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

新廣網 2017-04-28

4月26日上午,雲南省紅河縣“開秧門”大型民俗活動暨第三屆紅河哈尼“多聲部”原生態展演活動在阿扎河鄉普春村委會隆重上演,當地哈尼族村民把“多聲部”、插秧山歌、民俗“長街宴”等傳統的民風民俗呈現在四方遊客面前。

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

據悉,每年春耕開始時,紅河縣阿扎河普春的哈尼人都會在梯田上舉行“開秧門”祭祀儀式。“開秧門”是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哈尼語稱“卡窩棚”)。每年插秧的頭一天叫“開秧門”,這天,哈尼寨子裡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帶上好酒好菜和用黃花染成的糯米飯來到田間,聚在一起,插秧時唱歌,休息時跳舞,祈福豐收。

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

在哈尼族的耕作文化中,有句“不跳樂作穀子不飽滿,不跳樂作寨子不熱鬧”,在哈尼人的心中,如果“開秧門”的時候不唱不跳,來年是不會豐收的。哈尼族“多聲部”音樂就是在這樣平凡的耕作中創造並流傳下來,在這個時節,男女老少,只要第一次聽到布穀鳥的鳴啼聲,人人都要報以一聲“我聽見了”的回答,可使勤勞善良的哈尼族農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使人終年和平康泰。

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

當天,在“多聲部”的伴奏下,寨中老人或有威望的人先拔下第一把秧,預祝豐收,然後人們便開始下田拔秧栽秧。青年男女邊栽秧邊對歌,互相比賽,老人、兒童在田邊助興,以歡度一年一度的“開秧門”節。參演的哈尼人均是紅河縣阿扎河鄉普春村的村民,在插秧前舉行隆重的歌舞展演與開秧儀式,迎接一年栽秧時節的到來。他們用傳統自制的笛子、三絃、門琶作樂器,用棕櫚葉做道具,即興唱起了栽秧山歌,跳起了哈尼民間歌舞,展現了哈尼人歷史悠久的梯田農耕文化。

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

長期研究哈尼族“多聲部”音樂,現已退休回鄉的原雲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白學光告訴記者:哈尼族“多聲部”音樂是哈尼族祖先在梯田中耕作中創造並流傳下來。以歌頌勞動、祈福豐收、讚美愛情、謳歌山野為主要內容,通過唱、跳、彈等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哈尼族的日常生活。

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

哈尼多聲部如今認證的有10個聲部,是世界罕見的民族民間歌種,民歌合唱隊曾多次應邀到省內外及英國、荷蘭、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大受觀眾歡迎叫絕。

紅河縣阿扎河歡歌熱舞“開秧門”

記者 王躍 攝影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