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敗走麥城和敗走華容道?

如何理解敗走麥城和敗走華容道?
2 個回答
旗木五五西旗木卡卡开
2017-09-05

謝邀,我認為如果在華容道關羽殺了曹操,那麼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其一:曹氏後代前來報仇,劉備那時根基不穩,諸葛亮肯定不想引來複仇的軍隊。其二:如果殺了曹操,曹操的根基且不說會直接完蛋,元氣大傷是肯定的,那麼孫權就可以趁劉備根基不穩加上曹氏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一舉消滅這兩個勢力,即使消滅不了曹氏,消滅劉備的勢力還是可能的,所以諸葛亮故意放走曹操,所以三足鼎立才由此形成雛形。

至於麥城,此時已經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且劉備勢力應該是最強的時候了。關羽攻曹操,一度把曹操打的要遷都,水淹七軍,降於禁戰龐德威震華夏,如果曹操真被關羽打敗,那麼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孫權肯定就不好辦了,只有配合曹操,偷襲荊州,打敗關羽,且不說關羽傲不傲的問題,就算他不目中無人,我認為他也是得被兩方夾擊,畢竟孫權一直虎視荊州。關羽不死,他們曹孫兩家都得不到好處。本人觀點偏向演義,不喜勿噴!

五湖废人7
2017-09-05

謝邀。敗走華容時,三足鼎立之勢未成,劉備根基尚淺,若將曹操殺掉,則北方大亂,割據加重,各種勢力擴張,不利劉備奪天下,也難保漢獻帝的安全,關羽明白這一點,曹操也明白這一點,所以曹操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而敗走麥城則不然,三足鼎立之勢已成,關羽卻一心北伐,欲搶入許都,搶出漢獻帝,外加上之前的一些事情,他得罪了三方勢力,所以他必須得死。敗走華容道應該用在形容還有東山再起機會的失敗,而敗走麥城應該用在一敗塗地,難以翻身的失敗。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