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10 個回答
最爱历史
2019-01-24

1

作為高幹子弟,周亞夫的出道成名,卻極富浪漫英雄主義。

一段細柳營的佳話,直到現在還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讓他以恪盡職守的硬漢形象留在國人記憶中。

漢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六萬匈奴兵浩浩蕩蕩南下,烽火一路傳到長安。

漢文帝針對京城防衛進行部屬,命劉禮屯兵長安以東的霸上(今陝西西安東郊)、徐厲屯兵長安以北的棘門(今陝西咸陽市東北),而長安以西的細柳,則交給絳侯周勃之子,河內太守周亞夫。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出身將門的周亞夫。【劇照】

進行一番周密佈置後,皇帝自己也沒閒著,帶著大臣和護衛,前往視察。霸上和棘門的守軍聽說皇帝親臨,大開營門迎接。

用白雲大媽的話說:“那是相當壯觀。那場面,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漢文帝一行車馬從營門長驅直入,無人阻攔。將領們帶著手下,都表現得畢恭畢敬,迎來送往,不失禮節。

一般領導要是見屬下如此卑躬屈膝,估計很是滿意。可看著將士們臉上笑嘻嘻,漢文帝心裡一點兒都不高興。

眼下還有細柳的駐軍未視察,漢文帝估計也覺得煩了,巴不得趕緊結束這無聊的工作。

然而,細柳營的將士們卻讓漢文帝眼前一亮。遠遠望去,營門的士兵身披鎧甲,氣宇軒昂,看到皇帝的大隊車馬走近,紋絲不動,異常警覺。

宮裡的護衛囂張跋扈,一來就想硬闖。營門的守軍立馬攔住,手上緊握兵器,寸步不讓。護衛們高聲喊話:“爾等快開門!我們是宮裡的衛隊,天子車輦馬上就要到了。”

細柳營的將士們完全不把這話放在心上,回答道:“軍中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天子之詔。”

漢文帝得知前進受阻,只好命人持節告知周亞夫。這時,營門方才放行。皇帝一行入營,守軍叮囑他們:“軍營中不得縱馬驅馳。”

先是攔門,接著又是警告,若在一般皇帝看來,這種行為絕對是大逆不道。幸虧漢文帝是性情溫和的一代明君,能體會周亞夫的良苦用心。一行人只好緩緩前行,到了中軍營帳,終於見到周亞夫。

周亞夫全副武裝,見了漢文帝,揖而不跪:“臣身披甲冑在身,不便跪拜,請允許以軍禮拜見。”

漢文帝心中一顫,一時竟放下威嚴,雙手扶住車前橫木,以示敬意。

出了細柳營,一路上漢文帝還在回味,不禁讚歎:“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啊!”

朝堂之上,有太多人如劉禮、徐厲般呆板迂腐的臣僚。他們在官場上戰戰兢兢,一心討好上司,在人情世故上花的心思,比起本職工作,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此捨本逐末,於國於民皆無益處,正如漢文帝所說,霸上、棘門守軍,如同兒戲,一旦遇襲,都將輕易被俘。

而周亞夫這樣的硬骨頭,絕對是百裡挑一。

2

細柳營的會面,讓漢文帝終生難忘,他為太子劉啟,即漢景帝留下遺囑:“危急時刻,可把軍隊放心交給周亞夫統領。”

漢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正月,由吳王劉濞領銜的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我們所熟悉的七國之亂,原本其實有九國參加,劉濞先後聯繫了膠西、楚、齊、淄川、膠東、濟南、濟北、趙等八國。

結果,齊王膽子小,早早悔約。濟北王因為都城城牆倒塌,竟被國內官員挾持,以修築城牆為由退出。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七國之亂。

當時諸侯王都對漢景帝積極推行削藩不滿已久,參與七國之亂的多是削藩的“受害者”,如楚王劉戊因為太后守喪期間搞不正當男女關係,被治罪,削去東海郡,還有趙王劉遂犯法,膠西王參與賣爵,都被削地。

而吳王劉濞除了被削去會稽、豫章二郡之地,還與漢景帝有私仇。當年,劉濞的長子劉賢入京,與尚未即位的劉啟飲酒博弈,起了爭執。劉啟一怒之下,拿起棋盤毆打劉賢,失手將他打死。

新仇舊恨加一起,此時不反,更待何時。吳、楚等七國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由,發兵數十萬,一路西進。

叛軍打到樑國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此時漢景帝已經聽從袁盎之計冤殺晁錯,想以此平息眾怒,可劉濞拒不撤兵,自稱“東帝”,誓與中央鬥爭到底。

3

這一年春天,漢景帝的日子過得很慌,七國叛軍不願罷兵,中央能否和他們正面交鋒,心中沒底。

就在此時,漢景帝猛然想起父親臨終前推薦的周亞夫。

周亞夫終於等來建功立業的機會,被拜為太尉,統帥三十六將出徵,討伐叛軍。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官拜太尉。【劇照】

出發前,周亞夫對景帝提出自己的作戰計劃:“吳楚兵剽悍輕捷,不可貿然與之交鋒。請陛下允許我暫時放棄樑國,不予救援。我軍迂迴到叛軍側後,斷其糧道,待敵軍消耗殆盡,可一戰而勝之。”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周亞夫的戰略,不惜犧牲一隅以謀全局。隨後,周亞夫率軍出征,一路繞道,來到叛軍東北方向的昌邑(今山東境內),佔據深溝高壘,而將樑國讓給叛軍,任由其攻打,消耗其兵力。

與之相對,七國剛起兵時,劉濞手下一名年輕的桓將軍,曾向他建議,吳國多步兵,步兵利於平地作戰。我們要避開城池,以最快的速度分兵攻下洛陽武庫、敖倉糧庫,攻佔函谷關。如此,據險守關,就算拿不下關中,也可以二分天下。

可是,劉濞卻沒采納。

因此,叛軍幾乎傾盡全力攻打樑國。樑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同胞兄弟,正帶兵拼死抵抗。他多次請求周亞夫出兵救援。周亞夫以大局為重,不予理睬,只派輕騎截斷吳楚叛軍後方的運糧水道。

劉武只好帶著必死的決心,親率精銳據守睢陽。城外周亞夫軍不打算傾力支援,吳楚叛軍卻傾巢進攻。從此之後,劉武對周亞夫恨之入骨。

戰爭進行了兩個月,周亞夫的計謀終於起效。吳楚叛軍軍糧逐漸耗盡,後備補給跟不上,多次向周亞夫的主力部隊挑戰。

叛軍頻頻侵擾,一夜,營中發生騷亂。深居大帳中的周亞夫早已聽見動靜,但仍從容淡定,躺著不動。不一會兒,營中將士情緒穩定下來,騷動自然平息,周亞夫早睡過去了。

又過了幾天,叛軍大舉進攻軍營東南,來勢洶洶,可週亞夫卻調兵到軍營西北去防禦。後來,叛軍主力果然偷襲西北,讓周亞夫逮個正著。吳楚軍這招聲東擊西,用得不太靈。

隨著兵糧耗盡,叛軍實在忍受不了,只好悻悻然退兵。周亞夫等的就是這一時機,立馬出動精兵追擊,大破叛軍。叛軍作鳥獸散,劉濞及其部下四散逃亡。劉濞的人頭被懸賞千金,不久死於越人之手。

吳楚七國之亂自爆發到平定,總共才歷時三個月。周亞夫推為首功,當之無愧。

4

七國之亂後,周亞夫的政治生涯走向頂峰,兩年後,更是出將入相,官至丞相。

為將者進了政治的圈套,若想獨善其身,談何容易,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當年細柳營中與漢文帝的君臣之誼,恰好暴露了周亞夫的性格缺點——剛正不阿,不知變通。

回到朝中,周亞夫先後因幾件事,與漢景帝產生矛盾,並最終走向悲劇。

公元前150年,漢景帝廢慄太子劉榮,改立劉徹(漢武帝)為太子,以其生母王娡為皇后。

帝王家事,臣子本就不該多過問,偏偏耿直的周亞夫在這件事上和漢景帝起了爭執。他固執己見,認為慄太子沒有過錯,怎能輕易廢黜?

周亞夫的諫言,挑撥著漢景帝心中的一根刺,從此以後,他和周亞夫漸行漸遠。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漢景帝。【劇照】

這時候,樑王劉武還記著當年周亞夫見死不救的仇恨,每每進宮拜見竇太后,都要和她抱怨周亞夫的種種不是。竇太后也聽了不少關於周亞夫的壞話。

恰好有一次,竇太后跟漢景帝建議,該給皇后的哥哥王信封個侯爵。漢景帝起初故作推辭,說:“太后的侄子和弟弟當初也未封侯,直到我即位後才受封。現在我封皇后哥哥為侯不太合適。”

竇太后堅持己見,說:“當年我哥哥在世時沒有受封,直到他死後,才封了他兒子。這件事情,我到現在都深感遺憾。你現在都是皇帝了,可以便宜行事,趕緊封王信為侯吧。”

漢景帝心生一計,說:“我與丞相商議一下。”經由與丞相商議通過,漢景帝恰好可以擺脫私自賞賜外戚的惡名,要是有稍微清醒的政治頭腦,都知道,此時就應該順著漢景帝的意思。

周亞夫卻是個“直腸子”,對漢景帝甩出漢高祖劉邦的白馬之盟:“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王信身無寸功,不能封侯。”

漢景帝一時啞口無言。

5

王信封侯一事,周亞夫一句話就得罪了老闆、老闆娘和老闆他娘。當丞相做到這份上,真是個性十足。

匈奴貴族唯徐盧等五人降漢。漢景帝心花怒放,這回總得封個侯爵表示一下,以此鼓勵更多匈奴人來歸順。

周亞夫又跳出來抗議:“這些人背叛自己的主子,我們還給他們賞賜,以後還如何懲戒我朝那些不守節的臣子!”

抗議無效,漢景帝這次絲毫沒有理會周亞夫的意見,只是憤憤地說:“丞相的建議不中用了。”隨後,堅持封唯徐盧等人為侯。

一個執拗任性,另一個獨斷專行,周亞夫心裡很受傷。景帝中三年(公元前147年),周亞夫稱病辭職,漢景帝順手免去他的相位。

君臣失和,這樣的結果也不至於太難看,可惜戰功赫赫的周亞夫短短几年間,由人生巔峰跌落谷底。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畫像。

歷代多有人同情周亞夫的悲劇結局。南宋文學家陳耆卿,如此分析周亞夫官場失利的遭遇:“宰相職業,以格心為主,不以矯激亢訐為功。”

周亞夫的耿直性格正犯了為臣者的大忌,這當然是他走向覆滅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只是漢代的史官們呈現給我們的片面之詞罷了。

6

周亞夫的父親,是開國功臣絳侯周勃。

周勃為人敦厚,出身寒微,年輕時靠編織蠶具討生活,有時在別人婚喪嫁娶儀式上吹簫伴奏,掙外快。可他卻是最早跟著劉邦打天下的老幹部之一。

西漢初年形成“布衣將相之局”,周勃亦是其中翹楚,後來在誅滅諸呂時立下大功,漢文帝在位時曾任宰相。

可就是這麼一個老實巴交的人,晚年居然被誣告謀反。漢文帝將他交給廷尉處置。

周勃惶恐不安,說起話來舌頭都打結了,不知道怎樣應付審問。

獄吏看周勃好欺負,經常沒給他好臉色,藉機對他進行羞辱。周勃陷入窘境,只好拿出千金賄賂獄吏。

得人錢財,與人消災,獄吏便在書牘背後寫字暗示:“可請公主作證。”獄吏所指的公主,是漢文帝的女兒,嫁給周勃的長子周勝之為妻。

周勃這才開竅,想起來自己還跟皇室有點兒關係在。於是,他把近些年得到的賞賜全部贈給漢文帝的舅舅薄昭,通過他找到了薄太后。

周勃是扳倒呂氏,扶持漢文帝上位的功臣,又和皇室是親家,被文帝尊稱為“長者”。薄太后得知他蒙冤下獄,登時大怒。

那日漢文帝臨朝,薄太后抄起頭巾就朝他扔去,罵道:“絳侯當年兵權在手時都沒謀反,現在年老了,身居小縣城中,反倒能謀反嗎!”

漢文帝趕緊賠罪,說已經查明真相,這就放周勃出獄,恢復其爵位。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劇照】

周勃出獄後,連連苦笑:“我曾帶領百萬將士,卻不知道獄吏如此尊貴啊。”

周勃不是特例,文景之際,開國功臣集團出身的官僚頻頻落馬。

史載,這一時期,朝中高幹子弟大都驕奢淫逸,所謂“子孫驕逸,忘其先祖之艱難,多陷法禁”。

除了因貪汙腐敗和政治風波而身敗名裂的,還有的功臣因子孫早夭而無人繼承爵位。到漢武帝時期,朝中顯貴大都不是出自開國功臣集團。

周亞夫出自漢初布衣將相世家,怎麼著也是個“紅二代”,自然不願家族就此沉淪。

如前文所述,在皇后兄長封侯和匈奴降臣封侯兩件事上,周亞夫都站在漢景帝的對立面,據理力爭。並非因為他無偏無黨,而是他作為開國功臣集團的最後榮光,對朝中新貴的倔強和抗爭。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漢初至武帝時期,開國功臣及其後裔在中央及地方高官中所佔比率(%)。

7

周亞夫的政治生涯和其父何其相似,在一次政治危機中力挽狂瀾,隨後在官場扶搖直上,最終又無端蒙冤。

而且,漢景帝沒打算就這麼放過周亞夫。罷相之後,有一回周亞夫受邀入宮,參加漢景帝的飯局。

周亞夫入座後,定睛一看,這桌上擺著的是一整塊肉。美味佳餚在眼前,旁邊卻沒任何餐具。

周亞夫畢竟是曾經封侯拜相的離休老幹部,見漢景帝這般請客,當場就不樂意了,命令掌管宴席的尚席取筷子來。

漢景帝看著周亞夫,笑說:“難道這還不能滿足你嗎?”

周亞夫心中憤恨,敢怒不敢言,只好脫冠跪下謝罪。景帝讓他起來,他二話沒說,大步流星往外走,一副錚錚鐵骨,傲然挺立。

漢景帝看著昔日功臣遠去的背影,喃喃道:“看他那悶悶不樂的樣子,如此桀驁不馴之人,怎能輔佐年少之主呢?”那時,太子劉徹年紀尚幼。漢景帝擔心,自己若有一朝撒手人寰,周亞夫必定是個禍害。

從那天起,周亞夫的結局便已註定,漢景帝很快找機會對他舉起屠刀。

周亞夫被迫退休後,上了年紀,身體狀況也不好。他兒子買了五百副盔甲盾牌,預先準備,作為陪葬的明器。

可是,周家公子也是一紈絝子弟,對僱工極為苛刻,甚至還拖欠工資。僱工們便把周家私自購買甲盾的事情告知朝廷。當時,私藏兵器是重罪。

漢景帝馬上命人抓拿周亞夫前來審問。周亞夫聲稱對此事毫不知情,悲憤之下,他本要自刎,卻被夫人阻攔,於是先被逮捕下獄。

漢景帝的意思已然十分明白,廷尉知道該如何處置,他便責問周亞夫:“君侯這是要謀反嗎?”

周亞夫憤怒地辯解:“這不過是兒子給我買的葬器,怎麼說是謀反?”

隨後,廷尉用一句讓人毛骨悚然的話,作周亞夫的催命咒:“君侯縱使不在陽間謀反,死後恐怕也會在黃泉之下造反吧。”

周亞夫深知,漢景帝是不給自己留一條生路了。萬念俱灰的周亞夫絕食五日,嘔血而死。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半生戎馬的周亞夫,終不知朝堂之上暗箭難防。【劇照】

所謂的絕食自盡,不過是一場變相的政治謀殺,一個“欲反地下”的莫須有罪名,足見朝堂的人情薄涼和帝王的冷酷無情。

周亞夫的崛起,是漢初高幹子弟的最後一搏。在他之後,漢初功臣集團逐漸退出政治舞臺,迅速走向沒落。

不是所有功臣家庭,都能挺過一次次政治危機,笑傲朝堂,更多的是,隨風消逝。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歷史總在不斷上演,當權者們心裡自然清楚,誰是對他有用的良禽走狗。

參考文獻: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2006年版

(漢)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07年版

李開元:《漢帝國的建立與劉邦集團:軍功受益階層研究》,三聯書店2000年版

譚浩:《周亞夫與漢初功臣集團的沒落》,《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S2期

经史通义
2019-08-09

漢景帝是個還不錯的皇帝,但是距離“明君”還差得遠呢。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首先,漢朝真正的好皇帝,都是有廟號的。比如劉邦建立了漢朝,有大功於社稷,所以廟號為“太祖”。漢文帝與民生息又勤儉節約,故而廟號為“太宗”。漢武帝劉徹大破匈奴,廟號為“世宗”,而漢宣帝糾正了漢武帝用力過猛的弊端中興西漢,廟號為“中宗”。到了光武帝劉秀,再造社稷,廟號為“世祖”。而漢景帝呢,沒有任何的廟號,這說明他在當時臣子們心目中的評價也一般。

其次,漢景帝刻薄寡恩是出了名的。鼂錯為了大漢的江山可謂是費心竭力,大力的支持漢景帝削藩,但是漢景帝是怎麼回報他的呢?當七國叛亂真的如期而至,漢景帝想的不是去調兵遣將鎮壓叛亂,反而先把鼂錯處死,不切實際的希望七國會退兵,結果人家根本不理漢景帝這一套,所以漢景帝無奈之下才啟用了周亞夫平叛。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一介武夫,因為平叛的大功當了宰相,漢景帝還猜忌他。有一次宮廷宴會,故意不給周亞夫筷子,等周亞夫要的時候,又不陰不陽的說:你還不滿意嗎?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後來周亞夫私自購買五百具盔甲準備陪葬用,結果被告發。按漢朝法律,買賣兵器按謀反罪論處,漢景帝不留情面的把周亞夫下監獄審問,居然還指使廷尉說出了“你就算生前不謀反,死後也想謀反“的話。

周亞夫知道自己難逃一死,於是在獄中絕食五天,不屈而死。周亞夫替漢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保護了大漢江山,漢景帝如果是明君,又怎麼會如此對待周亞夫呢?

千古名将英雄梦
2019-01-25

漢朝名將、太尉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赫赫功勳,被漢景帝提拔為丞相,但周亞夫有個致命的問題,他生性耿直倔強,不懂變通,屢屢在廢立太子與外戚封侯事件中與漢景帝劉啟作對,於是漢景帝一怒之下罷免了周亞夫的丞相之位,讓他回封地反省。

周亞夫政治生命終結,這也就罷了,沒想到漢景帝還想要周亞夫的肉體生命!

四年後,周亞夫正在封地平靜生活,突然一紙皇帝詔書到了,說是要賜宴給周亞夫,讓他速速入宮,不得有誤。

周亞夫很是開心,看來皇帝還是念著他這個老臣哪,賜宴之後說不定就要重用自己了。所以趕緊去趕緊去,吃飯不積極,腦袋有問題。

周亞夫並不知道,等待他並不是一頓普通的晚餐,而是一個巨大的侮辱,和一次可怕的殺身大禍。

終於,君臣二人又在未央宮重會了,多年未見,劉啟發現周亞夫更老了,說話也比從前溫和很多,不像從前那麼衝了。然而,劉啟還是想按原計劃耍一下他,看他是不是真的在這四年裡被磨平了稜角。這也是他棄用周亞夫整整四年的其中一大原因。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圖:周亞夫

說實話,劉啟還是很感激很敬重周亞夫的,畢竟人家是個大功臣。可他就是受不了周亞夫那滿身的倒刺,看到就討厭。

於是劉啟想了鬼主意,讓人故意在周亞夫的席上放一大塊肉,整盤菜就這麼一整塊沒有切碎的肉,而且沒有刀,也沒有筷子。就這樣。

這可叫人怎麼吃?

嘿嘿,考驗周亞夫的時候到了!

四年的閒居時光究竟有沒有把他變得謙恭謹慎,或者還是死性不改的硬骨頭,就看他怎麼吃這塊肉了。

結果周亞夫剛跟人聊完天,低頭正準備要吃肉,忽然愣住,然後就開始嚷了——噎?我筷子吶?不是誰給我拿走了吧?誰手那麼賤吶?一雙筷子還不夠用?——見沒人理他,又轉頭去罵旁邊主管宴席的宮吏——小子你還愣著幹嘛,還不趕快去給老夫拿雙筷子來!

失望,劉啟太失望了。看來周亞夫還是從前的周亞夫,他難道就搞不明白——就算他有再大的嘴巴,朕不給他筷子,他也永遠只能跟狗一樣抓肉吃,否則就得捱餓嗎?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圖:芒碭山文物旅遊區西漢帝王殿漢景帝

周亞夫這個暴脾氣啊,他也不想想:皇家請客,那可是國宴,如此重大的場合,待客禮數竟然不周,這可能嗎?這明顯是故意的,故意給他難堪的。

這時,看到“服務員”遲遲不肯給他筷子,甚至連理都不理他,周亞夫也忽然醒悟了——原來這是一個圈套,皇帝在羞辱我!他這麼做,就是想要我服軟,乖乖做他的狗。

周亞夫當然不可能服軟,士可殺不可辱,皇帝也不行!

氣氛變得尷尬了。劉啟冷眼看著周亞夫,看他如何吃肉。而周亞夫卻始終沒有動彈,他也只是靜靜的看著劉啟,滿臉倔強之色。

劉啟心中怒火已經沖天,但仍強忍下來,擠出一絲冷笑:“此非不足君所乎?”

意思是:你有啥不滿意的!你難道不知道你所擁有的一切包括這塊肉都是朕給你的嗎?想要筷子吃肉,可以,求我!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圖:漢景帝陽陵“海內皆臣”16字方磚

其實說來說去,劉啟還是在學他爺爺劉邦和老爸劉恆的那點兒帝王權術,只可惜學的實在蹩腳,只讓人看出一小肚子雞腸,半點兒城府和心胸都沒有。

不過這也沒啥好大驚小怪,專制制度嘛,就是專門制你的。此中妙處被制者永遠無法體會,他們只能乖乖被制。眼一閉,牙一咬,忍一忍,挨挨也就捱過去了,多挨幾次也就習慣了。

有些恬不知恥的奴才,說不定還能從中找到快感來。

然而,面對劉啟這赤裸裸的耍弄,周亞夫仍沒有絲毫退讓,他可是個鐵血直男,寧折不彎,因而只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躬身行禮稱謝。這等舉動,就像我們小時候被老師罰站的差生,雖然低頭認錯,但眼神執拗,憤恨不平。

劉啟心中也清楚周亞夫其實一點兒都不服氣,於是長嘆一聲,揮揮手讓周亞夫起來。

接著,劉啟也從座位上站起來,正準備再好好教育周亞夫一下為臣之道。周亞夫卻忽然做了個讓全體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只聽他冷哼一聲“臣告退”,說完就轉身快步走出大殿,走的那麼決絕,旁若無人,連頭都不回一下。

——得,爺不陪你吃這丟人飯了,爺回家自己吃方便麵去!

真是太拽了,一個無權無職的退休老幹部,竟敢對皇帝拂袖而去,真千古未有之硬骨頭也!

一旁年方十四歲的太子劉徹忍不住譏道:“此人面目可畏,必能作賊。”(此句出自野史《漢武故事》,正史並未記載)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景帝聽說,不覺冷笑,於是靜靜的目送著周亞夫的背影直到離去,然後環顧四周噤若寒蟬的幾位朝廷重臣,沉聲道:“此怏怏非少主臣也!”

意思是:這傢伙態度如此囂張,將來朕千秋之後,誰還能製得了他!朕決不能把他留給年輕的太子!

景帝這一句話,等於已給周亞夫判了死刑。


寫到這裡,小生我忍不住要穿越一次,去詰問一下劉啟先生了。

您要覺得周亞夫用不了就別用,自己不用,也別留給兒子用,直接把周亞夫打發回封地永不敘用不就得了,幹嘛要殺呢?

劉啟大笑,反問:“你說呢?”

我不明白。據小生所知,你雖未為仁君,卻也不是個暴君,更不是殺人狂,史書記載,你還在此前一年下詔大大減輕了百姓的刑罰。所以我更不明白,周亞夫為何一定要死。

劉啟長嘆:唉,其實朕又何嘗想落下個妄殺功臣的惡名,但他自己要找死,我有什麼辦法!

找死?

是啊,誰叫他處處不給朕留面子。

不給面子就得死嗎?周亞夫這只是想在人主面前堅持政見並保持自己人格的尊嚴,這又有什麼不對嗎?

當然不對。

為什麼?

因為朕是皇帝,不給皇帝面子的人就得死!而且,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功高蓋主,在軍中威望巨大,便無權柄,也能生亂!

周亞夫是朝野公認的忠臣,一生軍令如山安天下,他又怎會生亂?

他是忠臣,但他忠的是國家社稷,不是皇帝本人。

這是什麼狗屁邏輯!

這不是邏輯,是皇權。皇權為天,生死萬物,凜然不可稍侵!所以,為了確保皇權繼承的順利穩定,為了維護大漢王朝的萬世皇統,為了消滅潛在的威脅,也為了震懾那些朕百年之後要留給太子的朝臣,朕可以犧牲任何人,包括朕的親兒子劉榮在內,何況他周亞夫?

你只講皇權,那人權呢?

人權?此乃何物,朕從未聽說過……

我真想給他一巴掌,但還是算了。畢竟,我不能用我們現代的觀點去強加給古人,所以,我只能慨嘆,我只能悲愴。

覃仕勇说史
2019-03-16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首先,漢景帝的“明君”之譽是相對來說的,事實上,此人做的糊塗事不少。

比如,他草率削藩,就非常不明智。

他先前聽了晁錯的分析,感到七國勢力已呈尾大不掉之勢,很著急,便急吼吼地要揮刀斬亂麻,哪知步子邁得過大,扯蛋了——吳王劉濞與膠西王劉印以“清君側”為名,大舉起兵,膠東王劉雄渠、苗川王劉賢、濟南王劉闢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先後響應,一齊西進,是為“七國之亂”,。

長安的漢景帝嚇得面無人色,毫無人君之範,一迭聲找晁錯來商議對策,他自己從屋子裡走出來,抬腿邁門檻時,一時間竟不知先抬哪條腿好,可知倉皇失措到了極點。

晁錯認為,七國叛兵不過都是烏合之眾,他們一來信心不足,二來承受著忤逆的重大心理壓力,只要天子御駕親征,必然一鬨而散。所以,一個勁地勸景帝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可不就是送死嗎?

漢景帝的表現,和歷史上最鼻涕的兩宋皇帝差不多,連連打擺子——實際上,兩宋鼻涕蟲之一的宋真宗,在遼兵犯澶州時,還是在寇準的鼓勵下勇敢地親征了一把;而另一鼻涕蟲宋高宗,在偽齊兵侵兩淮時,也曾到越州遙遙吶喊了一番。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漢景帝連這兩位鼻涕蟲都比不了,膽小如芥子,回頭聽信了袁盎的饞言,殺了晁錯。

漢景帝天真地以為,殺了晁錯,吳王劉濞等人的“清君側”口號落空,師出無名,自然散去。

這種智商,不像是政治人物應有的。

造反,從來都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

要清除造反,靠的還是軍事。

名將周亞夫不是政治人物,是純軍事人物,軍事手段玩得很溜,一舉平定了“七國之亂”,牛氣沖天。

不過,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得罪了一個人——漢景帝的弟弟樑王劉武。

當年,漢文帝分割了齊、代、淮南三國,為日後削藩做準備,走了一著妙棋,即合併廣樑國之地,將劉武封為樑王,以控制中原,拱衛中央。

七國之兵東來,一門心思想著先破樑國再鼓而西進。周亞夫就抓住了這一點,賣樑國而繞後斷敵糧道。

補充一下,周亞夫這麼做,是得到了漢景帝點頭同意的。

漢景帝怕死,當時總覺得能保住自己就阿彌陀佛了,哪管什麼樑王、棟王?舉雙手贊成周亞夫的部署,將周亞夫從車騎將軍破格拔為太尉,出任平叛總指揮,領三十六將,全盤調度漢軍主力迎戰吳楚聯軍。

但是,七國兵敗覆滅,危險過去,漢景帝很快忘掉自己的窘迫相,又開始神氣活現起來。

那樑王是太后最為寵愛的兒子,對周亞夫的見死不救耿耿於懷,每次入朝,都會在太后、漢景帝面前大說特說周亞夫的壞話。

俗話說,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成為真理。

樑王劉武嚼舌根子的次數一多,周亞夫在太后、漢景帝心中的壞形象就慢慢地樹立起來了。

前面說了,周亞夫是個軍事人物,不是政治人物,對此一無所知,絲毫沒有覺察即將到來的危險,而又因建了平亂大功,被升為丞相,摻和到許多政治事件中去:比如漢景帝喜歡小兒子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大帝),要廢太子劉榮,周亞夫勸諫景帝不要搞事;又比如樑王劉武推舉王皇后的弟弟王信,要漢景帝封王信為侯;周亞夫搬出了劉邦與群臣所訂的“白馬之盟”,勸諫漢景帝;匈奴王徐盧等五人來歸,漢景帝想封他們為侯,周亞夫同樣跳出來反對……

漢景帝越來越厭煩周亞夫,雖然不說什麼,但冷暴力對待。

周亞夫頂天立夫一大好男兒,受不了這種鳥氣,託病辭職。

如果故事就此結局,這對君臣倒也善始始終。

但這漢景帝在四年之後,不知腦子裡哪根弦被撥動了,突然想起了這位曾經力扭危局的老臣,要在宮苑之中召見他,賜他用餐。

用餐就用餐唄。

漢景帝又惡作劇地想試探周亞夫的剛烈性子是不是改了,故意命人在他的面前不設放筷子。

周亞夫一開始以為是管事的人狗眼看人低,不尊重已經退休臣子,呼喝著要筷子。

漢景帝卻皮笑肉不笑地對他說:“有酒有肉,你還有什麼不滿意?”

周亞夫這才明白是漢景帝存心戲耍弄自己。

周亞夫如果是紀曉嵐、和坤這類寵臣、弄臣,開得起玩笑,受得起皇帝的汙辱,自然沒事。

但周亞夫不是。

漢景帝如果是漢高祖劉邦那一類粗豪漢子,經常與韓信、酈食其、陳平等人粗話連篇,那麼,偶爾的惡作劇也無關大雅,但漢景帝不是。

周亞夫認為士可殺不可辱,盛怒之下,“霍”地站起來,將頭上的帽子摘下,往地上一扔,氣呼呼地離席回家。

這下就把漢景帝鬧了灰頭土臉。

漢景帝盯著周亞夫的背影,恨恨地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後來就發生了有人告發周亞夫兒子私藏甲盾、周亞夫悲憤下獄的事。

不用說,“私藏甲盾”,根本就是別有用心的誣陷。

遭到誣陷的周亞夫冤枉無處訴,怒極。

另外,神算許負早年曾為周亞夫算過一卦,說他最終會餓死。

周亞夫於是就按照許負的預言,絕食,餓死自己,以示抗議。

過了五天,吐血而死。

周亞夫剛烈至此,寧死不失大英雄本色,千載之下,勃勃有生氣焉!

煮酒君
2019-03-07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很多古代君王對待功臣的態度。作為西漢第四位傑出皇帝漢景帝,在對待自己在位時期的最大功臣周亞夫時,最終還是選擇了這條“卸磨殺驢”的路。在周亞夫被殺的這件事上,誠然漢景帝要負很大的責任,但是作為被殺的周亞夫,同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從備受寵信到被疏遠、冷落、戲弄直至被害,其人生軌跡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其實周亞夫悲劇的人生早在他最輝煌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因為細柳營治軍一事,周亞夫得到了漢文帝的提拔。到了漢景帝時期,“削藩”一事引得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發動了“清君側,誅晁錯”的叛亂,史稱“七國之亂”。為了平息這場叛亂,漢景帝無奈之下殺掉了獻“削藩”之策的晁錯,但仍無法平息叛亂。最終漢景帝決定按照文帝生前遺囑起用周亞夫討伐叛軍。

周亞夫不負漢景帝所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平息了叛亂。因平定“七國之亂”有功,周亞夫先後被封為太尉、丞相,深得景帝的器重,此時的周亞夫可謂是達到了人生頂峰。但也正是在平亂過程中,因沒及時救援樑國,他無意間與樑王劉武結下了仇恨。後來樑王劉武每次去京城朝見天子,“常與太后言條侯(周亞夫)之短”。正是與樑王結下的這一個仇恨,為周亞夫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在竇太后心中,樑王劉武的分量比起漢景帝劉啟還重。周亞夫得罪了樑王,相當於是得罪了竇太后。所以即便是周亞夫有再大的功勞,也早已在竇太后心裡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恰恰在這個時候,周亞夫還因為自己生性耿直的性格得罪了漢景帝跟竇太后。

景帝七年,景帝想要廢掉太子劉榮,改立其他皇子為太子,便找來了周亞夫商議對策。周亞夫認為廢長立幼不合祖制,勸誡景帝不要那樣做。其實在漢景帝的內心早已經下定決心另立太子,之所以找來周亞夫商議,不過是找一個理由罷了,沒想到周亞夫這麼不識趣。正是如此惹得景帝怒不可遏,言稱自己的家事不容外人插手。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中元三年,竇太后想要讓景帝封王信(王皇后兄長)為侯,漢景帝沒有同意。在竇太后的步步緊逼下,提出了找周亞夫商量藉此應付竇太后。漢景帝之所以要將周亞夫搬出來,是因為周亞夫敢於直言,肯定表示反對,這樣就可以將竇太后的怨恨轉嫁至周亞夫身上。果然不出所料,周亞夫以漢高祖曾與諸大臣歃血定下的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為由反對此事。竇太后聽到周亞夫對王信封侯的意見後,立即火冒三丈,認為周亞夫可惡至極,周亞夫由此得罪了竇太后,同時也得罪了王信和王皇后。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在這之後周亞夫又因為反對漢景帝封歸順漢朝的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為侯一事,再一次得罪了漢景帝。這君臣二人日漸疏遠,矛盾重重。此時周亞夫才深感自身處境不妙,便稱病辭職。雖然君臣二人矛盾重重,但畢竟周亞夫還是有一定能力的。此時的漢景帝也在考慮是否讓周亞夫輔佐幼主,便安排了一場宮廷宴會。

在宴會上,漢景帝故意給了周亞夫一大塊肉,並授予下人不要配筷子。周亞夫見狀大怒,隨即向侍者要餐具。早就注意他一舉一動的漢景帝,這時笑著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滿意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也知道景帝不高興了,十分不情願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讓他起身,他立即站起來,徑直走出了宮門。這樣目無君上的行為,徹底激怒了漢景帝。隨後漢景帝借周亞夫兒子私造盔甲一事,將周亞夫逮捕入獄。對私造盔甲一事毫不知情的周亞夫無法忍受人格屈辱,便絕食而死,史載“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其實縱觀周亞夫的一生,特別是他最終的死亡。糾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自身耿直的性格,以及“謀國不謀身”的做事風格,無論是在廢太子一事,還是在封侯一事上,周亞夫想到的都是國家的利益,絲毫沒有想過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會得罪皇帝、得罪太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漢景帝狹隘的心胸,同樣是為國頂撞自己。漢文帝在細柳營一事上,不僅沒有怪罪周亞夫,還提拔了他;漢景帝則是因為廢太子一事,大發雷霆、日漸疏遠。

每日趣评
2019-12-18

漢景帝在位只有16年,在這十六年當中,國家動盪不堪。如果他真的是明君,那麼名臣晁錯就不會被腰斬。所以說,漢景帝是個軟弱的帝王,而正是因為漢景帝軟弱,所以他害怕性格強勢的周亞夫。那麼周亞夫是怎麼被漢景帝逼死的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首先,周亞夫之死是有事前預兆的。當週亞夫還是河東郡守的時候,他碰到一個女相士許負,許負對他說:我看你的面相,簡直貴不可言。三年之後可以封侯,再八年之後拜相。可惜的是,再九年之後會餓死。

許負相之,曰:「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貴重矣,於人臣無兩。其後九歲而君餓死。」

周亞夫心裡想:簡直是胡扯。為什麼呢?當時其父周勃為丞相,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周勝之,小兒子周亞夫。周勃死後周勝之繼承了爵位,成為候爵,自己就是個郡守,怎麼可能封爵呢?誰知道,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怎麼回事呢?

三年後,周勝之因為殺人而被剝奪爵位,其爵位由周亞夫繼任。第一步,封侯實現了。那麼拜相是怎麼回事呢?最後為什麼會被逼餓死呢?

文帝后期,匈奴時常兵犯邊陲,為了拱衛京師,漢文帝派宗正劉禮駐軍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軍在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則駐軍在細柳。後漢文帝親自巡視各軍,結果讓人詫異。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漢文帝來到劉禮、徐厲軍營時,可以驅車直入,兩人也慌得趕緊出營跪拜。但是當漢文帝來到周亞夫軍營時,卻受到了營衛的攔截,營衛高聲說道: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沒有辦法,漢文帝只有派使者進去通報,這時周亞夫才命令開門。

皇帝的車駕不僅沒有軍令進不了門,進去後還不得在軍營中疾馳。沒有辦法,駕車之人只有牽著馬徐徐前進。等來到軍帳前,周亞夫以軍禮相見,不跪拜,漢文帝感嘆周亞夫治軍之言,大大的誇獎了他。漢文帝喜歡這樣的人,漢景帝就不一定了,為什麼呢?

漢文帝臨死時告訴太子劉啟:以後朝廷有急,可以依賴周亞夫。劉啟記住了這句話,但是他卻不瞭解周亞夫。因此才導致了君臣之間隔閡的開始。

漢景帝劉啟繼位後,升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後來,劉啟採納名臣晁錯的建議,大面積削藩,最終導致了七國叛亂。

當時,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其中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是叛亂的中堅力量。為什麼呢?

劉濞坐擁三郡五十三城,煮海為鹽,仰山鑄銅,因此相當富有。劉戊在薄太后喪葬期間,不守規定,歡歌燕舞,因此被朝廷歸罪。吳、楚相鄰,劉濞於是勾結劉戊,共同起兵。其他人都是被朝廷分隔齊地之後的諸侯,實力很弱。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吳、楚兵匯合後揮軍西進,在樑國遭遇到漢景帝親弟弟樑王劉武的阻擊。吳、楚聯軍有三十多萬,劉武遭遇到空前的壓力,無奈寫信向朝廷求援。於是漢景帝在誅殺晁錯無效後,無奈選擇了發兵。

漢景帝任命升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主力前去幫助樑王平叛。這時周亞夫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周亞夫認為:敵軍人數眾多,自起兵以來攻無不克,氣勢正盛。因此,不能與之對敵,應該挫其銳氣,斷其糧道,然後再逐一消滅。漢景帝答應了,但是隨之又反悔了。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周亞夫率軍出武關,來到洛陽,這時距樑國已經很近了。但是周亞夫沒有前往助戰,而是東進來到昌邑,隨之紮下營盤,觀望戰爭態勢。

此時,樑王劉武很氣憤。如果不是樑國堅守,恐怕叛軍早就西進攻入武關了。朝廷派你周亞夫過來支援,你卻站在一旁看笑話。於是,劉武給漢景帝寫信,請求派周亞夫救援。

劉武是漢景帝的親弟弟,又是竇太后最小的兒子,因此,迫於竇太后的壓力和劉武的請求,漢景帝給周亞夫下昭,讓他去支援樑國。但是周亞夫按照原先的佈置,一動不動。最後,劉武無奈派韓安國與張羽為將軍拼命抵抗,算是穩住了局勢。

後周亞夫派兵襲擊叛軍糧道,叛軍糧道被斷,進攻周亞夫軍營又失敗,於是潰敗而去。周亞夫隨之率軍追擊,徹底擊潰了叛軍。最後論軍功,周亞夫和樑王劉武兩人其實不相上下,但是此一戰後,兩人開始有了矛盾。而周亞夫最後被逼而死也有劉武的因素,怎麼回事呢?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七國之亂平叛後,漢景帝升周亞夫為丞相,這樣的話八年後拜相又實現了。那九年後餓死又是怎麼回事呢?

前面說了,因為七國之亂平叛的事情,周亞夫得罪了劉武,因此每逢劉武見到漢景帝,都要說幾句周亞夫的壞話。這些話的核心意思就是周亞夫太盛氣凌人,不把皇帝的旨意放到眼裡。一開始,漢景帝沒覺得什麼,慢慢的卻發現,好像是這麼回事。那麼為什麼呢?

漢景帝因為討厭慄姬,所以打算廢了慄太子劉榮。此時朝廷大臣幾乎都知道漢景帝喜歡夫人王娡和其兒子膠東王(漢武帝)劉徹,因此大家都不做聲。當漢景帝去詢問周亞夫意見時,周亞夫以太子無錯為由拒絕廢立,還據理力爭,惹得漢景帝大怒。最後漢景帝沒有聽周亞夫的,依舊廢了慄太子。

後來,匈奴將軍唯許盧叛降西漢,漢景帝很高興,準備封他們為候,以引誘其他匈奴將領也歸附。但是周亞夫表示了反對,他說:如果給那些叛變之將封侯,那麼我們以後如何對待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漢景帝依然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封了唯許盧他們為候。周亞夫很生氣,提出辭職,漢景帝準了。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過了一段時間,漢景帝宴請眾臣,故意請周亞夫前來,看他是否還在生氣。周亞夫來之後,漢景帝悄悄讓人不要給周亞夫的位子上放置筷子,只放置大塊的肉。後周亞夫索要筷子,漢景帝揶揄道:難道有肉還不知足嗎?周亞夫看出皇帝的意思,於是跪謝之後怏怏而去。漢景帝喃喃自語道:像他這樣的人,難道還指望他輔佐幼主嗎?

這其實就是兩人之間最大的矛盾,周亞夫性格強勢,而漢景帝性格懦弱,因此兩人不和。而漢景帝擔心自己百年後,年幼的繼承人被周亞夫這個強人所欺負,所以從此以後不再起用他。但是隨後的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怎麼回事呢?

周亞夫的兒子出於好心,買了五百個朝廷違禁品甲盾,為的是以後周亞夫下葬時使用。誰知道因為剋扣僱傭工的工資,被僱傭工揭發,說周亞夫涉嫌謀反。於是漢景帝派人前來調查,周亞夫拒絕承認。

此事交給廷尉後,廷尉親自審問周亞夫,此時就不是就事論事了,而是變成了故意為難。廷尉說:你為什麼要謀反。周亞夫說根本沒有這回事,買甲盾是為了下葬用。廷尉冷笑一聲,說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想在地下謀反吧。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看出廷尉是故意的,於是拒絕再說話。後周亞夫被關進大牢,絕食五天餓死。九年後餓死又成功應驗,你說巧不巧?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漢景帝不算是一個明君,他錯殺晁錯就是例證,而因為忌憚周亞夫強勢的性格逼死周亞夫也是例證。周亞夫被逼死不在於周亞夫太強勢,而在於漢景帝沒有寬闊的胸懷。你說呢?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草堂有春色
2019-02-04

說漢景帝明君,是說他對老百姓對自己還算是有點交待,秉承了漢文帝的與民生息的基本國策,讓漢朝的經濟得以發展,給了漢武帝開疆拓土堅實基礎。而對於晁錯、周亞夫這些功臣的所為,我只能說劉啟真是一個薄倖寡恩之人!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漢景帝劉啟



周亞夫之死,死於君臣之間的權利平衡,死於功高震主又讓皇帝不安的耿直個性。“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周亞夫,寬容大度的漢文帝對此是大加讚賞,但是這種“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天子詔令”的名將風格,實在是犯了帝王的大忌,而漢文帝的作為真的是夠的上明君所為,在臨死前還不忘告誡太子劉啟:“國家若有急難,周亞夫可擔大任。”識人之明可見一斑!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在漢景帝時期,因為平定七國之亂,受到漢景帝劉啟的器重,在漢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之後發生的幾件事,讓漢景帝很不爽!

  1. 第一件是劉啟想廢太子劉榮,被周亞夫投了反對票。
  2. 第二件是竇太后想讓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也被周亞夫投了反對票,雖然景帝也不願意封王信為侯,可是這個鍋卻讓周亞夫去背,說這事不同意的人是大臣周亞夫他們,我也沒辦法啊!讓本來就對周亞夫不感冒的竇太后更對周亞夫沒好感。
  3. 第三件是匈奴將軍來降,景帝很高興,就想封這些人為侯,周亞夫又跳出來說:“這可不行,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以後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漢景帝很不高興,沒聽周亞夫的,還是封了這些來降匈奴將軍們為侯,周亞夫很失落,耿直BOY受了傷,就託病辭了職,這讓漢景帝劉啟對周亞夫的印象壞透了!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
後來,漢景帝想試試周亞夫的脾氣改了沒有,就設了一個飯局,請周亞夫吃飯,故意上了一塊大肉,不給筷子,周亞夫以為負責酒席的官員失誤所致,臉上顯露不悅之色,向他們要筷子,景帝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周亞夫聽出其中譏諷之意,於是免冠告罪請退,景帝才說一個“起”字,周亞夫就站起來,轉身怒衝衝的走了,景帝望著周亞夫離去的背影,說道:“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非少主臣”讓周亞夫埋下了殺身之禍,此時的太子已經是劉徹,周亞夫曾經反對廢原太子劉榮,所以看到怏怏而去的周亞夫,漢景帝的心裡肯定想著此人不可能會聽從他的安排、以後會盡心輔佐少主劉徹啊!當一個功高震主、名盛一時卻又讓皇帝覺得難以掌控、心懷顧忌的武將,其實他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為了給太子劉徹掃清道路,漢景帝抓了周亞夫一個把柄,最終逼死了周亞夫!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陵園

對於周亞夫的死,司馬遷說他:“足已不學,守節不遜。”不夠謙遜,最終給自己帶來了無可挽回的結局!

历史哨声
2019-01-26

公元前143年,周亞夫在獄中絕食自殺;公元前141年,16歲的漢武帝即位。具有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為什麼無法跨過2年去輔助16歲的漢武帝呢?漢景帝的話說明了一切:

“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漢景帝在自己死前打擊周亞夫的原因就是——不讓周亞夫成為漢武帝的大臣!

漢文帝死時,叮囑漢景帝要重用周亞夫。漢景帝老時,因為周亞夫和他的政見不同,加上週亞夫的態度不夠恭敬,就擔心:

周亞夫對待自己尚且如此不尊重,自己死後對待漢武帝就更不尊重。

這就是漢景帝所說“怏怏者非少主臣”的意思。

當然漢景帝只是想找點周亞夫的錯,從而有理由不讓周亞夫輔佐漢武帝,避免漢武帝被架空,並無殺周亞夫的意思。但周亞夫態度非常強硬,一心表明自己沒有錯,最後因為驕傲而自殺。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案完全是周亞夫驕傲不配合造成的

1、取庸上告周亞夫父子買天子才能用的器物,漢景帝派遣人去責備周亞夫,周亞夫一言不發,不做辯解,不給漢景帝面子,激怒漢景帝,將周亞夫下獄;

2、周亞夫被捕時,就想要自殺,最後被周亞夫夫人阻攔;

3、周亞夫在入獄後對於審訊的官吏完全不配合,導致“吏侵之益急”。這和周勃入獄和審訊官吏配合完全不同。

周勃在出獄說的一句話完全表達了他和審訊官吏的配合:

“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漢文帝打擊周勃,是因為周勃是西漢功臣集團的代表,是漢文帝鞏固地位必須打擊的對象。在周勃服軟配後後,漢文帝就赦免了周勃。

漢景帝打擊周亞夫,是因為周亞夫功高的二朝老臣,一旦輔佐漢武帝,三朝老臣隨時可以否決漢武帝任何意見,漢武帝會完全被周亞夫架空。漢景帝只是找個周亞夫的錯,以此不給周亞夫輔佐漢武帝的機會。但周亞夫死守驕傲,寧願高傲的死。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清水空流
2020-01-01

應該說,漢景帝總體來說還算可以。算是一代明君。周亞夫被逼而死,不能都怨到漢景帝身上。天家無情。帝王無恩。我們在這方面苛責漢景帝有些‘’不公‘’。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實際上週亞夫被逼而死的最大原因就是在於政治利益分配上,與漢景帝產生了巨大分歧(李開元先生對此有著詳細地論述)。周亞夫作為軍功集團和開國功勳集團的受益者和代表。自然反對漢景帝對文官集團和新興利益集團的扶持和重用。而站在漢景帝這邊來看,地方諸侯王國和功勳集團是舊有勢力的代表。而他們的存在嚴重地阻礙了國家的發展。漢景帝時期宗室諸侯王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而功勳集團的問題就此凸現出來。

但周亞夫試圖阻止漢景帝扶持新文官體系上臺,發揮主導作用。實際上就是制衡皇權控制一切,阻止新興的附屬於皇權之下的新利益集團形成,尤其是阻止皇后之兄無功封侯。再就是匈奴單于歸降封侯。引發漢景帝的強烈不滿,最終被排擠出朝廷,受辱而終死。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堂堂一代名將,當朝宰相被一個“欲反地下”的莫須有罪名下獄被逼而死,足見帝王的冷酷無情。 周亞夫的崛起和覆滅,是漢朝功勳集團的最後一搏。再無崛起。在他之後漢初功勳集團逐漸退出政治舞臺。周亞夫不知進退,跟皇帝講道理。實在是太‘’跋扈‘’。漢文帝能把周亞夫留給兒子漢景帝用。但漢景帝卻覺得周亞夫桀驁不馴 只能給兒子帶領來了災禍,甚至造反。反正是帝王嘴大。說什麼都對。性格上的缺失也註定了周亞夫的死期。細柳營之事,往好裡說是會帶兵。實際上卻是做事太‘’原則‘’不知進退‘’。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當然,這裡也有漢景帝用刻薄寡恩的一面來,吳王劉濞的兒子怎麼死的,晁錯被故意誅殺,慄太子劉榮怎麼死的,從這些地方也可以看出溫情面紗下面最殘忍的一面。這也是封建制度的必然,,他的江山需要周亞夫平定自家人的叛亂;平定過後,景帝氣憤他對樑王見死不救。景帝又擔心周亞夫危及自己的後代。這其實就是不自信,是封建時代帝王的必然反應。。 因而,功臣的死是必然的。帝王都說愛惜人才,但關鍵時刻還是覺得奴才好用。

既要周亞夫戰功赫赫,又要周亞夫廉潔自律,還要胸襟開闊,知進退。明事理。封建帝王的要求實在是讓忠臣為難。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希望星晨58298869
2019-12-30

漢景帝是個有作為的“二桿子”,儘管歷史上沒有“明君”的頭銜,沒多少歌功頌德的評價,死後無任何“捧死人骨頭”的廟號,但不能說明他平庸無能。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個人認為:任何歷史人物的讚揚與貶抑都要看當時的時代背景!為了社稷江山,為了既得利益,為了個人形象(都是人,你要設身處地,這無可厚非),他有些刻薄寡恩、不懂隨機應變、缺少劉備的虛偽、不願逢場作戲!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晁錯腳踏實地,繼承與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堅定主張“納粟受爵”、鼓勵農耕、發展經濟。在抵禦匈奴侵略的問題上,倡導“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積極防禦匈奴肆意掠奪。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政治上,主力“削藩”,收回諸侯王的政治特權,鞏固中央君主集權;為此損害了各諸侯王的利益,吳王劉濞等七國諸侯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武力判亂,猶豫不決的漢景帝為息事寧人,私下聽從了袁盎的建議,設計在東市腰斬了蹶功甚偉的“改革先鋒”晁錯。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其實,七國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劉濞並不理會漢景帝的“壯士斷腕”,人家有更高的追求,還要九五至尊的寶座以雄霸天下!漢景帝被逼無奈,在倉促中啟用了周亞夫(周勃的第二個兒子)平叛。周亞夫憑耿耿忠心、崇高的威望、出色的指揮能力很快平息了“七國之亂”!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儘管是一芥武夫,但因平叛中創立的功勳,周升職為宰相,這一切是漢景帝親自下令操作的結果;但景帝還是懷疑猜忌他,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景帝故意不給周亞夫擺筷子,周亞夫是坦率的人,沒多想就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卻說:“難道你還不感到滿意嗎?”,周亞夫只好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個“起”,羞愧難當的他馬上站起來,自己走了,景帝嘆息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身經百戰的周亞夫逐漸老去,兒子周陽私自購買了五百套盔甲,準備為父親百年後陪葬時用;有人告發了他,漢景帝則下令:立即把周亞夫逮捕審問,而且暗中指使廷尉傳話周亞夫:“縱使生前天上不反,死後也會在地下謀反“的話。 周亞夫如醍醐灌頂,明白“最是無情帝王家”,深知自己“在劫難逃”!便於獄中絕食五天而死。

一代明君漢景帝,為何非要逼死周亞夫?
周亞夫為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漢景帝之所以逼死他,是多疑、猜忌、試探的個性使然,作為政治人物,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味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