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10 個回答
有缘人153832681
2019-04-28

謝邀,農民工改變了城市,城市成就了農民工。改革開放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農民工的身影,農民工雖在不同的崗位中幫襯著,雖不起眼而意義偉大,默默無聞的奉獻著,腳踏實地做事,雖為掙錢,但讓人敬佩。髒活累活從不挑剔,吃苦在前,處處留下感人的事蹟。走一方,都讓人用讚美的眼光稱頌。"好樣的,農民大哥"。"了不起,城市建設感恩有你,處處亮麗美好`。農民工憑著本份,實誠,憨厚,踏實的勞動精神,在大中城市每個角落紮下了根,有農民工的地方就有大:愛和無私奉獻精神。城市各行各業離不開農民工,吃苦耐勞的精神讓城市人刮目相看。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城市成就農民工,農民工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為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在大城市受到眾多好心人的幫助,城市人容納了我們農民工兄弟,沒有把我們當外人看,使他們寬容大度才讓我們有立足之地,城鄉一家親。使城市各行各業的興起讓我們農民工口袋裡得到實惠,讓我們在城市開了眼界,讓我們有發揮自己餘力地,讓我們有用武之地。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城市建設和農民工息息相關,城鄉差別逐漸速少,農民工也可以到城市闖蕩,也可以改變人生,城市接納了我們農民工,農民工也不付眾望,也不會為農村人丟臉。憑著自己的一身蠻力在各地有立足之地,那就是千千萬萬農民工的真誠,真心感動每一個人。"還行,不錯”。這就是樸素實誠的農民工兄弟。網圖。

手机用户好大一颗树
2019-04-28

前幾天又在縣城的主幹公路上行走,因為正在修地下防空城,公路是半封閉式的管理,車子很少,但是行人很多,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就是想看看有什麼稀奇事,順便尋找寫作的靈感與素材,呵,呵呵!

額!前面三十米左右,有一位背鋼管戴著安全帽的身影,看樣子有點吃力,從背影我可以肯定這應該是一位女人。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打工妹,打工姐,弄清楚再說,快速走幾步就來到了她的旁邊。回頭一看,著實驚訝,原來是老婆的叔伯三嬸。三嬸今年五十二歲,在以前三嬸雖然說不上是大美女,還是蠻漂亮的。熱情,好客,在本地農村,家庭條件還是中上等,待人從沒有欺窮媚富的神態,深受大家的喜愛。三嬸,侄女婿。我們的聊天,就在公路邊開始了。三嬸,我們有三年多沒有見面了,每次正月初幾,去給您拜年,您都沒有在家。是滴,是滴,組裡的人都跟我講過,我還好不過意,每次都給長輩拜年去了,那一天都走幾戶人家,明年專門等你們幾個,這幾年忙,你們這些晚輩幾年都沒有在我家吃到飯了。三嬸孃,這沒關係。

三嬸孃,去年老婆告訴我,您不是給別人做飯嗎?是滴,是滴,工資一兩千覺得有點少。您不缺錢,錢是有二三十萬,但是還沒有兒媳婦。真的呀!弟兒有好大年紀了,快三十二歲了。哎!人不經混,就三十二,您沒有記錯。一想當初放學背個小書包,要我告訴他做題目,就這麼大了。自己孩子的年齡怎麼會記錯,哦!是城市改變您,還是您改變了城市,呵,呵呵!社會是發展的,是一個字改變我,大家都想的到噢!現在兒子想在城市買房,上班,結婚都方便些,而自己也想給孩子,在城市買個房子,趁現在還有點力氣,多賺點工資。三叔呢,他在前面扎架子。好,你們要注意安全,三嬸孃我不耽擱您了。侄女婿,你和侄丫頭明年再到我屋裡玩噢!好,好。

別過三嬸,心情好沉重。社會中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的農民工,離開農村,改變了城市,而城市又改變了他們的下一代,上班,下班,周而復始慢慢地變老,只是希望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天涯孤鸿337
2019-04-28

人類社會的起源,一直是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到如今,數以億計的農民工走出了大山,平原,加入了城市建設的步伐。糧價的低迷,逼使農民兄弟們拋妻離家以打工為生。沒有農民大軍的進城,就沒有城市建設飛快的步伐。城市裡贓累危險的活那個不是農民工在做,我以前在戶外架高壓電線的地方開車開了十多年。以前電力工人的架線造鐵塔的工作現在都是農民工在幹,住宿吃飯條件非常差,浙江送變電的活全都承包給四川嶽池送變電,招來的都是農民兄弟,因為浙江本地人條件好那怕是高工資也沒有人要幹。一年之中少之幾人多則數十人喪命在危險的工作中,想之令人嘆息,愁我農民兄弟何時才能脫離這高危的工作。所以我想說祖國建設城市發展最大的功勞是農民兄弟,我們收取的是自已以生命和汗水換來的應得利益,我們農民兄弟沒有虧欠這個城市社會,而是國家忽略了我們農村受苦難的廣大農民兄弟們。

祥龙祥云祥万家
2019-03-31

這個問題只能這樣回答了,農民工改變了城市裡的面貌,城市裡改變了農民工的生活,

現在走進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整齊寬敞的街道,人流擁擠的繁華景象,

現在走到農村,平時都是空村子,只有幾個留守老人和孩子在家裡,幾條狗,幾隻雞鴨,只有過年的時候農村才看到陽光的景象,外出的村裡人,帶著城市裡人的生活氣息回家了,一個個開著小車子,穿的光鮮亮麗時髦的衣裳,頭髮搞得奇形怪狀的,口袋裡掏出來的都是大中華,自辦年貨都是最好的,最貴的,年輕小夥子年輕的大姑娘,把家鄉話都換成了城市語言,老人看到村裡回來的人,一個個都這麼衣錦還鄉,開心得合不攏嘴,誇完東家誇西家,這就是城市改變的農民。

97401194372
2019-04-28

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但也得到了回報,掙錢提高了生活質量。這一點勿慵置疑。如果說誰改了誰,是指那個方面呢?農民工依然是農民,身份地位沒有得到提高。有人說提高了素質,不能承認。每天搬磚,與外界很少接觸,乘公交不敢坐位上,這一樣還招來白眼,甚至譏諷,被市民瞧不起。難道說農工的素質是這樣提的嗎?

農民工依舊是農村人,城裡人依舊是市民。從這個角度看,誰也沒有改變誰,誰對誰幫助。農民工拿錢回家過日子,市民拿錢買新房,你好,我好。這裡面有個問題,萬丈高樓平地起,數年間城市發生了脫變,迅即昇華,一二三線,等級城市,耀眼輝煌。這些樓誰建的?投資多少,賣多少錢?是否存在與政策打擦邊球,涉及到拆遷,補償許多經濟問題。批個文是官方的事,往下是開發商的事,再往下是大小包工頭的事。大的,上邊的咱不知道,僅就一個包工頭,就敢剋扣工人工資,見錢就像蒼蠅見血。我沒有說腐敗,只是說改變農民工素質的事,有報道農工討薪的事。寫到這吧,可能跑題,因為題目的確立並非…剎車

鸟雀林老王19966
2019-04-28

農民工幫助建設了繁榮的城市,但沒有能力改變城市;城市的雄厚資金支付了農民工應得的報酬,充實了農民的經濟、影響了農民的思想,但沒有實力改變農民工。

勤勞、勇敢和樸實的農民工大軍在城市建設的第一線,特別是建築工地的農民工貢獻突出,最苦最累最髒的工種如泥工、木工、鋼筋工、架子工、水電工、電焊工等等都無不例外於農民工。還有進廠務工的農村青年,包括大量的女農民工,如電子廠、鞋廠、紙廠、機修廠等等工廠,應有盡有的農民工確實為城市的建設、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得到了應有的收穫,農民工的佼佼者有的在城裡當了老闆,在公司當了經理,在車間當了主任。城市的生活方式,經濟頭腦,消費觀念,意識思維也確實提高和促進了農民的覺悟,尤其是農民工的經濟收入突飛猛進,農民開小車,住洋樓司空見慣,無足掛齒。

總而言之,農民工和城市雖誰也改變不了誰,但誰也離不開誰,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和諧共榮的關係!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user2787251952304
2019-03-31

都不是,社會你我是分成個體,個性體現各自價值,合併同類也是人類的負擔,研究時間不較用,極端快捷就走直。

人有時來這世界是多餘的。

1,不務正業,投機鑽營,吸血蟲一樣。

2.喜享難作,影響人們,低級處味。

3.大說小就,吹牛得力,吹牛免費,還未處理和罰款。

4社會總體關心停止,學文化停產。

5.窮人婁多,欠我未實,歷史汀單,還得減輕。

康麦平
2019-04-28

改革開放後,城市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員。不論工程建築、經商、環保、市政建設等領域都有大批的農民工進城工作。特別是在建築領域農民從業者頗多。因而,把從農村來進城務工的人就叫“農民工”。這種稱謂一直延用到今天。

在城市建設當中,農民工中也有出色的人員。他們逐漸地成為了老闆、包工頭、經理。他們組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城市裡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絕大多數農民工,由於文化程度過低及個人能力有限,還是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儘管如此,大部分農民工,融入到了城市的建設當中,對城市的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相反,在這城市的發展進程中,農民工被這城市的發展及面貌而感染、改變。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農民工;農民工又離不開自己親手建起的城市。農民工和城市形成了一種亙動友愛的,誰也離不開誰的關糸。這種關糸將長時間存在,不久的將來,農民工的稱謂不復存在。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是農民工改變了城市,還是城市改變了農民工?你怎麼看?
155481892
2019-04-28

城市改變不了農民工,農民工也改變不城市。

農民在農村務農,生產資料價格越來越高,農產品價格卻無法提升,還得看天吃飯,有的地區(比如雲貴川)本來人多地少,實在是難以生存。

隨改革開放大浪朝,農民開始進城務工,謀得生計,於是乎就有了現在說的一一農民工。

只能說是時代造就了今天城市,城市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為農民提供了就業和謀生的機會與平臺,當然也有農民工不可估量的貢獻和努力付出。

為什麼說城市不能改變農民工,因為他們無論從年齡,學歷,文化,知識技能都參差不齊。這些年來,農民工在城裡辛勤工作,換回了豐厚的回報,有的已經在城裡買房落戶,有的回鄉蓋樓,買車,農村一幅欣欣向榮地景象,其實道路是國家修的,配套(如電氣水)也是國家扶持的。貌似城市對農民工有所改變,但你何曾想過,在經濟回落的今天,他們可以說隨時都能失業,重返家鄉。曾經掙的錢財已花得差不多了,有的甚至為房揹負鉅額債務。最重點就是因戶籍問題,福利、醫療保障不平等,老年化加重,俗話說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農民沒有退休工資,兒女本身壓力也大。所以說城市對農民沒有實質性改變。

農民工更不可能改變城市,城市和農村本生就是兩個代名詞,從古到今就沒改變過,也沒有能力去改變。城市是政治文化,教育人文,重輕工業,金融醫療等資源把控者。農民工在農村唯一隻有使用卻沒有擁有權的土地資源,其它資源(礦山,林木,山水風景)一概不佔。你說能改變嗎?

我也是農民工,這就是我的心得。

家博沃客
2019-04-28

酸辣湯,是酸味改變了辣味?還是辣味改變了酸味?都不是。而是酸味和辣味,他們共同的構成了酸辣味。城市是一道湯,農民工是湯中一味,有了這一味,整個城市才更美好。缺了這一味,和放多了這一味,整個湯都會變味,就不那麼可口了。所以城市中的農民工,不可缺,也不可多。市民也是這樣,精英也是這樣。都有一個合理的度,過猶不及。當湯味不太好了,比如農民工數量合理,但市民排斥了,就會有一些正面的引導,提到農民工的貢獻,而當農民工多了,同樣影響湯味時,就會有一些政策,和商業行為來制約,比如降工資。比如農民工子女入學難。來調整一下。比如讓農民工買城市房產,轉化為市民,當然這種市民是親農民工的,但第二代,就不親了變成普通的市民。所以當地如果是農民工高收入,幫助入學的,就是當地農民工不足,是要調整一下的。這些都是調湯風向標,所以有治大國如烹小鮮。偏就會失,也是手段,多了就減,少了就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