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超,不公平嗎?

6 個回答
Byron体育
2019-08-13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第二個不公平-廣州恆大大量球員外租,“恆大系”初現雛形

廣州恆大通過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升級陣容,挖來的新球員不管好用不好用,都會產生冗員。畢竟,中超一線隊只能報名25名球員,於是這些冗員只能租出去。

本賽季一共有8支中超球隊租借了恆大的11名球員,分別是天津天海、天津泰達、河南建業、深圳佳兆業、江蘇蘇寧、北京人和、河北華夏幸福、大連一方,具體租借人員名單見下表:

天津天海:阿蘭、張成林、廖力生、溫家寶

天津泰達:榮浩

河南建業:胡睿寶

深圳佳兆業:劉奕鳴

江蘇蘇寧:何超

北京人和:張文釗

河北華夏幸福:費爾南多

大連一方:鄭龍(7月正式轉會大連一方)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第二個不公平-廣州恆大大量球員外租,“恆大系”初現雛形

廣州恆大通過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升級陣容,挖來的新球員不管好用不好用,都會產生冗員。畢竟,中超一線隊只能報名25名球員,於是這些冗員只能租出去。

本賽季一共有8支中超球隊租借了恆大的11名球員,分別是天津天海、天津泰達、河南建業、深圳佳兆業、江蘇蘇寧、北京人和、河北華夏幸福、大連一方,具體租借人員名單見下表:

天津天海:阿蘭、張成林、廖力生、溫家寶

天津泰達:榮浩

河南建業:胡睿寶

深圳佳兆業:劉奕鳴

江蘇蘇寧:何超

北京人和:張文釗

河北華夏幸福:費爾南多

大連一方:鄭龍(7月正式轉會大連一方)

中超一共就16支球隊,其中居然有8支租借了廣州恆大的球員,佔中超球隊的一半!我估計,自打地球上有了職業聯賽,如此奇觀也是第一次出現,出現在一個神奇的國度。

其實球員租借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租借得多了,量變導致質變,就出了問題2019年恆大球員外租11人,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無形中開始打造中超的“恆大系”,下面就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1、鼓勵外租球員幫助狙擊爭冠對手:

有些恆大的外租球員是一定無法回到恆大了,比如鄭龍,最後被大連一方買斷;但是還有不少外租球員是有希望回到恆大的,畢竟,在恆大打比賽收入更高啊,畢竟有機會衝擊冠軍啊!比如待規劃的阿蘭和小摩托,比如今年年初被恆大用行政手段引進的何超和劉奕鳴。

只要跟他們說,“想不想明年回恆大?那就看你表現咯,遇到根恆大爭冠的對手,往死裡打,進不了球,廢人總會吧?放心,恆大不會虧待你的!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第二個不公平-廣州恆大大量球員外租,“恆大系”初現雛形

廣州恆大通過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升級陣容,挖來的新球員不管好用不好用,都會產生冗員。畢竟,中超一線隊只能報名25名球員,於是這些冗員只能租出去。

本賽季一共有8支中超球隊租借了恆大的11名球員,分別是天津天海、天津泰達、河南建業、深圳佳兆業、江蘇蘇寧、北京人和、河北華夏幸福、大連一方,具體租借人員名單見下表:

天津天海:阿蘭、張成林、廖力生、溫家寶

天津泰達:榮浩

河南建業:胡睿寶

深圳佳兆業:劉奕鳴

江蘇蘇寧:何超

北京人和:張文釗

河北華夏幸福:費爾南多

大連一方:鄭龍(7月正式轉會大連一方)

中超一共就16支球隊,其中居然有8支租借了廣州恆大的球員,佔中超球隊的一半!我估計,自打地球上有了職業聯賽,如此奇觀也是第一次出現,出現在一個神奇的國度。

其實球員租借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租借得多了,量變導致質變,就出了問題2019年恆大球員外租11人,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無形中開始打造中超的“恆大系”,下面就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1、鼓勵外租球員幫助狙擊爭冠對手:

有些恆大的外租球員是一定無法回到恆大了,比如鄭龍,最後被大連一方買斷;但是還有不少外租球員是有希望回到恆大的,畢竟,在恆大打比賽收入更高啊,畢竟有機會衝擊冠軍啊!比如待規劃的阿蘭和小摩托,比如今年年初被恆大用行政手段引進的何超和劉奕鳴。

只要跟他們說,“想不想明年回恆大?那就看你表現咯,遇到根恆大爭冠的對手,往死裡打,進不了球,廢人總會吧?放心,恆大不會虧待你的!

2、施恩惠於租借球員的中超球隊,爭取利益交換

恆大外租的冗員當初可都是頂薪挖來的,租給其他中超球隊,有幾支能負擔得起那麼高的工資?

沒事,恆大有錢:“兄弟,何超可是國腳啊,鄭智接班人!下半個賽季給你用,夠意思吧?什麼,工資高啊?沒事,我們是兄弟,他的工資我們承擔90%,你們只要出10%,夠意思吧?那個如果咱兩支隊在聯賽裡碰上,你懂的!如果你們碰上我們的競爭對手,也要賣力啊!”

當年甲A的“實德系”被足協滅了,但是新的“恆大系”又呼之欲出了:

天津天海本來就是“恆大二隊”,多達4名主力租借自恆大,由恆大負擔工資,早已坐實;

天津泰達與恆大一直有疑似利益往來,早在2013年,恆大集團為了在天津拿地,當時如日中天的廣州恆大隊居然客場0-1輸給保級隊天津泰達(靠一個點球),而這幾年天津泰達又一直是恆大的送分童子;

蘇寧集團曾經入股恆大,兩隊的關係一直不清不楚;

恆大老闆許家印是河南人,在河南根深蒂固,河南建業嫌疑也很大。

關於“恆大系”目前沒有直接證據,以上幾種可能性只是推測。但是恆大租借球員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且由恆大負擔大部分工資是鐵打的事實,這本就是對聯賽公平性的極大挑戰!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第二個不公平-廣州恆大大量球員外租,“恆大系”初現雛形

廣州恆大通過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升級陣容,挖來的新球員不管好用不好用,都會產生冗員。畢竟,中超一線隊只能報名25名球員,於是這些冗員只能租出去。

本賽季一共有8支中超球隊租借了恆大的11名球員,分別是天津天海、天津泰達、河南建業、深圳佳兆業、江蘇蘇寧、北京人和、河北華夏幸福、大連一方,具體租借人員名單見下表:

天津天海:阿蘭、張成林、廖力生、溫家寶

天津泰達:榮浩

河南建業:胡睿寶

深圳佳兆業:劉奕鳴

江蘇蘇寧:何超

北京人和:張文釗

河北華夏幸福:費爾南多

大連一方:鄭龍(7月正式轉會大連一方)

中超一共就16支球隊,其中居然有8支租借了廣州恆大的球員,佔中超球隊的一半!我估計,自打地球上有了職業聯賽,如此奇觀也是第一次出現,出現在一個神奇的國度。

其實球員租借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租借得多了,量變導致質變,就出了問題2019年恆大球員外租11人,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無形中開始打造中超的“恆大系”,下面就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1、鼓勵外租球員幫助狙擊爭冠對手:

有些恆大的外租球員是一定無法回到恆大了,比如鄭龍,最後被大連一方買斷;但是還有不少外租球員是有希望回到恆大的,畢竟,在恆大打比賽收入更高啊,畢竟有機會衝擊冠軍啊!比如待規劃的阿蘭和小摩托,比如今年年初被恆大用行政手段引進的何超和劉奕鳴。

只要跟他們說,“想不想明年回恆大?那就看你表現咯,遇到根恆大爭冠的對手,往死裡打,進不了球,廢人總會吧?放心,恆大不會虧待你的!

2、施恩惠於租借球員的中超球隊,爭取利益交換

恆大外租的冗員當初可都是頂薪挖來的,租給其他中超球隊,有幾支能負擔得起那麼高的工資?

沒事,恆大有錢:“兄弟,何超可是國腳啊,鄭智接班人!下半個賽季給你用,夠意思吧?什麼,工資高啊?沒事,我們是兄弟,他的工資我們承擔90%,你們只要出10%,夠意思吧?那個如果咱兩支隊在聯賽裡碰上,你懂的!如果你們碰上我們的競爭對手,也要賣力啊!”

當年甲A的“實德系”被足協滅了,但是新的“恆大系”又呼之欲出了:

天津天海本來就是“恆大二隊”,多達4名主力租借自恆大,由恆大負擔工資,早已坐實;

天津泰達與恆大一直有疑似利益往來,早在2013年,恆大集團為了在天津拿地,當時如日中天的廣州恆大隊居然客場0-1輸給保級隊天津泰達(靠一個點球),而這幾年天津泰達又一直是恆大的送分童子;

蘇寧集團曾經入股恆大,兩隊的關係一直不清不楚;

恆大老闆許家印是河南人,在河南根深蒂固,河南建業嫌疑也很大。

關於“恆大系”目前沒有直接證據,以上幾種可能性只是推測。但是恆大租借球員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且由恆大負擔大部分工資是鐵打的事實,這本就是對聯賽公平性的極大挑戰!

第三個不公平-提前“鎖定”聯賽冠軍,確保國腳全力以赴世預賽

嘿嘿,這只是一個推測,有沒有可能呢?

完全可能!
本賽季初,恆大國家集訓隊剛剛成立,就出現了恆大球員入選國家隊卻疑似“詐傷”,既不出工更不出力,一週後回到聯賽立馬生龍活虎的事件。但是恆大說“我們有神醫”,足協和其他中超球隊只能乾瞪眼。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第二個不公平-廣州恆大大量球員外租,“恆大系”初現雛形

廣州恆大通過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升級陣容,挖來的新球員不管好用不好用,都會產生冗員。畢竟,中超一線隊只能報名25名球員,於是這些冗員只能租出去。

本賽季一共有8支中超球隊租借了恆大的11名球員,分別是天津天海、天津泰達、河南建業、深圳佳兆業、江蘇蘇寧、北京人和、河北華夏幸福、大連一方,具體租借人員名單見下表:

天津天海:阿蘭、張成林、廖力生、溫家寶

天津泰達:榮浩

河南建業:胡睿寶

深圳佳兆業:劉奕鳴

江蘇蘇寧:何超

北京人和:張文釗

河北華夏幸福:費爾南多

大連一方:鄭龍(7月正式轉會大連一方)

中超一共就16支球隊,其中居然有8支租借了廣州恆大的球員,佔中超球隊的一半!我估計,自打地球上有了職業聯賽,如此奇觀也是第一次出現,出現在一個神奇的國度。

其實球員租借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租借得多了,量變導致質變,就出了問題2019年恆大球員外租11人,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無形中開始打造中超的“恆大系”,下面就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1、鼓勵外租球員幫助狙擊爭冠對手:

有些恆大的外租球員是一定無法回到恆大了,比如鄭龍,最後被大連一方買斷;但是還有不少外租球員是有希望回到恆大的,畢竟,在恆大打比賽收入更高啊,畢竟有機會衝擊冠軍啊!比如待規劃的阿蘭和小摩托,比如今年年初被恆大用行政手段引進的何超和劉奕鳴。

只要跟他們說,“想不想明年回恆大?那就看你表現咯,遇到根恆大爭冠的對手,往死裡打,進不了球,廢人總會吧?放心,恆大不會虧待你的!

2、施恩惠於租借球員的中超球隊,爭取利益交換

恆大外租的冗員當初可都是頂薪挖來的,租給其他中超球隊,有幾支能負擔得起那麼高的工資?

沒事,恆大有錢:“兄弟,何超可是國腳啊,鄭智接班人!下半個賽季給你用,夠意思吧?什麼,工資高啊?沒事,我們是兄弟,他的工資我們承擔90%,你們只要出10%,夠意思吧?那個如果咱兩支隊在聯賽裡碰上,你懂的!如果你們碰上我們的競爭對手,也要賣力啊!”

當年甲A的“實德系”被足協滅了,但是新的“恆大系”又呼之欲出了:

天津天海本來就是“恆大二隊”,多達4名主力租借自恆大,由恆大負擔工資,早已坐實;

天津泰達與恆大一直有疑似利益往來,早在2013年,恆大集團為了在天津拿地,當時如日中天的廣州恆大隊居然客場0-1輸給保級隊天津泰達(靠一個點球),而這幾年天津泰達又一直是恆大的送分童子;

蘇寧集團曾經入股恆大,兩隊的關係一直不清不楚;

恆大老闆許家印是河南人,在河南根深蒂固,河南建業嫌疑也很大。

關於“恆大系”目前沒有直接證據,以上幾種可能性只是推測。但是恆大租借球員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且由恆大負擔大部分工資是鐵打的事實,這本就是對聯賽公平性的極大挑戰!

第三個不公平-提前“鎖定”聯賽冠軍,確保國腳全力以赴世預賽

嘿嘿,這只是一個推測,有沒有可能呢?

完全可能!
本賽季初,恆大國家集訓隊剛剛成立,就出現了恆大球員入選國家隊卻疑似“詐傷”,既不出工更不出力,一週後回到聯賽立馬生龍活虎的事件。但是恆大說“我們有神醫”,足協和其他中超球隊只能乾瞪眼。

世預賽亞洲40強賽即將在9月打響,當初足協成立國家集訓隊就是為了世預賽,如果恆大集訓隊成員為了聯賽成績再玩“詐傷”,而其他中超球隊紛紛效仿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讓所有國腳能全力以赴投入世預賽,又一個餿主意出現了-世預賽開賽前先讓今年中超冠軍失去懸念,這樣幾支強隊的國腳們也就無所顧忌,可以全心投入世預賽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而且,我認為足協並沒有一開始就確定要“保”哪支球隊奪冠,只是當世預賽還有一個月時,視前三名的情況,再“操作”。如果哪支球隊能脫穎而出,就再加一把力,力保那支球隊,提前結束中超懸念。

結果上港不得已送走了埃爾克森,新外援還在磨合,提前掉隊;國安傷了比埃拉,也失去了競爭力;倒是恆大買來了埃爾克森,又在卡納瓦羅的調教下越踢越好。

其實真要通過“操作”讓一支球隊打平失分很容易,並不一定非要通過送點球、給紅牌、吹掉進球等大動作,只要裁判在判罰時適當打亂一支球隊的進攻節奏,通過幾個小誤判擾亂一支球隊主力球員的心態即可。

但說到底,今天恆大能以領先第二名國安7分的成績幾乎提前結束了聯賽爭冠懸念,既是恆大實力的體現(挖遍中超能不強麼),也是一些“操作”的結果。

這樣的中超聯賽,談何公平!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第二個不公平-廣州恆大大量球員外租,“恆大系”初現雛形

廣州恆大通過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升級陣容,挖來的新球員不管好用不好用,都會產生冗員。畢竟,中超一線隊只能報名25名球員,於是這些冗員只能租出去。

本賽季一共有8支中超球隊租借了恆大的11名球員,分別是天津天海、天津泰達、河南建業、深圳佳兆業、江蘇蘇寧、北京人和、河北華夏幸福、大連一方,具體租借人員名單見下表:

天津天海:阿蘭、張成林、廖力生、溫家寶

天津泰達:榮浩

河南建業:胡睿寶

深圳佳兆業:劉奕鳴

江蘇蘇寧:何超

北京人和:張文釗

河北華夏幸福:費爾南多

大連一方:鄭龍(7月正式轉會大連一方)

中超一共就16支球隊,其中居然有8支租借了廣州恆大的球員,佔中超球隊的一半!我估計,自打地球上有了職業聯賽,如此奇觀也是第一次出現,出現在一個神奇的國度。

其實球員租借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租借得多了,量變導致質變,就出了問題2019年恆大球員外租11人,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無形中開始打造中超的“恆大系”,下面就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1、鼓勵外租球員幫助狙擊爭冠對手:

有些恆大的外租球員是一定無法回到恆大了,比如鄭龍,最後被大連一方買斷;但是還有不少外租球員是有希望回到恆大的,畢竟,在恆大打比賽收入更高啊,畢竟有機會衝擊冠軍啊!比如待規劃的阿蘭和小摩托,比如今年年初被恆大用行政手段引進的何超和劉奕鳴。

只要跟他們說,“想不想明年回恆大?那就看你表現咯,遇到根恆大爭冠的對手,往死裡打,進不了球,廢人總會吧?放心,恆大不會虧待你的!

2、施恩惠於租借球員的中超球隊,爭取利益交換

恆大外租的冗員當初可都是頂薪挖來的,租給其他中超球隊,有幾支能負擔得起那麼高的工資?

沒事,恆大有錢:“兄弟,何超可是國腳啊,鄭智接班人!下半個賽季給你用,夠意思吧?什麼,工資高啊?沒事,我們是兄弟,他的工資我們承擔90%,你們只要出10%,夠意思吧?那個如果咱兩支隊在聯賽裡碰上,你懂的!如果你們碰上我們的競爭對手,也要賣力啊!”

當年甲A的“實德系”被足協滅了,但是新的“恆大系”又呼之欲出了:

天津天海本來就是“恆大二隊”,多達4名主力租借自恆大,由恆大負擔工資,早已坐實;

天津泰達與恆大一直有疑似利益往來,早在2013年,恆大集團為了在天津拿地,當時如日中天的廣州恆大隊居然客場0-1輸給保級隊天津泰達(靠一個點球),而這幾年天津泰達又一直是恆大的送分童子;

蘇寧集團曾經入股恆大,兩隊的關係一直不清不楚;

恆大老闆許家印是河南人,在河南根深蒂固,河南建業嫌疑也很大。

關於“恆大系”目前沒有直接證據,以上幾種可能性只是推測。但是恆大租借球員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且由恆大負擔大部分工資是鐵打的事實,這本就是對聯賽公平性的極大挑戰!

第三個不公平-提前“鎖定”聯賽冠軍,確保國腳全力以赴世預賽

嘿嘿,這只是一個推測,有沒有可能呢?

完全可能!
本賽季初,恆大國家集訓隊剛剛成立,就出現了恆大球員入選國家隊卻疑似“詐傷”,既不出工更不出力,一週後回到聯賽立馬生龍活虎的事件。但是恆大說“我們有神醫”,足協和其他中超球隊只能乾瞪眼。

世預賽亞洲40強賽即將在9月打響,當初足協成立國家集訓隊就是為了世預賽,如果恆大集訓隊成員為了聯賽成績再玩“詐傷”,而其他中超球隊紛紛效仿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讓所有國腳能全力以赴投入世預賽,又一個餿主意出現了-世預賽開賽前先讓今年中超冠軍失去懸念,這樣幾支強隊的國腳們也就無所顧忌,可以全心投入世預賽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而且,我認為足協並沒有一開始就確定要“保”哪支球隊奪冠,只是當世預賽還有一個月時,視前三名的情況,再“操作”。如果哪支球隊能脫穎而出,就再加一把力,力保那支球隊,提前結束中超懸念。

結果上港不得已送走了埃爾克森,新外援還在磨合,提前掉隊;國安傷了比埃拉,也失去了競爭力;倒是恆大買來了埃爾克森,又在卡納瓦羅的調教下越踢越好。

其實真要通過“操作”讓一支球隊打平失分很容易,並不一定非要通過送點球、給紅牌、吹掉進球等大動作,只要裁判在判罰時適當打亂一支球隊的進攻節奏,通過幾個小誤判擾亂一支球隊主力球員的心態即可。

但說到底,今天恆大能以領先第二名國安7分的成績幾乎提前結束了聯賽爭冠懸念,既是恆大實力的體現(挖遍中超能不強麼),也是一些“操作”的結果。

這樣的中超聯賽,談何公平!

這種不公平會持續到世界盃預選賽結束

今年的中超不公平,那麼明年的中超會公平嗎?

依然不會,因為世預賽至少打到2020年6月,如果中國隊殺入亞洲12強(大概率事件),那麼這種不公平會持續到2021年9月,直到世預賽結束,國足功敗垂成為止。

也就是說,不止2019年中超不公平,2020年和2021年的中超依然不會公平,我之前說的三大不公平現象還會在未來2年內持續上演。

因為,力保國足殺進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決賽階段是中國足球最重要的戰略任務!聯賽公平不公平不重要!

謝謝邀請!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不公平的源頭就在於中國足球的戰略目標——衝擊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

第一個不公平-國家集訓隊打中超,違背聯賽職業化進程

中國男足自2002年後連續4次衝擊世界盃決賽圈未果,最近一屆亞洲盃又再次慘敗,足協坐不住了,一些倒行逆施的“餿主意”也再次提上議事日程,那就是讓國家隊踢中超,增加國家隊隊員的磨合度。

當然,現在的足協是很精明的,任何方案在實施前都會先讓御用媒體放些風出去,看看外界反應,如果反對聲音不大,就施行,如果反對意見很大,就調整後再施行,反正是一定會施行的。

國家隊參加中超的想法剛一披露,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輿論反對聲一片。就跟當年袁世凱和張勳復辟遭到舉國反對是一個道理,中國足球經歷了25年職業化進程,媒體和球迷早已放眼看世界,知道足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發展聯賽和青訓,國家隊打聯賽完全是急功近利的倒行逆施!

一看反對聲音那麼大,足協只好另生一計,用一種變相的辦法試圖掩耳盜鈴,也就是把讓大部分有潛力有實力的新生代、中生代國腳集中在一支中超球隊打聯賽。還是以俱樂部形式參加聯賽,不直接用國家隊打聯賽總行了吧?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國家隊”化身“國家集訓隊”而已。

一、走職業道路的上港斷然拒絕

當然,組建國家集訓隊的方案也不是一帆風順,“壹號種子”上海上港拒絕了!

上海上港俱樂部是國家集訓隊方案的首選,畢竟是新科中超冠軍,國內球員實力一流,而且普遍比較年輕,又都是一起打了十幾年比賽的隊友,配合熟練度也高,如果選擇上港當國家集訓隊,不需要大規模引進很多球員,補強3-4個位置就行。

但是,上港拒絕了!可能是因為不認可這種違背職業發展規律的方式,可能是接手東亞隊時上港對徐根寶有口頭承諾(保持東亞隊主力框架),總之上港拒絕了。

當然,這也是事後足球教父徐根寶在一次非公開訪談中透露的,當時王燊超、武磊、呂文君、蔡慧康等崇明一期球員去看望徐根寶,徐根寶在聊天中透露該信息,被跟隨的記者記錄並曝光,因此可信度極高。

二、投機商廣州恆大主動迎合

國家集訓隊的“貳號種子”自然是七冠王廣州恆大了,恆大最大的問題在於隊伍老化,鄭智、郜林都到退役年紀了,馮瀟霆、于漢超、黃博文、李學鵬都屬於老將,中生代球員幾乎斷檔,靠這些人打40強賽可能問題不大,但到了12強賽可就要了老命了。

那就換血吧,正好恆大本身也要換血,只是優秀的國內中生代球員身價太高,而足協又出臺了“投資帽和工資帽政策”,恆大正發愁怎麼換血呢。

什麼?上港居然拒絕了國家集訓隊計劃?太好了,讓我們恆大來吧!不過抽調其他球隊年輕球員和中生代球員時,足協你要出面啊!

三、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優質資源,國家集訓隊浮出水面

於是就有了賽季初韋世豪、高準翼、吳少聰、劉奕鳴、張修維、何超6名國腳加盟恆大的奇觀,而且轉會費只有每人區區2000萬元人民幣,要知道這些人的市場價都在大幾千萬甚至上億啊!這不是行政手段是什麼?另外恆大還引進了國青小將嚴鼎皓。

傳聞恆大還相中了上港的武磊和顏駿凌,上港果斷將武磊送去西班牙留洋,並守住了顏駿凌。上港可以不用武磊,但不能讓武磊去強化競爭對手的實力。不過上港最終沒有逃過恆大的“魔抓”:還剩下半年合同的埃爾克森在經紀人小裡皮的挑唆下沒有續約,而直接與恆大簽約,恆大更是借歸化的名義從上港手裡買斷埃爾克森半年的合同;上港只能重新引援,重新磨合陣容,而埃爾克森回到熟悉的恆大卻能即插即用、大殺四方;好一招狠毒的此消彼長!

恆大用行政手段強挖多名國腳,加上隊中老將,恆大國家集訓隊終於浮出水面。

聯賽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恆大挖人,競爭對手的人才被挖,或被迫送走,此消彼長,本賽季中超聯賽尚未開始已無公平可言。

第二個不公平-廣州恆大大量球員外租,“恆大系”初現雛形

廣州恆大通過行政手段挖遍中超升級陣容,挖來的新球員不管好用不好用,都會產生冗員。畢竟,中超一線隊只能報名25名球員,於是這些冗員只能租出去。

本賽季一共有8支中超球隊租借了恆大的11名球員,分別是天津天海、天津泰達、河南建業、深圳佳兆業、江蘇蘇寧、北京人和、河北華夏幸福、大連一方,具體租借人員名單見下表:

天津天海:阿蘭、張成林、廖力生、溫家寶

天津泰達:榮浩

河南建業:胡睿寶

深圳佳兆業:劉奕鳴

江蘇蘇寧:何超

北京人和:張文釗

河北華夏幸福:費爾南多

大連一方:鄭龍(7月正式轉會大連一方)

中超一共就16支球隊,其中居然有8支租借了廣州恆大的球員,佔中超球隊的一半!我估計,自打地球上有了職業聯賽,如此奇觀也是第一次出現,出現在一個神奇的國度。

其實球員租借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租借得多了,量變導致質變,就出了問題2019年恆大球員外租11人,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無形中開始打造中超的“恆大系”,下面就說幾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1、鼓勵外租球員幫助狙擊爭冠對手:

有些恆大的外租球員是一定無法回到恆大了,比如鄭龍,最後被大連一方買斷;但是還有不少外租球員是有希望回到恆大的,畢竟,在恆大打比賽收入更高啊,畢竟有機會衝擊冠軍啊!比如待規劃的阿蘭和小摩托,比如今年年初被恆大用行政手段引進的何超和劉奕鳴。

只要跟他們說,“想不想明年回恆大?那就看你表現咯,遇到根恆大爭冠的對手,往死裡打,進不了球,廢人總會吧?放心,恆大不會虧待你的!

2、施恩惠於租借球員的中超球隊,爭取利益交換

恆大外租的冗員當初可都是頂薪挖來的,租給其他中超球隊,有幾支能負擔得起那麼高的工資?

沒事,恆大有錢:“兄弟,何超可是國腳啊,鄭智接班人!下半個賽季給你用,夠意思吧?什麼,工資高啊?沒事,我們是兄弟,他的工資我們承擔90%,你們只要出10%,夠意思吧?那個如果咱兩支隊在聯賽裡碰上,你懂的!如果你們碰上我們的競爭對手,也要賣力啊!”

當年甲A的“實德系”被足協滅了,但是新的“恆大系”又呼之欲出了:

天津天海本來就是“恆大二隊”,多達4名主力租借自恆大,由恆大負擔工資,早已坐實;

天津泰達與恆大一直有疑似利益往來,早在2013年,恆大集團為了在天津拿地,當時如日中天的廣州恆大隊居然客場0-1輸給保級隊天津泰達(靠一個點球),而這幾年天津泰達又一直是恆大的送分童子;

蘇寧集團曾經入股恆大,兩隊的關係一直不清不楚;

恆大老闆許家印是河南人,在河南根深蒂固,河南建業嫌疑也很大。

關於“恆大系”目前沒有直接證據,以上幾種可能性只是推測。但是恆大租借球員分佈在中超一半的球隊,且由恆大負擔大部分工資是鐵打的事實,這本就是對聯賽公平性的極大挑戰!

第三個不公平-提前“鎖定”聯賽冠軍,確保國腳全力以赴世預賽

嘿嘿,這只是一個推測,有沒有可能呢?

完全可能!
本賽季初,恆大國家集訓隊剛剛成立,就出現了恆大球員入選國家隊卻疑似“詐傷”,既不出工更不出力,一週後回到聯賽立馬生龍活虎的事件。但是恆大說“我們有神醫”,足協和其他中超球隊只能乾瞪眼。

世預賽亞洲40強賽即將在9月打響,當初足協成立國家集訓隊就是為了世預賽,如果恆大集訓隊成員為了聯賽成績再玩“詐傷”,而其他中超球隊紛紛效仿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讓所有國腳能全力以赴投入世預賽,又一個餿主意出現了-世預賽開賽前先讓今年中超冠軍失去懸念,這樣幾支強隊的國腳們也就無所顧忌,可以全心投入世預賽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猜測,而且,我認為足協並沒有一開始就確定要“保”哪支球隊奪冠,只是當世預賽還有一個月時,視前三名的情況,再“操作”。如果哪支球隊能脫穎而出,就再加一把力,力保那支球隊,提前結束中超懸念。

結果上港不得已送走了埃爾克森,新外援還在磨合,提前掉隊;國安傷了比埃拉,也失去了競爭力;倒是恆大買來了埃爾克森,又在卡納瓦羅的調教下越踢越好。

其實真要通過“操作”讓一支球隊打平失分很容易,並不一定非要通過送點球、給紅牌、吹掉進球等大動作,只要裁判在判罰時適當打亂一支球隊的進攻節奏,通過幾個小誤判擾亂一支球隊主力球員的心態即可。

但說到底,今天恆大能以領先第二名國安7分的成績幾乎提前結束了聯賽爭冠懸念,既是恆大實力的體現(挖遍中超能不強麼),也是一些“操作”的結果。

這樣的中超聯賽,談何公平!

這種不公平會持續到世界盃預選賽結束

今年的中超不公平,那麼明年的中超會公平嗎?

依然不會,因為世預賽至少打到2020年6月,如果中國隊殺入亞洲12強(大概率事件),那麼這種不公平會持續到2021年9月,直到世預賽結束,國足功敗垂成為止。

也就是說,不止2019年中超不公平,2020年和2021年的中超依然不會公平,我之前說的三大不公平現象還會在未來2年內持續上演。

因為,力保國足殺進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決賽階段是中國足球最重要的戰略任務!聯賽公平不公平不重要!


綜上所述,今年的中超當然不公平。而且,只要國足衝擊2022年世界盃的戰略目標不變,未來2年的中超還會不公平。

永华楼
2019-08-08

今年的中超聯賽,出現了不少怪象。一上來國安一波連勝,打破了中超的紀錄。難道國安俱有橫掃中超的超強實力,像德國的拜仁?也不見得,其中有幾場都是靠點球取勝的。還有恆大上半賽季,因為買了一大批國腳,自己規定為了鍛鍊國腳,每場只上雙外援。後來又反悔了,場場都是三處援,把多出來的球員,分派到中超各俱樂部。大家想這些球員拿的是恆大給的工資,這個聯賽還怎麼公平?反正今年的中超聯賽,不象以前緊張,刺激,充滿懸念。

今年的中超聯賽,出現了不少怪象。一上來國安一波連勝,打破了中超的紀錄。難道國安俱有橫掃中超的超強實力,像德國的拜仁?也不見得,其中有幾場都是靠點球取勝的。還有恆大上半賽季,因為買了一大批國腳,自己規定為了鍛鍊國腳,每場只上雙外援。後來又反悔了,場場都是三處援,把多出來的球員,分派到中超各俱樂部。大家想這些球員拿的是恆大給的工資,這個聯賽還怎麼公平?反正今年的中超聯賽,不象以前緊張,刺激,充滿懸念。

今年的中超聯賽,出現了不少怪象。一上來國安一波連勝,打破了中超的紀錄。難道國安俱有橫掃中超的超強實力,像德國的拜仁?也不見得,其中有幾場都是靠點球取勝的。還有恆大上半賽季,因為買了一大批國腳,自己規定為了鍛鍊國腳,每場只上雙外援。後來又反悔了,場場都是三處援,把多出來的球員,分派到中超各俱樂部。大家想這些球員拿的是恆大給的工資,這個聯賽還怎麼公平?反正今年的中超聯賽,不象以前緊張,刺激,充滿懸念。


今年的中超聯賽,出現了不少怪象。一上來國安一波連勝,打破了中超的紀錄。難道國安俱有橫掃中超的超強實力,像德國的拜仁?也不見得,其中有幾場都是靠點球取勝的。還有恆大上半賽季,因為買了一大批國腳,自己規定為了鍛鍊國腳,每場只上雙外援。後來又反悔了,場場都是三處援,把多出來的球員,分派到中超各俱樂部。大家想這些球員拿的是恆大給的工資,這個聯賽還怎麼公平?反正今年的中超聯賽,不象以前緊張,刺激,充滿懸念。


巴萨小推手
2019-08-08

為了備戰下場和深圳的保級生死大戰,本場比賽人和主帥路易斯加西亞派上了全華班的首發陣容,到比賽結束是,他都沒有派上替補席上的任何一名外援,這在賽後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議。不過,不管對手是否派上外援,恆大還是以高要求完成了比賽,在主場3:0擊敗了對手。這也創下了新的記錄,在2017賽季恆大在斯科拉里的帶領下完成過10連勝的壯舉。此番,從第10輪開始,到現在20輪,恆大也開始了瘋狂追分模式,這其實還包含了客場戰勝上港的天王山之戰。而在下一輪,恆大將客場挑戰山東魯能,這也是雙方本賽季第四次交手。

當然,下場比賽對於恆大來說非常關鍵,因為目前球隊和國安上港拉開的分差並不多,一旦輸球,國安和上港就將把積分追上來。而接下來的賽程也對恆大十分不利,恆大客場打完魯能之後又將馬不停蹄的趕往北京參加和國安的比賽,而國安能否逆襲奪冠就看這場比賽了。而恆大還有一場主場和上港的比賽沒有踢,在上賽季的聯賽和這賽季的足協盃恆大都是主場輸給了對手,如果接下去在輸給上港,那麼上港就將在天河完成三連勝的戰績。本賽季主打青春風暴的恆大來說,能取得11連勝實屬不易,這也可以見得卡納瓦羅調教球員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人性深處有個劣根性:寬以待己,嚴以律人。

在當代社交平臺上,這種心態表現得尤為突出。我挑你的問題,是客觀的,是為了維護公平與正義;你挑我的問題,那你就是黑子噴子,水軍滾犢子。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創立,本應成為連接各省市各民族之間溝通互動的橋樑,但如今你放眼望去,已徹底淪為地域攻擊的主戰場。那種從互相攻擊中獲取的廉價的瞬時快感,正在一步步毀了足球運動的原本價值。

比如,當2019賽季中超聯賽戰罷2/3之後,很多人已經開始提前預備,一旦自家主隊無法奪冠的話,該從哪幾個角度去把這座獎盃貶低的毫無價值;而一旦自家主隊奪冠的話,又該如何去昇華這座獎盃的偉大之處和歷史新高度。

马宗淇他爹
2019-08-08

我並不能拿沒有定性的事來談論是否公平,但是職不職業倒是可以拿來討論討論

眾所周知中國足球聯賽職業化始於1994年,在那個職業化初期,很多機制上不健全職業體育職業聯賽的許多內容和規範我們也是在摸索中逐漸進行的,當中我們經歷了很多國家和地區聯賽職業化過程中所經歷過的磕磕絆絆,比如默契球、賭球買球、收受賄賂、操縱比賽等等一系列問題

經過了職業化初期的摸索於新千年初我們成立了新的職業聯賽模式——中超,於此協伴而來的准入制、職業聯賽轉播權、商業冠名競標、統一服裝用球贊助、投資人聯盟等也一一是粉墨登場,但能否就此說中超成為了甲A時代落幕後的一個真正的職業聯賽呢?其實並不完全是,因為這其中仍然摻雜了很多不職業的很奇怪的東西在裡面

譬如說,因魯能而發的一直球隊如果隊內國腳超過四人,在同年轉會市場上不得購買超過兩名以上國腳,而這個資格認定是不是算國腳要看三個月內有沒有被國家隊徵召,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奇怪的政策,職業化足球裡制定限制一直球隊購買有實力的球員,中超恐怕是第一家,也是獨此一家

再比如,實德系的出現,一直球隊在同一級聯賽裡控股另一支球隊,並且兩支球隊裡的球員流動可以說是既無競爭者也沒有人能參與其中,默契球再次重出江湖,而作為聯賽的管理者卻竟然對此默許,原因為何?聯賽部的不作為?總之就是睜隻眼閉隻眼,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澳門賭球集團對於兩隊比賽時出奇的盤口,中超儼然成了繼馬來西亞賭球聯賽之後的另一塊沃土

當然了更少不了的就是每逢世界盃年、奧運年足協的豪賭政策,朝令夕改層出不窮,什麼取消升降級那都不說了,但凡一個真正職業化的聯賽會有這些行政干預在內大行其道嘛?

一次次的豪賭世界盃奧運會的失敗,我們並沒有把精力用在如何搞好永遠只是掛在嘴邊的基石——職業聯賽上來,也沒有認認真真的思考該如何面對愈發下降的足球人口,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少,足校的學費越來越高,在很多國家足球青訓是另一條人生的出路一個起點,是提升國家足球水平基礎,而在我們這青訓只是另一種燒錢的遊戲,比拼的是家庭能否供得起一個孩子學踢球

中超的職業化進行到10年的時候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颳起了另一個旋風,而後它掀起了一場風暴延續至今

恆大的出現可以用石破天驚來形容,它創造了中國的凱澤斯勞滕神話,升班馬奪冠,而這匹升班馬身上流動的是黃金般的血液,不對不對,它身上流淌的就是黃金才是

一支靠金錢拼湊起來的球隊兩年內連續獲得兩個級別聯賽的冠軍,而這同時也打破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內轉會費記錄,此後更是一年翻幾翻的複製這種模式,當然私下裡也不乏直接繞開目標球員母隊談合同籤意向給天價簽字費等手段,這些不說我們看起來職不職業的做法把因為我們畢竟沒有經歷過真正的職業化,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權當這是中國特色的職業化好了,畢竟國外的職業聯賽是不允許的,但是還好還好這畢竟不再是行政干預限制你買幾個國腳有錢不讓你花了。

但也許我們確實見過的世面太小,而恆大的出現卻帶我們領略了什麼叫做沒有錢辦不到的事如果有那就砸更多的錢,隨後我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曾經志在留洋體驗高水平職業聯賽的年輕人分分調轉船頭往回跑,而我們的鄰國卻扔在不遺餘力的免費送球員出國……令人費解的同時我們也拿到了這些年輕人回國後的身價和年薪,怕是很多球隊多年的國腳見了都得甘拜下風吧

轉眼間金錢的力量席捲八荒,駕馭這股力量的王者恆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中超記錄中超神話,並且一路講這股風暴戴的是愈發不可收拾的景象,追隨者眾的同時中國球員的能力未見提高收入卻可比肩眾多足球世界強國球員收入,球迷有幸看到了仰慕已久的球星帶著我並非為錢而來的面具在場上對一對拳腳,一時間中國球迷猶如每週再看神仙打架一樣的興奮,其實不光是球迷興奮,場上的眾多國內球員何嘗不興奮啊?終於不再挑大樑踢不好捱罵了,好好在超極外援身邊做個好工兵,剩下的事交給他們就好,受益者可以說囊括了整個中國足球界包括國家隊,九十分鐘不射、俱樂部賺錢國家隊休養、出國比賽那是輸球不可怕誰的LV便宜誰尷尬,正當我們以為這就是市場經濟這就是職業足球帶來的輝煌收穫時,可怕的行政干預又來了

沒錯就是U23政策,此文一出可謂是在中國足球圈裡製造了一個引力無限大的反物質黑洞,中超各路神仙們更是一股腦的把海外零落苦苦求學的漂泊遊子一個不拉全部薅走,也可能真就如某俱樂部所言是搭救回來呢,也不好說是吧

話再說回我們創造了中國足球俱樂部洲際比賽里程碑的亞洲之王廣州恆大,這一年隨著豪賭世界盃的預熱足協推出的一系列政績足球舉措,亞洲之王再次擲出大手筆,可謂是前五百年未有後五百年難說的提足協僱教練,而且這一下子就整了個世界盃冠軍教練——前恆大主帥銀狐裡皮,中國足球國家隊從未有過的冠軍教練,估計要再找一個更高履歷的也只有去太陽系找了,總之呢錢是沒有白花的,通過世界盃冠軍教練的一番提點國足終於在亞洲盃上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也讓足協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家集訓隊計劃呼之欲出,至於這個計劃總共出了多少個方案不得而知,但凡透露出來的也不下四五個,什麼組隊參加聯賽啊,什麼學男籃分個紅藍兩隊一部分國青國奧一部分成年國家隊,還有甚多傳言,具體好像也都沒有成型,唯獨有一件事是變成了現實,在由恆大等土豪們抬升起的國內球員轉會市場的價格總算有了一個不那麼讓人咋舌的數額,但是同樣令人驚訝不易的是亞洲之王禁用一個億人民幣便將五位U23國腳收歸麾下,當然其中還有權健有難恆大支援的感人交易,也有恆大支援足球成大連一方的緊俏物資,但總有那麼一種幻覺,似乎那個曾經的可以一手遮天的實德系從未遠離中國足球,而且是那麼的形象的站現在今天中國足球職業化聯賽之王身上,到底是附體再生還是借屍還魂,亦或者是重操舊業這咱也不好說咱也不敢問

看官若覺得如此還則罷了,那你可是太低估我亞洲之王的影響力了,為豪賭2022似乎整個國家都已經瘋狂了,在年初的規劃大計上還眾說紛紜,說要制定什麼政策,但是變化哪能來得及等政策,關鍵時刻怎能群龍無首?作為亞洲影響力首屈一指的恆大,同時又是豪賭2022的主贊助商,哪能看著贊助款打了水漂,既然大家都不說話,那就讓中超霸主來吧,這說話間擼起袖子就幹,一夜之間雲集五名久經中超聯賽的萬人敵頃刻間完成規劃入列,大有一副明年恆大點兵不比蜀漢五虎,也不讓五子良將半分的架勢,加之此前預定的欽命規劃,恆大明年必將再次席捲八荒,集全國之力攜足協之掖肘定要將這中超變恆超,嗯扯遠了不過好像還是恆超好聽,恆久超越嘛

其實大家都誤會了,亞洲之王怎麼會眼光僅止於此呢,不但是要百分百收回豪賭2022的籌碼還要劍鋒直指亞俱杯,屆時我等只需坐在家中打開電視便可以看到坐擁六大規劃、三名超外十幾大國腳陣容的亞洲之王挑反一個個亞俱杯上的蚍蜉即可,恆大又將創造歷史,攜國足挺進世界盃,豪取亞冠,力奪世俱杯,此役功成必無來者可以超越恆大之不世功勳,屆時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舉國歡慶此壯舉五年,至於中超既然亞洲之王已為中超俱樂部樹立表率建立不世之功切必然無人可以超越,哪也亦可以解散之,沒必要再耗費無謂錢糧做什麼攀比之功,況有升級版超越職業聯賽的超值聯賽—恆超

亦可以娛樂大眾滿足國人

中國足球職業化之路就是走向恆超的超值化之路啊

此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傲逸蓝嘉
2019-08-08

中超作為一個職業聯賽,首先是以俱樂部營利和榮譽出發。作為體育競技比賽規則是提供給運動員約束與保證,在這方面對於比賽就是公平的存在。但是在俱樂部經濟實力與教練、球員個人的競技實力,這些方面就不會公平了,首先俱樂部對於球隊陣容的組建是不是給予足夠的空間,講簡單點的就像買個球員,只要教練認為必要的就在全方面給予支持,這樣的話有個好的教練再配合其指導思想,用在打法與特點受認可的球員上面必然會有一片好的天地。但是簡單的這個問題就不可能全部一樣,這樣一來球隊之間就出現純粹的實力差距(這個其實是競技體育本身差距)。其次隱藏在不為人知的私下俱樂部之間的利益與條件交換,就會產生一些默契球比賽和爆冷門的比賽。就上一輪中超上港與天海的比賽,觀看這場比賽的觀眾都會認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但事實證明讓人大失所望全場0比0。正常的比賽都是想贏拿更多的積分,可整場比賽可以發覺上港的球員好像輸贏無所謂。所以討論這種競技體育比賽的公平與否只能從個人角度出發,比賽規則是公平的,但從另一些方面是不公平的。(純屬個人謬論希望讀者見諒)


中超作為一個職業聯賽,首先是以俱樂部營利和榮譽出發。作為體育競技比賽規則是提供給運動員約束與保證,在這方面對於比賽就是公平的存在。但是在俱樂部經濟實力與教練、球員個人的競技實力,這些方面就不會公平了,首先俱樂部對於球隊陣容的組建是不是給予足夠的空間,講簡單點的就像買個球員,只要教練認為必要的就在全方面給予支持,這樣的話有個好的教練再配合其指導思想,用在打法與特點受認可的球員上面必然會有一片好的天地。但是簡單的這個問題就不可能全部一樣,這樣一來球隊之間就出現純粹的實力差距(這個其實是競技體育本身差距)。其次隱藏在不為人知的私下俱樂部之間的利益與條件交換,就會產生一些默契球比賽和爆冷門的比賽。就上一輪中超上港與天海的比賽,觀看這場比賽的觀眾都會認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較量,但事實證明讓人大失所望全場0比0。正常的比賽都是想贏拿更多的積分,可整場比賽可以發覺上港的球員好像輸贏無所謂。所以討論這種競技體育比賽的公平與否只能從個人角度出發,比賽規則是公平的,但從另一些方面是不公平的。(純屬個人謬論希望讀者見諒)


awnb
2019-08-08

沒什麼辦法,中超到處可見昏哨軟哨偏哨主場哨。沒有引起太大的影響一般都是不了了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