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玉函山:泰山北麓最高峰巒之一,因一座隋代石窟造像而聞名
蘭闍圖片故事
1/8 玉函山又名興隆山,位於濟南城南5公里許,是泰山北麓最高的峰巒之一,海拔523米。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額,名‘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玉函,常令鳥守之。”此山便有了青鳥銜玉函這一美麗的傳說,興隆山也因這一神話得名為玉函山。但玉函山因其石窟造像而加深了其文化內涵。(攝影\/範純公)
2/8 玉函山石窟造像位於岱陰曆城區十六裡河鎮分水嶺村東南玉函山北麓,為西佛峪摩崖造像。玉函山北面山腰西北方有巨石,上刻“佛峪”,東約150米即石窟造像。
3/8 據山間西佛峪寺造像間已知的題刻記載,一位叫做楊靜太的婦女於開皇四年八月初十來到這裡,首先在山陰新月形天然石廈之間開鑿了佛像,其殘字尚留存在第三龕下。五天後的中秋之日,另一個叫做劉洛的人緊隨而來,他在題記中自稱為“七佛主”。
4/8 這些隋代造像“造型華麗,衣紋遒勁,比例適度”,與“比例姿態修長,面部輪廓瘦削,頸部直挺,口角微笑”的魏代造像風格和“造型體積充沛豐滿,雍容莊嚴而大方”的唐代造像風格,具較明顯區別。並且,從造像者的身份上說,北魏在濟南附近的造像是地方長官聯合僧尼營造,隋唐以後一般信徒及僧尼營造的加多。
5/8 張鶴雲認為:“尤其玉函山造像更有佛與菩薩雜坐者,其原因,玉函山造像者多是一般信徒,經濟條件較差。”
6/8 玉函山,名源出自漢武帝,“紅葉古巖陰,蒼松野寺深。斜陽明嶺背,秋水靜禪心”描述的正是玉函山天然秀美的環境。
7/8 在了這天然石窟的石岸上,依山勢雕刻0餘種尊高大的佛像和10題刻,其中13種是隋代題記,刻於隋開皇4年(584年) 至開皇20年(600年)。佛像的雕刻均有北魏遺風。
8/8 可惜在“十年浩劫”中多數造像慘遭破壞。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