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什麼原因?
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10 個回答
93046081
2017-01-14

以我的觀察,說中國數學牛也只是在考試分數上牛,但是學問不是分數能證明的,別人學數學是為了求知,而我們學校卻變吧數學成了腦筋急轉彎,中國缺少求知慾,缺少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國對於學問,大多都是隻要差不多瞭解決問題了就可以了,就不不想其他的了,但是學問本來就是沒有盡頭的,愛因斯坦說他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就是喜歡尋根究底的追究問題,中國沒有出現尋根究底追究問題的人,而西方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比如,我們的中醫,經絡圖我們看不見但是我們相信有從不去懷疑他,但是西方人一定要用實驗證明出來才相信,這就是求知,只有有這種精神才能產生理論定理,才能做出最精確的物質,所以我這裡說句不好聽的話,中國出現發明家的機率只有百分之一

无名的真数学家
2017-05-14

不是沒有,是有也給你扼殺了,下面就是中國人發現的一個足以顛覆學界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萬用數學定理,說她是一個萬用定理是因為她可以秒殺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黎曼猜想N生素數猜想等等等等在內的無數個數論難題(將相關數據代入即可),但我們的中科院數學所中國數學會卻找不到識貨人——

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珍视映画
2017-01-21
簡單的回答是中國人的數學沒有那麼好,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少。今天的數學研究離普通公眾是比較遠的,大部分人可能只聽說過幾個大猜想的名字。大部分中國學生只是算術好,算術和現代數學差的很遠很遠。比如說我自己算術水平在中國人裡也算好的,多位數加減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可以很快地口算,高位數乘兩位數不用筆也算的過來。比如說每次批完卷子加分的時候我的助教拿著計算器在那裡一個個地按,我都是拿過來掃一眼直接出總分,一個班最多會算錯一兩個。但是有不少算加減乘除或者簡單的微積分沒我快的人真正到了做數學的時候思路很開闊,知識面很廣,說實話研究做得也比我好。要比普通加減乘除,比對數字的基本概念的話,一個普通的中國學生確實比那些嚴重依賴計算器的歐美學生要強,但是算術好不代表數學好。真正到了現代數學的層面,需要高層次抽象的時候,大部分加減乘除算的很順溜的中國學生表現說實話也就那麼回事吧,不說差,但是真的不突出。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蒋冬文
2017-05-12

i其實不止是數學,很多科目都是這樣。

以前學張三慧編的那本《大學物理》時,常常見到某個定理旁邊加一句“這個現象早在幾百年前被我國的XX發現了”,每次看到我都覺得好玩。

為什麼定理定律是國外發現或命名的呢?

古代我國很多東西都是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

就說數學,阿拉伯數字未推廣前數學很受限制,並且以前數學物理非正統的知識,得不到發展。近代由於戰爭,國內研究條件不足近現代,國內數學物理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數學現在比較完善了,在近一百年不會有大的突破(是指里程碑的突破,而不是解決什麼難題)。

另外,很多的人都說我們的科學體制束縛了我們的科技發展水平。是我們的教育模式扼殺我們的國民的創造力。

但是事實上,這些觀點是盲人摸象 ,沒有看清問題的實質 。有些人卻是別有用心這樣說的,這些人有自己的小算盤,有私心,這裡不說了。

沒有發現定律、沒有做出重大成就、沒有拿過諾貝爾獎是我們中國人沒有作高水準科學研究的能力嗎?顯然不是的,實際上從人種學上講自然科學的研究對任何民族都是平等的,因為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是平等的,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哪個民族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比另外的民族很差的說法。

關鍵的是知識水平和資源水平。有個很明顯的事實是在美國的知識界或者學術界華人的數量和地位是居於前列的,在美國大學的很多學術重量級人物大多是華人,有些學科的系主任曾經就有過三分之二是華人的時候。這些人當中就有很多是在中國接受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後來到西方接受最後的學業培訓。

楊振寧和陳省身在世界物理學和數學領域的成就是很傑出的。這樣的例子太多,像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崔奇、朱隸文、丘成桐、陶哲軒等等足以說明中國人的科研能力可以達到世界水準。但是在我們國內卻很少有這樣成就的人,這不是說國內的人沒有水平,體制也不是很關鍵的因素。最關鍵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我們的科研和教育經費不充裕。而且要長久的充裕,持之以恆才行。

為什麼說體制不是很關鍵的因素呢?

因為我們一般人所謂的好體制的最終目標無非就是能給最優秀最有才華的學者配置最好的資源而已。這實際上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最優秀最有才華的學者是這個人獲得了重大的學術研究成果之後才能認定的,而在此之前這個人只能是居於普通的學者範圍之中的,他這個時候的研究是最需要自由和經費支持的。

所有的大師都有他不是大師的的時候,而我們的體制就是不給這些人配置經費免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給充分的自由研究的環境。

而我們由於經費有限所以只能能給最優秀最有才華的學者配置最好的資源了。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因為經濟發達,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經費極其充裕

從美國頂級的哈佛大學來說,我國全國一年的教育經費僅相當於哈佛大學這一所大學的經費,僅僅就哈佛大學目前的校友捐贈基金部分經過資本市場的運作已經達到了350到400億美元之間,幾乎是富可敵國了。以這樣雄厚的財力自然就能吸引到世界上最優秀的最頂級的學術人才了。

人們責怪我們的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卻不知道目前全世界500強企業,用於研究和開發的費用佔全球的70%,僅通用汽車一家,每年用於研究的費用就達到80億美元這個基本事實。美國頂級大學能作到給一般的教授和科研人員提供比我們高得多沒有後顧之憂的,可以充分自由地從事研究的薪水。

我這裡所說的充分自由是指由於沒有經濟上的原因和壓力而獲得的從事研究的自由。這個會產生極其巨大的差距。大部分的教授的薪水比我們的很少的國內算高的教授的薪水還要高。科研資源比我們要優秀很多。這樣吸引了很多的人才作出了一流的成果。

一個大學只有聚集了真正的頂級的人才群,而不是幾座大樓。在這些人才群中,他們相互交流啟發激勵產生學術靈感和思維的共振自然就比較容易有頂級研究成果出來。頂級智慧成果的產生是有土壤的。在我們國內由於僧多粥少,必須要經過各種評級考核審定,要看發表的論文多少才能決定待遇薪水的高低,如此不一而足。這是很有問題的,這樣必然導致再有能力的人都有可能必須做短平快的項目。

用愛因斯坦的話說:找一塊木板尋找它最薄的地方來鑽孔,並且鑽上許許多多的孔。這樣的結果是發表了很多的論文,但是沒有一篇論文是關於一個“很深、很難鑽透的孔”所作的研究之論文。沒有人願意去鑽那些可能要花很多年,有時候幾十年甚至一輩子也鑽不通的孔了,沒有辦法為了生存,為了養家餬口,為了過上體面一點的生活,必須去鑽很薄的孔。幾天、幾十天、幾個月就有論文出所謂成果了。

那些好幾年還弄不出論文的研究,留待以後那些吃喝不用愁,用錢不用憂的日子或者學者去作了。正是這個才是制約中國學術研究和發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世界頂級學術研究成果是動輒就是上十年甚至幾十年的上百年的堅持不懈的努力的結果。所謂大師是作出過高深、有難度、有重大價值的研究成果的人物。

實際上我們不能去責怪我們的學術工作者,他們也是有血有肉人,也不能去責怪我們的政府管理部門,我們經費不是很多,要公平嘛,只有考核,看論文的多少,,看論文發表在啥國際學術期刊上。而事實上歷史以來那些在人類科學發展過程中作出過重大貢獻的人,他(她)們的核心價值(最有創造性)論文僅幾篇而已。

一個很難鑽通的很厚的地方,被人鑽穿了,鑽透了,才可以發現最基礎的定律。現在我們沒有這種鑽通了很厚很難鑽的木板的大師。根本原因是我們的人沒有辦法持之以恆地鍥而不捨地鑽厚木板。

老白字太白
2017-01-14

基本的答案很簡單:中國古代的數學並不牛。此外,中國人發現的定理歷史上確實比較少,現在越來越多了,趨勢是好的。

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不僅給出了一整套數學體系(平面幾何、代數、數論、立體幾何),更重要的是給出了公理體系、演繹法這種令人驚歎的方法論,使嚴密的科學成為可能。這不只是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成就,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或者說為其他所有成就奠定了基礎。中國古人從來沒有達到這個高度。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數學家是劉徽,他做證明的意識是最強的,獨力建立了一套證明體系,確實很了不起,但仍然不是“公理”體系,比歐幾里得至少差一個量級。

那為什麼大多數人會覺得中國的數學很牛?因為我們的宣傳重點跑偏了,不是以客觀評價為主,而是以激發民族自豪為主,只說我們的成就(確實很大,在希臘之外的文明中可以算是非常高的),不說希臘更大得多的成就。這種宣傳以前可以理解,現在越來越成為笑柄。中國人已經很自信了,用不著通過這種不客觀的方式來給自己臉上貼金,實事求是才是正道。

有些人說《幾何原本》不是歐幾里得寫的,而是文藝復興時歐洲人偽託古希臘人的名義寫的,顯示自己的祖宗厲害,打擊其他文明的自信。這種說法有兩大錯誤。

一,純屬腦補,沒有任何可靠證據。

二,完全沒抓到重點。就算《幾何原本》真是文藝復興時寫出來的,仍然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思想方法比中國的《九章算術》等數學著作高得多。任何有鑑別力的人,讀讀《幾何原本》和《九章算術》的原文,就知道後者沒有一套邏輯體系,只是一堆方法和應用題的集合,可理解程度、易於教育的程度和易於擴展的程度跟前者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幾何原本》即使在歐洲失傳幾百年,一旦從阿拉伯人手裡得到,歐洲人立刻就學會了,而《九章算術》與很多其他中國數學書籍後人都看不懂,失傳了。

1607年中國出版第一個《幾何原本》譯本,徐光啟和利瑪竇翻譯的。徐光啟很清楚此書的價值,在篇首的《幾何原本雜議》裡寫道:

“此書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試,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脫之不可得,欲駁之不可得,欲減之不可得,欲前後更置之不可得。有三至、三能:似至晦,實至明,故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似至繁,實至簡,故能以其簡簡他物之至繁;似至難,實至易,故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難。易生於簡,簡生於明,綜其妙在明而已。

此書為用至廣,在此時尤所急需,餘譯竟,隨偕同好者梓傳之。利先生作序,亦最喜其亟傳也,意欲公諸人人,令當世亟習焉,而習者蓋寡,竊意百年之後必人人習之,即又以為習之晚也。而謬謂餘先識,餘何先識之有?”

所以《幾何原本》的重要性根本不在於它是什麼年代寫出來的,而在於它的思維方法完全超越古代的任何其他數學著作,奠定數學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徐光啟、利瑪竇西學東漸,再過幾百年,中國人自己很可能也發展不出公理體系、演繹法。真正重要的是世界上出現了這麼一個完全出類拔萃、神而明之的東西,而且這個東西你自己兩千年都想不到。就算這個東西是公元1500年出現的,難道對你的震動就減少一分一毫了嗎?!

用這種胡攪蠻纏來為自己偏執的“民族自豪感”爭臉的,實際是一群完全不懂科學、不懂科學史、不懂情緒和理性的區別的人。這些人看似自豪,其實很自卑,自卑到不敢承認自己在歷史上落後過,好像承認一點缺陷整個世界觀就要崩潰似的。這些人的胡鬧對真正的民族自豪感是個破壞因素。

真正的自豪,是承認自己以前落後,現在奮發圖強,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將來會更好,總有一天會領先世界。這是中國兢兢業業的科學家乾的事!

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以意易
2017-05-14

地大物博,相對穩定,人口眾多的內陸自然條件造就了我們功利,重實際,重群體,活著最大吃飯最大的思想;而西方不太穩定的地中海文明的自然條件使他們骨子裡就是冒險精神,推崇自由,個性,對現實沒有太多牽絆,可以讓理想高於一切,尤其到了大航海時代,通過資源掠奪彌補了資源不足,不穩定的弱勢,從此超越了東方內陸文明,美國就是最成功的例子,而中國在上世紀後期才開始學習西方文明的長處,磕磕碰碰至今,充分利用中華文明一大優勢――功利,在短短几十年攆上幾百年的差距。
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現在回到主題數學,就是由於上述原因,古代數學一直以應用數學為主,就像木匠鐵匠一樣,發現的也是經驗竅門,缺乏理論證明,不能嚴格地稱為數學定理;如今競賽是為了得獎,為了國家個人的榮耀,為了未來的前程,研究也是為了評職稱,為名為利,少有的為理想而追求也被現實屈服,最終剩下的能有多少,精力不在於此,又如何在數學這一門需要畢生精力奮鬥的事業有所成就?況且現如今未發現的數學理論難度遠超於過去,不是一個人靈光一現就能想到的,需要大量運算才能邁入門檻,團隊,時間,計算機,研究經費都必不可少。這些無法立竿見影的研究在發展中國家是很不容易的,就像高考前的最後時間,與成績關係不大的都應暫停,而我們的成績就是GDP。

所幸,日趕夜趕拼命了幾十年成績也是顯著的,達到了一定目標,所以現在發展速度開始放緩,開始補之前高速發展落下的東西,理論研究也會在不久的將來漸漸開花結果。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勤勞是許多名族無法比擬的,只要解放了思想,放開了眼界,雄獅醒來指日可待!

攀登高峰whu
2017-01-14

首先我必須指出,不是沒有中國人發現的定理,而且有不少,只能說明你該多讀幾本書,比如勾股定理就是中國人先發現的 其次,中國古代不太重視理科,科舉都是寫文章,偏文,思維方式不是很精確,錯過發現那些定理的機會 第三,中國人自己知識產權意識淡薄且被清朝耽誤進入現代社會的機會,很多定理本來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也是以外國人命名的 第四,中國現在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有很多是國家機密,不便公開及我們的書還沒有讀到那個層次,將來一定會有很多的,自己要相信自己,不要被間諜們的言論所影響

手机用户11811030891
2017-01-14

數學邏輯性非常嚴密,今天大多數人認為我國古代發現一些定理,譬如勾股定理,在中國古代有很證明方法,但是西方仍然認可晚幾百年的畢達哥拉斯。原因是這些平面幾何的定理前提是七大公理,在不闡明平面幾何七大公理的前提下,我們在證明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引用的方法沒被證明。如用空心正方形證明勾股定理,前提是要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

清请情感
2017-03-09

這個問題你算問對人了,中國數學好或者牛都是因為99乘法口訣表,如果用英文就不好唸了,而數學都是羅馬字母多,所以歐洲人對數學有決定權,所以說平常的日常生活用的四則運算,都是中國人比較好,國外的算術真的很差,他們的高中生的數學還不如我們這裡小學3年級的數學水平。但是到高等教育,那麼數學的研究都英文版的,國外有比較好的傳承,如果翻譯過來總是有所欠缺,所以數學還是英語的天下。
為什麼中國人數學這麼牛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發現的數學定理?

雨一直下齐了
2017-05-06

中國人數學水平不是很好,也可以說是很差。從建國到2006年,國內研究機構在數學四大期刊(Inventiones Mathematicae, Annals of Mathematics, Acta Mathematica, Jounal of AMS)上總共發表26篇文章,其中獨立完成的只有10篇。見

建國以來大陸研究機構在數學四大雜誌(Annals, Inven Math, Act Math和JAMS)上發表的

四大期刊一年的文章數大概在200這個數量級。
起碼2006年之前,國內數學是世界三流水平。港澳臺加起來和大陸的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2006年之後情況好轉了一些,具體數據不詳。比如北大的許晨陽教授回國沒幾年大概發了至少三篇四大了。不過就現在來說國內水平應該還是遠比不上日本。鑑於日本長期自承二流,國內水平大概也不會超過二流半。我個人還是傾向於三流。

我們現在學的數學(高數)大部分都是100年前的,100年我們社會是什麼?又都在幹什麼?自然沒有那麼多數學研究者了,而且數學需要的是嚴密的科學推理,這個也是西方人發明的,數學在西方發展的也就更好。我們的數學水平真的不是很好,反而很差,努力提高吧。革命尚未成功,同意任需努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