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布雷?

如何評價陳布雷?
10 個回答
有书共读
2018-12-11

陳布雷是誰?他是民國時期年紀輕輕就享譽報界的奇才,他是影響了革命輿論最尖利的時評人,他是蔣介石身邊最受器重的“筆桿子”。

陳布雷的一生,以1927年會見蔣介石為界,前後兩個半生可謂涇渭分明。

前半生,他奮戰於新聞界,一支筆桿走天下,看似羸弱的身體下藏著一顆火熱的“文膽”。

後半生,他隨侍於蔣介石身畔,昂揚鬥志一朝收斂,謹小慎微地擔當起了蔣氏王朝發言人的角色。

如今,斯人已逝,如何評價陳布雷呢?

一、肉體羸弱骨頭剛硬的一代“文膽”

陳布雷籍貫浙江慈溪,自小身體就比較瘦弱。到了他14歲時,陳父考量再三,決定讓他去慈溪參加童子試。如何評價陳布雷?

可當時的陳布雷,已經接觸了多年的新潮思想,嗜當時流行的報紙如命,一點也不想去參加考試。

成績下來,果然名落松山。陳父大怒,狠狠斥責了他一番。青春期的少年,叛逆氣息正盛,你說我不行,我偏要行給你看。第二場考試,陳布雷認真作答,不負所望地奪得了榜首。

17歲時,陳布雷考入了浙江高等學堂,也就是現在浙江大學的前身。學堂裡寬鬆的教學氣氛,讓一直關注新聞時評的陳布雷如魚得水。開同學會,他登臺演講,觀點尖銳,引得同學議論紛紛,嫉恨不已。

畢業後,因為學業優秀,他被上海《天鐸報》聘用,此時,陳布雷所有的思想終於有了傾吐之地。

他以“迷津喚不醒,請作佈雷鳴”中的“佈雷”做筆名,大量撰寫擁護辛亥革命,反對封建帝制的文章,對國內的革命輿論影響很大。

隨後,軍閥混戰來臨,已經轉任《商報》編輯主任的陳布雷,又接過了不遺餘力揭露北洋軍閥腐敗統治的大旗。

他的文章,筆鋒銳利,態度公正,側重於說理,而不是鼓呼。撲朔迷離的局勢,在他的筆下,被拆解得十分清晰。

孫中山先生覺得《商報》所宣揚出的思想,比國民黨的黨報更有內容。更神奇的是,他所寫的一些時評也符合共產黨的主張,文章時時被共產黨主辦的《嚮導》週刊轉載。

迎著反帝反封建的勢頭,心中無私的陳布雷成為了上海報業響噹噹的金字招牌,也被譽為了肉體羸弱骨頭卻剛硬無比的一代“文膽”。

二、格格不入的憋屈政客

國共第一次合作揮師北伐時,蔣介石深深覺得自己“有口難言”,極需要一支有力的筆桿子來替自己發言。此時,風頭正盛的陳布雷便進入了他的視線。

蔣介石為了延攬人才,姿態極其謙遜,陳布雷感念於蔣介石的知遇之恩,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國民黨,成為了蔣氏王朝的代言人。如何評價陳布雷?

起初,陳布雷是欣喜若狂的,因為全民抗戰的大環境給了他妙筆生花的舞臺。

在那個大舞臺上,他繼續充當著一個革命鬥士的喉舌功用,用自己的筆將全民抗日的輿論引到了至高點。

可是,陳布雷是生長於舊社會的標準儒生,政治上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那一套規則,始終不為他所接受。

他節儉樸素,不追求名利,與其他政客相比顯得格格不入。

雖得到了全黨上下的尊敬,但替人捉刀的憋屈始終縈繞在內心揮之不去。尤其是,他還要身不由己地替蔣介石發表一些自己並不認同的東西。

比如反共宣言,比如修改“西安事變”原委。

饒是中途被蔣調去做過幾年的《時事新報》,但能說的話不是自己想說的,有還不如沒有。

如此隔靴搔癢的撫慰,並無法拯救陳布雷內心的不如意。

此時的他,自覺背叛了此生的志業——新聞,又覺得對不起暗藏在胸腔裡的良心,可知遇之恩不可不報,再憋屈再格格不入也只能默默忍受。

三、勇敢尋回自我的當代“完人”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安排好一切身後事,安安靜靜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聞訊,蔣宋二人悲痛不已,如喪考妣。

當時,正值蔣氏政權走向末路,時人紛紛揣測,覺得陳布雷自殺是為一場對蔣介石的“死諫”。

事實上,這不過是陳布雷終於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為自己病痛已久的身體和掙扎許久的靈魂求得了一場解脫,並無甚其他“高尚”的理由。

當時,早在陳布雷昂揚於新聞界時,他的啟蒙恩師馮幵就勸導過他,鋒芒不可太露,且萬萬不可涉足政治,過勞必會早夭。

陳布雷受了這一記當頭棒喝,為人倒是逐漸謹小慎微起來,但卻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政治的舞臺。如何評價陳布雷?

他以為他可以保持初心,可隨著官越做越大,接觸到的事情越來越多,陳布雷才終於明白,在時代面前,自己一介蚍蜉,根本沒有“撼大樹”的能力。

且原本深信不疑的“恩主”,越來越不像往昔模樣,身體與靈魂不得一體的折磨,鬧得他整夜整夜不得安眠。

於是,他安排好一切身前身後事,坦蕩蕩地選擇了擁抱新生。

陳布雷逝世後,蔣介石追授他為“當代完人”,贊其不改初心,始終清清白白。

可在有書君看來,所謂“完人”,應該是說陳布雷勇敢尋回自我,終於完成了身體與靈魂的統一。

畢竟,在另一個世界,喉舌是自己的,筆觸是自由的,文膽也不用藏著掖著。

夢想做新聞界一顆火熱的“文膽”,卻一個不察,淪落為格格不入的憋屈政客,好在,覺醒尚早,最終尋回了自我。

陳布雷的一生,雖有太多“出嫁從夫”的不得已,但瑕不掩瑜,留給歷史的功績也是不可磨滅的,值得敬佩。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刘愚愚
2018-07-30

在我看來,陳布雷本就是一個純淨的讀書人。亂世江湖,身不由已,成了一個著名的悲劇人物。

他出身於詩書傳家的仕宦門庭,生長在新舊時代的夾縫,有著“位卑不敢忘憂國”的情懷,也有著“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的特操,同時脫不下“士為知己者死”的愚忠意識。看《陳布雷回憶錄》,我總感覺,真是“性格即命運”,總覺得正是這三點性情因素,讓他得以被柄政者看中,平步青雲;也讓他最後在王朝的宮殿坍塌之前,自願選擇了陪葬。

如何評價陳布雷?

他後半生始終處在權力的中心。他是蔣氏最信任的人,“重大決策莫不商於陳”。但他這個人,有士大夫氣,是真正清高的,存風骨,留底線,並沒有在政治上向上爬的雅興,且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對國事天下事,也從來都不會置身事外,泰然作”神州袖手人”,最終的自然邏輯,當然是為權力所吞噬。那是一個政治和社會生活都極其不正常的年代,不僅不允許你做一個“英雄”,連只想做一個”人”的願望都戛戛其難。

只知獨夜不平鳴,春鳥秋蟲自作聲。風蓬飄盡悲歌氣,佈雷畢竟是書生。他的立身出處,他的動靜語默,他的人生態度,他的價值選擇,迂腐也好,單純也好,生死也好,悲喜也好,多少都是一種書生意氣使然;這種書生之氣,也讓他的損失、傷痛與憂憤,似乎都要比一般人來的更加的深廣,更加悽切 。

他不是一個壞人,也不應該承受這樣的悽風苦雨的苦痛,家破人亡的結局。也許也正因為如此,在民國時代的所有御用文人中,他大概是得到後世最多同情的吧。


就我個人淺寡的閱讀體會而言,與其說陳布雷是殉於蔣家王朝,不如說他是殉於傳統綱常的“道”與“義”,還有多災多難、四海乾戈的現代中國。

如何評價陳布雷?

(圖:陳布雷與陳誠,二陳號稱蔣氏的“文膽武將”)

從政從來都不是他的夙願。他所以後來涉入侯門,完全是報國的道義和責任感所驅動。他出生舊家庭,但是受的是新舊兼具教育,人生40歲以前,他那麼熱情地投入新聞界,滿懷啟蒙理想,藏身上海,口犁筆耕,以撰寫社論、時評為職志,以敢言無忌著稱,聲名鵲起,是“第一流的政論家”,與張季鸞並稱南北雙壁。他的真正志向,是讀書人本位的“言論報國”。後來的捲入政治,從他回憶錄看,實是對國民革命有認同感,認為政治救國更為速效,所以應召從政。他的選擇轉變,不是為一己權力,而是服從救世理想的,也因此,當時事稍有安頓之狀,他多次請求辭職,也始終在權力中心中保持超然之態,志在做“無名英雄”,連“名字都不願見報”。

如何評價陳布雷?

(圖:陳布雷愛女陳璉,後死於非命)

愚忠的思想,他應該也有,但絕非可以完全主導他言行乃至生死取捨的價值觀。蔣氏很看重他,不是當他做幕僚甚且臣僕看,一直有“執弟子禮”的意思和謙恭,稱呼他也從來不直呼其名,而恭為“佈雷先生”。陳氏對於這一點,不會沒有知遇之情,也不會沒有感激之意。但他的價值觀念,是新時代的民主平等觀,而並非是封建王朝式的,所以他對與蔣氏的關係認知上,絕不是君臣主僕的架構,是公私分明的。這一點,我們今天看《陳布雷回憶錄》,還有陶希聖、陳立夫等人的記述文字,並不難辨析明白。

1948年11月12日那個深夜,他吞服大量安眠藥,氣絕於凌晨,終年59歲,身後僅留有存款700元。後來,香港那邊有文章說他是對蔣“尸諫”,是“愚忠”,衍為流行說法。實際上,他的祕書蔣君章、他的同事陳立夫等人早已說明白絕非如此。

如何評價陳布雷?

圖:陳布雷與小兒子陳礫。陳礫後來也死無其所)

他的死,是死於對國家的絕望。他的祕書回憶說,臨死前的數月,他每日公餘,都站在後窗眺望。那裡看出去,是山西路,能看到日常出入的百姓,而那時,社會已然餓殍橫呈,每日街上都有搶米風波發生。陳布雷每次靜站,表情凝重,若有哀悽之色,無語而退。

寫於那個深夜的遺書中,他如此寫道,“我鑑於自身體力精力腦力之衰弱,實覺已不能再對國家非常時期作絲毫之貢獻,偷生人世,已無意義”;他最後叮囑子女後代,“汝等務必盡忠於國族, 自立於社會,勤儉正直,堅忍淡泊,以保我家優良之家風”。

如何評價陳布雷?

(圖:陳布雷在臺孫子陳師孟,後在臺成為著名分裂主義者,恰成為陳布雷遺囑的諷刺)

他實在不是為愚忠而死。他是為國而生,為國而死。


最讓我感慨的,其實不是陳布雷一己之身的命運,而是他們家族百年來造化弄人到可謂荒謬的曲折路程。

陳氏本人,自是鐵桿國粉,不惜與之偕亡;他子女八個,卻沒有一個繼承者,相反竟有4個兒女是敵方陣營的潛伏分子,其中愛女陳璉及么兒陳礫因此受盡凌辱而死;現存的一個孫子陳師孟,竟然又搖身一變,成為對岸鼓吹毒立的第一旗手。一門三代,即親即敵,讓人啼笑皆非。這種家族的分裂和反差之劇,中國歷史上,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應該也是找不出第二例的。

如何評價陳布雷?

陳布雷也好,陳氏家族一門也好,他們的命運,豈止是一家一姓之事,實是中華民族百年來辛酸、苦難、悖謬的縮影。真是“一家擔盡古今愁”吧。

2018,7,29, 晚

感謝閱讀。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本號、點贊鼓勵,若有其它看法,也歡迎朋友們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绝笔历史
2018-04-23

1948年年底,發生了一件讓眾多國民黨大員極其震驚的事情,有著“國民黨第一支筆”、“總裁文膽”、“領袖智囊”的陳布雷自殺,這無疑是對老蔣一次沉重的打擊,而為老蔣“執筆”長達二十多年的陳布雷究竟為何自殺呢?其實既有老蔣的原因,也有陳布雷自身的原因。

如何評價陳布雷?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陳布雷和老蔣的關係了,陳布雷是一個極具才華的文人,有著極高的文學涵養以及革命理想,所以他把自己一身的本領交給了老蔣的國民政府,而老蔣在很多地方的發言基本上都是佈雷先生為其寫稿,尤其以抗戰宣言最為著名,寫到“如戰端一開,地無南北,人無老幼,全民皆有抗戰守土之責任”,但是他的這種理想和抱負,在與老蔣幾十年的相處中逐漸變味,他所一心追隨的“老蔣”已經不是那個實行孫文之三民主義的革命者,但其卻身為文人,又被文人所特有的一種品質所限制,那便是忠誠。

如何評價陳布雷?

老蔣一生對陳布雷極其尊重,視其為家人,而陳布雷也用一個文人的忠誠來回報老蔣的知遇之恩。從北伐成功到日後幾十年的時間裡,他兢兢業業,為老蔣是鞍前馬後,他生活樸素,只抽菸,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不良嗜好,相比於其他國民黨要員的醉生夢死,陳布雷顯然是個異類,或許在國民黨腐敗到骨子裡的時候,陳布雷依然是那個一心為三民主義而奮鬥的文人。

如何評價陳布雷?

而他的自殺,我認為是一種解脫,是一種他自己選擇解脫自己的方式。他見證了國民黨的崛起,見證了老蔣的輝煌,但同時也見證了老蔣的失敗,他本身就沉默寡言,不善交際,總是用一個文人特有的方式效忠著他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腐敗他只能是眼睜睜的看著,而迫於各種因素,他的筆已經不是那個為抗日而激起四萬萬五千萬國人熱血的筆,反而成為了為腐敗政府服務的筆,在這種情況下,文人自有他報效國家的方式,不能盡忠,以死相報。

總的來說,佈雷先生拋開政黨的偏見不談,他的人格是值得任何人去尊敬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這才是他效忠國家的方式,而老蔣顯然讓這支筆失去了光芒。在其死後,老蔣評價“當代完人”,確實,佈雷先生當之無愧。

Airforceone503
2018-04-26

提起陳布雷,就不能不提他的女兒陳璉(共產黨員),兩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軌跡,可是父女卻是相同的人生結局,都是死於自殺。陳布雷1948年服用安眠藥自殺,20年後,1968年陳璉從上海的高樓頂上:跳下自殺。不知她死前有沒有想起昔日父親的尊尊教導“你不懂政治,不要無知盲從,早晚你會後悔的”。仰天地正氣,伐古今完人。女兒女婿都是共產黨,他們被撲後,蔣介石看在他的面上給放了。陳布雷死前已經逐漸失去了蔣介石的信任,他自殺雖是“以身許國”,但多少也帶著些許“無奈的抗爭”。


司马长史
2018-08-05

蔣介石“背後的男人”,國民黨的“領袖文膽”、“總裁智囊”、“國民黨第一支筆”,民國時期的報業大佬(曾任多家報社的記者和主編)陳布雷極具才華,文化涵養極高,有著自己的革命理想,他依靠自己才華成為了蔣介石背後的男人,1935年開始任蔣介石的侍從主任和國防委員會副祕書長,長期為蔣介石草擬文件,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抗戰宣言:“……如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
如何評價陳布雷?(陳布雷與陳誠)

陳布雷一生為人謙恭、低調,毫無戾氣,作為蔣介石的幕僚,他恪守為臣之道,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毫無二心;在工作上忠於職守,盡心盡力;在政治上,為官清廉,從不拉幫結派以權謀私;而私德方面更無可指責。

放國民黨大勢已去的時候,他常常煙不離手,每天都愁眉苦臉,未曾笑過,尤其是他的女兒、女婿加入共產黨以後,對他打擊很大,蔣介石將其女兒、女婿釋放後,交他嚴加管教,他沒有過分去幹涉她們,而是叫她們速速離開(有可能他也對當時的國民黨失去了希望)。
如何評價陳布雷?

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拖著病態的身體走進辦公室,寫了三封遺書,一封給蔣介石,一封給家屬,一封給辦喪事的人,然後服安眠藥自殺,蔣介石看完遺書後泣不成聲,稱其為“當代完人”。

夏普洱
2018-03-01

陳布雷出生於浙江慈溪一個書香門弟的封建家庭,少年飽讀詩書,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府。身懷救國之志,曾寫文高度讚揚辛亥革命,在1912年上旬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經過幾年的驗證,得出只有“三民主義"才可救中國的理念,並在1917年加入國民黨,成為“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
如何評價陳布雷?
在國民黨內的知識份子中,由於他的文彩出眾,被蔣介石納為智囊(文膽),成為總統府第三侍衛室主任,蔣介石大多數的講演稿出自他之手。他一生清廉,生活特別簡樸,從不收受禮品。據他隨從人員回憶,他每天吃的都是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兩盤青菜加一盤葷菜,工作人員有十多人,他限制每天肉食品不得超過1公斤,除開三餐主食,他工作到深夜也不配備其它食品。由於工作繁忙,經常出入時衣冠不整,他也全然不顧。有一次他老鄉探望他,送給他兩隻烏龜,讓他補補身子,他堅決不收,廚子看他一副病態樣子,瞞著他收下,把它熬成湯送給他吃,結果他發火硬是不吃,最後其他的工作人員沒辦法,才把它吃了。

如何評價陳布雷?
在國民黨大勢已去的時期,他每天工作時煙不離手,沉悶至極,未曾笑過,尤其他的女兒陳璉與女婿袁永熙加入了共產黨,蔣介石找他談了次話,告訴他實情,要他嚴加管理,並釋放了他的女兒與女婿。此事對他的打擊很大,他也沒有過份干涉他們,要他們快速離去。隨著解放戰爭的暴發,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喪失民心,招至軍事上的節節敗退,在風雨飄搖的1948年,是國民黨走向衰退的終點,陳布雷在自殺的當天,拖著病態的身體走進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到深夜,寫好遺書,一封給蔣介石,另一封給家屬,還有一封給辦喪事的人。陳布雷把事先準備好的大量安眠藥吃下,最後不治身亡。蔣介石看了他的遺書,淚與雨下,泣不成聲。國民黨政府將陳布雷舉行了國葬,被譽為“當代完人”。究其陳布雷的一生,不愧為"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一個早期的愛國者,他一生清廉,沒有留下任何值錢的東西,一個實實在在的清官,在民國時期,“當代完人"的稱謂實至名歸!

岁月是一条河流
2018-09-17

1948年11月14日,《中央日報》刊載重磅消息:陳布雷氏昨日心臟病逝世,總統夫婦親往弔唁明大殮。一時間,南京城石破天驚,關於陳布雷的死因眾說紛紜。18日,中央社發佈:陳布雷以死報國。文中稱陳布雷長期神經衰弱導致失眠,因服過量安眠藥致13日辭世,身後留有遺書數封,分致蔣、生前同僚、副官、親屬等人。
如何評價陳布雷?

陳布雷,原名陳訓恩,浙江慈溪人。陳布雷早期受其大哥陳屺懷(即陳訓正,陳布雷大伯長子)影響至深。陳屺懷年長陳布雷18歲,思想活躍,才華橫溢,是激進的革命黨人,陳布雷少時跟隨陳屺懷讀書,深受其革命思想影響。

1911年,陳布雷自浙江高等學堂畢業後,進入上海《天鐸報》任記者。陳屺懷曾任該報的社長,他任用戴季陶為總編,《天鐸報》極力鼓吹革命思想,成為反清的有力喉舌。陳布雷此時以“佈雷”為筆名,撰寫了大量富有革命性的政論文章,熱情謳歌武昌起義,一時陳布雷成為滬上報界才子。後陳布雷因報社派系紛爭逐出《天鐸報》,回寧波中學任教,1912年3月,加入同盟會。1920年至1927年,陳布雷任《商報》主筆,痛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反對帝國主義暴行,支持工人、學生的愛國運動,受到共產黨人的讚許。

北伐開始後,總司令蔣介石欲聘陳屺懷為其幕僚,陳以其年事已高婉拒,並向蔣推薦由陳布雷出任。蔣遂派黃埔軍校祕書長邵力子到上海以蔣的照片相贈陳布雷。

如何評價陳布雷?

1927年2月,蔣介石在南昌會見陳布雷。陳布雷在蔣的力邀下加入國民黨。不日,陳布雷為蔣起草《告黃埔同學書》,陳才思敏捷,一氣呵成。蔣閱後,對陳布雷的文筆讚歎不已。不過,陳布雷不想為官,還想回滬辦報,需要時他可蔣撰文。蔣深知陳布雷文人性格,並無過份強求,禮送陳布雷回滬,這給陳布雷留下良好印象。

5月,在蔣介石的力邀下,陳布雷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書記長,陳布雷目睹國民黨內派系鬥爭,倍感苦惱。蔣介石下野後,陳布雷亦辭職。蔣復出後,陳布雷稱不需高官厚祿,只願為蔣私人祕書。

1934年5月,陳布雷任南昌行營設計委員會主任,成為蔣的正式幕僚。1936年1月,陳布雷被任命為侍從室二處主任,主管黨政事務,成為蔣的核心幕僚。陳布雷謹言慎行,兢兢業業,對蔣謙卑恭敬,深為蔣倚重,成為蔣的智囊與文膽。

陳布雷一生最鍾情的是新聞報業,而由於蔣介石的力邀從政。陳布雷心中崇尚的客觀公允理念,在政治上格格不入。陳布雷跟隨蔣介石,不得不與蔣的步伐一致,不得不違心地言不由衷,這令陳布雷內心非常矛盾。西安事變後,蔣命陳布雷撰寫《西安半月記》,陳布雷按照蔣的授意,在文中對蔣極盡美化。陳布雷在寫作此文時,心情極度煩悶,在日記中稱“不能自作主張,軀殼和靈魂,已漸為他人一體”。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蔣介石發表了著名的《廬山談話》,其中的“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成為傳世名句,這篇抗日宣言就是陳布雷撰寫的。抗戰期間,陳布雷撰寫大量團結抗戰的文章,鼓舞了全民鬥志。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在遼瀋戰役中大敗,面對頹局,陳布雷心憂如焚。陳布雷曾苦勸蔣停戰談判,蔣稱陳對時局太悲觀了。面對國民黨政權大廈將傾,陳布雷深受刺激,自覺自己油盡燈枯,書生無用,於1948年11月13日吞服過安眠藥離世。蔣介石痛失文膽,謂其為“當代完人”。

陳布雷自南昌見蔣,忠心追隨蔣二十餘載。他廉潔自律,淡泊名利,對官場腐敗深惡痛絕。他身居要職,卻平易近人 。他超然派系,潔身自好。他一生鍾愛報業,卻涉入政治。忠心事主,身不由己。他的內心充滿矛盾和糾結,或許棄世這個悲情的結局對他這個書生文人是最終的解脫。
如何評價陳布雷?

史论纵横
2018-11-19

《大決戰》三部曲講述瞭解放戰爭戰爭的三大戰役,然而其中兩部都有陳布雷的出現,一個文人能夠出現在戰爭片中,可見不簡單,縱橫今天就來簡單講講民國第一文膽陳布雷。

迷津喚不醒,請作佈雷鳴

陳布雷原名陳訓恩,浙江慈溪縣人,畢業於浙江高等學堂,是民國時期頗為有影響力的人物。

如何評價陳布雷?

陳布雷年輕時是一個思想活躍,具有革命精神的人,對於晚清政府的腐敗,喪權辱國行為十分氣憤,當了記者後開始抨擊清政府的腐敗,在武昌起義後,陳布雷就開始寫文章聲援革命,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自1911年10月到1912年1月,三個月的時間,陳布雷發表近百篇評論抨擊清政府,歌頌革命,對於當時開啟民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隨後陳布雷加入了同盟會。

1920年陳布雷到上海進入商務印書館工作,並且擔任一些報紙的主編,善於分析時事的陳布雷逐漸成為上海報界的新星,尤其是陳布雷這三個字,更是“一字千金”,陳布雷源於他的筆名“佈雷”,意思就是“迷津喚不醒,請作佈雷鳴”。

與蔣介石之間的“情投意合”

有鑑於陳布雷當時的影響力,很多人都想拉攏陳布雷到自己的陣營為其搖旗吶喊,但是陳布雷都不為所動,1927年對於中國革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對於陳布雷來說也是命運轉折的一年,在此之前,陳布雷是一個文人,在此之後,陳布雷是一個政客,改變陳布雷命運的就是蔣介石。

如何評價陳布雷?

當時陳布雷到南昌見到蔣介石後,對蔣的印象很好,蔣介石急需演講稿,陳布雷按照蔣介石的口述,稍微潤色就成了著名的《告黃埔同學書》,從此之後陳布雷就成了蔣介石的御用文人,蔣介石有需要對外發言的稿件,一律都要經陳布雷的手,蔣介石1927年被逼下野,隨後陳布雷也辭去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一職。

寧漢合流後,陳布雷再次回到老蔣的身邊,1928年為蔣介石起草了《祭告孫總理》演講稿,將蔣介石的描述為孫中山合法繼承人。

我們看到蔣介石日記與蔣介石對外公告的文風截然不同,實際上大部分都是陳布雷在給潤色。

因此蔣介石對陳布雷十分重視,這一點也可以看魯迅,魯迅經常抨擊民國政府,蔣介石雖然多次警告,始終沒有下死手,對於陳布雷,蔣介石有難得的尊重。在《大決戰》中有一個鏡頭很深刻,就是陳布雷和蔣介石在一起,想要抽菸又有點拘束,蔣介石說,在我這裡,你不用那麼拘束,就能看出二人之間的關係。

陳布雷最後為何要自殺

在職務上陳布雷後來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祕書長,一個文人能夠在政治上取得的最大的成就,蔣介石都給了陳布雷。

如何評價陳布雷?

對於陳布雷來說,做再大的官也改變不了其文人的本質,實際上從政並不是他本來的意願,因此在國民黨權力中樞中,沒有捲入到爭權奪力的鬥爭中,因此更得老蔣器重,實際上老蔣對陳布雷越重視,陳布雷越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想法。

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隊一敗再敗,陳布雷作為一個時事評論出身的政客,對於政局是十分了解的,針對國民黨到底是如何失敗的,他簡直太清楚了,只不過他沒有辦法對國民政府的性質做出改變。

陳布雷和魯迅作為同時代的文人,卻走上的完全不同的路,實際上陳布雷應該是羨慕魯迅是光看病,不給開藥方,他是知道怎麼去治,病人卻不肯吃藥。

陳布雷的自殺並非是以死相諫,而是過早的看到了未來,想要以死去逃避國民黨和蔣介石的失敗。

历史是什么
2018-04-24

陳布雷,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之稱,是蔣介石的“文膽”,深受重用。不過後來他自殺身亡,,有的人說他是為自己效忠的政權殉葬,也有人說他是以死明志,或是死諫。不過,最後蔣介石還是追授陳布雷為“當代完人”,而對手則將其作為頑固的反抗分子。他雖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如何評價他卻是一直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何評價陳布雷?

評價陳布雷,自然離不開蔣介石。蔣介石對陳布雷禮節非常周到,從來不對陳布雷直呼其名,而是尊稱他為“佈雷先生”。比如1939年陳布雷49歲生日,由於戰事繁忙,陳布雷謝絕好友祝壽。然而第二天,蔣介石就親自寫“寧靜致遠,淡泊明志”八字相贈。宋美齡親自“餅餌相貽”。甚至對陳布雷影響很大的外舅楊敏曾,在過八十歲大壽的時候,蔣介石還親自寫“德高益壽”四字相贈,對此陳布雷非常感動。陳布雷身體並不好,經常生病,下表是陳布雷養病的時候,蔣介石的問候記錄:

如何評價陳布雷?

如何評價陳布雷?


總體而言,陳布雷這個人說到底還是傳統的知識分子,雖然有近代的思想,但是受傳統思想影響太深了。作為蔣介石最信任的幕僚,陳布雷恪守為臣之道,在工作上,他忠於職守,盡心盡力,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政治上,他為官清廉,從不拉幫結派。因而,陳布雷在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中具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

如何評價陳布雷?

從1927年到1948年自殺,陳布雷在沉浮了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的超負荷工作摧殘了陳布雷的身心健康,更嚴重的在於當時的形勢處於很大的不利之中,完全看不到希望。更讓陳布雷難過和尷尬的是,家庭中出了一些左傾的人。陳布雷此時已經沒有什麼很好的退路了,他家庭其實不太有錢,而且他沒有留過學,所以他無法像別人那樣跑去國外或者香港去做個與世無爭的知識分子。走上自殺的道理其實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如何評價陳布雷?

睥睨职场
2018-04-27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這是文人愛國的方式,這是陳布雷愛國的方式,如果用一句話評價他的一生,那麼我認為他擔得起“民國第一君子”的稱謂。

陳布雷的一生怎麼說呢,他為了所謂的知遇之恩被一個人羈絆了二十多年,並且為這個人鞍前馬後二十多年,他陪這個人打軍閥、打紅軍、打日軍、打內戰。這中間有讓陳布雷熱血沸騰的事情,但也有讓他深深厭惡的事情,而陳布雷在這個人的面前,他別無選擇,因為這個人是他的“領袖”,那個人便是蔣介石。

如何評價陳布雷?

老蔣一生視陳布雷為高級幕僚,對其從來是尊敬有加,一向稱其為先生,而他們二人的相識相遇也頗有一番曲折。在老蔣北伐揮師入滬之際,便聽聞了陳布雷的大名,做為報業奇才,他的文筆早已經被老蔣看在了眼裡,因而又上演了一幕三顧茅廬的情景,做為文人,陳布雷是不願意從政的,但在老蔣多次誠懇的請求下,陳布雷彷彿看到了希望,於是他決定了從此追隨老蔣,此後一生沒有回頭,直到以死相報。

如何評價陳布雷?

陳布雷一生最讓人費解的事情便是他選擇了自殺,而他自殺時卻是國民黨即將潰退之際,而老蔣的黃埔愛將自殺的都寥寥數位,做為一個文人,他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其實從陳布雷一生的理想、抱負來看,他除了有著他人難以企及的文學素養之外,他身上還有著極其鮮明的文人骨氣,即使老蔣後期為人民所拋棄,但面對其失敗,其雖然常常是深惡痛疾,但他卻不願做二臣,或許只有一死方才解脫。這是一個文人的偉大之處,也是一個文人的悲哀之處。

如何評價陳布雷?

縱觀其一生,他為人清廉又不為名利所動,對於自己選擇的領袖是絕對的忠誠,他埋頭苦幹自己分內之事,或許只有在深夜才會對國家命運而憂心忡忡,他的筆鋒芒畢露,能讓四萬萬同胞共御外辱,他執筆為國是國家民族的幸運,但卻又是他的不幸。這支成就老蔣輝煌的筆,最終也見證了老蔣的失敗,在其死後,世間再無這般“君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