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我是愛拍照的農民鄭德勝,63歲的我在家給老母親和自己備好了棺材
禎影像
1/25 我叫鄭德勝,出生於1955年,屬羊,今年63歲。家住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蘆溪鄉奇口村,我所在的這個村屬於皖南典型的山區農村,我曾作為村幹部見證了村子的發展和變化,當然也包括了我的大半生,這是我在村委會(那時還叫大隊)辦公室拍的,現在回想起來都有點模糊了,遠到連具體時間也記不清了...我的故事從那裡說起呢?我想還是先說一說我的父親吧!
2/25 父親是一名軍人,曾參加過很多戰役,回鄉後就一直生活在這裡,已經過世幾十年。父親曾參加過抗美援朝,復員回鄉後做過鄉長,這是父親年輕時的照片,身著軍裝照的他是英姿颯爽。不過由於身體原因,再加上當兵時留下的傷,在妹妹三歲時就去世了,那時我也才10多歲,老母親今年也已80多歲了,身體還算硬朗的她仍然堅持一個人住在老宅裡。父母一生雖然生育了我們姊妹四個,但現在主要是我守在老母親身邊照顧她。
3/25 在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再加上父親離世,母親帶著我們幾個生活得就更加艱難。我作為家裡的長子,從小就承擔了比弟弟妹妹更多的責任。三弟弟小的時候就送了人,雖然後來也相認了,但來往卻很少。妹妹嫁到了3裡地外的另一個村子,雖然也經常回來,但畢竟有自己的家。本來和母親一起生活的小弟也已去世多年,所以現在主要是我在照顧她。這是我年輕時的照片,左邊的那張左1是我,右邊的這張我騎著自行車、戴著蛤蟆鏡,在當時很時髦。
4/25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能有一身舊軍裝穿算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我也不例外,上高中以後軍裝幾乎成了我和同學們的校服,這是我和我的同學們一起穿著軍裝、戴著軍帽合的影,那時的我們個個朝氣蓬勃,上高中的時候我還有些微微發胖。三張照片中,左邊中前排左1蹲著的是我,右上的這張前排右1蹲著的是我,右下這張照片裡的我更能看出來當時的狀態。
5/25 1977年元月,我就要高中畢業了,雖然高中兩年我和多數同學一樣沒有學到太多的文化知識,經常是上午幹農活,下午去學校,到了學校有可能還有勞動課。雖然幹完活已經累得不行,但去學校要走40多裡的山路,拋開家裡的經濟狀況不說,當時上學真的很辛苦,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這張照片上面的是我們班裡的同學畢業合影留念,第三排右起第3個戴帽子的是我;下面是我們平裡中學七六屆高中團員的合影,最後一排右起第5個是我。
6/25 高中畢業後,我像大多數同學一樣回到了家裡務農,雖然是學生娃,但我幹起農活一點也不輸給正兒八經的農民,15歲的時候我就可以掙到和成年人一樣的工分了。但好在算是有文化又是團員,我成了村裡民兵營的一員,後來還當了民兵營長。照片是我們民兵營的合影,我們營裡有男也有女,每個人還都揹著一把步槍,第三排左起第4個是我。
7/25 我們那個時候在民兵營的訓練那也算是準軍事化,都是村裡成分和覺悟好的年輕人,除了村裡的治安維護,如果前線需要,隨時就要被調到正規部隊去。這是1978年11月23日我們公社裡組織的一次訓練後全體人員的合影,當時還得了一個大獎狀,第二排左起第2個是我。
8/25 後來由於我在村裡還算是有文化、會算賬,我先是當了村裡的小隊會計,再後來又到大隊當大隊會計,這是剛工作不久時我們一幫年輕人在學校裡的合影,前排左起第1個是我,那時的我還一臉學生氣,主要的穿著依然還是老式綠軍裝。
9/25 1979年3月,我作為蘆溪公社的團員代表參加了縣裡的第六次團代會,這是當時拍下的照片。第二排右起第2個是我。能夠作為代表參加縣裡的團代會我很高興,也很珍惜這份榮譽,並下定決定回去以後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能辱沒了代表這兩個字。
10/25 儘管家裡的條件並不好,年輕時很喜歡拍照,還曾買過一臺傻瓜照相機,不過那個時候主流的還是黑白照片,迫於經濟壓力,相機買回來沒用過幾次就被放在了箱底再沒用過。兩張照片分別是我在村裡的小河邊和小竹筏上,時間相隔有好幾年,那時的我明顯又瘦了不少。
11/25 這張照片左邊的我穿著一件綠色的軍大衣拍的單人照,右圖的下方是我當時給三個年輕姑娘拍過的照片底版,上面是我買過的上海感光膠片廠生產的全綵膠捲裡附帶的說明書,上面除了有詳細的使用說明外,還有質保說明的注意事項以及膠捲的有效期:1983年8月。
12/25 這是我今年已經83歲的老母親,她住在老房子習慣了,直到現在還是堅持一個人住,平時還自己做飯吃。這是她正坐在老宅的堂屋裡吃午飯,腳下踩著的是我們這裡家家戶戶必備的冬天用來取暖的火桶。她住的這三間老房子也是父親去世後蓋的,也快40年了,當時蓋這個房子主要還是因為我到了成家的年齡,在農村要是沒有一座像樣的房子可真不行。現在回想起來,建起這個房子可真是不容易,一磚一瓦每根木頭都是靠人力運進來的。
13/25 房子建好後沒過幾年,我和同村的一個姑娘成了家,雖然家裡依然很窮,日子過得也緊巴。1984年,我們的兒子出生了,他的出生給這個家帶來了無盡的歡樂,緊接著第二年女兒又出生了,這下子好了,我兒女雙全了,我那時都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照片裡是我老伴兒年輕時拍的照片,右邊是我的兒子2歲時拍的照片。
14/25 有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的壓力就更大了,弟弟和妹妹也都到了該成家的年齡。母親是個不愛拿主意的人,自從父親去世後,家裡拿主意的事更得靠我,弟弟和妹妹的終身大事我當然不能例外。弟弟結婚後,我們都住在老房子裡,但顯得太過擁擠,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總是不太方便,還容易鬧矛盾。這是女兒快1歲時我們三個在照相館拍的合影,可惜兒子當時沒有一起拍。
15/25 兒子10歲的時候我們又在離老房子不遠的地方申請了一塊宅基地,又建了一棟房子,把老房子留給了老母親和弟弟一家人住,我們一家四口才搬了出去。建這棟房子也是吃了不少苦頭,好在那個時候我和老伴都還年輕,又請了不少村裡的鄉親一起幫忙,這房子才算蓋了起來,現在房子變成了老房子,而我也老了。
16/25 在民兵營和大隊工作一段時間後,我後來入了黨,再後來又進了村委工作,做過副村長、村長等村幹部,這是我任村長的時候和年輕人拍的一張合影,人到中年的我反而又變得消瘦起來。第二排左起第5個是我,從當初的學生變成照片裡的中年人,拍照的時候我的情緒還有些波動。
17/25 年輕的時候除了喜歡拍照,工作的關係我也去過幾個大城市,像合肥、南京、上海我都去過,這是有一次去去南京辦事情,我和同行的幾個人一起在南京長江大橋拍下的留影照片,時間記不太清楚了,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右起第2個是我。
18/25 除了村裡的正常工作以外,我的身份主要還是農民,種田和打理茶園、採茶葉是家裡主要的收入來源,以前家裡還種過香菇,除了這些農活以外,在農閒時我還會收一些乾貨到祁門縣城裡去賣。雖然現在稻子不種了,香菇也不種了,但家裡的花園還沒有荒廢,每年清明節前後也是我最忙的時候,茶葉季過去以後,賣乾貨成了我的主業。這是我從茶園裡採茶回去的路上,竹扁擔是我用了一輩子的農具,挑上百斤的東西都沒問題,肩上早已磨出了老繭。
19/25 上學的時候我就習慣了走山路,肩上挑著扁帶走起山路還像一陣風,朋友們還送我一個“飛毛腿”的外號,即便到了現在很多年輕人也走不過我,幾十裡的山路對我來說依然不算什麼。我每次到縣城裡賣乾貨都要到離家裡13裡地外的倒湖火車站乘火車去,從家裡到火車站這段路我走了幾十年,每次都是靠雙腿走路去。這是倒湖火車站和每次要坐的老式綠皮火車,現在的車費是6.5元,到縣城要坐一個小時。
20/25 去火車站的路上也有車,但我還是喜歡走路去,主要是為了省下幾塊錢的車費,我們這一代人都習慣了吃苦,不坐車就能省下幾塊錢對我來說很划算。每次去我都要挑著收來的乾貨或者山貨,主要有竹筍乾、幹木耳等。有時候從縣城回來的時候我還會買一些大米回來,從火車站到家裡也都是挑著擔走路去。
21/25 2018年,通往我們村子的路修好了,這條路可以直接通到縣城,寬敞漂亮的柏油路就從村子旁邊過,路旁的這棟白色的小樓是新建的村委會辦公樓,這一帶要開發旅遊,這條路主要就是為了旅遊業而修的,旅遊業如果搞起來,相信我們的生活和收入也會更好。
22/25 前幾年我買了代步的電動三輪車,到茶園採茶葉、外出收山貨全靠它,現在路修好了,每次去倒湖火車站坐火車我也會騎著它去,以前走路去要用2個小時,現在只要20分鐘就到了,到火車站後就把它停在那裡,從縣城回來再騎著它回家,它給我節省了很多力氣和時間。
23/25 最後說一說我現在的情況,我的一雙兒女都已各自成家,有一個外甥和一個小孫子。女兒嫁到了安慶市,平時和女婿在杭州打工;兒子在寧波工作,在那裡也買了房,老伴和兒子一家生活在寧波,主要幫著帶孩子。兒子和女兒也都買了車,放假的時候他們會回老家來,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最熱鬧。我這輩子很滿足,特別是現在的生活,雖然成了“留守老人”,但不愁吃喝,除了自己賣茶葉、賣乾貨,每月還有養老金,再不像年輕時那麼苦了。
24/25 不過,我在60歲的時候就按照我們這裡的習俗,給自己備好了棺材,雖然我身體沒什麼毛病,但是我們這裡到了我這樣年紀的人都會給自己備上棺材,一是自古以來習俗如此,二來是為了將來不給兒女們添負擔,我給自己準備的棺材就放在老母親住的老房子的廚房裡,這裡放著的另外一口棺材是我早就給老母親也準備好的。
25/25 我的故事說完了,這些發黃的老照片記錄了我的前半生,我雖然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農民,但我相信我的經歷也和很多農民一樣,過去的苦日子雖然不堪回首,但卻是現在的年輕人花錢也買不來的財富,我最慶幸的就是儘管小時候家裡窮,但還是堅持讀完了高中,雖然不像現在的學校可以學到很多文化知識,但讀書上學改變了我的一生。#我的故事#
2019-06-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