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26年前織地毯掙了5萬,買的小院現在值300萬
魏永賢
1/9 66歲的張玉恩是榆林神木傳統手工地毯傳承人,現在手工地毯處於低谷,許多人都放棄了,但張玉恩還堅守著幹了30多年的老行當。站在20多年前花5萬元錢買下的小院裡,張玉恩覺得值。“這個260平米的小院,現在值300萬元。”
2/9 85年,張玉恩帶著一家人從60多公里外的山村來到神木縣城,靠織地毯為生。除了織實用地毯,張玉恩家也織用來裝飾的掛毯。張玉恩說:“我身後的掛毯一塊能賣8萬元,製作這樣一塊掛毯,一個人需要花一年時間。這塊掛毯的難點在眼睛、表情和手指,出錯的地方要全部拆掉,然後重新補上,拆多少根補多少根,一根也不能差。”
3/9 現在張玉恩大部分時間都守著他的地毯店,一年掙10來萬元。1995到2005年是神木手工地毯最紅火的年頭,張玉恩說:“那些年只有織不出來的地毯,沒有銷不出去的地毯,我們的家庭作坊一年能銷100多萬,能掙30來萬。”
4/9 夫妻倆、父母、6個閨女1個兒子,租來的房子裡住不下一大家人,1992年,張玉恩用一家人織地毯掙來的5萬元錢在神木老城買下了這處房產。一家人在這裡織地毯、生活。現在兒女們早已離開這裡,成家立業,但張玉恩依然守在這裡。
5/9 “92年5萬元可不是一筆小錢,那個時候,上班的人工資百元就算高薪了,一個織地毯的女工一月也就掙幾十元。買這處房子,我春天先付了2.5萬元,等秋天賣掉新織的地毯再付2.5萬元。”回憶起當年買房的情景,張玉恩覺得當年織地毯還是挺來錢的。
6/9 張玉恩的女兒都出嫁了,出嫁後都不再織地毯,張玉恩僱人織地毯,織地毯的女工是附近的家庭主婦,她們要照看孩子,出不了遠門,料理好家裡的事就來織地毯。一個熟練的織毯女一天也就織1.5平方尺地毯,張玉恩付給織毯女的工錢是1平方尺70元。織毯女工一天掙100來元。張玉恩說,92年的工價是1平方尺10元。
7/9 神木手工地毯原本最主要的功用是禦寒,銷往冬季嚴寒的陝北、內蒙、甘肅、新疆、山西等地,早年婚嫁男方給女方家的聘禮中包括一對手工地毯是這一地區的傳統,如今這一婚俗已逐漸改變,開始送一些別的東西代替,人們都住上了有暖氣的房子、遊牧人口逐年減少,這些原因讓羊毛地毯銷量逐年萎縮。
8/9 神木手工地毯以純羊毛為材料,前後經過圖案設計、配色、上經、打結、平毯、修整等幾十道工序。手工地毯最注重細節處理,可以將幾十種色彩和諧地揉和在一起。
9/9 “好地毯不掉毛,要做好地毯,除了好毛線,還要有心靈手巧的工人。織毯是個苦活,一天坐到晚,工資也不高,現在的女娃娃誰能吃得了這碗飯,織毯女工越來越難招了。”作為神木手工地毯的傳承人,張玉恩說自己不會放棄傳統的手工地毯。
2018-10-2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