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山西老人36年前買了座“豪宅”,有十餘孔窯洞,僅花500元
大河鄉土
1/10 近日,攝影師到山西平陸農村採風,在一個山村裡,忽然被一戶人家大門上殘留的春聯吸引,只見尚未掉色的紅紙上,分別書寫著“盤瓠(hu)神將上天去報喜,天蓬元帥下界來除災”兩幅大字,筆觸起收自然,遒勁有力。看著這樣的春聯,讓人不由地想探究一下,住在院中的主人是一位具有何種學識的人呢?於是,攝影師走上前去,輕輕地叩響了大門。
2/10 開門的是一位大爺,穿著破舊的深藍上衣和淺藍牛仔布褲子,兩團臥蠶眉上,三道痕跡明顯的抬頭紋像刀刻般印在額頭上,給人一種很有閱歷、很有故事的感覺。大爺看到攝影師是陌生人,在問清楚來歷後,沒有絲毫拒絕,而是熱情地將攝影師讓進了家門。
3/10 走進院子,院內一角堆積著大量的玉米穗,原來大爺剛才是在家裡剝玉米。攝影師不好意思打攪老人的工作,一邊讓老人繼續剝玉米,一邊和他聊天。大爺說,他姓楊,今年73歲,家裡只有他和老伴兩人居住,老伴今年71歲,也姓楊,因身體不好,吃過午飯後到鄰居家串門去了。這些玉米是前兩天剛從地裡收回來的,看這幾天的天氣不錯,他就想趕緊剝完,晒乾後囤積起來,以防下雨發黴腐爛。
4/10 “我家一共有20畝地,將12畝包給了別人,現在只剩了8畝,其中3畝種了中藥柴胡,5畝種的玉米。”楊大爺說,因為種玉米的地是旱地,風調雨順時,一畝能收到千斤以上,遇到乾旱就只能收個七八百斤。當問到年收入能到多少時,老人說,柴胡目前賣到30元一斤,是晒乾的,玉米的價格這兩年都不高,主要看產量,“所以,一年下來也就能收入1萬多元。”
5/10 在和大爺說話的過程中,大娘雙手卡著腰緩慢地從外面回來了。“我身體不太好,有房顫(心房顫動),不但幹不了重活,連走路都不敢太快,可又不能在家坐著不動,平時還需要在村裡走走,鍛鍊鍛鍊。”楊大娘對攝影師說,這不剛鍛鍊完,就回家準備和老伴一起剝玉米,“這麼多玉米,要是他一個人剝,還不知道剝到啥時候呢。”
6/10 楊大爺夫婦的院子挺大,是一個半地窨院,面積約有1畝半大小。院子的東側是進出院子的大門,另三面牆上都挖有窯洞。半地窨院是晉南的一種傳統民居樣式,大多依土崖而建。建設時,靠人工沿著土崖挖出一個“凵(qian)”形院,三面臨崖處再開挖出窯洞,供人居住生活。圖為站在崖頂拍攝的楊大爺家院子一角。
7/10 “這個院子以前不是我的,是我掏了500塊錢買來的。”楊大爺說,1983年前,這個地方是村裡養豬的豬圈,有十幾孔窯洞,因為實行土地改革包產到戶,村裡準備賣掉,他嫌自己當時的老院子太小,就拿出多年攢下的積蓄買了下來,“買院子花了500元,買下後又花了500元整修,統共是1000元。那個時候,1000元可是鉅款啊,但我覺得花得值,這麼大的院子,也算是‘豪宅’了。”圖為院子南側的窯洞。
8/10 “買院子那年,我大約是三十七八歲,當時父母還健在,加上我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一家7口人就生活在這個豬圈改成的宅院中。”楊大爺說,後來,父母去世,三個孩子相繼上了大學,之後參加工作都在外地當了教師,這個家才剩下了他們老兩口。圖為西側土牆上因為下雨已經坍塌的窯洞。
9/10 聽到老人說三個孩子都是大學生,攝影師詢問兩位老人是什麼學歷。楊大爺邊剝玉米邊說:“我們都是小學畢業,沒啥文化,幹了一輩子的農活,就是因為覺得在農村苦,才一門心思供孩子們上學,想讓他們脫離農村,有個好前程。孩子們也爭氣,一個個的都實現了願望,成了城裡人。只是,前兩年,閨女因病去世了。”說完後,老人的情緒有些低落,好半天都沒吭聲。
10/10 “我們老了,身體也越來越不好,兩個兒子都想讓我們進城去住,可我們就是不想離開這裡。雖說這地窨院土多不乾淨,但對於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還能嫌土髒嗎?”楊大爺說,他和老伴現在是能幹多少幹多少,夠吃就行,“孩子們逢年過節都回來,孝順著呢。你看大門上的春聯就是兒子過年帶回來貼的,現在還新著呢。其實,只要孩子們生活得好,就是我們最大的滿足。”圖為老人居住的窯洞。
2019-09-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