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認為15年內百萬銀行員工將會失業,你同意嗎?

在我畢業的時候銀行還是個很好的單位現在確實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了,畢馬威調查稱到2030年銀行可能消失,你同意嗎?
畢馬威認為15年內百萬銀行員工將會失業,你同意嗎?
10 個回答
瀚海观察
2017-05-24

瀚哥今天說幾個老事物,看看大家還有誰能夠有印象?BP機、磁帶、膠捲、大哥大、諾基亞……相信經歷過80年代、90年代那個大時代的人都不會陌生這些東西,然而時光飛逝也就是20年不到的時間內,當年流行的東西都已經成為了歷史檔案館裡面塵封的展品。他們的逝去告訴了我們一個大道理,無論你是多麼舉世無雙的時代霸主,在歷史的車輪面前,在產業跨界的降維打擊面前將會無險可守。

畢馬威認為15年內百萬銀行員工將會失業,你同意嗎?

而今天我們的主人翁將會是銀行,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業的一代霸主曾經被譽為中國金融的金飯碗,在不少地方能夠進入商業銀行工作遠比去當公務員更有競爭力和價值,然而,這一切就像上面所說的一樣,銀行也正在遭受著跨界打擊,這次打擊的對象來自互聯網,更來自人工智能。

一、商業銀行為何成為人人詬病的對象?

說到商業銀行,相信所有的朋友基本上心裡都有滿肚子的委屈,無論是什麼地方的商業銀行,基本上去哪都是排長隊,各種業務難度極大,很多金融專業的人士都被弄的頭暈腦脹,普通人在那更是被繞的頭暈不已,再加上各種在銀行被騙被坑的局面,讓商業銀行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永遠的痛。

那麼,我們就先從商業銀行說起,商業銀行作為中國金融的核心,是中國現代金融最早的源起之地,早在清朝末年,就有專門經營國家業務的大清戶部銀行,有著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這些銀行起到了中國金融啟蒙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的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內,商業銀行由於其極度專業金融知識,成為了所謂金融精英的聚集地,在商業銀行裡高學歷的大學生要經歷異常複雜的金融培訓和訓練才能上崗,為了確保金融體系的安全和低風險,商業銀行制定了極為繁雜的規範和制度,在這些體系的約束下,商業銀行成為了一套外人難以捉摸的黑箱系統。

畢馬威認為15年內百萬銀行員工將會失業,你同意嗎?

由於在金融知識和金融體系上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讓商業銀行成為了所有人心目中極為深不可測的黑箱,在商業銀行的體系裡,商業銀行所考慮的問題的出發點永遠是如何是最安全的,如何是最低風險的,為了安全和低風險,用戶體驗能被放在第二位。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商業銀行體現出了一副高高在上,並且冷冷冰冰的模樣,其實這很多時候既有商業銀行沒有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的實際問題,也有著商業銀行為了確保安全的切實考慮。

所以,商業銀行辦事有了三慢:

第一慢,櫃檯的操作慢。這是因為商業銀行嚴苛的規則,讓商業銀行的所有櫃員都不能夠有絲毫的變通,他們要保證的第一是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規性,之後才是用戶的體驗是不是好,所以櫃檯的操作慢很多時候怪不得櫃員,只能歸咎於銀行的系統。

第二慢,銀行的自助設備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商業銀行的自助設備往往極為複雜,一套設備可能需要你驗證多重身份信息,但是這種往往是因為為了符合風險安全規範,為了杜絕商業風險,所以這些設備的設計寧願反人類,都不敢去有絲毫的鬆懈。

第三慢,銀行的業務慢。不僅是櫃檯或者是自助設備,只要業務涉及商業銀行大家都幾乎有一種銀行好進,事難辦的感覺,幾乎所有業務的辦理都是極為複雜,原因也就是上面的,瀚哥不再多說。

上述三個原因讓商業銀行成為了所有人都有種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的感覺。

畢馬威認為15年內百萬銀行員工將會失業,你同意嗎?

二、商業銀行的被智能革命

針對商業銀行的問題,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如果銀行不去改變,那麼我們就去改變銀行。這麼多年下來,馬雲真的改變銀行了嗎?改變了,這就是馬雲利用互聯網金融對於商業銀行的各種革命。

我們看到,在銀行賴以為生的三大領域:存貸匯中,銀行的存款業務被阿里的餘額寶,騰訊的理財通等貨幣基金正在無情的替代,銀行的貸款業務被螞蟻花唄、螞蟻借唄、微粒貸、京東白條所一點點蠶食,銀行的匯兌業務也就是支付業務更是被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一點點的取代,可以說銀行三大業務的基礎都被互聯網金融所動搖了。就說一個經典的案例,現在大家出門還有誰一定要帶現金了?我們有多少的支付是用銀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所代替的,現金業務已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而除了這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之外,還有著更多的銀行東西正在被移動互聯網無情的取代:

一是智能投顧正在取代投資顧問。對於商業銀行而言,除了存貸匯的基本業務之外,投資顧問也是銀行賺錢的關鍵,但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智能投顧技術正在用非常快的速度取代商業銀行所謂的投資顧問,最簡單的比如說招商銀行的摩羯投顧就是一種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投資顧問,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計算可以為銀行的客戶提供投資的建議,從而避免了投資顧問因為拉客和業績來欺瞞用戶的現象。

畢馬威認為15年內百萬銀行員工將會失業,你同意嗎?

二是移動終端正在成為銀行與用戶的中介。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商業銀行的業務正在被迅速的搬到網上,我們在網上或者手機銀行裡面可以辦理轉賬,匯款,支付,存款,購買理財,繳納水電費,購買黃金等等原先只能在銀行櫃檯辦理的業務,這些業務除了銀行的手機銀行之外,互聯網公司的客戶端也有很多都能辦理。德國、荷蘭等國的銀行正在將大量的業務的數碼化、智能化,從而裁減掉多餘的員工。蘇格蘭皇家銀行更宣佈自己已經將手機作為與用戶溝通的主渠道,通過人工智能客服,就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做出反應,從來不需要休息,更不用加班工資。

基礎業務被互聯網金融取代,投資業務被人工智能代替,銀行服務被智能系統接管,這一系列的背後都在證明一個問題,這就是隻要金錢存在,商業銀行就有存在的價值,但是這個銀行很有可能是一個只有很少僱員的地方,商業銀行的員工只要是他們的工作內容越具有重複性,就越容易被人工智能和互聯網取代,比如說商業銀行的資金結算、出納、貸款等業務都極易被取代,而此類業務正好佔據了銀行員工的絕大多數。可以說,銀行人將會成為時代最容易被淘汰的對象。

三、銀行人如何避免失業?

瀚哥認為,銀行人至少需要具備兩種思維:

一是獨一無二思維。何謂獨一無二思維呢?因為事務性的工作很容易被計算機所取代,即使是有一些技術含量的比如說投顧工作計算機都能夠勝任,但是一些複雜的業務,尤其是需要靈機應變的業務都是計算機難以取代的,所以銀行人要不斷培養自己獨一無二的思維,提升自己靈機應變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會被機器所淘汰。

畢馬威認為15年內百萬銀行員工將會失業,你同意嗎?

二是快速轉型思維。由於互聯網的不斷普及,銀行的櫃員數量減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是走到櫃檯外面來,滿足用戶日益增加的多元化需求確實不斷增長的,商業銀行的僱員們要逐漸脫離自身的事務性或者機械性工作,逐漸構建自身的服務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用戶。

這個時代,變化已經產生了,如果不想被時代所淘汰,那麼銀行必須要有所改變了。

丶faiTh
2017-12-02

並不同意。題主畢馬威的這個消息真實性先不說。銀行破產員工大規模下崗這種事情不光在中國不可能發生,全世界也不可能發生。現在不會,今後幾十年內也不會。談談原因:

雖然移動支付和互聯網金融在過去幾年發展很迅速(只是在中國大陸,其它國家並沒有),但暴露出的問題也非常多,對金融監管和金融秩序造成了很大沖劑,比如盜刷,洗錢犯罪等,這也是歐美髮達國家並沒有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原因之一。p2p就更不用說了,根本做不到有效監管。所以今年來國家加大了監管,有了諸多限制(噴子就要開始噴了,請問這跟銀行利益有毛關係,看看數據就知道了)。今後的發展也不會是前幾年野蠻式的了。

第二,金融是一個國家經濟的核心,銀行又是金融業的核心。說移動支付發展就能取代銀行那是金融文盲。移動支付只是支付的手段,支付渠道也並不是銀行的業務,pos刷卡手續費都是銀聯公司收取,銀行只是為了獲得開卡量(更何況支付寶等的基礎還是銀行,還要綁定銀行卡,所以對銀行有啥影響?)。銀行的主要功能在於資本的跨期配置(信貸)和信用創造(派生貨幣),信貸業務才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未來銀行的發展方向也是中間業務(投行業務,國際業務等)。支付中介雖說也是中間業務之一,但主要指支票、匯票和本票,跟老百姓買菜付款根本是兩碼事。互聯網信貸就是開玩笑,投行和國際業務就更別說了。所以不要太誇大支付寶的作用。

第三,越是經濟金融發達的國家,越是離不開銀行。因為銀行在現代金融中發揮的作用是任何企業無法替代的。你說金融危機美國那麼多銀行破產了?非也,破產的都是投行,雖說也叫銀行,但不是我們理解中的銀行(投行在我國叫證券公司,比如招商證券)。真正的銀行並沒有破產的,非但沒有破產,還成為政府第一批重點救援的對象。今年德銀裁員,主要裁剪的也是外包營銷團隊,並沒有裁撤主要部門員工。

最後,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銀行體系都是需要嚴格監管的。互聯網這種低成本難以監管的形勢是不會得到長遠發展的,也不會參與到核心工作中來。互聯網只是工具,並不會成為取代那個部門和行業。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還基本處於一群大專畢業生+黑社會打手。就想取代銀行?呵呵,洗洗睡吧。

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2017-01-04

好多人列個一大推數據說了一大堆道理,卻始終沒有迴歸正題!銀行員工失業與銀行的破產倒閉還沒有構成完全的充分必要關係!銀行的業務很快會很大部分被互聯網或者人工智能所取代,這難道不是銀行員工失業的最主要原因?當然銀行倒閉則是最直接原因!連美國最大銀行之一的花旗銀行都能破產,世界範圍內還有什麼不可能的!就中國來說,這幾年的銀行招聘銳減,難道不是在釋放一個信號?況且,拋開幾家央企國企銀行不說,地方銀行全國加起來保守一千家吧,現在連大銀行都不好過,未來他們能有生存空間嗎?

沧海雪松
2017-11-08

三個數據來說明。1,截至2015年底,國內銀行存款總量113.2萬億,貸款76.1萬億。互聯網金融P2P規模1000億,網絡小貸8000億,眾籌100億;2,小微企業貸款佔全部貸款餘額25%,其餘為大中型企業貸款,佔比75%;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佔全國工業企業數的20%,但產值佔比超過90%,舉足輕重。說銀行會消失?那麼國內近400萬銀行人都去做什麼?他們都是國內各名優高校畢業的,他們會等著被“下崗”?個人認為現在才是銀行真正奮勇崛起的時候,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銀行人就不會上網?拭目以待。文章來源於‘’久久獲客‘’--一個讓財務總監和金融精英獲得快樂的平臺。

榴蛋炮妈
2017-11-02

從失業來說,各行各業都可能有失業,因為現代社會高速發展,新舊更替,汰弱留強,不單單隻有銀行業,當然銀行業經過近十多年的飛速發展,己經疲態盡顯,就象登山者登到頂峰,無限風光,已是昨日黃花,如今是高處不勝寒,前有外資銀行,股份制銀行你爭奪,後有阿里,騰訊等互聯網金融虎 '視耽耽 ,躺著賺錢的時代己經一去不復返了,成本高,利潤卻在一降再降,工資薪資只會越少,即使沒有大規模裁員,主動離職也逐漸增多,未來央行計劃推出數字貨幣可能進一步導致銀行網點的撤併,自然減員,但是也並沒有畢馬威所說,那麼危言悚聽,銀行消失不太現實,減員轉換職能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枫74183475
2017-10-26

我不同意,因為互聯網不能取代所有業務,比如,快遞有了,不代表郵局不存在;網購不代表商店不存在。同樣道理,銀行的職能隨著互聯網的開通,也要作一些改進和更新,到那時,銀行可能數量啊,業務量啊,人員沒有現在這麼多,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繁忙,辦業務要排個把小時的隊,二十多年前銀行也不是現在的樣子,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要用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是對的,但絕對的態度也是錯的。

风清云淡水天一色
2017-10-26

精品題目

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際從銀行卡發行時就有苗條了。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蓬勃發展,金融業也逐漸擴大,但國有體質下的金融業比較遲鈍,很難走在經濟的前面,很少有突破,只能勉強用與時俱進來粉飾,國家也發現了這種情況,並逐漸放開,金融業真正的百花齊放,如合資銀行、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支付寶、微信轉賬等等,給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帶來了方便快捷。
隨著新型金融程序的發展普及、隨著網絡的提速、覆蓋,隨著新模式的不斷誕生,隨著社會的高效率低成本,原來的人浮於事會逐漸轉變,尤其是原來國有金融機構。
就像機械化農業代替出很多勞動力一樣,原有金融行業去除、調整、轉變多餘勞動力是必然,現在經濟向好還不太明顯,今後會有很大變化,或把多餘勞動力擠入虛擬經濟、理財等,實現自負盈虧,實則也是再創業。

沙漠之狐58280427
2017-05-24

外資企業調研不能苟同!以前07年大摩龔方雄預言中國房價迅猛下跌,結果呢?他怎麼算知道嗎,就是供需量研究,說上海的房子相對人口數家庭數太多了,呵呵!同樣的,銀行是不是跌下神壇,取決中央政府是否完全放開成立商業銀行的審批制度。畢竟中國銀行數量相對經濟總量來說實在少得可憐!中國銀行業現在內部正在分化,各類型銀行將在近幾年差距明顯分化。

波士财经
2017-11-30

同意這個趨勢判斷。即使數字上有出入,但趨勢上不會改變。

隨著移動支付的盛行,各種新銳支付平臺不斷搶食銀行的蛋糕。以前一個人身上沒有幾張銀行卡,都不好意思出門,現在手機上只需要一張銀行卡,就可以搞定所有支付手續。

銀行業也在不斷與時俱進,經歷了存摺、銀行卡的發展之後,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主流的消費方式。雖然在大額款項支付之間,還存在一些障礙,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大額款項也將進入移動支付的範疇。

尤其是在科技的推動下,一些工作將被智能機器所取代,基層員工將會減少。同時,銀行業扁平化發展也會成為趨勢,中層管理幹部減少也是一個趨勢。另外,在銀行卡普遍化,尤其是移動支付普遍化的未來,銀行業對營業網點的需求也在衰減,對員工的需求也在衰減。

而在科技日益發達的未來,電子徵信將成為普遍現象,貸款業務也多元化,包括各種天使機構、投資機構、京東白條等,都可以提供投資資金或者消費資金。現實中,銀行不需要那麼多人工操作,成本高而且效率低下,這樣還會進一步淘汰一部分人員。

新型金融工具不斷出現,P2P等將取代一些銀行業務,導致銀行業務減少而對員工需求也減少。虛擬經濟的不斷成熟,擠壓了銀行的業務鏈。

總而言之一句話,銀行這個行業正在面臨創新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的現狀必會改變。

百姓的名义
2017-12-12

我認為傳統銀行這個行當從產生到今天,幾乎伴隨著“嗜血”“毫無作為”“不光彩”走過來的,過去限於路程、存儲、安全等諸多不便而誕生,而今天銀行在最初功能上已經落馬,在科技上已經落伍,銀行能帶來的借貸服務(金錢中介)完全淪為嗜血工具,與國家、與經濟、與民眾背道而馳。總結一句,傳統銀行會在不久將來退出經濟舞臺,取而代之是更加貼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金融業態,有可能是央行主導下電子貨幣,從事金錢中介的什麼國有、民營等性質都可以參與,甚至有個體,大家同起跑、拼服務、拼理念,物聯、雲處理,各業務體數據央行實時監控,屆時所有參與者只是一個殼,基礎數據由類似銀聯公司維護(央行主導),作為過渡階段線下存取款機由各業態按自身業務需要申請佈局,設置過渡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