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有一個南齊和北齊,誰的實力更強呢?

5 個回答
地图帝
2019-08-16

南北朝是兩晉之後、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時期。南朝計有劉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年至502年),蕭衍建立的樑(502年至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年至589年)。北朝計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歡控制的魏(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後人取代東魏建立的齊(北齊,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後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南北朝是兩晉之後、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時期。南朝計有劉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年至502年),蕭衍建立的樑(502年至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年至589年)。北朝計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歡控制的魏(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後人取代東魏建立的齊(北齊,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後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南朝和北朝分別有一個齊國。後人為了區別這兩個齊國,一般稱蕭道成建立的齊國為南齊,高歡建立的齊國為北齊。他們各自的斷代史書,就稱為《南齊書》與《北齊書》。南齊和北齊同處在一個大時代,於是就產生了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話題。南齊和北齊,誰更強?

這根本沒法比,南齊滅亡後三十多年,高氏控制的東魏才出現,他們怎麼打,陰兵作戰嗎?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南齊和北齊控制的地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實力怎麼樣。

公元479年,南朝宋(劉宋)的權臣蕭道成廢掉宋順帝,建立了南齊。南齊基本繼承了劉宋的疆域。但是山東、淮北等地區在十幾年前就被宋明帝劉彧給斷送掉了,北魏趁宋亂而佔據,但是南齊依然是一個巨無霸式的國家。

南北朝是兩晉之後、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時期。南朝計有劉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年至502年),蕭衍建立的樑(502年至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年至589年)。北朝計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歡控制的魏(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後人取代東魏建立的齊(北齊,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後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南朝和北朝分別有一個齊國。後人為了區別這兩個齊國,一般稱蕭道成建立的齊國為南齊,高歡建立的齊國為北齊。他們各自的斷代史書,就稱為《南齊書》與《北齊書》。南齊和北齊同處在一個大時代,於是就產生了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話題。南齊和北齊,誰更強?

這根本沒法比,南齊滅亡後三十多年,高氏控制的東魏才出現,他們怎麼打,陰兵作戰嗎?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南齊和北齊控制的地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實力怎麼樣。

公元479年,南朝宋(劉宋)的權臣蕭道成廢掉宋順帝,建立了南齊。南齊基本繼承了劉宋的疆域。但是山東、淮北等地區在十幾年前就被宋明帝劉彧給斷送掉了,北魏趁宋亂而佔據,但是南齊依然是一個巨無霸式的國家。

南齊在東線以淮河為界,北為魏,南為齊。南齊還佔據著江蘇省的東北部,也就是連雲港。然後魏齊以淮河為界,向西延伸,河南省的南陽以南都是南齊的地盤。再向西就是秦嶺,魏齊以秦嶺為界,北屬魏,南屬齊。軍事重鎮漢中掌握在南齊手中,對保衛四川盆地,進而保衛荊州、江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粗略算起來,南齊有六大塊發達的農耕區。1、淮南農耕區(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皖中、蘇中)。2、長江以南農耕區(蘇南、皖南、浙江)。3、荊湖農耕區,包括湖北、湖南的平原地區。4、相對獨立的江西農耕區。5、嶺南農耕區,包括廣東、廣西。6、四川盆地農耕區。

這六大農耕區土地肥沃,向南齊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並養活了南齊大多數的人口。古人云:足食、足兵。南齊有這六大糧倉,就能養活大量軍隊,古人又云:計毒莫過絕糧,沒糧食,還打個什麼仗?

南北朝是兩晉之後、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時期。南朝計有劉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年至502年),蕭衍建立的樑(502年至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年至589年)。北朝計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歡控制的魏(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後人取代東魏建立的齊(北齊,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後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南朝和北朝分別有一個齊國。後人為了區別這兩個齊國,一般稱蕭道成建立的齊國為南齊,高歡建立的齊國為北齊。他們各自的斷代史書,就稱為《南齊書》與《北齊書》。南齊和北齊同處在一個大時代,於是就產生了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話題。南齊和北齊,誰更強?

這根本沒法比,南齊滅亡後三十多年,高氏控制的東魏才出現,他們怎麼打,陰兵作戰嗎?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南齊和北齊控制的地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實力怎麼樣。

公元479年,南朝宋(劉宋)的權臣蕭道成廢掉宋順帝,建立了南齊。南齊基本繼承了劉宋的疆域。但是山東、淮北等地區在十幾年前就被宋明帝劉彧給斷送掉了,北魏趁宋亂而佔據,但是南齊依然是一個巨無霸式的國家。

南齊在東線以淮河為界,北為魏,南為齊。南齊還佔據著江蘇省的東北部,也就是連雲港。然後魏齊以淮河為界,向西延伸,河南省的南陽以南都是南齊的地盤。再向西就是秦嶺,魏齊以秦嶺為界,北屬魏,南屬齊。軍事重鎮漢中掌握在南齊手中,對保衛四川盆地,進而保衛荊州、江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粗略算起來,南齊有六大塊發達的農耕區。1、淮南農耕區(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皖中、蘇中)。2、長江以南農耕區(蘇南、皖南、浙江)。3、荊湖農耕區,包括湖北、湖南的平原地區。4、相對獨立的江西農耕區。5、嶺南農耕區,包括廣東、廣西。6、四川盆地農耕區。

這六大農耕區土地肥沃,向南齊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並養活了南齊大多數的人口。古人云:足食、足兵。南齊有這六大糧倉,就能養活大量軍隊,古人又云:計毒莫過絕糧,沒糧食,還打個什麼仗?

這是糧食角度,還有一個角度就是戰爭資源。什麼是戰爭資源,就是打仗時需要的軍需物品。除了糧食,包括戰馬、鐵、銅、銀、錫、漆、耕牛,以及大量的木材和竹子。

南齊有那麼大面積的耕地,耕地肯定不成問題。至於其他戰爭資源,舉個例子,就是南中,諸葛亮曾經重點經營過的南中(南朝稱寧州)。這裡有豐富的鐵、銅、丹漆、木材等資源。而南中就在南朝手上,另外還有浙江與福建的山區,貴州與湖南的山區,這裡有“取之不盡”的木材,竹子更不用說了。比如福建的福州、建州、汀州、漳州等地都盛產鐵,鐵在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鐵,乾脆別打仗了。南齊是個資源大國,這一點決定了南齊並不懼怕北方的強敵,無論是北魏還是北齊。

南北朝是兩晉之後、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時期。南朝計有劉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年至502年),蕭衍建立的樑(502年至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年至589年)。北朝計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歡控制的魏(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後人取代東魏建立的齊(北齊,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後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南朝和北朝分別有一個齊國。後人為了區別這兩個齊國,一般稱蕭道成建立的齊國為南齊,高歡建立的齊國為北齊。他們各自的斷代史書,就稱為《南齊書》與《北齊書》。南齊和北齊同處在一個大時代,於是就產生了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話題。南齊和北齊,誰更強?

這根本沒法比,南齊滅亡後三十多年,高氏控制的東魏才出現,他們怎麼打,陰兵作戰嗎?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南齊和北齊控制的地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實力怎麼樣。

公元479年,南朝宋(劉宋)的權臣蕭道成廢掉宋順帝,建立了南齊。南齊基本繼承了劉宋的疆域。但是山東、淮北等地區在十幾年前就被宋明帝劉彧給斷送掉了,北魏趁宋亂而佔據,但是南齊依然是一個巨無霸式的國家。

南齊在東線以淮河為界,北為魏,南為齊。南齊還佔據著江蘇省的東北部,也就是連雲港。然後魏齊以淮河為界,向西延伸,河南省的南陽以南都是南齊的地盤。再向西就是秦嶺,魏齊以秦嶺為界,北屬魏,南屬齊。軍事重鎮漢中掌握在南齊手中,對保衛四川盆地,進而保衛荊州、江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粗略算起來,南齊有六大塊發達的農耕區。1、淮南農耕區(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皖中、蘇中)。2、長江以南農耕區(蘇南、皖南、浙江)。3、荊湖農耕區,包括湖北、湖南的平原地區。4、相對獨立的江西農耕區。5、嶺南農耕區,包括廣東、廣西。6、四川盆地農耕區。

這六大農耕區土地肥沃,向南齊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並養活了南齊大多數的人口。古人云:足食、足兵。南齊有這六大糧倉,就能養活大量軍隊,古人又云:計毒莫過絕糧,沒糧食,還打個什麼仗?

這是糧食角度,還有一個角度就是戰爭資源。什麼是戰爭資源,就是打仗時需要的軍需物品。除了糧食,包括戰馬、鐵、銅、銀、錫、漆、耕牛,以及大量的木材和竹子。

南齊有那麼大面積的耕地,耕地肯定不成問題。至於其他戰爭資源,舉個例子,就是南中,諸葛亮曾經重點經營過的南中(南朝稱寧州)。這裡有豐富的鐵、銅、丹漆、木材等資源。而南中就在南朝手上,另外還有浙江與福建的山區,貴州與湖南的山區,這裡有“取之不盡”的木材,竹子更不用說了。比如福建的福州、建州、汀州、漳州等地都盛產鐵,鐵在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鐵,乾脆別打仗了。南齊是個資源大國,這一點決定了南齊並不懼怕北方的強敵,無論是北魏還是北齊。

公元535年,天下已三分,東魏佔華北,西魏佔關西,以南是樑朝。樑朝基本上繼承了南齊的地盤,北魏趁南齊之亂奪去淮南和漢中,但北魏亂後,樑朝全部奪了回來。

東魏的面積要小於西魏。但是西魏只有關中這狹小的平原地區,以及適宜耕種的河西走廊。而東魏則佔據著大糧倉,北有河北省的平原部分,山東省,河南省東部。這裡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比如冀州,包括現在的河北衡水、山東德州、東營等地,北魏時的人口就有四十多萬。

公元547年,梁武帝接納東魏叛將侯景導致南方大亂,東魏隨後趁機佔領了淮南,勢力達到長江北岸。不過,即使如此,北齊要想佔南朝的便宜,也非易事。短期戰爭,弱者可能能勝強者,但長期戰爭拼的卻是綜合國力。

南北朝是兩晉之後、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時期。南朝計有劉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年至502年),蕭衍建立的樑(502年至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年至589年)。北朝計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歡控制的魏(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後人取代東魏建立的齊(北齊,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後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南朝和北朝分別有一個齊國。後人為了區別這兩個齊國,一般稱蕭道成建立的齊國為南齊,高歡建立的齊國為北齊。他們各自的斷代史書,就稱為《南齊書》與《北齊書》。南齊和北齊同處在一個大時代,於是就產生了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話題。南齊和北齊,誰更強?

這根本沒法比,南齊滅亡後三十多年,高氏控制的東魏才出現,他們怎麼打,陰兵作戰嗎?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南齊和北齊控制的地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實力怎麼樣。

公元479年,南朝宋(劉宋)的權臣蕭道成廢掉宋順帝,建立了南齊。南齊基本繼承了劉宋的疆域。但是山東、淮北等地區在十幾年前就被宋明帝劉彧給斷送掉了,北魏趁宋亂而佔據,但是南齊依然是一個巨無霸式的國家。

南齊在東線以淮河為界,北為魏,南為齊。南齊還佔據著江蘇省的東北部,也就是連雲港。然後魏齊以淮河為界,向西延伸,河南省的南陽以南都是南齊的地盤。再向西就是秦嶺,魏齊以秦嶺為界,北屬魏,南屬齊。軍事重鎮漢中掌握在南齊手中,對保衛四川盆地,進而保衛荊州、江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粗略算起來,南齊有六大塊發達的農耕區。1、淮南農耕區(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皖中、蘇中)。2、長江以南農耕區(蘇南、皖南、浙江)。3、荊湖農耕區,包括湖北、湖南的平原地區。4、相對獨立的江西農耕區。5、嶺南農耕區,包括廣東、廣西。6、四川盆地農耕區。

這六大農耕區土地肥沃,向南齊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並養活了南齊大多數的人口。古人云:足食、足兵。南齊有這六大糧倉,就能養活大量軍隊,古人又云:計毒莫過絕糧,沒糧食,還打個什麼仗?

這是糧食角度,還有一個角度就是戰爭資源。什麼是戰爭資源,就是打仗時需要的軍需物品。除了糧食,包括戰馬、鐵、銅、銀、錫、漆、耕牛,以及大量的木材和竹子。

南齊有那麼大面積的耕地,耕地肯定不成問題。至於其他戰爭資源,舉個例子,就是南中,諸葛亮曾經重點經營過的南中(南朝稱寧州)。這裡有豐富的鐵、銅、丹漆、木材等資源。而南中就在南朝手上,另外還有浙江與福建的山區,貴州與湖南的山區,這裡有“取之不盡”的木材,竹子更不用說了。比如福建的福州、建州、汀州、漳州等地都盛產鐵,鐵在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鐵,乾脆別打仗了。南齊是個資源大國,這一點決定了南齊並不懼怕北方的強敵,無論是北魏還是北齊。

公元535年,天下已三分,東魏佔華北,西魏佔關西,以南是樑朝。樑朝基本上繼承了南齊的地盤,北魏趁南齊之亂奪去淮南和漢中,但北魏亂後,樑朝全部奪了回來。

東魏的面積要小於西魏。但是西魏只有關中這狹小的平原地區,以及適宜耕種的河西走廊。而東魏則佔據著大糧倉,北有河北省的平原部分,山東省,河南省東部。這裡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比如冀州,包括現在的河北衡水、山東德州、東營等地,北魏時的人口就有四十多萬。

公元547年,梁武帝接納東魏叛將侯景導致南方大亂,東魏隨後趁機佔領了淮南,勢力達到長江北岸。不過,即使如此,北齊要想佔南朝的便宜,也非易事。短期戰爭,弱者可能能勝強者,但長期戰爭拼的卻是綜合國力。

北齊相比南齊,綜合國力並不差,何況北齊還有一種南齊所缺少的兵力——騎兵部隊。北齊的北邊是大漠高原和遼東,這裡盛產馬匹,北齊的馬源非常充足,這一點是南齊所不具備的。但即使南齊沒有這個優勢,真要和北齊打起來,未必會吃虧。

騎兵有騎兵的優勢,步兵有步兵的優勢。如果是南齊進攻北齊,以步兵對騎兵,優勢不大。但如果是北齊進攻南齊,江南地區水網縱橫,北朝軍隊的優勢在這裡無法施展。不是沒有例子。北齊要消滅殘樑,大軍都殺到了長江南岸。只是人、地兩生,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被樑朝大將陳霸先殺得顏面全無,狼狽逃竄。還有就是南宋初年,女真部隊在江南也是極不適應,黃天蕩一戰就是明證。

南北朝是兩晉之後、隋唐之前的大分裂時期。南朝計有劉裕建立的宋(420年至479年),蕭道成建立的齊(479年至502年),蕭衍建立的樑(502年至557年),陳霸先建立的陳(557年至589年)。北朝計有拓跋珪建立的魏(北魏,386年至534年),高歡控制的魏(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後人取代東魏建立的齊(北齊,550年至577年)。宇文泰控制的魏(西魏,535年至557年),宇文泰後人取代西魏建立的周(北周,557年至581年)。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南朝和北朝分別有一個齊國。後人為了區別這兩個齊國,一般稱蕭道成建立的齊國為南齊,高歡建立的齊國為北齊。他們各自的斷代史書,就稱為《南齊書》與《北齊書》。南齊和北齊同處在一個大時代,於是就產生了一個“關公戰秦瓊”式的話題。南齊和北齊,誰更強?

這根本沒法比,南齊滅亡後三十多年,高氏控制的東魏才出現,他們怎麼打,陰兵作戰嗎?不過,倒是可以通過南齊和北齊控制的地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實力怎麼樣。

公元479年,南朝宋(劉宋)的權臣蕭道成廢掉宋順帝,建立了南齊。南齊基本繼承了劉宋的疆域。但是山東、淮北等地區在十幾年前就被宋明帝劉彧給斷送掉了,北魏趁宋亂而佔據,但是南齊依然是一個巨無霸式的國家。

南齊在東線以淮河為界,北為魏,南為齊。南齊還佔據著江蘇省的東北部,也就是連雲港。然後魏齊以淮河為界,向西延伸,河南省的南陽以南都是南齊的地盤。再向西就是秦嶺,魏齊以秦嶺為界,北屬魏,南屬齊。軍事重鎮漢中掌握在南齊手中,對保衛四川盆地,進而保衛荊州、江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粗略算起來,南齊有六大塊發達的農耕區。1、淮南農耕區(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皖中、蘇中)。2、長江以南農耕區(蘇南、皖南、浙江)。3、荊湖農耕區,包括湖北、湖南的平原地區。4、相對獨立的江西農耕區。5、嶺南農耕區,包括廣東、廣西。6、四川盆地農耕區。

這六大農耕區土地肥沃,向南齊王朝提供了充足的糧食,並養活了南齊大多數的人口。古人云:足食、足兵。南齊有這六大糧倉,就能養活大量軍隊,古人又云:計毒莫過絕糧,沒糧食,還打個什麼仗?

這是糧食角度,還有一個角度就是戰爭資源。什麼是戰爭資源,就是打仗時需要的軍需物品。除了糧食,包括戰馬、鐵、銅、銀、錫、漆、耕牛,以及大量的木材和竹子。

南齊有那麼大面積的耕地,耕地肯定不成問題。至於其他戰爭資源,舉個例子,就是南中,諸葛亮曾經重點經營過的南中(南朝稱寧州)。這裡有豐富的鐵、銅、丹漆、木材等資源。而南中就在南朝手上,另外還有浙江與福建的山區,貴州與湖南的山區,這裡有“取之不盡”的木材,竹子更不用說了。比如福建的福州、建州、汀州、漳州等地都盛產鐵,鐵在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鐵,乾脆別打仗了。南齊是個資源大國,這一點決定了南齊並不懼怕北方的強敵,無論是北魏還是北齊。

公元535年,天下已三分,東魏佔華北,西魏佔關西,以南是樑朝。樑朝基本上繼承了南齊的地盤,北魏趁南齊之亂奪去淮南和漢中,但北魏亂後,樑朝全部奪了回來。

東魏的面積要小於西魏。但是西魏只有關中這狹小的平原地區,以及適宜耕種的河西走廊。而東魏則佔據著大糧倉,北有河北省的平原部分,山東省,河南省東部。這裡土地肥沃,人口眾多。比如冀州,包括現在的河北衡水、山東德州、東營等地,北魏時的人口就有四十多萬。

公元547年,梁武帝接納東魏叛將侯景導致南方大亂,東魏隨後趁機佔領了淮南,勢力達到長江北岸。不過,即使如此,北齊要想佔南朝的便宜,也非易事。短期戰爭,弱者可能能勝強者,但長期戰爭拼的卻是綜合國力。

北齊相比南齊,綜合國力並不差,何況北齊還有一種南齊所缺少的兵力——騎兵部隊。北齊的北邊是大漠高原和遼東,這裡盛產馬匹,北齊的馬源非常充足,這一點是南齊所不具備的。但即使南齊沒有這個優勢,真要和北齊打起來,未必會吃虧。

騎兵有騎兵的優勢,步兵有步兵的優勢。如果是南齊進攻北齊,以步兵對騎兵,優勢不大。但如果是北齊進攻南齊,江南地區水網縱橫,北朝軍隊的優勢在這裡無法施展。不是沒有例子。北齊要消滅殘樑,大軍都殺到了長江南岸。只是人、地兩生,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被樑朝大將陳霸先殺得顏面全無,狼狽逃竄。還有就是南宋初年,女真部隊在江南也是極不適應,黃天蕩一戰就是明證。

北齊只佔據北魏時期的東部,而北魏是和南齊全面對峙的。北魏把南齊打趴下了嗎?沒有。公元六世紀初(501年至600年),北魏奪取南朝的重鎮淮南與漢中,完全是南齊內亂所致,不能算北魏的真本事。北魏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而南陽控制在南齊手中。為了給洛陽找一個南線門戶,元宏幾乎是不惜代價進攻南陽。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北魏才攻下南陽,但也不能再進一步了。而當時,南齊內部依然是亂七八糟,殺來殺去。

當然,南齊和北齊比來比去,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這麼比,只是想說明,南齊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弱,北齊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可汗的轻语
2019-08-16

我覺得北齊更實力更強一些。首先北齊佔據了華北地區,在人口和耕地面積上是領先其他政權的,古代國力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人口多少和糧食產量的多少,在這點上,北齊是強過南齊的。再者,北齊的幾代君主個個暴虐無道,皇帝不斷的換人,北周和南朝都是有很多機會進犯的,很容易有亡國之禍的。然而由於北齊的軍事實力比較強,人口基數比較龐大,一直傲視其他兩國,皇帝不斷作死並沒有亡國的擔憂,也是有恃無恐。所以說北齊的實力是要強過南齊很多的。

方帅自媒体
2019-08-17

難以比較國力,兩個王朝分別屬於南朝和北朝,地理上不重合,時間上也沒有同時存在過。

這兩個王朝時間都很短,而且都有一些不怎麼樣的乃至變態的皇帝,軍事鬥爭中都遭遇過很多非常窩囊的敗仗,這幾點倒是很一致。

如果僅就版圖而言,南齊大於北齊,而如果就人口、軍隊的數量而言,北齊又多於南齊。

小敏敏说历史
2019-08-17

北齊比較強,因為北齊是中國北朝時的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史稱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後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北齊是一個地方性政權,繼承了東魏所控制的地盤,佔有今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同時與其並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樑、陳(取代樑,但只佔有前者部分領土)等。北齊天保三年(552年)以後,北擊庫莫奚、東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屬匈奴族),南取淮南,勢力一直延伸到長江邊,這時北齊的國力達到鼎盛。北齊的農業、鹽鐵業、瓷器製造業都相當發達,是同陳、北周鼎立的三個國家中最富庶的。北齊繼續推行均田制,大體上與北魏相同,但也略有變化。例如,北齊取消了受倍田的規定,不過一夫一婦的實際受田數仍相當於倍田,北魏對奴婢受田沒有限制。北齊則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間。另外還規定了賦稅。

毒奶酱油
2019-08-16

南齊滅亡了50年之後,北齊才建立,這二者沒什麼可比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