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穿越到趙括身上,當時後路已被秦軍斷掉,你能打贏嗎?當時局勢是不是無解的?

如題,腦洞大開。
假如你穿越到趙括身上,當時後路已被秦軍斷掉,你能打贏嗎?當時局勢是不是無解的?
10 個回答
青史回声
2017-03-03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秦軍和趙軍有利和不利因素。

秦軍有利因素:驍勇善戰,一代名將白起指揮;

不利因素:秦軍遠道而來,糧草、兵器補給都需要長途運輸。

對趙軍有利因素:趙軍深受上黨郡的百姓擁護;

不利因素:戰鬥力與士兵素質不如秦軍。

如果我是趙括,我會像廉頗一樣,儘量避免與秦軍正面交戰,採取一個“拖”字,堅壁清野。

首先放敵入境,堅壁清野。派出多支小股精銳部隊組織多次阻擊戰,延緩秦軍進攻速度,另外派出一支小股部隊襲擾秦軍運糧隊(不過只能襲擾,延緩秦軍運糧隊速度)。然後組織邊境的居民退往內陸,主動放棄數座邊境小城,但要燒光所有的糧草和補給,不給秦軍留下。另外安排細作潛伏在城中,在秦軍飲水的水井投毒。

還有在郊外安排數個小股輕騎埋伏,完全分散於郊外。潛藏至少一個月。誘敵深入腹地。

在長平城中,堅守城池,任秦軍叫喊,閉門不出。同時上呈趙王,據以目前戰事的真實情況,請廉頗為副將。

請趙王派出使者出使各國,曉以利害,請求各國出兵相助。

如果可以,派細作去往咸陽,散播白起的謠言,離間秦王與白起(不過這有點難)。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2017-12-10

長平之戰很可能和史記的記載差別極大,關鍵點在於秦兵折損過半,和秦王增援的3-40萬人馬。按秦軍前後100萬人計算,過半就是超過50萬人。 疑點在於何時何地,趙括消滅的秦軍50萬人?被圍後的殊死戰鬥,突圍殺傷敵軍,或者假降後突襲?都不可能,原因是:平原被圍的部隊,也不可能趙軍1個換2個,3個秦軍,何況山地,秦軍守住壁壘就是,趙軍根本出不去。 哪來這麼大損傷,必然是正面戰場。所以是白起欺騙了秦王和世人,或者是司馬遷被秦王白起耍了。 最可能的真相是,趙括留幾千人守衛壁壘,命左右路嚴防秦軍穿插,所以秦軍也是翻山越嶺,晝伏夜行才能插到趙軍背後,這就需要幾天的時間,這段時間,趙括在正面戰場對秦軍實施了分割包圍,趙括可能猜到秦軍會穿插,但是那麼長防線,一點突破就能內外夾攻,這支小部隊根本不可能擋住趙括的多點進攻。所以趙括決定先殲滅秦軍有生力量,而且趙括做到了,至少20萬的秦軍被包圓了,不是趙括被分割,而是白起,所謂5000騎兵在趙軍中間擾敵,怎麼可能,分分鐘秒掉。秦軍不敵趙軍,只能退回秦軍壁壘,趙括一看,當即退兵,可是此時秦王招募的新軍已經趕到趙軍壁壘,將趙軍的退路封死。可以想像白起在向秦王求救時,蠟白的臉。秦國募兵那麼大動靜,趙國居然沒有任何反應,奇了怪了。被包圍以後,趙括反覆衝擊秦援軍防線,秦援軍是新兵,沒有經驗,由於倉促成軍,又為趕時間,必然輕軍急進,武器配備不全,缺少重武器,只能以命換命,才會損失慘重,幸好居高臨下,又人數眾多,才僥倖守住,之後大量遠程近程武器運到,終於勉強擋住趙括的突圍。這場突圍戰,秦軍少說損失十幾萬人。而從後追趕的白起,為了減輕秦援軍的防守壓力,必然也是全力進攻,雙方一換一各損失十萬左右,這樣當時戰損情況是:秦軍50萬,趙軍20萬。但是20萬趙軍徹底被圍困了,並且有部分傷兵。秦軍還剩不到50萬,百戰老兵20萬,新兵20多萬,包括傷兵。能戰的也就30萬左右。此時李牧如果來救,秦軍已經強弩之末,不堪一擊

清商文化工作室论文部
2017-12-21

首先,要想講長平之戰,講清楚趙括的責任,講清楚當時的實際情況,必須破除幾個成見,然後根據地形圖和史料分析。先上圖。
假如你穿越到趙括身上,當時後路已被秦軍斷掉,你能打贏嗎?當時局勢是不是無解的?
假如你穿越到趙括身上,當時後路已被秦軍斷掉,你能打贏嗎?當時局勢是不是無解的?
這是長平之戰的地形圖,山間小盆地,丹水橫穿而過,懂一些軍事知識的朋友可能已經看出來了,穿插的秦軍不可能翻山越嶺,因為是騎兵。下面開始展開討論。

一、戰爭背景:(1)國際背景。秦攻韓,郡守違命獻上黨於趙這些大家都知道,手機打字,我就不詳細說了。說一下大家不知道的,那就是,在長平之戰之前,趙國連續發動對齊國、燕國戰爭,且攻城略地毫不留情,因為趙國作為當時唯一能與秦國正面對抗的大國,其戰略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蠶食燕齊,緩和秦趙關係,交好楚魏。也就是說,趙王並不昏庸。(2)基本面背景。秦趙是戰國後期兩個超級大國,這個大家基本認可的。秦國人口四百餘萬,趙國不超過三百萬,秦優於趙。經濟方面,秦國南有巴蜀,坐擁關中,西略魏韓,農業總產出遠大於趙國,這一點非常重要,後面會提到。但是,趙國在騎兵數量、素質、軍事人才數量上,要遠超過秦國。冷兵器時代,騎兵有多重要,大家都清楚。樂毅、田單,當時都在趙國,這陣容如何?

二、戰爭前期概況:長平之戰的前半段,是廉頗打的,我們來看看廉頗究竟給趙括留下了什麼局面,以及為什麼趙王在力挺廉頗三年之久的情況下,最後選擇換將。(1)第一階段,廉頗坐擁優勢兵力與良好地形,交戰之後損兵折將,主力尚在,但廉頗選擇後撤,可能是誘敵深入,可能是拉長對方補給線,我們幫他打圓場。(2)廉頗持續後撤,在後撤過程中,不斷開挖溝渠,阻塞秦軍。後來的戰爭過程證明,這是自掘墳墓。(3)原地築壘,長久對峙,但在這期間,長平戰場八面中的七面被秦軍佔領,趙軍龜縮於東北一角,處於被秦軍半包圍的態勢,已經無法撤退了,後勤補給隨時都有可能被切斷,這也是樂毅、田單都不肯接盤的原因。

三、決戰。現在終於可以說趙括的戰爭責任了。毫不誇張的說,趙括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由於國力差距,長久的消耗之後,趙國已經沒有糧食了,不得不向之前的敵國齊國借糧食。所以,無論戰爭成敗,趙王只能也必須終止戰爭,不然國內就人吃人,不攻自破了。在這種情況下,趙括登場,替換廉頗。重點如下:

(1)白起替換王齕。司馬遷所謂反間計過於文學化,過於幼稚,范雎就這水平?真實原因是趙括來到長平前線後,奪回了戰場北部的壁壘,秦軍優勢漸弱,所以換白起對陣趙括。(2)趙括追擊秦軍,是中計嗎?並不是,人會說謊,戰爭過程不會撒謊,秦軍從長治平盆地一路狂奔到晉城盆地,跨過丹水跑到後方補給營壘,秦軍這誘敵深入,誘的也太深了吧,再跑就跑出上黨了。要不是廉頗在平原上挖了那麼多溝渠,趙軍騎兵真能跑起來,戰爭可能就結束了。到了這裡,可以說趙括離力挽狂瀾就差一步了,但是這時候,白起的戰場指揮能力凸顯出來了。(3)趙括帥主力三十萬部隊一路追趕秦軍渡過丹水,並攻擊秦軍營壘,但這時尷尬的事情出現了,那就是由於廉頗挖的溝渠,輜重部隊沒跟上,沒有攻城器械,趙括正面強攻牽扯,等待輜重過河。(4)秦軍騎兵分割趙軍後隊,也就是丹水北岸的輜重部隊,使其無法過河,同時騷擾攻城部隊後方,戰爭再次發生轉折。這五千騎兵哪來的?可能是被溝渠阻塞沒來得及後撤的,也可能是白起撤退時留下的,但是從常理看,應該是來不及後撤的。(5)趙括原地築壘,無疑是正確的,強行渡河後撤必敗,騎兵優勢發揮不出來,廉頗挖的溝渠就像墳墓一樣,原地堅守對峙是上策。後撤也是沒有糧食吃,軍糧本來就斷了。在這期間,秦國不斷加派兵力,按秦國人口和年齡段估算,參戰人員不會少於七十萬。那麼趙括在駐守期間的戰績如何呢?答案是,秦軍死傷過半。冷兵器時代,傷就等於死。(6)援軍為何遲遲不到?國內沒有糧食組織部隊了,行軍的糧食消耗有多大?一百斤糧食,運到前線將士手裡,最多隻剩下十斤。所以此時趙國不是沒軍隊,而是沒糧食了。國外援軍為何遲遲不到?楚國沒動力,齊國燕國恨不得幫秦軍,長平戰後兩國也確實趁火打劫,魏國不敢救。

四、戰爭結果:結果來看,秦趙兩敗俱傷,也就是說,白起和趙括打了個平手。但是秦國經濟基礎雄厚,人口恢復迅速,而趙國則經不起這種消耗。所以從較長的時間軸來看,秦勝趙敗。

最後談一談趙括的戰績問題。秦軍傷亡人數真的沒必要爭了,邯鄲之戰的目的是滅亡趙國,秦國傾舉國之力,才拿出25萬部隊,邯鄲之戰後上黨直接棄守,河西地區讓地求和,幾十年不開大戰。按秦國當時的人口來算,秦軍傷亡最保守也要35萬,不然沒法解釋。坑殺趙軍四十萬?為什麼考古看不到萬人坑?趙軍絕大部分戰死了,這是毫無疑義的。趙軍實際上是被分割成三段,丹水自然分割,在完成趙括本部的包圍後,秦軍又渡過丹水對原對峙戰場進行二次分割,共三段。後兩段實際上沒有被全殲,特別是留守壁壘沒有出擊的那段。在文言文裡,坑字通一個字,筆者才疏學淺,忘了那個字的寫法了,意思是殺人之後用泥土壘起來,築屍體牆壁,用意是羞辱、洩憤。這從側面反應了趙括對秦軍的殺傷是非常大的,不然不會用這種方式羞辱敵軍屍體。還有人說活埋,那麼請想象,集體埋的話,那得挖多大的坑?趕到山谷然後填土,那得挖多少立方的土?單個活埋的話,那要挖多久的坑?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一般是掩埋敵軍屍體的,倒不是好心,而是為了避免瘟疫。所以把屍體築成屍體牆的說法,是目前為止最合理的解釋了。

五陵少年3
2017-03-06

最近!無知的括粉真是挺多的!看到他們漂白趙括的理由!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下面我總結了一下說趙括不是紙上談兵括粉的依據!

觀點1,趙括戰敗是趙國國力不如秦國,不能怪趙括!

持此觀點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之所以強!第一,是商鞅變法改革!兵爭軍功,一往無前!同時!種好糧食也是可以晉升爵位!所以農業產量也提高!這是最主要的!其二!長平之戰時!秦國已經滅巴蜀!佔領四川全境!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供應!所以廉頗本想依靠靠近本土堅守消耗,依靠漫長的後勤供應壓垮秦軍的計劃破產!這是廉頗的失誤,不能否認以廉頗的能力!是無法戰勝秦軍的!雖然廉頗不能破秦,但他能守,保住趙軍主力!國力是影響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給你舉兩個例子!一,長平之戰後趙國兵力空虛,青壯年大多死於長平,秦軍又接連進犯,趙王派李牧率老幼的趙軍迎擊!連敗秦軍!此時的趙國國力恐怕不及長平戰前五分之一吧!而且農業也無壯年耕種!可是卻也可以連敗秦軍!二,近代抗美援朝,中國國力不及美軍二十分之一吧!卻能和美軍打平手!甚至說有小勝!因為解放軍是從鴨綠江把美軍趕到三八線!相當於推進了幾百公里!可見,你的論據太片面站不住腳 //@ME明:2雙方的國力,秦國比趙國強大已是不爭的事實,雖然雙方都是軍事強國,但趙國的農業要遠遠的落後,使戰爭陷入被動,真的到了不得已的地步,不然誰願意棄防轉攻了。3雙方的國君,不說了,趙王比秦王差了不止一個檔次4國際環境,趙國搞不到糧食,外交乏力,其餘幾國都在觀望。所以種種跡象表明,趙國都很難贏得戰爭,當時誰有把握能打敗白起,恐怕把白起趙軍互換都是無解把!我不是要為趙軍翻案,我認為趙括應該能有更好的表現,但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趙括一無是處。

觀點2,趙括雖然敗了,但是卻使秦國傷亡過半,損失慘重!雖敗猶榮!

戰死過半?是死傷過半好麼?請你認真點!古代死傷比大約是多少你多看看!不論怎麼說一般是死的少!傷的多!真要按你所說!戰死三十萬!那麼傷三十萬以上麼?原來秦軍就是靠這三十萬傷兵迫降了四十萬趙軍啊!史記上是說秦軍在整個長平戰役期間死傷過半!包括廉頗與秦軍相持的三年,你自己不查資料,我就好好給你說。趙括初戰,秦軍詐敗!趙括率軍追擊!此時,一直精銳秦軍插到趙軍軍後!切斷趙軍歸路!同時另一隻秦軍斷絕趙軍糧道!趙軍突圍不成!轉為築壘堅守!等待趙國援軍!同時!秦國也盡發國中十四周歲以上男子!阻擊趙國援軍!並將趙國援軍擊敗!趙括困守幾十日!糧盡日久,外又無援軍,不得已率飢疲的趙軍突圍!在突圍過程中,中箭而死!趙軍失去主帥,不得已全軍投降!傻子!都能看出來!如果不是趙括把趙軍主力帶入秦軍陷阱,餓上幾十天(軍中已經開始殺人充飢了,估計是陣亡的趙軍被當作糧食),然後飢疲的趙軍突圍時又遇到圍困趙軍的深溝壁壘,秦軍死傷恐怕不止過半了吧!秦軍死傷嚴重!主要是因為趙軍尚武!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有何出彩之處?真可笑!英勇的趙軍!最後被自己的主帥帶進絕境!困餓了幾十天!還能重重的殺傷秦軍!最後全部被活埋!可悲!詳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布衣趙括:20萬是保守數字,有說長平之戰秦軍共60萬的,史記裡就說秦卒戰死過半。秦國是慘勝,所以長平之戰後秦國就撤軍了,否則就可以直搗邯鄲。總之,長平之戰是兩國國力之爭,趙不及秦,並不是趙括無能,換誰都必敗的,只是時間問題。個人以為趙括之才還在廉頗之上,因為廉頗與王

觀點3:趙括率趙軍在被圍後堅守四十九日,趙軍沒有自亂,足見趙括的本事!

從歷史人物上反駁:漢有耿恭西域困守孤城一年,城內斷水,掘井四十仗方得水,百人西去,十三人還!唐有張巡!血戰睢陽數百天!糧盡援絕,殺人易食!力戰至死!說困守幾十天沒有兵變就是一大成績?你讓這些先人怎麼活!你知道古代斷糧後怎麼做麼?斷糧不代表吃不上飯!古代斷糧!首先是減少士兵口糧!以前十分飽!現在五分飽!最後無糧時!殺戰馬!煮皮質的甲冑等一切可食用的東西!最後那就是殺人相食!到了這個時候!一般就是隻能選擇突圍了!因為不突圍,自己也會把自己吃光的,就像趙括一樣,為什麼趙括被圍四十多天,早不突圍,晚不突圍?偏偏在被圍四十多天時突圍?因為這時後已經所有能吃的都吃了,已經開始吃人了!不得不突圍!當然也有不突圍的!這種情況很少!張巡就是這樣!決心與城池共存亡!殺人易食也不退卻,不投降!你別再逗我了行麼? //@布衣趙括:趙軍被困46天沒飯吃還能不發生軍事譁變,趙括之才立現,換做你我為將沒餓死也被嚇死了,秦軍居高臨下,佔地理優勢,少量的兵就能堵住趙軍輪番猛攻,就是這樣趙秦兩軍的減員情況都基本持平。

觀點4:當括粉說不過別人時,往往拋出這招:那都是歷史記載的!難免以訛傳訛。別以為自己很聰明。

對於這個!我只能苦笑!如果說你有理有據的說歷史是怎麼不可靠,根據在哪裡!我們會心悅誠服!若是無憑無據,只是自己在哪裡質疑歷史!那所有的歷史都不可靠!也就不用討論了!因為我也可以說沒有趙括這個人,沒有長平之戰!對於強詞奪理,沒必要和這樣的人交流!

觀點5:趙括領軍前沒打過仗,沒有白起打了幾十年的有經驗,所以才敗的!

對於這樣的人,我建議多讀一讀歷史書!在此舉一些名將的例子:

名將!不是一定靠打仗打出來的!白起和廉頗都打了幾十年仗!可是白起就是比廉頗厲害!龐涓可是在魏國國打了十幾年的仗!可是就是被一次仗也沒打過的孫臏打敗了!北魏魏武帝拓拔濤十五歲剛登基,就力排眾議御駕親征,以少勝多大破柔然!衛青霍去病韓信等比比皆是!那個不是第一次就取勝!哪一個取勝前打過仗?沒事多讀書!你要是知道這些!就不會說什麼白起比趙括多打幾十年仗這句可笑的話了!至於耍陰!兵者,詭道也!不想多說!你也可以埋伏別人!坑別人啊!沒有這個本事!就別說別人陰!趙括不如廉頗,廉頗不如李牧!趙括就是紙上談兵!秦軍詐敗都看不出,還率軍出擊,落入秦軍陷阱!把趙軍帶入死地!趙括有什麼出彩的地方?一,不能識破秦軍陷阱!二,在被圍後始終無法突破秦軍圍困!突圍就死了!導致趙軍群龍無首,投降最後被坑殺!趙括連詐敗都看不出!還初中優等生!可笑!請你你讀一讀(曹劌論戰)這篇文章!看看曹劌是如何判斷齊軍是否是詐敗的!連不知名的曹劌都知道該分析和判斷敵人是否詐敗!趙括即使知道也判斷錯誤!還初中優等生,可笑!那曹劌就是高中優等生了?和白起同學並列了?長平之戰時!秦軍早已經是虎狼之師,威名在外!秦軍詐敗,趙括完全可以從戰鬥中對秦國的殺傷看出來,如果秦國主力未損,怎麼可能就輕易戰敗撤退!秦軍只被殲滅幾千幾萬人!趙括就貿然敢追擊!還不是謀略不行?如果!趙括不坑趙軍!趙軍不被圍困幾十天!援絕糧盡!沒有突圍時需要面對秦軍的壁壘弓箭!只怕趙軍不會全軍覆沒!秦軍也絕不會只傷亡三十萬!可以說,趙括身為趙軍主帥,幫了秦軍大忙!我只是告訴你!趙國是缺糧!但是!趙括率趙軍出擊的時候是有糧食的!是吃飽飯去打仗的,不是餓著肚子去打仗的!秦軍也是一樣!至於國家支撐不住!也絕不是趙括率軍進入秦軍陷阱的理由! //@ME明:坑殺應該是包括前期兩軍廝殺和後期投降被被殺的人。如果單單理解成被活埋的話,那肯定不可信,畢竟當時秦軍也受到一定損失,那麼趙軍同樣也會受到損失。根據歷史記載,秦軍60萬,趙軍是45萬,秦軍傷亡過半,趙軍幾乎全軍覆沒。其實如果真是這樣,趙軍最後投降的能有20萬就不錯了。45萬可能還包括戰爭初期在廉頗手上的損失的人數。其實從數據上看(假如秦國真的傷亡30萬的話),趙軍也不算完敗,很多史料表明,秦軍確實受到不小的損失。對於成敗其實有很多方面的影響:1雙方的主帥,趙括肯定不如白起,畢竟白起作戰經驗比趙括強多了,那些說趙括無能的,就相當於高中生的差等生嘲笑初中生的優等生一樣,趙括是很有天賦將領。白起不僅比趙括多打幾十年仗,還給趙括來陰的。其實打仗本來就是爾虞我詐這沒錯,但秦國為了取勝,真的是什麼都做的出來。

這些括粉!大多有一個共同點!對歷史一知半解,如果瞭解整個華夏曆史,就不會有真麼多可笑的論點!有白起,韓信,項羽,霍去病這些英雄人物在,有史記,左轉等歷史文獻在!你們就推翻不了歷史對趙括紙上談兵的評價!

流年未逝已成殇10
2017-12-03

首先了解一下長平之戰的起因經過。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切斷上黨郡於韓國的聯繫,於是韓國想把上黨郡獻給秦國,郡守馮亭不願降秦,並把上黨郡獻給趙國。趙國認為能抵擋住秦國的怒火接受上黨,秦國怒了,攻打趙國。

趙國的主將廉頗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秦軍。然而沒想到秦國疏通渠道,直接從水路運糧,其運糧甚至比趙國更快。而趙國卻相反,開始並沒想到變成持久戰,開戰不久就糧草匱乏,廉頗拖了兩年,導致趙國國內已經陷入無糧可食的局面。同時由於防守,秦軍不斷騷擾趙國的糧道,而且由於趙國外交上的失敗,導致趙國陷於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死地。
這時秦國散佈流言說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於是趙括接替廉頗為主將,並改變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
秦昭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後,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知道秦國已經暗地裡用名將白起換下了王齕,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無法攻破秦軍用兩年時間加固的營壘。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
白起又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轉為防禦,以待救援。


故事發展到這個時候該我們穿越了。
趙軍被秦軍圍住自然是軍心不穩,而且對趙括的威望也是一個打擊。這個時候最先做的就是要穩定軍心,提高威望。公開表示自己錯了,並做出要自殺的舉動(當然有人攔著),表示自己於士兵們共進退之類的話,這一點不難。
然後就是破釜沉舟那套,把所有的糧食都分發出去斷了後路,但是他們也許會投降,所以要在他們之間造謠說秦人殺俘就算不殺完也會殺一半。
之後也就是最主要的,把幾十萬人分成三份,由年輕人和一些老兵組成的往趙國方向衝,由年紀大的往相反的方向衝,留下戰鬥力強的等秦軍想這兩個地方增援時漏出破綻,就衝殺過去。如果衝不出去就沒有以後了,結果參照歷史上的長平之戰。
一旦衝出去跑出一段距離豎起趙括的旗號,讓另外兩支隊伍壓力小一點。之後一路衝向秦國地盤,燒殺搶奪無惡不作,把秦軍的目光都吸引過來,畢竟回國也沒有多少糧食。我記得這個時候秦王好像到前線來了,所以秦軍一定會來找他們。

往趙國衝的那部分是趙國的火種,他們是趙國的未來,趙括也要跟他們一起走,因為趙括經過此戰後會迅速成長成一代名將。
至於第三部分的人則是棄子,他們的作用就是拖住秦軍,可是也拖不了多久,那就能拖多久是多久。
至於誰是留下來的,誰是回去的,誰是去秦國的,這就要耍些手段了。
zykaaa
2017-12-04

滅國之戰是綜合國力的最終較量。如同兩個頂尖高手過招,前期會做很多準備,鋪墊,試探,隨時準備抓住對方任何漏洞一擊斃命,如果不能做到,會發展到內力的比拼,耗損內力不死不休。長平之戰前期,秦趙之間王齕和廉頗的較量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他們是宿將,所謂宿將是久經戰陣,深明戰爭規律的人,在戰場形勢比較明瞭的情況下,在戰役戰術的安排上一般不會出現大問題,這個時候其他因素就會左右戰局發展。

无声飘落的雪112197971
2017-12-04

白起何等人物?戰國幾百年裡的四大名將之首。拿到全中國歷史甚至全世界都是排得上號的。在他佔據各種優勢的情況下,有人竟然覺得能打敗他?哪來的自信?當時的情況是死局,誰去都沒用。只是可以拼死多少秦軍的問題。趙括雖然第一次做統帥,但是人家從小就接觸軍事,會比你穿越的差?趙軍全軍覆沒,但是也拼死了秦軍20萬,連白起都對他大加讚賞

落木萧萧下49170206
2017-03-01

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可見李牧能與秦軍相抗衡。趙括被圍危機嚴重,趙王為何不調李牧解圍呢?按後來李牧對秦作戰軍事上的巨大成就,反圍秦軍,甚至是重創秦軍應不在話下。“沒吃的”不是理由,後來撤換了白起,別的秦將再攻趙國,被廉頗挫敗於邯鄲城下,可見有吃的。

飞62129061
2017-12-04

趙括的母親已經說的很明白的道理,卻被現代人拿來一再推翻。這好比雞蛋裡挑骨頭,有意思嗎?這場戰爭上將軍都可能輸,就更別說趙括這種角色,但30萬人被坑殺,這就是將軍的問題了,為什麼這麼多人無心戰鬥選擇投降,就像趙括母親說的,趙括這人把戰功獨領,不願與下面的將領分享,人心散漫。一個人管理幾百萬人,這需要非凡的魄力。趙括的成敗不在指揮能力,在為人的狹隘心胸以及個人的歷練。趙王此舉太過輕率,不聽人言,不體察下屬,實在不算明君。

电影新世界
2017-12-09

周星馳有部電影《上海灘賭聖》,裡面有個橋段,龍五帶一幫特異功能人士,穿越到1937年的上海救周星馳。當時他們帶的是1991年的最新武器面對的是1937年裝備的日軍,一輪掃射就幹掉一大片日本鬼子,爽爆了。

【當時的局勢確實是無解的】

秦趙大戰大概就類似這樣的情況,秦國大軍裝備先進,士兵的戰鬥素養、戰術等等都遠遠領先其他各戰國,別說滅六國,滅60國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秦國變法,歷經6代秦王100多年的持續努力,軍事和經濟都得到了巨大加強。戰場上除了戰鬥力超級強大,還有很雄厚的後勤供給。象秦趙大戰,趙國有幾種死法:

1、趙括式:紙上談兵,全軍覆沒

2、廉頗式:全力死守,被一點點耗死、餓死

3、投降。

假如你穿越到趙括身上,當時後路已被秦軍斷掉,你能打贏嗎?當時局勢是不是無解的?

假如你穿越到趙括身上,當時後路已被秦軍斷掉,你能打贏嗎?當時局勢是不是無解的?

假如你穿越到趙括身上,當時後路已被秦軍斷掉,你能打贏嗎?當時局勢是不是無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