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晚清上色老照片:黃浦江面停滿漁船,清漪園燒燬前的模樣
不二書老照片
1/8 今天為各位讀者朋友們分享的這一組圖組,是來自於晚清時期的上色老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可以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影像。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前的清漪園,照片中為坐落在萬壽山的寶雲閣,寶雲閣建於乾隆二十年,通體為銅製打造,從而在英法聯軍焚燒清漪園時得以倖存。但在第二次劫難中,寶雲閣內的銅製佛像均被搶掠一空。
2/8 照片拍攝於晚清時期,上海黃浦江上的漁船和渡輪,上海自開埠之後,經濟迅速崛起。這一期間因為外商的進入,對上海的整體經濟影響極大,但要說明的是,儘管當時上海越來越繁華,但是得到利益的卻是居住上海的外國人。這從當時上海的城市風貌也能夠看出來,外國的租界內一片高樓大廈,而其餘地方則依舊屬於落後的貧民區。
3/8 照片拍攝於晚清時期,上海內河岸邊停靠著的漁船,由於水域發達,從而促進了漁民業的發展。大量居住在河流兩岸的居民們,靠著打魚為生,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便是這個道理。
4/8 照片拍攝於晚清時期,上海外白渡橋舊影,外白渡橋又被稱之為花園橋,由於其處於英租界之內,從而英國人以倫敦的花園橋為其命名。該橋始建於1908年,處於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界處,是上海著名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5/8 照片拍攝於晚清時期,上海火車站舊影,火車站出站口停靠著許多人力車,自人力車從東洋傳至中國,逐漸取代了轎子、牛馬成為了當時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
6/8 照片拍攝於晚清時期,上海法租界內的一個節日慶典,建築物均呈現的是法國風格,房頂上掛著法國的旗幟。
7/8 照片拍攝於清末時期,萬里長城的舊影,雖然照片中的長城段一處已經損毀,但依舊難掩其的壯麗之色。
8/8 照片拍攝於晚清時期,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舊影,十七孔橋尾連接昆明湖東岸與南湖島的一座長橋,始建於乾隆二十年,是當時中國最長的一座石橋,該橋由十七個孔所組成,是古代建橋史上的偉大傑作。
2018-12-15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