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徐樹錚?

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為什麼歷史書上這麼輕描淡寫呢?
10 個回答
最爱历史
2019-06-12

他叫徐樹錚(1880—1925)。曾經自號“則林”,徐則林。反過來讀:林則徐。

如果民國要拍一部“縱橫北洋”的大片,總導演是誰不知道,但副導演(之一)必然有他。

北洋時期,梟雄競逐,短短十多年間,大IP雲集,你方唱罷我登場。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這些人當然是主角,一線大腕。

徐樹錚呢?大概接近於掌鏡調度那類人,幾乎不上場參演,卻在許多關鍵時刻推動了劇情進展。

他是皖系大腕段祺瑞的靈魂參謀。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完美演出,全賴他的精心策劃。人稱“小扇子”,大軍師的意思。

1919年,他突然走到前臺,出了鏡,客串了個角色——西北籌邊使。結果,不得了,要麼不親演,一演就是個民族大英雄,幹了件不世的偉業,硬是讓那些一線大咖黯然失色。

連孫中山都為他點贊打call,說他是“當代班超”。

1

他叫徐樹錚(1880—1925)。曾經自號“則林”,徐則林。反過來讀:林則徐。

如果民國要拍一部“縱橫北洋”的大片,總導演是誰不知道,但副導演(之一)必然有他。

北洋時期,梟雄競逐,短短十多年間,大IP雲集,你方唱罷我登場。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這些人當然是主角,一線大腕。

徐樹錚呢?大概接近於掌鏡調度那類人,幾乎不上場參演,卻在許多關鍵時刻推動了劇情進展。

他是皖系大腕段祺瑞的靈魂參謀。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完美演出,全賴他的精心策劃。人稱“小扇子”,大軍師的意思。

1919年,他突然走到前臺,出了鏡,客串了個角色——西北籌邊使。結果,不得了,要麼不親演,一演就是個民族大英雄,幹了件不世的偉業,硬是讓那些一線大咖黯然失色。

連孫中山都為他點贊打call,說他是“當代班超”。

1

▲徐樹錚

從頭說起。

外蒙古地區原本是中國的領土。清政府設定邊左副將軍,駐烏里雅蘇臺。

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鬧“獨立”,沒想到外蒙來了個真獨立。

1911年12月1日,外蒙杭達多爾濟親王率騎兵包圍清政府駐庫倫(即今烏蘭巴托)辦事大臣衙署,把清政府官員驅趕出境。半個月後,“革命者”在庫倫成立“大蒙古國”,奉大活佛為皇帝。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專門對當時各省“獨立”風潮作了解釋:“所謂獨立者,對於滿清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

意思很清楚,外蒙這個“大蒙古國”,不迴歸就是偽政權。

但是,外蒙敢真獨立,是有人,哦不,有國家在背後操縱和撐腰。

沙俄!

沙俄是個很壞的國家,我們有這樣一個鄰居,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我們這邊在辛亥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那邊意淫:將中國分為幾個獨立國家,最符合我們的廣泛利益。

然後他們就先找接壤的外蒙下手了。

中華民國一直不承認外蒙獨立。沙俄比外蒙還著急,主動充當調停人,經過上百次談判,1915年6月簽訂《中俄蒙恰克圖協約》。

這個協約的主要內容: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建立與內地相同的行政組織和進行移民。設於庫倫的外蒙古自治官府實質上完全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相當於默認了外蒙名為自治、實則獨立的現狀。

俄國人得逞了。

2

他叫徐樹錚(1880—1925)。曾經自號“則林”,徐則林。反過來讀:林則徐。

如果民國要拍一部“縱橫北洋”的大片,總導演是誰不知道,但副導演(之一)必然有他。

北洋時期,梟雄競逐,短短十多年間,大IP雲集,你方唱罷我登場。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這些人當然是主角,一線大腕。

徐樹錚呢?大概接近於掌鏡調度那類人,幾乎不上場參演,卻在許多關鍵時刻推動了劇情進展。

他是皖系大腕段祺瑞的靈魂參謀。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完美演出,全賴他的精心策劃。人稱“小扇子”,大軍師的意思。

1919年,他突然走到前臺,出了鏡,客串了個角色——西北籌邊使。結果,不得了,要麼不親演,一演就是個民族大英雄,幹了件不世的偉業,硬是讓那些一線大咖黯然失色。

連孫中山都為他點贊打call,說他是“當代班超”。

1

▲徐樹錚

從頭說起。

外蒙古地區原本是中國的領土。清政府設定邊左副將軍,駐烏里雅蘇臺。

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鬧“獨立”,沒想到外蒙來了個真獨立。

1911年12月1日,外蒙杭達多爾濟親王率騎兵包圍清政府駐庫倫(即今烏蘭巴托)辦事大臣衙署,把清政府官員驅趕出境。半個月後,“革命者”在庫倫成立“大蒙古國”,奉大活佛為皇帝。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專門對當時各省“獨立”風潮作了解釋:“所謂獨立者,對於滿清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

意思很清楚,外蒙這個“大蒙古國”,不迴歸就是偽政權。

但是,外蒙敢真獨立,是有人,哦不,有國家在背後操縱和撐腰。

沙俄!

沙俄是個很壞的國家,我們有這樣一個鄰居,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我們這邊在辛亥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那邊意淫:將中國分為幾個獨立國家,最符合我們的廣泛利益。

然後他們就先找接壤的外蒙下手了。

中華民國一直不承認外蒙獨立。沙俄比外蒙還著急,主動充當調停人,經過上百次談判,1915年6月簽訂《中俄蒙恰克圖協約》。

這個協約的主要內容: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建立與內地相同的行政組織和進行移民。設於庫倫的外蒙古自治官府實質上完全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相當於默認了外蒙名為自治、實則獨立的現狀。

俄國人得逞了。

2

▲外蒙古簡圖

1917年,俄國鬧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也送來了解決外蒙問題的契機。

不過,過程並不順當。因為,另一個國家插足進來,而且來者不善。

日本!

日本人的侵略手法比俄國人隱祕,陰險。在後來收復外蒙的交涉過程中,北洋政府始終強調要提防日本的外交威脅,說“其狡惡思逞者, 惟一日本”。

1919年春,在日本的支持下,舊俄軍官謝米諾夫與內蒙古分裂分子共同組成反動政權“大蒙古國”,一廂情願地將地域範圍涵蓋了布里亞特、呼倫貝爾及內外蒙古。

此時,外蒙當權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他們原本在兩個大國間跳舞,想著撈個好處不難,現在日本支持的舊俄軍官又來了,局面更為複雜。

外蒙當權者已然分裂。

外蒙在清朝時政教分離,黑派王公治政,黃派喇嘛管教,各有所司。民國後,活佛是最高統治者,形成了喇嘛把持政權的局面。

大權旁落,王公們早就心有不爽。1919年8月,外蒙王公、自治官府“外長”車林多爾濟與北京政府駐庫倫都護使陳毅(這個陳毅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陳毅,同名不同人)祕密接頭,表示願意取消自治官府,恢復前清舊制,並請北京政府以實力援助。

無論對於北京政府,還是陳毅個人來說,這都是天賜機緣。外蒙撤銷自治這件事,真幹成了,絕對青史留名。

陳毅顯然也很激動,趕緊跟北京政府彙報,說“機不可失,宜順勢收回(外蒙)”。

其實,這年年初,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給陳毅的電報中已指示他瞅準時機與外蒙當權者另訂條約,以備將來作為承認俄國新政府的交換條件,代替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

當機會真的來了,北京政府還是頗多顧慮:這事要分清主被動關係,不能給他國留下口實,作為干涉的理由,不然事就黃了。

北京方面最終決定,外蒙撤銷自治,應由外蒙王公集體簽名請願,然後政府應請同意。

3

他叫徐樹錚(1880—1925)。曾經自號“則林”,徐則林。反過來讀:林則徐。

如果民國要拍一部“縱橫北洋”的大片,總導演是誰不知道,但副導演(之一)必然有他。

北洋時期,梟雄競逐,短短十多年間,大IP雲集,你方唱罷我登場。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這些人當然是主角,一線大腕。

徐樹錚呢?大概接近於掌鏡調度那類人,幾乎不上場參演,卻在許多關鍵時刻推動了劇情進展。

他是皖系大腕段祺瑞的靈魂參謀。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完美演出,全賴他的精心策劃。人稱“小扇子”,大軍師的意思。

1919年,他突然走到前臺,出了鏡,客串了個角色——西北籌邊使。結果,不得了,要麼不親演,一演就是個民族大英雄,幹了件不世的偉業,硬是讓那些一線大咖黯然失色。

連孫中山都為他點贊打call,說他是“當代班超”。

1

▲徐樹錚

從頭說起。

外蒙古地區原本是中國的領土。清政府設定邊左副將軍,駐烏里雅蘇臺。

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鬧“獨立”,沒想到外蒙來了個真獨立。

1911年12月1日,外蒙杭達多爾濟親王率騎兵包圍清政府駐庫倫(即今烏蘭巴托)辦事大臣衙署,把清政府官員驅趕出境。半個月後,“革命者”在庫倫成立“大蒙古國”,奉大活佛為皇帝。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專門對當時各省“獨立”風潮作了解釋:“所謂獨立者,對於滿清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

意思很清楚,外蒙這個“大蒙古國”,不迴歸就是偽政權。

但是,外蒙敢真獨立,是有人,哦不,有國家在背後操縱和撐腰。

沙俄!

沙俄是個很壞的國家,我們有這樣一個鄰居,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我們這邊在辛亥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那邊意淫:將中國分為幾個獨立國家,最符合我們的廣泛利益。

然後他們就先找接壤的外蒙下手了。

中華民國一直不承認外蒙獨立。沙俄比外蒙還著急,主動充當調停人,經過上百次談判,1915年6月簽訂《中俄蒙恰克圖協約》。

這個協約的主要內容: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建立與內地相同的行政組織和進行移民。設於庫倫的外蒙古自治官府實質上完全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相當於默認了外蒙名為自治、實則獨立的現狀。

俄國人得逞了。

2

▲外蒙古簡圖

1917年,俄國鬧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也送來了解決外蒙問題的契機。

不過,過程並不順當。因為,另一個國家插足進來,而且來者不善。

日本!

日本人的侵略手法比俄國人隱祕,陰險。在後來收復外蒙的交涉過程中,北洋政府始終強調要提防日本的外交威脅,說“其狡惡思逞者, 惟一日本”。

1919年春,在日本的支持下,舊俄軍官謝米諾夫與內蒙古分裂分子共同組成反動政權“大蒙古國”,一廂情願地將地域範圍涵蓋了布里亞特、呼倫貝爾及內外蒙古。

此時,外蒙當權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他們原本在兩個大國間跳舞,想著撈個好處不難,現在日本支持的舊俄軍官又來了,局面更為複雜。

外蒙當權者已然分裂。

外蒙在清朝時政教分離,黑派王公治政,黃派喇嘛管教,各有所司。民國後,活佛是最高統治者,形成了喇嘛把持政權的局面。

大權旁落,王公們早就心有不爽。1919年8月,外蒙王公、自治官府“外長”車林多爾濟與北京政府駐庫倫都護使陳毅(這個陳毅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陳毅,同名不同人)祕密接頭,表示願意取消自治官府,恢復前清舊制,並請北京政府以實力援助。

無論對於北京政府,還是陳毅個人來說,這都是天賜機緣。外蒙撤銷自治這件事,真幹成了,絕對青史留名。

陳毅顯然也很激動,趕緊跟北京政府彙報,說“機不可失,宜順勢收回(外蒙)”。

其實,這年年初,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給陳毅的電報中已指示他瞅準時機與外蒙當權者另訂條約,以備將來作為承認俄國新政府的交換條件,代替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

當機會真的來了,北京政府還是頗多顧慮:這事要分清主被動關係,不能給他國留下口實,作為干涉的理由,不然事就黃了。

北京方面最終決定,外蒙撤銷自治,應由外蒙王公集體簽名請願,然後政府應請同意。

3

▲段祺瑞:皖系大佬,徐樹錚的頭兒

“當代班超”本來是給陳毅做的,結果他拱手讓給了更有能力的人。

陳毅花了兩個多月都搞不定外蒙撤治的事。他忽視了喇嘛一派的力量,當他與外蒙王公合計完外蒙撤治的63條規定,送往北京的時候,活佛的代表也趕到北京表示抗議。

這一抗議很要緊,驚動了友邦啊。這些國家均不懷好意地打探怎麼回事。

事情陷入僵局,該徐樹錚上場了。

也是機緣巧合。徐樹錚是段祺瑞的人。1917年,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府院之爭中,徐樹錚獻奇謀,利用張勳復辟前清的慾望趕走黎元洪,再助力段祺瑞趕走張勳,成就段老闆“再造共和”的大業。一時間,皖系風光無兩。

這期間,皖系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名,練了一支軍隊。然而,隨著一戰結束,練兵也就失去名分。段祺瑞自然不想這支軍隊被裁撤,於是,徐樹錚就成了西北籌邊使,這支參戰軍就成了西北邊防軍。

外蒙,在徐樹錚的西北籌邊範圍內。

派系鬥爭的複雜出乎我們的想象。同是皖系,靳雲鵬與徐樹錚素來不和,兩人講不到一塊,在段祺瑞下面各樹一幟。

此時,靳雲鵬是國務總理,抵達個人權力巔峰。他明確告訴徐樹錚,外蒙撤治這件事由陳毅專辦,你別越俎代庖。

徐樹錚人已在庫倫,做起了外蒙撤治的工作。看到靳雲鵬的電文,火冒三丈。他致電國務院,說了一段“鐵骨錚錚”的話:

“西北籌邊使為外蒙已定之官,官制及其職權,為國家已定之法律,命令不得有所變更,速發亦屬無效。樹錚承命守職,一日不離職,一日即暫死守更職之義,無論外交,無論蒙情,無論土地,均應負其全責。明日卸職,即可幅巾騎驢,逍遙湖上;今日未去職,即絲毫不容人侵犯,故作侵犯,即是破壞法律。民國以法律為保障,破壞法律即是破壞民國,即天下之公敵,雖有周親,亦必仇之!”

在北洋,徐樹錚的強硬跋扈跟他的聰明才智一樣出名。他不僅這樣說了,而且這樣做了。

實際上,他仗著自己帶到庫倫的4000兵力,從陳毅手中取得了外蒙撤治的主導權。

4

他叫徐樹錚(1880—1925)。曾經自號“則林”,徐則林。反過來讀:林則徐。

如果民國要拍一部“縱橫北洋”的大片,總導演是誰不知道,但副導演(之一)必然有他。

北洋時期,梟雄競逐,短短十多年間,大IP雲集,你方唱罷我登場。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這些人當然是主角,一線大腕。

徐樹錚呢?大概接近於掌鏡調度那類人,幾乎不上場參演,卻在許多關鍵時刻推動了劇情進展。

他是皖系大腕段祺瑞的靈魂參謀。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完美演出,全賴他的精心策劃。人稱“小扇子”,大軍師的意思。

1919年,他突然走到前臺,出了鏡,客串了個角色——西北籌邊使。結果,不得了,要麼不親演,一演就是個民族大英雄,幹了件不世的偉業,硬是讓那些一線大咖黯然失色。

連孫中山都為他點贊打call,說他是“當代班超”。

1

▲徐樹錚

從頭說起。

外蒙古地區原本是中國的領土。清政府設定邊左副將軍,駐烏里雅蘇臺。

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鬧“獨立”,沒想到外蒙來了個真獨立。

1911年12月1日,外蒙杭達多爾濟親王率騎兵包圍清政府駐庫倫(即今烏蘭巴托)辦事大臣衙署,把清政府官員驅趕出境。半個月後,“革命者”在庫倫成立“大蒙古國”,奉大活佛為皇帝。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專門對當時各省“獨立”風潮作了解釋:“所謂獨立者,對於滿清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

意思很清楚,外蒙這個“大蒙古國”,不迴歸就是偽政權。

但是,外蒙敢真獨立,是有人,哦不,有國家在背後操縱和撐腰。

沙俄!

沙俄是個很壞的國家,我們有這樣一個鄰居,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我們這邊在辛亥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那邊意淫:將中國分為幾個獨立國家,最符合我們的廣泛利益。

然後他們就先找接壤的外蒙下手了。

中華民國一直不承認外蒙獨立。沙俄比外蒙還著急,主動充當調停人,經過上百次談判,1915年6月簽訂《中俄蒙恰克圖協約》。

這個協約的主要內容: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建立與內地相同的行政組織和進行移民。設於庫倫的外蒙古自治官府實質上完全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相當於默認了外蒙名為自治、實則獨立的現狀。

俄國人得逞了。

2

▲外蒙古簡圖

1917年,俄國鬧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也送來了解決外蒙問題的契機。

不過,過程並不順當。因為,另一個國家插足進來,而且來者不善。

日本!

日本人的侵略手法比俄國人隱祕,陰險。在後來收復外蒙的交涉過程中,北洋政府始終強調要提防日本的外交威脅,說“其狡惡思逞者, 惟一日本”。

1919年春,在日本的支持下,舊俄軍官謝米諾夫與內蒙古分裂分子共同組成反動政權“大蒙古國”,一廂情願地將地域範圍涵蓋了布里亞特、呼倫貝爾及內外蒙古。

此時,外蒙當權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他們原本在兩個大國間跳舞,想著撈個好處不難,現在日本支持的舊俄軍官又來了,局面更為複雜。

外蒙當權者已然分裂。

外蒙在清朝時政教分離,黑派王公治政,黃派喇嘛管教,各有所司。民國後,活佛是最高統治者,形成了喇嘛把持政權的局面。

大權旁落,王公們早就心有不爽。1919年8月,外蒙王公、自治官府“外長”車林多爾濟與北京政府駐庫倫都護使陳毅(這個陳毅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陳毅,同名不同人)祕密接頭,表示願意取消自治官府,恢復前清舊制,並請北京政府以實力援助。

無論對於北京政府,還是陳毅個人來說,這都是天賜機緣。外蒙撤銷自治這件事,真幹成了,絕對青史留名。

陳毅顯然也很激動,趕緊跟北京政府彙報,說“機不可失,宜順勢收回(外蒙)”。

其實,這年年初,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給陳毅的電報中已指示他瞅準時機與外蒙當權者另訂條約,以備將來作為承認俄國新政府的交換條件,代替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

當機會真的來了,北京政府還是頗多顧慮:這事要分清主被動關係,不能給他國留下口實,作為干涉的理由,不然事就黃了。

北京方面最終決定,外蒙撤銷自治,應由外蒙王公集體簽名請願,然後政府應請同意。

3

▲段祺瑞:皖系大佬,徐樹錚的頭兒

“當代班超”本來是給陳毅做的,結果他拱手讓給了更有能力的人。

陳毅花了兩個多月都搞不定外蒙撤治的事。他忽視了喇嘛一派的力量,當他與外蒙王公合計完外蒙撤治的63條規定,送往北京的時候,活佛的代表也趕到北京表示抗議。

這一抗議很要緊,驚動了友邦啊。這些國家均不懷好意地打探怎麼回事。

事情陷入僵局,該徐樹錚上場了。

也是機緣巧合。徐樹錚是段祺瑞的人。1917年,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府院之爭中,徐樹錚獻奇謀,利用張勳復辟前清的慾望趕走黎元洪,再助力段祺瑞趕走張勳,成就段老闆“再造共和”的大業。一時間,皖系風光無兩。

這期間,皖系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名,練了一支軍隊。然而,隨著一戰結束,練兵也就失去名分。段祺瑞自然不想這支軍隊被裁撤,於是,徐樹錚就成了西北籌邊使,這支參戰軍就成了西北邊防軍。

外蒙,在徐樹錚的西北籌邊範圍內。

派系鬥爭的複雜出乎我們的想象。同是皖系,靳雲鵬與徐樹錚素來不和,兩人講不到一塊,在段祺瑞下面各樹一幟。

此時,靳雲鵬是國務總理,抵達個人權力巔峰。他明確告訴徐樹錚,外蒙撤治這件事由陳毅專辦,你別越俎代庖。

徐樹錚人已在庫倫,做起了外蒙撤治的工作。看到靳雲鵬的電文,火冒三丈。他致電國務院,說了一段“鐵骨錚錚”的話:

“西北籌邊使為外蒙已定之官,官制及其職權,為國家已定之法律,命令不得有所變更,速發亦屬無效。樹錚承命守職,一日不離職,一日即暫死守更職之義,無論外交,無論蒙情,無論土地,均應負其全責。明日卸職,即可幅巾騎驢,逍遙湖上;今日未去職,即絲毫不容人侵犯,故作侵犯,即是破壞法律。民國以法律為保障,破壞法律即是破壞民國,即天下之公敵,雖有周親,亦必仇之!”

在北洋,徐樹錚的強硬跋扈跟他的聰明才智一樣出名。他不僅這樣說了,而且這樣做了。

實際上,他仗著自己帶到庫倫的4000兵力,從陳毅手中取得了外蒙撤治的主導權。

4

▲孫中山稱讚徐樹錚比得上班超

徐樹錚的霸氣和能力,很快向全國證明,他是對的。

陳毅花了兩個多月解不開的局,他用22天就解開了。

在庫倫,徐樹錚主持召開外蒙撤治事宜的內部磋商會,明確提出兩條新的交涉原則:其一,主權原則。撤治後政權應收歸政府,不能政府收其名,王公收其實。其二,策略原則。關於交涉對象,當時情況下,以喇嘛為主。

這兩條都是針對陳毅交涉久無進展的癥結提出來的。

徐樹錚強調,要走活佛路線。他說:“活佛強制之力尚在,縱全數王公迫請,而活佛不應,終無如何。”

他與外蒙自治官府總理兼內務總長巴特瑪多爾濟(巴王)接觸後,認為此人是掌握政府實權的核心人物,多做此人的工作,外蒙撤治“定可得手”。

他讓巴王去做活佛的思想工作,但幾天下來,工作做不通。

徐樹錚急了,放下狠話:“外蒙為國家領土,我為外蒙長官,有彈壓地面之責,不能坐視。”

這話武力威脅的成分很大了。他還覺得不過癮,讓巴王也要把後面這句話帶到:明天活佛如果還不答應,就把他押解到北京聽候政府發落。

徐樹錚次日清晨想到自己說出這話,也不相信自己敢把活佛拿下。萬一活佛的工作真做不動了,他只能拿四大喇嘛出氣,把他們拘禁起來,恐嚇一下,再想別的辦法。總之,原則是“剛柔相濟,不損國家之威”。

他沒想到,巴王當天晚些時候就帶來了好消息,活佛點頭了。

徐樹錚不是不能料到這一結局,只是來得比他想象得早。他此前已單刀赴會,見過活佛,勸其取消外蒙自治,重歸中央,又派兵監視佛宮,還商討了外蒙善後條例。總之,各種軟硬兼施,恩威並重。

防衛力量嚴重不足,一直是外蒙面臨的嚴重現實問題。據統計,外蒙武裝力量包括自治官府駐庫倫軍隊1000餘人,外加各王公旗下現役兵,總共不過5000餘人。問題是,這5000人軍隊武器落後,戰鬥力幾乎為零。

早在陳毅主持交涉時,王公們就曾提出希望中央出兵幫助護衛蒙疆。

隨徐樹錚駐庫倫的西北邊防軍褚其祥旅,武器精良,軍紀整肅。徐樹錚的秀肌肉,既有恫嚇那些反對外蒙撤治者的意思,也是讓他們放心,中央有能力保護蒙疆的安定和平。

剩下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1919年11月17日,外蒙黑黃兩派的王公、喇嘛聯合具名呈文北京政府,表示願意取消自治,恢復前清舊制,主權迴歸中央。

5天后,北京政府明令,大家這麼齊心,這麼熱切,那就同意吧。

就這樣,外蒙在辛亥革命後宣佈獨立,歷時7年多,終於又重歸中國版圖。

5

他叫徐樹錚(1880—1925)。曾經自號“則林”,徐則林。反過來讀:林則徐。

如果民國要拍一部“縱橫北洋”的大片,總導演是誰不知道,但副導演(之一)必然有他。

北洋時期,梟雄競逐,短短十多年間,大IP雲集,你方唱罷我登場。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張作霖……這些人當然是主角,一線大腕。

徐樹錚呢?大概接近於掌鏡調度那類人,幾乎不上場參演,卻在許多關鍵時刻推動了劇情進展。

他是皖系大腕段祺瑞的靈魂參謀。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完美演出,全賴他的精心策劃。人稱“小扇子”,大軍師的意思。

1919年,他突然走到前臺,出了鏡,客串了個角色——西北籌邊使。結果,不得了,要麼不親演,一演就是個民族大英雄,幹了件不世的偉業,硬是讓那些一線大咖黯然失色。

連孫中山都為他點贊打call,說他是“當代班超”。

1

▲徐樹錚

從頭說起。

外蒙古地區原本是中國的領土。清政府設定邊左副將軍,駐烏里雅蘇臺。

辛亥革命爆發後,各地鬧“獨立”,沒想到外蒙來了個真獨立。

1911年12月1日,外蒙杭達多爾濟親王率騎兵包圍清政府駐庫倫(即今烏蘭巴托)辦事大臣衙署,把清政府官員驅趕出境。半個月後,“革命者”在庫倫成立“大蒙古國”,奉大活佛為皇帝。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專門對當時各省“獨立”風潮作了解釋:“所謂獨立者,對於滿清為脫離,對於各省為聯合,蒙古、西藏意亦如此。”

意思很清楚,外蒙這個“大蒙古國”,不迴歸就是偽政權。

但是,外蒙敢真獨立,是有人,哦不,有國家在背後操縱和撐腰。

沙俄!

沙俄是個很壞的國家,我們有這樣一個鄰居,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我們這邊在辛亥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那邊意淫:將中國分為幾個獨立國家,最符合我們的廣泛利益。

然後他們就先找接壤的外蒙下手了。

中華民國一直不承認外蒙獨立。沙俄比外蒙還著急,主動充當調停人,經過上百次談判,1915年6月簽訂《中俄蒙恰克圖協約》。

這個協約的主要內容:中國不得在外蒙古派駐軍隊,不得建立與內地相同的行政組織和進行移民。設於庫倫的外蒙古自治官府實質上完全獨立於中央政權之外,相當於默認了外蒙名為自治、實則獨立的現狀。

俄國人得逞了。

2

▲外蒙古簡圖

1917年,俄國鬧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也送來了解決外蒙問題的契機。

不過,過程並不順當。因為,另一個國家插足進來,而且來者不善。

日本!

日本人的侵略手法比俄國人隱祕,陰險。在後來收復外蒙的交涉過程中,北洋政府始終強調要提防日本的外交威脅,說“其狡惡思逞者, 惟一日本”。

1919年春,在日本的支持下,舊俄軍官謝米諾夫與內蒙古分裂分子共同組成反動政權“大蒙古國”,一廂情願地將地域範圍涵蓋了布里亞特、呼倫貝爾及內外蒙古。

此時,外蒙當權者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他們原本在兩個大國間跳舞,想著撈個好處不難,現在日本支持的舊俄軍官又來了,局面更為複雜。

外蒙當權者已然分裂。

外蒙在清朝時政教分離,黑派王公治政,黃派喇嘛管教,各有所司。民國後,活佛是最高統治者,形成了喇嘛把持政權的局面。

大權旁落,王公們早就心有不爽。1919年8月,外蒙王公、自治官府“外長”車林多爾濟與北京政府駐庫倫都護使陳毅(這個陳毅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陳毅,同名不同人)祕密接頭,表示願意取消自治官府,恢復前清舊制,並請北京政府以實力援助。

無論對於北京政府,還是陳毅個人來說,這都是天賜機緣。外蒙撤銷自治這件事,真幹成了,絕對青史留名。

陳毅顯然也很激動,趕緊跟北京政府彙報,說“機不可失,宜順勢收回(外蒙)”。

其實,這年年初,北京政府外交部在給陳毅的電報中已指示他瞅準時機與外蒙當權者另訂條約,以備將來作為承認俄國新政府的交換條件,代替1915年的《中俄蒙協約》。

當機會真的來了,北京政府還是頗多顧慮:這事要分清主被動關係,不能給他國留下口實,作為干涉的理由,不然事就黃了。

北京方面最終決定,外蒙撤銷自治,應由外蒙王公集體簽名請願,然後政府應請同意。

3

▲段祺瑞:皖系大佬,徐樹錚的頭兒

“當代班超”本來是給陳毅做的,結果他拱手讓給了更有能力的人。

陳毅花了兩個多月都搞不定外蒙撤治的事。他忽視了喇嘛一派的力量,當他與外蒙王公合計完外蒙撤治的63條規定,送往北京的時候,活佛的代表也趕到北京表示抗議。

這一抗議很要緊,驚動了友邦啊。這些國家均不懷好意地打探怎麼回事。

事情陷入僵局,該徐樹錚上場了。

也是機緣巧合。徐樹錚是段祺瑞的人。1917年,在黎元洪與段祺瑞的府院之爭中,徐樹錚獻奇謀,利用張勳復辟前清的慾望趕走黎元洪,再助力段祺瑞趕走張勳,成就段老闆“再造共和”的大業。一時間,皖系風光無兩。

這期間,皖系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名,練了一支軍隊。然而,隨著一戰結束,練兵也就失去名分。段祺瑞自然不想這支軍隊被裁撤,於是,徐樹錚就成了西北籌邊使,這支參戰軍就成了西北邊防軍。

外蒙,在徐樹錚的西北籌邊範圍內。

派系鬥爭的複雜出乎我們的想象。同是皖系,靳雲鵬與徐樹錚素來不和,兩人講不到一塊,在段祺瑞下面各樹一幟。

此時,靳雲鵬是國務總理,抵達個人權力巔峰。他明確告訴徐樹錚,外蒙撤治這件事由陳毅專辦,你別越俎代庖。

徐樹錚人已在庫倫,做起了外蒙撤治的工作。看到靳雲鵬的電文,火冒三丈。他致電國務院,說了一段“鐵骨錚錚”的話:

“西北籌邊使為外蒙已定之官,官制及其職權,為國家已定之法律,命令不得有所變更,速發亦屬無效。樹錚承命守職,一日不離職,一日即暫死守更職之義,無論外交,無論蒙情,無論土地,均應負其全責。明日卸職,即可幅巾騎驢,逍遙湖上;今日未去職,即絲毫不容人侵犯,故作侵犯,即是破壞法律。民國以法律為保障,破壞法律即是破壞民國,即天下之公敵,雖有周親,亦必仇之!”

在北洋,徐樹錚的強硬跋扈跟他的聰明才智一樣出名。他不僅這樣說了,而且這樣做了。

實際上,他仗著自己帶到庫倫的4000兵力,從陳毅手中取得了外蒙撤治的主導權。

4

▲孫中山稱讚徐樹錚比得上班超

徐樹錚的霸氣和能力,很快向全國證明,他是對的。

陳毅花了兩個多月解不開的局,他用22天就解開了。

在庫倫,徐樹錚主持召開外蒙撤治事宜的內部磋商會,明確提出兩條新的交涉原則:其一,主權原則。撤治後政權應收歸政府,不能政府收其名,王公收其實。其二,策略原則。關於交涉對象,當時情況下,以喇嘛為主。

這兩條都是針對陳毅交涉久無進展的癥結提出來的。

徐樹錚強調,要走活佛路線。他說:“活佛強制之力尚在,縱全數王公迫請,而活佛不應,終無如何。”

他與外蒙自治官府總理兼內務總長巴特瑪多爾濟(巴王)接觸後,認為此人是掌握政府實權的核心人物,多做此人的工作,外蒙撤治“定可得手”。

他讓巴王去做活佛的思想工作,但幾天下來,工作做不通。

徐樹錚急了,放下狠話:“外蒙為國家領土,我為外蒙長官,有彈壓地面之責,不能坐視。”

這話武力威脅的成分很大了。他還覺得不過癮,讓巴王也要把後面這句話帶到:明天活佛如果還不答應,就把他押解到北京聽候政府發落。

徐樹錚次日清晨想到自己說出這話,也不相信自己敢把活佛拿下。萬一活佛的工作真做不動了,他只能拿四大喇嘛出氣,把他們拘禁起來,恐嚇一下,再想別的辦法。總之,原則是“剛柔相濟,不損國家之威”。

他沒想到,巴王當天晚些時候就帶來了好消息,活佛點頭了。

徐樹錚不是不能料到這一結局,只是來得比他想象得早。他此前已單刀赴會,見過活佛,勸其取消外蒙自治,重歸中央,又派兵監視佛宮,還商討了外蒙善後條例。總之,各種軟硬兼施,恩威並重。

防衛力量嚴重不足,一直是外蒙面臨的嚴重現實問題。據統計,外蒙武裝力量包括自治官府駐庫倫軍隊1000餘人,外加各王公旗下現役兵,總共不過5000餘人。問題是,這5000人軍隊武器落後,戰鬥力幾乎為零。

早在陳毅主持交涉時,王公們就曾提出希望中央出兵幫助護衛蒙疆。

隨徐樹錚駐庫倫的西北邊防軍褚其祥旅,武器精良,軍紀整肅。徐樹錚的秀肌肉,既有恫嚇那些反對外蒙撤治者的意思,也是讓他們放心,中央有能力保護蒙疆的安定和平。

剩下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1919年11月17日,外蒙黑黃兩派的王公、喇嘛聯合具名呈文北京政府,表示願意取消自治,恢復前清舊制,主權迴歸中央。

5天后,北京政府明令,大家這麼齊心,這麼熱切,那就同意吧。

就這樣,外蒙在辛亥革命後宣佈獨立,歷時7年多,終於又重歸中國版圖。

5

▲雅爾塔會議三巨頭

外蒙撤治,成為徐樹錚一生之中極為風光的一件事。

從1919年10月29日抵達庫倫,到同年11月21日動身回京,僅用了22天時間,徐樹錚憑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槍一彈,便完成了外蒙重歸中國版圖的重任。

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特任徐樹錚為“外蒙古活佛冊封專使”。同年12月底,徐樹錚再到庫倫,受到了英雄般的熱烈歡迎。

晚清以來,中國主權在不斷淪喪,僅有外蒙撤治一事,稍微值得驕傲。

大軍閥們一個比一個牛氣,但論及國家利益的維護,恐怕都要在二線小軍閥徐樹錚面前低頭。

徐樹錚知道自己正在創造歷史。第二次赴庫倫途中,他隨身帶了一本《漢書》,很明顯有澄清宇內的雄心壯志。他還第一時間把外蒙撤治一事電告南方的孫中山。

孫中山回電祝賀徐樹錚,說吾國很久沒有出過班超、傅介子這樣的人物了,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建此奇功,跟他們比,恐怕一點兒不差。

可惜,榮譽至此而止。

隨著國內派系紛爭,1920年夏,直皖戰爭爆發。皖系戰敗,段祺瑞下野,徐樹錚流亡。

政治上失勢,毀謗隨之而來。輿論反轉,說陳毅才是外蒙撤治的大功臣,徐樹錚不過是坐收漁利。然後,徐樹錚的名字逐漸湮滅。

我們今天回望歷史,可以跳脫出來,給予這段人和事客觀的評價。怎麼說呢?陳毅助攻,徐樹錚射門。打這個比方,可以很好地說明二人的功績。

然而,最最痛惜的事還在後面。

外蒙迴歸僅一年多一點,祖國母親的被窩還沒捂熱,就又被抱走了。1921年1月,沙俄白匪大敗庫倫徐樹錚的旅長褚其祥、高在田部。在沙俄白匪的脅迫下,活佛再次宣佈外蒙“獨立”,半年後,蘇俄紅軍擊敗白匪,佔領庫倫,成立蒙古人民政府。

仍是那句話:中華民國一直不承認外蒙獨立。

直到1945年2月,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以維持外蒙現狀作為出兵對日作戰的條件。1946年,中華民國跟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承認外蒙獨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另籤《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承認外蒙獨立。

而徐樹錚,早已在1925年被馮玉祥部下暗殺了。

沒有什麼人會記得這個名字,記得他幹過的大事。

馋嘴肥猫铲史官
2019-06-27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於是,中俄雙方談判。1913年,搞了個恰克圖聲明,外蒙古方面勢單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於是,中俄雙方談判。1913年,搞了個恰克圖聲明,外蒙古方面勢單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二、重歸懷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脫離勢力遭到重創,失去背後的靠山,各個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國有了把蒙古重新納入掌控的最佳良機。

外蒙古又醞釀“撤治”、願意投靠中國政府,有經濟、政治、外交等複雜原因。

“獨立”以後,漢商被驅,外蒙古在經濟上幾乎全部依賴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臺,蘇聯又陷入長久戰亂,商貿斷絕,而外蒙古本身生產能力很差,物資就極度匱乏,很難支撐下去了。

當時,外蒙古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那些黃教大喇嘛掌握著。雙方存在著很大矛盾,而按照當年清朝的統治方式,王公貴族們是有很大實權的,所以這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構,一些內蒙古王公就又與北京政府聯繫,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開始交集,迴歸的曙光冉冉升起。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於是,中俄雙方談判。1913年,搞了個恰克圖聲明,外蒙古方面勢單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二、重歸懷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脫離勢力遭到重創,失去背後的靠山,各個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國有了把蒙古重新納入掌控的最佳良機。

外蒙古又醞釀“撤治”、願意投靠中國政府,有經濟、政治、外交等複雜原因。

“獨立”以後,漢商被驅,外蒙古在經濟上幾乎全部依賴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臺,蘇聯又陷入長久戰亂,商貿斷絕,而外蒙古本身生產能力很差,物資就極度匱乏,很難支撐下去了。

當時,外蒙古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那些黃教大喇嘛掌握著。雙方存在著很大矛盾,而按照當年清朝的統治方式,王公貴族們是有很大實權的,所以這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構,一些內蒙古王公就又與北京政府聯繫,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開始交集,迴歸的曙光冉冉升起。



三、只差一步回祖國

當時,駐蒙古庫侖的都護使名叫陳毅。

這個陳毅,不是後來那位共和國的元帥,但他也是個很有能力,很愛祖國的人,我們不能忘記他曾經為了蒙古迴歸而作出的努力。

陳毅是晚清名將陳湜之孫,1917年,他被任命為庫侖都護使。

當陳毅敏捷地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他就向外蒙高層提出了撤銷自治,並允許中國軍隊入蒙駐紮。

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當時,外蒙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同意了。

於是,陳毅就擬了個外蒙撤治六十三條,內容基本上就如同清朝治理時期的模式,這個模式對蒙古族王公們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就獲得了大多數王公們的支持,活佛哲布尊丹巴也表示認可,活佛又加了一條:優待活佛家人,這就是“六十四條”

但卻遭到了喇嘛們的反對,他們控制外蒙議會否決了“六十四條”。

眼見情勢有利,陳毅向北京政府要求派兵來蒙,阻止外來勢力干涉,威懾喇嘛集團。

同時,在陳毅的策劃下,哲布尊丹巴和王公們堅決支持撤銷自治。幾次提交國會被否決,就解散了國會,迴歸的希望就在眼前。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於是,中俄雙方談判。1913年,搞了個恰克圖聲明,外蒙古方面勢單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二、重歸懷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脫離勢力遭到重創,失去背後的靠山,各個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國有了把蒙古重新納入掌控的最佳良機。

外蒙古又醞釀“撤治”、願意投靠中國政府,有經濟、政治、外交等複雜原因。

“獨立”以後,漢商被驅,外蒙古在經濟上幾乎全部依賴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臺,蘇聯又陷入長久戰亂,商貿斷絕,而外蒙古本身生產能力很差,物資就極度匱乏,很難支撐下去了。

當時,外蒙古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那些黃教大喇嘛掌握著。雙方存在著很大矛盾,而按照當年清朝的統治方式,王公貴族們是有很大實權的,所以這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構,一些內蒙古王公就又與北京政府聯繫,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開始交集,迴歸的曙光冉冉升起。



三、只差一步回祖國

當時,駐蒙古庫侖的都護使名叫陳毅。

這個陳毅,不是後來那位共和國的元帥,但他也是個很有能力,很愛祖國的人,我們不能忘記他曾經為了蒙古迴歸而作出的努力。

陳毅是晚清名將陳湜之孫,1917年,他被任命為庫侖都護使。

當陳毅敏捷地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他就向外蒙高層提出了撤銷自治,並允許中國軍隊入蒙駐紮。

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當時,外蒙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同意了。

於是,陳毅就擬了個外蒙撤治六十三條,內容基本上就如同清朝治理時期的模式,這個模式對蒙古族王公們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就獲得了大多數王公們的支持,活佛哲布尊丹巴也表示認可,活佛又加了一條:優待活佛家人,這就是“六十四條”

但卻遭到了喇嘛們的反對,他們控制外蒙議會否決了“六十四條”。

眼見情勢有利,陳毅向北京政府要求派兵來蒙,阻止外來勢力干涉,威懾喇嘛集團。

同時,在陳毅的策劃下,哲布尊丹巴和王公們堅決支持撤銷自治。幾次提交國會被否決,就解散了國會,迴歸的希望就在眼前。



四、沽名釣譽匹夫勇

糟糕的是,派來了這個徐樹錚。

徐樹錚到了外蒙,馬上就全盤否定了“六十四條”,還把陳毅軟禁起來。

不顧北京政府的嚴厲斥責。徐樹錚武力威逼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眾王公們在口頭上宣佈撤治。二十多天後,徐樹錚率兵回京,還把將陳毅押了回去。

所有的努力頓時就泡了湯!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於是,中俄雙方談判。1913年,搞了個恰克圖聲明,外蒙古方面勢單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二、重歸懷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脫離勢力遭到重創,失去背後的靠山,各個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國有了把蒙古重新納入掌控的最佳良機。

外蒙古又醞釀“撤治”、願意投靠中國政府,有經濟、政治、外交等複雜原因。

“獨立”以後,漢商被驅,外蒙古在經濟上幾乎全部依賴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臺,蘇聯又陷入長久戰亂,商貿斷絕,而外蒙古本身生產能力很差,物資就極度匱乏,很難支撐下去了。

當時,外蒙古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那些黃教大喇嘛掌握著。雙方存在著很大矛盾,而按照當年清朝的統治方式,王公貴族們是有很大實權的,所以這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構,一些內蒙古王公就又與北京政府聯繫,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開始交集,迴歸的曙光冉冉升起。



三、只差一步回祖國

當時,駐蒙古庫侖的都護使名叫陳毅。

這個陳毅,不是後來那位共和國的元帥,但他也是個很有能力,很愛祖國的人,我們不能忘記他曾經為了蒙古迴歸而作出的努力。

陳毅是晚清名將陳湜之孫,1917年,他被任命為庫侖都護使。

當陳毅敏捷地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他就向外蒙高層提出了撤銷自治,並允許中國軍隊入蒙駐紮。

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當時,外蒙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同意了。

於是,陳毅就擬了個外蒙撤治六十三條,內容基本上就如同清朝治理時期的模式,這個模式對蒙古族王公們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就獲得了大多數王公們的支持,活佛哲布尊丹巴也表示認可,活佛又加了一條:優待活佛家人,這就是“六十四條”

但卻遭到了喇嘛們的反對,他們控制外蒙議會否決了“六十四條”。

眼見情勢有利,陳毅向北京政府要求派兵來蒙,阻止外來勢力干涉,威懾喇嘛集團。

同時,在陳毅的策劃下,哲布尊丹巴和王公們堅決支持撤銷自治。幾次提交國會被否決,就解散了國會,迴歸的希望就在眼前。



四、沽名釣譽匹夫勇

糟糕的是,派來了這個徐樹錚。

徐樹錚到了外蒙,馬上就全盤否定了“六十四條”,還把陳毅軟禁起來。

不顧北京政府的嚴厲斥責。徐樹錚武力威逼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眾王公們在口頭上宣佈撤治。二十多天後,徐樹錚率兵回京,還把將陳毅押了回去。

所有的努力頓時就泡了湯!



五、物是人非,漸行漸遠

直皖戰爭爆發,徐樹錚被免,陳毅再次被啟用,“六十四條”恢復。

但徐樹錚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消除的,外蒙古從上至下,都對北京政府完全喪失了信任。

做為中央政府,沒有半點威望和信用,朝令夕改,令人難以信服。同時,受到徐樹錚武力脅迫的是活佛、所有王公貴族和喇嘛,他們對中央政府再不寄信任,從此就義無返顧地走向獨立的道路。

於是,一片大好形勢變成了彼此的對抗。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於是,中俄雙方談判。1913年,搞了個恰克圖聲明,外蒙古方面勢單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二、重歸懷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脫離勢力遭到重創,失去背後的靠山,各個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國有了把蒙古重新納入掌控的最佳良機。

外蒙古又醞釀“撤治”、願意投靠中國政府,有經濟、政治、外交等複雜原因。

“獨立”以後,漢商被驅,外蒙古在經濟上幾乎全部依賴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臺,蘇聯又陷入長久戰亂,商貿斷絕,而外蒙古本身生產能力很差,物資就極度匱乏,很難支撐下去了。

當時,外蒙古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那些黃教大喇嘛掌握著。雙方存在著很大矛盾,而按照當年清朝的統治方式,王公貴族們是有很大實權的,所以這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構,一些內蒙古王公就又與北京政府聯繫,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開始交集,迴歸的曙光冉冉升起。



三、只差一步回祖國

當時,駐蒙古庫侖的都護使名叫陳毅。

這個陳毅,不是後來那位共和國的元帥,但他也是個很有能力,很愛祖國的人,我們不能忘記他曾經為了蒙古迴歸而作出的努力。

陳毅是晚清名將陳湜之孫,1917年,他被任命為庫侖都護使。

當陳毅敏捷地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他就向外蒙高層提出了撤銷自治,並允許中國軍隊入蒙駐紮。

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當時,外蒙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同意了。

於是,陳毅就擬了個外蒙撤治六十三條,內容基本上就如同清朝治理時期的模式,這個模式對蒙古族王公們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就獲得了大多數王公們的支持,活佛哲布尊丹巴也表示認可,活佛又加了一條:優待活佛家人,這就是“六十四條”

但卻遭到了喇嘛們的反對,他們控制外蒙議會否決了“六十四條”。

眼見情勢有利,陳毅向北京政府要求派兵來蒙,阻止外來勢力干涉,威懾喇嘛集團。

同時,在陳毅的策劃下,哲布尊丹巴和王公們堅決支持撤銷自治。幾次提交國會被否決,就解散了國會,迴歸的希望就在眼前。



四、沽名釣譽匹夫勇

糟糕的是,派來了這個徐樹錚。

徐樹錚到了外蒙,馬上就全盤否定了“六十四條”,還把陳毅軟禁起來。

不顧北京政府的嚴厲斥責。徐樹錚武力威逼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眾王公們在口頭上宣佈撤治。二十多天後,徐樹錚率兵回京,還把將陳毅押了回去。

所有的努力頓時就泡了湯!



五、物是人非,漸行漸遠

直皖戰爭爆發,徐樹錚被免,陳毅再次被啟用,“六十四條”恢復。

但徐樹錚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消除的,外蒙古從上至下,都對北京政府完全喪失了信任。

做為中央政府,沒有半點威望和信用,朝令夕改,令人難以信服。同時,受到徐樹錚武力脅迫的是活佛、所有王公貴族和喇嘛,他們對中央政府再不寄信任,從此就義無返顧地走向獨立的道路。

於是,一片大好形勢變成了彼此的對抗。



六、莫把大罪當功勞

本來,按照當時的形勢發展,外蒙古撤治迴歸,是相當有希望的。

蒙古各方都有願望,而陳毅因勢利導,不僅做通了活佛和眾王公們的工作,還乘機搞出了“六十四條”,牽制和約束住了各方勢力。蒙古已經穩步走在了迴歸的道路上。

而徐樹錚的行為,恰恰打斷了這個迴歸的過程。沽名釣譽的一紙聲明,有什麼實際作用?

事情就壞在這些沒有腦子的人手裡,看起來壯懷激烈,實則禍國殃民。

外蒙古可不是一個首領說了就算的,而是許多利益集團組成的集體。這裡面肯定會有不同的團體由於自己的利益或者反對,或者贊成,或者騎牆順風。按照陳毅的辦法,“六十四條”就是建立一個機制,贊成派和騎牆派就能充分利用這個機制抑制和約束反對派。至少,蒙古就再也不可能獨立了。

但徐樹錚這麼一來,徹底把贊成派和中間派也推向了頑固派,他們從此以後,在脫離中央的意見上保持了一致。

陳毅要求派兵,是為了威懾頑固派喇嘛,而徐樹錚卻用來威逼已經傾向於迴歸的活佛。本來哲布尊丹巴活佛是堅決同意撤銷自治的,可徐樹錚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使哲布尊丹巴活佛徹底倒向了反對派。

就算你徐樹錚有本事武力統一,那至少應該率兵駐守外蒙古,苦心經營,扶持勢力、建立新的機制。只呆了二十多天,幹了一堆爛事,哪有半分益處?

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蒙古歸服於中國的統治之下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中國因此曾經付出了多少血淚和努力,財力和物力,想盡了多少辦法才達到這樣的成果,豈是你一介匹夫,兩千人馬,用二十多天就想搞成的?

徐樹錚這次魯莽而不負責任的行動,為後來外蒙古“二次獨立”埋下了炸藥包。

他有什麼功勞?徐樹錚實際上是外蒙古最終脫離祖國走向獨立的罪人。

居然還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對歷史一知半解,也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

希望看到的網友警惕起來,不要讓那些表面上的東西蒙住了眼睛。



大家瞭解歷史的都應該對外蒙古的情況有所瞭解,外蒙古是在清朝時候完全歸屬於中國的統治,每一代清朝皇帝都實際上還兼任著蒙古大汗的頭銜。而在清朝,對蒙古的統治也並非像其它內地省份一樣,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自治區的形式。就是說,蒙古各部落從法理上承認屬於中國的統治,地域屬於中國的領土,而在管理上相對有著高度的自治權。

一、因驅逐走向脫離

辛亥革命,推翻晚清統治,缺乏政治經驗的革命者提出這樣的口號:“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還把各少數民族駐京代表全部驅走。

韃虜?蒙古人非常失落。從民族歷史的角度上,蒙古族要比滿族更符合這個稱呼吧?既然祖國要驅除我們了,乾脆我們就走吧。

於是,這些外蒙王公貴族和喇嘛們開會商議,由當時的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領頭,蒙古帝國(包括外蒙古和現在的內蒙古)脫離祖國,宣佈了獨立。

這就是外蒙古從國家分裂的初始。

所以說,不要看你義正辭嚴,口號喊得震天響,“韃虜,韃虜”叫聲高昂,給中國造成最大禍害的就是這幫沒腦子又欠抽的嘴貨,清朝花了多少代才收服的民族,花了多少兵力和錢財才征服的土地,從這一刻起,就走上了與祖國分裂的道路!

誰是敗家子?



二、獨立,還是自治?

韃虜要獨立了,革命政府又不同意了。而當時的沙俄政府也不予承認。

於是,中俄雙方談判。1913年,搞了個恰克圖聲明,外蒙古方面勢單力薄,只好同意,

1915年,三方簽訂了 《中俄蒙恰克圖條約》。

按照條約,外蒙承認中國政府的宗主權,但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只是在外交上,未徵得中國政府同意下,沒有獨立簽訂任何條約的權利。

這就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中國政府得到的,僅僅是名義上的宗主權,中央政府派往外蒙的都護使(也叫辦事大臣)表面上還節制蒙古,實際上政局已經被沙俄主導了。

以區區一介駐蒙辦事人員,想幹涉當地事務,用腳後跟都能想到那個牽制力能有多大一點點。

所以,這個“自治”條約,對於中國來說,是相當屈辱的。



二、重歸懷抱的希望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沙俄政府被推翻,外蒙古的脫離勢力遭到重創,失去背後的靠山,各個方面也陷入窘境,中國有了把蒙古重新納入掌控的最佳良機。

外蒙古又醞釀“撤治”、願意投靠中國政府,有經濟、政治、外交等複雜原因。

“獨立”以後,漢商被驅,外蒙古在經濟上幾乎全部依賴沙俄。但十月革命,沙俄倒臺,蘇聯又陷入長久戰亂,商貿斷絕,而外蒙古本身生產能力很差,物資就極度匱乏,很難支撐下去了。

當時,外蒙古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那些黃教大喇嘛掌握著。雙方存在著很大矛盾,而按照當年清朝的統治方式,王公貴族們是有很大實權的,所以這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又想建立如以往一般的政治架構,一些內蒙古王公就又與北京政府聯繫,宣示效忠。

外蒙古活佛,蒙古王公,北京政府三方又開始交集,迴歸的曙光冉冉升起。



三、只差一步回祖國

當時,駐蒙古庫侖的都護使名叫陳毅。

這個陳毅,不是後來那位共和國的元帥,但他也是個很有能力,很愛祖國的人,我們不能忘記他曾經為了蒙古迴歸而作出的努力。

陳毅是晚清名將陳湜之孫,1917年,他被任命為庫侖都護使。

當陳毅敏捷地發現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他就向外蒙高層提出了撤銷自治,並允許中國軍隊入蒙駐紮。

這個提議很快就得到了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當時,外蒙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哲布尊丹巴活佛也同意了。

於是,陳毅就擬了個外蒙撤治六十三條,內容基本上就如同清朝治理時期的模式,這個模式對蒙古族王公們是非常有利的,當然就獲得了大多數王公們的支持,活佛哲布尊丹巴也表示認可,活佛又加了一條:優待活佛家人,這就是“六十四條”

但卻遭到了喇嘛們的反對,他們控制外蒙議會否決了“六十四條”。

眼見情勢有利,陳毅向北京政府要求派兵來蒙,阻止外來勢力干涉,威懾喇嘛集團。

同時,在陳毅的策劃下,哲布尊丹巴和王公們堅決支持撤銷自治。幾次提交國會被否決,就解散了國會,迴歸的希望就在眼前。



四、沽名釣譽匹夫勇

糟糕的是,派來了這個徐樹錚。

徐樹錚到了外蒙,馬上就全盤否定了“六十四條”,還把陳毅軟禁起來。

不顧北京政府的嚴厲斥責。徐樹錚武力威逼哲布尊丹巴活佛和眾王公們在口頭上宣佈撤治。二十多天後,徐樹錚率兵回京,還把將陳毅押了回去。

所有的努力頓時就泡了湯!



五、物是人非,漸行漸遠

直皖戰爭爆發,徐樹錚被免,陳毅再次被啟用,“六十四條”恢復。

但徐樹錚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消除的,外蒙古從上至下,都對北京政府完全喪失了信任。

做為中央政府,沒有半點威望和信用,朝令夕改,令人難以信服。同時,受到徐樹錚武力脅迫的是活佛、所有王公貴族和喇嘛,他們對中央政府再不寄信任,從此就義無返顧地走向獨立的道路。

於是,一片大好形勢變成了彼此的對抗。



六、莫把大罪當功勞

本來,按照當時的形勢發展,外蒙古撤治迴歸,是相當有希望的。

蒙古各方都有願望,而陳毅因勢利導,不僅做通了活佛和眾王公們的工作,還乘機搞出了“六十四條”,牽制和約束住了各方勢力。蒙古已經穩步走在了迴歸的道路上。

而徐樹錚的行為,恰恰打斷了這個迴歸的過程。沽名釣譽的一紙聲明,有什麼實際作用?

事情就壞在這些沒有腦子的人手裡,看起來壯懷激烈,實則禍國殃民。

外蒙古可不是一個首領說了就算的,而是許多利益集團組成的集體。這裡面肯定會有不同的團體由於自己的利益或者反對,或者贊成,或者騎牆順風。按照陳毅的辦法,“六十四條”就是建立一個機制,贊成派和騎牆派就能充分利用這個機制抑制和約束反對派。至少,蒙古就再也不可能獨立了。

但徐樹錚這麼一來,徹底把贊成派和中間派也推向了頑固派,他們從此以後,在脫離中央的意見上保持了一致。

陳毅要求派兵,是為了威懾頑固派喇嘛,而徐樹錚卻用來威逼已經傾向於迴歸的活佛。本來哲布尊丹巴活佛是堅決同意撤銷自治的,可徐樹錚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使哲布尊丹巴活佛徹底倒向了反對派。

就算你徐樹錚有本事武力統一,那至少應該率兵駐守外蒙古,苦心經營,扶持勢力、建立新的機制。只呆了二十多天,幹了一堆爛事,哪有半分益處?

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蒙古歸服於中國的統治之下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中國因此曾經付出了多少血淚和努力,財力和物力,想盡了多少辦法才達到這樣的成果,豈是你一介匹夫,兩千人馬,用二十多天就想搞成的?

徐樹錚這次魯莽而不負責任的行動,為後來外蒙古“二次獨立”埋下了炸藥包。



對於這件事情,時任外蒙都護副使祕書孟渠這樣評價:

“外蒙二次獨立,實因徐以兵力壓迫之所致。武人跋扈,不達蒙情,可勝嘆哉。”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徐樹錚,一介沽名釣譽的匹夫而已,罪過深重,有什麼功績敢與漢武唐宗相提並論?

秉烛读春秋
2019-06-27

首先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的說法我沒聽說過,不過在和孫中山接觸中,孫中山曾以陳湯、班超相稱許。說實話,徐樹錚在近代史上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除了一直追隨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外,在其它軍閥中樹敵太多,最後被馮玉祥派人暗殺了。

徐樹錚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軍事人物,是北洋軍閥皖系名將,是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的得力干將,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每次都離不開徐樹錚的鼎力相助。以至於段祺瑞感慨道:"吾三造共和之功,實皆(徐)兄運籌贊襄之力居多。"

首先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的說法我沒聽說過,不過在和孫中山接觸中,孫中山曾以陳湯、班超相稱許。說實話,徐樹錚在近代史上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除了一直追隨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外,在其它軍閥中樹敵太多,最後被馮玉祥派人暗殺了。

徐樹錚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軍事人物,是北洋軍閥皖系名將,是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的得力干將,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每次都離不開徐樹錚的鼎力相助。以至於段祺瑞感慨道:"吾三造共和之功,實皆(徐)兄運籌贊襄之力居多。"



段祺瑞的三造共和:段祺瑞聯名北洋高級將領電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詔清帝退位,為一造共和。其次,段祺瑞推翻袁世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此為段祺瑞“二造共和”。最後,推翻張勳復辟王朝,17日正式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此為段祺瑞三造共和。

我覺得題主把徐樹錚比喻成漢武帝和唐太宗,估計是和徐樹錚用武力脅迫外蒙古撤銷宣佈獨立有關。這個事是這樣的,袁世凱復闢失敗後,南北軍閥為誰來接替大總統之位發生了戰爭,國家眼看重新陷入混亂局面,徐樹錚力爭武力統一南北局勢,而臨時大總統徐世昌要和平統一。當時國內國外反戰的情緒高漲,沒人願意打仗了。徐樹錚為了"給武統"找一條出路,來證明武統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重振皖系政治聲望,他就想到了武力脅迫外蒙古撤銷獨立這個辦法。一方面撈取政治資本,一方面顯示武力征服的作用。

話說辛亥革命時,外蒙古乘國內自顧不暇的時候,在俄國庇護下,先宣佈獨立,後迫於外蒙百姓不願意獨立的緣故,改為自治,中華民國享有宗主權的空名。

俄國十月革命以後,俄國發生了動亂,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了震動,於是又想回歸中國,但是在迴歸的問題上和北洋政府討價還價,此時段祺瑞指派徐樹錚帶兵武力進駐外蒙古。

徐樹錚於1919年10月23日自京啟程,10月29日抵達外蒙首府庫倫(今烏蘭巴托),隨後對外蒙當局施壓,徐樹錚於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出示他新擬8項撤治條件,逼其簽字;徐樹錚的意思很明顯,先簽字,有什麼事好商量,或者外蒙先提出撤銷自治,再商定條件,並警告"總理"巴德瑪多爾濟:“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徐樹錚果然厲害,他說,如果不簽字,把皇帝抓起來還不算,別看你老了,照樣一起抓走。

首先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的說法我沒聽說過,不過在和孫中山接觸中,孫中山曾以陳湯、班超相稱許。說實話,徐樹錚在近代史上是一個譭譽參半的人,他除了一直追隨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外,在其它軍閥中樹敵太多,最後被馮玉祥派人暗殺了。

徐樹錚是中國近代史上政治、軍事人物,是北洋軍閥皖系名將,是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的得力干將,段祺瑞一生"三造共和",每次都離不開徐樹錚的鼎力相助。以至於段祺瑞感慨道:"吾三造共和之功,實皆(徐)兄運籌贊襄之力居多。"



段祺瑞的三造共和:段祺瑞聯名北洋高級將領電促清廷退位。隆裕太后下詔清帝退位,為一造共和。其次,段祺瑞推翻袁世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此為段祺瑞“二造共和”。最後,推翻張勳復辟王朝,17日正式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此為段祺瑞三造共和。

我覺得題主把徐樹錚比喻成漢武帝和唐太宗,估計是和徐樹錚用武力脅迫外蒙古撤銷宣佈獨立有關。這個事是這樣的,袁世凱復闢失敗後,南北軍閥為誰來接替大總統之位發生了戰爭,國家眼看重新陷入混亂局面,徐樹錚力爭武力統一南北局勢,而臨時大總統徐世昌要和平統一。當時國內國外反戰的情緒高漲,沒人願意打仗了。徐樹錚為了"給武統"找一條出路,來證明武統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重振皖系政治聲望,他就想到了武力脅迫外蒙古撤銷獨立這個辦法。一方面撈取政治資本,一方面顯示武力征服的作用。

話說辛亥革命時,外蒙古乘國內自顧不暇的時候,在俄國庇護下,先宣佈獨立,後迫於外蒙百姓不願意獨立的緣故,改為自治,中華民國享有宗主權的空名。

俄國十月革命以後,俄國發生了動亂,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了震動,於是又想回歸中國,但是在迴歸的問題上和北洋政府討價還價,此時段祺瑞指派徐樹錚帶兵武力進駐外蒙古。

徐樹錚於1919年10月23日自京啟程,10月29日抵達外蒙首府庫倫(今烏蘭巴托),隨後對外蒙當局施壓,徐樹錚於11月14日夜晚直赴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出示他新擬8項撤治條件,逼其簽字;徐樹錚的意思很明顯,先簽字,有什麼事好商量,或者外蒙先提出撤銷自治,再商定條件,並警告"總理"巴德瑪多爾濟:“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徐樹錚果然厲害,他說,如果不簽字,把皇帝抓起來還不算,別看你老了,照樣一起抓走。



"總理"巴德瑪多爾濟聽了以後嚇得戰戰兢兢,第二天便趕緊召集王公和喇嘛開會,擬出了請求撤治的呈文,馬不停蹄地交給徐樹錚,徐樹錚隨後立刻將呈文送至北京。11月22日,大總統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於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

這件事看似大長民族自豪感,但也留下了外蒙第二次獨立的口實,本來外蒙是自願迴歸中國的,由於徐樹錚的介入,使自願變成了強迫。過了一年左右,外蒙古在俄國庇護下,以受到北洋政府的威脅為藉口,再次宣佈獨立建國。

徐樹錚對外蒙古迴歸是否有功?許多學者有不同的看法。這可能是歷史對他輕描淡寫的主要原因吧。

撰文/秉燭讀春秋

钱君史话
2019-08-04

要說民國時期的機靈人兒,也可算得上徐樹錚了。他不按套路去出牌,往往又能穩拿勝券。不過當他遇到一個比他還不講“套路”的人,也就把命給丟了。說起段祺瑞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要說起段最為信賴的人,那就非徐樹錚莫屬了,簡直就像苻堅之與王景略。

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對南方軍一味地講和,好戰的段祺瑞辭去總理不幹了。這時候南方軍攻陷了嶽州。還連擾鄖陽、通城、蒲圻等處。馮總統也免不了動怒,“真了不得,看來只有宣戰了”。話是這麼說,打仗還需要調兵遣將呢。

要說民國時期的機靈人兒,也可算得上徐樹錚了。他不按套路去出牌,往往又能穩拿勝券。不過當他遇到一個比他還不講“套路”的人,也就把命給丟了。說起段祺瑞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要說起段最為信賴的人,那就非徐樹錚莫屬了,簡直就像苻堅之與王景略。

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對南方軍一味地講和,好戰的段祺瑞辭去總理不幹了。這時候南方軍攻陷了嶽州。還連擾鄖陽、通城、蒲圻等處。馮總統也免不了動怒,“真了不得,看來只有宣戰了”。話是這麼說,打仗還需要調兵遣將呢。

民國七年二月,徐樹錚趕往奉天,見到張作霖,密謀了一番。張作霖頒下動員令聲言援湘,要派兵南下了。前隊到了秦皇島,卻逗留不走了,並每日檢查海上的船隻。二月二十五日,見有一批軍械運來,為政府購買,張作霖照單全收下了。原來這就是徐樹錚的主意。老張一高興,設了一個司令部,自為總司令,小徐為副司令,且代行司令職權,軍隊到了軍糧城,徐樹錚又把所有軍糧取出來,撥作軍食。更逼著馮總統任命段祺瑞當總理。然後才帶領軍隊打仗去了。

有一位炳威將軍陸建章,見馮段交惡,樂得聯馮拒段。徐樹錚即為奉軍副司令,聽聞陸建章總倡言停戰言和,由不得火冒三丈。

便假意邀請陸建章來商談軍情,陸建章雖有疑心,想來他總不會無端殺人。也就放心前來了。來到奉軍司令部,小徐設筵招待,猜拳行令,備極歡娛。酒足飯飽之後,竟把陸建章誘入花園給槍殺了。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陸是馮玉祥的姑父,他也許真就惹下一個大麻煩。

要說民國時期的機靈人兒,也可算得上徐樹錚了。他不按套路去出牌,往往又能穩拿勝券。不過當他遇到一個比他還不講“套路”的人,也就把命給丟了。說起段祺瑞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要說起段最為信賴的人,那就非徐樹錚莫屬了,簡直就像苻堅之與王景略。

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對南方軍一味地講和,好戰的段祺瑞辭去總理不幹了。這時候南方軍攻陷了嶽州。還連擾鄖陽、通城、蒲圻等處。馮總統也免不了動怒,“真了不得,看來只有宣戰了”。話是這麼說,打仗還需要調兵遣將呢。

民國七年二月,徐樹錚趕往奉天,見到張作霖,密謀了一番。張作霖頒下動員令聲言援湘,要派兵南下了。前隊到了秦皇島,卻逗留不走了,並每日檢查海上的船隻。二月二十五日,見有一批軍械運來,為政府購買,張作霖照單全收下了。原來這就是徐樹錚的主意。老張一高興,設了一個司令部,自為總司令,小徐為副司令,且代行司令職權,軍隊到了軍糧城,徐樹錚又把所有軍糧取出來,撥作軍食。更逼著馮總統任命段祺瑞當總理。然後才帶領軍隊打仗去了。

有一位炳威將軍陸建章,見馮段交惡,樂得聯馮拒段。徐樹錚即為奉軍副司令,聽聞陸建章總倡言停戰言和,由不得火冒三丈。

便假意邀請陸建章來商談軍情,陸建章雖有疑心,想來他總不會無端殺人。也就放心前來了。來到奉軍司令部,小徐設筵招待,猜拳行令,備極歡娛。酒足飯飽之後,竟把陸建章誘入花園給槍殺了。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陸是馮玉祥的姑父,他也許真就惹下一個大麻煩。

一九二零年直皖戰爭,本來皖系就沒有取勝的把握,徐樹錚也不知那根筋出了問題,又背後搞了一下張作霖。逼著張作霖也把他的奉軍開進關來,為直軍壯勢。結果皖系全線潰敗,老段取出手槍就要自殺,幸左右勸阻,保住了性命。而徐樹錚卻躲進日使館“逍遙度日“去了。

一九二四年,馮玉祥發動政變以後,聯合奉系,又推舉段祺瑞做了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即國家元首。在歐洲遊歷著的徐樹錚,也計劃回國了。

一九二五年六月三十日,他到柏林,遭到留德學生的驅逐。七月至十一月又到歐美其他國家兜了一圈,十二月十日由日本回到了上海,十一日到杭州去見孫傳芳。馮玉祥發電說歡迎他北上。因為他殺了馮的舅父(一說姑父),對馮不免也有戒心。二十日由上海到了天津。老段派宋子揚阻止他入京。徐不聽,二十七日抵京。進京後直奔吉兆衚衕段的住所,他向老段自誇他的遊歷的經過,說所到各國都受到重視,他要求段鄭重其事地舉行一次公開覲見,說明他之前的身份是“專使”。他這麼一怱悠,徹底打動了老段的心。老段說“可以,你做好準備,明天就辦”。

要說民國時期的機靈人兒,也可算得上徐樹錚了。他不按套路去出牌,往往又能穩拿勝券。不過當他遇到一個比他還不講“套路”的人,也就把命給丟了。說起段祺瑞的大名,可是“如雷貫耳”,要說起段最為信賴的人,那就非徐樹錚莫屬了,簡直就像苻堅之與王景略。

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對南方軍一味地講和,好戰的段祺瑞辭去總理不幹了。這時候南方軍攻陷了嶽州。還連擾鄖陽、通城、蒲圻等處。馮總統也免不了動怒,“真了不得,看來只有宣戰了”。話是這麼說,打仗還需要調兵遣將呢。

民國七年二月,徐樹錚趕往奉天,見到張作霖,密謀了一番。張作霖頒下動員令聲言援湘,要派兵南下了。前隊到了秦皇島,卻逗留不走了,並每日檢查海上的船隻。二月二十五日,見有一批軍械運來,為政府購買,張作霖照單全收下了。原來這就是徐樹錚的主意。老張一高興,設了一個司令部,自為總司令,小徐為副司令,且代行司令職權,軍隊到了軍糧城,徐樹錚又把所有軍糧取出來,撥作軍食。更逼著馮總統任命段祺瑞當總理。然後才帶領軍隊打仗去了。

有一位炳威將軍陸建章,見馮段交惡,樂得聯馮拒段。徐樹錚即為奉軍副司令,聽聞陸建章總倡言停戰言和,由不得火冒三丈。

便假意邀請陸建章來商談軍情,陸建章雖有疑心,想來他總不會無端殺人。也就放心前來了。來到奉軍司令部,小徐設筵招待,猜拳行令,備極歡娛。酒足飯飽之後,竟把陸建章誘入花園給槍殺了。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陸是馮玉祥的姑父,他也許真就惹下一個大麻煩。

一九二零年直皖戰爭,本來皖系就沒有取勝的把握,徐樹錚也不知那根筋出了問題,又背後搞了一下張作霖。逼著張作霖也把他的奉軍開進關來,為直軍壯勢。結果皖系全線潰敗,老段取出手槍就要自殺,幸左右勸阻,保住了性命。而徐樹錚卻躲進日使館“逍遙度日“去了。

一九二四年,馮玉祥發動政變以後,聯合奉系,又推舉段祺瑞做了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即國家元首。在歐洲遊歷著的徐樹錚,也計劃回國了。

一九二五年六月三十日,他到柏林,遭到留德學生的驅逐。七月至十一月又到歐美其他國家兜了一圈,十二月十日由日本回到了上海,十一日到杭州去見孫傳芳。馮玉祥發電說歡迎他北上。因為他殺了馮的舅父(一說姑父),對馮不免也有戒心。二十日由上海到了天津。老段派宋子揚阻止他入京。徐不聽,二十七日抵京。進京後直奔吉兆衚衕段的住所,他向老段自誇他的遊歷的經過,說所到各國都受到重視,他要求段鄭重其事地舉行一次公開覲見,說明他之前的身份是“專使”。他這麼一怱悠,徹底打動了老段的心。老段說“可以,你做好準備,明天就辦”。

二十八日,徐樹錚身穿大禮服,胸前佩帶各式各樣的勳章,就好像外國公使般地以禮入覲,而段自然也煞有介事地以一國元首的身份來公開接待,禮成。徐樹錚鞠躬而退。這齣戲也就結束了。

二十九日,徐上午遍訪各國公使。出席國務會議,表述在各國的考查,閣員們熱烈鼓掌。下午出席他自己辦的成達學校歡迎會。傍晚赴龔心湛的宴會。見到新任陸軍總長賈德耀,他揚揚不採。此時老段心裡放不下,幾次催促他趕快離京。

下午六時登上專車。晚間十時專車到廊坊,車靠站後徐樹錚就被人拉下車去。一槍斃命。據說是陸建章之子陸承武為父報仇殺死了他。當時屬於不明不白被殺的。

老段擬就了一道表揚和撫卹他的命令,需要陸軍總長副署,因他下午不理會賈德耀,賈德耀將其置之不理,最後不了了之了。

平沙趣说历史
2019-06-28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迴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迴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然而,徐樹錚卻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駐在宣化的一個團,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姍姍來到庫倫,視察駐蒙軍隊。

囂張依舊

慢是慢了點,但好歹駐軍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孫中山也由衷稱讚他可跟陳湯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樹錚就是一個囂張的人,在哪裡也不會消停。

在徐樹錚動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囑他:“籌邊使所部軍隊對蒙方並無直接責任,矇事仍由都護使完全負責”,你只管駐軍,其他事還是交給陳毅。

結果徐樹錚一到庫倫就對陳毅百般挑剔,當北洋國務院經過討論決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陳毅主持之時,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護使衙門外設立崗哨,限制陳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樹錚到達之前,陳毅已於9月底跟外蒙當局擬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後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後條例》草案,還經過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庫倫當局內部王公和喇嘛對“優待佛人”這一條還有異議而已。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迴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然而,徐樹錚卻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駐在宣化的一個團,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姍姍來到庫倫,視察駐蒙軍隊。

囂張依舊

慢是慢了點,但好歹駐軍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孫中山也由衷稱讚他可跟陳湯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樹錚就是一個囂張的人,在哪裡也不會消停。

在徐樹錚動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囑他:“籌邊使所部軍隊對蒙方並無直接責任,矇事仍由都護使完全負責”,你只管駐軍,其他事還是交給陳毅。

結果徐樹錚一到庫倫就對陳毅百般挑剔,當北洋國務院經過討論決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陳毅主持之時,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護使衙門外設立崗哨,限制陳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樹錚到達之前,陳毅已於9月底跟外蒙當局擬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後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後條例》草案,還經過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庫倫當局內部王公和喇嘛對“優待佛人”這一條還有異議而已。

但是,徐樹錚一來,全盤否定,什麼優待,外蒙必須實行省化。然而,外蒙一旦推行省治,利益損害最大的無疑是那些蒙古王公,偏偏他們就是最為積極支持取消自治的!

暴烈措施的基礎是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確保沒有干擾的平穩環境,但當時的中國,哪一條都不符合,自己把支持自己的階層搞死,小徐的政治素養真是非常高超。

徐樹錚的行動並沒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但他卻一意孤行,在沒有請示任何人的情況之下提出了自己擬定的八項對蒙新條款。

而且徐樹錚不是說說就完事的主,他“雷厲風行”,1919年11月14日甚至親自帶兵前往外蒙“總理”巴特瑪多爾濟的住處,強迫其簽字確認,巴特瑪多爾濟斷然拒絕。

這一切,跟他當初明目張膽槍殺陸建章別無二致,囂張跋扈!

搞完跑路

雖然徐樹錚很過分,但是北洋軍已經進駐,在陳毅的勸導下,外蒙方面還是同意了先撤銷自治,然後再和中央商定各項優待條件。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迴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然而,徐樹錚卻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駐在宣化的一個團,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姍姍來到庫倫,視察駐蒙軍隊。

囂張依舊

慢是慢了點,但好歹駐軍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孫中山也由衷稱讚他可跟陳湯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樹錚就是一個囂張的人,在哪裡也不會消停。

在徐樹錚動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囑他:“籌邊使所部軍隊對蒙方並無直接責任,矇事仍由都護使完全負責”,你只管駐軍,其他事還是交給陳毅。

結果徐樹錚一到庫倫就對陳毅百般挑剔,當北洋國務院經過討論決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陳毅主持之時,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護使衙門外設立崗哨,限制陳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樹錚到達之前,陳毅已於9月底跟外蒙當局擬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後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後條例》草案,還經過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庫倫當局內部王公和喇嘛對“優待佛人”這一條還有異議而已。

但是,徐樹錚一來,全盤否定,什麼優待,外蒙必須實行省化。然而,外蒙一旦推行省治,利益損害最大的無疑是那些蒙古王公,偏偏他們就是最為積極支持取消自治的!

暴烈措施的基礎是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確保沒有干擾的平穩環境,但當時的中國,哪一條都不符合,自己把支持自己的階層搞死,小徐的政治素養真是非常高超。

徐樹錚的行動並沒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但他卻一意孤行,在沒有請示任何人的情況之下提出了自己擬定的八項對蒙新條款。

而且徐樹錚不是說說就完事的主,他“雷厲風行”,1919年11月14日甚至親自帶兵前往外蒙“總理”巴特瑪多爾濟的住處,強迫其簽字確認,巴特瑪多爾濟斷然拒絕。

這一切,跟他當初明目張膽槍殺陸建章別無二致,囂張跋扈!

搞完跑路

雖然徐樹錚很過分,但是北洋軍已經進駐,在陳毅的勸導下,外蒙方面還是同意了先撤銷自治,然後再和中央商定各項優待條件。

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發佈大總統令,正式接受外蒙撤治請求。

雖然撤治了,但徐樹錚依然打算推行自己的新條款,將對蒙優待虛化,他這種毫不留情的鐵腕政策,使中國失去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人心,至此,外蒙統治集團徹底倒向反對派。

按理說,徐樹錚你這麼硬,敢把擁護勢力推向對立面,你至少要保證對外蒙的強大駐軍吧,然而,徐樹錚身在漠北,心在北京,22天后他就走了。

接著1919年12月27日他又被派來,1920年1月24日回北京,期間也就巡視了一下外蒙邊務。1920年5月10日他再次前往庫倫,到6月15日回京,這次倒是做了一些商業上的實事。但三次加起來才3個月,局勢能穩定嗎?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迴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然而,徐樹錚卻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駐在宣化的一個團,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姍姍來到庫倫,視察駐蒙軍隊。

囂張依舊

慢是慢了點,但好歹駐軍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孫中山也由衷稱讚他可跟陳湯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樹錚就是一個囂張的人,在哪裡也不會消停。

在徐樹錚動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囑他:“籌邊使所部軍隊對蒙方並無直接責任,矇事仍由都護使完全負責”,你只管駐軍,其他事還是交給陳毅。

結果徐樹錚一到庫倫就對陳毅百般挑剔,當北洋國務院經過討論決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陳毅主持之時,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護使衙門外設立崗哨,限制陳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樹錚到達之前,陳毅已於9月底跟外蒙當局擬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後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後條例》草案,還經過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庫倫當局內部王公和喇嘛對“優待佛人”這一條還有異議而已。

但是,徐樹錚一來,全盤否定,什麼優待,外蒙必須實行省化。然而,外蒙一旦推行省治,利益損害最大的無疑是那些蒙古王公,偏偏他們就是最為積極支持取消自治的!

暴烈措施的基礎是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確保沒有干擾的平穩環境,但當時的中國,哪一條都不符合,自己把支持自己的階層搞死,小徐的政治素養真是非常高超。

徐樹錚的行動並沒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但他卻一意孤行,在沒有請示任何人的情況之下提出了自己擬定的八項對蒙新條款。

而且徐樹錚不是說說就完事的主,他“雷厲風行”,1919年11月14日甚至親自帶兵前往外蒙“總理”巴特瑪多爾濟的住處,強迫其簽字確認,巴特瑪多爾濟斷然拒絕。

這一切,跟他當初明目張膽槍殺陸建章別無二致,囂張跋扈!

搞完跑路

雖然徐樹錚很過分,但是北洋軍已經進駐,在陳毅的勸導下,外蒙方面還是同意了先撤銷自治,然後再和中央商定各項優待條件。

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發佈大總統令,正式接受外蒙撤治請求。

雖然撤治了,但徐樹錚依然打算推行自己的新條款,將對蒙優待虛化,他這種毫不留情的鐵腕政策,使中國失去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人心,至此,外蒙統治集團徹底倒向反對派。

按理說,徐樹錚你這麼硬,敢把擁護勢力推向對立面,你至少要保證對外蒙的強大駐軍吧,然而,徐樹錚身在漠北,心在北京,22天后他就走了。

接著1919年12月27日他又被派來,1920年1月24日回北京,期間也就巡視了一下外蒙邊務。1920年5月10日他再次前往庫倫,到6月15日回京,這次倒是做了一些商業上的實事。但三次加起來才3個月,局勢能穩定嗎?

當時處於軍閥混戰,駐蒙軍隊多為皖系,隨著局勢的變化,徐樹錚帶著他們回到北京,投入到對直系的鬥爭中,然後戰敗,遭通緝。

二次獨立,金甌缺

徐樹錚走後,外蒙駐軍僅剩4000人!

蒙古上層王公蠢蠢欲動,他們做了兩方面打算,一面號召蒙古民眾加入舊俄白黨恩琴的軍隊,使得這個只有幾百人的殘軍發展到萬餘人。另一面則成立社會主義政黨,跟蘇俄搭上了線,試圖依靠共產國際建國。

事實證明,蘇俄跟沙俄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一樣的狼子野心。

在外蒙鬧騰的時候,鄰近的華北和東北,是擁軍數十萬的皖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他們一共派出了數百援軍,真是“聲勢浩大”。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迴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然而,徐樹錚卻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駐在宣化的一個團,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姍姍來到庫倫,視察駐蒙軍隊。

囂張依舊

慢是慢了點,但好歹駐軍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孫中山也由衷稱讚他可跟陳湯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樹錚就是一個囂張的人,在哪裡也不會消停。

在徐樹錚動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囑他:“籌邊使所部軍隊對蒙方並無直接責任,矇事仍由都護使完全負責”,你只管駐軍,其他事還是交給陳毅。

結果徐樹錚一到庫倫就對陳毅百般挑剔,當北洋國務院經過討論決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陳毅主持之時,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護使衙門外設立崗哨,限制陳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樹錚到達之前,陳毅已於9月底跟外蒙當局擬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後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後條例》草案,還經過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庫倫當局內部王公和喇嘛對“優待佛人”這一條還有異議而已。

但是,徐樹錚一來,全盤否定,什麼優待,外蒙必須實行省化。然而,外蒙一旦推行省治,利益損害最大的無疑是那些蒙古王公,偏偏他們就是最為積極支持取消自治的!

暴烈措施的基礎是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確保沒有干擾的平穩環境,但當時的中國,哪一條都不符合,自己把支持自己的階層搞死,小徐的政治素養真是非常高超。

徐樹錚的行動並沒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但他卻一意孤行,在沒有請示任何人的情況之下提出了自己擬定的八項對蒙新條款。

而且徐樹錚不是說說就完事的主,他“雷厲風行”,1919年11月14日甚至親自帶兵前往外蒙“總理”巴特瑪多爾濟的住處,強迫其簽字確認,巴特瑪多爾濟斷然拒絕。

這一切,跟他當初明目張膽槍殺陸建章別無二致,囂張跋扈!

搞完跑路

雖然徐樹錚很過分,但是北洋軍已經進駐,在陳毅的勸導下,外蒙方面還是同意了先撤銷自治,然後再和中央商定各項優待條件。

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發佈大總統令,正式接受外蒙撤治請求。

雖然撤治了,但徐樹錚依然打算推行自己的新條款,將對蒙優待虛化,他這種毫不留情的鐵腕政策,使中國失去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人心,至此,外蒙統治集團徹底倒向反對派。

按理說,徐樹錚你這麼硬,敢把擁護勢力推向對立面,你至少要保證對外蒙的強大駐軍吧,然而,徐樹錚身在漠北,心在北京,22天后他就走了。

接著1919年12月27日他又被派來,1920年1月24日回北京,期間也就巡視了一下外蒙邊務。1920年5月10日他再次前往庫倫,到6月15日回京,這次倒是做了一些商業上的實事。但三次加起來才3個月,局勢能穩定嗎?

當時處於軍閥混戰,駐蒙軍隊多為皖系,隨著局勢的變化,徐樹錚帶著他們回到北京,投入到對直系的鬥爭中,然後戰敗,遭通緝。

二次獨立,金甌缺

徐樹錚走後,外蒙駐軍僅剩4000人!

蒙古上層王公蠢蠢欲動,他們做了兩方面打算,一面號召蒙古民眾加入舊俄白黨恩琴的軍隊,使得這個只有幾百人的殘軍發展到萬餘人。另一面則成立社會主義政黨,跟蘇俄搭上了線,試圖依靠共產國際建國。

事實證明,蘇俄跟沙俄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一樣的狼子野心。

在外蒙鬧騰的時候,鄰近的華北和東北,是擁軍數十萬的皖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他們一共派出了數百援軍,真是“聲勢浩大”。

面對外蒙軍隊大舉進攻,1921年3月後,中國政府軍戰敗撤離買賣城,從此中國軍隊再沒有進入外蒙古!

徐樹錚

直皖戰爭後徐樹錚試圖扶植段祺瑞東山再起,但均遭失敗,不得已出國遊歷。1925年回國後,又想聯合孫傳芳和張作霖反對馮玉祥,把馮玉祥惹毛了,新仇舊恨一起算,命張之江在廊坊將徐樹錚劫持槍殺。

總評

徐樹錚飽讀詩書,也擅長軍事,但其囂張跋扈,對於政治和外交,並不擅長,卻擅自處理了最為棘手的外蒙問題,直接促成外蒙的迅速分離。

如果沒有徐樹錚的激進之舉,不能說外蒙一定不會分離,畢竟日俄都不是好鳥,國內又軍閥混戰,但不何至於來得這麼快。

徐樹錚,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為區別於同時期的另一大佬徐世昌,人稱"小徐"。

徐樹錚早年考中清朝的秀才,1901年在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留學日本,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徐樹錚的確有功勞,但要說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勞,一個字——扯!

徐樹錚作為軍閥將領,參與國內軍閥相爭自然是不可避免,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在三造共和中的作用倒是可以說一說。除此以外,徐樹錚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出兵外蒙古,因此被譽為“收復外蒙古的北洋名將”、“收復外蒙古第一功——智勇將軍”。

然而,史實並沒有那麼令人血脈僨張,這位收復外蒙古的名將,其實也是丟掉外蒙古的罪人。

蒙古一次“獨立”

外蒙古歸屬於中國當然是因為滿清政府的關係,滿蒙聯盟是清朝立國的一大基礎,為了鞏固這個聯盟,清朝不遺餘力地籠絡蒙古、消滅反對派,並且與蒙古進行深度的聯姻等等,給予蒙古很高的自治權力。

到了清末,沙俄不斷滲透,外蒙古獨立派的實力不斷增長。在沙俄支持下,俄蒙聯軍甚至解除了清朝在外蒙的武裝,奪下了庫倫。

這是1911年末的事情,當時清朝忙著應付南方的革命黨起義,根本不可能對此作出反應,除了表示不承認以外,沒有其他措施。

接著,一眾王公喇嘛在庫倫宣佈獨立,擁立外蒙古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為皇帝,建立大蒙古國政府。並在沙俄支持下派兵攻下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

革命黨的反應

革命黨的領導人們不知道領土是個好東西,一股腦地照搬朱元璋當年的口號,大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殊不知朱元璋的《諭中原檄》後面還有:“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清末民初,甚至有人建議放棄關外土地,只保留明朝的疆域,幸好被壓了下來,清帝退位詔書上說的也是“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然而當革命黨跑到北京的時候,很快就把駐留在北京的蒙古代表驅逐了,有人還捱了打。

袁世凱的“努力”

袁世凱沒有革命黨這麼有理想,他更看重實在利益,所以他對外蒙古的“獨立”表示不承認,並且多次找沙俄談判,先後簽訂了《中俄聲明》、《中俄蒙協約》。

然而國弱遭欺,最後的結果不過是換來一句:“外蒙古承認中國宗主權。中國、俄國承認外蒙古自治,為中國領土之一部分”。

當然,中國還可以任命都護使,負責處理外蒙古的相關事宜,那這個相關事宜是什麼呢?根據條約規定,外蒙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宗教方面完全自主,只是在外交上,未經中國政府同意,不得獨立簽訂任何條約。

也就是說,外蒙只是奉行中國為名義之宗主而已,比起清朝駐軍當地的控制力度,一個都護使外加幾個屬員,能幹什麼?

第一任都護使陳籙(lù)1915年上任,兼任庫倫辦事大員,他好歹還給中國爭取到了總統冊封哲布尊丹巴的權力,還算有點成績。

但此時的外蒙,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國家了。

收回的希望

外蒙自己的實力是很弱小的,關鍵是在他們背後的沙俄,還有奉行大陸政策、眼紅滿蒙的日本攪局,外蒙收復看起來遙遙無期,但沙俄的崩潰帶來巨大的轉機。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建立,但此時的蘇俄還很弱小,國內外反對勢力極大,不知道是不是為了獲取弱小國家的支持,列寧宣佈廢除一切對外不平等條約。

由於俄國內戰,他們沒空再管斷外蒙,斷了奶的外蒙在內憂外患之下,很快陷入財政困難、社會混亂境地,庫倫當局難以自保,開始向民國政府求援。

1918年初,蘇俄紅軍和白軍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激戰,嚴重威脅到外蒙的安全。北洋政府第二任都護使陳毅(不是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趁機勸說外蒙政府請求中央政府出兵。

但是外蒙並不是鐵板一塊,理論上最高統治者是各部落的王公貴族,但實際上實權卻被黃教大喇嘛掌握。雙方就要不要請中央政府出兵產生了分歧,而當年清朝駐軍外蒙的時候,王公們是有很大權力的,所以他們想回到從前。

1918年5月28日,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同意由內地調派騎兵兩營、步兵一營,攜帶山炮、機槍,協助外蒙鞏固邊防。

北京陸軍部遂指派綏軍騎兵第四團高在田所轄的兩營部隊從歸綏(呼和浩特)出發,經察哈爾進入外蒙,第一批部隊於9月14日抵達庫倫。

自此,中國在得到外蒙首肯的情況下,打破了《中俄蒙協約》“中國政府不能在外蒙駐軍”的規定!

徐樹錚出場

當時北洋軍閥正在混戰,徐樹錚也很忙,一邊組織“安福會”大搞國會賄選,一邊跟孫中山的護法軍大打出手,中間還擅自殺了北洋元老陸建章(馮玉祥的舅舅)。

徐樹錚實在太囂張,以至於當時還跟皖系聯合的吳佩孚都很不滿。

然而,外蒙駐軍依舊不足,蘇俄暫時退場,但還要俄國人野心不死,日本人也虎視眈眈。1919年春,謝苗諾夫等人還策劃在日本扶持之下成立“大蒙古國”,日本欣然應允,他們於1919年6月上旬派代表逼迫庫倫當局表態。

庫倫當局因此焦慮不安,擔心外蒙成為下一個朝鮮,他們於1919年6月20日派車林多爾濟來向陳毅報告情況,說明外蒙古的險境,雖然沒有明說,但請求增兵的意思已經很明顯。

北洋政府於6月13日任命徐樹錚為西北籌邊使,主管增兵外蒙古事宜。

陳毅的努力

另一邊,陳毅瞭解到外蒙古當局的意向,抓住時機跟外蒙古當局磋商增兵問題,得到了肯定的回覆,陳毅一邊迴應外蒙當局,一邊電請據北洋政府迅速增兵,一戰功成。

在此情形之下,外蒙取消“自治”形勢一片大好,倘若北洋政府能夠妥善處理此事,也不至於落到今日海棠葉殘、金甌痛缺!

然而,徐樹錚卻直到1919年9月才派出了駐在宣化的一個團,而他本人,直到10月29日才姍姍來到庫倫,視察駐蒙軍隊。

囂張依舊

慢是慢了點,但好歹駐軍了,外蒙自治也算取消了,孫中山也由衷稱讚他可跟陳湯比肩。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徐樹錚就是一個囂張的人,在哪裡也不會消停。

在徐樹錚動身前,北洋政府一再叮囑他:“籌邊使所部軍隊對蒙方並無直接責任,矇事仍由都護使完全負責”,你只管駐軍,其他事還是交給陳毅。

結果徐樹錚一到庫倫就對陳毅百般挑剔,當北洋國務院經過討論決定外蒙撤治之事仍由陳毅主持之時,他竟然擅自下令在都護使衙門外設立崗哨,限制陳毅的人身自由。

暴烈措施

在徐樹錚到達之前,陳毅已於9月底跟外蒙當局擬定了《外蒙取消自治後中央待遇及外蒙善後條例》草案,還經過了北洋政府的核定,只是庫倫當局內部王公和喇嘛對“優待佛人”這一條還有異議而已。

但是,徐樹錚一來,全盤否定,什麼優待,外蒙必須實行省化。然而,外蒙一旦推行省治,利益損害最大的無疑是那些蒙古王公,偏偏他們就是最為積極支持取消自治的!

暴烈措施的基礎是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確保沒有干擾的平穩環境,但當時的中國,哪一條都不符合,自己把支持自己的階層搞死,小徐的政治素養真是非常高超。

徐樹錚的行動並沒有得到北洋政府的支持,但他卻一意孤行,在沒有請示任何人的情況之下提出了自己擬定的八項對蒙新條款。

而且徐樹錚不是說說就完事的主,他“雷厲風行”,1919年11月14日甚至親自帶兵前往外蒙“總理”巴特瑪多爾濟的住處,強迫其簽字確認,巴特瑪多爾濟斷然拒絕。

這一切,跟他當初明目張膽槍殺陸建章別無二致,囂張跋扈!

搞完跑路

雖然徐樹錚很過分,但是北洋軍已經進駐,在陳毅的勸導下,外蒙方面還是同意了先撤銷自治,然後再和中央商定各項優待條件。

1919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發佈大總統令,正式接受外蒙撤治請求。

雖然撤治了,但徐樹錚依然打算推行自己的新條款,將對蒙優待虛化,他這種毫不留情的鐵腕政策,使中國失去了外蒙古上層王公的人心,至此,外蒙統治集團徹底倒向反對派。

按理說,徐樹錚你這麼硬,敢把擁護勢力推向對立面,你至少要保證對外蒙的強大駐軍吧,然而,徐樹錚身在漠北,心在北京,22天后他就走了。

接著1919年12月27日他又被派來,1920年1月24日回北京,期間也就巡視了一下外蒙邊務。1920年5月10日他再次前往庫倫,到6月15日回京,這次倒是做了一些商業上的實事。但三次加起來才3個月,局勢能穩定嗎?

當時處於軍閥混戰,駐蒙軍隊多為皖系,隨著局勢的變化,徐樹錚帶著他們回到北京,投入到對直系的鬥爭中,然後戰敗,遭通緝。

二次獨立,金甌缺

徐樹錚走後,外蒙駐軍僅剩4000人!

蒙古上層王公蠢蠢欲動,他們做了兩方面打算,一面號召蒙古民眾加入舊俄白黨恩琴的軍隊,使得這個只有幾百人的殘軍發展到萬餘人。另一面則成立社會主義政黨,跟蘇俄搭上了線,試圖依靠共產國際建國。

事實證明,蘇俄跟沙俄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一樣的狼子野心。

在外蒙鬧騰的時候,鄰近的華北和東北,是擁軍數十萬的皖系軍閥、直係軍閥奉系軍閥,他們一共派出了數百援軍,真是“聲勢浩大”。

面對外蒙軍隊大舉進攻,1921年3月後,中國政府軍戰敗撤離買賣城,從此中國軍隊再沒有進入外蒙古!

徐樹錚

直皖戰爭後徐樹錚試圖扶植段祺瑞東山再起,但均遭失敗,不得已出國遊歷。1925年回國後,又想聯合孫傳芳和張作霖反對馮玉祥,把馮玉祥惹毛了,新仇舊恨一起算,命張之江在廊坊將徐樹錚劫持槍殺。

總評

徐樹錚飽讀詩書,也擅長軍事,但其囂張跋扈,對於政治和外交,並不擅長,卻擅自處理了最為棘手的外蒙問題,直接促成外蒙的迅速分離。

如果沒有徐樹錚的激進之舉,不能說外蒙一定不會分離,畢竟日俄都不是好鳥,國內又軍閥混戰,但不何至於來得這麼快。

徐樹錚在民國絕對是被罵慘的人物,但在當下民族主義情緒發酵之際,徐樹錚以其收復外蒙古的功績而耀眼,在某些心目中的地位被無限抬高,並大肆宣揚。

總而言之,徐樹錚是一個形象複雜而頗具爭議的人物,世人對其是非功過的評說都是譭譽參半,但看起來譽之往往太過,毀之又經常失實,簡述起來,或如學者王彥民所說,徐樹錚"有愛國之心之行,亦有誤國之處"。

如是史社
2019-06-27

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的功勞?看到這個問題的我驚了半天,小編何出此言?我們捋捋徐樹錚生平,大家心裡自有公論。

徐樹錚生在晚清江蘇,早年中過秀才,後來輾轉被段祺瑞賞識,送去日本深造軍事知識,回國後成為皖系軍閥高層,也是段祺瑞左膀右臂。他一生乾的主要大事:三造共和,統一外蒙古。

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的功勞?看到這個問題的我驚了半天,小編何出此言?我們捋捋徐樹錚生平,大家心裡自有公論。

徐樹錚生在晚清江蘇,早年中過秀才,後來輾轉被段祺瑞賞識,送去日本深造軍事知識,回國後成為皖系軍閥高層,也是段祺瑞左膀右臂。他一生乾的主要大事:三造共和,統一外蒙古。

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段、錚二人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撤銷帝制以後,段祺瑞升任國務卿(總理),徐樹錚為副祕書長。第二次是袁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還是總理,徐樹錚升任祕書長。第三次是段祺瑞決策失誤而下臺,徐樹錚利用張勳復辟的機會,使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勞又登總理寶座。所以,段祺瑞三任總理,徐樹錚功不可沒。

1917年,代總統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總理段祺瑞主張武統,府院之爭再起。1918年,安福系(徐樹錚掌控)操控選舉成功,最後由徐世昌任大總統,但段祺瑞仍在徐樹錚等輔佐下操控實權。

皖系政壇上得意,戰場上失利。1919年,徐樹錚為了挽回皖繫到谷底的聲望,把目光轉向了外蒙古。

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的功勞?看到這個問題的我驚了半天,小編何出此言?我們捋捋徐樹錚生平,大家心裡自有公論。

徐樹錚生在晚清江蘇,早年中過秀才,後來輾轉被段祺瑞賞識,送去日本深造軍事知識,回國後成為皖系軍閥高層,也是段祺瑞左膀右臂。他一生乾的主要大事:三造共和,統一外蒙古。

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段、錚二人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撤銷帝制以後,段祺瑞升任國務卿(總理),徐樹錚為副祕書長。第二次是袁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還是總理,徐樹錚升任祕書長。第三次是段祺瑞決策失誤而下臺,徐樹錚利用張勳復辟的機會,使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勞又登總理寶座。所以,段祺瑞三任總理,徐樹錚功不可沒。

1917年,代總統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總理段祺瑞主張武統,府院之爭再起。1918年,安福系(徐樹錚掌控)操控選舉成功,最後由徐世昌任大總統,但段祺瑞仍在徐樹錚等輔佐下操控實權。

皖系政壇上得意,戰場上失利。1919年,徐樹錚為了挽回皖繫到谷底的聲望,把目光轉向了外蒙古。

徐樹錚一到,打發原談判代表陳曦回國,推翻此前達成所有協議,到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撂下狠話:“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8天后,徐世昌拿到了由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簽字的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終於回到北洋政府治下。皖系聲望因此高漲,連孫中山都贊他為“當代班超”。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統治外蒙不到一年的徐樹錚趕回。皖系戰爭失利,徹底瓦解,徐樹錚的“安福系”解散,自己也去日本避難。1921,本就迫於武力歸順的外蒙宣佈獨立。

1921年,徐樹錚回國,為段祺瑞和孫中山合作牽線,遊走於各個軍閥之間,意圖東山再起。反反覆覆後,段祺瑞任傀儡政府總理,命在巴黎的徐樹錚為政治專使。徐樹錚帶著 15人考察團,轉遍了歐美各國,會見各國元首,於1925年12月回國。

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的功勞?看到這個問題的我驚了半天,小編何出此言?我們捋捋徐樹錚生平,大家心裡自有公論。

徐樹錚生在晚清江蘇,早年中過秀才,後來輾轉被段祺瑞賞識,送去日本深造軍事知識,回國後成為皖系軍閥高層,也是段祺瑞左膀右臂。他一生乾的主要大事:三造共和,統一外蒙古。

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段、錚二人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撤銷帝制以後,段祺瑞升任國務卿(總理),徐樹錚為副祕書長。第二次是袁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還是總理,徐樹錚升任祕書長。第三次是段祺瑞決策失誤而下臺,徐樹錚利用張勳復辟的機會,使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勞又登總理寶座。所以,段祺瑞三任總理,徐樹錚功不可沒。

1917年,代總統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總理段祺瑞主張武統,府院之爭再起。1918年,安福系(徐樹錚掌控)操控選舉成功,最後由徐世昌任大總統,但段祺瑞仍在徐樹錚等輔佐下操控實權。

皖系政壇上得意,戰場上失利。1919年,徐樹錚為了挽回皖繫到谷底的聲望,把目光轉向了外蒙古。

徐樹錚一到,打發原談判代表陳曦回國,推翻此前達成所有協議,到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撂下狠話:“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8天后,徐世昌拿到了由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簽字的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終於回到北洋政府治下。皖系聲望因此高漲,連孫中山都贊他為“當代班超”。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統治外蒙不到一年的徐樹錚趕回。皖系戰爭失利,徹底瓦解,徐樹錚的“安福系”解散,自己也去日本避難。1921,本就迫於武力歸順的外蒙宣佈獨立。

1921年,徐樹錚回國,為段祺瑞和孫中山合作牽線,遊走於各個軍閥之間,意圖東山再起。反反覆覆後,段祺瑞任傀儡政府總理,命在巴黎的徐樹錚為政治專使。徐樹錚帶著 15人考察團,轉遍了歐美各國,會見各國元首,於1925年12月回國。

回國後,徐樹錚發現段祺瑞果然由“段厲公”變成“段哀公”,想扶他上總統位。徐樹錚勸說張、孫兩家息兵,一起對付馮玉祥。馮玉祥六年前舅父陸建章正是被徐樹錚所殺,新仇舊恨一起算。派人在火車上刺殺了徐樹錚,又安排陸建章之子陸成武出來對此事負責,聲稱為父報仇!

段祺瑞痛不欲生,大呼:斷我肱骨!卻無可奈何。提供棺材收斂徐樹錚遺體,安葬徐樹錚於蕭縣鳳家山之原。次年,自己也受三一八事件牽連下臺,隱居天津。至此,皖系軍閥退出歷史舞臺。

徐樹錚有漢武帝唐太宗的功勞?看到這個問題的我驚了半天,小編何出此言?我們捋捋徐樹錚生平,大家心裡自有公論。

徐樹錚生在晚清江蘇,早年中過秀才,後來輾轉被段祺瑞賞識,送去日本深造軍事知識,回國後成為皖系軍閥高層,也是段祺瑞左膀右臂。他一生乾的主要大事:三造共和,統一外蒙古。

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時期,段、錚二人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撤銷帝制以後,段祺瑞升任國務卿(總理),徐樹錚為副祕書長。第二次是袁死後,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還是總理,徐樹錚升任祕書長。第三次是段祺瑞決策失誤而下臺,徐樹錚利用張勳復辟的機會,使段祺瑞以“三造共和”的功勞又登總理寶座。所以,段祺瑞三任總理,徐樹錚功不可沒。

1917年,代總統馮國璋主張和平統一,總理段祺瑞主張武統,府院之爭再起。1918年,安福系(徐樹錚掌控)操控選舉成功,最後由徐世昌任大總統,但段祺瑞仍在徐樹錚等輔佐下操控實權。

皖系政壇上得意,戰場上失利。1919年,徐樹錚為了挽回皖繫到谷底的聲望,把目光轉向了外蒙古。

徐樹錚一到,打發原談判代表陳曦回國,推翻此前達成所有協議,到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住處,撂下狠話:“寬限一日,夜晚須解決,否則拿解者不止一佛,執事雖老,亦當隨行!”8天后,徐世昌拿到了由外蒙“總理”巴德瑪多爾濟簽字的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終於回到北洋政府治下。皖系聲望因此高漲,連孫中山都贊他為“當代班超”。

1920年,直皖戰爭爆發,統治外蒙不到一年的徐樹錚趕回。皖系戰爭失利,徹底瓦解,徐樹錚的“安福系”解散,自己也去日本避難。1921,本就迫於武力歸順的外蒙宣佈獨立。

1921年,徐樹錚回國,為段祺瑞和孫中山合作牽線,遊走於各個軍閥之間,意圖東山再起。反反覆覆後,段祺瑞任傀儡政府總理,命在巴黎的徐樹錚為政治專使。徐樹錚帶著 15人考察團,轉遍了歐美各國,會見各國元首,於1925年12月回國。

回國後,徐樹錚發現段祺瑞果然由“段厲公”變成“段哀公”,想扶他上總統位。徐樹錚勸說張、孫兩家息兵,一起對付馮玉祥。馮玉祥六年前舅父陸建章正是被徐樹錚所殺,新仇舊恨一起算。派人在火車上刺殺了徐樹錚,又安排陸建章之子陸成武出來對此事負責,聲稱為父報仇!

段祺瑞痛不欲生,大呼:斷我肱骨!卻無可奈何。提供棺材收斂徐樹錚遺體,安葬徐樹錚於蕭縣鳳家山之原。次年,自己也受三一八事件牽連下臺,隱居天津。至此,皖系軍閥退出歷史舞臺。

縱觀徐樹錚一生,長袖善舞在複雜的各個軍閥間,一生都在為段祺瑞和皖系謀求控制權,他的個人能力不可否認。但也因此急功近利,外蒙的“文統”變“武統”,為後面的再次獨立埋下隱患。所以,拿徐樹錚一生和漢武唐皇相比,實在沒有可比性。所幸的事,不管北洋軍閥怎麼混戰,最終也沒有人賣國,也算是最後一點底線吧。

历史控
2019-08-07

徐樹錚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謀士,在辛亥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時輔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與馮國璋的鬥爭中引張作霖奉軍入關,以鞏固皖系權力,並主持"武力統一"。

徐樹錚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謀士,在辛亥革命、洪憲帝制、張勳復辟時輔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與馮國璋的鬥爭中引張作霖奉軍入關,以鞏固皖系權力,並主持"武力統一"。



1919年11月在外蒙古撤消自治已具備相當有利的客觀條件的前提下,徐樹錚抓住有利契機,經過深思熟慮的準備,運用正確的策略方針,把握和推動時局,迅速和平地完成了撤治使命,使外蒙古最終於1919年11月17日正式呈請民國政府“情願撤消自治”。徐樹錚在撤治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外蒙古的迴歸,不僅打擊了民族分裂勢力,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徐樹錚的外蒙古治理政策對外蒙古的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均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历史风暴
2019-06-27

漢武帝?唐太宗?≈徐樹錚?

民國初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古確實為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做出來重大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他拔高到漢武帝、唐太宗的高度,就吹捧的有點過了。

看當年漢武帝、唐太宗的功績:

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唐太宗?≈徐樹錚?

民國初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古確實為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做出來重大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他拔高到漢武帝、唐太宗的高度,就吹捧的有點過了。

看當年漢武帝、唐太宗的功績:

漢武帝劉徹

漢朝初年的白登之圍讓漢朝開始了持續60年的對匈奴人的妥協,因為匈奴擁有騎兵四十萬,佔據整個北方草原,並對西域地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當時北亞第一強國。漢武帝任內改變對匈奴的妥協,開始了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並對強盛時期的匈奴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僅名將霍去病就消滅十幾萬匈奴戰士。此後300年,漢匈之間雖然時戰時和,但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漢朝的藩屬國。最難得的是以此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到今天最大的民族還被稱為漢族。

唐太宗李世民

漢武帝?唐太宗?≈徐樹錚?

民國初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古確實為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做出來重大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他拔高到漢武帝、唐太宗的高度,就吹捧的有點過了。

看當年漢武帝、唐太宗的功績:

漢武帝劉徹

漢朝初年的白登之圍讓漢朝開始了持續60年的對匈奴人的妥協,因為匈奴擁有騎兵四十萬,佔據整個北方草原,並對西域地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當時北亞第一強國。漢武帝任內改變對匈奴的妥協,開始了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並對強盛時期的匈奴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僅名將霍去病就消滅十幾萬匈奴戰士。此後300年,漢匈之間雖然時戰時和,但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漢朝的藩屬國。最難得的是以此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到今天最大的民族還被稱為漢族。

唐太宗李世民

開啟了大唐盛世的人。在唐朝初年,北方最大的國家是突厥,他們的勢力東到太平洋,西到裡海。估計也佔有西伯利亞,因為唐滅突厥後有西伯利亞的叢林部落來長安進貢。這麼強大的一個國家,生生被李世民打的魂飛魄散,並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此後,北亞地區盡歸唐朝,李世民也被草原各部成為天可汗!

漢武帝?唐太宗?≈徐樹錚?

民國初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古確實為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做出來重大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他拔高到漢武帝、唐太宗的高度,就吹捧的有點過了。

看當年漢武帝、唐太宗的功績:

漢武帝劉徹

漢朝初年的白登之圍讓漢朝開始了持續60年的對匈奴人的妥協,因為匈奴擁有騎兵四十萬,佔據整個北方草原,並對西域地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當時北亞第一強國。漢武帝任內改變對匈奴的妥協,開始了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並對強盛時期的匈奴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僅名將霍去病就消滅十幾萬匈奴戰士。此後300年,漢匈之間雖然時戰時和,但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漢朝的藩屬國。最難得的是以此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到今天最大的民族還被稱為漢族。

唐太宗李世民

開啟了大唐盛世的人。在唐朝初年,北方最大的國家是突厥,他們的勢力東到太平洋,西到裡海。估計也佔有西伯利亞,因為唐滅突厥後有西伯利亞的叢林部落來長安進貢。這麼強大的一個國家,生生被李世民打的魂飛魄散,並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此後,北亞地區盡歸唐朝,李世民也被草原各部成為天可汗!

以上兩位帝王的功績是打敗北方最強大敵人,不知道當年徐樹錚是否做到!估計徐樹錚連想都不敢信吧!

漢武帝?唐太宗?≈徐樹錚?

民國初年徐樹錚出兵外蒙古確實為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做出來重大貢獻,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把他拔高到漢武帝、唐太宗的高度,就吹捧的有點過了。

看當年漢武帝、唐太宗的功績:

漢武帝劉徹

漢朝初年的白登之圍讓漢朝開始了持續60年的對匈奴人的妥協,因為匈奴擁有騎兵四十萬,佔據整個北方草原,並對西域地區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是當時北亞第一強國。漢武帝任內改變對匈奴的妥協,開始了對匈奴的大規模戰爭。並對強盛時期的匈奴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僅名將霍去病就消滅十幾萬匈奴戰士。此後300年,漢匈之間雖然時戰時和,但基本上已經變成了漢朝的藩屬國。最難得的是以此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和國家認同感,到今天最大的民族還被稱為漢族。

唐太宗李世民

開啟了大唐盛世的人。在唐朝初年,北方最大的國家是突厥,他們的勢力東到太平洋,西到裡海。估計也佔有西伯利亞,因為唐滅突厥後有西伯利亞的叢林部落來長安進貢。這麼強大的一個國家,生生被李世民打的魂飛魄散,並生擒了突厥頡利可汗。此後,北亞地區盡歸唐朝,李世民也被草原各部成為天可汗!

以上兩位帝王的功績是打敗北方最強大敵人,不知道當年徐樹錚是否做到!估計徐樹錚連想都不敢信吧!

最後,誇一個人太過了會起反效果的!

為什麼歷史書那麼輕描淡寫?

相對於整個中國歷史來說,徐樹錚的成績並不突出,連衛青、霍去病這樣的人都有可能從書中去掉,徐樹錚這樣的能提一下就已經不錯了!這個世界上能夠青史留名大書特書的畢竟是極少數!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2019-06-27

歷史發展雖是獨立的但記錄是由人書寫的,自然會摻雜一些個人、時代的因素在裡面,誠然徐樹錚有功但他的功勞與漢武唐宗相比還是差了許多,都說秦始皇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外形,漢武帝塑造了中華民族的肌理,漢族之名也因漢武帝的強勢表現漢成為華夏民族的代稱,唐朝盛世的開啟是由唐太宗的貞觀之治為始也,現如今唐人街也成為海外華人居住的代稱,漢唐兩個朝代漢武帝與唐太宗是繞不過的坎,也是後人自信的來源,這樣的不世之功不說徐樹錚難比,歷史上能相提並論的也寥寥無幾。

歷史發展雖是獨立的但記錄是由人書寫的,自然會摻雜一些個人、時代的因素在裡面,誠然徐樹錚有功但他的功勞與漢武唐宗相比還是差了許多,都說秦始皇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外形,漢武帝塑造了中華民族的肌理,漢族之名也因漢武帝的強勢表現漢成為華夏民族的代稱,唐朝盛世的開啟是由唐太宗的貞觀之治為始也,現如今唐人街也成為海外華人居住的代稱,漢唐兩個朝代漢武帝與唐太宗是繞不過的坎,也是後人自信的來源,這樣的不世之功不說徐樹錚難比,歷史上能相提並論的也寥寥無幾。

觀徐樹錚之功最大的莫過於迫使外蒙古無條件撤銷自治,迴歸中央管轄,而不是中國僅享有宗主權的空名。收復外蒙古,維護領土統一也稱得上是極大之功,可惜最終的勝利果實並沒有保有住,外蒙古還是脫離了中國的統治。

民國之亂無所謂對與錯,徐樹錚效忠段祺瑞也是各為其主,所以至於他其它之功在後人看來也只是為了維護皖系的利益而已,最終隨著皖系退出歷史舞臺,徐樹錚也慢慢被人遺忘,以至於現如今提起徐樹錚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或者是再說白一點歷史上像他這樣的人有很多,自然就沒必要在史書上大書特書了。

黑句本
2019-12-26

坦率地說,現在很多歷史人物在網絡上不僅自帶熱度,而且形象極其奪人眼球。

但就因為奪人眼球,走進網絡中的歷史人物多是誇張的,要麼放大其好,要麼放大其壞,要麼以偏概全,要麼以表掩裡。

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就是個典型。

大家崇尚民族英雄,崇尚鐵血豪情沒錯,但一味放大誇張,往往會讓我們離歷史的真相越來越遠,如此,我們將陷入虛無的歷史狂歡。

久了,則是可笑的自嗨。

坦率地說,現在很多歷史人物在網絡上不僅自帶熱度,而且形象極其奪人眼球。

但就因為奪人眼球,走進網絡中的歷史人物多是誇張的,要麼放大其好,要麼放大其壞,要麼以偏概全,要麼以表掩裡。

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就是個典型。

大家崇尚民族英雄,崇尚鐵血豪情沒錯,但一味放大誇張,往往會讓我們離歷史的真相越來越遠,如此,我們將陷入虛無的歷史狂歡。

久了,則是可笑的自嗨。

還是就事論事說回徐樹錚。

因為短暫收復外蒙,進而將徐樹錚溢美成巨高大的民族英雄,我個人的觀點,著實誇張了點。較客觀地說法,這只是徐樹錚在家國情懷夾雜派系利益下幹過的一件霸道事,僅此而已。

當然,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也不是當代網絡的發明,孫中山在得知此事後,就曾將徐樹錚譽成當代班超,但細細品來,多少還是有些大炮嫌疑。

正因為如此,當時附和孫中山這種說法的人並不多,相反質疑徐樹錚霸道無謀的人不少。

為什麼說徐樹錚這事辦的霸道無謀?

首先他沒有客觀評估外蒙的政治實情,在當時,靈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可能比霸道逼迫更實際,更有長期效果,因為外蒙的主要王公並不想獨立;其次,當時的國家實力也沒到可以霸道行事的程度,你今天帶幾千兵馬不分青紅皁白把外蒙王公喇嘛統統制服了,可二十多天後,你走了,又留不下有力的彈壓力量,面上看,你是把外蒙收復了,其實是挖了一個坑;最後果然是這樣,霸道行事樹了敵,卻沒立下威,原本不想獨立的王公也站到了對立面,並最終把外蒙分了出去。

再朝深了看,徐樹錚其實也不是有勇無謀,他是有勇有私謀。論格局權謀,徐樹錚是北洋時代拔尖的人物,草率霸道行事的弊端是什麼,他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因為他有私心。

那時正是直皖相爭正激烈的時候,徐樹錚此舉不過是自樹民族英雄的形象,宣揚皖系的武統主張,以為派系相爭服務。

坦率地說,現在很多歷史人物在網絡上不僅自帶熱度,而且形象極其奪人眼球。

但就因為奪人眼球,走進網絡中的歷史人物多是誇張的,要麼放大其好,要麼放大其壞,要麼以偏概全,要麼以表掩裡。

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就是個典型。

大家崇尚民族英雄,崇尚鐵血豪情沒錯,但一味放大誇張,往往會讓我們離歷史的真相越來越遠,如此,我們將陷入虛無的歷史狂歡。

久了,則是可笑的自嗨。

還是就事論事說回徐樹錚。

因為短暫收復外蒙,進而將徐樹錚溢美成巨高大的民族英雄,我個人的觀點,著實誇張了點。較客觀地說法,這只是徐樹錚在家國情懷夾雜派系利益下幹過的一件霸道事,僅此而已。

當然,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也不是當代網絡的發明,孫中山在得知此事後,就曾將徐樹錚譽成當代班超,但細細品來,多少還是有些大炮嫌疑。

正因為如此,當時附和孫中山這種說法的人並不多,相反質疑徐樹錚霸道無謀的人不少。

為什麼說徐樹錚這事辦的霸道無謀?

首先他沒有客觀評估外蒙的政治實情,在當時,靈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可能比霸道逼迫更實際,更有長期效果,因為外蒙的主要王公並不想獨立;其次,當時的國家實力也沒到可以霸道行事的程度,你今天帶幾千兵馬不分青紅皁白把外蒙王公喇嘛統統制服了,可二十多天後,你走了,又留不下有力的彈壓力量,面上看,你是把外蒙收復了,其實是挖了一個坑;最後果然是這樣,霸道行事樹了敵,卻沒立下威,原本不想獨立的王公也站到了對立面,並最終把外蒙分了出去。

再朝深了看,徐樹錚其實也不是有勇無謀,他是有勇有私謀。論格局權謀,徐樹錚是北洋時代拔尖的人物,草率霸道行事的弊端是什麼,他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因為他有私心。

那時正是直皖相爭正激烈的時候,徐樹錚此舉不過是自樹民族英雄的形象,宣揚皖系的武統主張,以為派系相爭服務。

在徐樹錚四十五年的人生中,收復外蒙是他風雲生涯的一個亮點,但不是主要部分,其人的主要風雲還是在軍閥爭霸上。

徐樹錚是天才型人物,六歲讀書,十三歲中秀才,十七歲獲歲試一等第一名,但十八歲鄉試名落孫山後,便從此厭倦科舉,決心投筆從戎。

其實他身上有些晚清左宗棠的影子,狂妄,不拘一格。

1901年冬天,二十一歲的徐樹錚懷揣萬言《國事條陳》,遠赴山東投書山東巡撫袁世凱。不巧,袁世凱正守母喪,於是便派道員朱鍾琪出面接待。

結果話不投機,徐樹錚受到了端茶送客的冷遇。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濟南的一家小旅館裡隨即上演了一出伯樂和千里馬相遇的好戲。段祺瑞去旅館探友,見徐樹錚正在寫字,氣宇軒昂的氣勢立即吸引了北洋虎。再一攀談,段祺瑞直呼徐為大才,接著便拉來做了自己的記室。

兩人這一扣手不得了,一生不負,風雲共演共沉浮。

在段祺瑞身邊,徐樹錚不是一般的參謀,而是核心智囊,其三造共和之功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是徐樹錚的傑作。

武昌起義,政局撲朔迷離,徐樹錚根據”以北壓南,以南制北“的策略,作為代表祕密渡江到武昌,與黃興等人達成逼清帝退位,擁護袁世凱做大總統的五項協議。見清廷猶豫不決,段祺瑞領銜拍發逼宮電報,逼得清廷馬上頒佈退位詔書。

這篇電文就是徐樹錚在一夜之間擬好的。

徐樹錚呈現出來的是武人面貌,其才學在當時卻是令人驚歎不已的,這一點很多民國的風雲人物都說過。

尤其是過目不忘,從無差錯,三心能夠二用的本事。

坦率地說,現在很多歷史人物在網絡上不僅自帶熱度,而且形象極其奪人眼球。

但就因為奪人眼球,走進網絡中的歷史人物多是誇張的,要麼放大其好,要麼放大其壞,要麼以偏概全,要麼以表掩裡。

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就是個典型。

大家崇尚民族英雄,崇尚鐵血豪情沒錯,但一味放大誇張,往往會讓我們離歷史的真相越來越遠,如此,我們將陷入虛無的歷史狂歡。

久了,則是可笑的自嗨。

還是就事論事說回徐樹錚。

因為短暫收復外蒙,進而將徐樹錚溢美成巨高大的民族英雄,我個人的觀點,著實誇張了點。較客觀地說法,這只是徐樹錚在家國情懷夾雜派系利益下幹過的一件霸道事,僅此而已。

當然,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也不是當代網絡的發明,孫中山在得知此事後,就曾將徐樹錚譽成當代班超,但細細品來,多少還是有些大炮嫌疑。

正因為如此,當時附和孫中山這種說法的人並不多,相反質疑徐樹錚霸道無謀的人不少。

為什麼說徐樹錚這事辦的霸道無謀?

首先他沒有客觀評估外蒙的政治實情,在當時,靈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可能比霸道逼迫更實際,更有長期效果,因為外蒙的主要王公並不想獨立;其次,當時的國家實力也沒到可以霸道行事的程度,你今天帶幾千兵馬不分青紅皁白把外蒙王公喇嘛統統制服了,可二十多天後,你走了,又留不下有力的彈壓力量,面上看,你是把外蒙收復了,其實是挖了一個坑;最後果然是這樣,霸道行事樹了敵,卻沒立下威,原本不想獨立的王公也站到了對立面,並最終把外蒙分了出去。

再朝深了看,徐樹錚其實也不是有勇無謀,他是有勇有私謀。論格局權謀,徐樹錚是北洋時代拔尖的人物,草率霸道行事的弊端是什麼,他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因為他有私心。

那時正是直皖相爭正激烈的時候,徐樹錚此舉不過是自樹民族英雄的形象,宣揚皖系的武統主張,以為派系相爭服務。

在徐樹錚四十五年的人生中,收復外蒙是他風雲生涯的一個亮點,但不是主要部分,其人的主要風雲還是在軍閥爭霸上。

徐樹錚是天才型人物,六歲讀書,十三歲中秀才,十七歲獲歲試一等第一名,但十八歲鄉試名落孫山後,便從此厭倦科舉,決心投筆從戎。

其實他身上有些晚清左宗棠的影子,狂妄,不拘一格。

1901年冬天,二十一歲的徐樹錚懷揣萬言《國事條陳》,遠赴山東投書山東巡撫袁世凱。不巧,袁世凱正守母喪,於是便派道員朱鍾琪出面接待。

結果話不投機,徐樹錚受到了端茶送客的冷遇。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濟南的一家小旅館裡隨即上演了一出伯樂和千里馬相遇的好戲。段祺瑞去旅館探友,見徐樹錚正在寫字,氣宇軒昂的氣勢立即吸引了北洋虎。再一攀談,段祺瑞直呼徐為大才,接著便拉來做了自己的記室。

兩人這一扣手不得了,一生不負,風雲共演共沉浮。

在段祺瑞身邊,徐樹錚不是一般的參謀,而是核心智囊,其三造共和之功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是徐樹錚的傑作。

武昌起義,政局撲朔迷離,徐樹錚根據”以北壓南,以南制北“的策略,作為代表祕密渡江到武昌,與黃興等人達成逼清帝退位,擁護袁世凱做大總統的五項協議。見清廷猶豫不決,段祺瑞領銜拍發逼宮電報,逼得清廷馬上頒佈退位詔書。

這篇電文就是徐樹錚在一夜之間擬好的。

徐樹錚呈現出來的是武人面貌,其才學在當時卻是令人驚歎不已的,這一點很多民國的風雲人物都說過。

尤其是過目不忘,從無差錯,三心能夠二用的本事。

清廷覆滅後,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段祺瑞是袁世凱之後的二號實權人物,三號人物是誰呢?

一度就是徐樹錚。

這一點讓袁世凱都大為忌憚。

欲拿下徐樹錚的陸軍次長,袁世凱卻遭到了段祺瑞的當面頂撞——”請總統先免我的職,隨後要怎麼辦就怎麼辦。“

大有段祺瑞在,徐樹錚必在的架勢。

客觀地講,就反對袁世凱稱帝,真正鐵桿反對者就是段祺瑞和徐樹錚。

段是硬,徐是狂,那時也算是相得益彰。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又是徐樹錚給段祺瑞獻了不爭其鋒,借傀儡黎元洪掌權的策略。

黎元洪做傀儡總統,最怕的人就是有”小扇子“支稱的徐樹錚。時人有評價,說徐樹錚的恃才傲物對段祺瑞傷害很大,但在很多時候,徐樹錚的囂張又何嘗不是段祺瑞在派系鬥爭中需要的呢。

徐越霸道,段越權威。

但徐樹錚的霸道絕不是粗淺的霸道,他的霸道中還含著一層玩人於股掌。

慫恿張勳搞復辟,先驅走黎元洪,反手再痛打倒行逆施的張勳,即是他玩人於股掌的霸道表演。

三造共和,段祺瑞聲望如日中天時,徐樹錚的手筆更大。武的一面,他借一戰,向日本借鉅款,編練參戰軍;文的一面,他成立臭名昭著的”安福國會“,包辦選舉。

那陣仗,天下沒有他不敢幹的事。

為此,有人提醒他這不是長久之計,他總是不屑一顧地拋出一句話,神經過敏。

坦率地說,現在很多歷史人物在網絡上不僅自帶熱度,而且形象極其奪人眼球。

但就因為奪人眼球,走進網絡中的歷史人物多是誇張的,要麼放大其好,要麼放大其壞,要麼以偏概全,要麼以表掩裡。

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有漢武帝唐太宗之功,就是個典型。

大家崇尚民族英雄,崇尚鐵血豪情沒錯,但一味放大誇張,往往會讓我們離歷史的真相越來越遠,如此,我們將陷入虛無的歷史狂歡。

久了,則是可笑的自嗨。

還是就事論事說回徐樹錚。

因為短暫收復外蒙,進而將徐樹錚溢美成巨高大的民族英雄,我個人的觀點,著實誇張了點。較客觀地說法,這只是徐樹錚在家國情懷夾雜派系利益下幹過的一件霸道事,僅此而已。

當然,說徐樹錚是民族英雄,也不是當代網絡的發明,孫中山在得知此事後,就曾將徐樹錚譽成當代班超,但細細品來,多少還是有些大炮嫌疑。

正因為如此,當時附和孫中山這種說法的人並不多,相反質疑徐樹錚霸道無謀的人不少。

為什麼說徐樹錚這事辦的霸道無謀?

首先他沒有客觀評估外蒙的政治實情,在當時,靈活的政治外交手段可能比霸道逼迫更實際,更有長期效果,因為外蒙的主要王公並不想獨立;其次,當時的國家實力也沒到可以霸道行事的程度,你今天帶幾千兵馬不分青紅皁白把外蒙王公喇嘛統統制服了,可二十多天後,你走了,又留不下有力的彈壓力量,面上看,你是把外蒙收復了,其實是挖了一個坑;最後果然是這樣,霸道行事樹了敵,卻沒立下威,原本不想獨立的王公也站到了對立面,並最終把外蒙分了出去。

再朝深了看,徐樹錚其實也不是有勇無謀,他是有勇有私謀。論格局權謀,徐樹錚是北洋時代拔尖的人物,草率霸道行事的弊端是什麼,他不可能不知道。

之所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因為他有私心。

那時正是直皖相爭正激烈的時候,徐樹錚此舉不過是自樹民族英雄的形象,宣揚皖系的武統主張,以為派系相爭服務。

在徐樹錚四十五年的人生中,收復外蒙是他風雲生涯的一個亮點,但不是主要部分,其人的主要風雲還是在軍閥爭霸上。

徐樹錚是天才型人物,六歲讀書,十三歲中秀才,十七歲獲歲試一等第一名,但十八歲鄉試名落孫山後,便從此厭倦科舉,決心投筆從戎。

其實他身上有些晚清左宗棠的影子,狂妄,不拘一格。

1901年冬天,二十一歲的徐樹錚懷揣萬言《國事條陳》,遠赴山東投書山東巡撫袁世凱。不巧,袁世凱正守母喪,於是便派道員朱鍾琪出面接待。

結果話不投機,徐樹錚受到了端茶送客的冷遇。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濟南的一家小旅館裡隨即上演了一出伯樂和千里馬相遇的好戲。段祺瑞去旅館探友,見徐樹錚正在寫字,氣宇軒昂的氣勢立即吸引了北洋虎。再一攀談,段祺瑞直呼徐為大才,接著便拉來做了自己的記室。

兩人這一扣手不得了,一生不負,風雲共演共沉浮。

在段祺瑞身邊,徐樹錚不是一般的參謀,而是核心智囊,其三造共和之功從某種意義上其實是徐樹錚的傑作。

武昌起義,政局撲朔迷離,徐樹錚根據”以北壓南,以南制北“的策略,作為代表祕密渡江到武昌,與黃興等人達成逼清帝退位,擁護袁世凱做大總統的五項協議。見清廷猶豫不決,段祺瑞領銜拍發逼宮電報,逼得清廷馬上頒佈退位詔書。

這篇電文就是徐樹錚在一夜之間擬好的。

徐樹錚呈現出來的是武人面貌,其才學在當時卻是令人驚歎不已的,這一點很多民國的風雲人物都說過。

尤其是過目不忘,從無差錯,三心能夠二用的本事。

清廷覆滅後,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段祺瑞是袁世凱之後的二號實權人物,三號人物是誰呢?

一度就是徐樹錚。

這一點讓袁世凱都大為忌憚。

欲拿下徐樹錚的陸軍次長,袁世凱卻遭到了段祺瑞的當面頂撞——”請總統先免我的職,隨後要怎麼辦就怎麼辦。“

大有段祺瑞在,徐樹錚必在的架勢。

客觀地講,就反對袁世凱稱帝,真正鐵桿反對者就是段祺瑞和徐樹錚。

段是硬,徐是狂,那時也算是相得益彰。

袁世凱稱帝失敗後,又是徐樹錚給段祺瑞獻了不爭其鋒,借傀儡黎元洪掌權的策略。

黎元洪做傀儡總統,最怕的人就是有”小扇子“支稱的徐樹錚。時人有評價,說徐樹錚的恃才傲物對段祺瑞傷害很大,但在很多時候,徐樹錚的囂張又何嘗不是段祺瑞在派系鬥爭中需要的呢。

徐越霸道,段越權威。

但徐樹錚的霸道絕不是粗淺的霸道,他的霸道中還含著一層玩人於股掌。

慫恿張勳搞復辟,先驅走黎元洪,反手再痛打倒行逆施的張勳,即是他玩人於股掌的霸道表演。

三造共和,段祺瑞聲望如日中天時,徐樹錚的手筆更大。武的一面,他借一戰,向日本借鉅款,編練參戰軍;文的一面,他成立臭名昭著的”安福國會“,包辦選舉。

那陣仗,天下沒有他不敢幹的事。

為此,有人提醒他這不是長久之計,他總是不屑一顧地拋出一句話,神經過敏。

但隨著徐樹錚張狂地越來越出格、過界,他樹起的眾敵也就在無形中向他合圍來了。

1918年,破北洋規矩,擅殺北洋老人陸建章是徐樹錚張狂的標誌,也是他命運由晴轉陰的分水嶺。

但因為不可一世,徐樹錚幾乎是個看不見敵人的人,又或者說看見敵人他就想用武力幹掉。

幾次想殺亂世梟雄張作霖充分證明了他這種做派。

絲毫不給自己留後路,結果便真的沒了後路。

直皖戰爭,皖系大敗後,徐樹錚被列入通緝的”十大禍首“,最終還是躲在日本兵抬的大柳條筐中,才逃過此劫。

按理說,大勢已去下,徐樹錚應該明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道理。

但他卻依舊如故,絲毫沒有收斂、警惕之心。

1925年12月結束留洋考察後,徐樹錚很快回到京城,還想撥弄風雲。

段祺瑞為此很擔憂,既埋怨他冒險前來,又害怕他有來無回。

段祺瑞的預感很準,屬於徐樹錚的人生終點隨後果然到了。

1925年12月29日,徐樹錚乘專車離開北京南下,途徑廊坊車站,被馮玉祥部下張之江劫殺,終年僅45歲。

亂世,哪有囂張不死的道理!亂世,哪有不信邪的道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