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八十年代末雲南麗江,彼時的古城生活
1/10 中國的納西族(擁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主要分佈在麗江,人口約為23萬。還有彝族,傈僳族,花傈僳等民族。
2/10 麗江,雲南省地級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區交界處,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3/10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麗江”一名,始於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行政區麗江路。
4/10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麗江縣。
5/10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是納西族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它在納西族原始的井榦式本楞房形式基礎上吸收、融匯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一些優點而形成,在佈局形式、建築藝術等方面部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
6/10 麗江古城中大片保持明清建築特色的民居建築,多外為土木結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式的瓦屋樓房,既講究結構佈局,又追求雕繪裝飾,外拙內秀,玲瓏精巧,被中外建築專家譽為“民居博物館”。
7/10 古城民居的庭院採用鵝卵石、五花石等為原料鋪裝,圖案根據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內容涉及花烏魚蟲、八赴陰陽、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手法古樸,佈局嚴謹。佔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兩坊一照壁、花臺、水池等構成。
8/10 1996年2月3日19時14分18秒,麗江地區發生7.0級地震,造成嚴重破壞和損失。主震發生後又發生餘震2529次,最大的一次為6級。地震波及範圍相當大。麗江、鶴慶、中甸、劍川、洱源等地建築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
9/10 麗江市城區及附近地區約20%的房屋倒塌。受災鄉鎮51個,受災人口達107.5萬,重災民有30多萬。人員傷亡人數為17221人,其中309人喪生,3925人重傷,房屋倒塌35萬多間,損壞60.9萬多間,糧食損失3000多萬公斤。
10/10 據有關資料,“2.3”麗江大地震,國內外的捐資總數摺合人民幣3.5億元,其中香港社會捐資摺合人民幣2.216億元,佔了國內外捐資總數的63.3%。【八十年代末的麗江。攝影:科克】
2019-01-1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