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李自成三次圍攻開封,最後一次掘開黃河,使開封數十萬百姓遭殃。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7 個回答
夕阳下的晚枫
2019-02-26

闖王的口號雖然漂亮,但身為亂世梟雄,卻終究不能憑著一張嘴令明軍望風而降。自古以來,無論是攻城略地,還是堅守城池,雙方必然會利用一切因素謀求勝利。在崇禎十五年的開封爭奪戰中,明朝軍隊和李自成大軍,都曾掘堤引水互淹,以達到殺傷對方的目的。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1642年夏,李自成率義軍圍攻開封,這是他第三次覬覦此城。這一次,農民軍採取了圍城的戰法,將開封圍得水洩不通。經過近一個半月的圍城戰後,開封城內徹底斷糧,而結果顯而易見,至夏秋之際,城中已是十室九空,人人相食。然而,城內守軍卻已然堅守,寄希望於朝廷發兵久遠,未肯投降。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在兩軍相持的過城中,雙方都想利用黃河水打擊對方。明軍方面,是想掘開黃河,引水到城外護城河,以加強開封城的防守,並衝淹農民軍;而李自成一方,則是想大範圍掘堤,利用洪水浸泡城垣,以便徹底拿下此開封。

根據白愚的《汴圍溼襟錄》所記載:

圍至七月終,望援無期,坐以待斃。……巡撫高名衡,隨差諜者潛渡河北,書約巡按嚴雲京舉事,果使卜從善大營架舟南岸,掘一晝夜,賊覺之,領兵衝散。逆賊恨甚,亦於朱家寨頂衝河口,直對北門,挖掘小河一道,引水灌汴。

按此說,當時守軍在困厄之際,決定暗自掘黃河淹農民軍,但挖了一夜後被發現。最終,農民軍為了報復,便也掘開黃河,引水衝灌開封。就這樣,雙方都計劃並實施了用黃河水殺傷對方的方案。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不過,在李光壂所撰的《守汴日誌》中,卻是另一種說法:

六月十四日壬子,賊(按:指農民軍)掘河口上流。

如果此說可信,李自成的農民軍,在陰曆六月十四已經開始掘黃河了,這比白愚所記載的時間要早了至少半個月。

但不管如何,就現有史料來看,在開封的這場曠日之久的戰鬥中,城內百姓多半已經被餓死,而後來明軍和李自成又打起了黃河水的主意。不過,由於兵力懸殊,最終掌握主動權的還是李自成。

最初的引水灌城,還是小規模的。然而,由於隨後雨季到來,水位大漲,加之此前明軍和李軍都曾挖掘堤岸,又直接導致了黃河的大氾濫。這樣一來,卻使得雙方都難以掌控,造成了悔之不及的嚴重後果。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至當年陰曆九月,開封段黃河潰堤,洪水滿貫,數萬百姓葬身魚腹,沿岸大片良田也被淤泥掩蓋,化為荒土,原本繁華的開封城,也在接連戰火和黃河決口的雙重打擊下,蒙受了無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因此,明崇禎十五年的開封被淹,乃是天災人禍共同導致的:由於明軍和李自成此前為求眼前勝利,而不惜發兵掘堤壩引水,到雨季來臨時,致使黃河決口,難以掌控。只是,此難中真正受苦的,卻是開封城內的貧苦百姓,而罪魁禍首,則是李自成與開封守軍。


/文:夕陽下的晚楓/2019.2.25日

铁马冰河wu
2019-04-22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明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指揮大順農民軍三次圍攻開封,從5月到9月,歷時近4個月,開封城內早已“彈”盡糧絕,又無外援,連樹皮草根都被吃光,駐守城內的明軍個個餓得面無人色,已無力突圍。開封守將高名衡見情況危急,於是和幾位主官議決朱家寨堤口,想用黃河水衝淹圍城農民軍;而李自成見開封久攻不克,將士死傷頗重,也和部下商議掘開馬家口堤壩,以黃河水灌淹開封城。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史載:秋九月,天降大雨,差不多連下了一個月,河水暴漲,明軍竟瘋狂地鑿決黃河朱家寨大堤,10月9日,堤口被鑿開一個大口子,洶湧的黃河水咆哮著奔湧而出,以不可阻擋之勢,直撲開封城。圍城的農民軍猝不及防,移營不及,數萬人被洪水吞噬、溺斃。僥倖逃脫者不足2萬人。10日,農民軍也決開了黃河馬家口堤壩,兩口並決,河水更加洶湧澎湃,一股股驚濤駭浪狂暴地傾瀉而下,開封城高大的北門頃刻間不見了蹤影,迅猛的急流穿東南門而出,全城盡淹沒入水中。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到晚上,渾濁的黃水已深達數丈,城內僅鐘鼓樓和明宗藩周王府城露出水面,好似兩座孤島, 其餘一片汪洋。史載,開封城內民居悉數被淹,溺死者無數,水面上浮屍累累。當時開封全城共有一百萬居民,洪水浩劫後僅2萬餘人倖存。大水慢慢退卻後,城中房屋大部分被淤泥埋沒。隨後,潰堤大水順勢東下,9天后又衝進了雎州城,再轉東南盪滌亳州,因人為因素再次造成了黃河改道。這次造成近百萬人死亡的驚天大浩劫,是李自成和高名衡這兩個死敵共同炮製的。出人意料的是,製造這起慘絕人寰大屠殺的明軍指揮官事後卻受到崇禎帝朱由檢的讚賞,不僅厚加賞賜,還加官進爵。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答題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于左
2019-04-17

崇禎十五年九月中旬,黃河大堤決口,洪水衝入開封城中,將整個城市淹沒,造成城中軍民的重大傷亡。

那麼,黃河大堤為什麼會在此時決口?是被人掘開的嗎?如果是的話,究竟是誰掘開了黃河大堤?目的是什麼?

從崇禎十五年五月開始,李自成、羅汝才率領百萬農民軍第三次包圍了開封,城中官軍堅守城池,朝廷組織力量多次嘗試解圍,全部失敗。

到了九月,開封被洪水淹沒,關於洪災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說法。

第一類說法,是李自成的農民軍挖開了黃河大堤。《明史》、《汴圍溼襟錄》、《守汴日誌》中都有相關的記載。

第二類說法,是官軍為了給開封解圍,派人挖開了黃河大堤,希望用河水衝擊農民軍營地,因為李自成的大營就立在黃河故道上。

李自成攻打開封,為什麼要掘開黃河,淹沒開封,致使數十萬人死亡?

《汴圍溼襟錄》和《明史》中都能找到一些記載。此事的決策是由開封城中的官員們做出的,具體的掘河行動,由河北的官兵渡河執行。

第三類說法,認為這不是人禍,純粹是一場天災。這種說法主要見於《豫變紀略》,感覺有點和稀泥的意思。

於左認為,崇禎十五年,圍困開封的李自成和守城的官兵,出於各自的目的,都曾經有過挖掘黃河大堤的行動。李自成方面做得比較早,但因為水位太低,沒有效果。

官軍方面想利用黃河水逼退李自成,所以開挖大堤,農民軍發現之後將其擊退。開封被淹之後,損失重大,守城的官員們推卸罪責,都不承認官兵有過掘堤的行動,這讓整個事件的真相更難說清楚。

於左認為,雙方的開挖行動雖然沒有直接掘開大堤,但嚴重破壞了黃河大堤。而且,雙方一直僵持不下,根本顧不上派人防範黃河大堤。

到了九月,黃河水位大漲,殘破不堪、無人守護的黃河大堤終於崩潰,造成災難。

用户67724358697
2019-02-26

事實恰恰相反,李自成三攻開封戰役,均以失敗告終。

李自成的農民軍被阻擋於開封,進退不得。

恰逢黃河發大水,淹沒大片李自成的農民軍,李自成被迫轉移。

同時大水淹入開封,開封城內軍民亦無意出城追趕李自成的殘餘部隊。

李自成三攻開封戰役,戰術角度,李自成均沒有獲勝。

但是戰略角度,大水使得李自成得以逃脫開封軍民的追擊,得以北上,攻入北京。

明月清风话古今
2019-04-08

這個問題首先得從李自成在攻下洛陽說起,李自成攻下洛陽,抓獲福王朱常洵後,下令斬了福王,農民軍把福王砍碎,把他的肉和鹿肉放在一起煮了鍋肉湯,美其名曰“福祿宴”。此時李自成軍威大振,附近的“一斗谷”、“瓦罐子”等零星的小股武裝,聞風歸附,李自成見實力大增,決定攻打河南重鎮開封,在政治、軍事方面造成更大影響。他對形勢作這樣的分析,開封方面聽到洛陽陷落的消息,防備必嚴,難以進犯,不如暫且引兵遠去,待其戒備懈怠時再回師突然襲擊。於是揮師南下,佯攻汝州(今臨汝)。河南巡撫李仙鳳只顧進駐洛陽,不以開封為憂。李自成見開封空虛,立即掉頭向東北方向急行軍三日三夜,直抵開封城下。

開封是周王朱恭枵的藩封地,福王被殺,他寢食不安,生怕遭同樣的下場。獲悉李自成兵臨城下,大驚失色,咬咬牙拿出五十萬兩銀子犒賞守城士兵,並懸賞:殺敵一名賞銀五十兩。

李自成對開封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圍城三日後,城內已一片恐慌,為了穩定人心,周王朱恭枵還派人抬出一塊龍牌,由士兵鳴鑼開道,在大街上邊走邊喊:有能退寇解圍者,賞銀十萬兩!

思宗(崇禎)見開封被圍,唯恐這個中原重鎮陷落,危及大局,急調援軍解圍。李自成看形勢不利,不得不放棄包圍了七日七夜的開封,向南轉移。這是第一次開封被圍。

思宗察辦了李仙鳳,任命丁啟睿為督師節制五省軍隊,丁啟睿膽小如鼠,面對情況,他卻手足無措,無以為計。他聽說李自成部眾達數十萬,寧願捱餓,也不願向開封方向行動。得知張獻忠在光山、固始一帶活動,兵力單薄,但靈機一動對部將說:皇上命我剿豫賊,這就是豫賊。於是,命令從襄陽趕到南陽的左良玉赴麻城,對付張獻忠。開封守軍每日都向他告急,他始終不肯進軍,振振有詞地說:我方有事於獻忠,不能去你哪。

李自成在河南所向披靡,勢力不斷壯大,一直活躍在當地的“小袁營”首領袁時中,轉戰於內鄉、鄧州的“曹操”羅汝才都加入到李自成的隊伍中。

面對聲勢浩大的李自成,思宗不得不從獄中放出前任兵部尚書傅宗龍,任命為陝西總督,要他“專心辦闖賊”。傅宗龍領命帶了川陝兵二萬出關,在新蔡與保定總督楊文嶽會合,賀人龍、李國奇率秦兵,虎大威率保兵,共同進抵項城。

李自成與羅籹才準備進攻安靜寧,得知官軍渡河,把精銳部隊埋伏在樹林中,以小股部隊迷惑對方,明軍落入了埋伏中,傅宗龍、楊文嶽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嚇得驚慌失措。李國奇被迫迎戰,很快被打敗。賀人龍、虎大威連忙領人逃向沈丘,李文嶽見苗頭不對,撇下傅宗龍不管,逃往項城,傅宗龍孤軍作戰,多次下令賀人龍、李國奇回頭救援,但都無人迴音,氣得傅宗龍大罵:彼避死,宜不來,吾豈避死哉!大喊“決一死戰,不退縮”。不過,打了沒多久,也不敢“死戰了”,只好“退縮”。李自成那裡肯庭皇上剛剛任命的“專心辦闖賊”的總督,第二天中午,傅宗龍還沒逃到項城,就當了俘虜。農民軍把他押到項城縣的城門下,詐稱是傅宗龍的家兵,請開門接納傅督。傅宗龍大喊:吾是傅督,不幸落入“闖賊”手上,城上快開炮,不要中了詭計農民軍氣得大罵,傅宗龍說:我是朝廷大臣,要殺便殺,豈能為“闖賊”騙開城門!農民軍抽刀砍他的肋骨,挑瞎他的雙眼,削去鼻子。這時城上炮響,農民軍趕緊後退,傅宗龍的家人盧三把他背入城中,但傅宗龍早已氣絕身亡。

李自成揮師進攻南陽,城破斬殺唐王朱聿鏌。接著利用有利形勢,攻下禹州、陳留等十餘城,第二次包圍了開封。

農民軍在開封的城腳下挖洞穴,進入炸藥,準備用炸藥來炸開城牆,但沒有成功,原因是開封的城牆特別堅固,炸藥爆炸之後,城牆並沒有倒塌,反到是向外迸裂,石塊向外飛去,使不少等待攻城的士兵意外受傷。李自成與羅汝才見開封城一時難以攻下,決定掉轉頭去對付左良玉,次日撤離開封,把左良玉包圍於郾城。

傅宗龍死後,思宗任命陝西巡撫汪喬年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命他火速出擊,與左良玉圍剿李自成,汪喬年看到關中精銳部隊大都被殲,知道去了也是凶多吉少,但君命難違,只得垂頭喪氣地率賀人龍、鄭嘉棟等出關,開赴河南。路上他與諸將商量,郾城危在旦夕,我軍趕赴郾城,難以與之爭鋒,不如以精銳騎兵奔襲李自成老營駐地襄城,李自成必定還兵救援,郾城之圍不戰而解。郾城之圍一解,我擊其前,左良玉擊其背,必可大勝。

汪喬年出關前忽發奇想,叫來米脂縣令叫他掘了李自成的祖墳,並把骨殖報送朝廷邀功請賞。李自成對他是恨之入骨,率主力奔赴襄城,決一死戰。汪喬年派賀人龍、鄭嘉棟、牛豐虎分三路在城東十里抵禦。這三人都是李自成的手下敗將,還沒有來得及佈陣,就爭先恐後地逃跑。在郾城的左良玉,自己解圍後,不去救援汪喬年,致使汪喬年全軍覆沒。

汪喬年初戰即遭慘敗,還沒來得及自殺,便當了俘虜,馬上被李自成處死。

李自成率軍掃清開封外圍後,第三次包圍了開封。這次包圍開封,李自成制定的戰術仍是“圍而不攻,持久必克”。部隊紮營以後,連續派出人馬搶割城郊農田裡的小麥,這一招引起城內軍民惶惶不安。

思宗得知開封再度被圍,馬上命孫傳庭出關。孫傳庭是二月間被思宗重新起用為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目的是要這名昔日屢建戰功的大帥重振威風,扭轉中原戰場的敗局。這位被告關入監獄達三年之久的大帥,對早以今非昔比的形勢毫無所知,思宗問他多少人可以破敵,他竟然說:五千人,足矣!思宗這個高興,又是設宴、又是賞賜。

孫傳庭帶兵出關後,才知道形勢早以大變,自己說的“五千人足矣”,是不切實際的,只得面厚著臉皮認錯,重新提出方案,要二萬兵馬,軍餉百萬。思宗一聽,氣得大罵他出爾反爾,前後不一,命他不得逗留,馬上出關,不然軍法從事。

孫傳庭剛開拔,就接到皇上的密令,要他處死賀人龍,罪名是作戰不力,臨陣脫逃,致使傅宗龍敗死。思宗懷疑這個與李自成同鄉的將領有二心,他傳庭一到西安,召開軍事會議,在會議上突然讓人把賀人龍綁了起來,列舉罪狀,立刻推出斬首。賀人龍是陝西一員悍將,殺人如麻,被農民軍罵為“賀瘋子”,賀人龍被斬的消息傳到農民軍中,人人歡呼,喊到“賀瘋子死,取關中如拾芥矣!”其實思宗懷疑賀人龍通賊是冤枉的。

思宗此時以方寸大亂,他每天在宮中拜佛唸經,祈求神靈保佑。言官上疏勸諫:國家之安危,非佛氏之禍福,皇上九重之尊,整天唸經,實在不妥,思宗置之不理。驍勇善戰的大將不信任,卻祈求神佛保佑,豈不荒唐。

思宗又把前任戶部尚書候恂從監獄裡放出來,讓他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率山西兵進援開封,目的是想利用候恂與左良玉的老關係,調動左良玉向開封靠攏。

左良玉驕橫跋扈,開封第二次被圍時,就龜縮觀望,開封巡撫向他苦苦哀求,他無動於衷的回答:我兵單弱,日夜兼程趕來,如果冒失迎戰,一旦失手,開封就毫無依靠了,不如相機牽制為妥。這次是君命難違,勉強北上,丁啟睿、楊文嶽與左良玉、虎大威、方國安等各部十幾萬兵馬會集於開封南面的朱仙鎮,與農民軍遙遙相望。丁啟睿多次催促左良玉出擊,左良玉總是推諉,丁啟睿要其他將領出擊,這些人都面有懼色。左良玉回營後,連夜與幕僚密議,決定拔營西行。

李自成料到官軍要溜,事先在要道上挖掘了一道深二丈,寬二丈、環繞百里的塹壕。左良玉拔營後,李自成命令部隊佯作不見,任其過去,等步兵過完,騎兵出現,放出小部隊與交鋒,旋即退去,左良玉以為農民軍不敢狙擊,便率軍疾馳八十里,這時農民軍從後面猛撲過來,明軍見前面有塹壕,後有追兵,頓時大亂,前隊下馬渡溝,跌到在地,後隊踩踏而過,自相踐踏,亂作一團,頃刻之間全軍覆沒,左良玉帶了幾個隨從逃往襄陽,這一仗,打得左良玉失魂落魄,嚇得他從此以後不敢再與李自成正面交鋒。

左良玉潰逃在先,其他各軍陣腳大亂,全線崩潰。農民軍窮追了四百里,繳獲騾馬七千多頭,俘虜士兵數萬。思宗得知朱仙鎮大敗後,下令逮捕丁啟睿、楊文嶽。

開封自此成了一座孤城,外援斷絕,巡撫高名衡下令“搜糧”,不擇手段把城內僅存的糧食蒐羅到手,以供軍餉,於是乎開封“十室十空,人始相食“。當時有人向巡撫高名衡建議”決河灌城“。說什麼“河決則賊可盡,而水不入城”,黃河北岸的援軍也主張決開黃河大堤,以為農民軍老營處在黃河故道上,決河衝其老營,可解圍繞城之急。於是乎巡撫高名衡、推官黃澍和巡按御史史嚴雲正式決定“決河灌城”,鑿開了朱家寨口大堤。農民軍以牙還牙,移營到高處,派數萬人鑿開了馬家口大堤,這時適逢大幹連日,黃河水位陡漲,朱家寨、馬家口兩處一起決口,洪水頃刻之間奔騰而下,直衝開封城,,從北門入,穿東南門出,,整個開封城頓時淹沒在一望無際的黃水之中,積水深達三丈餘,房屋全都被淹沒,城中百姓大多死亡,據記載:“城中男女百萬,得出者僅萬人而已”。這一萬多人,除了周王及其家眷、侍衛外,還有巡撫、巡按、總兵等官員及城中豪紳。

思宗得知開封被淹的消息,下旨慰勞了巡撫高名衡,召見推官黃澍,瞭解開封被淹的真相,這個老奸巨猾的傢伙把他參與策劃、執行的決河之事推得一乾二淨,把決口之事推給李自成,吹噓自己有守禦之功。思宗信以為真,命他帶十萬兩銀子前往河南,賞賜周王三萬兩,其餘七萬兩用來賑濟災民,貪婪成性的黃澍竟從中貪汙二萬七千兩。

水淹開封的暴行激起了巨大的民憤,古老繁榮的開封城,百萬人口葬身水中,倖存者不過萬餘人,百姓不投身農民軍去推翻腐朽的明王朝,還能有什麼更好的出路?而那“勤政愛民”的思宗,除了自取滅亡外,就是在為自己營造一條通往“煤山”的通道。

宋韵茶香
2019-08-04

首先需要為李自成平反,這個問題提的就是一個錯誤,黃河水淹開封,不是李自成的主意,也不是他們的部隊所為,而是城裡的明軍為了淹死駐紮在城外的闖王部隊扒開了黃河,結果卻沒有按照明軍的設想發展,到了不可控的地步,由於黃河上游水勢凶猛,不單是淹了城外,連開封城也沒有放過,直接進城淹了整個城。明軍做夢也不會想到,用水退兵的妙計卻成了他們永遠的噩夢。

果树雪
2019-02-23

沒那麼嚴重。當時開封城內40萬人口,哪有一百多萬。淹死農民軍兩萬人,怎麼會20萬僅剩2萬?城內淹死人口,文獻記載是十之八九,就是淹死30多萬。此文所言史實出入太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