東莞本地的經紀業務收入佔總經紀業務收入的70%以上。雖然近幾年,東莞證券開始大力拓展投行業務,但由於人才儲備不足、業務經驗較淺,東莞證券在投行業務上屢屢出現了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批評,且收穫了不少罰單。

在新三板業務、債券承銷業務和IPO保薦業務,甚至是營業部的業務管理,東莞證券都頻頻出現問題,顯示出這家“全國性”券商的軟肋。就在今年的4月,東莞證券就連收了證監局兩張罰單:大連營業部存在負責人於某涉嫌合同詐騙犯罪及部分重要空白合同本遺失等問題;東莞證券虎門分公司原負責人在未經審批的情況下組織員工向客戶銷售非東莞證券代銷的私募基金,違法相關規定。

而這一切使得東莞證券在2008年即開啟的IPO之路蒙上了陰影,同時也反映出這家曾經的中型券商的沒落。其評級已經從2015年的AA級,一路下滑到了2019年的B級。從本質上來說,東莞證券發展至今,和其股權爭奪戰離不開關係。

券商分類評價結果是證監會為引導券商不斷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以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其市場競爭能力和合規管理水平而設置的,一個綜合評價。經過對指標的不斷優化,目前券商評級主要從9個維度進行考核,包括資本充足、公司治理與合規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安全、客戶權益保護、信息披露、被採取的措施情況、被自律組織採取書面自律措施和紀律處分情況等。優秀的券商不但在券商業務上沒有扣分,甚至還會在創新業務上加分,這是整個評價體系的邏輯。而不同等級的券商在開展不同的業務上,特別是創新業務上面都會進行差別對待。

從2019年整體的評價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了不同體量的券商均有起有落,這當中的晉級的券商有整體經營實力的增強或者是重新回到規範的發展軌道的,而降級的券商則更多源於風險事件的暴露。比如經過這幾年的規範運作,曾經的狼性券商—國信證券開始重回AA級的陣營;再比如網信證券就因業務管理混亂、股東違規及淨資本高負等一系列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最後遼寧證監局工作組入駐,降級是必然的。下面就讓我們從2019年券商的分類評級中,回顧這些券商起起落落,在探討證券行業發展的同時,試圖窺伺券商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券商評價結果回顧

7月26日,中國證監會公佈了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結果。與2018年的評價結果相比,今年131家參評的券商中有19家評級上升,28家評級下降,51家持平。AA梯隊券商從12家減少為10家,A級28家,BBB級28家,BB級12家,B級10家,C類8家,D類2家。

獲評AA級的證券公司分別是: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平安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本次評級我們可以發現三個趨勢,第一就是新晉券商的加入以及老面孔的迴歸,特別是風險管控不嚴的券商;第二是原來評級較高的部分券商掉隊;第三就是中小券商的風險暴露,使得其評級大幅下降。

比如第一梯隊中,新晉級AA陣營的只有兩家,分別是天風證券和國信證券,而從AA級掉隊的則有三家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東方證券、廣發證券、銀河證券,其中廣發證券連降兩級,已經掉到了BBB級。

而曾經排名較前的東莞證券和長江證券的評級,也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東莞證券直接由A級調到了B級,長江證券則由BBB級降為CCC級。

國融證券、網信證券兩家中小券商由於業務管控出現了重大的風險,其評級遭到了大幅調降,國融證券從2018年的BBB級降為C級,網信證券則由CCC級降為D級。

隨著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券商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龍頭券商的優勢開始越來越明顯,而中小券商則需要找好差異化的發展定位,以前那種靠著壟斷牌照發展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券商評級的變化來嘗試窺探不同類型券商的發展之路。

大型券商掉隊——風險管控不力

因為國內目前沒有AAA級的券商,因此AA級的名單的變化即可以看到券商整體行業的趨勢。近幾年新老面孔的更替,無一例外都是因為風險管控不足所導致,即使是老牌勁旅在放鬆管控得時候,都很容易栽跟斗。

本次晉級AA級的還有一個老面孔,那就是國信證券。

這家曾經以狼性著稱業內的券商,在經歷了一系列風險事件後,其評級和發展一度受限。從原證監會副主席張育軍被查,到國信證券原總裁陳鴻橋(陳曾是張在深交所的下屬)家中自殺,到固收業務總裁孫明霞被查,再到投行業務多次因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國信證券為其曾經一切以業績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付出了代價。要知道,正是其激進的發展戰略,使得其在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等領域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並一度稱霸中小企業的IPO市場。

受業務違規處罰的影響,國信證券的評級從2015年的AA級,變為了2016年的BBB級,然後又經過了兩年的規範發展,從2017-2018連續兩年的A級,在2019年重新回到了AA級的陣營當中。

另外一家大型券商廣發證券在2018年也遭遇了一系列的風險事件爆發,直接使得其從雙A級的評價掉到了BBB級,這裡主要包括兩起重大事件。

第一,廣發證券2018年的海外投資遭遇重大虧損,廣發控股香港的下屬全資子公司廣發投資發行的一隻多元策略基金因買賣外匯,出現了1.39億美元重大虧損,這使廣發證券2018年合併淨利潤直接減少了9.19億元。因為對子公司的管控不力,廣發證券因此收到了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第二,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康美藥業事件。近300億貨幣資金不翼而飛,審計機構和督導券商被市場認為難辭其咎。其中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涉嫌未勤勉盡責已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市場傳言廣發證券也不能倖免。因為從保薦承銷到再融資等一系列的資本運作,都離不開廣發證券的鼎力支持,這使得市場對其質疑之聲不斷。

還有一家從AA級掉隊的券商就是東方證券。這家以資管業務聞名業內的券商,為什麼突然就被降級了呢?其實是受累於其投行業務,即其控股子公司東方花旗證券有限公司。這幾年為了爭奪投行業務,東方花旗卵足了勁,在市場營銷方面確實也下了很多功夫,同時也出現了激進搶佔市場份額策略的後遺症。

2018年的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對東方花旗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其在粵傳媒重大資產重組中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確認,並進行了嚴厲的處罰,沒收東方花旗業務收入595萬元,並處以1785萬元罰款,合計罰沒2380萬元。

由於未能勤勉盡責,未通過有效的程序和盡職調查發展併購標的的虛假合同,使得粵傳媒出現了重大損失,財務顧問東方花旗難辭其責,因此也受到了監管部門的處罰,從而拖累了母公司東方證券的整體評級,其從2018年的雙A級,變成了2019年的A級券商。

從上面三家券商在AA級排名的進退,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業務風險管控和內部合規運營是券商維持評級的基礎,這也是評價體系的基礎。很多券商在搶佔市場的時候,總是將合規和風控拋諸腦後,這往往會在若干年後自食其果,特別是現在越趨嚴厲的監管環境之下,這種寅吃卯糧的發展策略通常會適得其反。

中小券商夾縫生存——不進則退

在本次的評級結果中,我們還發現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小券商評級的集體下滑。這也許預示著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那就是券商行業的集中度的提升,將促使中小券商進入更加惡劣的競爭環境。如果沒有差異化的發展策略,中小券商未來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要麼被併購,要麼被邊緣化。

1、憑藉差異化崛起的新貴——天風證券

差異化發展最好的例子,就是今年晉級AA級的新面孔——天風證券,這是天風第一次進入AA級的殿堂,也間接說明了這家曾經地處一隅的地方券商正式成為了一家全國性的大型券商。從一家區域性的小券商,天風證券通過明確的市場定位,實現了全國性的擴張,併成功在巨頭林立的券商第一梯隊佔到了一席之地。

通過重金挖人,天風證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業內的明星分析師收歸麾下,並逐漸在證券研究業務和公募基金分倉業務上取得了優勢。2018年,天風證券的基金分倉收入已經排到了行業第七,超越了一眾老牌券商。2018年10月,天風證券正式登陸A股,並收穫了11個漲停,目前的市值已經超過478億,在上市的43家券商中,排名第17位。而2019年5月,天風證券發起了券商行業內的第二個併購,計劃收購恆泰證券29.99%股權,正式開始完善其業務版圖。

天風證券在發展之初只是地區性的一家小券商,通過挖角人才,培養團隊,發力研究業務開始後來居上,並逐漸在研究業務和經紀業務嶄露頭角。發展至今,天風證券也認識到證券行業的發展趨勢,企圖通過收購以業務網點主要分佈在北方的恆泰證券來進一步完善其業務網絡,為後面的進一步做強做大打好基礎。

但從評級的結果看,更多的中小券商是逆水行舟,在行業發展的大潮中開始頻頻後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東莞證券。

2、不斷倒退的舊人——東莞證券

1988年即成立的東莞證券,是當時第一批全國承銷保薦機構之一,作為從東莞發家的全國性券商,東莞證券以前應該說是抓住了比較好的發展機遇,特別是經紀業務高速發展的好時光,東莞證券可謂是坐享其成,僅通過營業網點的擴張來獲取發展,並沒有加大對於其他業務的投入,這也使得其盈利來源單一。

截止至2018年底,東莞證券擁有分支機構77家,其中經紀業務的佔比接近50%,而來自東莞本地的經紀業務收入佔總經紀業務收入的70%以上。雖然近幾年,東莞證券開始大力拓展投行業務,但由於人才儲備不足、業務經驗較淺,東莞證券在投行業務上屢屢出現了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點名批評,且收穫了不少罰單。

在新三板業務、債券承銷業務和IPO保薦業務,甚至是營業部的業務管理,東莞證券都頻頻出現問題,顯示出這家“全國性”券商的軟肋。就在今年的4月,東莞證券就連收了證監局兩張罰單:大連營業部存在負責人於某涉嫌合同詐騙犯罪及部分重要空白合同本遺失等問題;東莞證券虎門分公司原負責人在未經審批的情況下組織員工向客戶銷售非東莞證券代銷的私募基金,違法相關規定。

而這一切使得東莞證券在2008年即開啟的IPO之路蒙上了陰影,同時也反映出這家曾經的中型券商的沒落。其評級已經從2015年的AA級,一路下滑到了2019年的B級。從本質上來說,東莞證券發展至今,和其股權爭奪戰離不開關係。

東莞證券原本是東莞市國資委的控股子公司,但是2007年6月,曾經的東莞首富楊志茂開始入股東莞證券,並以8.38億元的白菜價獲得東莞證券44.6%股權。但隨著劉志庚的落馬,這位東莞首富也於2017年底入獄。2008年4月,城信電腦與東莞控股簽訂協議,東莞市國資委重新入主。進入2012年8月,錦龍股份與東莞控股雙雙停牌,商議東莞證券增資擴股的事宜,但雙方對於控股地位的訴求爭執不休,遲遲未能取得一致意見,最後增資事宜不得不中止。

正是複雜的股東背景以及一系列的股權爭奪戰,使得東莞證券錯失了最好的證券行業的時光,包括2009年創業板的推出以及2013年起金融互聯網的浪潮,東莞證券不僅沒有相應的業務儲備,也沒有新的業務戰略,更多的只是固守自己經紀業務的一畝三分地,不思進取。直到近幾年意識到自己的劣勢以後,東莞證券才開始有所動作,但無奈人才力量薄弱,業務創新能力較差,東莞證券的業務拓展反而是錯漏百出,進一步顯現出東莞證券的後繼乏力。

這也是絕大部分中小券商面臨的市場環境。進入更加嚴格的監管時期,證券行業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往那種犧牲合規發展業務的策略不但事倍功半,還會拖累券商後續的業務發展,這迫使中小券商不得不開始尋思後續的發展方向。這也促使了廣州證券和恆泰證券這兩起併購案的發生。未來券商行業的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中小券商會越發感覺到競爭的壓力,差異化的發展戰略或者併入大型券商是其最好的選擇。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2019年券商評級結果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风生焱起
2019-07-30

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被評為AA級的券商從去年的12家縮編至10家,同比減少了2家,只能說在過去一年,在風控的層次,去年一線國內券商中做得並不那麼好。

其實,國內的券商分類評級是一份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

縱觀2018年AA級券商在2019年被降級的名單分別為東方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其從2018年的AA評級下調至2019年的A級,廣發證券則從2018年的AA級被連降2級至BBB級,而國信證券和天風證券則從2018年的A級上調為2019年的AA級,4降2升,導致AA級券商整體數量在2019年同比減少2家。

2019年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中被評為AA級的券商從去年的12家縮編至10家,同比減少了2家,只能說在過去一年,在風控的層次,去年一線國內券商中做得並不那麼好。

其實,國內的券商分類評級是一份以證券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為基礎,結合公司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的是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

縱觀2018年AA級券商在2019年被降級的名單分別為東方證券、申萬宏源、銀河證券,其從2018年的AA評級下調至2019年的A級,廣發證券則從2018年的AA級被連降2級至BBB級,而國信證券和天風證券則從2018年的A級上調為2019年的AA級,4降2升,導致AA級券商整體數量在2019年同比減少2家。

這裡面降級的券商中,廣發證券暴露出來的風控問題很明顯,其在2018年先後陷入全資子公司在海外成立的廣發多元策略基金因為炒外匯遭遇1.39億美元重大虧損、和“重大會計錯誤,賬上貨幣資金近300億消失“最終被證監會實錘財務造假的康美藥業關聯緊密,廣發資管的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中還涉及康美藥業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郭家20
2019-07-28

評分機構自身有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