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是什麼體系?老莊是否代表了中國的哲學嗎?

和現代社會有什麼關係?
10 個回答
用户138458451423
2018-12-01

中國哲學也可稱之為中華文化哲學,因為它像一條河一樣,從中華文化的起始處一直髮展傳承至如今的現代社會。

如果中華文化哲學的體系不是一條線、一個魚刺圖的話,文化哲學理論存在只是碎片化的話,就無法把中華文化哲學稱之為體系化的文化哲學理論。

魚刺圖應該有一個魚的脊骨貫穿於這個理論或是中華文化哲學歷史發展的始終,那麼這個主幹或是叫做根脈式的核心是什麼呢?

遍覽歷史上百家之學,其理論依據都離不開自三皇五帝中華文化起源時就尊崇的‘’道‘’學理論,這個理論不是由一本書所構成,它的發展刻滿了歷史的痕跡,比如由最早的成體系的理論經典《河圖洛書》到三易(歸藏易、連山易,易經)至流傳至今的《易經》,可以清晰的看出發展的脈絡,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那一個人的突發奇想,而是中華民族經過生產生活,在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這些理論的目的也都是為了社會生產和生活服務的。

中華文化哲學能夠形成體系化的關鍵之處是因為春秋時期老子總結了中華先人的道學理論成果,結合自身和同修們的道學修煉實踐經驗,寫成了千古名著《道德經》。道德經把行而下領域裡的可見可感之道,比如陰陽之道以後的萬物之道,概括、抽象、上升為形而上領域裡的本源之‘’大道‘’,使中華文化哲學的發展有了根本性的可靠的形而上學理論依據。之後中華文化哲學的發展不管歷史如何變遷,朝代如何更替,顯學也就是應用文化哲學如何的順應朝代的變化如何被選用,都無法拋棄否認道德經的形而上學理論的存在和根脈性的作用。

為什麼能夠如此呢?那就是因為形而上學理論本身所應該具有的根本屬性,那就是超然性、超越性。形而上學的‘’道‘’我們還無法知道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它的根本屬性,因為它是超時空系統(我們可以依道德經的理論模式,用現代宇宙科學方法比如量子理論來理解老子的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但是,老子說道大、道遠、道逝、道返。我們可以用我們生活的環境天地之道理解遙遠的那個大道的基本內涵之意,並把原則標準提煉精選出來,為人類所用。所以,中華文化哲學的體系是‘’道統‘’的理論體系,道統御萬物,規定了任何時空的發展秩序;而道法自然。

我們從道德經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如果老子在書中就道論道就會使‘’大道‘’的理論陷入空中樓閣的境地,但老子的論述十分的接地氣,它在著作中用事實論述了‘’大道‘’存在的合理性,而最後的目的卻是為人類的社會生活確立了最高的原則和客觀標準,基本理論模式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有慾望,而道天地公平自然,慈愛萬物;各自負責各自的責任,無為而不爭,所以是人類的榜樣,這樣就為人類樹立了原則和標準;所以人類的基本社會生活原則和標準就是‘’為而不爭‘’的原則。

依以上之論述,對照儒學的發展過程和基本主張,兩家的主線不都是與三皇五帝的道學理論基本一致嗎,只不過,老子的論述是更高層次的大道大德理論學說,兼具形而上與行而下全領域的理論性質;而儒學卻是行而下領域裡的應用文化哲學,淺顯易懂,而且與中華文化道學體系的基本理論並不背離具有一致性,所以被多個朝代所應用。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中華文化哲學的體系之學就是‘’大道大德‘’的道學體系系統。遍覽百家之學無不尊道而貴德。

不論歷史上的儒學者如何的沒有道學的親身修道實踐而無法領會‘’道學‘’理論的真諦,歷代學人為了尋找形而上學的理論依據,費盡精力‘’格物、致知‘’,可是儒家理論始終無法達到形而上的理論高度;也不論現代學人如何的進行中西哲學理論對照,也都沒有找準中華文化哲學的體系脈絡之所在。

所以,現在的中華文化哲學理論的體系學說都在路上,本文的粗淺認識也是如此,只能是拋磚引玉而已。所以以上之說,只能在此處看得到,百度查不著,書上找不到。

道德經理論存在了上千年,為何儒家理解不了,現代的學者解釋不清,就是因為它是真正的經過修真實踐才能入門的形而上理論學說,儒學的世俗性和現代社會的世俗享樂性都很容易迷住學者智慧的雙眼,有可能進而看不見真理的光芒,所以近現代的學者也是如此。

所以現在在頭條號的一角討論此等重大理論問題,對於國內的權威的理論學刊來說,雖然顯得不太正規,受眾和影響面都不大,但是練練筆,動動腦子,提一點建設性意見還是不錯的選擇,也許能夠為中華文化哲學的發展做出一點點貢獻,也許是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善良之舉呢。希望能夠為中華文化哲學的發展出微薄之力足矣。

有研究興趣的有心之士,在探討中華文化哲學的‘’大道‘’源頭時,可以參考司馬雲傑老師的《大道運行論》等著作。以佐證以上有關粗線條說法的來源和合理性。

原创乙族
2018-12-01

也說哲學!

哲學一詞和封建一詞一樣是舶來品,生搬硬套地對中國,總有些不匹配。

孔丘的那套做乖順好孩子,學前班兒童規則囚籠式語錄,不被西方承認,無論中國幾千年大神們,把孔丘吹成掌握宇宙之門鑰匙的超上帝,恐怕也代表不了人家對中國哲學的評定。

至於,我們自命為玄學老莊,中國人自已都爭論不清唯物與唯心屬性。西方哲學中的存在唯物也好,意識的唯心也罷,是以對客觀世界認知做基準為尺度去評價,去驗證,去昇華驗證。唯物本身是實證,唯心是高一級的可證。

用這種標準去衡量中國所謂的百家,只有自娛自樂的我們自已去吹了,想放哪就放哪,想吹多高就吹多高,反正,沒人跟你爭論,因為不值得去爭!

周易张娟
2018-12-01

老子與莊子的思想,是中庸智慧,與自然規律智慧結晶。

老子的道德經:上卷寫道,下卷論徳,合稱:"道德經"。共81章,涵蓋了治國、治家、治身之常理,也是萬事萬物之根本。

道不能離德,德更不能離道;道是隱形的,徳是顯現的。道為體,徳為用,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有十大特性:虛無,自然,清淨,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

道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於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

儉,故能廣。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萬事萬物,以慈感化萬物,萬物受感,自亦歸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國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儉性清淨,清清淨淨,無妄為之行,順天應人,合於自然,利益萬物,物物受利,人人受益,儉安能不廣。

不敢為天下先:謙卑處下,天智無慾,與物無爭。不炫己長,置身於後,不為人先,此為水性。此性雖不為器用,而無器能與之爭,此不爭之器,無器能比。

人之行事,守此三性,事無不成,道無不就。舍此三性,貪心必生,爭強好勝,爭權奪利,爭先恐後,仁慈皆無,如此相爭,與道遠矣。身雖不死,䄂實已亡。,

老子的智慧,是哲學,是自然規律的法則。古為今用,代代相承的智慧結晶。

莊子的名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而為知者,殆而矣。

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

古德聖賢,諸多名言,無不是智慧,哲理的顯現。

至到如今受用無窮。

在路上61281823
2018-12-01

老莊怎麼可能代表中國哲學,我覺得他們根本代表不了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的方向是人與人那點事,支撐中國哲學的事孔子與孫子。

孔子講秩序,孫子講混亂,秩序與混亂又相互轉化與博弈,這在封建社會已經驗證了,但老莊那些怎麼去驗證,吹了吹牛B。

哲學不僅僅只是理論,理論多了,大多都是垃圾。

中國哲學為啥開創封建社會?

就是在封建社會驗證中國哲學的思想,所以哲學包括提出問題,與在所產生的社會形態中論證。

孔子與孫子才是大道,老莊反而是小道,孔子與孫子起碼揭示了人與人之間複雜的關係,這也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內容。

西蜀府河人
2018-12-01

大道至簡,一陰一陽之謂道。

道是陰陽的循環。

易是陰陽的交替。

傳統文化,有形的物質(陰、地)和無形的意識(陽、天、精神)是既對立有統一。

對立:只是形態(有形和無形)的對立。

統一: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的意識,古人稱之為:精神。

精,是精細、細微的意思。

神,神識,即意識。所以,我們傳統文化的意識是一種看不見的、極其精微的物質。

“精神者,天之分。” 精神從天(大道)分離出來(道生一)。

精神聚而成氣(一生二)。

氣再聚而成形、質、即眼睛看得見的物質(二生三)。

有了有形質的物質——地,然後有萬物。“有天地,然後有萬物”(三生萬物)。

所以,陰陽的循環,實質是無形的精神(意識)在天地間的循環!

精神,就是《老子》所講的無、道!

老子所感知到的“其中有精”,化育天地萬物的基本微粒。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萬物”——莊子。

精神上際於天,所以有:天道。

下蟠於地,所以有:地道。

化育萬物,所以有:人道。

所以,我們傳統文化的意識:從天而分,所以能“天人合一”!是不滅的、生生不息、如四季循環的意識——精神、道!

當如四級循環的不滅的意識——精神,被只存在於事物的產生、發展、滅亡三季的意識所取代,必然如《老子》所講:“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中國哲學是什麼體系?老莊是否代表了中國的哲學嗎?
老者沙龙
2018-12-01

中國哲學十分豐富,可以博大精深一詞來形容。

“中國哲學”一詞是對中國眾多哲學思想體系和流派,例如 :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兵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以及雜家等等的統稱。

在中國哲學的各家各派中,最為主要的有儒釋道三大家。

儒釋道三大哲學體系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了人、社會和大自然的真諦,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

具體來說,儒家講求“入世”,講求經世致用;道家追求“出世”和超脫,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佛家則關注於人的內心,強調人向自己的內心追求平衡,從而獲得自我超脫。

三者雖然所走的探索真理道路有所不同,但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卻是高度一致的,這就是 : 人在與社會和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之中,去除痛苦追求快樂,從而達到理想的幸福狀態。

至於中國哲學對社會的意義,可以這麼說 :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哲學的作用越來越顯現,因為中國哲學揭示了人的共同本性,反映了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和最高理想。

因此,如果說,全人類存在著一個共同的最高的信仰(全人類本來就應該有著共同的最好的信仰)的話,那麼這個共同的最高的信仰就是 : 全人類建立在平相處基礎之上的共同幸福――而這正是中國哲學給人們所指出的前進的方向。

阿牛97417243
2018-12-01

舉個例子,中醫和西醫。

中醫是以天道之自然規律,形相的,綜合的辯證人體的健康,生老病變的關係。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天是一個大宇宙,人是一個小宇宙理論。

西醫,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科學硑究,實驗為基礎的理論。

所以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家,無名氏說,中國出聖人,中國傳統文化,有理有據,是以戰略論戰術的,是哲學的哲學!

老莊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員,不能代表中國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是現在社會人們必須學習的文化,社會要穩定,發展,就必須以人文素養,文化素養為基礎,以精神為信仰,只有這樣,才能長久的繁榮昌盛。

Kmacth
2018-12-01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哲學的確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因為中西方文化對世界的瞭解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認識是建立在“體證”的基礎上的,所以中國經典的表現形式更多是斷言式的陳述,和方法指導性的陳述。就是說不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而是應該怎麼做,至於道理,需要根據方法“內證”。因此中國的經典是“聖人”學說。什麼是“聖人”呢?對此是有明確標準的,就是見“道”。“道”是需要親見到,而不是基於理解的,所以儒、釋、道都需要做“功夫”,具體的表述“格物致知”,“止於至善”,“知止而有定……”,“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等等一系列方法論。最終“守虛極,至靜篤,萬物並做,吾以觀其復”。所以中國文化的表述都是以“道”(世界的本質)“德”(合道的智慧)為基礎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

西方哲學的方法論主要是思辨的,對世界的認識(本體論)也是基於對思維意識的觀察、反思來探討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係,從蘇格拉底的問句,到康德的純粹理性批評,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胡塞爾的邏輯研究,已經羅素的邏輯原子主義,到現在的分析哲學。都是對邏輯的審視,反覆加工,以期達到對世界的最純粹的客觀的認識,因此建立了現代科學發現的邏輯體系和方法論。

西方分析哲學,在世界的本質方面的探討,也曾認識到心物的一元關係,把感官經驗認為是心理上的感覺材料,外界事物與人類的心理活動是密切相關的。在這一點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是一致的,但是東西方對此的處理方式是不一樣的。西方哲學設定了“原子邏輯”或“元邏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邏輯推導和歸納,中國傳統的處理方式是做“功夫”,排出思維意識和“潛意識”對認知的干擾,最終認識“道”,世界最純粹的本質。

東西方文化最本質的區別就“我”這個問題的處理。西方在唯心、客觀之間的徘徊,就是沒有處理好“我”這個問題,對“我”的概念,而導致“物”的概念,雖然分析哲學認識到了心物一元的邏輯,但是並沒有排出概念的干擾,繼而在自我意識的路上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對“我”的概念認為是一種執,“我”並不是獨立存在於世界之外,進而有“天人合一”的認知,這種認知,是建立在破除“我”執的基礎上的純粹的經驗,而不是西方哲學家認為的“超驗”的。

因此,東西方文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認識世界的體驗,東方文化注重內在的“神”的修養,西方哲學注重外在“物”認識論,因此東方文化的表現形式就是“和諧”的,西方文化的外在表現就是“衝突”的。東西方文化各有優劣,但是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更強,在歷史的發展中一致性非常好,東方文化與西方哲學的結合,將來也是人類文明進化和發展今後的主要方向。

哲海冲浪
2018-12-01

一,哲學本質是什麼?西方認為哲學源自古希臘,謂智慧學,是人類探索,詰問過程的成果。其基本方法是邏輯和推理。後發展為西方古典哲學,直至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說馬克思哲學是當今人類哲學發展的最高峰。然而西方至今仍在抵制,反對。因它具階級性和實踐性,成為資本主義的掘墓學。唯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及其哲學體系。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特徵:

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其哲學三大特徵是對立統一,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規律。並特具階級性和實踐性。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體系:

1,老子哲學源於《易》而高於《易》。其持點是:樸素唯物主義(道生萬物,先於帝),陰陽辯證對立統一,福禍輪迴。此與馬克思主義哲學,除階級性與實踐性外,如出一轍。但相距二千多年。

2,孔子編《易》,箸《易傳》,深諳《易》哲之精髓,故其思想深藏《易》之陰陽辯證對立統一的誓理。如”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焉“,視反面之資為師,何等之誓辯;主張”中庸“之度道,實為對立統一之達道,免物極必反之危;主張”和而不同“的大度與包容,豁達,提出”己所不易,勿施於人“的理論和”天下為公“的大道等等,無處不充滿辯證與對立統一的哲理。

四,都說”哲學“名詞源自西方,而實為日本學者翻譯西方哲學時,借中國文字之義的譯名。故這不是中國有無哲學爭議的焦點,而應看哲學本質之內涵。否則不同文字之間,將失去對比的橋樑。

五,從哲學發展史中可知,哲之慧源自人類對自然和人與社會的探索和詰問,從而產生了唯心論和唯物論兩大哲學體系,並派生出宗教信仰和文化信仰(及至科學信仰)幾大體系。特別要指出的是上述兩大體系是相生相存的對立,辯證,統一輪迴的關係,任一方否認對方,便是同時也否認了自已。這正是對立統一辯證法的鐵面無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六,中國傳統文化有無哲學?與當今哲學發展最高階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是中國持色社會主義社會堅持的主流思想)相比,也就不言而喻了。那種離開史實和現實社會的虛無主義,自談自唱坐井觀天的豪言壯語,或隨西方話語而鸚鵡學舌般的牧歌,實在有辱中華先祖,也有礙中國夢前行。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2018-12-01

“中國哲學”這個概念客觀上並不存在。每一個人思想都是獨立的,凡是思考問題深入的都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只有缺乏理性思維的人才好人云亦云。中國人云亦云的現象確實很普遍,但仔細分析他們的思想構不成哲學,不過是一群群庸眾。宗教徒基本都是眾口一詞,事實上他們不過是複述別人的語言,而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成果,與哲學是兩碼事。中國很多人將“天人合一”視為哲學,如果對它的來源和具體表現進行分析會發現所謂“天人合一”無非是一種迷信,完全來源於自然神論和對自然神的盲目崇拜,與巫術沒有什麼區別。“中庸之道”倒是普遍存在,不論儒家還是道家都富含這種觀念,所謂的辯證法都與中庸之道有關,“月滿則虧 水滿則溢”就是這種觀念,它脫離因果關係談變化,不去探究事物的原因和原理,是一種命定論,實際上也是自然神論。所以嚴格的說中國並不存在哲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