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160億市值蒸發,爭議半價股權激勵方案遭投資人怒懟,對此你怎麼看?

8 個回答
凯恩斯
2019-08-08

事不難理解,但是角度不同,大約分析出的結果也有所不同。股東當然不希望伊利侵佔自己的利益去補貼員工,而員工應該是十分開心的。

伊利發生了什麼?去年的確錯判過一段時間的伊利,原因是因為我看到伊利財務報表中現金很高,而短期借款金額也很高(存貸雙高且有比較久的歷史)。這個方法讓我躲過很多的雷,但是錯判了伊利。後來幾個月後我們糾正了這個看法。因為發現伊利是想要用現金回購股票,而用短期借款維持現金流。

對於消費類企業,如果行業進入了末端,那麼回購註銷往往是合理的。

事不難理解,但是角度不同,大約分析出的結果也有所不同。股東當然不希望伊利侵佔自己的利益去補貼員工,而員工應該是十分開心的。

伊利發生了什麼?去年的確錯判過一段時間的伊利,原因是因為我看到伊利財務報表中現金很高,而短期借款金額也很高(存貸雙高且有比較久的歷史)。這個方法讓我躲過很多的雷,但是錯判了伊利。後來幾個月後我們糾正了這個看法。因為發現伊利是想要用現金回購股票,而用短期借款維持現金流。

對於消費類企業,如果行業進入了末端,那麼回購註銷往往是合理的。

具體回購,當然更加複雜,總之,這個回購成本應該在30元左右。回購公告在今年4月,當時股價28左右,因為回購利好,伊利在7月份到34附近,回購大約耗資53億。而本次激勵方案的股票大約是1.8億股,如果按照成本換算,大約在29.44的回購成本。

8月5日晚,伊利突然拋出了公告,回購股權沒有用作註銷,而是用作激勵,股權激勵行權價格15.46元,分五年行權,每年解禁20%,每年的利潤目標分別以2019年為基數增長8%、18%、28%、38%、48%。淨資產收益率將維持在15%。而到今天,經歷過一輪殺跌的伊利股價為28.16,而昨天8月6日下跌之前的股價是29.29元。

也就是說,這些股票被作為激勵發放給了管理層。大家知道,回購註銷和回購激勵效果並不相同。對於股東整體,回購註銷屬於分紅,通過夠買的方式回收市場流動的股票,如果股票是一種融資,那麼回購就是歸還融資。但如果是買入股票用於激勵,那麼這就變成了一項企業未來費用,這些費用在未來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利潤,這樣,實際上是股東的利潤髮放給了管理層,用來激發他們未來的業績。如果是按照市場價格,這種騰挪利益是沒有問題的,買來多少,就按多少發放。但是如果是打折,其實就是讓全體股東為管理層發工資。這當然會引起投資人的不滿從而用腳投票。

綜合的看:伊利股份主業挺優秀的,但是這家企業是成熟期的企業,回購註銷比較合理,回購激勵容易促使管理層過度追逐短期效益。對於成熟消費類的上市公司,投資人一般希望穩定,而不是高增長。所以總體上,伊利的激勵計劃在股東這個方面看是減分的。當然,有人會強調伊利這類型的企業員工主觀能動性,但是這個打折價位還是太低,而回購價位太高。這樣股東權益流失過度。個人認為伊利在這個回購激勵出臺之後股票資產含量下降,應該已經被高估。

當然沒有太多對錯,決策要通過表決,這只是草案,也並沒有制度明確限制低價激勵。投資人只能用腳投票。

老金财经
2019-08-09

伊利股份一份股權激勵預案熱炸了鍋,這份預案名義上是股權激勵,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輸送的新玩法,所以這份股權激勵公告不被市場看法,引發伊利股份出現大跌,一日之間市值蒸發160多億元,對於這件事下面說說我個人看法。

首先來看看伊利股份的股權激勵預案,原先伊利股份公司為了維穩股價,為了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公司用現金通過二級市場31.67元回購回來,總共耗資約58億元。

伊利股份一份股權激勵預案熱炸了鍋,這份預案名義上是股權激勵,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輸送的新玩法,所以這份股權激勵公告不被市場看法,引發伊利股份出現大跌,一日之間市值蒸發160多億元,對於這件事下面說說我個人看法。

首先來看看伊利股份的股權激勵預案,原先伊利股份公司為了維穩股價,為了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公司用現金通過二級市場31.67元回購回來,總共耗資約58億元。

公司回購股份之後並沒有進行註銷,而且用來股權激勵,然後又便宜的轉個彎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以15.46元的價格給伊利股份員工!根據伊利股份昨日以28.16元收盤,以接受就是美股賺了近13元,總共股權激勵是約1.829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股權激勵後淨賺約24億,這對於股權激勵的人相當於天下掉餡餅了,對於他們就是等於撿錢了,但對於伊利22萬股東就是等於搶錢,明擺著利益輸送。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股份這份股權激勵的對象有474人,其中都是伊利股份的高管和管理層,基礎員工並沒有這種福利。董事長所獲得股份最高,一份股權激勵的利潤就相當於伊利股份董事長几十年的工資收入,這種股權激勵怎麼樣讓大中小股東服氣嗎?

最可笑的就是這份股權激勵考核的業績目標就是以2018年的淨利潤為基數,2019年的增速不低於8%,2020年不低18%,2021年28%,2022年38%,2023年48%,每年股權解禁20%的股份,5年之後股權激勵的所有股份全部解凍。根據伊利股份的盈利能力,這種業績考核未免也太容易實現了,這不就是明擺著公司的約24億元送給了這474名高管和管理層嗎?

伊利股份一份股權激勵預案熱炸了鍋,這份預案名義上是股權激勵,實際上就是一種利益輸送的新玩法,所以這份股權激勵公告不被市場看法,引發伊利股份出現大跌,一日之間市值蒸發160多億元,對於這件事下面說說我個人看法。

首先來看看伊利股份的股權激勵預案,原先伊利股份公司為了維穩股價,為了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公司用現金通過二級市場31.67元回購回來,總共耗資約58億元。

公司回購股份之後並沒有進行註銷,而且用來股權激勵,然後又便宜的轉個彎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以15.46元的價格給伊利股份員工!根據伊利股份昨日以28.16元收盤,以接受就是美股賺了近13元,總共股權激勵是約1.829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股權激勵後淨賺約24億,這對於股權激勵的人相當於天下掉餡餅了,對於他們就是等於撿錢了,但對於伊利22萬股東就是等於搶錢,明擺著利益輸送。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股份這份股權激勵的對象有474人,其中都是伊利股份的高管和管理層,基礎員工並沒有這種福利。董事長所獲得股份最高,一份股權激勵的利潤就相當於伊利股份董事長几十年的工資收入,這種股權激勵怎麼樣讓大中小股東服氣嗎?

最可笑的就是這份股權激勵考核的業績目標就是以2018年的淨利潤為基數,2019年的增速不低於8%,2020年不低18%,2021年28%,2022年38%,2023年48%,每年股權解禁20%的股份,5年之後股權激勵的所有股份全部解凍。根據伊利股份的盈利能力,這種業績考核未免也太容易實現了,這不就是明擺著公司的約24億元送給了這474名高管和管理層嗎?

綜合以上伊利股份的股權激勵預案的分析得出結論,這份股權激勵確實存在不合理,明顯的讓22萬投資者覺得這就是利益輸送,明顯的就是把公司的錢已經送給了伊利高管和管理層嗎?這不是利益輸送嗎?

所以一份被市場不看好,一份損害22萬股民投資者的股權激勵引發股價大跌,一日之間市值蒸發約160億元,最終損害的都是中小投資者利益,這種神操作算不算一場得不償失的買賣呢?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短线小作手
2019-08-08

股權激勵本來是好事,但是伊利的這次股權激勵,大部分投資人選擇用腳投票,當天伊利股價跌幅一度達到9%,成交金額高達57.88億元,市值蒸發超160億元。股民損失慘重。

股權激勵本來是好事,但是伊利的這次股權激勵,大部分投資人選擇用腳投票,當天伊利股價跌幅一度達到9%,成交金額高達57.88億元,市值蒸發超160億元。股民損失慘重。

細看該草案可以發現,本次激勵計劃主要面向董事和高管,涉及1.8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授予價格僅為15.46元/股。 要知道,伊利股份總市值高達1700多億,3%股本的激勵規模已經十分可觀。若按照昨日30.81元的收盤價計算,每股浮盈可以到15.35元,整體浮盈金額超過28億元

股權激勵本來是好事,但是伊利的這次股權激勵,大部分投資人選擇用腳投票,當天伊利股價跌幅一度達到9%,成交金額高達57.88億元,市值蒸發超160億元。股民損失慘重。

細看該草案可以發現,本次激勵計劃主要面向董事和高管,涉及1.8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授予價格僅為15.46元/股。 要知道,伊利股份總市值高達1700多億,3%股本的激勵規模已經十分可觀。若按照昨日30.81元的收盤價計算,每股浮盈可以到15.35元,整體浮盈金額超過28億元

這份看似激勵公司管理層的方案,實質授予價格不合理、解鎖條件難度太低,對中小股東不利。

那麼如此股權激勵,還不如叫股權獎勵才對。關鍵是獎勵了誰?當然是高管了。

看高管授予股權數量,根據草案,作為董事長的潘剛可以獲得6080萬股,佔總股本的比例接近1%,按照現在市值,高達17億元,而其實際支付成本只有9.4億(6080*15.46),等於工作五年“白拿”7.6億。其他高管如劉春海、趙成霞等也分別“白拿”1.27億元。

激勵辦法規定任何一名激勵對象通過全部在有效期內的股權激勵計劃獲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計未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要是沒有這條規定,潘剛估計3%的股份全拿了。

此外,伊利本身就是高管薪酬非常高的公司了,潘董事長2018年從伊利股份領取了1702.58萬元的薪酬。但是薪酬再高也有45%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擋著,還是股權激勵好,五年賺7.6億,每年1.52億,跟一千多萬的薪酬比起來,工資算個啥。

此外仔細閱讀此次股權激勵業績考核指標,伊利未來的的增速很有可能放緩。

最為投資者,我目前看清楚伊利未來會怎麼樣,作為一個小散,如果可以說髒話,我想說:潘剛,我去年買了個表!

马召軍
2019-08-08

8月6日,伊利股份開盤大跌遇9%,一度跌至27.8元,逼近跌停值。隨後一直在橫盤掃蕩。截至收盤,伊利股份報28.1元,股價跌幅8.8%,約蒸發165億市值。據此計算,相當於一天蒸發了66億盒售價為2.5元的伊利純牛奶。

此次伊利股價大幅下跌的原因,與8月5日公司發佈的一份公告,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脫不了關係。

伊利股份公告稱,擬向激勵對象授予1. 83億股限制性股票,約佔總股本的3%。激勵對象共計474人,授予價格為15.46元/股(8月5日收盤價30.81元/股)。

上述用於激勵的股票來自於公司的主動回購。上市公司總耗資57.93億元,而其回購均價高達31.67元/股。

從激勵對象分配來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潘剛個人獨得6080萬股,佔激勵總額的33.24%,兩位副總裁劉春海、趙成霞各得1000萬股,其他469名核心人員共享55.34%的激勵份額。

而據天眼查顯示,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潘剛個人此前持股比例已經達到3.88%,加上本次獲得的6080萬股,逼近5%的舉牌紅線。

伊利股份用上市公司資金高價回購股份,再以五折的價格給極少數“員工”以激勵。對此二級市場顯然不買賬。這才有了8月6日,伊利股價大幅下跌的結果。

伊利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是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一種方法,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激勵機制。是一種利好的舉措。然而伊利此次的股價激勵計劃,卻造成公司股價大跌。

根據伊利股份的股權激勵公告,本次通過激勵折價獲得股份的公司人員需要完成5年的考核指標才可以解除限售。

考核指標主要以業績為主。公告顯示,股權激勵限售股分五期解禁,以2018年淨利潤為基數,公司2019-2023年必須完成淨利潤不低於8%、18%、28%、38%、48%的增長,同時設定2019-2023年度淨資產收益率為15%。

乍一看38%、48%的增長,似乎給公司業績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但是,據新浪財經報道,首先,按照考核指標,未來5年公司業績的平均增速僅為9.6%,遠低於伊利股份過去5年15.1%的淨利潤年均複合增速。

其次,公司設定2019-2023年度的淨資產收益率為15%,而過去5年中,伊利股份已實現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3.85%、23.99%、26.29%、24.91%和24.29%,設定值與公司之前的歷史數值相距明顯。

伊利股份設定的考核標準的難度係數如此之低。對此,投資者紛紛拋出股票也不難理解了。

進軍全球5強

伊利不僅作為有著“放心奶”之稱的國內乳業龍頭企業,還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並且在2018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近800億元。這次股票的下跌,並不會傷及伊利的根本。而是會激勵員工,創造更高的價值。

早前,伊利掌舵人潘剛為伊利定下來一個目標:全球5強。有業內人士估算,要達到此目標,就意味著年營收至少1000億元。

而今年4月27日,伊利公佈的一季度財報顯示,2019年一季度伊利實現營收230.77億元,同比增加17.89%。照此進度,距離千億營收僅僅只有一步之遙。

而伊利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據AI財經社此前報道, 2015至2018年,伊利廣告營銷費分別為72.76億元、76.34億元、82.07億元和109.55億元,4年合計廣告營銷費高達340.72億元。在做廣告這件事上,伊利一點也不小氣。一季報數據顯示,合併利潤表中,伊利當期銷售費用高達55.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69億元,營銷費還在加碼當中。

與此同時,蒙牛2015至2018年廣告及宣傳費用分別為40.85億元、53.34億元、50.83億元和70.06億元,伊利甩了老對手蒙牛一大截。

在廣告費的轟炸下,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2015至2018年,伊利營收分別為598.63億元、603.12億元、675.47億元和789.7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6.31億元、56.62億元、60億元和64.4億元,淨利潤合計227.33億元。

伊利對於市場的搶佔還在繼續加碼。畢竟有市場才有收入。最終還要看投資者是否認可,至於結果如何我們靜觀其變。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赵冰峰财经
2019-08-08

伊利市值暴跌,還能買嗎?

伊利市值暴跌,還能買嗎?

8月5日晚間,伊利股份發佈了《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在這份激勵方案中,伊利股份擬向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總計約1.829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00%。

這些股份,都是過去一段時間,伊利從二級市場回購的股份,回購均價31.67元。

而授予價格則約為回購均價的一半(公佈前一日交易均價的50%),即15.46元。

看到這裡,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大部分股權激勵授予價都很低,基本都是50%最低價。不然,怎麼激勵呢?

關鍵的問題在於解鎖條件,這讓投資者嚴重不滿,導致股價下跌。

按照激勵方案約定,此次股權激勵的業績考核解禁指標為以2018年淨利潤為基數,2019-2023年度淨利潤增長率為8%、18%、28%、38%、48%,同時設定2019-2023年度淨資產收益率為15%。

5年增長48%,意味著每年增長率為8.16%,即可。

每年淨利潤增長達到8%以上,就可以在未來獲得將近60億元的股權激勵?

這確實難以服眾。


伊利市值暴跌,還能買嗎?

8月5日晚間,伊利股份發佈了《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在這份激勵方案中,伊利股份擬向激勵對象授予限制性股票總計約1.829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00%。

這些股份,都是過去一段時間,伊利從二級市場回購的股份,回購均價31.67元。

而授予價格則約為回購均價的一半(公佈前一日交易均價的50%),即15.46元。

看到這裡,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大部分股權激勵授予價都很低,基本都是50%最低價。不然,怎麼激勵呢?

關鍵的問題在於解鎖條件,這讓投資者嚴重不滿,導致股價下跌。

按照激勵方案約定,此次股權激勵的業績考核解禁指標為以2018年淨利潤為基數,2019-2023年度淨利潤增長率為8%、18%、28%、38%、48%,同時設定2019-2023年度淨資產收益率為15%。

5年增長48%,意味著每年增長率為8.16%,即可。

每年淨利潤增長達到8%以上,就可以在未來獲得將近60億元的股權激勵?

這確實難以服眾。


過去幾年,伊利淨利潤增長,只有2016年是兩位數,其他年份,都是個位數。確實增長不足。

所以,推出股權激勵,是為了讓業績更上一層樓。

但是,8%就算更上一層樓了?就能在未來獲得60億的獎勵?

這未免有點過於容易了吧?

說實話,只要踏踏實實的幹,以中國內需增速,以伊利的品牌效應,8%絕對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如果伊利的管理層把業績定在每年增長15%,那我估計股價就不會跌了,大家都會認同這個激勵方案。

綜上,以目前伊利的估值,以及未來要攤銷的60億,跌到20元以下(估值20倍左右),還算值得入手。如果沒有這個股權激勵,那可以適當放寬下買入條件。

目前的價格,肯定觀望。

pronghua
2019-08-08

伊利爭議半價股權激勵案,投資人怒懟,對此你怎麼看?

有機構投資經理不客氣地指出,伊利股份的這份股權激勵計劃“非常不利於中小股東”。在他看來,這份看似慷慨的激勵計劃實際上存在三個問題:

一、這份激勵計劃股份支付費用高達22億元,平均每年4億元攤銷費用,這筆成本支出相當於2018公司利潤的7%左右。相較這個高額的成本費用體量,股價價格過低不合理。

二、從激勵股權的解禁條件看,連續五年複合增長率要求8%,但從過往伊利股份的業績增長情況來看,達到股權解鎖的條件難度很低,配不上這個激勵水平。

三、董事長個人獲得的激勵股權佔據三分之一,而在公司支付高額薪酬的情況下,以低價獲得價值20億元的股份,也不符合情理。

如果這份股權激勵方案通過,以後資本市場將只剩兩類人,上市公司高管和非上市高管。只要公司業績增長稍微做的比通脹水平高一點,就可以獲得豐厚的激勵。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社交論壇和股吧上,投資者對伊利股份的這份激勵方案也是爭議較大。不少投資者也關注到了激勵股權解禁難度不大、行權目標過低的問題。

不過,也有投資者坦言,此番伊利股份的大跌,雖然和激勵方案有一定關聯,但也可能是白馬股本身“估值殺跌”有關。

“今日伊利股份的大跌,重點還可能是整體市場環境太差,消費行業的多隻龍頭股都處於下跌調整階段。目前,伊利股份的基本面沒有問題,白馬股大跌後,仍可能存在進場買入或補倉的機會。”華南某機構投資者表示。

對於股權激勵方案業績考核指標的合理性,伊利股份在公告中給出的解釋是,本次激勵計劃公司層面的業績指標選取了“淨資產收益率”和“淨利潤增長率”兩個指標,該等指標有助於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等,上述指標設定合理、科學。

在伊利股份看來,對激勵對象而言,業績目標明確,同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對公司而言,業績指標的設定能夠促進激勵對象努力盡職工作,提高公司的業績表現。指標設定不僅有助於公司提升競爭力,也有助於增加公司對行業內人才的吸引力,為公司核心隊伍的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考核指標暗示增長動力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長達六年的股權激勵計劃,除了過低的行權目標之外,也有投資者似乎看出了這家消費行業龍頭企業未來可能存在的業績增速下滑的態勢。

按照公告,伊利股份此次限制性股票授予的限售解除,共分5步進行,每12個月放開20%的限售比例。在限售解除條件上,除對高管和員工做了詳細規定和約束外,公司還設置了業績考核目標。

在業績考核指標中,伊利股份確定的第一個解除限售期要求是“2019年淨利潤增長率不低於8%,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5%”。

而從過往伊利股份的盈利能力看,2016~2018年,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增長率分別達到12.66%、17.69%和10.32%,均遠超於8%的目標值。2014年,伊利股份的扣分後淨利潤增長率甚至高達71%。扣除後淨資產收益率則分別達到19.61%、21.23%和21.06%。

而相比股權激勵方案提供的盈利設置目標,8%的扣分後淨利潤增長率和15的ROE水平,似乎均不及往年的增長情況。

有機構投資者提出疑問,“伊利股份的這份方案,是否已經暗示了業績將會存在高位下調的情況?”

機構態度分化

一直以來,伊利股份都是眾多投資機構的追捧的熱門股,而隨著激勵方案的公佈和股價的大跌,可能也讓追捧白馬股的機構投資者們受傷嚴重。

據wind數據顯示,共有103家基金合計持有伊利股份8.48億股,佔總股本的13.91%,較一季度末增加9202萬股。此外,82家券商合計持有5004萬股,佔總股本的0.82%。

不過,也有券商為這份激勵方案持站隊態度。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表示,公司激勵方案落地,擴大激勵對象,綁定核心骨幹,通過優秀機制不斷強化自身核心競爭力,五年維度力爭50%的扣非業績成長空間。因此,給予公司2020年28倍PE,維持35元目標價和“強烈推薦-A”評級。

對於這份飽受爭議的股權激勵方案是否會順利通過,可能還需要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後,結果才能揭曉。

晓之春阳
2019-08-08

伊利股份擬向包括董事、高管在內的474人授予1.83億股,佔公司總股本3%,而授予價格則僅為15.46元/股,為計劃公佈前1個交易日(8月5日)股票交易均價的50%,如果按照當天30.81元收盤價計,每股浮盈可達15.35元,整體浮盈額超過28億元。從激勵分配看,董事長潘剛得6080萬股,佔激勵總額33.24%,兩位副總裁各得1000萬股。其他469人共享55.34%,潘剛之前持股3.88%,加上本次的6080萬股,逼近舉牌線。

最關鍵是上述激勵股票來自公司此前回購,而回購價高達31.67元/股,高出股權激勵的一倍。所以引發市場一片詬病罵聲。投資者肯定認為,用上市公司的錢高價回購股份,卻以5折的價格給高管派福利,明顯是存在利益輸送之嫌。另外,白馬股的估值水平較高,其股價自然具有脆弱性,大幅下跌也是正常。

陈建权
2019-08-08

伊利股份(600887.SH)發佈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向激勵對象授予公司限制性股票總計約1.8292億股,涉及的標的股票種類為人民幣A股普通股,佔公告時公司總股本的3.00%。其中董事長潘剛為6080萬股。此次授予為一次性授予,無預留權益。激勵股份來源為公司耗資55億元的回購股份。

該激勵計劃授予的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價格為15.46元/股,業績考核解禁指標為:以2018年淨利潤為基數設定2019-2023年度淨利潤增長率為8%、18%、28%、38%、48%,設定2019-2023年度淨資產收益率為15%。

大折價授予價格,較低的業績目標,近似於股權獎勵。市場用腳投票,導致股價大跌。

另一方面目前整個消費品板塊估值相對較高,疊加大盤向下調整,也有調整的動力和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