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馬未都談龍紋|橫河跨海—兩宋及遼金
文藏
1/8 先秦諸子百家之後,至宋再次形成學術高峰,大家輩出。然而有宋一代一直受制於北方遊牧民族,北宋與遼、西夏;南宋與金、元長期對峙衝撞;民族文化也在不停地衝撞中最終形成了漢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龍紋此時成長得十分具體。(宋 磁州窯龍紋梅瓶 日本白鶴美術館藏)
2/8 這兩瓶尺寸較大,均飾獨龍一隻,充盈畫面,異常醒目。龍體態粗壯,一反漢唐靈動之風,給人以不是遠去而是撲面而來的厚重感,這種厚重感僅在北宋時期磁州窯作品上曇花一現,存世量極少。(宋 磁州窯龍紋長頸撇口瓶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3/8 與此類作品參照的還有河南扒村窯的龍紋梅瓶,龍紋非常接近,只是前者龍紋之下有“正八”兩字。龍紋姿態詭異,與眾不同,有向天升爬之勢。正八為佛教中八正道,即正見、正思 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金 黑釉「正八」龍紋梅瓶 上海博物館藏)
4/8 此龍紋與磁州窯異父同母,體態相同,只是細節有所差別,為宋龍造型極好例證。(金 黑釉龍紋梅瓶 觀復博物館藏)
5/8 遼代瓷器上龍紋罕見,這是一個謎。遼代其他材質文物龍紋卻比比皆是,如耶律羽之墓出土的萬歲臺龍紋銀鎏金硯臺及盒,海水層層波濤鋪底,一立龍躍出水面,曲身回首,前肢張開,遠處高山紅日(遼「萬歲臺」金花銀硯盒 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6/8 而遼瓷上的龍紋在故宮博物院藏遼三彩龍紋盤上偶見,態勢一致,但工藝卻遜一籌,顯得漫不經心。在遼的金屬工藝上,尤其貴金屬 作品呈現龍紋,表明遼代貴族對龍的態度。(遼 三彩刻畫花龍紋盤 遼 故宮博物院藏)
7/8 觀復博物館所藏金代定窯印花龍紋盤與上海博物館同類藏品近同。此龍紋保留了北宋粗碩的總體態勢,但身形已趨向於健美,依然是獨角三爪,依然是密佈細鱗,依然是鬣毛如旗,圖案化的佈局讓龍紋開始走向裝飾化的成熟。(金 定窯印花龍紋盤 觀復博物館藏)
8/8 專注於文化收藏領域的新媒體
2017-04-24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