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10 個回答
这些历史要读
2019-04-01

什麼叫“政績也不是太出色”?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古往今來,就沒幾個皇帝能出其右!唐宗宋祖,可不是順便說的!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不論哪個角度來看,貞觀之治都是我國曆史上質量最為高的一次治世,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勵精圖治下,大唐國力昌盛,文化繁榮,何來政績不太好一說呢?

再說,大唐的江山大部分本來就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不是深居宮闕的李淵和李建成。如果沒有李世民的南征北戰,蕩平群雄,何來大唐
天下的統一。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而且,唐朝真正意義上完成統一,實際上也是發生在貞觀年間。公元628年(貞觀二年),樑洛仁殺夏州割據軍閥樑師都,率眾歸降唐朝,至此才完成天下的一統。

此外,唐初由於國力式微,唐高祖不得不向突厥稱臣,而這種恥辱也數直到貞觀年間才得以扭轉。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在恢復國內太平後,唐太宗於公元630年(貞觀四年)派唐初名將李靖出師塞北,向東突厥發起反攻。在唐軍的接連進攻下,最終成功攻滅東突厥汗國,使大唐軍威因此威震西域,進而確立大唐亞洲霸主的地位,一雪唐初被迫稱臣的恥辱。而唐太宗也因此被西域諸國尊奉為“天可汗”。

此後,唐軍又接連消滅吐谷渾、敗吐蕃、吞高昌、破薛延陀、徵高句麗……一連串對外戰爭的勝利,讓四周勢力紛紛歸服大唐,同時讓大唐在貞觀年間國力走向鼎盛。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而一連串偉大的武功,也是建立在唐太宗卓越的文治基礎上的。面對唐初的百廢俱興,唐太宗輕搖賦稅,選賢用能,讓隋末以來動盪不堪的天下得以恢復,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唐太宗用人唯才是舉,不問出身,因此貞觀年間得以湧現出房玄齡、杜如晦(後世稱讚為“房謀杜斷”),以及長孫無忌、楊師道、褚遂良等一大批忠直廉潔的官吏,使得朝政清明,吏治高效。而這些都是唐太宗傑出的功績。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最後,再來說說得位不正這點。其實,政治鬥爭從來就沒有對與錯的。如果當初唐太宗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那麼李建成同樣會置他於死地。

因此,李世民這麼做不能怪他不念兄弟情義,畢竟皇權鬥爭就是如此的冷酷無情,之前的隋煬帝楊廣如此,之後的明成祖朱棣也是如此。所以,得位不正不應該成為李世民人生的黑點,只要他是一位明君,能讓王朝繁榮昌盛,就值得後世敬仰!就如同後世敬仰明成祖朱棣的豐功偉績一樣。


本文作者:小賤賤

风柏村66210323
2019-04-01

唐太宗其人乃偽君子之祖,殺兄滅弟可謂心狠手辣,為什麼後人對其萬分敬仰?看看唐朝的真正的歷史真如李世民手下的史官寫的那麼好嗎?難道就沒有一點瑕疵???李世民把隋煬帝寫的一無是處,暈庸不堪?李唐江山為什麼強大?仔細看看隋朝給李唐家族留下了多少家底?強大是什麼?短短十幾年就能翻身成為一方霸主?靠什麼?我想絕對不是李世民有什麼強民之術,靠的就是隋煬帝給他留下的無數糧倉,至今挖出來隋唐遺留下來的地下糧倉,其令人驚訝,歎為觀止,說明一句話,強大的國家必須是有強大的家底才能強大,唐朝民風尚武,國富民強才是正理,李世民改的歷史終將會露出他真實的另一面,歷史終將會是公平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2019-04-01

唐太宗被稱為是千古一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等這些人在毛主席老人家的眼裡都算是古代最出色的帝王了,在題主的眼裡既然是唐太宗的政績不出色?

唐太宗的政績可以說非常的出色,在古代所有的帝王之中完全可以排在前列的,不說前三甲,前十肯定是有的。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先來說說唐太宗的得位,其實要說得位不正也有點太偏激了,關於玄武門之變後世的評價也是不一的。不管是李世民挑起的,還是李建成。但是在古代帝王之家是沒有親情的,所以說後世的史學界或者是一般的讀書人老百姓對於李世民都表示可以理解的,因為李世民不殺劉建成的話,那麼死的就是李世民了,這個在古代任何朝代都是一樣的。

再來看看唐太宗的政績,題主就知道出不出色了。

首先就是大唐王朝的建立,我們都知道唐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李淵,但是可以說沒有李世民唐朝怎麼誕生的都不知道。一開始李淵不敢起兵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劃太原起兵的。

其次就是大唐在隋末的時候從那麼多反王之中脫穎而出,沒有李世民根本是做不到的,當時太原起兵李淵不過三萬人,先後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等實力,實現了統一。所以說大唐就是李世民一手建立的,一手打下來的,是誰又會甘心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送給別人呢?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還有就是開創了貞觀之治,可以說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整個封建歷史上都是少有的,李世民在國內採取了休養生息,國泰民安,李世民統治時期也被稱為是歷史上政治最清明的時期之一了,李世民是歷史上少有的幾個能夠虛心納諫的帝王。文治天下。勸課農桑,天下太平。

然後對外李世民開疆拓土,滅了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我們看看唐王朝的疆土和隋朝時期的對比就看出來差距了,可以說唐王朝的疆土基本上大部分都是在李世民時期開拓的。

中華文化能夠走向世界,可以說就是在這一時期開始的,當時隋朝楊堅的時候中國文化開始走向世界,在李世民時期更加把中國文化傳到了全世界,我們現在在外國華人聚集區都是叫唐人街,就是因為大唐王朝。可以看到雖然中國之前的文化很強,但是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區,正是在隋唐之後開始傳播到全世界的,李世民開創了先河。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就這樣的帝王還不能說是政績出色嗎?那麼歷史上就沒有政績出色的帝王了!

.

详侃历史
2019-04-02

我談談我的看法。

一、唐太宗得位不正的問題

何為得位不正呢?強奪的,竊取的,這些可以算作得位不正。

李世民屬於這種情況嗎?我們具體看看。

(一)李世民成為太子

李世民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後成為太子的。請注意,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針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昆明池兵變計劃而發動的一次反擊,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自保。也就是說,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要保命,而不是爭奪帝位。只不過,最後的結果是原太子李建成死了,李世民成了新的太子。

對於玄武門之變,司馬光曾發表過一段比較有名的評論:

立嫡以長,禮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隱太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勢逼,必不相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隱太子有泰伯之賢,太宗有子臧之節,則亂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發,然後應之,如此,則事非獲已,猶為愈也。既而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門,推刃同氣,貽譏千古,惜哉!

司馬光認為,玄武門之變,李淵、李建成、李世民三方均有責任。具體對於李世民,司馬光承認李世民是在自保,司馬光批評的,只是李世民自保的方式,那就是先發制人。司馬光認為,如果李世民等李建成先對自己動手,然後再反擊,就沒什麼問題了。

站在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確實這樣最好,但是,在當時,一旦李建成先動手,李世民是否有足夠的把握確保反擊成功呢?太冒險了。

據此,李世民為了自保,殺掉了李建成,然後成為了太子,這算不算不正呢?說實話,不好界定。就好像,我在得知敵人將要對我發動進攻的時候,先發制人打擊了敵人,這算不算我侵略呢?各有道理。

(二)李世民成為皇帝

如果說李世民成為太子的問題,還可商榷,那麼,李世民成為皇帝,我認為不存在得位不正的問題,因為這是李淵主動提出來的,早在玄武門之變後的六月當月,李淵就明確對裴寂說,“朕當加尊號為太上皇”。

也就是說,李淵退位,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的,有人懷疑,是不是李世民逼迫李淵了。我認為,第一,沒有史料依據;第二,不符合正常邏輯,因為正常來說,當時雖然大局已定,但是人事調整並沒有完成,還處於過渡時期,這段時間,如果李淵仍然在位,以李淵的名義進行人事調整,更順一些,如果李淵直接退位,李世民以皇帝身份進行人事調整,矛盾過於集中。

因此,我認為,退位這事兒,應該是李淵自己的決定,老爺子應該是不想再幹了,身心疲勞,索性主動退下來了。

據此,李世民當皇帝這事兒,完全是正常進行的,不存在得位不正的問題。

二、李世民的政績

如果說,李世民得位問題,還有可以討論的地方,那麼,李世民的政績,可從來沒有人認為不是太出色,李世民在位期間,文治武功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一)武功

貞觀四年(630)平定突厥,貞觀九年(635)平定吐谷渾,貞觀十二年(638)擊敗吐蕃,貞觀十四年(640)平定高昌,貞觀十八年(644)平定焉耆,貞觀十九年(645)重創高句麗,貞觀二十年(646)平定薛延陀,並招降敕勒諸部,貞觀二十三年(649)平定龜茲,並初步平定西突厥。

說實話,再給太宗幾年時間,打下高句麗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二)文治

在經濟上,休養生息,人口從武德年間的200餘萬戶,恢復到貞觀二十三年(649)的380萬戶。

在政治上,任用賢才,廣開言路,理順行政運轉機制,貞觀年間,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從宰相這個層面看,房玄齡、杜如晦、戴胄、王珪、魏徵、長孫無忌、褚遂良、馬周、劉洎、岑文本等等,可以說是群星璀璨。各級官員也任用得當,《新唐書》評價太宗貞觀時期說:“是時州縣有良吏,無酷吏”。太宗還完善唐律,制定了《貞觀律》並嚴格執行,崇尚法治,崇尚依規行事。整個社會秩序井然,而且比較寬鬆。

後來讀書人懷念貞觀,也正是懷念這種清明的、寬鬆的、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時期。


以上是我的一點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光芒万丈34957
2019-04-01

你問中國人最喜歡生在年代,大部門人肯定回答在李世民領導的唐朝,才有“夢迴唐朝”這個讓多少人追求的夢想。

李世民統治下的唐朝,沒有苛捐雜稅,沒有嚴刑峻法,沒有高壓統治,沒有貪汙腐敗,全國只有七百多公務員,就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李世民不僅不殺功臣,還建“凌雲閣”紀念,時時不忘初心去緬懷逝去的戰友,後世沒有一個帝王能做到的,說明李世民是個有情有義的明君。

李世民統一了中國,打敗了周圍的所有列強,被稱為“天可汗”,後世沒有一個帝王能得到這樣高的稱呼。

李世民是中國唯一一位靠不朽的戰功打出來的皇帝,也是中國唯一一位真正實行以人為本政策的皇帝,後世帝王都沒有他更懂得民心,軍心,仁心。

從他可以接受想害他的太子謀臣魏徵,並將他封為諫臣做為自己的明鏡,就能看出他的胸懷,後世帝王真的比不了。

李世民不搞文字獄,不獨尊儒術,不搞新聞封鎖,不搞個人崇拜,推出百家姓,打破歷代君王將自家姓列在眾家姓之前的慣歷,被稱為“千古一帝”乃實至名歸,比趙匡胤,朱元璋之流不知強多少倍。

可就是這樣一位讓利於民的“千古一帝”,還是受到儒家的攻擊,說他德不配位,真是讓人無語。

難道造福於民的皇帝不如寧於友邦,不與家奴的老佛爺好嗎?

鄣南煮史
2019-04-06

李世民得位的確不正,但是政績還是有的。之所以歷史上對其評價很高,我覺得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李世民篡改了史書,使其的形象更為正面。

李世民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後世名聲。

當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使李淵立自己為太子,最終登上皇位。

李世民深知自己逼宮李淵、兄弟相殘是繞不過去的一段黑歷史,所以,很想通過歷史記載扳回自己的形象。

據史書記載,李世民曾多次向褚遂良、房玄齡等人索看自己的《起居注》及其他史料。

最後,房玄齡將國史作了刪減送了上去。

李世民一看,對玄武門之變的記述頗為不滿,便開始下指導棋。

李世民告訴房玄齡,你這個玄武門的事寫得太隱晦了,我當年殺兄弟為了江山社稷,不是為了個人得失,所以,你們史官不要怕,實事求是地寫。

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招,領導有時因為要顧及自己的形象,往往正話反說,這就需要下面的人配合參透奧妙。

聰明的人總是無處不在,於是史書被重新編寫,凡是與李世民有關的活動,李的形象便被拔高,並通過各種方法貶低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李淵都被塑造成了一個是非不明、優柔寡斷的人。

因為這是正史,具有權威性,所以,在掌握話語權的統治者的宣傳下,便成了“事實真相”。

第二,李世民與魏徵的互相成就。

魏徵原本是李建成的人馬,也很有名氣。李世民上位後,需要任用魏徵這樣的人,以顯示自己的寬厚。

魏徵也希望利用李世民打造自己“人設”的心理,來博取名聲。

這樣,雙方一拍即和。

魏徵成了歷史有名的諫臣,李世民則成了納諫的典範。

其實李世民對魏徵並不信任,種種跡象都表明二人都在作秀。

尤其是魏徵死後,李世民後來還藉故砸了魏的墓碑。

才疏學淺,歡迎拍磚。

优己
2019-04-01

唐太宗的政績不出色?大唐帝國從貞觀三年(公元629)開始到公元667年,前後近40年時間,常年處於戰爭擴張狀態,不僅軍力長盛不衰,國內的物價還一直保持在一升米三~五文錢(創歷史最低位),就這點能力就沒有哪個皇帝能夠做到。

唐太宗在政治方面的才能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唐太宗鼓推文化自由,在文化方面唐太宗並沒有蕭規曹隨的使用儒家治國之術,而是鼓勵百家爭鳴,這直接促使了唐朝科技發展水平的提升。比如唐朝的冶煉技術,熟鐵精鋼就是這個時候出現,我們看到的陌刀明光鎧等等都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其次,靈活經濟發展策略。唐太宗是少數允許商業興國的英主,鼓勵各地物資互通有無。這使得種田的專心種田,養馬放牧的專心放牧。這種專業化生產使得當時的社會生產效率很高,唐代是唯一實現全國畜力生產的時期。

第三,唐太宗大反常規允許大臣結黨結派,在朝廷裡實際上已經建立了多黨管理制度,實現了多黨多派互相監督,這使得當時的唐朝吏治十分清明。

第四,宗教自由。由於大唐帝國的擴張,這使得大唐在當時併入了周圍的很多少數民族。唐太宗為了達到統治的目的,對宗教信仰方面持開放的態度,允許各人自由信仰,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當時的新國民與大唐帝國的矛盾,對現代民族大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漠外孤舟
2019-04-03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唐太宗雖然在登基時弒殺了兄長,可以說這個皇位的取得並不是很光彩的,而這對於帝王今後的評價都是有負面影響。可是在唐太宗登基後,以及現今社會,人們對於唐太宗的評價一般都很正向,似乎將他過去的一些錯誤的決定和做法都一筆帶過了,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其實對於一位帝王的評價都會以帝王一生的功績作為來作為著眼點,如果帝王的功勞大於過失,就比較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唐太宗一生中確實有過很多不光彩的行為,殺死兄弟而自己登基是其一,另外唐太宗還曾經執意要實行分封制,雖然當時很多大臣都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唐太宗還是一意孤行,險些造成戰亂。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但是從積極的方面來看,唐太宗卻有很多突出的功績,例如他一直都會以百姓的利益作為出發點進行改革,隋朝的滅亡是因為不顧百姓死活,讓百姓生活負擔過重。唐太宗縱觀歷史,很明白百姓對於政權的穩固十分重要,所以他吸取前朝教訓,減輕百姓負擔。而且唐太宗為人很大度,對於大臣的諫言可以虛心接納,這對於清明的統治十分有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帝王因為一意孤行而造成政局動盪。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唐太宗克服了很多帝王性格上的缺憾,而且一心為百姓著想,讓當時的百姓生活無虞,也因此成就了貞觀之治。而這些和唐太宗所犯下的錯誤相比,其實更加值得人們稱頌。

汶与川
2019-04-01

這就過分了啊朋友!

如果說唐太宗李世民得位不正,貌似沒什麼毛病,但如果說李世民政績不太出色,這就有失公允了!

唐太宗李世民,那可是歷史上第一個被各少數民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的漢人!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唐太宗在位期間,更是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盛世——貞觀之治!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曾這樣評價到:“唐朝被中國和西方許多史學家稱為最輝煌的朝代”!

而這,與李世民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並且,在盛唐時期,中原王朝的尚武精神達到了巔峰,貞觀年間,不論是將軍還是詩人,不論是武將還是文官,都有一顆沙場上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不論是在北方草原,還是西域戈壁,大唐鐵騎四面出擊,戰無不勝,正如辛棄疾所言那般“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那些流傳千年的邊塞詩如:“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等詩句,更成為了中國古代史上,中國人尚武精神的絕唱!

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的負面少?

只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有作為的皇帝,在他在位期間,中國進入一段最為開放的時代,唐王朝以其博大的胸懷,擁抱著整個世界!

因為開放,所以唐王朝的商業貿易,經濟發展十分迅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而在軍事上,貞觀年間,唐朝依次取得了對東突厥、吐蕃、吐谷渾、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龜茲,高麗的勝利!

王玄策還曾借兵大敗印度軍隊!

唐太宗的貞觀之治,為日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前,唐王朝在西域都還是一種擴張的態勢!

因此,如果說李世民的功績還不太出色的話,中國歷史上四百多為皇帝,還有哪個皇帝,才算得上有作為呢?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那麼,對於李世民與鐵木真,一個是天可汗,一個是成吉思汗,大家覺得誰更厲害呢?

歡迎留言評論!


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历史公元
2019-04-01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得位不正”一直是大家公認的,但是“政績也不是太出色”是誰說的?

最能夠體現一個皇帝功績的,當然就是“文治武功”,那麼唐太宗李世民到底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文治武功”呢?

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以魏徵為鏡,以史為鑑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已經成為了一段佳話,而兩人之間的對話經常圍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展開。

經常在朝堂上不給李世民面子的魏徵,對於李世民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李世民對於這句話的認識極為深刻,“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夠對“民心”有這樣的認識,並且有足夠的威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這樣的李世民治理天下開創“貞觀之治”,真的是理所當然。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與“天可汗”。

據說唐朝的天下,有一半是平陽公主李秀寧打下來的,另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句話雖然有一點誇張,但是卻將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的功績,非常清晰地表現出來。

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剛剛即位的時候,其實非常的困難,在20萬突厥鐵騎殺到長安城外的時候,也曾經與突厥的頡利可汗“歃血為盟”,實際上就是先派出尉遲敬德拼死打消了突厥鐵騎的銳氣,而後委曲求全定下“渭水之盟”。

但是僅僅兩年以後,唐太宗李世民就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滅亡了東突厥俘虜了頡利可汗。

唐太宗得位不正,政績也不是太出色,為什麼歷史上評價很高,很少負面評價?

之後唐朝強大的兵力和唐太宗李世民採取的開放的民族政策,終於得到了少數民族首領的擁護被尊為“天可汗”,成為了真正的“天下共主”。

從此“天可汗”的尊號就成為唐朝皇帝的另一重榮譽,直到唐玄宗時期的“安史之亂”後才被廢除。

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文治武功,真的只能得到一句“政績也不是太出色”嗎?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