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王翬 《山水中堂》絹本掛軸
清 王翬 《山水中堂》絹本掛軸
清 王翬 《山水中堂》絹本掛軸
清 王翬 《山水中堂》絹本掛軸
清 王翬 《山水中堂》絹本掛軸
清 王翬 《山水中堂》絹本掛軸
清 王翬 《山水中堂》絹本掛軸
國廷文物
1/6 王翬(1632年─1717年),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聖”。與王鑑、王時敏、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四王”,論畫主張“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
2/6 王翬自幼嗜畫,繼承家學,又隨學黃公望畫法的同鄉張珂學畫,很早便表現出非凡的繪畫才能。王翬師從王時敏、王鑑。但他所畫山水不拘於一家,廣採博攬,集唐宋以來諸家之大成,熔南北畫派為一爐。
3/6 因而他所畫的江南小景往往生趣盎然,清幽靈動。王翬作畫喜好乾筆、溼筆並用,而且多以細筆皴擦,畫面效果比較繁密。曾說“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他早期畫風清麗工秀,晚期則傾向蒼茫渾厚。章法富於變化,水墨與淺絳渲染得法。也有評者指出王翬用筆過於圓熟,某些畫則顯得刻露,墨法少有變化,構圖略感壅塞。
4/6 此圖作於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作者時年59歲,正是王翬其鼎盛極經心之作。畫面描繪的是江南春景。圖中山巒層疊,樹青草綠,村舍屋宇錯落,小橋流水人家,泛波湖上一派雨後春光明媚的江南山村景緻。
5/6 在構圖佈局上,小徑、樹木、庭院,皆隨河流之勢分佈疏密得當。近處、遠處的小橋流水,將整幅畫面巧妙地連結在一起;遠處山巒環繞於霧靄之中,若隱若現,山巒以墨點點染,藉以烘托初春萬物復甦之景。臨湖的道路兩旁,樹木繁茂,枝葉稀疏清朗,同樹幹的高大粗壯之勢相呼應。近處多為粗壯老幹,先勾勒其輪廓,再以墨色和赭石加以暈染,刻畫詳細;遠處則多以濃墨一氣呵成,各種技法交相呼應,使得整幅畫面變化多端。
6/6 此圖上有作者題詩“一夜池塘春草綠,孤村風雨杏花深”,系承襲元代詩人、畫家倪瓚的詩句“一夜池塘春草綠,孤村風雨落花深”而來。落款為“烏目山中人王翬畫”。至於用筆之輕重聚散,用墨之濃淡枯溼,用色之冷暖相間,在在都見匠心,見立意,見功力。
2019-04-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