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蘇軾關係如何?

他們是同時代人,又同為“唐宋八大家”,關係如何呢?
1 個回答

 蘇王之間的政治交往、私人交往和學術交往三個方面。  在政治關係上,蘇軾起先反對王安石變科舉,繼而反對王安石變法,因而被貶。被貶之後,他又寫了不少政治詩來諷刺新政。而後王安石失勢,司馬光當權,欲全部廢除新法,而蘇東坡又主張對新法“較量利害,參用所長”,以致又被―貶再貶,流落嶺南海南。對於王安石―蘇東坡是“對立”的,還是“持平‘’的?是政治上的對立,還是個人之間的思想?  有人認為,蘇軾之於王安石,“不在法而在人”蘇軾有一首題為《山村》的詩,其中有兩句:“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意思是說,由於王安石的“均輸法,食鹽買賣由國家統一經營,山村之民,由於供應不上,吃不上鹽了,這便是諷刺“均輸法”。鄧之誠先生在《中華二千年史》中說:“按均輸法,於物價調節最有關係,且為劉晏成法,論者亦攻之不已;以為擾民,其意不在法而在人可知。其攻擊最力者,為蘇軾兄弟。”然而有人綜合考察了蘇東坡的為人,根據他在王安石與司馬光之間兩頭捱打的事實,認為蘇東坡“非隨時上下人也”。(劉安世《元城語錄》這倒是說蘇東坡在政治上是以“持平”態度出現的,並不是個人之間的恩怨。據1962年在湖北對蘇軾反對王安石變法問題的討論會看來,少數人認為“王安石的變法是代表中小地主階級的利益",而“蘇軾卻替統治階級說話,反對變法;大部分人則認為,蘇王之爭是屬於“認識和方法上的分歧”。也有人認為:“蘇王交惡的主要原因,是雙方政治見解的不同,整個說來,在蘇王的爭論中,蘇是偏於保守的”綜合來考察,由宋到清,大體是抑王揚蘇,而現代人則相反,是抑蘇揚王。象林語堂那樣極力貶斥王安石,即使在保守封閉的封建社會,也是少見的。  就王安石方面來看,還很少有材料說到是王安石與蘇武過不去,據《宋史》與《宋元學案》載。有兩次王安石欲治蘇軾,但都較輕,看不出是洩私憤來,至於御史臺之獄,卻是呂惠卿、舒檀輩搞的。他們雖然也是新黨,但他們給黨營私,與銳意改革的王安石不可同日而語。至於王安石,即令他的政敵司馬光亦說;“介甫(王安石的字)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宋史·王安石傳》也說:"安石與(司馬)光素厚。"在變法上,司馬光卻是王安石景激烈的反對派。由此也許可以想見蘇王關係之一斑。  在私人交往上,蘇東坡從御史臺之獄出來後,到黃州做了4年零2個月的團練副使,之後往汝州,途經金陵,與退職在家的王安石相會,共覽江山之勝。據朱弁《曲洧舊聞》載:“東坡自黃徙妝,過金陵,荊公好服乘驢謁於舟次。東坡不冠而迎揖曰:·軾今日敢以野服見大丞相!·荊公笑曰;·禮豈為我輩設哉!東坡曰:“軾亦自知,相公門下用軾不著。,荊公無語,乃相招遊蔣山"又,蔡倏《西情詩話》雲:“元豐網,王文公在金陵,東坡自黃北遷,日與公遊,盡論古昔文字。"《宋史》也有類似的記載,蘇王一見,談笑風生,樂而忘返。以致東坡之後有“從公已覺十年遲“之嘆。看樣子;這次相會,使他們有所溝通。但王安石謝世後,蘇軾替哲宗小皇帝撰寫了首《王安石贈太傅》的“制詞”,南宋初年的郎曄說:”此雖褒詞,然其言皆有微意"。蘇又作有《呂惠卿責授建寧軍節度副使》的·制詞”,其中除兩句以外“都是把王安石包括在內加以指斥的,據此,蘇王之間的政治對立似乎並未消除。  在文學於與學術關係上,據野史小說記載,蘇東坡很有些小視王安石。王安石詠菊詩有‘’昨夜西風過國森林,吹落黃花遍地金”,蘇軾說“老夫糊塗?春花凋謝,菊花怎麼會零落呢?便續了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字說》謂“坡者,土之皮也",蘇以“滑者,水之骨也”來反脣相譏。不過,對於《字說》的語源研究不滿意的,還大有人在。王安石說“詩字從言從寺,法度之言也”,駁者則說,那麼‘’侍者,法度之人;峙者,法度之山;痔者,法度之病也”顯然,這樣解字,是很牽強的。因此有人認為問題的確出在《字說》本身,倒並不是蘇跟王過不去。而更多的佚聞,反映的是蘇王之間的互相欽慕。如在金陵他們“盡論古昔文字”,王安石嘆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蘇亦說:“王氏之文未必不佳”王讀蘇東坡的“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撫幾而嘆:“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一句。”蘇讀王安石的《金陵懷古》詞也極口稱揚:“此老乃野狐精也”當今學者王季思先生曾說:“蘇軾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但是他們在文學上卻互相欽佩”不久之後,卻又說:“蘇軾在詩文裡攻擊王安石的地方非常多,難道這樣一次會見就表現了他們的愛才服善嗎?”―人之言,前後相抵,雖有原因,但蘇王關係之微妙,不是很有意思嗎?  
評論
47 9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