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

如題
4 個回答
心向青山
2017-04-03

九王奪嫡,其實也就四個人:太子、四爺、八爺、十四爺。

其實康熙還是很希望太子接班的,無奈太子太不爭氣。

八爺黨勢力太大,利弊參半,康熙如果是弱勢帝王,八爺還能成功。但康熙不容許皇子與朝臣結盟,老八出局。

四爺低調、隱忍,但卻是辦事的能臣。康熙晚年留老四在身邊,十四在外領兵,其實目的已經很明顯了。

康熙最後的選擇就是四爺。
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
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

梦幻之都78510988
2017-04-03

其實康熙在晚年期間二廢太子後,也心力憔悴,縱觀整個朝局,經過層層過濾,最後也僅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有望繼承大業,老八的才能也絕不會輸給老四,老十四的武功又蓋過前面兩個哥哥,老四的狠勁比老八要強,只是他保護偽裝的很好,歷史必勁是勝利者書寫的,所以後世的史料都把老八說的有多陰險狡詐,這些都不可全信,但可從一些蛛絲馬跡上尋找到康熙心中的真正的接班人不是上述三個,而是乾隆,理由就是:第一、都說拼爹很重要,其實拼兒子也很重要,明朝皇帝朱棣因為不喜歡太子,多次想廢掉,但太子又有一個好兒子很付朱棣喜歡,最終打消了他廢太子的事;第二、都說康熙對好多個皇孫都親自撫育過,比如廢太子的兒子就親自撫育很久,並且也建立過深厚的感情,但要知道,太子都已經二次廢掉了,他的兒子再怎麼讓康熙喜歡也沒任何基礎讓康熙三立太子吧,況且二立太子時多少也是看在廢太子有個好兒子的份上才立的;第三、康熙也算是千古一帝,眼界絕不可能短淺到只看牌面上的兒子,肯定也會隔代觀察孫子輩的,細心觀察了老四、老八、老十四家中的兒子,僅有老四家中的兒子弘曆小小年紀又十分精明幹練,再經過生辰八字命理分析說有英雄氣相,給了康熙晚年的一個強心劑,再把弘曆接到宮中親自養育,倍感喜歡,有相見恨晚之心;第四、大家都知道人快死前立遺囑肯定是立自己快死前最喜歡的那個人,之前不管喜歡過多少人都可以忽略不計,而弘曆是康熙快死前最後喜歡的人,也就是康熙最想傳位的人;第五、前車之鑑,要想傳位於孫子,肯定必先走弘曆的老子這一關,況且弘曆的老子能力又不差也是康熙選擇的侯選人之一,先傳給老四,先讓老四打理打理康熙晚年的朝廷亂局,再口諭弘曆為皇太孫,這樣強強聯手也就決定了皇位幾乎與他人無關了。

bu肾伽微dddw120
2017-04-02

愛新覺羅弘曆,是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也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統治了大清朝64年,同時也是最長壽的皇帝,足足活到了89歲。在雍正去世之後,25歲的弘曆即位,成為了大清朝新一代的國君。

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

弘曆最後可以當上,那和其爺爺康熙的寵愛是分不開的,畢竟那還是拼爹的時代。康熙一生中一共有97位子孫,由於政務繁忙,有很多的子孫,康熙連見都沒有見過,更不要說記得了。弘曆第一次見康熙,是十歲那年,其父雍正帶著他和弘晝,去向爺爺康熙請安。

神奇的是,第一次見面康熙就記住了弘曆,而且還覺得他將來一定有大作為。於是康熙回宮後,拿了弘曆的生辰八字去讓人分析,其結果是,弘曆的面相不錯,是大富大貴之人。康熙聽了自然十分高興,便把弘曆接入宮中學習,自己有空的話還會輔導下弘曆的課業。

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

康熙對於弘曆的寵愛,就像是把他當成了自己唯一的孫子一樣,他們待在避暑山莊的時候,幾乎是形影不離的。康熙在批閱奏章的時候,弘曆就在旁邊寫字磨墨,而且即使是和大臣談論國家大事時,弘曆也可以在一邊旁聽。從此,可以看出,康熙是把弘曆當成繼承人來培養的啊!

至於弘曆的聰明伶俐和乖巧好學,那更是康熙寵愛他的理由了,再加上在騎射方面上的天賦,康熙更是覺得,自己的孫子只有弘曆一個了,這也是弘曆後面能夠成為乾隆的基礎。

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

有一次,康熙帶著弘曆出去狩獵,康熙用火槍擊倒了一隻大黑熊,讓弘曆過去用箭補射,如果大黑熊死了的話,那就是弘曆的戰鬥品了。可弘曆拿著箭過去,卻遲遲不下手,這時大黑熊突然起身向弘曆撲過來,大臣們都嚇壞了,還好康熙拿出火槍,及時打死了大黑熊,弘曆才沒有受傷。

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誰?

而這件事情之後,康熙更加堅信弘曆就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了,在大黑熊的突然襲擊下,都可以毫髮無損,那隻能說是上天在保護他了。康熙之後,雖然是雍正皇帝,但弘曆成為皇帝,那也是早晚的事情,畢竟康熙是把他當做皇帝來培養的,這也是雍正選擇讓弘曆當皇帝的原因。

众晓生
2017-04-06

 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從清康熙五十三年就開始有計劃地侵擾哈密等地,清康熙五十四年,策妄阿拉布坦進攻西藏的拉藏汗,清自皇太極時期就已經確立蒙古、兩藏(西藏、青海)為國家的兩翼,如今策妄阿拉布坦大規模地侵犯清朝的邊疆重地無異於對清的基本國策進行挑戰,而且策妄阿拉布坦的兵威已經嚴重影響到清廷對西北地區的統治。清康熙五十七年,清軍額倫特等部在藏北全軍覆沒,這就更加促使康熙決定派出大將予以征伐,這個大將的人選最後就落在了胤禵的頭上。雍正上臺後說胤禵“允禵(胤禵)平日素為皇考聖祖所輕賤”,還說“聖祖皇考之意,欲以皇子虛名坐鎮,知允禵在京毫無用處,……實藉此驅遠之意也”。雍正的這番話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康熙素來知人善任、目光敏銳,對於胤禵的軍事指揮才能,康熙公開說過:“大將軍王(胤禵)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對於遠征的軍事負責人——大將軍這個位置,皇子中眼熱的大有人在,廢太子胤礽就曾經利用“礬書”密請出任大將軍,就是雍正自己也有過謀求大將軍位置的企圖。但是,康熙卻把這麼重要的職務直接交給了序齒靠後的皇十四子胤禵。

  在這裡,康熙既沒有計較胤禵當初黨同皇八子胤禩的往事,也沒有把胤禵一度頂撞他的事情放在心上,而是以極大的信任委任胤禵西北專征的大權,授以撫遠大將軍印信,對外稱“大將軍王”,把胤禵的爵位由貝子超擢為多羅郡王。

  凡此種種,無不透露出一條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胤禵已經成為一顆比較奪目的政治新星出現在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而且他的出現將給諸皇子以極大的壓力。

  撫遠大將軍之職在清朝平定吳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亂”時曾經授予大學士圖海,圖海率領部眾一舉消滅西北的王輔臣叛亂,給清朝的核心安全提供了最大的保障。此後,康熙朝皇兄裕親王福全又在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之際擔任撫遠大將軍。如今,胤禵第三次接過這枚大將軍的印信。從圖海、福全再到胤禵,這三次撫遠大將軍印信的授予,背景無一不是臨危受命,所以,康熙無比重視胤禵的出征。大軍出發前,康熙親自到堂子行告祭大禮,老皇帝親登太和殿授予胤禵大將軍印信,胤禵乘馬出天安門,諸王以及在京二品以上文武官員都要到德勝門送行。胤禵本人使用正黃旗旗纛,照王爵旗纛式樣。因此,胤禵被稱做“大將軍王”,跟隨胤禵出征的還有世襲罔替的親貴平郡王訥爾蘇(代善的後裔)、裕親王保泰子廣善、簡親王雅爾江阿子永謙等,可以說胤禵出征的儀式、規格、軍容都是清初以來所僅見。而嚴格地說,自皇太極建立清朝以來,以現任皇子身份出掌大將軍印信的,有清一代只有胤禵一人而已。這位“大將軍王”在清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康熙還不放心,專門在給青海的王公們的旨意中特殊強調:“(胤禵)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鉅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與我當面訓示無異。”康熙賦予胤禵“如朕親臨”的特權,這點就是皇太極時期的多爾袞率軍入塞,順治朝多鐸、阿濟格、豪格徵南也不具備如此的權威。胤禵號令下的清軍總數據王鍾翰等研究者考證應在十五萬左右,這個數字與多爾袞入關時統領的清軍總數不相上下,於此益見胤禵的顯赫地位。

  胤禵出征前顧慮到皇帝老邁,所以,他要求皇九子胤禟他們“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兒”。從胤禵鄭重地交代胤禟的這番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胤禵在第一次出征擔任“大將軍王”時,還沒有成為康熙指定的接班人,至少胤禵及其支持者們沒有得到這類的明確的信息。康熙經過10年的觀察,斷定胤禵足以擔任軍事重任,胤禵在西北軍務上的所作所為驗證了康熙的先見之明。清康熙五十九年十月,清軍入藏,順利平息策妄阿拉布坦在西藏發動的叛亂,安全迎取達賴六世至拉薩舉行坐床儀式。胤禵的這一功勞被康熙大為獎賞,輔國公阿布蘭根據康熙的意思如實的反映了胤禵的赫赫戰功,後來這塊碑文被新登基的雍正指責為“並不頌揚皇考(康熙),惟稱大將軍胤禵功德”而遭到譭棄。胤禵在西北軍務緊急之際還沒有忘記時常問候乃父康熙,父子二人傳書頻頻,感情日增。清康熙五十八年中秋前夕,百忙之中的胤禵沒有忘記遠在京城的老皇帝,他親自點驗、過目,將包裝完美的奶製品運送到北京向康熙表達孝敬,康熙見到胤禵送來的東西非常高興,他回覆胤禵說:“你送到的東西都很潔淨,也很完好,以前朕就聽說過撒爾魯克的奶製品很有名,沒有嘗過,現在嘗過了,很好。”比較當年廢太子胤礽因為給老皇帝運送物品不慎以致包裝毀壞引發的康熙對胤礽的指斥來看,胤禵顯然聰明得多。另據清史研究者楊珍的考證(參見她的著作《滿文檔案中所見允禵皇位繼承人地位的新證據》),康熙就在胤禵西征期間,精心照看胤禵的眷屬,還親自操辦了胤禵的次子弘明的婚事。更主要的是,康熙還把自己身上的腰帶寄給胤禵,起到“睹物思人”的作用。這種做法康熙以前對廢太子胤礽也採用過,例如讓胤礽把穿過的衣服寄給他。康熙給胤禵的信中充滿了親情、信任:“朕的白頭髮、白鬍子有些變青了,你不要將此告訴別人!”《滿文硃諭》康熙五十九年。胤禵寫給康熙的信中有一句類似賭咒的話“若從此悖逆,表裡不一,上蒼必將降下苦難”,細心的康熙發現以後馬上給改成“在交付事上勤謹為之,上蒼必定施與福份”。康熙此人比較迷信,有很多禁忌,例如他要求皇子們不準在給大臣延請醫生救治的摺子上署名,織造孫文成有一次因為誤把請安的奏摺同奏報普陀寺的長老病故的摺子放在一起,就被康熙痛罵一頓,老皇帝為此還把摺子撕得粉碎,不留痕跡。曹雪芹的親戚蘇州織造李煦也曾把請安摺子和提督病故的奏報混在一處進而遭到康熙的責難。皇子中如果有誰觸犯了康熙的這層禁忌必將遭到他的責罵。然而,胤禵的書信裡面出現這類字眼時,老皇帝非但沒有說什麼,還親自加以修改,改成了比較吉祥的詞句。楊珍著:《允禵儲君地位研究》。聯繫到皇八子胤禩得了傷寒病,康熙因為本身的禁忌竟然暗中唆使皇子們提議讓胤禩回府治療以避免老皇帝在迴鑾途中路過胤禩的園子時“沾染晦氣”的往事,可見康熙對於胤禵的偏愛。而父子間的政治見解在這一段時間裡也達到高度的一致。康熙的這次舉兵討伐策妄阿拉布坦在朝野中沒有得到很多的贊同,不少人存在畏難情緒,特別是在討論進藏的問題上更是反對聲聲,唯有遠在西北的胤禵大膽地支持乃父的正確主張,在制止國家分裂的鬥爭的關鍵時刻,康熙、胤禵堅定打擊叛亂分子的主張無疑是正確的。當然,胤禵這麼做也不是一點私心都沒有,他剛到西北就讓臨洮人張愷算命,張愷說胤禵有“九五之尊”的命,到了39歲就貴不可言了。胤禵大喜,格外賞了張愷一筆銀子。就在力主進藏的奏摺上,胤禵直接就說進藏這件事“此乃關係臣一生之事”,他把進軍西藏看做是他個人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它看做是他能否登上儲君位置的一個重要臺階。不過,從胤禵所請的語氣裡面我們也可以管窺到康熙委派胤禵平定西北的深意所在的一個側面。

  胤禵取得大捷之後回京述職,康熙擺出隆重的歡迎儀式迎接他回來。“上(康熙)命誠親王、雍親王領內大臣郊迎。”康熙還親自作詩紀念胤禵的回京:“萬里辛勤瞬息過,歡聲載道似春雷。”這次回京後,康熙、胤禵父子反覆磋商有關西北軍務,最後康熙決定接受策妄阿拉布坦的議和。清康熙六十一年四月,胤禵返回西北前線主持議和事宜。胤禵重返前線不但是康熙的主張,也深得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等人的稱讚,胤禟一度因為胤禵回京述職誤會康熙是要把胤禵留在京城,因而大發牢騷說:“皇父明是不讓十四阿哥(胤禵)成功,恐怕成功之後,難於安頓他。”《文獻叢編》第一輯,《允禩允禟案·秦道然供詞》。策妄阿拉布坦派出的使者於清康熙六十一年十月到達北京,議和進展順利,清軍提前撤兵已經箭在弦上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變生不測,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突然病故,死於暢春園,享年69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