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曾經在內蒙青海搭建蒙古包的擀氈老手藝,今天偶爾只是玩一玩
黃泥巴光影
1/13 擀氈的老手藝在我國北方流傳已久,特別是西北一帶遊牧民族的地區多有使用羊毛氈的習慣,陝西省的關中地區在舊社會為了養家活口從事此項手藝的匠人很多,渭南的楊師傅的父輩就是其中一位,他也繼承了祖父輩的這個手藝。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老手藝也被工業化生產所取代,面臨失傳。(荊衛定授權)
2/13 一張柳木大弓,不停的發出蹦,蹦 的響聲,製作羊毛氈開始了,這個工序叫彈羊毛,目的就是把羊毛中的雜質去掉,打絨彈鬆軟。
3/13 楊師傅出場了,開始鋪羊毛,這個工序叫鋪氈,是個技術活,就是把鬆軟的羊毛鋪成規定尺寸以內的長方形。
4/13 羊毛氈在青海內蒙一帶多為少數民族建蒙古包房時使用的材料,楊師傅年輕時和村子裡的匠人們就在那一帶地區從事這個行當,他一直幹了30多年。
5/13 這個工序叫跌簾子,是個團隊合作的活計,因為時間長非常耗費體力所以三人一起幹著,要不斷的重複這個動作才能將簾子裡的羊毛反覆跌壓結實成型。
6/13 期間還要展開不斷地檢查,補放羊毛較薄的地方,使羊毛氈的面積範圍內的薄厚均勻。
7/13 楊師傅的團隊幹這個活計四個人,年齡大多都在50歲左右,如今大多數人都不願幹這個活了,因為掙錢少生意還不多,楊師傅今天好不容易有了一個生意,就叫來同伴才有了這次重溫老手藝的機會。跌完簾子楊師傅按照習慣用紅毛線擺放了一個葫蘆的造型,寓意福祿。
8/13 下來開始洗氈的工序,多次用熱水澆在羊毛氈上進行沖洗。這個工序在一戶農家的門坡上進行,這樣利於洗出的髒水流出排放。
9/13 接著用竹簾子將倒有熱水的羊毛氈重新卷在一起捆紮結實,兩人坐在凳子上反覆用腳蹬轉擠壓乾淨髒水。
10/13 這個過程需要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才能將羊毛氈洗乾淨。今天客人需要制兩個羊毛氈,楊師傅和他的團隊從早上9點開始要一直不停地幹到下午6點鐘左右才能結束,據他說四個人一天也就6百元的收入。
11/13 洗淨後開始將羊毛氈四周方直,製成長方形狀。這個工序叫拉角,用鐵鉤將羊毛氈的四角拉成直的。
12/13 最後把羊毛氈用木棍抬上涼嗮幹,一張乾淨潔白的羊毛氈就算擀製成功,接下來楊師傅要繼續清洗另一張羊毛氈了。
13/13 楊師傅說因為現在用這羊毛氈的人很少了,化纖的還便宜乾淨,所以這個擀氈的活現在也很少了,他已經好長時間不幹,工具都找不見了。前幾天有客人慕名而來,他也是為了他的老手藝權當玩玩,所以才答應擀制兩件。現在社會現代化城市化的步伐很快,我國的多彩農村在消失,多種老手藝也在消失,不久的將來傳統的老手藝只能在影視劇裡和博物館的視聽資料裡看到它們了。【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2018-12-0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