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7 個回答
老沉有话说
2019-07-09

狄仁傑出生於公元630年,死於公元700年!

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鸞臺侍郎、地官侍郎、同平章事等職。

並舉薦了張柬之、李楷固、駱務等人,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狄公一生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狄氏任大理丞,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狄氏有知人之明,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為唐朝中興之臣,朝中政風為之一變。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唐嗣,唐祚得以維繫。

公元700年,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惜失去棟樑,褒獎厚葬。贈文昌右丞,諡號文惠。唐睿宗感其恩德才略後封狄仁傑為樑國公。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有匡正改革,深受大臣百姓愛戴。狄仁傑在貞觀之治後開元盛世前的武周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縱觀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升级版大叔
2019-07-09

歷史上的狄仁傑沒有什麼結果,用“結果”兩個字來問狄仁傑的人生終點是十分不恰當的。歷史上的狄仁傑是病死了的,也就是說,壽終正寢。狄仁傑壽終正寢之後,朝中忠於李唐的元老級大臣們就開始向武則天逼宮了,這才有了後來還政於太子,武則天去掉皇帝封號以及後來的無字碑。這些說起來太長了,所以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wangzhiminpan
2019-07-09

宰相是一個位高權重卻又風險很高的位子。和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時代的其他宰相相比,狄仁傑是很成功的一個,是死後名聲光鮮亮麗的一個。

對他而言,女皇武則天把他高看一眼;對武則天而言,狄仁傑又言無不盡,是政治上的好幫手。有人曾經說,“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足見狄仁傑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

狄仁傑的成功,在於他體恤百姓、清正公廉、嫉惡如仇。他最為光彩的階段是在武則天當了皇帝之後。武則天上臺後,狄仁傑也是起起伏伏,風雨飄搖,過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在謫貶彭澤之後,在契丹入侵和安西四鎮鎮守和解決突厥南下造成的困局中,狄仁傑對局勢的判斷有板有眼、思路清晰、措施得當,深得武則天賞識。

身居宰相之位,狄仁傑對武則天忠心耿耿,知無不言。特別是在皇位的傳承問題上,他權衡大勢,堅決支持李唐光復,力勸武則天第二次把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才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狄仁傑衷心不二有膽識,武則天深信不疑有胸懷。武則天后來甚至下令狄仁傑上朝時不用跪拜,其他大臣不得無辜打擾。699年,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狄仁傑和一杆子文武百官多隨駕前往,只有狄仁傑獲賜宅所。

700年,七十一歲的狄仁傑病逝。武則天哀痛不已,發出了“朝堂空矣”的慨嘆,並下令停朝三天,追贈他為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

705年,中宗李顯追贈狄仁傑為司空;710年唐睿宗李旦繼位,追封狄仁傑為樑國公;747年,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廟,附祭於中宗廟廷;941年,後晉追封狄仁傑為太師。時至今日,狄仁傑一直是正義公理的化身,在老百姓的心中立著。

狄仁傑無疑是一個善終的宰相,他的人生歷程並不平坦。縱觀他的人生,我們會發現正義、人格、胸懷等是撐起人生的基礎。

说书人賢生
2019-07-09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狄仁傑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有匡正改革,深受大臣百姓愛戴。狄仁傑在貞觀之治後開元盛世前的武周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結局是: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模小范
2019-07-09

提起狄仁傑,相信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高高胖胖、滿臉笑容、和藹可親”的人物影像。大多數人的認知裡,狄仁傑是個喜歡到處走、嫉惡如仇的大偵探,其實他的真實身份是政治家,兼廉潔公正、勤政愛民的地方官。歷史上,他的最終結局是什麼你知道嗎?史書稱為最令人讚歎最完美。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狄仁傑經歷過兩個朝代,一是李唐,二是武周。生於李唐的,死於武周的他,對這個國家和百姓有著極深的感情(李唐和武周的百姓都是同樣的)。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狄仁傑出生在大唐盛世的初期,太原城的一個官宦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的官員。耳濡目染下,狄仁傑也喜歡學習看書,對很多事有著很強的好奇心,這為他後來出仕,為政處事的風格埋下伏筆。

狄仁傑很年輕就通過科舉考試,獲明經及第,授汴州判佐(即判官的助手副官,低級官吏)。後遇貴人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被升官至幷州都督府法曹(古代司法官員),要入這等封疆大吏的眼,得有足夠的才華驚豔到他,這就說明狄仁傑是當時唐帝國的頂尖人才。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過了幾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中央官員),一年時間解決完大量積存良久案件,涉及人數一萬七千人。狄仁傑審理下來,無一人冤訴。此等才能朝堂的大官們,認為狄仁傑做一個寺丞屈才了,便令其改任侍御史。不斷地任職中央、下放地方的循環往復,經過不斷歷練。

天授二年(691年),狄仁傑被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已為女帝的武則天對他的印象極好,常向其問政聊天,多次歎服其人之妙。一年後,狄仁傑被人誣陷謀反下獄,武則天親自過問狄仁傑的謀反案,發現絕無此事,但還是有點那方面的意思,將其他們所有人貶為地方官。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契丹突厥在北方作亂,狄仁傑被再次起用到平叛,安撫人心,潑天大的功勳又將他抬上中央任宰相。武則天還在紫袍上題寫十二金字(“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表彰狄仁傑的忠誠、高尚、坦蕩和能力。狄仁傑常向武則天還政李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找到機會就勸諫,為後來“神龍政變”奠定基礎(一代女皇武則天是半推半就退位的)。

晚年之時狄仁傑感到力不從心,常常請辭,武則天不應允,想他留在朝中幫自己忙,分擔壓力,有空嘮嘮嗑。狄仁傑是武週一朝的社稷之望,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都極高,民間的百姓都十分信服他。狄仁傑和武則天既是君臣益友,又是互為良師,關係匪淺。武則天對狄仁傑的恩寵冠絕當朝。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久視元年(公元700年)九月,狄仁傑病逝,享年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悲痛不已,說“朝堂空也”,廢朝三日,追贈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唐中宗追贈狄仁傑為司空,唐睿宗追封他為樑國公,唐玄宗時令其配享太廟,附祭於中宗廟廷。後來的後晉朝廷也追封狄仁傑為太師。

歷史上,狄仁傑最後的下場如何?

狄仁傑生前身後的名聲都很好,沒什麼汙點,被歷代帝王傳頌敬仰,流芳百世。相比較歷史上的管仲、李斯、王安石、張居正等名相,狄仁傑的結局是最令人讚歎最完美的。

爱尚剪辑
2019-07-09

根據《舊唐書·狄仁傑傳》記載,狄仁傑病逝當年,曾勸諫武則天,反對命“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錢”以建造大像。

但在《舊唐書·李嶠傳》、《舊唐書·張廷珪傳》中,均將武則天建大像一事記在長安四年。有部分學者據此認為,狄仁傑的去世時間當在長安四年,即公元705年。

三毛吹箫
2019-07-09

說起狄仁傑,相信大家腦海中都會浮現出一個“高高胖胖、滿臉笑容、和藹可親”的人物影像。大多數人的認知裡,狄仁傑是個喜歡到處走、嫉惡如仇的大偵探,其實他的真實身份是政治家,兼廉潔公正、勤政愛民的地方官。

狄仁傑經歷過兩個朝代,一是李唐,一個是武周。生於李唐而死於武周的他,對這個國家和百姓有著極深的感情。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狄仁傑出生在大唐盛世的初期,太原城的一個官宦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的官員。耳濡目染下,狄仁傑也喜歡學習看書,對很多事有著很強的好奇心,這為他後來出仕出相、為政處事的風格埋下伏筆。

狄仁傑年輕時就通過科舉考試,獲明經及第,授汴州判佐。後遇貴人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被升官至幷州都督府法曹,要入這等封疆大吏的眼,得有足夠的才華驚豔到他,也就說明狄仁傑是當時唐帝國的頂尖人才。

過了幾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寺丞,一年時間解決完大量積存良久案件,涉及人數一萬七千人。狄仁傑審理下來,無一人冤訴。此等才能朝堂的大官們,認為狄仁傑做一個寺丞屈才了,便令其改任侍御史。不斷地任職中央、下放地方的循環往復,經過不斷歷練。

契丹突厥在北方作亂,狄仁傑被起用到平叛,安撫人心,驚喜天大的功勳又將他抬上中央任宰相。武則天還在紫袍上題寫十二金字(“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表彰狄仁傑的忠誠、高尚、坦蕩和能力。狄仁傑常向武則天還政李唐,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一找到機會就勸諫,為後來“神龍政變”奠定基礎。

晚年之時狄仁傑感到力不從心,常常請辭,武則天不應允,想他留在朝中幫自己分擔壓力,有空嘮嘮嗑。狄仁傑是武週一朝的社稷之臣,政治地位和社會聲望都極高,民間的百姓都十分信服他。狄仁傑和武則天既是君臣益友,又是互為良師,關係匪淺。武則天對狄仁傑的恩寵冠當朝。

久視元年(公元700年)九月,狄仁傑病逝,享年終年七十一歲。武則天悲痛不已,當朝說出“朝堂空也”,廢朝三日,追贈文昌右相,賜諡號文惠。唐中宗追贈狄仁傑為司空,唐睿宗追封他為樑國公,唐玄宗時令其配享太廟,附祭於中宗廟廷。後來的後晉朝廷也追封狄仁傑為太師。

狄仁傑生前身後的名聲都很好,沒什麼汙點,被歷代帝王傳頌敬仰,流芳百世。相比較歷史上的管仲、李斯、王安石、張居正等名相,狄仁傑的結局是最令人讚歎最完美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