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命八大臣的唯一善終者,其餘七個都處死入獄,為何景壽恩寵不絕?

7 個回答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19-08-05

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對顧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偏偏對景壽只是有一點小小的懲戒後,就把他提拔起來,而且恩寵不斷。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對顧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偏偏對景壽只是有一點小小的懲戒後,就把他提拔起來,而且恩寵不斷。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劇照)

1861年8月17日,31歲的咸豐帝在熱河因病去世。

咸豐帝在臨終前已經把後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長子載淳為繼承人。

二是考慮到載淳才6歲,不具備親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輔政八大臣,他們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給皇后鈕祜祿氏一枚“御賞”的印章,同時又交給載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沒有加蓋這兩枚印章,都不作數。當然,由於載淳年紀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給懿貴妃(後來的慈禧)掌管。

咸豐帝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貴妃為人強勢,一直有參政的野心。他擔心子幼母壯,會出現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學士肅順在朝中勢力強大,也讓咸豐擔心他會重演多爾袞、鰲拜等人幹權攝政的歷史。

所以,咸豐思來想去,決定讓他們互相牽制,這樣才不會對載淳的帝位產生威脅。

然而,讓咸豐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駕崩,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便發生了權力之爭。

隨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篡奪了政權。才被任命的顧命八大臣,無一例外地都淪為了階下囚。

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對顧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偏偏對景壽只是有一點小小的懲戒後,就把他提拔起來,而且恩寵不斷。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劇照)

1861年8月17日,31歲的咸豐帝在熱河因病去世。

咸豐帝在臨終前已經把後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長子載淳為繼承人。

二是考慮到載淳才6歲,不具備親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輔政八大臣,他們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給皇后鈕祜祿氏一枚“御賞”的印章,同時又交給載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沒有加蓋這兩枚印章,都不作數。當然,由於載淳年紀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給懿貴妃(後來的慈禧)掌管。

咸豐帝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貴妃為人強勢,一直有參政的野心。他擔心子幼母壯,會出現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學士肅順在朝中勢力強大,也讓咸豐擔心他會重演多爾袞、鰲拜等人幹權攝政的歷史。

所以,咸豐思來想去,決定讓他們互相牽制,這樣才不會對載淳的帝位產生威脅。

然而,讓咸豐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駕崩,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便發生了權力之爭。

隨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篡奪了政權。才被任命的顧命八大臣,無一例外地都淪為了階下囚。

(景壽劇照)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對和她爭名奪利的八大臣,當然恨不得斬盡殺絕。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她不僅對御前大臣景壽從寬處理,在她垂簾聽政的漫長歲月裡,還對景壽恩寵不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景壽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於世宦之家,父親是工部尚書博啟圖。

早年,道光見景壽長得眉目清秀,很喜歡他,特意命他在上書房和皇子們一起讀書。

1845年,壽恩固倫公主到了婚嫁之年。

由於壽恩固倫公主的生母是道光寵愛的靜皇貴妃,再加上道光也很疼愛她,所以就把她指配給了景壽。這樣一來,景壽就成了身份顯貴的固倫額駙。

咸豐繼位後,對景壽更是恩寵不斷,先是授予他蒙古都統一職,次年又提拔他為御前大臣,不光如此,還賜給他入八分王爺才能享用的紫色韁繩,以示恩寵。

景壽之所以深得咸豐恩寵,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景壽說起來是咸豐的親姐夫,但他為人低調,平時少言寡語,從沒有藉著外戚的身份胡作非為。

二是,景壽任勞任怨,咸豐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從來沒有怨言,且對咸豐非常忠心。

三是,咸豐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得早,咸豐是由靜皇貴妃帶大的,由於靜皇貴妃對他視如己出,給予了他很多母愛,所以他對靜皇貴妃充滿了感激之情。

因此,景壽在咸豐在位時,不光地位顯赫,還深得咸豐器重。當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咸豐逃往熱河時,自然他要隨駕左右。

如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景壽能位列顧命八大臣之一了。

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對顧命八大臣中的七人都進行了嚴肅的處理,偏偏對景壽只是有一點小小的懲戒後,就把他提拔起來,而且恩寵不斷。這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劇照)

1861年8月17日,31歲的咸豐帝在熱河因病去世。

咸豐帝在臨終前已經把後事做了妥善的安排:

一是立皇長子載淳為繼承人。

二是考慮到載淳才6歲,不具備親政的能力,所以替他安排了輔政八大臣,他們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

三是交給皇后鈕祜祿氏一枚“御賞”的印章,同時又交給載淳一枚“同道堂”的印章。交待御旨上沒有加蓋這兩枚印章,都不作數。當然,由於載淳年紀小,所以他那枚印章交給懿貴妃(後來的慈禧)掌管。

咸豐帝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有他的道理的。

一方面,懿貴妃為人強勢,一直有參政的野心。他擔心子幼母壯,會出現外戚干政的局面。

另一方面,大學士肅順在朝中勢力強大,也讓咸豐擔心他會重演多爾袞、鰲拜等人幹權攝政的歷史。

所以,咸豐思來想去,決定讓他們互相牽制,這樣才不會對載淳的帝位產生威脅。

然而,讓咸豐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駕崩,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便發生了權力之爭。

隨後,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篡奪了政權。才被任命的顧命八大臣,無一例外地都淪為了階下囚。

(景壽劇照)

以慈禧心狠手辣的性格,對和她爭名奪利的八大臣,當然恨不得斬盡殺絕。然而讓人奇怪的是,她不僅對御前大臣景壽從寬處理,在她垂簾聽政的漫長歲月裡,還對景壽恩寵不斷,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景壽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於世宦之家,父親是工部尚書博啟圖。

早年,道光見景壽長得眉目清秀,很喜歡他,特意命他在上書房和皇子們一起讀書。

1845年,壽恩固倫公主到了婚嫁之年。

由於壽恩固倫公主的生母是道光寵愛的靜皇貴妃,再加上道光也很疼愛她,所以就把她指配給了景壽。這樣一來,景壽就成了身份顯貴的固倫額駙。

咸豐繼位後,對景壽更是恩寵不斷,先是授予他蒙古都統一職,次年又提拔他為御前大臣,不光如此,還賜給他入八分王爺才能享用的紫色韁繩,以示恩寵。

景壽之所以深得咸豐恩寵,也是有原因的。

一是,景壽說起來是咸豐的親姐夫,但他為人低調,平時少言寡語,從沒有藉著外戚的身份胡作非為。

二是,景壽任勞任怨,咸豐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從來沒有怨言,且對咸豐非常忠心。

三是,咸豐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得早,咸豐是由靜皇貴妃帶大的,由於靜皇貴妃對他視如己出,給予了他很多母愛,所以他對靜皇貴妃充滿了感激之情。

因此,景壽在咸豐在位時,不光地位顯赫,還深得咸豐器重。當英法聯軍攻打北京城,咸豐逃往熱河時,自然他要隨駕左右。

如此也就不難解釋,為何景壽能位列顧命八大臣之一了。

(肅順劇照)

慈禧在處置顧命八大臣時,也體現了她高超的政治能力。為了不引起朝廷動盪,她僅處死了核心人物肅順、端華和載垣,剩下的人中,4人分別被革職流放。唯有對景壽只是削職,並保留公爵和額駙的品級。

縱是如此,慈禧還是很快就恢復了他的官職,並仍把紫色韁繩賜給他。

次年,慈禧又授予景壽領侍衛內大臣。

當時,慈禧最寵愛榮壽固倫公主。雖說榮壽固倫公主是恭親王奕訢的女兒,但她從小就被慈禧當女兒一樣養在宮裡,所以身份非常高貴。

慈禧為了籠絡景壽,又特意將榮壽固倫公主下嫁給了他的兒子志端。

1874年12月,慈禧再次任命景壽負責神機營事務。

慈禧之所以對景壽恩寵不斷,其實可以從慈禧給景壽的罪名中窺出一二,那麼慈禧究竟給他扣的是什麼罪名呢?

慈禧在給景壽定罪的時候說:“身為國戚,緘默不言。”意思是說,你身為皇親外戚,可是你竟沉默不語。

也正是“緘默不言”,讓景壽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還得到了慈禧的原諒。慈禧在對他進行小小的懲戒後,便很快就恢復他的官職,並對他恩寵不斷。

(參考史料:《清史稿》)

若浅话史
2019-07-05

這裡的“顧命八大臣”指的是咸豐帝留下的八位輔政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而這七個人中,只有一人善終,並且恩寵不絕,他就是景壽。

這裡的“顧命八大臣”指的是咸豐帝留下的八位輔政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而這七個人中,只有一人善終,並且恩寵不絕,他就是景壽。

富察·景壽,滿洲鑲黃旗人,他的父親是雲貴總督明瑞的孫子,明瑞則是傅恆的侄子,傅文之子,也是出身顯貴。道光二十五年,他娶了道光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成為固倫額駙。因自小與咸豐帝、恭親王伴讀,且幾人都是靜貴妃所撫養,感情自然深厚一些。

到了咸豐帝時期,景壽已是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咸豐九年後,壽恩公主去世,咸豐帝對景壽的器重不減反增,當然景壽本質上也是一個老實人,或者說他是十分識時務、認清現實的人。在咸豐帝任命顧命大臣的時候,把景壽加了進去。

前面我們也說了景壽,沒有了公主做靠山,景壽愈發謹慎起來。在肅順與兩宮皇太后起爭鬥時,無論是什麼,景壽統統選擇緘默不語,彷彿屏蔽了信號一般。恭親王和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時,景壽還是緘默不語。最終,顧命八大臣被打倒了,其餘七人或被殺被流放,唯有景壽只是被削去職位,連公爵及額駙品級都保留著,這樣的結果可謂是八人中最好的了。

這次卸職後第二年,景壽又再次被啟用,同治四年,他的兒子又尚了恭親王奕訢之女榮壽固倫公主(慈禧養在宮中)。一直到光緒十五年,景壽去世。

在晚清的波橘雲詭中,景壽明哲保身,塵埃落定後不降反升,不由得讓人覺得十分不可思議。但是細細究來,我們發現,首先景壽是個徹底的老實人,作為大清的駙馬,景壽一直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權力是皇家所賦予的,且本來自己也不夠格坐上這個位置的,只是為了排擠恭親王奕訢,自己被送到了這個位置上。綜上,景壽對兩邊的鬥爭就沒有那麼熱衷,反而是緘默不語明哲保身,這也讓他在後來的政變中,安穩的活下來了。

這裡的“顧命八大臣”指的是咸豐帝留下的八位輔政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而這七個人中,只有一人善終,並且恩寵不絕,他就是景壽。

富察·景壽,滿洲鑲黃旗人,他的父親是雲貴總督明瑞的孫子,明瑞則是傅恆的侄子,傅文之子,也是出身顯貴。道光二十五年,他娶了道光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成為固倫額駙。因自小與咸豐帝、恭親王伴讀,且幾人都是靜貴妃所撫養,感情自然深厚一些。

到了咸豐帝時期,景壽已是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咸豐九年後,壽恩公主去世,咸豐帝對景壽的器重不減反增,當然景壽本質上也是一個老實人,或者說他是十分識時務、認清現實的人。在咸豐帝任命顧命大臣的時候,把景壽加了進去。

前面我們也說了景壽,沒有了公主做靠山,景壽愈發謹慎起來。在肅順與兩宮皇太后起爭鬥時,無論是什麼,景壽統統選擇緘默不語,彷彿屏蔽了信號一般。恭親王和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時,景壽還是緘默不語。最終,顧命八大臣被打倒了,其餘七人或被殺被流放,唯有景壽只是被削去職位,連公爵及額駙品級都保留著,這樣的結果可謂是八人中最好的了。

這次卸職後第二年,景壽又再次被啟用,同治四年,他的兒子又尚了恭親王奕訢之女榮壽固倫公主(慈禧養在宮中)。一直到光緒十五年,景壽去世。

在晚清的波橘雲詭中,景壽明哲保身,塵埃落定後不降反升,不由得讓人覺得十分不可思議。但是細細究來,我們發現,首先景壽是個徹底的老實人,作為大清的駙馬,景壽一直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的權力是皇家所賦予的,且本來自己也不夠格坐上這個位置的,只是為了排擠恭親王奕訢,自己被送到了這個位置上。綜上,景壽對兩邊的鬥爭就沒有那麼熱衷,反而是緘默不語明哲保身,這也讓他在後來的政變中,安穩的活下來了。

历史课课代表
2019-07-06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咸豐皇帝預料,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隨即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盡數罷免。八位託孤大臣雖然被免職問罪,但是對於八位大臣的處理方面,慈禧太后還是加以區別對待的,這其中既有對為首的肅順賜以公開問斬,也有對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的處理,但是八個人中,卻有一位,幾乎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僅被斥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罪名。這個人就是景壽,那麼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壽能夠逃脫處罰,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咸豐皇帝預料,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隨即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盡數罷免。八位託孤大臣雖然被免職問罪,但是對於八位大臣的處理方面,慈禧太后還是加以區別對待的,這其中既有對為首的肅順賜以公開問斬,也有對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的處理,但是八個人中,卻有一位,幾乎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僅被斥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罪名。這個人就是景壽,那麼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壽能夠逃脫處罰,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景壽其人有著特殊身份:

景壽出身滿洲大姓富察氏,是道光、咸豐兩朝著名的外戚。道光二十四年,年輕的景壽因為才華出眾儀表堂堂而被道光皇帝指婚,成為了道光皇帝寵愛的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的駙馬,壽恩固倫公主生母靜貴妃是道光皇帝晚年最為寵愛的嬪妃,母女二人都為皇帝所寵愛使得景壽一時間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皇親國戚,也成為了日後登基的咸豐皇帝的姐夫。似乎道光皇帝對於這位女婿非常偏愛,親賜給他紫色韁繩,讓其騎馬時佩戴,彰顯尊貴身份。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咸豐皇帝預料,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隨即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盡數罷免。八位託孤大臣雖然被免職問罪,但是對於八位大臣的處理方面,慈禧太后還是加以區別對待的,這其中既有對為首的肅順賜以公開問斬,也有對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的處理,但是八個人中,卻有一位,幾乎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僅被斥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罪名。這個人就是景壽,那麼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壽能夠逃脫處罰,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景壽其人有著特殊身份:

景壽出身滿洲大姓富察氏,是道光、咸豐兩朝著名的外戚。道光二十四年,年輕的景壽因為才華出眾儀表堂堂而被道光皇帝指婚,成為了道光皇帝寵愛的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的駙馬,壽恩固倫公主生母靜貴妃是道光皇帝晚年最為寵愛的嬪妃,母女二人都為皇帝所寵愛使得景壽一時間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皇親國戚,也成為了日後登基的咸豐皇帝的姐夫。似乎道光皇帝對於這位女婿非常偏愛,親賜給他紫色韁繩,讓其騎馬時佩戴,彰顯尊貴身份。

景壽和壽恩公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正式成婚的。在成親之前的這段時間裡,道光就先賞景壽頭品頂戴,讓他進入上書房陪皇子們一起讀書。景壽和當時還是四阿哥咸豐皇帝奕詝、六阿哥奕訢年齡相仿,又有靜貴妃作為共同的額娘,同窗學習,關係自然不會差。後來咸豐即位,也比較重用和親近這位姐夫,從散秩大臣、御前侍衛一步步提拔,最終讓景壽子承父業,當上了咸豐朝的御前大臣。

其次,景壽在八大臣之中非常低調: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69歲的道光皇帝駕崩,二十歲的咸豐皇帝即位,景壽又再次被提拔成御前大臣,從此,景壽開始進入清廷權力中樞,驟然得到提拔,一時間景壽大權在握,同時又是當朝皇帝咸豐的姐夫,換做一般的人而言一定會表現的相當之高調,然而身居高位,身份顯赫的景壽卻仍然十分低調,不僅低調而且聽話,咸豐皇帝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平時也是寡言少語。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關於景壽其人有多麼出眾的才華和處事能力,對於景壽的最多記載,就是低調,這既與景壽平時素來低調的個性有關,更與其身居高位,作為外戚的那份謹慎。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咸豐皇帝預料,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隨即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盡數罷免。八位託孤大臣雖然被免職問罪,但是對於八位大臣的處理方面,慈禧太后還是加以區別對待的,這其中既有對為首的肅順賜以公開問斬,也有對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的處理,但是八個人中,卻有一位,幾乎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僅被斥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罪名。這個人就是景壽,那麼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壽能夠逃脫處罰,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景壽其人有著特殊身份:

景壽出身滿洲大姓富察氏,是道光、咸豐兩朝著名的外戚。道光二十四年,年輕的景壽因為才華出眾儀表堂堂而被道光皇帝指婚,成為了道光皇帝寵愛的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的駙馬,壽恩固倫公主生母靜貴妃是道光皇帝晚年最為寵愛的嬪妃,母女二人都為皇帝所寵愛使得景壽一時間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皇親國戚,也成為了日後登基的咸豐皇帝的姐夫。似乎道光皇帝對於這位女婿非常偏愛,親賜給他紫色韁繩,讓其騎馬時佩戴,彰顯尊貴身份。

景壽和壽恩公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正式成婚的。在成親之前的這段時間裡,道光就先賞景壽頭品頂戴,讓他進入上書房陪皇子們一起讀書。景壽和當時還是四阿哥咸豐皇帝奕詝、六阿哥奕訢年齡相仿,又有靜貴妃作為共同的額娘,同窗學習,關係自然不會差。後來咸豐即位,也比較重用和親近這位姐夫,從散秩大臣、御前侍衛一步步提拔,最終讓景壽子承父業,當上了咸豐朝的御前大臣。

其次,景壽在八大臣之中非常低調: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69歲的道光皇帝駕崩,二十歲的咸豐皇帝即位,景壽又再次被提拔成御前大臣,從此,景壽開始進入清廷權力中樞,驟然得到提拔,一時間景壽大權在握,同時又是當朝皇帝咸豐的姐夫,換做一般的人而言一定會表現的相當之高調,然而身居高位,身份顯赫的景壽卻仍然十分低調,不僅低調而且聽話,咸豐皇帝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平時也是寡言少語。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關於景壽其人有多麼出眾的才華和處事能力,對於景壽的最多記載,就是低調,這既與景壽平時素來低調的個性有關,更與其身居高位,作為外戚的那份謹慎。

咸豐九年,身體素來羸弱多病的壽恩固倫公主去世了,但是公主的去世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景壽在咸豐皇帝心中的地位,景壽依舊頗受重用。公主去世後的第二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帝攜后妃皇子和一干大臣等倉皇逃到熱河,景壽也在隨行的大臣之中。一年後咸豐皇帝駕崩,額駙景壽成為了咸豐皇帝八位託孤的輔政大臣之一,八位顧命大臣的排名之中,景壽排在肅順之前,位列第三,僅次於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雖然景壽的排名非常靠前,但是在八大臣之中,景壽的表現卻讓人感到失望,他依舊是沉默寡言,似乎對於權力並不熱衷。顧命八大臣是咸豐一朝中首屈一指的高官,前面四位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皆為御前大臣,後面四位、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是軍機大臣。八位大臣之中,主要以四位御前大臣為主,也正是這四人中除去景壽的三人曾多次與慈禧太后當面發生過激烈的衝突,以至於日後慈禧發動"辛酉之變"徹底要打壓的四人,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和大學士肅順。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咸豐皇帝預料,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隨即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盡數罷免。八位託孤大臣雖然被免職問罪,但是對於八位大臣的處理方面,慈禧太后還是加以區別對待的,這其中既有對為首的肅順賜以公開問斬,也有對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的處理,但是八個人中,卻有一位,幾乎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僅被斥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罪名。這個人就是景壽,那麼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壽能夠逃脫處罰,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景壽其人有著特殊身份:

景壽出身滿洲大姓富察氏,是道光、咸豐兩朝著名的外戚。道光二十四年,年輕的景壽因為才華出眾儀表堂堂而被道光皇帝指婚,成為了道光皇帝寵愛的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的駙馬,壽恩固倫公主生母靜貴妃是道光皇帝晚年最為寵愛的嬪妃,母女二人都為皇帝所寵愛使得景壽一時間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皇親國戚,也成為了日後登基的咸豐皇帝的姐夫。似乎道光皇帝對於這位女婿非常偏愛,親賜給他紫色韁繩,讓其騎馬時佩戴,彰顯尊貴身份。

景壽和壽恩公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正式成婚的。在成親之前的這段時間裡,道光就先賞景壽頭品頂戴,讓他進入上書房陪皇子們一起讀書。景壽和當時還是四阿哥咸豐皇帝奕詝、六阿哥奕訢年齡相仿,又有靜貴妃作為共同的額娘,同窗學習,關係自然不會差。後來咸豐即位,也比較重用和親近這位姐夫,從散秩大臣、御前侍衛一步步提拔,最終讓景壽子承父業,當上了咸豐朝的御前大臣。

其次,景壽在八大臣之中非常低調: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69歲的道光皇帝駕崩,二十歲的咸豐皇帝即位,景壽又再次被提拔成御前大臣,從此,景壽開始進入清廷權力中樞,驟然得到提拔,一時間景壽大權在握,同時又是當朝皇帝咸豐的姐夫,換做一般的人而言一定會表現的相當之高調,然而身居高位,身份顯赫的景壽卻仍然十分低調,不僅低調而且聽話,咸豐皇帝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平時也是寡言少語。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關於景壽其人有多麼出眾的才華和處事能力,對於景壽的最多記載,就是低調,這既與景壽平時素來低調的個性有關,更與其身居高位,作為外戚的那份謹慎。

咸豐九年,身體素來羸弱多病的壽恩固倫公主去世了,但是公主的去世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景壽在咸豐皇帝心中的地位,景壽依舊頗受重用。公主去世後的第二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帝攜后妃皇子和一干大臣等倉皇逃到熱河,景壽也在隨行的大臣之中。一年後咸豐皇帝駕崩,額駙景壽成為了咸豐皇帝八位託孤的輔政大臣之一,八位顧命大臣的排名之中,景壽排在肅順之前,位列第三,僅次於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雖然景壽的排名非常靠前,但是在八大臣之中,景壽的表現卻讓人感到失望,他依舊是沉默寡言,似乎對於權力並不熱衷。顧命八大臣是咸豐一朝中首屈一指的高官,前面四位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皆為御前大臣,後面四位、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是軍機大臣。八位大臣之中,主要以四位御前大臣為主,也正是這四人中除去景壽的三人曾多次與慈禧太后當面發生過激烈的衝突,以至於日後慈禧發動"辛酉之變"徹底要打壓的四人,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和大學士肅順。

但是在載垣和端華被賜死、肅順被問斬後,同樣作為御前大臣的景壽卻僅被降低了額駙的品級,受賄了紫色的韁繩,與其餘四位軍機大臣一同被免職,同時又僅遭到了一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申斥。這一切既有景壽身為國戚的緣故,而更多的則是,景壽並未參與肅順等人的與慈禧太后爭權奪勢行動之中,這在八位大臣之中,是唯一的特例,也正是因為如此,低調的景壽成為了八大臣之中唯一的漏網之魚。

第三,景壽並非肅順親信:

景壽免於重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並非肅順一黨,這在八大臣之中也是唯一的特例。肅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早在咸豐皇帝生前就已經形成,咸豐皇帝生前對此心知肚明卻置若罔聞,八大臣之中,除了景壽之外,其餘六人皆是肅順親信,也是肅順既得利益的忠實維護者。從八大臣對待慈禧太后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咸豐皇帝死後,八大臣因為朝政權力分配的事情與與兩宮太后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相對於其他七人表現出的咄咄逼人,景壽是這樣表現的:杜翰頂撞太后,氣得慈禧渾身發顫,景壽保持沉默。肅順嘵嘵置辯,嚇得小皇帝尿了褲子,景壽保持沉默。最終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將八位大臣盡數問罪,景壽依舊三緘其口,保持沉默。慈禧等人深知景壽並非肅順黨羽,所以對於他的處置,基本流於形式,並沒有深責。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北狩”熱河已一年有餘的31歲的咸豐皇帝陷入了彌留之際,預感大限將至的咸豐皇帝在臨終之前對於未來朝廷的權力格局進行了精心周密的佈局。當時擺在咸豐皇帝面前的事實是:作為咸豐皇帝唯一兒子的皇長子載淳年僅六歲,無法理政,中宮皇后孱弱,向來對於政治毫不關心,而皇長子生母懿貴妃雖表面波瀾不驚,實則對於權力有著極大地渴望,而八大臣之中,除額駙景壽外,其餘人員皆為肅順親信。為了不使全力過度集中在某一個人手中,咸豐皇帝制定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最終裁決的政治佈局,實際上是讓兩派互相制衡,從而確保皇權的最大利益化。

然而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超出了咸豐皇帝預料,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去世後隨即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咸豐皇帝臨終前託孤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盡數罷免。八位託孤大臣雖然被免職問罪,但是對於八位大臣的處理方面,慈禧太后還是加以區別對待的,這其中既有對為首的肅順賜以公開問斬,也有對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賜自盡的處理,但是八個人中,卻有一位,幾乎沒有受到實質性的處罰,僅被斥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罪名。這個人就是景壽,那麼為何八大臣之中的景壽能夠逃脫處罰,成為唯一的漏網之魚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景壽其人有著特殊身份:

景壽出身滿洲大姓富察氏,是道光、咸豐兩朝著名的外戚。道光二十四年,年輕的景壽因為才華出眾儀表堂堂而被道光皇帝指婚,成為了道光皇帝寵愛的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的駙馬,壽恩固倫公主生母靜貴妃是道光皇帝晚年最為寵愛的嬪妃,母女二人都為皇帝所寵愛使得景壽一時間也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皇親國戚,也成為了日後登基的咸豐皇帝的姐夫。似乎道光皇帝對於這位女婿非常偏愛,親賜給他紫色韁繩,讓其騎馬時佩戴,彰顯尊貴身份。

景壽和壽恩公主,是在道光二十五年正式成婚的。在成親之前的這段時間裡,道光就先賞景壽頭品頂戴,讓他進入上書房陪皇子們一起讀書。景壽和當時還是四阿哥咸豐皇帝奕詝、六阿哥奕訢年齡相仿,又有靜貴妃作為共同的額娘,同窗學習,關係自然不會差。後來咸豐即位,也比較重用和親近這位姐夫,從散秩大臣、御前侍衛一步步提拔,最終讓景壽子承父業,當上了咸豐朝的御前大臣。

其次,景壽在八大臣之中非常低調: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69歲的道光皇帝駕崩,二十歲的咸豐皇帝即位,景壽又再次被提拔成御前大臣,從此,景壽開始進入清廷權力中樞,驟然得到提拔,一時間景壽大權在握,同時又是當朝皇帝咸豐的姐夫,換做一般的人而言一定會表現的相當之高調,然而身居高位,身份顯赫的景壽卻仍然十分低調,不僅低調而且聽話,咸豐皇帝安排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平時也是寡言少語。歷史上並沒有記載關於景壽其人有多麼出眾的才華和處事能力,對於景壽的最多記載,就是低調,這既與景壽平時素來低調的個性有關,更與其身居高位,作為外戚的那份謹慎。

咸豐九年,身體素來羸弱多病的壽恩固倫公主去世了,但是公主的去世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景壽在咸豐皇帝心中的地位,景壽依舊頗受重用。公主去世後的第二年,英法聯軍侵華,咸豐帝攜后妃皇子和一干大臣等倉皇逃到熱河,景壽也在隨行的大臣之中。一年後咸豐皇帝駕崩,額駙景壽成為了咸豐皇帝八位託孤的輔政大臣之一,八位顧命大臣的排名之中,景壽排在肅順之前,位列第三,僅次於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雖然景壽的排名非常靠前,但是在八大臣之中,景壽的表現卻讓人感到失望,他依舊是沉默寡言,似乎對於權力並不熱衷。顧命八大臣是咸豐一朝中首屈一指的高官,前面四位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皆為御前大臣,後面四位、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是軍機大臣。八位大臣之中,主要以四位御前大臣為主,也正是這四人中除去景壽的三人曾多次與慈禧太后當面發生過激烈的衝突,以至於日後慈禧發動"辛酉之變"徹底要打壓的四人,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和大學士肅順。

但是在載垣和端華被賜死、肅順被問斬後,同樣作為御前大臣的景壽卻僅被降低了額駙的品級,受賄了紫色的韁繩,與其餘四位軍機大臣一同被免職,同時又僅遭到了一句“身為國戚,緘默不言”的申斥。這一切既有景壽身為國戚的緣故,而更多的則是,景壽並未參與肅順等人的與慈禧太后爭權奪勢行動之中,這在八位大臣之中,是唯一的特例,也正是因為如此,低調的景壽成為了八大臣之中唯一的漏網之魚。

第三,景壽並非肅順親信:

景壽免於重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並非肅順一黨,這在八大臣之中也是唯一的特例。肅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早在咸豐皇帝生前就已經形成,咸豐皇帝生前對此心知肚明卻置若罔聞,八大臣之中,除了景壽之外,其餘六人皆是肅順親信,也是肅順既得利益的忠實維護者。從八大臣對待慈禧太后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咸豐皇帝死後,八大臣因為朝政權力分配的事情與與兩宮太后發生了激烈的衝突,相對於其他七人表現出的咄咄逼人,景壽是這樣表現的:杜翰頂撞太后,氣得慈禧渾身發顫,景壽保持沉默。肅順嘵嘵置辯,嚇得小皇帝尿了褲子,景壽保持沉默。最終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將八位大臣盡數問罪,景壽依舊三緘其口,保持沉默。慈禧等人深知景壽並非肅順黨羽,所以對於他的處置,基本流於形式,並沒有深責。

景壽的低調也成就了他日後的復出,在辛酉政變發生半年之後,被免職的景壽得以復出,一生低調的景壽被慈禧太后任命為正紅旗滿洲都統,這也是慈禧太后啟用景壽的開始,然而景壽的好運並沒有到此為止,同治四年,慈禧將榮壽固倫公主嫁給了景壽的兒子志端,榮壽固倫公主是奕訢的女兒,慈禧收她做乾女兒。成為公主公爹的景二度與皇室聯姻,再次成為了國戚。光緒十五年,61歲的景壽離世,成為了咸豐八位顧命大臣中唯一的善終者

原創:歷史課課代表

妙龄老翁谈历史
2019-07-05

不對吧,顧命八大臣當中惟有肅順、載垣、端華三人是直接處決的,而景壽五人皆是被撤職,都有著各自的活路,當然,這其中自然是要數景壽混的最好。

那麼,為什麼作為顧命八大臣之一的景壽偏偏就沒有被過多的處分,反而在之後又出任御前大臣呢?

不對吧,顧命八大臣當中惟有肅順、載垣、端華三人是直接處決的,而景壽五人皆是被撤職,都有著各自的活路,當然,這其中自然是要數景壽混的最好。

那麼,為什麼作為顧命八大臣之一的景壽偏偏就沒有被過多的處分,反而在之後又出任御前大臣呢?



一,固倫額駙,身份顯赫

景壽是富察氏,家世也頗為高貴,並且因為人長得比較帥,就被道光帝的六公主給看上了,兩人喜結連理,於是景壽就成了駙馬。

六公主是奕訢的親姐姐,並且因為素來受到道光帝的喜愛,所以被封為固倫公主,而壽景也就水漲船高成了固倫額附,在身份地位上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雖然在兩宮太后和奕訢發動辛酉政變的時候,六公主早就已經亡故,但是畢竟景壽還是奕訢的親姐夫,所以有這麼一層關係,他的結局自然是八位顧命大臣中最好的。

二,為人低調,韜光養晦

如果說因為沾親帶故而讓景壽與其他顧命大臣有著不同的結局,那顯然是很不容易站住腳跟的。

其實能夠讓景壽免遭兩宮太后(主要還是慈禧)秋後算賬的,主要還是景壽這個人不會去招惹人家。

雖然知道自己是駙馬,但是他卻並不會因為自己身份地位的不同便故意去得罪人家,所以風評還算不錯。

在咸豐時期,他就保持著低調的做事風格,皇帝說幹什麼就幹什麼,任勞任怨,也就受到咸豐皇帝的看重,在臨終之際將其列為八大顧命大臣之一。

不對吧,顧命八大臣當中惟有肅順、載垣、端華三人是直接處決的,而景壽五人皆是被撤職,都有著各自的活路,當然,這其中自然是要數景壽混的最好。

那麼,為什麼作為顧命八大臣之一的景壽偏偏就沒有被過多的處分,反而在之後又出任御前大臣呢?



一,固倫額駙,身份顯赫

景壽是富察氏,家世也頗為高貴,並且因為人長得比較帥,就被道光帝的六公主給看上了,兩人喜結連理,於是景壽就成了駙馬。

六公主是奕訢的親姐姐,並且因為素來受到道光帝的喜愛,所以被封為固倫公主,而壽景也就水漲船高成了固倫額附,在身份地位上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雖然在兩宮太后和奕訢發動辛酉政變的時候,六公主早就已經亡故,但是畢竟景壽還是奕訢的親姐夫,所以有這麼一層關係,他的結局自然是八位顧命大臣中最好的。

二,為人低調,韜光養晦

如果說因為沾親帶故而讓景壽與其他顧命大臣有著不同的結局,那顯然是很不容易站住腳跟的。

其實能夠讓景壽免遭兩宮太后(主要還是慈禧)秋後算賬的,主要還是景壽這個人不會去招惹人家。

雖然知道自己是駙馬,但是他卻並不會因為自己身份地位的不同便故意去得罪人家,所以風評還算不錯。

在咸豐時期,他就保持著低調的做事風格,皇帝說幹什麼就幹什麼,任勞任怨,也就受到咸豐皇帝的看重,在臨終之際將其列為八大顧命大臣之一。



而在肅順與慈禧的爭鬥中,景壽也是選擇兩耳不聞,不偏不倚,兩邊都不開罪。在這段時期,大體上都是兩宮太后落入下風的,所以這時候見到景壽沒有落井下石,不免對他也有一些好感的。

在事後清算中,雖然景壽並沒有欺負過慈禧同治母子,但是畢竟還是顧命大臣之一,所以為了給百官一個下馬威,也為了保持公平性,也就沒有將景壽從中剝離,而是選擇將其撤職,並且降級,以觀效尤。

在得到這個處罰之後,景壽還是沒有怎麼吭聲,堅決擁護上級的決意,所以在政治態度上就給領導好的印象。

所以沒過半年,朝廷又有了重新起用景壽的信號先是讓他成了鑲紅旗蒙古都統,再是官復原職,接著又恢復了他固倫額駙的品級,可以說是風光無限。不僅如此,在慈禧的授意,將榮壽固倫公主(奕訢的女兒,慈禧的養女)嫁給了景壽的兒子。

所以,相比於身份而言,能夠令景壽免遭清洗的,更在於是他的政治智慧。在這波橘雲詭的官場當中,誰也難以保證會發生怎樣的變故,所以惟有在平時韜光養晦,方才能夠駛得萬年船

品谈历史
2019-07-05

因為景壽他是大清的駙馬爺,咸豐皇帝的姐夫。作為一名外戚,景壽本來不應干預政務,因此他也並非肅順一黨。

景壽的主要職責是陪大阿哥載淳讀書,本來他作為一個駙馬,是不夠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

後來景壽被列入“顧命八大臣”,在肅順與慈禧等人的權力鬥爭中,景壽就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並且從後來景壽得到的待遇來看,他可能還曾經暗通款曲,充當過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內應。

因此“顧命八大臣”被扳倒後,同僚紛紛倒黴,只有景壽一人得享榮寵,也就不奇怪了。


因為景壽他是大清的駙馬爺,咸豐皇帝的姐夫。作為一名外戚,景壽本來不應干預政務,因此他也並非肅順一黨。

景壽的主要職責是陪大阿哥載淳讀書,本來他作為一個駙馬,是不夠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

後來景壽被列入“顧命八大臣”,在肅順與慈禧等人的權力鬥爭中,景壽就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並且從後來景壽得到的待遇來看,他可能還曾經暗通款曲,充當過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內應。

因此“顧命八大臣”被扳倒後,同僚紛紛倒黴,只有景壽一人得享榮寵,也就不奇怪了。



因為景壽他是大清的駙馬爺,咸豐皇帝的姐夫。作為一名外戚,景壽本來不應干預政務,因此他也並非肅順一黨。

景壽的主要職責是陪大阿哥載淳讀書,本來他作為一個駙馬,是不夠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

後來景壽被列入“顧命八大臣”,在肅順與慈禧等人的權力鬥爭中,景壽就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並且從後來景壽得到的待遇來看,他可能還曾經暗通款曲,充當過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內應。

因此“顧命八大臣”被扳倒後,同僚紛紛倒黴,只有景壽一人得享榮寵,也就不奇怪了。




因為景壽他是大清的駙馬爺,咸豐皇帝的姐夫。作為一名外戚,景壽本來不應干預政務,因此他也並非肅順一黨。

景壽的主要職責是陪大阿哥載淳讀書,本來他作為一個駙馬,是不夠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

後來景壽被列入“顧命八大臣”,在肅順與慈禧等人的權力鬥爭中,景壽就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並且從後來景壽得到的待遇來看,他可能還曾經暗通款曲,充當過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內應。

因此“顧命八大臣”被扳倒後,同僚紛紛倒黴,只有景壽一人得享榮寵,也就不奇怪了。




陽光傾城奈何清冷
2019-07-05

為什麼在“顧命八大臣”中,惟有景壽一人能夠明哲保身呢?

這得從這八人的政治角色說起。

排在前兩位的載垣和端華,分別是怡親王和鄭親王,是大清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也是咸豐最信任的兩位王爺。第四位的肅順是鄭親王端華的弟弟,官居協辦大學士。這三人結成一黨,是“顧命八大臣”的領袖。因此政變失敗後,這三人都遭到了殺身之禍。

而後面的四位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為五位軍機大臣的其中之四。此四人,均為肅順一黨,因此得以名列輔臣。而另一位軍機大臣文祥,因為是恭親王的人馬,因此也被排擠在外。

而景壽,在這八人中比較另類,他是大清的駙馬爺,咸豐皇帝的姐夫。作為一名外戚,景壽本來不應干預政務,因此他也並非肅順一黨。

在熱河行宮,景壽的主要職責是陪大阿哥載淳讀書,本來他作為一個駙馬,是不夠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在當時,若咸豐一旦賓天,眾望所歸的顧命大臣本是恭親王奕訢。

肅順與奕訢不合,需要設法阻止奕訢進入顧命之列,但不能直接把他排除在外。因為清朝祖制,在指定顧命大臣時,必須有“親”有“賢”。載垣和端華雖為親王,但他們是遠支皇族,顧命大臣中必須有咸豐的親族在列。肅順要排擠掉奕訢,便把景壽端出來,讓他來坐了這個位置。

因此,景壽被列入“顧命八大臣”,一開始就是被肅順所裹挾進來的,他本人並不是肅順一派的人馬,因此在與慈禧等人的權力鬥爭中,景壽就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並且從後來景壽得到的待遇來看,他可能還曾經暗通款曲,充當過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內應。

景壽雖然表面上是肅順一邊的人,但內心裡卻沒站錯隊。因此“顧命八大臣”被扳倒後,同僚紛紛倒黴,只有景壽一人得享榮寵,也就不奇怪了。


為什麼在“顧命八大臣”中,惟有景壽一人能夠明哲保身呢?

這得從這八人的政治角色說起。

排在前兩位的載垣和端華,分別是怡親王和鄭親王,是大清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也是咸豐最信任的兩位王爺。第四位的肅順是鄭親王端華的弟弟,官居協辦大學士。這三人結成一黨,是“顧命八大臣”的領袖。因此政變失敗後,這三人都遭到了殺身之禍。

而後面的四位大臣,穆蔭、匡源、杜翰和焦佑瀛,為五位軍機大臣的其中之四。此四人,均為肅順一黨,因此得以名列輔臣。而另一位軍機大臣文祥,因為是恭親王的人馬,因此也被排擠在外。

而景壽,在這八人中比較另類,他是大清的駙馬爺,咸豐皇帝的姐夫。作為一名外戚,景壽本來不應干預政務,因此他也並非肅順一黨。

在熱河行宮,景壽的主要職責是陪大阿哥載淳讀書,本來他作為一個駙馬,是不夠格當這個顧命大臣的。在當時,若咸豐一旦賓天,眾望所歸的顧命大臣本是恭親王奕訢。

肅順與奕訢不合,需要設法阻止奕訢進入顧命之列,但不能直接把他排除在外。因為清朝祖制,在指定顧命大臣時,必須有“親”有“賢”。載垣和端華雖為親王,但他們是遠支皇族,顧命大臣中必須有咸豐的親族在列。肅順要排擠掉奕訢,便把景壽端出來,讓他來坐了這個位置。

因此,景壽被列入“顧命八大臣”,一開始就是被肅順所裹挾進來的,他本人並不是肅順一派的人馬,因此在與慈禧等人的權力鬥爭中,景壽就沒有表現得那麼積極。並且從後來景壽得到的待遇來看,他可能還曾經暗通款曲,充當過慈禧等人在八大臣中的內應。

景壽雖然表面上是肅順一邊的人,但內心裡卻沒站錯隊。因此“顧命八大臣”被扳倒後,同僚紛紛倒黴,只有景壽一人得享榮寵,也就不奇怪了。


玉见于阗
2019-07-05

創業的時候皇上要的是猛將,守業的時候皇上要的是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