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10 個回答
吉祥有福
2017-10-12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原作“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是一句諺語格言。面臨生死攸關的大事的時候,最可靠的合作者是自己的血親。一家人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做事情就容易成功了!上陣打仗,需要統兵的瞭解自己的屬下,屬下要完全服從上級的命令。

李淵父子創業之初,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此時首先不是考慮得天下,而是先考慮保住身家性命,幸得李世民英明神武,縱橫天下,是李唐勢力最具號召力的人物。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而且,李氏父子爭奪天下的起初,同仇敵愾,此時李淵當然願意看到兒子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啦。😊

取代大隋,建立大唐之後,估計李淵也不願意兒子李世民一家做大,但木已成舟,李世民的實力已經尾大不掉,李淵此時控制李世民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畢竟是父子血脈關係。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最終釀成“玄武門之變”,實為一樁人倫悲劇。

狐狸晨曦
2017-10-13

李淵從3萬人起兵到全據關中河東只用了4個月,到正式稱帝還不到一年,歷代王朝築基之速無過於此,很大程度上當然不是因為他能力強過了劉邦朱元璋,而是因為他本身就是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成為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關隴集團的新代理人。

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李淵一路進軍不停濫賞,幾乎見人就發世襲國公的帽子,全盤承認關隴集團和關中世家的權力與利益,才得到他們一致支持。

但是這樣做最大弊端就是,李唐政權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成為形同西魏北周的西北武人之軍閥政權,朝堂上的利益已經被他們分割完了。

所以李淵才任用次子李世民為主帥主持統一戰爭,最初目的也正是為通過他,來吸納那些朝堂上容納不下的全國各地的英才與利益集團。是以才給李世民種種榮銜權柄,許他自行招降納叛,開府治事; 未必不存著統一後再把這個本與皇位無緣的兒子當臨時工捨棄閒置,其屬下卸磨殺驢的心思。

秦王、天策上將:李世民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豈知李世民能力太強,野心太大,藉此機會反客為主,得到關東豪傑歸心,天策府竟成尾大不掉之勢,越到後面越想動他已是投鼠忌器。

而這些陸續投效的關東豪傑,也將李世民當做能夠實現自己功名富貴的唯一代表,對李唐皇族與李淵豈有半點忠誠度可言?

可參看尉遲恭事變當日殺李元吉、囚李淵表現,可有半點對李唐天子、皇室的敬畏?老李若不當場屈服,多半跟著李建成、李元吉二子一起下地府了。

此人正是李世民自關東招降納叛而來,收為親衛大將。與之類似的關東群豪甚多。他們與其說是降伏於大唐,不如說更多是降伏於秦王。對李淵這個皇帝的忠誠,怕未必比曹仁許褚們對漢獻帝的忠誠更高。

天策府猛將:尉遲恭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就連玄武門之變的李靖李績兩大軍中巨頭,竟然對“親王謀皇位害太子”這種大逆不道行徑,持所謂“中立”態度,其真實意向可想而知。正因對他們來說,李世民同樣比關隴本位的李淵更能代表其利益。

衛國公:李靖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這才是李淵早已經下場與李世民為政敵,卻遲遲不能武力解決他的根本原因,此時兩人父子親情早已淡漠無比了。一切不過是利益與局勢所致。

殺李世民一個人,對李淵或許不算很難,但要收拾他死後的爛攤子絕非異事,所謂的皇帝詔命,李世民的天策府誰也不會當回事。如果只會殺人卻沒有事後收拾局面的把握,如魏孝莊帝殺爾朱榮那樣,並不叫果決、只能叫魯莽無謀。

因此歷史上李淵才會扶植李建成,打壓李世民,軟刀子割肉,分化其部屬,力圖政治解決之。

如楊文幹事件是李世民借題發揮,忽悠了李淵上當,甚至更陰謀論點,就是李世民收買了李建成和楊文幹身邊的人搞出這場亂事。

至於「李淵許諾李世民平亂後當太子」云云,要信李世民在歷史書上的胡扯,乾脆就連他是被逼無奈才“周公誅管蔡”,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一塊兒信得了。

最遲至武德六年,由太子李建成而非李世民出征劉黑闥起,李淵便開始著手遏制李世民集團權勢,加入了李建成一方;那以後的數年,李淵與李世民與其說是君臣父子,不如說是定要分出輸贏的政敵;

太子:李建成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之所以不似皇帝對通常政敵那樣雷霆霹靂,而力圖通過和平手段來化解其爭位行動; 這也並非因為李淵的心慈手軟或是父子情深,天家無父子,政治家怎會將親情看得多重?

而是因為武德年間,李世民的天策府勢力之大,竟可以與東宮太子並行行文號令唐朝各地官府;李世民身兼諸多政府加官,其權勢更遠超一個正常皇子親王所應得;

這一切並非是李淵對次子無節制溺愛所制,也不單是為酬其戰功,而是李世民在統一戰爭中藉機招降納叛、不斷培植自身勢力,早已經到了勢大難制的地位。

李世民的勢力根基、支撐他和李淵對抗的根本,就在於收攏了這些非關隴勢力的精英人才。他們迫切需要在新帝國政治舞臺從關隴集團虎口奪食,是以選中了李世民這個代言人。

李世民的能力足以讓關東群豪們折服,他們更堅信追隨李世民前景遠大,因此天策府一時謀臣如雲,猛將如虎。

若想強行用武力解決掉天策府實力,便意味著大唐朝廷的空前動盪,若不能成功斬首,而讓李世民及其黨羽逃出長安成外,唐朝江山分崩離析,再打一場大規模內戰,而各方群雄趁勢而起,亦非危言聳聽。

從開國君主與李唐皇族族長的雙重立場,從李淵的角度設身處地,確實很難下定這個決心。

畢竟這等於要一次性大清洗大半個唐朝開國功臣集團,這是連後世朱元璋都未必能成功做得到的。看看老朱對明初功臣集團是怎麼分化瓦解、依次打擊,循序漸進歷時數十年,才大算功告成。

何況當時天下剛平,人心未定,突厥年年寇邊,李淵甚至一度打算放棄關中,遷都襄陽,此時開啟內戰,其巨大代價李淵承受不起。

到了此時雙方都早已是騎虎難下,不解決掉天策府這個畸形怪胎,唐朝政府的政治體制的正規化就根本無從談起;而對天策府的任何削權行為,都必然遭致李世民集團的劇烈反彈,讓朝局更加動盪。

李世民竟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從其短短數日後便接管中樞,沒有大的反彈可知,天策府勢力之大到了什麼程度,之前的一時隱忍,也不過是其策略與假象罷了。一如他在沙場中對決宋金剛、劉黑闥這些勁敵,所慣用的“避實擊虛”兵法。

天策上將或許玩政治玩不過老謀深算的老爹,可是當他將卓越的兵法化用到政爭中時,李淵便萬不能敵了。

唐太宗文武大聖皇帝:李世民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玄武門之變的結果,以犧牲李淵的權柄與自由、及其二子十孫,幾千將士性命為代價,避免了一場規模更大、程度更激烈的內戰。更讓天策府集團整合到唐朝政府中樞,對李唐社稷、天下百姓而言,亦算得上不幸之萬幸了。

寒鲲
2017-10-13

並不是李淵容忍李世民手下擁有能臣猛將,而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勝利後,大肆“修改”史官記錄,以至於我們並不能全面地看到李淵、李建成、李元吉三人的創業事蹟及其屬下事蹟。換言之,並不是只有李世民擁有能臣猛將,而是我們毫無機會看到關於李淵及其另外二子的手下能人了。質言之,並非李淵容忍秦王李世民做大而無所作為,而是在李淵手裡,依然有能臣猛將可用,至少在李淵、李建成看來,他們手裡的能人也可以抗衡李世民

但李世民能夠修改史書,卻無法修改乾淨史實發生的全部痕跡,近現代以來的唐史研究,大抵根據史書中未被刪改乾淨的痕跡,通過專業的推理考據功底,還原出了武德年間政治鬥爭的原貌,寒鯤在這裡簡要概述一下。

在武德初年,劉文靜曾經過早地表露出支持李世民的傾向,並與李淵親信裴寂發生衝突,最終劉文靜被李淵處死,唐史研究者黃永年先生便主張,這是李淵對李世民的一次政治警告。從這件事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李淵通過裴寂對於武德年間朝政的掌控力是充足的,也可以看出李淵對於秦王結黨的零容忍態度,即便是劉文靜這種在太原起兵就跟隨的老部下。

至於武德前期,因為“太子留守”傳統皇室習慣的羈絆,導致李世民在外掌軍機會增多。李世民藉著圍點打援消滅夏、鄭二王的勢頭,吸納了大量關東人士到自己的秦王府之中。但李淵也並未坐以待斃,而是繼續扶持太子李建成,在武德後期派李建成與李元吉頻頻領軍,雖然來不及像李世民那樣大量招募關東人才。在玄武門事變之前,無論關隴人才,還是關東人才,太子府與齊王府也擁有如同魏徵、王珪、馬三寶、薛萬徹、馮立、謝叔方這樣能臣猛將

李淵既然在稱帝之初就明確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那麼李建成的利益已然與李淵綁定在了一起,齊王李元吉無論其動機如何,在鬥倒李世民前,都不可能背叛李淵-李建成這一利益聯盟。所以,扶持李建成,縱容李元吉,本身也是不容忍李世民做大的表現。

再結合,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所能控制的王府衛士僅僅佔長安城全城武裝力量的一小部分,以及李世民所發動政變的突襲性,以及見到主子人頭前對秦王府造成嚴重軍事威脅的馮立、薛萬徹、謝叔方所部人馬。可以看出,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以及處於一個被孤立了的政治地位,這就是李淵李建成聯手不容忍李世民的結果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放大了秦王府文武人才在民間的高大形象,那就是《隋唐演義》,這部脫胎於宋元戲曲、成型為明清小說的作品,用文學誇張的手法,以及簡單的善惡兩分法,極力渲染了秦王府人馬的英雄豪傑屬性,這才造成了大家印象中秦王府能臣猛將遠多於李淵嫡系、太子黨與齊王府的假象。

弘旅
2017-10-15

謝謝邀請!

關於“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的問題從兩個維度來看待。李淵是如何當上皇帝的?李世民又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猛將的?分別從李淵與李世民兩個覺得去分析,會相對辯證一點。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李淵篇:

1、李淵舉兵起義非首家,當時在隋煬帝的暴政下,各地起義軍逐漸彙集成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三大起義軍已經動搖了當時的政局。李淵屬於後來人士,想要奪天下,必須藉助皇威,貴族身份,去收復叛軍,而收復叛軍的人定為了李世民。

2、李淵收取叛軍的手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權利官爵誘惑,基本有名有姓的叛軍首領都被他許以世襲國公的帽子,造成未得天下,先瓜分了天下的尷尬局面,需要一人去平衡,這個人定為有收復叛軍經驗的李世民,開府治國。

3、李淵起兵之際,勢單力薄,無法與三大叛軍抗衡,除了自己的兒子親戚可用,無人可用。李世民上位很正常,畢竟父子之情比一個外人來的好,況且這個兒子還有兩把刷子。

4、李世民為開國功臣,李世民手下將領多為叛軍收復,對李世民歸屬感更強。而李淵奪天下重要的一環是引了突厥貴族幫忙,李淵剛臨皇位,突厥在旁蠢蠢欲動,如果對李世民猛將下手,說不定再次為已經動盪不堪的天下再來一次暴亂,李淵也是迫於無奈。


李世民篇: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1、李世民在李淵興兵取天下時的戰局眼光。可以列舉兩點說明。其一,隋煬帝派李淵討伐突厥失敗,是李世民主張興兵造反之事,並且一力策劃。其二,李淵南下逼進霍邑(今山西霍縣),正趕上連雨,軍隊缺乏糧食,李淵、裴寂準備返回太原,李世民哭諫,他說:“現在正是收穫季節,田野到處都是菽谷,何必擔心糧食不夠?如果遇到抵抗就班師撤兵,恐怕將士解體,大勢已去。”可見,李淵之所以能成功,少了李世民完全不行,李世民對戰局戰略的把控相當準確,提現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

2、李世民得到招兵買馬及招撫降兵的項目,在支撐起李淵起兵的同時,也無形之中擴大了自己的勢力。

3、李世民的為人,恐怕能與之一較高下的當屬曹孟德,滿口的天下大義,仁義道德,洗腦之術已登峰造極,以致後來李世民手下的兵只聽李世民的話,對李唐政權根本不感冒,比如,尉遲恭事變當日殺李元吉、囚李淵表現,可有半點對李唐天子、皇室的敬畏?

4、傳言李淵曾三次許諾李世民太子之位,李世民以此做文章,讓天下人反感李淵的言而無信。

5、李世民手下多猛將,並且還不是一般的猛,包括單雄信、李勣(原名徐世勣,即徐茂公),李靖,尉遲敬德(尉遲恭),程知節(程咬金),長孫無忌,屈突通,段志玄,長孫順德,侯君集,張公瑾,秦叔寶等

可以說李世民形成自己的勢力是當時的一個畸形,在後期李淵與李世民父子之情淡漠,更多的是政治需求,已然形同水火,所以真正算起來,不存在李淵允許不允許李世民有多少猛將的問題,他們兩個本身已經敵對。

森林鹿
2017-10-13

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李淵還需要李世民(帶著手下的能臣猛將)給他幹活,或者說為朝廷國家幹活。二是李淵下不了決心去面對解散秦王集團可能導致的後果,他覺得爛攤子不好收拾,可能會引起大動盪。

武德後期,李世民集團與李淵李建成等正統高位者矛盾鬥爭激烈以後,很多所謂的“論史者”印象裡那段時間他們幾個都忙著政鬥宮鬥,你告我惡狀我灌你毒酒之類。其實認真看看史書就知道,大家都沒閒著,一邊搞經濟政治制度建設,一邊也還在打仗,年年打月月打。

天下都統一了,還在打仗?對,在打,主要是跟突厥等塞外遊牧民打。開國前期,李淵主要是用送錢送女人稱臣哄好話的方法來對付突厥,使其不全力大舉入侵(但是每年秋天仍然要守一守的)。中原統一以後,老這麼送錢裝孫子,人老李家不幹,於是兩邊開始大打出手。

大打出手,經常是李大李二兩兄弟全都出去各領一軍,但是每回都是李世民去頂由突厥大可汗親自統領的絕對主力。頡利可汗往哪邊打,李世民就往哪邊頂,偏師騷擾部隊留給李建成去對付,回回如此,絕無例外。

所以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因為他指望著李世民去打硬仗啊,把能幹活的都抽走了,李世民光桿司令上陣?(好吧這事他也不是沒幹過……)

一年一年這麼打仗打下來,這些能臣猛將對李世民的向心力效忠值也是越來越高的,畢竟一起扛過槍,一起那啥……所以如果李淵要強行解散這個秦王集團(這事他也幹過的,效果奇差),他就得考慮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面對多大力度的反彈反叛。算下來覺得不合適,也就一年一年拖延下去了。

麻豆无诗歌
2017-10-15

隋末天下大亂,李淵從太原起兵,以區區3萬人,只用4個月,並拿下了關中地區,稱帝只用了一年時間。這種速度,只能說太容易了

李淵為什麼能那麼容易?肯定有原因,那就是隋朝政權的核心,關隴集團的投誠。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長安從西魏-北周-隋,一直都不是通過統一戰爭解決朝代替換,往往都是權臣上位。也即是說,誰實力夠大,誰就做老大,其他人也沒啥意見。

此時楊廣逃到了江南不回來,長安東邊有王世充、李密等農民大軍,北邊有劉武周農民軍,東北有李淵的貴族軍團。李淵的祖上李虎,是西魏大將,就封為唐公,後來到李淵他爹,還和楊堅是連襟。由此可見,李淵和隋朝的核心成員,其實都是世家大族,老熟人了。

所以與其讓其他農民軍跑進關中燒殺搶掠,還不如把老朋友後讓進來,改朝換代,關隴集團擁戴有功,照樣吃香的喝辣的,豈不是爽爆了。

果然,李淵遇到兩次抵抗,就如入無人之境,到了建立新朝,滿朝文武,大多數都是原來的那班人馬。李淵的宰相,都是楊廣的舊臣。

但是這幫人,一來佔據要緊位置,勢力強大,一隻獨大,往往會威脅皇權,所以李淵需要另外一種勢力和他抗衡。二來,關東地區,江南地區,河北地區,至今都是各路諸侯,人人為王。關隴集團都是些尸位素餐的人,搞搞權謀鬥爭,喝喝茶嚐嚐曲,還是可以,但是衝鋒陷陣,就沒幾人了。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所以,李淵需要延攬人才,平定天下,同時培植第三方勢力,平衡原來的關隴集團。而這個時候,太子主內,李世民主外征戰,剛好就可以派上用場了。一個兒子輔佐朝綱,一個兒子負責統帥全國軍馬,掃合關東各路軍閥。

所以,李建成、李世民,都開府治事,各憑本事,延攬人才。只是太子集團因主攻朝政,所以文官居多,譬如魏徵,都是其旗下人才。李世民由於在外征戰的緣故,自然收攏的人才,以善謀衝鋒陷陣人才為主。大唐帝國,於是就形成了新的兩個集團:太子李建成文官為主的集團,秦王李世民軍事為主的集團。

李世民因早期吸收了大量的瓦崗軍李密部的舊人,於是李世民旗下,實際上形成了以瓦崗派為主的關東庶族軍事集團。這個族群,很多人都出身破落的貴族,中下層地主以及知識分子,甚至於販夫走卒,農夫漁民。

從這個角度看,李建成代表的是關隴貴族軍事集團,李世民代表的更多的是關東庶族軍事集團。這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在李淵登基8年後爆發決戰。

李世民的關東集團,戰勝了原來的關隴集團。從此以後,關隴集團衰落,逐漸退出舞臺。這就是為什麼後來唐朝之後,長安再也不能成為王者之都的原因之一。

哇咔咔1546
2017-10-13

虎牢關一戰,奠定唐王朝的統治地位,也讓李世民的地位聲望達到了頂峰。
李淵為什麼能容忍李世民手下有那麼多能臣猛將?

這個時候最頭疼的就是李淵了。對於李世民他實在封無可封了。李淵也是一個傳統的人,廢長立幼,自古乃取亂之道。這一點他深信不疑。所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他應該是從未想過要動搖的。所以他為了嘉獎二兒子,特赦了老二一個官職:天策上將。給他創辦天策府,而且許李世民自制官屬。講道理,李淵的帝王權衡之術不到家。他不懂得,權利只會助長人的野心而不會讓人知道收斂跟感恩。

那麼,為何李淵容許李世民坐大呢。想來,一是他實在是不捨得冷落李世民,怕寒了兒子的心。二是,或許他想讓李世民成為一個合格的藩王吧。讓他歷練歷練有利於將來治理好藩國吧。當時李世民還兼任陝東道尚書令,我估計李淵有意讓李世民就藩洛陽。

雖然李世民手下有能臣猛將,說到底他們的光芒並不顯,都被李世民遮蓋住了。文臣如房謀杜斷,武將如玄機甲軍將領尉遲恭秦叔寶程知節侯君集李績史大奈這些人都處於李世民光環之下。而真正的開國功臣應該是裴寂劉文靜李靖李孝恭李道宗等人。可以說,這些人都是李淵心腹。而另一方面,太子府也照樣人才濟濟,起碼文有魏徵武有薛萬徹,因為舞臺的關係,兩邊實力誰強誰弱還真不好說呢。李世民雖然有東部的兵權,但是天下整體是掌握在李淵手中的。李世民如果真的造反是毫無勝算的。所以李淵想的是慢慢籌劃吧。

只可惜,李淵空有安排,李世民做事卻雷厲風行,迅速斬殺李建成,控制李淵,斬首行動太過成功,李淵的如意算盤白打了。或許,李淵如曹操秦始皇一樣,認為自己春秋鼎盛,有的是時間慢慢籌劃。

读书评书2017
2017-10-15

首先來說,李世民集團的快速發展與膨脹,那是歷史特定時期的需要,正是李世民具備了政治、軍事與組織及交際的大才能,才短時間內就代表李源南征北討,取得一次次大勝,也更加強大起來。

其次,李淵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當天下大勢有了輪廓,或者說快有了輪廓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逐步打壓削弱李世民集團了。其手段無非是樹立太子李建成集團勢力,並允許李元吉輔助大哥出征或者說支持其壯大,以此來實現朝廷內有抗衡李世民的勢力;再就是逐步的分化天策府削弱天策府,對其文臣武將都有了這種趨勢。

最後,就是玄武門之變這樣的結果,遠遠出乎了李源及建成們的意料。同樣作為統治者作為政治家,李世民及其手下可以說是更加果敢更加務實也更加迫切,這才先行一步安排,殺掉兩個弟兄拿下自己父親,完成了權利更迭,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歷史。

也就是說,李源及建成屬於正常的政治家和軍事指揮者,他們是沿用傳統的政治手段來逐步對付李世民,其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將李世民閒置,或者放到外地為小藩王,若有異舉異心則早晚剷除。可是李世民的雄心壯志與強大實力是不會任人宰割的,那下場可能會來的慢但早晚會有那麼一天,在其文臣武將的支持與策劃下,這才奮起一擊消滅了政治額對手又控制了最高頭目,非常有效率有效果。

客满多分销
2017-10-13

這已經不是能不能容忍的問題,李淵的猛將都在外,不在朝中,文臣又不能起到什麼太大武力作用,而李建成就算有李淵的保護,但畢竟李世民常年在外爭戰確實收攏不少猛將,又長期在長安中,再加上滅了李建成他們收攏的李建成他們的猛將,這就是歷史,歷史永遠是成王敗寇,不管他李淵怎麼樣,到最後只能是選擇自動退位,讓位給李世民,不讓,他也是被殺的豬

珠宝定制阿飞
2017-10-12

這個怎麼說呢,從嚴謹的史實上來講,李世民手下的能臣猛將們,在唐初立時並不是十分有名,大部分都是降臣,還有很多根正苗紅的高級將領都是效忠李淵的,只不過大部分都鎮守在外,而且朝中文臣也不支持李世民,連秦瓊都沒有參與,只能說是絕望中掙扎,湊巧成功,他的天策府才在貞觀年間大放異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