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面積還沒雲南大,為何有人說德國二戰時能單挑美英法蘇四大強國?

10 個回答
千佛山车神
2019-09-01

二戰前德國的面積比雲南大很多,而且德國也沒傻到“一次性打十個”的地步,德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個一個打

1871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不僅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並且還在此戰中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版圖進入最巔峰時期。

此後到一戰之前,德國本土面積為54萬平方公里,而云南面積為39萬平方公里,起碼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德國的面積要比雲南大,甚至面積超過了四川(4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7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大省。

二戰前德國的面積比雲南大很多,而且德國也沒傻到“一次性打十個”的地步,德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個一個打

1871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不僅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並且還在此戰中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版圖進入最巔峰時期。

此後到一戰之前,德國本土面積為54萬平方公里,而云南面積為39萬平方公里,起碼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德國的面積要比雲南大,甚至面積超過了四川(4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7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大省。(一戰前德國版圖)

除此以外,德國在海外還擁有不少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例如:坦桑尼亞、喀麥隆、納米比亞、多哥、盧旺達、布隆迪。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里,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

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科技和工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為此德國希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很遺憾,一戰最終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德國不僅被迫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連本土要遭到了肢解。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普法戰爭前的德法疆界。

薩爾煤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將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割讓給波蘭。

將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將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割讓給丹麥。

將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

一戰後德國割讓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縮小的46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對德國的打擊不可謂不小。

二戰前德國的面積比雲南大很多,而且德國也沒傻到“一次性打十個”的地步,德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個一個打

1871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不僅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並且還在此戰中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版圖進入最巔峰時期。

此後到一戰之前,德國本土面積為54萬平方公里,而云南面積為39萬平方公里,起碼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德國的面積要比雲南大,甚至面積超過了四川(4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7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大省。(一戰前德國版圖)

除此以外,德國在海外還擁有不少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例如:坦桑尼亞、喀麥隆、納米比亞、多哥、盧旺達、布隆迪。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里,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

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科技和工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為此德國希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很遺憾,一戰最終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德國不僅被迫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連本土要遭到了肢解。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普法戰爭前的德法疆界。

薩爾煤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將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割讓給波蘭。

將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將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割讓給丹麥。

將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

一戰後德國割讓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縮小的46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對德國的打擊不可謂不小。(戰後的德國和歐洲形勢)

不過即便如此,德國版圖在西歐仍舊位居第三位,僅次於法國和西班牙,也不算小,還是要比雲南大。

而且雖然在一戰中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是整個一戰無論是東線戰場還是西線戰場,都是遠離德國本土的,而且當時也沒有啥轟炸機,協約國幾乎能力打擊德國本土。而且由於戰後後期德國爆發革命,新政府及時與英法媾和投降,德國本土並沒有遭受戰爭的波及,工業體系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位德國戰後的崛起奠定了道路。

戰後德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到恢復,而面對的德國的重新強大,英法一面拉攏比利時、波蘭建立軍事同盟,防範德國。另一方面則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希望德國能向東攻打蘇聯,以達到坐山觀虎鬥的目的。

而德國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發動世界大戰,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的軍事復甦和擴張野心也是慢慢地被英法給慣出來的。

1935年德國公然撕毀《凡爾賽和約》將常備軍從10萬擴充至30萬,對此英法等國均提出抗體,並締結軍事同盟,但卻沒有對德國作出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出兵開進萊茵非軍事區,並沿德國西部邊界建立起防禦工事。當時參與行動的德軍只有3萬人,只要法軍出兵反制,德國必然會讓步後撤,就連希特勒本人也承認,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是他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但是面對德軍舉動,被一戰打怕了的法國人選擇默認,又僅僅是抗議而已。

1938年3月12日德軍突然佔領奧地利,3天后德國通過所謂的全民公投完成了德奧合併,德國面積擴張到55萬平方公里。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和奧地利是不能合併的,至此《凡爾賽和約》已基本上變成了一張廢紙。

1938年9月29日-30日,為了填飽德國的胃口,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地區割讓給德國,這是英法對德國赤裸裸地屈服。

英法兩國希望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來換取和平,但德國不久之後就吞併了整個捷克地區,版圖的控制範圍達到了63萬平方公里,面積超過的法國,成為當時歐洲的第二大面積大國,僅次於蘇聯。

二戰前德國的面積比雲南大很多,而且德國也沒傻到“一次性打十個”的地步,德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個一個打

1871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不僅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並且還在此戰中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版圖進入最巔峰時期。

此後到一戰之前,德國本土面積為54萬平方公里,而云南面積為39萬平方公里,起碼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德國的面積要比雲南大,甚至面積超過了四川(4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7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大省。(一戰前德國版圖)

除此以外,德國在海外還擁有不少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例如:坦桑尼亞、喀麥隆、納米比亞、多哥、盧旺達、布隆迪。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里,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

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科技和工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為此德國希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很遺憾,一戰最終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德國不僅被迫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連本土要遭到了肢解。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普法戰爭前的德法疆界。

薩爾煤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將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割讓給波蘭。

將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將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割讓給丹麥。

將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

一戰後德國割讓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縮小的46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對德國的打擊不可謂不小。(戰後的德國和歐洲形勢)

不過即便如此,德國版圖在西歐仍舊位居第三位,僅次於法國和西班牙,也不算小,還是要比雲南大。

而且雖然在一戰中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是整個一戰無論是東線戰場還是西線戰場,都是遠離德國本土的,而且當時也沒有啥轟炸機,協約國幾乎能力打擊德國本土。而且由於戰後後期德國爆發革命,新政府及時與英法媾和投降,德國本土並沒有遭受戰爭的波及,工業體系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位德國戰後的崛起奠定了道路。

戰後德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到恢復,而面對的德國的重新強大,英法一面拉攏比利時、波蘭建立軍事同盟,防範德國。另一方面則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希望德國能向東攻打蘇聯,以達到坐山觀虎鬥的目的。

而德國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發動世界大戰,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的軍事復甦和擴張野心也是慢慢地被英法給慣出來的。

1935年德國公然撕毀《凡爾賽和約》將常備軍從10萬擴充至30萬,對此英法等國均提出抗體,並締結軍事同盟,但卻沒有對德國作出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出兵開進萊茵非軍事區,並沿德國西部邊界建立起防禦工事。當時參與行動的德軍只有3萬人,只要法軍出兵反制,德國必然會讓步後撤,就連希特勒本人也承認,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是他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但是面對德軍舉動,被一戰打怕了的法國人選擇默認,又僅僅是抗議而已。

1938年3月12日德軍突然佔領奧地利,3天后德國通過所謂的全民公投完成了德奧合併,德國面積擴張到55萬平方公里。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和奧地利是不能合併的,至此《凡爾賽和約》已基本上變成了一張廢紙。

1938年9月29日-30日,為了填飽德國的胃口,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地區割讓給德國,這是英法對德國赤裸裸地屈服。

英法兩國希望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來換取和平,但德國不久之後就吞併了整個捷克地區,版圖的控制範圍達到了63萬平方公里,面積超過的法國,成為當時歐洲的第二大面積大國,僅次於蘇聯。(二戰前德國面積)

德國一次次的得寸進尺,而英法始終是無動於衷,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只要英法在戰前任何一個時間點上能強硬一次,絕不退後,那麼希特勒也不至於狂到去征服世界。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聞訊立即對德宣戰,但是部署在德法、德比邊界的英法遠征軍卻並沒有出兵支援波蘭,而是坐視波蘭亡國,英法希望德國能繼續向東進攻蘇聯。

然而德國在此之前早就跟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雖然這個條約只是德國對蘇聯暫時的安撫,德國早晚還是要打蘇聯。但在德國的計劃中,拿下波蘭後並不會立即進攻蘇聯,而是準備殺個回馬槍,橫掃歐洲。

果不其然,在德國進攻波蘭時,蘇聯也按約出兵波蘭,蘇德兩國在瓜分波蘭後相視一笑,德國隨即出兵西歐,很快便拿下丹麥、挪威、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和法國。若不是有英吉利海峽擋著,英國也早就歇了。

1941年6月22日,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準備後,德國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聯合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代號為“巴巴羅薩”,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絕非無腦的一次性向整個歐洲宣戰,而是一個個的解決,各個擊破。直到蘇德戰爭打響之後,德國也只有蘇聯這麼一個主要敵人。至於英國,自保都困難,根本無力進攻德國。

二戰前德國的面積比雲南大很多,而且德國也沒傻到“一次性打十個”的地步,德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個一個打

1871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不僅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並且還在此戰中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版圖進入最巔峰時期。

此後到一戰之前,德國本土面積為54萬平方公里,而云南面積為39萬平方公里,起碼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德國的面積要比雲南大,甚至面積超過了四川(4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7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大省。(一戰前德國版圖)

除此以外,德國在海外還擁有不少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例如:坦桑尼亞、喀麥隆、納米比亞、多哥、盧旺達、布隆迪。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里,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

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科技和工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為此德國希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很遺憾,一戰最終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德國不僅被迫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連本土要遭到了肢解。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普法戰爭前的德法疆界。

薩爾煤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將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割讓給波蘭。

將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將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割讓給丹麥。

將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

一戰後德國割讓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縮小的46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對德國的打擊不可謂不小。(戰後的德國和歐洲形勢)

不過即便如此,德國版圖在西歐仍舊位居第三位,僅次於法國和西班牙,也不算小,還是要比雲南大。

而且雖然在一戰中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是整個一戰無論是東線戰場還是西線戰場,都是遠離德國本土的,而且當時也沒有啥轟炸機,協約國幾乎能力打擊德國本土。而且由於戰後後期德國爆發革命,新政府及時與英法媾和投降,德國本土並沒有遭受戰爭的波及,工業體系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位德國戰後的崛起奠定了道路。

戰後德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到恢復,而面對的德國的重新強大,英法一面拉攏比利時、波蘭建立軍事同盟,防範德國。另一方面則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希望德國能向東攻打蘇聯,以達到坐山觀虎鬥的目的。

而德國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發動世界大戰,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的軍事復甦和擴張野心也是慢慢地被英法給慣出來的。

1935年德國公然撕毀《凡爾賽和約》將常備軍從10萬擴充至30萬,對此英法等國均提出抗體,並締結軍事同盟,但卻沒有對德國作出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出兵開進萊茵非軍事區,並沿德國西部邊界建立起防禦工事。當時參與行動的德軍只有3萬人,只要法軍出兵反制,德國必然會讓步後撤,就連希特勒本人也承認,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是他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但是面對德軍舉動,被一戰打怕了的法國人選擇默認,又僅僅是抗議而已。

1938年3月12日德軍突然佔領奧地利,3天后德國通過所謂的全民公投完成了德奧合併,德國面積擴張到55萬平方公里。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和奧地利是不能合併的,至此《凡爾賽和約》已基本上變成了一張廢紙。

1938年9月29日-30日,為了填飽德國的胃口,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地區割讓給德國,這是英法對德國赤裸裸地屈服。

英法兩國希望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來換取和平,但德國不久之後就吞併了整個捷克地區,版圖的控制範圍達到了63萬平方公里,面積超過的法國,成為當時歐洲的第二大面積大國,僅次於蘇聯。(二戰前德國面積)

德國一次次的得寸進尺,而英法始終是無動於衷,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只要英法在戰前任何一個時間點上能強硬一次,絕不退後,那麼希特勒也不至於狂到去征服世界。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聞訊立即對德宣戰,但是部署在德法、德比邊界的英法遠征軍卻並沒有出兵支援波蘭,而是坐視波蘭亡國,英法希望德國能繼續向東進攻蘇聯。

然而德國在此之前早就跟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雖然這個條約只是德國對蘇聯暫時的安撫,德國早晚還是要打蘇聯。但在德國的計劃中,拿下波蘭後並不會立即進攻蘇聯,而是準備殺個回馬槍,橫掃歐洲。

果不其然,在德國進攻波蘭時,蘇聯也按約出兵波蘭,蘇德兩國在瓜分波蘭後相視一笑,德國隨即出兵西歐,很快便拿下丹麥、挪威、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和法國。若不是有英吉利海峽擋著,英國也早就歇了。

1941年6月22日,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準備後,德國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聯合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代號為“巴巴羅薩”,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絕非無腦的一次性向整個歐洲宣戰,而是一個個的解決,各個擊破。直到蘇德戰爭打響之後,德國也只有蘇聯這麼一個主要敵人。至於英國,自保都困難,根本無力進攻德國。(二戰期間德國最巔峰時控制的地區)

得益於蘇德戰爭初期的一路順風,希特勒對戰爭前景充滿了樂觀情緒,雖然當時德國不願意與美國過早的爆發衝突,但希特勒鑑於德軍在歐洲的節節勝利,希特勒也並不害怕美國。

很多人認為在二戰中日本是坑了德國,如果不是日本作死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不會向德國宣戰。

不過在此要說明一點,是德國先向美國宣戰的!而且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事情德國人也早就知道了,這麼重要的行動日本人事前不可能不跟德國人打招呼,而希特勒也肯定是同意了日本人的計劃。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希特勒在第一時間找見了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表示德國將會遵守與日本的同盟條約,與日本共同對抗美國。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帝國國會率先對美國宣戰。

二戰前德國的面積比雲南大很多,而且德國也沒傻到“一次性打十個”的地步,德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個一個打

1871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不僅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並且還在此戰中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版圖進入最巔峰時期。

此後到一戰之前,德國本土面積為54萬平方公里,而云南面積為39萬平方公里,起碼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德國的面積要比雲南大,甚至面積超過了四川(4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7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大省。(一戰前德國版圖)

除此以外,德國在海外還擁有不少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例如:坦桑尼亞、喀麥隆、納米比亞、多哥、盧旺達、布隆迪。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里,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

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科技和工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為此德國希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很遺憾,一戰最終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德國不僅被迫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連本土要遭到了肢解。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普法戰爭前的德法疆界。

薩爾煤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將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割讓給波蘭。

將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將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割讓給丹麥。

將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

一戰後德國割讓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縮小的46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對德國的打擊不可謂不小。(戰後的德國和歐洲形勢)

不過即便如此,德國版圖在西歐仍舊位居第三位,僅次於法國和西班牙,也不算小,還是要比雲南大。

而且雖然在一戰中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是整個一戰無論是東線戰場還是西線戰場,都是遠離德國本土的,而且當時也沒有啥轟炸機,協約國幾乎能力打擊德國本土。而且由於戰後後期德國爆發革命,新政府及時與英法媾和投降,德國本土並沒有遭受戰爭的波及,工業體系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位德國戰後的崛起奠定了道路。

戰後德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到恢復,而面對的德國的重新強大,英法一面拉攏比利時、波蘭建立軍事同盟,防範德國。另一方面則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希望德國能向東攻打蘇聯,以達到坐山觀虎鬥的目的。

而德國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發動世界大戰,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的軍事復甦和擴張野心也是慢慢地被英法給慣出來的。

1935年德國公然撕毀《凡爾賽和約》將常備軍從10萬擴充至30萬,對此英法等國均提出抗體,並締結軍事同盟,但卻沒有對德國作出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出兵開進萊茵非軍事區,並沿德國西部邊界建立起防禦工事。當時參與行動的德軍只有3萬人,只要法軍出兵反制,德國必然會讓步後撤,就連希特勒本人也承認,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是他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但是面對德軍舉動,被一戰打怕了的法國人選擇默認,又僅僅是抗議而已。

1938年3月12日德軍突然佔領奧地利,3天后德國通過所謂的全民公投完成了德奧合併,德國面積擴張到55萬平方公里。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和奧地利是不能合併的,至此《凡爾賽和約》已基本上變成了一張廢紙。

1938年9月29日-30日,為了填飽德國的胃口,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地區割讓給德國,這是英法對德國赤裸裸地屈服。

英法兩國希望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來換取和平,但德國不久之後就吞併了整個捷克地區,版圖的控制範圍達到了63萬平方公里,面積超過的法國,成為當時歐洲的第二大面積大國,僅次於蘇聯。(二戰前德國面積)

德國一次次的得寸進尺,而英法始終是無動於衷,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只要英法在戰前任何一個時間點上能強硬一次,絕不退後,那麼希特勒也不至於狂到去征服世界。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聞訊立即對德宣戰,但是部署在德法、德比邊界的英法遠征軍卻並沒有出兵支援波蘭,而是坐視波蘭亡國,英法希望德國能繼續向東進攻蘇聯。

然而德國在此之前早就跟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雖然這個條約只是德國對蘇聯暫時的安撫,德國早晚還是要打蘇聯。但在德國的計劃中,拿下波蘭後並不會立即進攻蘇聯,而是準備殺個回馬槍,橫掃歐洲。

果不其然,在德國進攻波蘭時,蘇聯也按約出兵波蘭,蘇德兩國在瓜分波蘭後相視一笑,德國隨即出兵西歐,很快便拿下丹麥、挪威、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和法國。若不是有英吉利海峽擋著,英國也早就歇了。

1941年6月22日,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準備後,德國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聯合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代號為“巴巴羅薩”,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絕非無腦的一次性向整個歐洲宣戰,而是一個個的解決,各個擊破。直到蘇德戰爭打響之後,德國也只有蘇聯這麼一個主要敵人。至於英國,自保都困難,根本無力進攻德國。(二戰期間德國最巔峰時控制的地區)

得益於蘇德戰爭初期的一路順風,希特勒對戰爭前景充滿了樂觀情緒,雖然當時德國不願意與美國過早的爆發衝突,但希特勒鑑於德軍在歐洲的節節勝利,希特勒也並不害怕美國。

很多人認為在二戰中日本是坑了德國,如果不是日本作死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不會向德國宣戰。

不過在此要說明一點,是德國先向美國宣戰的!而且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事情德國人也早就知道了,這麼重要的行動日本人事前不可能不跟德國人打招呼,而希特勒也肯定是同意了日本人的計劃。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希特勒在第一時間找見了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表示德國將會遵守與日本的同盟條約,與日本共同對抗美國。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帝國國會率先對美國宣戰。(希特勒會見大島浩,希特勒極力安撫日本,表示德國會向美國宣戰)

說實話,希特勒不想對美國宣戰,更不是出於對日本人的“友情”才對美國宣戰的。希特勒對美國宣戰實屬無奈,因為當時的美國雖然在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卻在明裡暗裡的幫助英國,不斷地對英國進行物資支援,導致德國對英國的封鎖計劃徹底失敗。而德國海軍也多次在大西洋上誤擊美國向英國運送戰略物資的商船,到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德關係已經是非常緊張了。

希特勒深知美國早晚會參戰,索性不如讓日本人先挑起戰爭,將美國人的注意力轉向日本,而自己則集中精力拿下蘇聯,再轉過頭去跟美國人決戰。

不過希特勒太高估了日本的魅力了。其實美國也早就想參戰,珍珠港事件只不過是政府說服民眾介入戰爭的藉口,甚至許多人認為美國政府遭際得知了日本人的偷襲計劃,但卻故意不做防備,目的就是為了點燃美國民眾的參戰熱情。而美國政府在戰前就已經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爭策略,所以德國才是美國的主要目標。

在德國向美國宣戰後,美國政府欣喜若狂,隨即也對德國宣戰。之後美國便在英國集結大軍,開始準備進攻法國,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而在美國巨大的物資支援下,蘇聯也相繼在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擊敗德軍,二戰形勢逐步扭轉。

1944年6月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美蘇軍隊對德國發起了兩面攻擊,納粹德國的失敗已不可避免。

二戰前德國的面積比雲南大很多,而且德國也沒傻到“一次性打十個”的地步,德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一個一個打

1871普法戰爭結束,普魯士不僅擊敗法國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大業,建立德意志第一帝國,並且還在此戰中割佔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德國版圖進入最巔峰時期。

此後到一戰之前,德國本土面積為54萬平方公里,而云南面積為39萬平方公里,起碼在德意志第一帝國時期,德國的面積要比雲南大,甚至面積超過了四川(48萬平方公里)黑龍江(47萬平方公里)這兩個大省。(一戰前德國版圖)

除此以外,德國在海外還擁有不少殖民地,這些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例如:坦桑尼亞、喀麥隆、納米比亞、多哥、盧旺達、布隆迪。這幾塊主要的殖民地面積加起來有230多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在海外殖民地總面積超過260萬平方公里,加上德國本土面積,比今天的印度還要大。

但是由於統一時間較晚,德國沒能趕上歐洲列強的海外殖民浪潮,相比於英法遼闊的殖民地,德國的海外領地確實不多,而且都不是什麼好地方。

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科技和工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為此德國希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很遺憾,一戰最終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德國不僅被迫放棄了所有海外殖民地,連本土要遭到了肢解。

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普法戰爭前的德法疆界。

薩爾煤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將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割讓給波蘭。

將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將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割讓給丹麥。

將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

一戰後德國割讓了8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縮小的46萬平方公里,而且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對德國的打擊不可謂不小。(戰後的德國和歐洲形勢)

不過即便如此,德國版圖在西歐仍舊位居第三位,僅次於法國和西班牙,也不算小,還是要比雲南大。

而且雖然在一戰中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是整個一戰無論是東線戰場還是西線戰場,都是遠離德國本土的,而且當時也沒有啥轟炸機,協約國幾乎能力打擊德國本土。而且由於戰後後期德國爆發革命,新政府及時與英法媾和投降,德國本土並沒有遭受戰爭的波及,工業體系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這位德國戰後的崛起奠定了道路。

戰後德國的工業生產迅速到恢復,而面對的德國的重新強大,英法一面拉攏比利時、波蘭建立軍事同盟,防範德國。另一方面則對德國採取綏靖政策,希望德國能向東攻打蘇聯,以達到坐山觀虎鬥的目的。

而德國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發動世界大戰,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的軍事復甦和擴張野心也是慢慢地被英法給慣出來的。

1935年德國公然撕毀《凡爾賽和約》將常備軍從10萬擴充至30萬,對此英法等國均提出抗體,並締結軍事同盟,但卻沒有對德國作出任何實質性的懲罰。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宣佈廢除《洛迦諾公約》和《凡爾賽和約》,出兵開進萊茵非軍事區,並沿德國西部邊界建立起防禦工事。當時參與行動的德軍只有3萬人,只要法軍出兵反制,德國必然會讓步後撤,就連希特勒本人也承認,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是他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

但是面對德軍舉動,被一戰打怕了的法國人選擇默認,又僅僅是抗議而已。

1938年3月12日德軍突然佔領奧地利,3天后德國通過所謂的全民公投完成了德奧合併,德國面積擴張到55萬平方公里。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和奧地利是不能合併的,至此《凡爾賽和約》已基本上變成了一張廢紙。

1938年9月29日-30日,為了填飽德國的胃口,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德國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慕尼黑舉行會議,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地區割讓給德國,這是英法對德國赤裸裸地屈服。

英法兩國希望通過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來換取和平,但德國不久之後就吞併了整個捷克地區,版圖的控制範圍達到了63萬平方公里,面積超過的法國,成為當時歐洲的第二大面積大國,僅次於蘇聯。(二戰前德國面積)

德國一次次的得寸進尺,而英法始終是無動於衷,可以毫不誇張的講,只要英法在戰前任何一個時間點上能強硬一次,絕不退後,那麼希特勒也不至於狂到去征服世界。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聞訊立即對德宣戰,但是部署在德法、德比邊界的英法遠征軍卻並沒有出兵支援波蘭,而是坐視波蘭亡國,英法希望德國能繼續向東進攻蘇聯。

然而德國在此之前早就跟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雖然這個條約只是德國對蘇聯暫時的安撫,德國早晚還是要打蘇聯。但在德國的計劃中,拿下波蘭後並不會立即進攻蘇聯,而是準備殺個回馬槍,橫掃歐洲。

果不其然,在德國進攻波蘭時,蘇聯也按約出兵波蘭,蘇德兩國在瓜分波蘭後相視一笑,德國隨即出兵西歐,很快便拿下丹麥、挪威、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和法國。若不是有英吉利海峽擋著,英國也早就歇了。

1941年6月22日,經過長時間的精心準備後,德國悍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聯合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代號為“巴巴羅薩”,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絕非無腦的一次性向整個歐洲宣戰,而是一個個的解決,各個擊破。直到蘇德戰爭打響之後,德國也只有蘇聯這麼一個主要敵人。至於英國,自保都困難,根本無力進攻德國。(二戰期間德國最巔峰時控制的地區)

得益於蘇德戰爭初期的一路順風,希特勒對戰爭前景充滿了樂觀情緒,雖然當時德國不願意與美國過早的爆發衝突,但希特勒鑑於德軍在歐洲的節節勝利,希特勒也並不害怕美國。

很多人認為在二戰中日本是坑了德國,如果不是日本作死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不會向德國宣戰。

不過在此要說明一點,是德國先向美國宣戰的!而且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事情德國人也早就知道了,這麼重要的行動日本人事前不可能不跟德國人打招呼,而希特勒也肯定是同意了日本人的計劃。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希特勒在第一時間找見了日本駐德國大使大島浩,表示德國將會遵守與日本的同盟條約,與日本共同對抗美國。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帝國國會率先對美國宣戰。(希特勒會見大島浩,希特勒極力安撫日本,表示德國會向美國宣戰)

說實話,希特勒不想對美國宣戰,更不是出於對日本人的“友情”才對美國宣戰的。希特勒對美國宣戰實屬無奈,因為當時的美國雖然在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卻在明裡暗裡的幫助英國,不斷地對英國進行物資支援,導致德國對英國的封鎖計劃徹底失敗。而德國海軍也多次在大西洋上誤擊美國向英國運送戰略物資的商船,到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德關係已經是非常緊張了。

希特勒深知美國早晚會參戰,索性不如讓日本人先挑起戰爭,將美國人的注意力轉向日本,而自己則集中精力拿下蘇聯,再轉過頭去跟美國人決戰。

不過希特勒太高估了日本的魅力了。其實美國也早就想參戰,珍珠港事件只不過是政府說服民眾介入戰爭的藉口,甚至許多人認為美國政府遭際得知了日本人的偷襲計劃,但卻故意不做防備,目的就是為了點燃美國民眾的參戰熱情。而美國政府在戰前就已經制定了“先歐後亞”的戰爭策略,所以德國才是美國的主要目標。

在德國向美國宣戰後,美國政府欣喜若狂,隨即也對德國宣戰。之後美國便在英國集結大軍,開始準備進攻法國,開闢歐洲第二戰場。而在美國巨大的物資支援下,蘇聯也相繼在莫斯科戰役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擊敗德軍,二戰形勢逐步扭轉。

1944年6月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美蘇軍隊對德國發起了兩面攻擊,納粹德國的失敗已不可避免。

(諾曼底登陸)

静夜史
2019-05-22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而不管面積和雲南相比如何,德國的面積確實不夠大,尤其是和美國、蘇聯這樣的世界大國相比,德國的國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幾乎完成了單挑美蘇英法四大國的奇蹟,並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將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英國阻擋在海峽對岸,將強大的蘇聯打得奄奄一息。

雖未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確實相當不可思議。

而靜夜史認為,德國能夠完成這樣的成績,和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而不管面積和雲南相比如何,德國的面積確實不夠大,尤其是和美國、蘇聯這樣的世界大國相比,德國的國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幾乎完成了單挑美蘇英法四大國的奇蹟,並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將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英國阻擋在海峽對岸,將強大的蘇聯打得奄奄一息。

雖未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確實相當不可思議。

而靜夜史認為,德國能夠完成這樣的成績,和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德國雄厚的積累

德國雖小,但基礎雄厚。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德國的工業革命也開始轟轟烈烈地鋪開,由於起步較晚,德國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這使得德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彎道超車,綜合國力超過英法等殖民地帝國,成為當時的歐洲第一強國。

因為工業化的迅猛推進,德國才能在國土小、資源少的情況下,創造出遠超他國的大量財富,為德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正因為國力和殖民地數量如此不成正比,德國才向英法等國發起了挑戰,並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而不管面積和雲南相比如何,德國的面積確實不夠大,尤其是和美國、蘇聯這樣的世界大國相比,德國的國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幾乎完成了單挑美蘇英法四大國的奇蹟,並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將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英國阻擋在海峽對岸,將強大的蘇聯打得奄奄一息。

雖未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確實相當不可思議。

而靜夜史認為,德國能夠完成這樣的成績,和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德國雄厚的積累

德國雖小,但基礎雄厚。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德國的工業革命也開始轟轟烈烈地鋪開,由於起步較晚,德國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這使得德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彎道超車,綜合國力超過英法等殖民地帝國,成為當時的歐洲第一強國。

因為工業化的迅猛推進,德國才能在國土小、資源少的情況下,創造出遠超他國的大量財富,為德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正因為國力和殖民地數量如此不成正比,德國才向英法等國發起了挑戰,並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但德國最終輸掉一戰,並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包括失去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東普魯士成為飛地;裁掉空軍,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少數艦艇,德國海外殖民地全部被英法等國繼承等。

殘酷的《凡爾賽和約》讓德國幾乎失去了一切,但卻給德國留下了仇恨,從此德國上下同仇敵愾,只為報一箭之仇。

而且,雖然德國表面上失去了很多。但最核心的部分——人才,得到了大部分保留。10萬軍隊,幾乎都是軍官,撒出去就是一支支軍隊,再加上德國對退役軍人的高福利待遇,使得德國人對參軍有空前的熱情,這是德國二戰前迅速擴軍的重要保證。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而不管面積和雲南相比如何,德國的面積確實不夠大,尤其是和美國、蘇聯這樣的世界大國相比,德國的國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幾乎完成了單挑美蘇英法四大國的奇蹟,並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將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英國阻擋在海峽對岸,將強大的蘇聯打得奄奄一息。

雖未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確實相當不可思議。

而靜夜史認為,德國能夠完成這樣的成績,和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德國雄厚的積累

德國雖小,但基礎雄厚。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德國的工業革命也開始轟轟烈烈地鋪開,由於起步較晚,德國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這使得德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彎道超車,綜合國力超過英法等殖民地帝國,成為當時的歐洲第一強國。

因為工業化的迅猛推進,德國才能在國土小、資源少的情況下,創造出遠超他國的大量財富,為德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正因為國力和殖民地數量如此不成正比,德國才向英法等國發起了挑戰,並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但德國最終輸掉一戰,並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包括失去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東普魯士成為飛地;裁掉空軍,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少數艦艇,德國海外殖民地全部被英法等國繼承等。

殘酷的《凡爾賽和約》讓德國幾乎失去了一切,但卻給德國留下了仇恨,從此德國上下同仇敵愾,只為報一箭之仇。

而且,雖然德國表面上失去了很多。但最核心的部分——人才,得到了大部分保留。10萬軍隊,幾乎都是軍官,撒出去就是一支支軍隊,再加上德國對退役軍人的高福利待遇,使得德國人對參軍有空前的熱情,這是德國二戰前迅速擴軍的重要保證。

而且,雖然德軍在一戰中傷亡慘重,但熟練技工等人才依然數量龐大,加上美國的貸款,德國在一戰後的幾年時間內,就迅速超過英法,重新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強國。

2、綏靖政策的助攻

德國在二戰前的膨脹,除了雄厚的積累,還有希特勒的納粹主義的推動。正是在希特勒狂熱的帶動下,大部分德國人被綁上了戰車,二戰一觸即發。

而在火藥味如此濃烈的情況下,英法等本該承擔責任的大國卻選擇了綏靖政策。

因為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本質上反共產主義,因此英法等國認為自己可以坐山觀虎鬥,在蘇德打得難解難分時坐收漁翁之利。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而不管面積和雲南相比如何,德國的面積確實不夠大,尤其是和美國、蘇聯這樣的世界大國相比,德國的國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幾乎完成了單挑美蘇英法四大國的奇蹟,並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將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英國阻擋在海峽對岸,將強大的蘇聯打得奄奄一息。

雖未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確實相當不可思議。

而靜夜史認為,德國能夠完成這樣的成績,和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德國雄厚的積累

德國雖小,但基礎雄厚。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德國的工業革命也開始轟轟烈烈地鋪開,由於起步較晚,德國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這使得德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彎道超車,綜合國力超過英法等殖民地帝國,成為當時的歐洲第一強國。

因為工業化的迅猛推進,德國才能在國土小、資源少的情況下,創造出遠超他國的大量財富,為德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正因為國力和殖民地數量如此不成正比,德國才向英法等國發起了挑戰,並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但德國最終輸掉一戰,並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包括失去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東普魯士成為飛地;裁掉空軍,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少數艦艇,德國海外殖民地全部被英法等國繼承等。

殘酷的《凡爾賽和約》讓德國幾乎失去了一切,但卻給德國留下了仇恨,從此德國上下同仇敵愾,只為報一箭之仇。

而且,雖然德國表面上失去了很多。但最核心的部分——人才,得到了大部分保留。10萬軍隊,幾乎都是軍官,撒出去就是一支支軍隊,再加上德國對退役軍人的高福利待遇,使得德國人對參軍有空前的熱情,這是德國二戰前迅速擴軍的重要保證。

而且,雖然德軍在一戰中傷亡慘重,但熟練技工等人才依然數量龐大,加上美國的貸款,德國在一戰後的幾年時間內,就迅速超過英法,重新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強國。

2、綏靖政策的助攻

德國在二戰前的膨脹,除了雄厚的積累,還有希特勒的納粹主義的推動。正是在希特勒狂熱的帶動下,大部分德國人被綁上了戰車,二戰一觸即發。

而在火藥味如此濃烈的情況下,英法等本該承擔責任的大國卻選擇了綏靖政策。

因為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本質上反共產主義,因此英法等國認為自己可以坐山觀虎鬥,在蘇德打得難解難分時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面對德國的崛起,他們熟視無睹;面對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友慘遭德國毒手的現實,他們置若罔聞;甚至在斯大林主動找上門來,請求攜手絞殺納粹德國時,英法兩國還自鳴得意地愛答不理,直接導致蘇聯和德國締結《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德國橫掃西歐解除了後顧之憂。

此時的美國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並偏袒英國,但相比於意識形態領域的死敵蘇聯,美國也願意默許德國的膨脹。

更要命的是,此時的國聯,對德國的膨脹幾乎沒有任何的約束力,這使得德國不僅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束縛,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軍隊擴張到數百萬,國土擴張了數十萬平方公里。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而不管面積和雲南相比如何,德國的面積確實不夠大,尤其是和美國、蘇聯這樣的世界大國相比,德國的國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幾乎完成了單挑美蘇英法四大國的奇蹟,並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將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英國阻擋在海峽對岸,將強大的蘇聯打得奄奄一息。

雖未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確實相當不可思議。

而靜夜史認為,德國能夠完成這樣的成績,和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德國雄厚的積累

德國雖小,但基礎雄厚。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德國的工業革命也開始轟轟烈烈地鋪開,由於起步較晚,德國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這使得德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彎道超車,綜合國力超過英法等殖民地帝國,成為當時的歐洲第一強國。

因為工業化的迅猛推進,德國才能在國土小、資源少的情況下,創造出遠超他國的大量財富,為德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正因為國力和殖民地數量如此不成正比,德國才向英法等國發起了挑戰,並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但德國最終輸掉一戰,並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包括失去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東普魯士成為飛地;裁掉空軍,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少數艦艇,德國海外殖民地全部被英法等國繼承等。

殘酷的《凡爾賽和約》讓德國幾乎失去了一切,但卻給德國留下了仇恨,從此德國上下同仇敵愾,只為報一箭之仇。

而且,雖然德國表面上失去了很多。但最核心的部分——人才,得到了大部分保留。10萬軍隊,幾乎都是軍官,撒出去就是一支支軍隊,再加上德國對退役軍人的高福利待遇,使得德國人對參軍有空前的熱情,這是德國二戰前迅速擴軍的重要保證。

而且,雖然德軍在一戰中傷亡慘重,但熟練技工等人才依然數量龐大,加上美國的貸款,德國在一戰後的幾年時間內,就迅速超過英法,重新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強國。

2、綏靖政策的助攻

德國在二戰前的膨脹,除了雄厚的積累,還有希特勒的納粹主義的推動。正是在希特勒狂熱的帶動下,大部分德國人被綁上了戰車,二戰一觸即發。

而在火藥味如此濃烈的情況下,英法等本該承擔責任的大國卻選擇了綏靖政策。

因為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本質上反共產主義,因此英法等國認為自己可以坐山觀虎鬥,在蘇德打得難解難分時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面對德國的崛起,他們熟視無睹;面對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友慘遭德國毒手的現實,他們置若罔聞;甚至在斯大林主動找上門來,請求攜手絞殺納粹德國時,英法兩國還自鳴得意地愛答不理,直接導致蘇聯和德國締結《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德國橫掃西歐解除了後顧之憂。

此時的美國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並偏袒英國,但相比於意識形態領域的死敵蘇聯,美國也願意默許德國的膨脹。

更要命的是,此時的國聯,對德國的膨脹幾乎沒有任何的約束力,這使得德國不僅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束縛,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軍隊擴張到數百萬,國土擴張了數十萬平方公里。

而同時期的英法等國,之所以高舉綏靖政策旗幟,就是因為在一戰中傷亡過於慘重,國內青壯年缺失,這使他們不願也不能再輕易捲入更大規模的世界大戰中。而蘇聯雖然完成了工業化,綜合國力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但30年代的“大清洗”運動使得蘇聯大部分優秀指戰員被血洗一空,軍隊戰鬥力斷崖式下降,這導致蘇德戰爭前期蘇聯軍隊一潰千里,莫斯科命懸一線。

當然, 能夠挑戰四大國,靜夜史認為最根本的因素還在於德國上下的同仇敵愾。正因為一戰的慘敗,使德國失去了太多,才讓德國人認為自己應該在下一次戰爭中全部奪回來。而這種民族情結在希特勒的引導和利用下,爆發出了最恐怖的力量,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空前猛烈的腥風血雨。

關於這個問題,雲南表示:我特麼招誰惹誰了?

如果能以金錢論顏值,馬雲應該是天底下最帥的男人;如果能以面積論強弱,俄羅斯應該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大國。

可現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哇,對於美蘇英法四大金剛來說,德國是小了點,但小就不能滿足,哦不,是吊打你們了嗎?

而且話說回來,雲南省的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二戰前的德國,在領土膨脹前,就已經是53萬平方公里;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直接佔領或間接佔領的土地面積巔峰達到640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與之不可同日而語。

直到二戰後,德國再度失去大片土地,國土面積只剩下35.7萬平方公里,這才達到“沒有云南省面積大”的程度。

而不管面積和雲南相比如何,德國的面積確實不夠大,尤其是和美國、蘇聯這樣的世界大國相比,德國的國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國,幾乎完成了單挑美蘇英法四大國的奇蹟,並消滅歐洲第一陸軍強國法國,將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英國阻擋在海峽對岸,將強大的蘇聯打得奄奄一息。

雖未取得二戰的最終勝利,但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如此短的時間內爆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確實相當不可思議。

而靜夜史認為,德國能夠完成這樣的成績,和德國面臨的內外環境密不可分:

1、德國雄厚的積累

德國雖小,但基礎雄厚。

自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德國的工業革命也開始轟轟烈烈地鋪開,由於起步較晚,德國的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這使得德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彎道超車,綜合國力超過英法等殖民地帝國,成為當時的歐洲第一強國。

因為工業化的迅猛推進,德國才能在國土小、資源少的情況下,創造出遠超他國的大量財富,為德國的強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而正因為國力和殖民地數量如此不成正比,德國才向英法等國發起了挑戰,並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但德國最終輸掉一戰,並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包括失去7萬多平方公里土地,東普魯士成為飛地;裁掉空軍,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少數艦艇,德國海外殖民地全部被英法等國繼承等。

殘酷的《凡爾賽和約》讓德國幾乎失去了一切,但卻給德國留下了仇恨,從此德國上下同仇敵愾,只為報一箭之仇。

而且,雖然德國表面上失去了很多。但最核心的部分——人才,得到了大部分保留。10萬軍隊,幾乎都是軍官,撒出去就是一支支軍隊,再加上德國對退役軍人的高福利待遇,使得德國人對參軍有空前的熱情,這是德國二戰前迅速擴軍的重要保證。

而且,雖然德軍在一戰中傷亡慘重,但熟練技工等人才依然數量龐大,加上美國的貸款,德國在一戰後的幾年時間內,就迅速超過英法,重新成為歐洲乃至世界強國。

2、綏靖政策的助攻

德國在二戰前的膨脹,除了雄厚的積累,還有希特勒的納粹主義的推動。正是在希特勒狂熱的帶動下,大部分德國人被綁上了戰車,二戰一觸即發。

而在火藥味如此濃烈的情況下,英法等本該承擔責任的大國卻選擇了綏靖政策。

因為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本質上反共產主義,因此英法等國認為自己可以坐山觀虎鬥,在蘇德打得難解難分時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面對德國的崛起,他們熟視無睹;面對捷克斯洛伐克等盟友慘遭德國毒手的現實,他們置若罔聞;甚至在斯大林主動找上門來,請求攜手絞殺納粹德國時,英法兩國還自鳴得意地愛答不理,直接導致蘇聯和德國締結《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德國橫掃西歐解除了後顧之憂。

此時的美國雖然遠在千里之外並偏袒英國,但相比於意識形態領域的死敵蘇聯,美國也願意默許德國的膨脹。

更要命的是,此時的國聯,對德國的膨脹幾乎沒有任何的約束力,這使得德國不僅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束縛,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軍隊擴張到數百萬,國土擴張了數十萬平方公里。

而同時期的英法等國,之所以高舉綏靖政策旗幟,就是因為在一戰中傷亡過於慘重,國內青壯年缺失,這使他們不願也不能再輕易捲入更大規模的世界大戰中。而蘇聯雖然完成了工業化,綜合國力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但30年代的“大清洗”運動使得蘇聯大部分優秀指戰員被血洗一空,軍隊戰鬥力斷崖式下降,這導致蘇德戰爭前期蘇聯軍隊一潰千里,莫斯科命懸一線。

當然, 能夠挑戰四大國,靜夜史認為最根本的因素還在於德國上下的同仇敵愾。正因為一戰的慘敗,使德國失去了太多,才讓德國人認為自己應該在下一次戰爭中全部奪回來。而這種民族情結在希特勒的引導和利用下,爆發出了最恐怖的力量,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空前猛烈的腥風血雨。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史海寻踪
2019-05-22

今天的德國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照這麼看,德國確實沒有云南大,但云南省境內90%都是山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比不上德國的。

說到“單挑”,德國挑的何止這四個國家,整個歐洲,包括北非,都被德國給“挑”了。其中美國本來遠離戰爭中心,準備坐收漁利的,但被日本炸了珍珠港,方才加入了盟國陣營,因此,和美國交上火,德國是被迫的。

今天的德國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照這麼看,德國確實沒有云南大,但云南省境內90%都是山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比不上德國的。

說到“單挑”,德國挑的何止這四個國家,整個歐洲,包括北非,都被德國給“挑”了。其中美國本來遠離戰爭中心,準備坐收漁利的,但被日本炸了珍珠港,方才加入了盟國陣營,因此,和美國交上火,德國是被迫的。



那麼德國為什麼去招惹蘇聯呢?

蘇聯實力這麼強大,而且又是共同瓜分波蘭的小夥伴,兩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德國對蘇聯怎麼能下得了手?蘇聯作為二戰期間,德國最主要的對手,重點講一下。

其實蘇聯在二戰前處於衰弱期,這一點從蘇聯同芬蘭的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小小的芬蘭只有三萬人正規部隊,竟然令蘇聯蒙受了上百萬軍隊的戰損。戰後蘇聯有人哀嘆:“奪取芬蘭的這點土地,還不夠埋葬死於戰爭中的蘇軍官兵。”

今天的德國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照這麼看,德國確實沒有云南大,但云南省境內90%都是山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比不上德國的。

說到“單挑”,德國挑的何止這四個國家,整個歐洲,包括北非,都被德國給“挑”了。其中美國本來遠離戰爭中心,準備坐收漁利的,但被日本炸了珍珠港,方才加入了盟國陣營,因此,和美國交上火,德國是被迫的。



那麼德國為什麼去招惹蘇聯呢?

蘇聯實力這麼強大,而且又是共同瓜分波蘭的小夥伴,兩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德國對蘇聯怎麼能下得了手?蘇聯作為二戰期間,德國最主要的對手,重點講一下。

其實蘇聯在二戰前處於衰弱期,這一點從蘇聯同芬蘭的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小小的芬蘭只有三萬人正規部隊,竟然令蘇聯蒙受了上百萬軍隊的戰損。戰後蘇聯有人哀嘆:“奪取芬蘭的這點土地,還不夠埋葬死於戰爭中的蘇軍官兵。”



衰弱至此,有著深刻原因。1934~1938年,蘇聯搞了一場“肅反運動”,也稱“大清洗”。僅在1937~1938年,就有130萬人被判刑,68萬人被槍決。不僅國家元氣大傷,軍隊也遭到清洗,那些有作戰經驗的軍人特別是領導層,損失非常大,作戰能力急劇下降。

希特勒不傻,看到了蘇聯外強中乾的本質,鼓舞將軍說:“俄國就像一所破房子,只需再踹兩腳就垮了。”

而且兩國雖然維持表面形式的“友好”,但是希特勒對於蘇聯的社會制度是極端敵視的,將蘇聯作為日後最大的對手。當時的歐洲,除了依託英吉利海峽抵抗的英國,已經全部在德國的控制中,要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向東,是唯一的方向。

今天的德國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照這麼看,德國確實沒有云南大,但云南省境內90%都是山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比不上德國的。

說到“單挑”,德國挑的何止這四個國家,整個歐洲,包括北非,都被德國給“挑”了。其中美國本來遠離戰爭中心,準備坐收漁利的,但被日本炸了珍珠港,方才加入了盟國陣營,因此,和美國交上火,德國是被迫的。



那麼德國為什麼去招惹蘇聯呢?

蘇聯實力這麼強大,而且又是共同瓜分波蘭的小夥伴,兩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德國對蘇聯怎麼能下得了手?蘇聯作為二戰期間,德國最主要的對手,重點講一下。

其實蘇聯在二戰前處於衰弱期,這一點從蘇聯同芬蘭的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小小的芬蘭只有三萬人正規部隊,竟然令蘇聯蒙受了上百萬軍隊的戰損。戰後蘇聯有人哀嘆:“奪取芬蘭的這點土地,還不夠埋葬死於戰爭中的蘇軍官兵。”



衰弱至此,有著深刻原因。1934~1938年,蘇聯搞了一場“肅反運動”,也稱“大清洗”。僅在1937~1938年,就有130萬人被判刑,68萬人被槍決。不僅國家元氣大傷,軍隊也遭到清洗,那些有作戰經驗的軍人特別是領導層,損失非常大,作戰能力急劇下降。

希特勒不傻,看到了蘇聯外強中乾的本質,鼓舞將軍說:“俄國就像一所破房子,只需再踹兩腳就垮了。”

而且兩國雖然維持表面形式的“友好”,但是希特勒對於蘇聯的社會制度是極端敵視的,將蘇聯作為日後最大的對手。當時的歐洲,除了依託英吉利海峽抵抗的英國,已經全部在德國的控制中,要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向東,是唯一的方向。



戰前德國的實力

個人覺得把二戰前的德國給“神話”了。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割地賠款很是屈辱,更重要的是民眾們生活壓力沉重。特別是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對於德國更是雪上加霜。而希特勒正是摸準了德國民眾的心理,許下大量承諾,才成功取得了執政權。

不過希特勒搞經濟確實有一手,執政期間,德國蒸蒸日上,民眾生活狀態獲得極大改觀,這也使得他得到前所未有的舉國支持。

今天的德國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照這麼看,德國確實沒有云南大,但云南省境內90%都是山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比不上德國的。

說到“單挑”,德國挑的何止這四個國家,整個歐洲,包括北非,都被德國給“挑”了。其中美國本來遠離戰爭中心,準備坐收漁利的,但被日本炸了珍珠港,方才加入了盟國陣營,因此,和美國交上火,德國是被迫的。



那麼德國為什麼去招惹蘇聯呢?

蘇聯實力這麼強大,而且又是共同瓜分波蘭的小夥伴,兩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德國對蘇聯怎麼能下得了手?蘇聯作為二戰期間,德國最主要的對手,重點講一下。

其實蘇聯在二戰前處於衰弱期,這一點從蘇聯同芬蘭的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小小的芬蘭只有三萬人正規部隊,竟然令蘇聯蒙受了上百萬軍隊的戰損。戰後蘇聯有人哀嘆:“奪取芬蘭的這點土地,還不夠埋葬死於戰爭中的蘇軍官兵。”



衰弱至此,有著深刻原因。1934~1938年,蘇聯搞了一場“肅反運動”,也稱“大清洗”。僅在1937~1938年,就有130萬人被判刑,68萬人被槍決。不僅國家元氣大傷,軍隊也遭到清洗,那些有作戰經驗的軍人特別是領導層,損失非常大,作戰能力急劇下降。

希特勒不傻,看到了蘇聯外強中乾的本質,鼓舞將軍說:“俄國就像一所破房子,只需再踹兩腳就垮了。”

而且兩國雖然維持表面形式的“友好”,但是希特勒對於蘇聯的社會制度是極端敵視的,將蘇聯作為日後最大的對手。當時的歐洲,除了依託英吉利海峽抵抗的英國,已經全部在德國的控制中,要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向東,是唯一的方向。



戰前德國的實力

個人覺得把二戰前的德國給“神話”了。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割地賠款很是屈辱,更重要的是民眾們生活壓力沉重。特別是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對於德國更是雪上加霜。而希特勒正是摸準了德國民眾的心理,許下大量承諾,才成功取得了執政權。

不過希特勒搞經濟確實有一手,執政期間,德國蒸蒸日上,民眾生活狀態獲得極大改觀,這也使得他得到前所未有的舉國支持。



再深入核心一些,看看德國的經濟到底是怎樣的經濟,德軍怎麼那麼能打?能和幾大強國相持好幾年,一度還取得優勢。

納粹德國的核心經濟是“戰爭經濟”。

發起二戰絕不是突發奇想和心血來潮,而是由來已久的戰略,並做了充分的準備,德國就是這樣被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

今天的德國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照這麼看,德國確實沒有云南大,但云南省境內90%都是山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比不上德國的。

說到“單挑”,德國挑的何止這四個國家,整個歐洲,包括北非,都被德國給“挑”了。其中美國本來遠離戰爭中心,準備坐收漁利的,但被日本炸了珍珠港,方才加入了盟國陣營,因此,和美國交上火,德國是被迫的。



那麼德國為什麼去招惹蘇聯呢?

蘇聯實力這麼強大,而且又是共同瓜分波蘭的小夥伴,兩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德國對蘇聯怎麼能下得了手?蘇聯作為二戰期間,德國最主要的對手,重點講一下。

其實蘇聯在二戰前處於衰弱期,這一點從蘇聯同芬蘭的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小小的芬蘭只有三萬人正規部隊,竟然令蘇聯蒙受了上百萬軍隊的戰損。戰後蘇聯有人哀嘆:“奪取芬蘭的這點土地,還不夠埋葬死於戰爭中的蘇軍官兵。”



衰弱至此,有著深刻原因。1934~1938年,蘇聯搞了一場“肅反運動”,也稱“大清洗”。僅在1937~1938年,就有130萬人被判刑,68萬人被槍決。不僅國家元氣大傷,軍隊也遭到清洗,那些有作戰經驗的軍人特別是領導層,損失非常大,作戰能力急劇下降。

希特勒不傻,看到了蘇聯外強中乾的本質,鼓舞將軍說:“俄國就像一所破房子,只需再踹兩腳就垮了。”

而且兩國雖然維持表面形式的“友好”,但是希特勒對於蘇聯的社會制度是極端敵視的,將蘇聯作為日後最大的對手。當時的歐洲,除了依託英吉利海峽抵抗的英國,已經全部在德國的控制中,要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向東,是唯一的方向。



戰前德國的實力

個人覺得把二戰前的德國給“神話”了。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割地賠款很是屈辱,更重要的是民眾們生活壓力沉重。特別是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對於德國更是雪上加霜。而希特勒正是摸準了德國民眾的心理,許下大量承諾,才成功取得了執政權。

不過希特勒搞經濟確實有一手,執政期間,德國蒸蒸日上,民眾生活狀態獲得極大改觀,這也使得他得到前所未有的舉國支持。



再深入核心一些,看看德國的經濟到底是怎樣的經濟,德軍怎麼那麼能打?能和幾大強國相持好幾年,一度還取得優勢。

納粹德國的核心經濟是“戰爭經濟”。

發起二戰絕不是突發奇想和心血來潮,而是由來已久的戰略,並做了充分的準備,德國就是這樣被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



一個正常的國家,生產的產品應該主要用於民生,而當時的德國,將大部分資源都用到了軍事工業。比如美國在參戰後,工廠大規模轉入軍工,生產出來的飛機、坦克數量是極其恐怖的。同理,德國在軍事領域的傾斜,令其在二戰初期,戰爭能力高的驚人。而同時,國內的紡織、製鞋等涉及“民生”的工廠,卻大量關閉。

包括在軍費開支、金融政策、產業扶植,都是指向“用於戰爭”這個目標。

今天的德國面積是35萬平方公里,雲南省面積是39萬平方公里。照這麼看,德國確實沒有云南大,但云南省境內90%都是山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是比不上德國的。

說到“單挑”,德國挑的何止這四個國家,整個歐洲,包括北非,都被德國給“挑”了。其中美國本來遠離戰爭中心,準備坐收漁利的,但被日本炸了珍珠港,方才加入了盟國陣營,因此,和美國交上火,德國是被迫的。



那麼德國為什麼去招惹蘇聯呢?

蘇聯實力這麼強大,而且又是共同瓜分波蘭的小夥伴,兩國還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友好條約,德國對蘇聯怎麼能下得了手?蘇聯作為二戰期間,德國最主要的對手,重點講一下。

其實蘇聯在二戰前處於衰弱期,這一點從蘇聯同芬蘭的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小小的芬蘭只有三萬人正規部隊,竟然令蘇聯蒙受了上百萬軍隊的戰損。戰後蘇聯有人哀嘆:“奪取芬蘭的這點土地,還不夠埋葬死於戰爭中的蘇軍官兵。”



衰弱至此,有著深刻原因。1934~1938年,蘇聯搞了一場“肅反運動”,也稱“大清洗”。僅在1937~1938年,就有130萬人被判刑,68萬人被槍決。不僅國家元氣大傷,軍隊也遭到清洗,那些有作戰經驗的軍人特別是領導層,損失非常大,作戰能力急劇下降。

希特勒不傻,看到了蘇聯外強中乾的本質,鼓舞將軍說:“俄國就像一所破房子,只需再踹兩腳就垮了。”

而且兩國雖然維持表面形式的“友好”,但是希特勒對於蘇聯的社會制度是極端敵視的,將蘇聯作為日後最大的對手。當時的歐洲,除了依託英吉利海峽抵抗的英國,已經全部在德國的控制中,要實現征服世界的野心,向東,是唯一的方向。



戰前德國的實力

個人覺得把二戰前的德國給“神話”了。

一戰後戰敗的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割地賠款很是屈辱,更重要的是民眾們生活壓力沉重。特別是1929年的世界性經濟大蕭條,對於德國更是雪上加霜。而希特勒正是摸準了德國民眾的心理,許下大量承諾,才成功取得了執政權。

不過希特勒搞經濟確實有一手,執政期間,德國蒸蒸日上,民眾生活狀態獲得極大改觀,這也使得他得到前所未有的舉國支持。



再深入核心一些,看看德國的經濟到底是怎樣的經濟,德軍怎麼那麼能打?能和幾大強國相持好幾年,一度還取得優勢。

納粹德國的核心經濟是“戰爭經濟”。

發起二戰絕不是突發奇想和心血來潮,而是由來已久的戰略,並做了充分的準備,德國就是這樣被打造成一個“戰爭機器”。



一個正常的國家,生產的產品應該主要用於民生,而當時的德國,將大部分資源都用到了軍事工業。比如美國在參戰後,工廠大規模轉入軍工,生產出來的飛機、坦克數量是極其恐怖的。同理,德國在軍事領域的傾斜,令其在二戰初期,戰爭能力高的驚人。而同時,國內的紡織、製鞋等涉及“民生”的工廠,卻大量關閉。

包括在軍費開支、金融政策、產業扶植,都是指向“用於戰爭”這個目標。



如果以國家整體實力講,當時的德國還是比不上美國的,更何況是英法美蘇四個強國,只不過德國的戰爭能力太突出了。

世界史图鉴
2019-09-03

只是現在德國的面積沒有云南大,並不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面積沒有云南大,而且德國在二戰時能夠單挑英美法蘇四大強國,其實與德國的領土面積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繫。而且在當時還處於殖民時代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還要算上殖民地。德國也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而且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並不在領土面積而在於上下同欲者勝。當然,在二戰時德國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只是現在德國的面積沒有云南大,並不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面積沒有云南大,而且德國在二戰時能夠單挑英美法蘇四大強國,其實與德國的領土面積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繫。而且在當時還處於殖民時代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還要算上殖民地。德國也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而且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並不在領土面積而在於上下同欲者勝。當然,在二戰時德國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但是德國究竟是否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是絕對的強國呢?其實也不見得,因為在希特勒發動這場戰爭之初。希特勒也沒有打算從一開始就掀起這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戰爭。而且德國自始至終的後勤以及戰略物資,都是成問題的。所以德國想要急切地結束這場戰鬥。並且對戰略物資和各項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但問題是這些依然不夠,再加上德國在戰場上的失利,尤其是蘇德戰場損失百萬軍隊再加上第二戰場的開闢德國最終失敗。

只是現在德國的面積沒有云南大,並不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面積沒有云南大,而且德國在二戰時能夠單挑英美法蘇四大強國,其實與德國的領土面積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繫。而且在當時還處於殖民時代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還要算上殖民地。德國也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而且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並不在領土面積而在於上下同欲者勝。當然,在二戰時德國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但是德國究竟是否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是絕對的強國呢?其實也不見得,因為在希特勒發動這場戰爭之初。希特勒也沒有打算從一開始就掀起這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戰爭。而且德國自始至終的後勤以及戰略物資,都是成問題的。所以德國想要急切地結束這場戰鬥。並且對戰略物資和各項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但問題是這些依然不夠,再加上德國在戰場上的失利,尤其是蘇德戰場損失百萬軍隊再加上第二戰場的開闢德國最終失敗。



但是我們依然要思考一下即便德國真正的綜合國力欠缺一些,但是德國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其雄厚的積累依然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那麼究竟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第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之後德國的工業就開始飛速發展。並且由於兩次工業革命的交叉進行使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英法長時間所積累的資本優勢,成為殖民帝國也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強國。當然,這隻侷限於歐洲。而在歐洲之外,英國依然是世界最強。但是德國的市場自統一之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工業化迅速推進。而且德國最不容易的一點就是其本國國土較小資源較少殖民地也沒有英法多,但是卻能夠積累大量的社會財富。

只是現在德國的面積沒有云南大,並不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面積沒有云南大,而且德國在二戰時能夠單挑英美法蘇四大強國,其實與德國的領土面積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繫。而且在當時還處於殖民時代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還要算上殖民地。德國也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而且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並不在領土面積而在於上下同欲者勝。當然,在二戰時德國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但是德國究竟是否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是絕對的強國呢?其實也不見得,因為在希特勒發動這場戰爭之初。希特勒也沒有打算從一開始就掀起這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戰爭。而且德國自始至終的後勤以及戰略物資,都是成問題的。所以德國想要急切地結束這場戰鬥。並且對戰略物資和各項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但問題是這些依然不夠,再加上德國在戰場上的失利,尤其是蘇德戰場損失百萬軍隊再加上第二戰場的開闢德國最終失敗。



但是我們依然要思考一下即便德國真正的綜合國力欠缺一些,但是德國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其雄厚的積累依然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那麼究竟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第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之後德國的工業就開始飛速發展。並且由於兩次工業革命的交叉進行使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英法長時間所積累的資本優勢,成為殖民帝國也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強國。當然,這隻侷限於歐洲。而在歐洲之外,英國依然是世界最強。但是德國的市場自統一之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工業化迅速推進。而且德國最不容易的一點就是其本國國土較小資源較少殖民地也沒有英法多,但是卻能夠積累大量的社會財富。



而這一社會財富又不是完全依靠向民間的無情搜刮而得來的,更多的是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這對於當時的德國遠遠不夠,因為國力和殖民地不成正比,德國以及其他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必然要對應法進行挑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一場爆發。這一挑戰和較量,其實在拿破崙之後一直在進行包括德意志統一之後。而一戰結束之後,德國損失慘重,本土丟失了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東普魯士也被蘇聯所佔領陸軍只能保證10萬人,而且海軍被嚴格限制,所有的殖民地被英法等國繼承,而且德國幾乎失去的一切被迫依附於其他國家。但不容易的是德國人才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雖然只有10萬軍隊,但卻都是軍官。

只是現在德國的面積沒有云南大,並不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面積沒有云南大,而且德國在二戰時能夠單挑英美法蘇四大強國,其實與德國的領土面積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繫。而且在當時還處於殖民時代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還要算上殖民地。德國也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而且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並不在領土面積而在於上下同欲者勝。當然,在二戰時德國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但是德國究竟是否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是絕對的強國呢?其實也不見得,因為在希特勒發動這場戰爭之初。希特勒也沒有打算從一開始就掀起這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戰爭。而且德國自始至終的後勤以及戰略物資,都是成問題的。所以德國想要急切地結束這場戰鬥。並且對戰略物資和各項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但問題是這些依然不夠,再加上德國在戰場上的失利,尤其是蘇德戰場損失百萬軍隊再加上第二戰場的開闢德國最終失敗。



但是我們依然要思考一下即便德國真正的綜合國力欠缺一些,但是德國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其雄厚的積累依然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那麼究竟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第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之後德國的工業就開始飛速發展。並且由於兩次工業革命的交叉進行使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英法長時間所積累的資本優勢,成為殖民帝國也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強國。當然,這隻侷限於歐洲。而在歐洲之外,英國依然是世界最強。但是德國的市場自統一之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工業化迅速推進。而且德國最不容易的一點就是其本國國土較小資源較少殖民地也沒有英法多,但是卻能夠積累大量的社會財富。



而這一社會財富又不是完全依靠向民間的無情搜刮而得來的,更多的是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這對於當時的德國遠遠不夠,因為國力和殖民地不成正比,德國以及其他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必然要對應法進行挑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一場爆發。這一挑戰和較量,其實在拿破崙之後一直在進行包括德意志統一之後。而一戰結束之後,德國損失慘重,本土丟失了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東普魯士也被蘇聯所佔領陸軍只能保證10萬人,而且海軍被嚴格限制,所有的殖民地被英法等國繼承,而且德國幾乎失去的一切被迫依附於其他國家。但不容易的是德國人才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雖然只有10萬軍隊,但卻都是軍官。



而且德國在戰後,雖然經濟一片破爛,但是對退役軍人的福利待遇非常之高,保障的德國人的空前熱情。真實的德國在二戰可以迅速擴軍而且戰力非同反響。而在當時德國的一些技術工人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使得德國雖然經濟在戰後一直沒有真正的崛起,但是德國所保留的技術工人在實業方面確實在暗中恢復,德國的工業體系並未遭到破壞。另外,希特勒依靠民族主義以及國有化和社會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建設使得整個國家的國力得到凝聚民眾和政府上下一心,得到的結果就是國家一體。上下同心協力民眾完全站在政府的一邊正使得德國國內空前團結。

只是現在德國的面積沒有云南大,並不是德國在二戰時期的面積沒有云南大,而且德國在二戰時能夠單挑英美法蘇四大強國,其實與德國的領土面積沒有太大的直接聯繫。而且在當時還處於殖民時代一個國家的領土面積還要算上殖民地。德國也有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而且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並不在領土面積而在於上下同欲者勝。當然,在二戰時德國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國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但是德國究竟是否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是絕對的強國呢?其實也不見得,因為在希特勒發動這場戰爭之初。希特勒也沒有打算從一開始就掀起這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戰爭。而且德國自始至終的後勤以及戰略物資,都是成問題的。所以德國想要急切地結束這場戰鬥。並且對戰略物資和各項資源進行瘋狂的掠奪。但問題是這些依然不夠,再加上德國在戰場上的失利,尤其是蘇德戰場損失百萬軍隊再加上第二戰場的開闢德國最終失敗。



但是我們依然要思考一下即便德國真正的綜合國力欠缺一些,但是德國在希特勒的統治之下,其雄厚的積累依然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那麼究竟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第一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之後德國的工業就開始飛速發展。並且由於兩次工業革命的交叉進行使極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英法長時間所積累的資本優勢,成為殖民帝國也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強國。當然,這隻侷限於歐洲。而在歐洲之外,英國依然是世界最強。但是德國的市場自統一之後爆發出驚人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工業化迅速推進。而且德國最不容易的一點就是其本國國土較小資源較少殖民地也沒有英法多,但是卻能夠積累大量的社會財富。



而這一社會財富又不是完全依靠向民間的無情搜刮而得來的,更多的是生產力的發展,但是這對於當時的德國遠遠不夠,因為國力和殖民地不成正比,德國以及其他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必然要對應法進行挑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一場爆發。這一挑戰和較量,其實在拿破崙之後一直在進行包括德意志統一之後。而一戰結束之後,德國損失慘重,本土丟失了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東普魯士也被蘇聯所佔領陸軍只能保證10萬人,而且海軍被嚴格限制,所有的殖民地被英法等國繼承,而且德國幾乎失去的一切被迫依附於其他國家。但不容易的是德國人才得到了大部分的保留,雖然只有10萬軍隊,但卻都是軍官。



而且德國在戰後,雖然經濟一片破爛,但是對退役軍人的福利待遇非常之高,保障的德國人的空前熱情。真實的德國在二戰可以迅速擴軍而且戰力非同反響。而在當時德國的一些技術工人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使得德國雖然經濟在戰後一直沒有真正的崛起,但是德國所保留的技術工人在實業方面確實在暗中恢復,德國的工業體系並未遭到破壞。另外,希特勒依靠民族主義以及國有化和社會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建設使得整個國家的國力得到凝聚民眾和政府上下一心,得到的結果就是國家一體。上下同心協力民眾完全站在政府的一邊正使得德國國內空前團結。



在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民眾對政府的支持度會如此之高,而且面對德國的崛起其他國家熟視無睹,甚至多次採取綏靖政策,在歐洲當中到了最後各國都想拉攏德國,以反對對方,德國就在這一縫隙之中,獲得真正的壯大。希特勒也逐步達到了其擴張的目的。而在此之前由於一戰各國傷亡慘重國內勞動力和青壯年缺失很多國家不願意再捲入世界大戰之中。綏靖政策成為每一個國家必然考慮的選項,而蘇聯斯大林為了實施個人崇拜和專制集權也進行了大清洗運動,使得蘇聯絕大部分的優秀指揮作戰人員被清洗一空。這一切的一切都幫助了希特勒和納粹德國,也導致希特勒能夠單挑當時世界四大強國。

逸飞飞生活记录
2019-05-22

我對歷史比較感興趣,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國家的強弱與國土面積不一定成正比的、一個國家發達離不開他的國民素質、社會制度、科技水平和強有力的領導人.

2、德國為什麼這麼面積不大的國家卻能兩次發動世界大戰、恰恰德國卻具備以上說的條件

3當時的德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政權,希特勒,這個人極具軍事才華,而且非常善於演講和拉攏人心,他把一戰失敗的原因歸於猶太人,並且拿猶太人開刀。把兩千萬猶太人所有財產沒收,一夜暴富起來、德國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資源

其次就是德國的工藝基礎都是比較強大的,當時的德國能夠在一戰的失敗中迅速的調整方針,並且開始打理的發展武器科技和經濟,科技水平不斷髮展

一戰德國雖然戰敗,但因為當時德國並未全面失敗,一戰的投降實際上是有條件投降,英法等戰勝國對德國壓榨的太狠,使得德國的所有國民有一種強烈的復仇慾望

德國在人、物、力 這三方面都俱備了、所以就毫無顧忌的發動了二次世界大戰,去單挑美蘇英法四國了!

军武文斋
2019-08-14

這個有點抬舉德國了,德國不是單挑四大強國,而是被群毆。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開戰,很大程度依賴於經濟大危機,以及英法的戰後重建,消極避戰的態度,德國屬於是被英法慢慢縱容之下,才成長起來的。另外,他不是同時對抗幾大強國,而是想各個擊破,結果到最後被群毆。

這個有點抬舉德國了,德國不是單挑四大強國,而是被群毆。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開戰,很大程度依賴於經濟大危機,以及英法的戰後重建,消極避戰的態度,德國屬於是被英法慢慢縱容之下,才成長起來的。另外,他不是同時對抗幾大強國,而是想各個擊破,結果到最後被群毆。

德國最最先從經濟大危機中走了出來的,軍隊建設也不錯,才決定開戰的。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國力大幅提升。但德國打波蘭的時候,仍然明顯底氣不足。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的後勤差點垮掉。德軍蘇軍的配合,快速拿下了波蘭,德國這個冒險就成功了。

這個有點抬舉德國了,德國不是單挑四大強國,而是被群毆。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開戰,很大程度依賴於經濟大危機,以及英法的戰後重建,消極避戰的態度,德國屬於是被英法慢慢縱容之下,才成長起來的。另外,他不是同時對抗幾大強國,而是想各個擊破,結果到最後被群毆。

德國最最先從經濟大危機中走了出來的,軍隊建設也不錯,才決定開戰的。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國力大幅提升。但德國打波蘭的時候,仍然明顯底氣不足。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的後勤差點垮掉。德軍蘇軍的配合,快速拿下了波蘭,德國這個冒險就成功了。

從進攻波蘭那一刻起,戰爭就不是德國說了算了。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對英法,德國不得不打了,德國抽不出身了。

德國一直信奉的是閃電戰,法國戰役前,黃色方案是計劃會打一年多,被希特勒否決,要求像進攻波蘭那樣打閃電戰,裝甲部隊快速突擊,這才有了後來曼施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為何要打閃電戰,因為英法等國也在逐步從經濟大危機中走出,如果打消耗戰,明顯德國消耗不起。

這個有點抬舉德國了,德國不是單挑四大強國,而是被群毆。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開戰,很大程度依賴於經濟大危機,以及英法的戰後重建,消極避戰的態度,德國屬於是被英法慢慢縱容之下,才成長起來的。另外,他不是同時對抗幾大強國,而是想各個擊破,結果到最後被群毆。

德國最最先從經濟大危機中走了出來的,軍隊建設也不錯,才決定開戰的。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國力大幅提升。但德國打波蘭的時候,仍然明顯底氣不足。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的後勤差點垮掉。德軍蘇軍的配合,快速拿下了波蘭,德國這個冒險就成功了。

從進攻波蘭那一刻起,戰爭就不是德國說了算了。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對英法,德國不得不打了,德國抽不出身了。

德國一直信奉的是閃電戰,法國戰役前,黃色方案是計劃會打一年多,被希特勒否決,要求像進攻波蘭那樣打閃電戰,裝甲部隊快速突擊,這才有了後來曼施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為何要打閃電戰,因為英法等國也在逐步從經濟大危機中走出,如果打消耗戰,明顯德國消耗不起。

而和法國簽訂合約之後,法國的資源開始供應德國,德國再度獲得巨大提升。但是這個時候,英國和德國打個沒完,一個海洋強國,一個陸地強國,現在要在海上較量,結果德國拿英國一點辦法沒有。

德國本想和英國議和,結果英國不同意,德國再度想從戰爭中抽身,又沒抽出去。

而和英國僵持許久之後,希特勒猛然發現背後蘇聯的巨大威脅,回頭就開始對蘇聯進攻,然而,這個時候英國還拿不下來。進攻蘇聯的途中,德國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到莫斯科就被蘇聯按在地上摩擦了。這個時候,德國其實已經開始有戰敗的趨勢了,沒能迅速拿下莫斯科,德國就要繼續長時間和蘇聯戰鬥,消耗下來,德國還是消耗不起。

這個有點抬舉德國了,德國不是單挑四大強國,而是被群毆。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開戰,很大程度依賴於經濟大危機,以及英法的戰後重建,消極避戰的態度,德國屬於是被英法慢慢縱容之下,才成長起來的。另外,他不是同時對抗幾大強國,而是想各個擊破,結果到最後被群毆。

德國最最先從經濟大危機中走了出來的,軍隊建設也不錯,才決定開戰的。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國力大幅提升。但德國打波蘭的時候,仍然明顯底氣不足。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的後勤差點垮掉。德軍蘇軍的配合,快速拿下了波蘭,德國這個冒險就成功了。

從進攻波蘭那一刻起,戰爭就不是德國說了算了。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對英法,德國不得不打了,德國抽不出身了。

德國一直信奉的是閃電戰,法國戰役前,黃色方案是計劃會打一年多,被希特勒否決,要求像進攻波蘭那樣打閃電戰,裝甲部隊快速突擊,這才有了後來曼施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為何要打閃電戰,因為英法等國也在逐步從經濟大危機中走出,如果打消耗戰,明顯德國消耗不起。

而和法國簽訂合約之後,法國的資源開始供應德國,德國再度獲得巨大提升。但是這個時候,英國和德國打個沒完,一個海洋強國,一個陸地強國,現在要在海上較量,結果德國拿英國一點辦法沒有。

德國本想和英國議和,結果英國不同意,德國再度想從戰爭中抽身,又沒抽出去。

而和英國僵持許久之後,希特勒猛然發現背後蘇聯的巨大威脅,回頭就開始對蘇聯進攻,然而,這個時候英國還拿不下來。進攻蘇聯的途中,德國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到莫斯科就被蘇聯按在地上摩擦了。這個時候,德國其實已經開始有戰敗的趨勢了,沒能迅速拿下莫斯科,德國就要繼續長時間和蘇聯戰鬥,消耗下來,德國還是消耗不起。

閃電戰這個東西,前邊講了,原因是德國消耗不起。而面對德軍的閃電戰,蘇聯顯然是沒那麼怕的,蘇聯別的沒有,縱深大,中央集團軍群從格羅德諾打到莫斯科,九百公里,放在其他國家,早就被滅國了。閃電戰閃到蘇聯,就沒閃起來。

進攻蘇聯,主要原因還是蘇聯方面的巨大威脅,1941年的蘇聯還很弱,但是如果等蘇聯成長,對德國就是巨大的隱患,而且這個時候,蘇聯的獠牙已經漏出來了,消滅蘇聯勢在必行。德國想停戰發展,又沒抽出身,繼續打。

這個有點抬舉德國了,德國不是單挑四大強國,而是被群毆。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開戰,很大程度依賴於經濟大危機,以及英法的戰後重建,消極避戰的態度,德國屬於是被英法慢慢縱容之下,才成長起來的。另外,他不是同時對抗幾大強國,而是想各個擊破,結果到最後被群毆。

德國最最先從經濟大危機中走了出來的,軍隊建設也不錯,才決定開戰的。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國力大幅提升。但德國打波蘭的時候,仍然明顯底氣不足。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的後勤差點垮掉。德軍蘇軍的配合,快速拿下了波蘭,德國這個冒險就成功了。

從進攻波蘭那一刻起,戰爭就不是德國說了算了。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對英法,德國不得不打了,德國抽不出身了。

德國一直信奉的是閃電戰,法國戰役前,黃色方案是計劃會打一年多,被希特勒否決,要求像進攻波蘭那樣打閃電戰,裝甲部隊快速突擊,這才有了後來曼施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為何要打閃電戰,因為英法等國也在逐步從經濟大危機中走出,如果打消耗戰,明顯德國消耗不起。

而和法國簽訂合約之後,法國的資源開始供應德國,德國再度獲得巨大提升。但是這個時候,英國和德國打個沒完,一個海洋強國,一個陸地強國,現在要在海上較量,結果德國拿英國一點辦法沒有。

德國本想和英國議和,結果英國不同意,德國再度想從戰爭中抽身,又沒抽出去。

而和英國僵持許久之後,希特勒猛然發現背後蘇聯的巨大威脅,回頭就開始對蘇聯進攻,然而,這個時候英國還拿不下來。進攻蘇聯的途中,德國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到莫斯科就被蘇聯按在地上摩擦了。這個時候,德國其實已經開始有戰敗的趨勢了,沒能迅速拿下莫斯科,德國就要繼續長時間和蘇聯戰鬥,消耗下來,德國還是消耗不起。

閃電戰這個東西,前邊講了,原因是德國消耗不起。而面對德軍的閃電戰,蘇聯顯然是沒那麼怕的,蘇聯別的沒有,縱深大,中央集團軍群從格羅德諾打到莫斯科,九百公里,放在其他國家,早就被滅國了。閃電戰閃到蘇聯,就沒閃起來。

進攻蘇聯,主要原因還是蘇聯方面的巨大威脅,1941年的蘇聯還很弱,但是如果等蘇聯成長,對德國就是巨大的隱患,而且這個時候,蘇聯的獠牙已經漏出來了,消滅蘇聯勢在必行。德國想停戰發展,又沒抽出身,繼續打。

德國對所有國家的戰爭都是有一種賭一把的架勢,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賭英法會默認,進攻波蘭,賭英法不會出戰。進攻法國,同樣是豪賭。這些賭局,德國全都賭贏了。而對蘇聯,德國的賭注更大,結果賭輸了。而美國方面,希特勒都是三令五申告訴德國海軍,千萬別跟美國發生衝突,當年一戰就是美國來了扭轉戰局了。

這個有點抬舉德國了,德國不是單挑四大強國,而是被群毆。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開戰,很大程度依賴於經濟大危機,以及英法的戰後重建,消極避戰的態度,德國屬於是被英法慢慢縱容之下,才成長起來的。另外,他不是同時對抗幾大強國,而是想各個擊破,結果到最後被群毆。

德國最最先從經濟大危機中走了出來的,軍隊建設也不錯,才決定開戰的。德國先後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國力大幅提升。但德國打波蘭的時候,仍然明顯底氣不足。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的後勤差點垮掉。德軍蘇軍的配合,快速拿下了波蘭,德國這個冒險就成功了。

從進攻波蘭那一刻起,戰爭就不是德國說了算了。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對英法,德國不得不打了,德國抽不出身了。

德國一直信奉的是閃電戰,法國戰役前,黃色方案是計劃會打一年多,被希特勒否決,要求像進攻波蘭那樣打閃電戰,裝甲部隊快速突擊,這才有了後來曼施坦因的鐮刀閃擊計劃。為何要打閃電戰,因為英法等國也在逐步從經濟大危機中走出,如果打消耗戰,明顯德國消耗不起。

而和法國簽訂合約之後,法國的資源開始供應德國,德國再度獲得巨大提升。但是這個時候,英國和德國打個沒完,一個海洋強國,一個陸地強國,現在要在海上較量,結果德國拿英國一點辦法沒有。

德國本想和英國議和,結果英國不同意,德國再度想從戰爭中抽身,又沒抽出去。

而和英國僵持許久之後,希特勒猛然發現背後蘇聯的巨大威脅,回頭就開始對蘇聯進攻,然而,這個時候英國還拿不下來。進攻蘇聯的途中,德國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到莫斯科就被蘇聯按在地上摩擦了。這個時候,德國其實已經開始有戰敗的趨勢了,沒能迅速拿下莫斯科,德國就要繼續長時間和蘇聯戰鬥,消耗下來,德國還是消耗不起。

閃電戰這個東西,前邊講了,原因是德國消耗不起。而面對德軍的閃電戰,蘇聯顯然是沒那麼怕的,蘇聯別的沒有,縱深大,中央集團軍群從格羅德諾打到莫斯科,九百公里,放在其他國家,早就被滅國了。閃電戰閃到蘇聯,就沒閃起來。

進攻蘇聯,主要原因還是蘇聯方面的巨大威脅,1941年的蘇聯還很弱,但是如果等蘇聯成長,對德國就是巨大的隱患,而且這個時候,蘇聯的獠牙已經漏出來了,消滅蘇聯勢在必行。德國想停戰發展,又沒抽出身,繼續打。

德國對所有國家的戰爭都是有一種賭一把的架勢,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賭英法會默認,進攻波蘭,賭英法不會出戰。進攻法國,同樣是豪賭。這些賭局,德國全都賭贏了。而對蘇聯,德國的賭注更大,結果賭輸了。而美國方面,希特勒都是三令五申告訴德國海軍,千萬別跟美國發生衝突,當年一戰就是美國來了扭轉戰局了。

二戰初期是德國一系列冒險的戰爭,而冒險成功了一大半,最關鍵的冒險結果卻調了懸崖。德國並不是單挑四國,而是被群毆致死的。德國是參戰之後,無法脫身了,最終陷在戰爭泥潭中了。

问军一杯酒
2019-05-22

在二戰時期,德國確實很強大。

第一,德國擁有著當時極為強大的工業基礎

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經濟總量和工業出產僅次於美國,巔峰時期所佔比例逾越世界的20%。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方針均位居世界前列,在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還要多,為德國大力發展軍事提供了非常好的工業基礎。

在二戰時期,德國確實很強大。

第一,德國擁有著當時極為強大的工業基礎

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經濟總量和工業出產僅次於美國,巔峰時期所佔比例逾越世界的20%。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方針均位居世界前列,在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還要多,為德國大力發展軍事提供了非常好的工業基礎。

第二,在二戰時期,德國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生產武器裝備數量太多

當時德國的部隊,普遍裝備的MP40衝鋒槍、毛瑟98K步槍、虎式豹式坦克無疑都是當時兵器工業產品的典範,大大增強了作戰實力。並且在二戰後期,德國率先研發出了黑科技V2導彈等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以及優秀的科研實力的情況下,德軍生產裝備飛機有113514架,裝備坦克、自行火炮及裝甲車輛逾越5萬輛,裝備了37毫米以上口徑火炮15.9萬門,僅150榴彈炮sfh18就有5000多門。

此外,德國機械化程度很高。德國出產裝備了120萬輛轎車和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直到80年代我國都沒趕上德軍二戰時期的機械化水平。德國出產裝備艦艇4565艘,僅潛艇就有1188艘,德國的狼群戰術連英美都膽寒。

在二戰時期,德國黑科技頻出,古斯塔夫巨炮、噴氣式飛機、隱形轟炸機、V系列飛彈等等,這些先進的科技連美國都垂涎欲滴。不然在戰後,蘇聯和美國都拼命去搶德國科學家和機械設備。

在二戰時期,德國確實很強大。

第一,德國擁有著當時極為強大的工業基礎

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經濟總量和工業出產僅次於美國,巔峰時期所佔比例逾越世界的20%。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方針均位居世界前列,在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還要多,為德國大力發展軍事提供了非常好的工業基礎。

第二,在二戰時期,德國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生產武器裝備數量太多

當時德國的部隊,普遍裝備的MP40衝鋒槍、毛瑟98K步槍、虎式豹式坦克無疑都是當時兵器工業產品的典範,大大增強了作戰實力。並且在二戰後期,德國率先研發出了黑科技V2導彈等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以及優秀的科研實力的情況下,德軍生產裝備飛機有113514架,裝備坦克、自行火炮及裝甲車輛逾越5萬輛,裝備了37毫米以上口徑火炮15.9萬門,僅150榴彈炮sfh18就有5000多門。

此外,德國機械化程度很高。德國出產裝備了120萬輛轎車和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直到80年代我國都沒趕上德軍二戰時期的機械化水平。德國出產裝備艦艇4565艘,僅潛艇就有1188艘,德國的狼群戰術連英美都膽寒。

在二戰時期,德國黑科技頻出,古斯塔夫巨炮、噴氣式飛機、隱形轟炸機、V系列飛彈等等,這些先進的科技連美國都垂涎欲滴。不然在戰後,蘇聯和美國都拼命去搶德國科學家和機械設備。

第三,德國的軍隊是非常多,有著眾多優秀將領和士兵

在二戰時期,德國一共有1700多萬士兵參戰,並且在此期間,德國湧現出了以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和隆美爾這三位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將領。

並且,當時德國的王牌飛行員人數眾多,個人戰績百架以上者就有107人,個人戰績架數也比盟國的多,王牌總人數超過3000人。以部隊來講,最有名的是第52戰鬥機聯隊,該聯隊共擊落萬餘架敵機。

在二戰時期,德國確實很強大。

第一,德國擁有著當時極為強大的工業基礎

在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的經濟總量和工業出產僅次於美國,巔峰時期所佔比例逾越世界的20%。德國的鋼鐵、煤炭等各項工業方針均位居世界前列,在1943年,德國鋼鐵產量3460萬噸,比英、法、蘇、日、意幾國加起來還要多,為德國大力發展軍事提供了非常好的工業基礎。

第二,在二戰時期,德國有著強大的科研實力,生產武器裝備數量太多

當時德國的部隊,普遍裝備的MP40衝鋒槍、毛瑟98K步槍、虎式豹式坦克無疑都是當時兵器工業產品的典範,大大增強了作戰實力。並且在二戰後期,德國率先研發出了黑科技V2導彈等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

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以及優秀的科研實力的情況下,德軍生產裝備飛機有113514架,裝備坦克、自行火炮及裝甲車輛逾越5萬輛,裝備了37毫米以上口徑火炮15.9萬門,僅150榴彈炮sfh18就有5000多門。

此外,德國機械化程度很高。德國出產裝備了120萬輛轎車和數以萬計的軍用摩托車,直到80年代我國都沒趕上德軍二戰時期的機械化水平。德國出產裝備艦艇4565艘,僅潛艇就有1188艘,德國的狼群戰術連英美都膽寒。

在二戰時期,德國黑科技頻出,古斯塔夫巨炮、噴氣式飛機、隱形轟炸機、V系列飛彈等等,這些先進的科技連美國都垂涎欲滴。不然在戰後,蘇聯和美國都拼命去搶德國科學家和機械設備。

第三,德國的軍隊是非常多,有著眾多優秀將領和士兵

在二戰時期,德國一共有1700多萬士兵參戰,並且在此期間,德國湧現出了以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和隆美爾這三位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將領。

並且,當時德國的王牌飛行員人數眾多,個人戰績百架以上者就有107人,個人戰績架數也比盟國的多,王牌總人數超過3000人。以部隊來講,最有名的是第52戰鬥機聯隊,該聯隊共擊落萬餘架敵機。

可以說整個二戰時期,德國一不缺優秀的兵源和將領,也不缺先進的科技,再加上強大的工業體系,最終讓德國能夠同時抗衡這幾個強國,德國唯一的弱點就是不能打持久戰,最終也是因為和蘇聯的持久戰把德國徹底給拖垮了。

普鲁士之魂
2019-06-04

這也吹的太過了點,如果德國能夠單挑美英法蘇的話,那麼德國還會戰敗嗎。所以很明顯是不可能的。而且,德國的國力也是在吞併低地國家,法國後迅猛發展的。

1939年戰爭爆發時的德國其實相當不堪,包括哈爾德和曼施坦因在內的諸多將領都認為,如果在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法國聚集在邊境的軍隊能夠對只有26個師的德軍部隊造成毀滅打擊。

因此,丘吉爾在回憶錄中曾經不無惋惜地提到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身是很容易就可以扼殺在搖籃裡的戰爭。

這也吹的太過了點,如果德國能夠單挑美英法蘇的話,那麼德國還會戰敗嗎。所以很明顯是不可能的。而且,德國的國力也是在吞併低地國家,法國後迅猛發展的。

1939年戰爭爆發時的德國其實相當不堪,包括哈爾德和曼施坦因在內的諸多將領都認為,如果在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法國聚集在邊境的軍隊能夠對只有26個師的德軍部隊造成毀滅打擊。

因此,丘吉爾在回憶錄中曾經不無惋惜地提到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身是很容易就可以扼殺在搖籃裡的戰爭。

而德國在征服法國,丹麥,挪威,低地國家之後自然是國力大增,對英國的生存也造成了嚴重威脅。但即便是巔峰時期的德國,也就是納粹德國加上維希法國也是遠遠比不上英美蘇的。

這也吹的太過了點,如果德國能夠單挑美英法蘇的話,那麼德國還會戰敗嗎。所以很明顯是不可能的。而且,德國的國力也是在吞併低地國家,法國後迅猛發展的。

1939年戰爭爆發時的德國其實相當不堪,包括哈爾德和曼施坦因在內的諸多將領都認為,如果在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法國聚集在邊境的軍隊能夠對只有26個師的德軍部隊造成毀滅打擊。

因此,丘吉爾在回憶錄中曾經不無惋惜地提到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身是很容易就可以扼殺在搖籃裡的戰爭。

而德國在征服法國,丹麥,挪威,低地國家之後自然是國力大增,對英國的生存也造成了嚴重威脅。但即便是巔峰時期的德國,也就是納粹德國加上維希法國也是遠遠比不上英美蘇的。

希特勒自己也認清現實,甚至委曲求全告誡海軍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以給對方捲入戰爭的藉口。為了對付蘇聯,希特勒動用了大量資源,因此很難讓地中海戰場充分開闢,這也是國力不足的一種體現。而美國更不用說了,如果沒有日本拖著,尼米茲這樣的大佬們全來大西洋,鄧尼茨和雷德爾的部隊只會是崩潰得更早的。

這也吹的太過了點,如果德國能夠單挑美英法蘇的話,那麼德國還會戰敗嗎。所以很明顯是不可能的。而且,德國的國力也是在吞併低地國家,法國後迅猛發展的。

1939年戰爭爆發時的德國其實相當不堪,包括哈爾德和曼施坦因在內的諸多將領都認為,如果在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法國聚集在邊境的軍隊能夠對只有26個師的德軍部隊造成毀滅打擊。

因此,丘吉爾在回憶錄中曾經不無惋惜地提到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本身是很容易就可以扼殺在搖籃裡的戰爭。

而德國在征服法國,丹麥,挪威,低地國家之後自然是國力大增,對英國的生存也造成了嚴重威脅。但即便是巔峰時期的德國,也就是納粹德國加上維希法國也是遠遠比不上英美蘇的。

希特勒自己也認清現實,甚至委曲求全告誡海軍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以給對方捲入戰爭的藉口。為了對付蘇聯,希特勒動用了大量資源,因此很難讓地中海戰場充分開闢,這也是國力不足的一種體現。而美國更不用說了,如果沒有日本拖著,尼米茲這樣的大佬們全來大西洋,鄧尼茨和雷德爾的部隊只會是崩潰得更早的。

而且美國最牛的是別人的生產基地根本就不在交戰區內。德國這個近戰系戰士只能被遠攻系法師打得焦頭爛額。也正是如此,丘吉爾聽到美國參戰的消息後才會興奮地認定德國失敗的結局。

於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美國人越打越富,德國人越打越窮。

從科技工業質量來說,納粹德國絕對是世界頂尖水準,但體量規模,生產原材料上是存在相當劣勢的。

国辉影视剧
2019-08-13

國家的各種實力真不能以領土大小做量化對比,當年的成吉思汗蒙古人也才100多萬人,卻打遍天下五敵手,清朝在關萬的時候同樣是100多萬人口的規模,明朝1000萬的人口規模同樣打不贏,他們一開始不僅僅領土小,人口更小。

國家的各種實力真不能以領土大小做量化對比,當年的成吉思汗蒙古人也才100多萬人,卻打遍天下五敵手,清朝在關萬的時候同樣是100多萬人口的規模,明朝1000萬的人口規模同樣打不贏,他們一開始不僅僅領土小,人口更小。


自古以來保境安民和擴張基本上都是靠武力,冷兵器時代靠體力加智謀基本上就可以打勝戰,現代戰爭就完全不一樣了,人體素質、武器裝備、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等等方方面面都得考慮,而就德國當時的實力來說,確實有有挑戰世界強國的資本。

德國的軍事體制和軍人素質可以說是世界第一,軍事裝備更不用說了,黑科技太多了,今天的很多科技都起源於德國的二戰科技成功,噴氣式飛機、直升機、導彈等等,到今天都屬於最尖端的技術,能造的國家不多。

國家的各種實力真不能以領土大小做量化對比,當年的成吉思汗蒙古人也才100多萬人,卻打遍天下五敵手,清朝在關萬的時候同樣是100多萬人口的規模,明朝1000萬的人口規模同樣打不贏,他們一開始不僅僅領土小,人口更小。


自古以來保境安民和擴張基本上都是靠武力,冷兵器時代靠體力加智謀基本上就可以打勝戰,現代戰爭就完全不一樣了,人體素質、武器裝備、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等等方方面面都得考慮,而就德國當時的實力來說,確實有有挑戰世界強國的資本。

德國的軍事體制和軍人素質可以說是世界第一,軍事裝備更不用說了,黑科技太多了,今天的很多科技都起源於德國的二戰科技成功,噴氣式飛機、直升機、導彈等等,到今天都屬於最尖端的技術,能造的國家不多。

當時的國際環境對德國也非常有利,美國在悶聲發大財,沒多少管世界閒事的慾望,從現在解密的檔案看,明知道日本會偷襲珍珠港,據說美國高層故意置之不理,以此刺激美國保守的民眾。蘇聯在搞大清洗,軍官都開殺光了,這也是戰爭一開始蘇聯很被動的根本原因。英法也是外強中乾。

如果不是希特勒瞎指揮,比如敦克爾刻不放走聯軍,蘇德戰爭聽手下的意見,以當時的德軍實力,鹿死誰手真的很難說,而且希特勒也在開始造核武器,不過覺得造核武器花的時間太長,加上有特工破壞,所以他放棄了,而當時德國科學家預計造出核武器的時間是1944年,而希特勒的認為戰爭勝利根本不用打那麼久。

辣椒是个好东西
2019-05-21

謝邀。

國家的強大與國家面積不一定是正比例關係的,主要與人的素質、科技水平和戰爭資源等要素有關。比如日本,二戰時海陸空只有240萬在編軍隊,僅是中國的四分之一,日本面積也只有中國的三十六分之一,對中國只派半數軍隊120萬卻能打趴中國800萬軍隊,5萬鬼子毫毛無損打趴11萬南京首都最精銳部隊。再看德國,790萬(1939年元旦閱兵報告數)在編軍隊,對壘盟軍55國近20000萬軍隊,總面積是德國200倍的戰場,還差點被德國打贏。可以說:戰爭中部隊素質、武器裝備與戰爭資源很重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