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17日,同盟國在德國召開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同盟國在德國召開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同盟國在德國召開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同盟國在德國召開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同盟國在德國召開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同盟國在德國召開波茨坦會議
1945年7月17日,同盟國在德國召開波茨坦會議
往事推送
1/6 1945年7月1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歐洲戰場勝利的同盟國,在德國勃蘭登堡州州府波茨坦召開會議。就如何處置無條件投降的德國問題進行協商,以及在戰勝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並商討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問題。圖為乘船前往歐洲參加會議的美國杜魯門總統,這是杜魯門作為總統首次參與同盟國會議。
2/6 波茨坦會議開始時,英國首相丘吉爾出席,會議期間英國大選結果揭曉。工黨戰勝了保守黨,取得了首相職位。因此會議後期,克萊門特•艾德禮代替了丘吉爾。斯大林建議由杜魯門總統,作為唯一參會的國家元首,主持會議,丘吉爾接受了提議。
3/6 波茨坦會議從7月17日召開,直至8月2日結束,併發布《波茨坦公告》。三方領導最終決定恢復德國1937年後在歐洲併吞的領土,將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從德國分離。蘇、美、英、法四國共同佔領德國,解除德國武裝,控制可供軍事生產的德國工業,摧毀納粹的一切組織,禁止納粹主義復活,審判納粹戰犯,使德國沿著和平民主道路發展。
4/6 波茨坦會議還確定了奧德河-尼斯河線為德國與波蘭的邊境線。這一要求為蘇聯方面提出,美英希望拖延這一計劃,但是由於會議同時決定將該線以東的德國人口強制遷移回德國,所以改線事實上已經成為德波邊界。圖為1945年,德國的新舊邊界:紅、黃、藍、綠色者為四國佔領區;白色者為德國被割讓給波蘭及蘇聯的地區。
5/6 波茨坦會議開幕的前一天,即7月16日,美國成功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會議期間,杜魯門向斯大林暗示美國發明瞭一種具有超級威力的新武器。英美首腦想借此試探蘇聯領導人的反應。斯大林的反應很平靜。他感謝杜魯門通報了這一消息,再也未作任何評論。然而,斯大林其實完全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他很快就給莫斯科的伊戈爾•庫爾恰托夫院士打了電話,命令他加快蘇聯核武器的研製工作。圖為會議間歇杜魯門與艾森豪威爾交談。
6/6 7月26日,會議發佈了《波茨坦公告》,聲明同盟國在戰勝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即對日本所下的公開招降宣言。杜魯門、丘吉爾及蔣介石(未到會,簽名以示同意)簽署公告。當時蘇聯尚未對日本宣戰,故7月26日沒有在公告上代表蘇聯列名簽字;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波茨坦公告》中添補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名字。
2019-07-19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