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46歲手藝人,生意慘淡,卻堅持每天從早忙到晚,只為一顆繼承的心
文東紀實影像
1/11 宋師傅是一名“鐵器”手藝人,今年46歲,從事這項工作20多年,而他的這家店鋪在蚌埠當地已有60多年的歷史。建國後不久,他的爺爺便從事這門手藝,後傳給他父親,父親再傳給他,祖孫三代人都以此為生。但在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他的這門老手藝依舊在做。
2/11 宋師傅告訴攝影師說,在他父親和爺爺那一代,鐵器是老百姓特別熱衷的家庭生活物件。但傳到他手裡的時候,剛開始那幾年生意還不錯,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鐵器的銷量一天不如一天,但他依舊每天從早忙到晚。
3/11 宋家鐵器幾乎純手工製作,除了鐵皮折彎或大面積切割時才會用到壓板機,其他環節一律手工。圖為宋師傅在給鐵皮摺痕。
4/11 小面積的切割或修剪,宋師傅依舊使用的剪刀。這個環節相當重要,是器物成型前的裁剪工序,靠得全是手藝人的經驗。
5/11 裁剪完以後,宋師傅會對器物部件進行邊角的敲打,以達到成型前的工序需要。所有操作他都使用一根木棍來完成,沒有現代機械輔助。
6/11 今天他要做的是一個灑水桶,桶底和桶身除了通過折彎咬合以外,還得焊接。而宋師傅的焊接手法與往常我們見到的不同,他使用的一個火鉗,一個碳爐,還有一根錫條。
7/11 宋師傅先將一個鐵塊在炭火中燒至通紅,然後用火鉗夾住燙化錫條,之後焊在桶壁和底部的接縫處。這便是傳統手法中的錫焊,與氬弧焊等焊接方法不同,宋師傅說做鐵桶唯有這種老手法最好,桶可以使用很多年而不漏。
8/11 一旁宋師傅的母親則在做桶箍,這個部件是為了增加桶的牢固性,延長桶的壽命。全部的製作環節,都是手工敲打。
9/11 在宋師傅的店裡,我們能看到各式的水桶和容器,這些都是他和母親手工打造出來的。在上世紀,這些東西常見於普通百姓人家,可如今用之極少。
10/11 宋師傅說,製作這樣一個灑水桶的時間一般在3個小時左右,每天也只能做2到3個,售價為八九十元,顧客多為中老年人,常常很多天都沒有生意。只因是自家老店,不用出房租,才得以生存。
11/11 這門手藝傳到宋師傅手上是第三代,後無傳人。他說,賺不到什麼錢,因此沒人學習。而他覺得自己繼承了這家店和這門手藝扔了挺可惜,因此,只能繼續堅持做下去,直到做不動的那一天。
2019-08-30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