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中國最重的國寶 用鐵近800噸 鎮守黃河1200年未生鏽至今成謎
亂碼
1/8 山西有一句民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說的就是運城市蒲州古城。這一帶的黃河因泥沙堆積,每隔數年就要改道,因此只能修建連舟浮橋。到了唐代,蒲州成為全國六大雄城之一,唐玄宗於是下令舉全國之力在在蒲津渡修建了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
2/8 建成於唐開元十二年(724年)的蒲津橋,由木船以鐵索相連,上鋪木板,全長約360米。為了固定橋身,在黃河兩岸還分別鑄有四隻重約40噸的鐵牛拉住橋體,使其成為黃河上第一座固定鐵索浮橋和首都長安通往黃河以東的交通樞紐。
3/8 四隻鐵牛各高1.9米、寬1.3米、長3米,兩眼圓睜,呈負重狀,每隻鐵牛旁邊還各站一鐵人作牽引狀,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趣的是,這四個鐵人高鼻深目,分別代表維、蒙、藏、漢四個不同民族,說明了盛唐時期全國各民族團結一致,和睦與共的繁榮景象。
4/8 在四隻鐵牛的尾部有直徑約0.4米的橫軸,用於拴連橋索。兩排之間還有一座鐵山,當鐵牛固定住浮橋的鐵索,鐵索串起浮橋下面的船,浮橋就不會被河水沖走,展示了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高超的造橋技藝,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5/8 據考證,唐開元鐵牛是至今我國發現的歷史最早、體積最大、分量最重、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渡口鐵牛。值得一提的是,包括鐵牛、鐵人以及兩座鐵山、一組七星鐵柱,全部是在黃河岸邊現場一次澆鑄成形,總用鐵、錫達180餘萬斤,佔當時全國年產量的五分之四。
6/8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唐開元鐵牛千百年來雖歷經河水侵蝕,卻至今完好如新,沒有鏽跡。有專家分析:一是古代工匠在鑄造鐵牛的過程中,注重了防腐蝕、防生鏽的工藝;二是歷朝歷代的當地百姓都注重保護鐵牛,長期進行防鏽維護。
7/8 蒲津橋直到宋代仍是連接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紐帶,通行時間長達500年。元朝初年,浮橋毀於戰火,僅存的四隻鐵牛被稱為“鎮河鐵牛”。到了明代,蒲津渡成為進出中原的重要關口,官府又先後四次利用鐵牛建橋,直至清代因黃河改道才徹底廢棄。
8/8 上世紀40年代,因修建三門峽水庫而使黃河河床淤積,河道西移,鐵牛也被徹底埋入了河灘淤泥下面。1988年,當地有關部門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終於使千年鐵牛重見天日,如今遺址已被闢為“蒲津渡遺址文物博物館”,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